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治喉咙养生汤

2019-10-12 │ 夏季治喉咙养生汤 养生汤煲汤

治伤寒的白虎汤

物质是健康的基础,精神是健康的支柱,运动是健康源泉,科学是健康的法宝!养生从历史上的玄虚传说,已经进入大众百姓视野,生活中睿智的人,一般都是对养生颇有心得的人。有效的养生保健是如何实现的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治伤寒的白虎汤”,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组成]石膏一斤,碎(30g) 知母六两(9g) 甘草二两,炙(3g) 粳米六合(9g)

[用法]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清热生津。

[原书主治]

(1)伤寒,脉浮滑,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2)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伤寒论?辨阳明脉证并治》)。

(3)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主治病证]阳明气分热盛。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或滑数。

[方解]原书指出本方证的病因有

一是失表,或汗出不透,郁而化热。如“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二是邪热内盛,津液为热迫外泄,如“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自汗出,不恶寒,反恶热也”(《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根据以上病因、病机,故本方在原书主治证见有以下特点:

一是邪热内盛,而致壮热不恶寒,脉洪大或滑大或滑数。

二是热迫外越而有热汗自出。

三是热伤津液,于是烦渴引饮。

四是热郁不达,而现阳明热甚,并发脉滑肢厥的真热假寒证。

五是二阳合病,侧重于阳明热势充斥,津液耗伤,表现为阳明热证为主,伴见腹满、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自汗出等,均为阳明热盛所见,与阳明里实犹有不同。

本方在后世温病学说中辨证使用:如“上焦太阴温病,脉浮洪,舌黄,渴甚,大汗,面赤,恶热者,辛凉重剂,白虎汤主之(《温病条辨?卷一》)”,“上焦暑温,形似伤寒,但有脉洪大而数,左脉反小于有,口渴甚,面赤,汗大出者,名曰暑温,在手太阴,白虎汤主之”(《温病条辨?卷一》)。中焦阳明病“下后无汗,脉浮洪者,白虎汤主之”(《温病条辨?卷二》)。温病学使用白虎汤证的病机,仍渊源于《伤寒论》,不外是阳明气分热盛,表里蒸灼津伤。用本方一以清阳明内盛邪热,一以滋润内耗阴津。

总之,本方证邪既离表入里,故不可发汗;虽里热炽盛但尚未至腑实便秘,故不宜攻下。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当选用大清里热之品。然因热盛伤津,若用苦寒直折,则恐伤津化燥,愈伤其阴。正如柯琴所说:“土燥火炎,非苦寒所能治矣。经曰:甘先入脾。又曰:以甘泻之,……以是知甘寒之品,乃泻胃火、生津液之上剂也”(《伤寒来苏集》)。因此,针对无形邪热弥漫,热盛津伤,当以甘寒滋润、清热生津而立法治之。

方中石膏为君,取其辛甘大寒,辛能透热,寒能胜热,故能外解肌肤之热,内能清肺胃之火,甘寒相合,又能除烦生津以止渴,可谓一举三得。如张锡纯认为石膏:“寒凉之力远逊于、龙胆草、知母、黄柏等药,而其退热之功效则远过于诸药……诸葛亮药之退热,以寒胜热也,而石膏之退热,逐热外出也。是以将石膏煎服之后,能使内蕴之热息息自毛孔透出”(《医学衷中参西录》)。配知母苦寒以清热泻火,质润以滋阴为臣;用甘草、粳米护胃和中为佐,庶乎大寒之品,无伤脾胃之虞;甘草调和诸药,兼作使药。诸药配伍,共成清热生津,止渴除烦之剂,使其热清烦除,津生渴止,由邪热内盛所致之主证自解。

本方不用苦寒直折以泻火,是由于热盛津伤,阴已不足,迳用苦寒直折,难免苦燥伤阴;不用苦寒攻下,是由于里热虽盛,但尚未成实,早投苦寒攻下,徒伤无病之所,故用清里除热,苦寒直折,苦寒攻下皆非所宜。

yS630.Com相关推荐

温经散寒汤治痛经


组成:当归10克,川芎10克,赤芍12克,白术12克,紫石英20克,葫芦巴6克,五灵脂12克,金铃子10克,延胡索10克,制香附12克,小茴香6克,艾叶6克。

功效:温经化淤、散寒止痛。主治经前或经时小腹拧痛或抽搐,凉而沉重感,按之痛甚,得热痛减,经行量少,色黯有血块,畏寒便溏,苔白腻,脉沉紧。

用法:经行腹痛开始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方解:方中当归、川芎、赤芍活血行淤;五灵脂、金铃子、延胡索、制香附,活血化淤,行气止痛;白术补脾健胃,和中燥湿,以制约上述诸药伤中耗气之弊;紫石英性味甘温,入心肝经以温暖子宫,葫芦巴性味苦大温,人肾补命门之火,有温肾阴,逐寒湿功能,故与紫石英同用则直达子宫,而起到散寒止痛的作用;小茴香、艾叶亦有温经散寒之作用。

加减:本方适宜于寒湿搏于冲任所致痛经,如受寒重者,可加吴茱萸、桂枝之品;血淤重者加桃仁、红花之类。

温经散寒汤能治痛经


组成:当归10克,川芎10克,赤芍12克,白术12克,紫石英20克,葫芦巴6克,五灵脂12克,金铃子10克,延胡索10克,制香附12克,小茴香6克,艾叶6克。

功效:温经化淤、散寒止痛。主治经前或经时小腹拧痛或抽搐,凉而沉重感,按之痛甚,得热痛减,经行量少,色黯有血块,畏寒便溏,苔白腻,脉沉紧。

用法:经行腹痛开始每日1剂,早晚各服 1次。

方解:方中当归、川芎、赤芍活血行淤;五灵脂、金铃子、延胡索、制香附,活血化淤,行气止痛;白术补脾健胃,和中燥湿,以制约上述诸药伤中耗气之弊;紫石英性味甘温,入心肝经以温暖子宫,葫芦巴性味苦大温,人肾补命门之火,有温肾阴,逐寒湿功能,故与紫石英同用则直达子宫,而起到散寒止痛的作用;小茴香、艾叶亦有温经散寒之作用。

加减:本方适宜于寒湿搏于冲任所致痛经,如受寒重者,可加吴茱萸、桂枝之品;血淤重者加桃仁、红花之类。

冬季治风寒感冒的三汤


风寒感冒初起,主要症状为头沉或头痛,怕冷,四肢酸痛发紧,身体发烧但无汗,同时伴有鼻塞,流清涕。患者自觉口不渴,咯痰稀薄色白,对镜还可自行观察到舌苔薄白。食疗应以辛温解表为主。

第一汤:“五神饮”

将荆芥、苏叶、生姜各10克切成粗末,与茶叶6克一同开水冲泡。一段时间后,与红糖30克搅拌,煮沸后趁热服下,服后盖被,如出汗不畅,一小时后可再服一次,即可使畏寒、身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表寒、身痛重者,可适当配麻黄6克、桂枝9克,以加强辛温散寒之力。

第二汤:“双白玉粥”

粳米50克加水熬粥,沸腾后加入切片的半棵(主要用菜心和菜帮)大白菜、切段的大葱白20克和生姜10克,共煮至白菜、大葱变软,粥液黏稠时,起锅加食盐少许后食用。

此粥可促进出汗,驱散寒气,又能调和胃气,使发汗而不伤正气,尤其适合老人。

豆腐100克切块或厚片,与50克火腿丝共用少量花生油微煸炒,加入1000克高汤、生姜10克煮沸,起锅前撒入芥菜30克、胡椒粉、香菜末,用食盐调味后趁热服用。

第三汤:豆腐火腿芥菜汤

感冒除了怕冷、身痛外,还往往伴有食欲不振,胃寒口淡,在前两汤基础上,此汤用芥菜、香菜、生姜和胡椒散寒,加以豆腐、火腿补中和胃,增进食欲,进一步加快人体调动自我恢复功能。

治风热感冒的三汤

风热感冒表现为发热加重、头痛、咽喉红肿干涩疼痛、鼻塞涕黄,咳嗽痰黏或黄,且口渴喜饮,怕风。对镜可观察到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

还有可能加重头面部痤疮、便秘等。治法应以辛凉解表为主。

第一汤:薄荷粥

薄荷15克煎取药汁候凉,取粳米60克加水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薄荷汁及适量冰糖。稍温即服,得汗最佳。

薄荷为疏散风热之要药,加粳米、冰糖制粥,能促使出汗,又有护胃作用。此汤饮对新感风热者最适宜。

第二汤:桑菊薄荷饮

桑叶6克,菊花6克,薄荷 3克,苦竹叶15克,蜂蜜少许,加适量水,煮沸,代茶频服。桑叶清肺热;菊花疏散风热,明目平肝;薄荷为疏散风热之要药,能迅速解除发热头痛等症状。有高血压或头痛、目糊之患者也较为适宜。

第三汤:贝母沙参蒸雪梨

将雪梨1个去皮去核,把贝母6克、沙参10克、薄荷2 克及冰糖适量填入,合起放在碗内加水蒸熟,早晚分食,连吃数日。此汤润燥止咳,化痰宣肺,尤其适用于老年人、儿童感冒后热病伤阴引起咽干咳嗽、肺热痰黄,或津伤口渴、大便燥结等症。

葛根黄芩黄连汤治腹泻痢疾


【出处】《伤寒论》。

【方药组成】葛根15克,炙甘草6克,黄芩、黄连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用】清热止泻。

【现代药理研究】本方主要有解热、抑菌作用,还有松弛平滑肌、抗缺氧、抗心律失常等作用。

【主治】

●急性腹泻症状有身热、口渴、腹泻、大便臭秽、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脉数。

●饮食不洁而致的痢疾症状有身热、口渴、腹泻、大便赤白、里急后重(刚解过大便又想拉,有排不尽的感觉)、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脉数。

葛根芩连汤所治疗的腹泻,其病位在肠,其病性属热证,是由于湿热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发病。其临床表现以身热、腹泻为特点。治疗的关键是要清除肠内湿热,恢复大肠的正常传导功能。

【加减使用】

兼有腹痛者,用汤剂可酌加木香、芍药等药调气和血;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者,酌加木香、槟榔、马齿苋等药。

除汤剂外,市面上还有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微丸剂、口服液等中成药可供选择,按说明书服用即可。儿童服用本方剂量酌减。

【提醒】

葛根黄芩黄连汤的基本适应证是身热腹泻。病属虚寒者(腹泻而不发热、脉沉迟或微弱)不宜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葛根芩连汤早期服用有良好的效果。相反,如果患者腹泻的时间较长,腹部怕冷,或者进食稍凉的食物就出现腹泻,这一类症状都不适用本方治疗。在发病期间,应该坚持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以免加重肠胃的负担。对于腹泻明显的患者还应该多喝糖盐水。

酸枣仁汤治心悸盗汗


【组成】酸枣仁15克、甘草6克、知母6克、茯苓12克、川芎6克。

【主治】虚劳虚烦不得眠,心悸盗汗、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脉弦或细数等证。

【正文】

用法:水煎服。

功用: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方解:本方证乃肝血不足、阴虚内热所致。方中酸枣仁养血安神为主;茯苓宁心安神,川芎调血养肝,知母清热除烦,甘草泻火缓急,俱为辅。用于上述诸证,可使肝血足,烦热平,心神定而安眠。

【临床应用】

1.本方主要用治肝血不足,虚火内扰心神之虚烦不眠证。若时而惊醒、心悸多梦、舌淡脉弦细,属心胆虚者,可用本方加党参、龙齿以益气镇惊。

2.神经衰弱而见烦燥失眠等证,属肝血不足,虚火内扰者,配合旱莲草,女贞子或加白芍、生地以养阴清热;盗汗甚者可加柏子仁、五味子以安神敛汗;心悸甚者可加龙齿以镇惊。

喝桂枝汤治“空调病”


导读: 当人们从室外走进空调房时,毛孔会因受冷而闭塞,尤其是出汗的人,汗出到一半

当人们从室外走进空调房时,毛孔会因受冷而闭塞,尤其是出汗的人,汗出到一半,就把湿气和邪气关在皮肤内,容易出现流清涕、怕风、头痛等症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空调病,而这空调病恰恰类似于中医里的桂枝汤症(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所以一般的空调病喝点桂枝汤就可以了。

服用方法取桂枝(去皮)、芍药、生姜各9克,大枣(切)12枚、炙甘草6克。水煎服,吃完后再喝点热粥,以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微出汗)为好,一般1付即可见效。正如方歌中所说: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医生提醒,为防止空调病发生,进空调房前应先把汗擦掉,在半阴半凉的地方待一下再进入。

预防空调病顺口溜

多通风来多喝水,

空调不要直接吹,

保持卫生衣要备,

加强锻炼粥养胃,

温水洗浴把寒退。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