五运六气与养生

2019-10-12 │ 五运六气与养生 春季气养生

九气十化与五运六气关系的臆解

朱德说“锻炼身体要经常,要坚持,人和机器一样,经常运动才不能生锈。”那些健康而长寿的人,他们在养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不注意平日的养生,好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有效的养生保健是如何做的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九气十化与五运六气关系的臆解”,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很多人有疑问说按九气十化图得病证是否很死板?为什么有人有此证有人没有?由此可能就认为此方术为假.本人也在思考,现在提出一点不成熟看法供探讨.毕竟李老师没有详细解释过.九气十化图只是属于"先天"常理之规律,但是每个人的后天秉性有不同,这就有后天与先天相应和不应的关系.这个关系的推断很可能就在五运六气的计算中.比如在玄空风水中,墓地葬好后,格局已定,此即先天即定,但是后人之应祸应福在何年何月就需要计算了,这在地理中叫"推五运,定六气"或者称为"太岁法".很有意思,五运六气的计算非医家独有,在地理中早有悠久的历史.王冰当初得传于道门撰写了七篇大论讲五运六气,里面就有九星.当然那时九星还是保持着道家的称呼为"天壬,天蓬"等,只是到了唐僖宗年间,地理宗师杨均松改其称谓为"贪狼,巨门"等,后世尊之延用至今.地理家推求某运某年之吉凶,及推求某年中某一时令之得失是作为修造动作之克择,以及判断已成未成之墓宅.因为人有有宜乎温厚之气者,有宜乎严凝之气者,所以要以五运六气之作法来推何人有应。其推定之法,以四季时令为主,五子一周为一气,六气为一年,再与先天十二支相为表里.青囊奥语云辰戌丑未叩金龙者,以其为四方之气也。四方之气,各各不同,所以立向克择趋避之法,亦各各不同,推有一定之法,定有一定之则,理势然也.个人认为医家也应如此,九气十化图之应在何人何证当有计算之法,此法就很可能是五运六气之推法.地理中挨星和五运六气是有严密的联系的,一同构筑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辰戌丑未之用也出现在仲景的伤寒论中的欲解时经文中,个人认为其有深意,值得深究.可惜历代很少有解释清楚的.经方大家胡希恕就认为:伤寒论中没有以时间五运六气推演病情的论述,是后世阴阳家之言,就此了了不作深究了.仲景方术中不知有无结合九气十化图计算五运六气的病证与病人相应的论述,如果有当能解开一个千古之迷.

ys630.COm精选阅读

个人体质“五运六气”推算法:每个人的先天缺陷在哪里?


运气,是五运六气的简称。运气学说是中国古代研究气候变化及其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说,在中医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运用天干地支等符号作为演绎工具,来推论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在现存中医书籍中最先论述运气学说的见于《内经》的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等七篇。他如六节脏象论,《黄帝内经素问遗篇》的刺法论、本病论等也有论述。运气学说涉及到天文、地理、历法、医学等各方面的知识,现仅就运气学说的基本知识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作一概要介绍,为进一步研究运气学说打下初步的基础。胶州半岛,有蓬莱崂山,造化神秀,自古为修道人士钟爱,他们比较擅长把易学与医学相结合,就是所谓的易医了。这一派很神奇平,他们诊病不是用看的,是用算的。人都不用见到医生,只要把生辰八字报出来,甲乙丙丁推算一遍,高人就能知道你几时会得什么样的病,这种病能不能挽救,如果还有的救应该吃哪种药才会好。这样的搞人,我也只是听说过而已,还没有亲自体验过。这种技术如果能够推广,所有的医院只能关张,医生们只好去卖火柴了。你想,有人生病拿过算书,一查,哦~是这个病吃这个这个,自己就能疗好了,还要医生做啥。所以,虽然说宇宙的磁场状态和宇宙射线对人体照射,会对人的身体乃至心灵造成巨大的影响,能够成为算数士推算、预测个体生命运行轨迹的依据。但是,后天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对人体造成的中药影响是绝对不能被忽视的。内因和外因结合,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但是单纯运数一定不可能成为诊断和治疗的唯一凭据。[size=-1]这种算学我也多少懂一点啦,但是知道的不多。我自己根据中医五运六气的学说,推演出一套简单特殊的算法,曾经收集了很多实验数据来验证,还算是比较准啦。作为祝贺新春的礼物写下来奉献给大家,寒假无聊的时候也可以作为游戏帮家人朋友推算一下,消磨时间哈。这一部分请需要转载的同学注明是来自天涯莲蓬鬼话的医人异事,并不是因为智慧权的问题,我只是希望有高超学问的老师看到这种推算方法之后,能够给予改进的指导,让这个算法可以更加精准完善,那么,就拜托各位了。好,下面上课,有些复杂,同学们要注意听讲哦。首先,要把你的阳历生日用“月/日,年/生肖”这样的格式写下来。第一步:(这一部是分析“月/日”固定属性的。)对照下面的时段属性表,把你的月/日属性记录下来。木(1.20~3.20)、火(3.21~5.20)、熔岩(5.21~7.22)、土(7.23~9.22)、金(9.23~11.21)、水(11.22~1.19)。注意:上面的属性期限只是一个中间值,不是十分准确。如果你的生日刚好在临界日期的当天,或者离临界日期很近,你最好去万年历查一下,你的生日是在二十四节气中某个节气之前、当天、还是之后。如果在节气之前,就算上一种属性;如果生日当天刚好是节气,或者是节气之后了,那就在属性的区间范围之内。例:某位同学,她是1984年1月20日出生,她的生日刚好在临界日期,所以她去查万年历,她发现1984年1月21日是大寒节气,她的生日1月20日在节气之前,所以应该属于上一种属性水。如果她是1月21日或者1月22日出生,都属于木的属性。第二步:(这一部是分析受“年/生肖”影响的,日期变动属性的,是独立的,请先忘记第一步的内容。)首先,你要知道一个新的规律:木-火-土-熔岩-金-水-再循环一次,明白么?就是这样:木-火-土-熔岩-金-水-木-火-土-熔岩-金-水-木-火-土-熔岩-金-水-......,这样不断循环下去。然后,每年365天被分为6个时段:1.20~3.20、3.21~5.20、5.21~7.22、7.23~9.22、9.23~11.21、11.22~1.19。每个时段的属性根据当年生肖的不同会有所改变。不过有一点比较特别,生肖的判定并不是根据阴历或者阳历的1月1日来分界的。而是以每年阳历1月20日附近的大寒节气为分界点。还是刚才的例子,1984年1月20日出生的那位同学,她的生日是在大寒之前,所以我们说她的属相属于1983年是属猪的。这一点对每年1月20日附近出生的同学来说非常重要。根据生肖的不同,每个时段的属性也会不一样,具体是这样推算的:属相如果是鼠或马:第一时段的属性是水,接下来按照循环规律排列,以后的五个时段属性分别是木-火-土-熔岩-金。属相如果是牛或羊:第一时段的属性是木,然后分别是火-土-熔岩-金-水。剩下的生肖我只说第一时段的属性,大家按照规律类推就可以了:虎、猴:第一时段的属性是火;兔、鸡:第一时段的属性是土;龙、狗:第一时段的属性是熔岩;蛇、猪:第一时段的属性是金。这样,你可以自己推算出日期的变动属性。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是交界日,请参考第一步的说明。现在你获得木、火、土、熔岩、金、水六种属性种的两个属性,有可能相同,也有可能不一样。你可以对照下面的解说,分析一下自己的情况是不是与推算的数值相符合:木:不太喜欢各种运动,身体协调能力比较差,脾气暴躁或有抑郁倾向,视力容易受损。火:不擅长太复杂的思考,对事物的统筹能力差,容易出现思维混乱或者神经质的情况,可能会长期失眠、多梦。土:肠胃功能不好,体型容易走极端,不是太胖就是太瘦。性格纠结,谨小慎微或者疑心太重,经常会被别人觉得无所谓的小事情所困扰。熔岩:耐受性差。心脏功能不好,容易发生心慌心悸的情况,中老年时期容易出现血压异常或心脑血管类疾患。金:身体虚弱无力,悲观主义者,鼻腔、咽喉、气管类疾病甚至哮喘都特别容易光顾,便秘也偶有发生。水:喜欢刺激或冒险类活动,不喜欢独处。容易出现腰背疼痛和生殖泌尿系统疾患。如果两个属性是相同的,疾患状况也许会更严重一些。讲了半天也不知道大家明白没有,我个人认为已经足够详细了。如果不能明白的话请放弃吧,不用纠结和发问了,保留脑力去做更有用处的事情。推算不出的同学也莫找我推算,我会像上次一样假装没看到的。这些只是理论推算值,数值区间很宽泛,很难做到精准。而且,人体后天的治疗和保养也足够改变先天的属性。看懂的同学当作游戏算一下就OK了,没必要太较真的

“气失常”的六大表现


导读:气失常主要包括气虚、气滞、气逆、气脱、气陷、气闭等,以下中医为大家介绍这六种气失

气失常主要包括气虚、气滞、气逆、气脱、气陷、气闭等,以下中医为大家介绍这六种气失常的表现及形成原因,看看你发生过吗?

气失常一:气虚

概念:指元气耗损,周身之气不足及功能减弱,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的病理状态。

形成: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肺脾肾功能失调,气生成不足。或劳倦内伤,或久病不复等所致。

表现:全身性气虚,可见精神萎顿,倦怠乏力,眩晕,自汗,易于感冒,面色白,舌淡,脉虚等症。偏于元气虚,则可见生长发育迟缓,生殖功能低下等症。偏于宗气虚,则可见动则心悸,呼吸气短等症。

气失常二:气滞

概念:即气机郁滞,指气的流通不畅,郁滞不通的病理状态。

形成:多由情志内郁;或痰、湿、食积、瘀血等阻遏气机。或外邪内犯,抑遏气机,或因脏腑功能障碍而气机郁滞,或因气虚运行无力而郁滞等所致。

表现:气滞于某一局部,可见胀满、疼痛之症,甚则可引起血瘀、水停,形成瘀血、痰饮等病理产物。气滞亦可使某些脏腑功能失调或障碍,如肺气壅滞,可见胸闷,喘咳;肝郁气滞,可见胁肋胀满,少腹胀痛;脾胃气滞,可见纳呆,脘腹胀痛;胃肠气滞,则可见腹胀而痛,时作时止,得矢气、嗳气而舒。故脏腑气滞,以肺、肝、脾胃等脏为多见。

气失常三:气逆

概念:指气机升降失常,或气升之太过,或降之不及,脏腑之气逆上的病理状态。

形成:多由情志内伤,或饮食寒温不适,或因外邪侵犯,或因痰浊壅阻等引发脏腑之气上逆所致。亦有因气虚而上逆者。

表现:气逆常见于肺、胃和肝等脏腑。在肺,则肺失肃降,肺气上逆,发为咳逆,气喘;在胃,则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发为恶心,呕吐,呃逆,嗳气;在肝,则肝气上逆,发为头痛而胀,面红目赤而易怒;若肝气暴张,肝气上逆,血随气逆,则可发作咯血、吐血,甚则壅遏清窍而发作昏厥。因虚而气逆者,如肺虚而失肃降,或肾虚而不纳气,均可致肺气上逆;胃虚失降亦可导致胃气上逆。

气失常四:气脱

概念:即气不内守,大量向外亡失,以致机能突然衰竭的病理状态。

形成:多由正不敌邪,或久病消耗而衰竭,以致气不内守而脱失;或大出血、大汗出等气随血脱或气随津泄等所致。

表现:可见面色苍白,汗出不止,目闭口开,全身瘫软,手撒,二便失禁,脉微欲绝或虚大无根等症。

气失常五:气陷

概念:指在气虚病变基础上发生的,以气的上升不足或下降太过,气的升举无力而下陷为特征的病理状态。

形成:多由气虚病变发展而来,尤与脾气虚关系最为密切。若素体虚弱,或病久耗伤,以致脾气虚损,清阳不升,或中气下陷所致。

表现:主要表现为上气不足与中气下陷两方面。上气不足,指脾气虚损,升清无力,水谷精微不能上输头目,头目失养,则可见头晕眼花,耳鸣,疲倦乏力等症。中气下陷,则指脾气虚损,升举无力,气机趋下,降多升少,脏腑组织维系无力,位置下移,可形成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病证。脾气虚陷,运化失职,清浊升降失调,则可并见腹胀满重坠,便意频频等症。

气失常六:气闭

概念:指气机闭阻,外出严重障碍,以致清窍闭塞,出现昏厥等的病理状态。

形成:多由情志刺激,或外邪、痰浊等闭塞气道,使气不得外出,以致清窍被蒙所致。

表现:临床所见有闭厥、气厥、痛厥、痰厥等分别。其发病急骤,以突然昏厥、不省人事为特点。并伴有其他相应症状。

(小新)

+

中医常识

养正气抗疾病

中医指出,机体对抗外来疾病的称为正,造成人体患病的各种因素称为邪。正气足,百病不生,因而,养正气,可抗疾病。那么要如何养正气?以下中医告诉你正气在人体的分布及提升正气的方法。

养正气,先养肾脾肺

我们都知道正气对人体的重要性,那么正气在人体什么地方呢?

首先是肾脏,肾脏就好像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背着的行李包。有的人行李包很满,有的人行李包很空。这个先天带来的行李包,大体决定了我们身体的健康基础。

其次是脾脏,脾脏就像我们随身携带的手提包,你住里面放进保养、爱护,就能收获健康,它甚至可以弥补一部分的肾脏先天不足。但你要是在饮食作息上一味胡闹,这个手提包甚至会拖肾脏的后腿。

最后是肺脏,肺脏是正气的晴雨表。睡眠足、饮食好,人就肺气足,神采奕奕;若是各方面保养不到位,肺气虚,各种疾病就乘虚而入。所以,要想正气十足,先养肾脾肺。

中医养正气的两个五

五昧调和:中医认为五味入五脏: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成入肾。进食时五味适当,五脏阴阳调和,功能正常。一旦五味过度,五脏受损,正气不足,就出现免疫力下降。

五情合度:五情,就是喜、怒、思、悲、恐。中医理论认为适当的喜悦能舒畅心气;适当的思虑,调和脾气;适当的悲心,肺气就不会上逆而喘;适当的恐惧(小心怕做错的心情),能使肾气收敛,肾精充足;适当的发怒,能使肝气疏泄。但是,五情过度,机体的免疫力就会降低。(小贾)

+

望闻问切

你的出汗是否正常?

中医认为,正常的出汗,可以调节体温,排除体内的废物,调节人体阴阳的平衡。而当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时则会出现异常的出汗,所以,中医常常根据出汗的时间、部位、多少和特点来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下面来看看你的出汗是否有异常:

按出汗时间分:

一种是白天出汗过多。无论冬夏,在白天不活动或轻微活动的情况下,常汗出不止。这些人常有身体虚弱、说话语声较低、食欲差、易感冒等特点,中医认为是气虚的表现。这类人饮食上可选择山药、豆浆、牛羊肉等,也可用党参或黄芪炖鸡或腔骨,以补益机体,缓解气虚。还可通过动作舒缓、动静结合的运动增强体质,如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

另一种是晚上出汗。睡着出汗,醒来汗止,中医称为盗汗。这些人常有手脚心热、心烦、面部发红发热、口咽干燥等特点,中医认为是阴虚表现。这类人饮食上可选择百合、雪梨等滋阴之品,少吃羊肉、洋葱、葱、姜、蒜等热性食物,也可用沙参、麦冬、五味子或西洋参等泡水饮用。

按气味辨别:

正常的汗没有明显的腥臭味,如果汗味腥臭,多与热证或湿热证有关,属肝热,这种情况可通过清淡饮食,或用中药菊花、茵陈等泡水饮用;若腥臭明显,应找大夫诊治。此外,若在夏季闷热的环境中,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胸闷、恶心、心慌、四肢无力、耳鸣、注意力不集中,体温升高的情况,一般属于中暑先兆,应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补充一些淡盐水,短时间内可恢复正常,症状不能恢复或严重者,要及时就医。

除上述情况,还有一些出汗表现,如汗液颜色的改变,有黄汗、红汗、黑汗等,这种情况需由医生综合判断后诊治。如果重病的病人突然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或大汗、呼吸急促等,则预示着病情的凶险。

呃逆与嗳气的区别


在生活很多人都会出现过打嗝的现象,这是由于胃肠功能出现了紊乱的现象所导致的,很多人在吃东西的时候吃的太快,就会吞进去很多的空气,就容易出现这样的现象,打嗝是一种俗称,其学名叫做嗳气,嗳气和呃逆虽然都是胃肠原因所导致的,但是嗳气和呃逆是不一样的,有着比较多的区别。

呃逆与嗳气的区别

嗳气俗称“打饱嗝”、“饱嗝”,是各种消化道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嗳气是胃中气体上出咽喉所发出的声响,其声长而缓,古代称为噫气。亦属胃气失和而上逆的一种表现。与短促冲击有声的呃逆不同。饱食之后,偶有嗳气,无其他兼症,不属病态,多可自愈。临床根据嗳声和气味的不同,以辨证之虚实。嗳气酸腐,兼脘腹胀满者,多为宿食停滞,属实证。嗳声频作而响亮,嗳气后脘腹胀减,嗳气发作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者,多为肝气犯胃,属实证。嗳气低沉断续,无酸腐气味,兼见纳呆食少者,多为胃虚气逆,常见于老年人或久病体虚之人,属虚证。嗳气频作,无酸腐气味,兼见脘痛者,多为寒邪客胃,属寒证。尤其是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多伴有嗳气症状。

嗳气的原因

1.胃食管反流病(GERD)

胆汁反流性胃炎,食量过大,胃不能按时排空,胃内食物积存过久,引起嗳气。部分GERD患者并无烧心及反流等常见典型症状,可表现为嗳气、胸痛、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等不典型的症状。

2.精神压力

情绪低落,也会影响到交感神经,使其过度紧张,抑制了胃的蠕动及排空机能,存储的食物存留胃内过久,继而出现发酵气体。

3.不良饮食、生活习惯

进食过多的萝卜、土豆、红薯、板栗等食物,或长期卧床、长时间伏案工作,缺少体育活动也能影响胃排空。

4.胃出口梗阻

嗳气是十二指肠溃疡常见的并发症,还伴有上腹部胀满不适、厌食、恶心、呕吐。

5.食管裂孔疝

嗳气常发生于进食后,且常伴有胃灼热、酸性液反流以及腹胀。患者常抱怨胸骨下或心前区钝痛,也可放射到肩部。其他症状包括吞咽困难、恶心、体重减轻、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咳嗽和口臭。

6.消化性溃疡

为常见的疾病,常导致嗳气。基本症状是胃灼热和胃烧灼痛。十二指溃疡有空腹痛、半夜痛,进食后、服用抗酸或减少分泌物的药物后可减轻。胃溃疡饭后半小时痛,下餐前缓解,伴随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吞咽困难、恶心、呕吐、黑粪、腹胀、饱食感和上腹部压痛。

中医“五气”养生延缓衰老


导读:中医强调的以气养生,是的一个重要方面,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培养元气元气为生命之本。人要有所追求,但不可奢求。奢求不得,会气阻伤身。人应求其所能求,舍其所不能求,心安自得而培养元气。

安静通气每天白昼如能保持大脑安静半小时或一小时,可充分发挥脑细胞的潜力,协调生理与情绪,减少热能的消耗。大脑安静使全身肌肉容易放松,气血畅通,达到心静神安、老而不衰的境界。

心平气和中医认为,情欲与内脏有直接关系,怒气过盛伤肺充血,暴喜过度气血涣散,思虑太甚弱脾胃。心平气和可平衡阴阳,祛病延年。

宽胃养气人类依靠肠胃消化和吸收营养,宽胃养气十分重要。饮食无节,烟酒无度,会使胃气不足,气血虚衰。

长啸舒气长啸可对鼻喉胸腹起到按摩和刺激作用。饭后茶余,闲庭信步,或低吟自己喜欢的诗词,或哼唱小调,可舒畅心情,排除杂念,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五气养生老而不衰


中医强调的以气养生,是的一个重要方面,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培养元气元气为生命之本。人要有所追求,但不可奢求。奢求不得,会气阻伤身。人应求其所能求,舍其所不能求,心安自得而培养元气。

安静通气每天白昼如能保持大脑安静半小时或一小时,可充分发挥脑细胞的潜力,协调生理与情绪,减少热能的消耗。大脑安静使全身肌肉容易放松,气血畅通,达到“心静神安、老而不衰”的境界。

心平气和中医认为,情欲与内脏有直接关系,怒气过盛伤肺充血,暴喜过度气血涣散,思虑太甚弱脾胃。心平气和可平衡阴阳,调和六脉,祛病延年。

宽胃养气人类依靠肠胃以消化和吸收营养,宽胃养气十分重要。饮食无节,烟酒无度,会使胃气不足,气血虚衰。

长啸舒气长啸时对鼻喉胸腹起按摩和刺激作用。饭后茶余,闲庭信步,或低吟自己喜欢的诗词,或哼唱小调,可舒畅心情,排除杂念,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五脏与六腑的表里关系


每一个人的身体里都存在着五脏六腑,五脏六腑主要是指一个人身体的主要器官。因此五脏六腑中缺了哪一个器官都会导致一个人的身体出现异常情况,虽然五脏和六腑它们的存在形态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其实五脏和六腑之间存在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关于五脏和六腑之间的表里关系是什么呢?

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

“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五脏,“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另外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为三焦,是第六个腑。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

3、心与脾:脾所运化的精微,需要借助血液的运行,才能输布于全身。而心血又必须依赖于脾所吸收和转输的水谷精微所生成。另方面,心主血,脾统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统摄血液。若脾气虚弱,可导致血不循经。

4、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在生理状态下,心阳不断下降、肾阴不断上升,上下相交,阴阳相济,称为“心肾相交”。在病理情况下,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会引起心阳偏亢,两者失调,称“心肾不交”。

5、肝与脾:肝藏血,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生血。如脾虚影响血的生成,可导致肝血不足,出现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等。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可出现腹痛、腹泻等。

6、肝与肺:肝之经脉贯脂而上注于肺,二者有一定联系,肝气升发,肺气肃降,关系到人体气机的升降运行。若肝气上逆,肺失肃降,可见胸闷喘促。肝火犯肺,又可见胸胁痛、干咳或痰中带血等症。

7、肝与肾:肾藏精,肝藏血,肝血需要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需肝皿不断的补充,两者是互相依存,互相资生。肾精不足,可导致肝血亏虚。反之,肝血亏虚,又可影响肾精的生成。若肾阴不足,肝失滋养,可引起肝阴不足,导致肝阳偏亢或肝风内动的证候,如眩晕、耳鸣、震颤、麻木、抽搐等。

8、肺与脾:脾将水谷的精气上输于肺,与肺吸入的精气相结合,而成宗气(又称肺气)。肺气的强弱与脾的运化精微有关,故脾气旺则肺气充。由脾虚影响到肺时,可见食少、懒言、便搪、咳嗽等症。临床上常用“补脾益肺”的方法去治疗。又如患慢性咳嗽,痰多稀白,容易咳出,体倦食少等症,病证虽然在肺,而病本则在于脾,必须用 “健脾燥湿化痰”的方法,才能收效。所谓“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这些都是体现脾与肺的关系。

9、脾与肾:脾阳依靠肾阳的温养,才能发挥运化作用。肾阳不足,可使脾阳虚弱,运化失常,则出现黎明泄泻,食谷不化等症。反之,若脾阳虚衰,亦可导致肾阳不足,出现腰滕废冷、水肿等。

10、肺与肾:肺主肃降,通调水道,使水液下归于肾。肾主水液,经肾阳的蒸化,使清中之清,上归于肺,依靠脾阳的运化,共同完成水液代谢的功能。肺、脾、肾三脏,一脏功能失调,均可引起水液媚留而发生水肿。肺主呼吸,肾主纳气,两脏有协同维持人身气机出入升降的功能。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腑是表里互相配合的,一脏配一腑,脏属阴为里,腑属阳为表。脏腑的表里是由经络来联系,即脏的经脉络于腑,腑的经脉络于脏,彼此经气相通,互相作用,因此脏与腑在病变上能够互相影响,互相传变。

脏腑表里关系是:心与小肠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心包与三焦相表里。

1、心与小肠:经络相通,互为表里。心经有热可出现口舌糜烂。苦心经移热于小肠,则可兼见小便短赤,尿道涩痛等症。

2、肝与胆:胆寄于肝,脏腑相联,经络相通,构成表里。胆汁来源于肝,若肝的疏泄失常,会影响到胆汁的正常排泄。反之,胆汁的排泄失常,又会影响到肝。故肝胆症候往往同时并见,如黄疽、胁痛、口苦、眩晕等。

3、脾与胃:在特性上,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主升,胃主降。在生理功能上,胃为水谷之海,主消化;脾为胃行其津液,主运化。二者燥湿相济,升降协调,胃纳脾化,互相为用,构成了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运动,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和传输的任务。

胃气以下行为顺,胃气和降,则水谷得以下行。脾气以上行为顺,脾气上升,精微物质得以上输。若胃气不降,反而上逆,易现呢逆、呕吐等症。脾气不升,反而下陷,易现久泄、脱肛、子宫下脱等症。由于脾胃在生理上密切相关,在病理上互相影响,所以在临证时常脾胃并论,在治疗上多脾胃并治。

4、肺与大肠:经络相连,互为表里。若肺气肃降,则大肠气机得以通畅,以发挥其传导功能。反之,若大肠保持其传导通畅,则肺气才能清肃下降。例如:肺气蛮滞,失其肃降之功,可能引起大肠传导阻滞,出现大便秘结。反之,大肠传导阻滞,又可引起肺肃降失常,出现气短咳喘等。又如:在治疗上肺有实热,可泻大肠,使热从大肠下泄。反之,大肠阻滞,又可宣通肺气,以疏利大肠的气机。

5、肾与膀光:经络相通,互为表里。在生理上一为水脏,一为水腑,共同维持水液代谢的平衡(以肾为主)。肾阳蒸化,使水液下渗膀肮,膀肮又借肾阳的作用,通过自身的功能而排泄小便。在病理上,肾阳不足,可影响膀肮功能减弱而出现小便频数或遗尿;膀肮湿热,又可影响肾脏而出现腰痛、尿血等。

6、心包与三焦:经络相通,互为表里。例如,临床上热病中的湿热合邪,稽留三焦,出现胸闷身重,尿少便塘,表示病在气分。如果未能制止其发展,温热病邪,便由气分入营分,由三焦内陷心包,而出现昏迷、谵语等症。

6、心包与三焦:经络相通,互为表里。例如,临床上热病中的湿热合邪,稽留三焦,出现胸闷身重,尿少便塘,表示病在气分。如果未能制止其发展,温热病邪,便由气分入营分,由三焦内陷心包,而出现昏迷、谵语等症。

预防肺癌首先远离这“五气”


导读:大家想到肺癌,大都会和吸烟者联系到一起。其实,生活中的各种空气污染跟肺癌有很大关系。今天,小编把与肺癌密切相关的空气污染……

大家想到肺癌,大都会和吸烟者联系到一起。其实,生活中的各种空气污染跟肺癌有很大关系。今天,小编把与肺癌密切相关的空气污染概括为五气,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气:室外大气污染。

这几年随着雾霾天气增多,更多的人熟悉了pM2.5这个名词。我们鼻腔内的鼻毛可阻挡pM50的颗粒,气管、支气管腔内的纤毛可以挡住pM10的颗粒,而pM2.5却可以长驱直入通过支气管和细支气管进入到肺泡组织,并携带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或致癌物进入血液。

二气:室内烟草烟气污染。

环保部门和疾病控制专家曾得出这样的结论:室外的空气污染会给室内空气带来30%左右的影响,举个例子,如果室外pM2.5是100,室内则是30,但前提是室内零污染。然而,室内空气不可能是纯化的,如果不重视,室内空气会比室外还脏。其中烟草烟气污染是室内空气污染的第一大来源。

大部分烟草烟雾中的致癌物会扩散到空气中,这些烟雾颗粒基本小于pM0.5,危害远高于pM2.5。长期暴露于二手烟,相当于轻度吸烟造成的损害,可使肺癌的发病率增加20%~30%。在室内吸烟还会使pM2.5骤升甚至爆表。此外,三手烟对健康成年人影响不大,对呼吸疾病患者、婴幼儿和老年人却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为了自己以及身边人的健康,烟民朋友要尽早戒烟;即使抽烟也不要在室内和车内;不吸烟的人也要敢于对吸烟者说不,提议让吸烟者去室外吸烟。

三气:厨房油烟污染。

厨房油烟是构成室内空气污染的第二大要素。燃料、厨具、食用油使用、烹调方式、抽油烟机的安装使用和维护对于减少厨房油烟污染都有很大的学问。烹调时油烟越大,暴露时间越长,患肺腺癌的风险越大。

因此,为了减少厨房油烟污染,应注意保持厨房通风,多摆放绿植,少在家烧烤,科学选购、安装、使用和保养抽油烟机。厨房油烟如果没有及时排放出去,就会漂移到客厅、卧室,沉积在窗帘和家具上,很难去除。

四气:装修装饰材料带来的空气污染。

装修使用的石材,特别是大理石中有氡元素,属于一类致癌物质,长期暴露于氡污染,会导致血癌和肺癌。建议尽量减少石材的使用,或选用环保部门认定的绿色石材料。各种漆料和黏合剂中含有大量的苯和甲醛,也是室内空气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建议装修时最好重装饰、轻装修,少用地板革化学黏合胶剂,墙面可以用字画装饰。装修后一定要通风一段时间再居住;北方地区建议使用空气净化器和空气加湿器,前者针对pM2.5,后者则针对pM10,有助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另外,在居室多放置绿植或活性炭也有助于吸附污染颗粒。

五气:生闷气。

我把总生闷气称为心理污染,把这种性格称为癌症性格。当生活或工作中出现了负性事件,如丧偶、亲人去世等,这种癌症性格的人很长时间都调整不好心态,又不善于与亲朋好友沟通,造成的负面影响会很大。因此,心情郁闷时,一定要多同家人、好友交流,化解情绪,尽可能地减少心理污染。性格孤僻的人要学会调整自己,必要时请心理医生帮忙,正确面对负性事件。

这五气,除了非个人因素可改变的室外空气污染,其余的只要我们有心、下意识地去做,会大大减小患肺癌的几率。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