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保健穴

2019-10-12 │ 春季养生保健穴 中医上正确的运动养生保健

其他经脉上的保健穴

“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养生已经成为一个热度越来越高的话题,只有作好了平日的养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实现中医养生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其他经脉上的保健穴,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关元:位于脐下3寸,为保健要穴。有强壮作用,功能:温肾固精、补气回阳、清热利湿,可防治腹痛、月经不调、不孕、带下、遗精诸症。宜直刺1~2寸,但孕妇禁针。

气海:位于脐下1.5寸,为保健要穴,有强壮作用。功能升阳补气、补虚固本,对月经不调、中风脱症、崩漏、带下、脱肛有一定防治作用。宜斜刺0.5寸,得气后,即出针。最好与足三里穴配合施针,每周1~2次,具有强壮作用。

命门:第二腰椎棘突下取穴。功能大补肾阳之气,固精壮阳。能防治腰痛、阳痿、痛经、神经衰弱、头痛。可向上斜刺0.5~ 1寸。

中脘:位于脐上4寸处。有健脾利湿、和胃降逆作用,可防治胃痛、痢疾、呕吐、呃逆诸症。宜直刺1~2寸。

百会:在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处。能开窍宁神、平肝熄风、升阳固脱,对头痛、目眩、中风不语、脱肛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宜平刺0.5~0.8寸。

十宣: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0.1寸。本穴清神志、利咽喉,是四肢部保健奇穴,对昏迷、中暑、热病、指端麻木、咽喉肿痛、晕厥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运用针刺保健,除了掌握用针、选穴以外,还必须掌握一些刺法原则。

刺法的原则

关于配穴:针刺保健,可选用单穴,也可选用几个穴位为一组进行。若欲增强某一方面机能者,可用单穴,以突出其效应;如果想要调整整体机能者,可选一组穴位,以增强其效果。在具体运用中,可酌情而定。

关于施针:用针刺保健,养生益寿,用针宜和缓,刺激强度也要适中,一般不宜过大。留针时间不要太久,得气后即可出针;针刺深度也应因人而异。尤其是年老体弱及小儿,进针更不宜过深,但形盛体胖之人,则要酌情适当深刺。

关于禁忌:针刺时应避开血管,防止出血。凡有自发出血倾向的患者不宜针刺,过于疲劳、饥饿、精神高度紧张者,不宜针刺。怀孕3个月以内者,下腹部禁针;3个月以上者,上下腹部、腰骶部禁针。此外,凡能引起子宫收缩的腧穴,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均不宜针刺。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部位,不宜针刺。

相关阅读

上星穴在哪里_上星穴的准确位置图


导读:上星穴在哪里,上星穴的准确位置图。上星穴是治疗鼻病的要穴,那么上星穴在哪里?上星穴的准确位置图,下面一起来看看。

上星穴在哪里

上星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穴名解析

上星。上,上行也。星,指穴内的上行气血如星点般细小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缓慢上蒸升。本穴物质为神庭穴传来的温热水气,在本穴为缓慢蒸升之状,上行气血如星点般细小,故名。

上星穴的准确位置图

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靠,在头部中线入前发际1寸处取穴。

穴位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额腹;穴区内有滑车上神经,深层有面神经颞支和眶上动脉分布。上星穴在左右额肌交界处;有额动、静脉分支,颞浅动、静脉分支;有额神经分支。

功用

熄风清热、宁神通鼻。

主治

治眩晕,头痛,目赤肿痛,面赤肿,迎风流泪,鼻渊,鼻鼽,鼻痔,鼻痈,热病汗不出,疟疾,额窦炎,鼻息肉,角膜白斑,前额神经痛,神经衰弱。

穴位配伍

1、上星穴配丘墟穴、陷谷穴缓解治疗疟疾。

2、上星穴配印堂穴、素髎穴、百会穴、迎香穴、合谷穴、曲池穴、列缺穴、支沟穴缓解治疗酒渣鼻。

3、上星穴配大椎穴缓解治疗鼻中息肉、面赤肿、口鼻出血不止。

4、上星穴配合谷穴、太冲穴缓解治疗头目痛。

5、上星穴配水沟穴缓解治疗癫狂。

操作方法

1、刺灸法:上星穴沿皮刺0.5-0.8寸。

2、艾灸法:上星穴艾条灸5-10分钟。

医书记载

1、《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可灸七壮,不宜多灸,若频灸,即拔气上,令人目不明。

2、《针灸聚英》:以细三棱针宣泄诸阳热气,无令上冲头目。

3、《类经图翼》:又十三鬼穴,此名鬼堂,主百邪癫狂,当在第十次下针。

4、《普济》:灸亦得,然不及针。日灸三壮至百五壮罢,须停十余日,然后更灸。故不用相续加灸满五十壮,即以细三棱针刺头上,以宣热气,忌酒面荞麦。

穴位养生

流鼻血,古称鼻衄,中医认为,鼻衄的机理主要是血热气逆,由于肺、胃、肝等脏腑火热偏盛,迫血妄行。现代研究也表明,按上星穴有收缩鼻黏膜血管的作用,是治疗鼻病的要穴。

患者取坐姿,分开正中头发,以右手拇指按压住上星穴,右手四指自然弯曲或分开,左手扶住头部,顺时针方向按揉,频率为每分钟按120~160次,一般按揉2~6分钟即可见效。若出鼻血较重者,经处理仍流血不止,应及时到医院诊治。若给婴幼儿治疗,应注意其囟门是否关闭,故取穴时应准确。

以上就是上星穴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经络穴位,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上迎香穴在哪里?按摩上迎香穴有什么作用?


起穴位按摩我们大家都不是太陌生,其实伟大的先人在长期的实践中也摸索出了穴位按摩对人体的各种好处和作用,今天就讲一讲上迎香穴在人体的哪个位置和按摩上迎香穴的作用。

按摩上迎香穴位的作用

文献摘录:《针灸学简编》∶在鼻唇沟上端尽处。

取穴方法:患者仰靠坐位,上迎香穴(鼻通穴)位于面部,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处鼻唇沟上端处。

生理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提上唇鼻翼肌。分布有眶下神经,滑车下神经的分支,面神经的颊支和内眦动、静脉。

刺灸法:向内上方斜刺0.3-0.5寸;可灸。

按摩手法:用中指指尖揉按上迎香2至3分钟,每天坚持,可防治鼻部疾病。

刮痧方法:用刮痧板角部刮拭上迎香1至2分钟,力度轻柔,可治疗鼻炎、鼻塞等。

主治疾病:单纯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肥大性鼻炎,萎缩性鼻炎,鼻旁窦炎,鼻衄,鼻息肉,嗅觉功能障碍;慢性结膜炎,烂眼弦,暴发火眼,迎风流泪,泪囊炎;感冒,头痛,鼻塞;口眼歪斜,头面疔疮。

99健康网推荐阅读:

按摩内迎香穴位的作用

按摩四白穴位的作用

从上文中我们了解了上迎香穴在身体的具体位置,上迎香穴都可以治疗哪些疾病等,可见上迎香穴等穴位确实是可以对身体进行调理的。

上星穴在哪里?按摩上星穴有什么作用?


位虽然独立地分布在人体的表面,但穴位之间却并非是没有关系的,那么你知道上星穴的位置在哪里吗,按摩上星穴又会对身体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上星穴名解】

别名:鬼堂穴,明堂穴,神堂穴。

穴义: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缓慢蒸升。

1、上星。上,上行也。星,指穴内的上行气血如星点般细小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缓慢上蒸升。本穴物质为神庭穴传来的温热水气,在本穴为缓慢蒸升之状,上行气血如星点般细小,故名。

2、鬼堂。鬼,与天相对,此指穴内气血为阴性水湿。堂,聚散之所也。鬼堂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天部的阴湿水气。本穴物质为神庭穴传来的温热水气,至本穴后,因散热冷缩而化为阴性水湿,故名鬼堂。明堂、神堂穴名意与鬼堂近同,明指穴内气血为天部的明处,神指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

【上星穴的功能特性】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阴湿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由本穴外散头之各部,小部分吸热后循督脉上行。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上星穴位位置图】

上星穴属于督脉穴位图,上星穴位于人体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按摩上星穴位的作用】

缓解治疗头痛、目眩、目赤痛、角膜炎、近视、前额神经痛、鼻炎、鼻塞、鼻出血、癫狂、小儿惊风等。

【按摩上星穴的功效】

降浊升清

【上星穴位配伍】

1、上星穴配丘墟穴、陷谷穴缓解治疗疟疾;

从上文中我们了解了上星穴在身体的具体位置,上星穴都可以治疗哪些疾病等,可见上星穴等穴位确实是可以对身体进行调理的。

按揉上迎香穴的作用和取穴方法


鼻子,是闻气味、辨香臭的,而人皆“喜香恶臭”,所以鼻子旁边有个穴位叫“迎香”,迎接香臭气味的意思;而这个穴位在迎香之上,故叫“上迎香”。

功效:

上迎香,为经外奇穴,是古人临床实践总结的经验穴,尤善于疏风通窍,故又名“鼻通”,特别强调其通鼻窍的显著功效。中医认为感冒是由于风寒或风热之邪侵袭所致;风邪阻滞鼻窍,则出现流涕、鼻塞等症状。按揉鼻子局部的上迎香穴,可以疏通鼻窍,促进病邪的排出,有助于改善感冒的症状。

取穴法:

沿着鼻唇沟往上,在鼻唇沟尽端和鼻子外侧边缘交点的地方,按上去略有凹陷的地方,就是上迎香穴。

按摩法:

指揉法为主,双手食指分别点按在两侧上迎香穴上,先用适中力度按揉(以感觉酸胀为度),约5分钟;然后再用双食指沿着鼻梁向前方推按,至双食指相碰,如此来回推按约200次。若鼻塞、流涕症状严重,可配合按揉“迎香穴”,能加强疏风通窍的作用。

轻松治便秘 手指上的通便穴


轻松治便秘 手指上的通便穴

人到老年有三怕,一怕摔跤,二怕激动,三怕便秘。而便秘又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

有的人就经常便秘,一便秘就用开塞露。中医中,手阳明大肠经上的“商阳穴”(位置在食指桡侧指甲角旁)是治便秘的要穴。

只要一遇便秘,就用大拇指指甲掐“商阳穴”,3—5分钟就可排便。若便秘比较严重,就每天掐两次,每次5—10分钟。

取穴原则:男左女右,左右交叉

功能:解毒泻火,退热通便,消炎止痛。

主治:内痔、外痔、肛裂、便秘。

需要说明的是,掐“商阳穴”不治气虚引起的便秘(就是觉得肚子胀却无法顺利排便),但可有效缓解大便已到肛门却无法排出,相当于用开塞露。

人体身上的“特效保健穴”


内关穴:心脏的保护伞

适宜症状:绝大多数心脏疾患,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冠心病心绞痛、心律不齐等。尤其对预防心梗发作具有最突出的效果。

内关穴是心包经的络穴,它自古就是中医用来治疗心脏疾病的核心用穴。几乎所有与心脏异常有关的症状均可使用。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面的下段,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大陵穴(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按揉内关穴,不论时间地点,随时可做,以感觉酸胀为度,常常按揉时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刺激感沿着前臂内侧传至心脏,此为较好的刺激效果,但注意适可而止不要用力过度。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三指拿捏法拿捏内关穴处的表皮。

坚持操作一个月后,患者就可以感到呼吸憋闷、心烦心悸等感觉明显减轻或消失了。

太溪穴:慢性肾病的良药

适宜症状:绝大多数肾脏疾病,如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特别是对患有慢性肾病,同时表现为浮肿、腰酸腿冷、浑身乏力的患者效果最为明显。

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之输穴,古代又称其为回阳九穴之一,重在补肾,具有明显提高肾功能的作用。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用对侧手的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注意力量柔和,以感觉酸胀为度,不可力量过大以免伤及皮肤。

对于肾炎病人,按揉后可使高血压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尿蛋白明显减少。按摩虽然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仍然需要配合药物治疗。

足三里穴:效如参茸的滋补品

适宜症状:一切虚损性疾病,如治疗营养不良引起的贫血、产后术后、大病初愈、久患消耗性疾病等。是强壮身体,延年益寿的良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为强壮及保健的要穴。具有扶正培元,调理阴阳,健脾和胃,通经活络之功。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面的上部,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处。

用同侧的拇指按揉或用光滑木棒按揉,也可以用艾条灸。因为小腿部皮肤较厚,力量可以适当大些。但用力时不可以憋气,否则容易引起血压上升。操作不限时间和场地,但注意每天都要按揉,持之以恒才能有效。

合谷穴:抗击疼痛的自然疗法

适宜症状:各种疼痛,无论外伤还是内科疾病引起的疼痛,均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尤擅缓解晚期癌症病人的恶性痛。此外,还可以治疗头晕、恶心等各种异常症状。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具有疏风止痛,通络开窍之功。中医认为,合谷穴能够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坚持按揉刺激该穴,可以获得自然治愈疾病的功效。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掌骨间隙之中点处,或第2掌指关节与阳溪穴之间的中点处,稍靠近食指侧。

用对侧拇指按揉即可,也可用三指拿捏合谷穴处皮肤,随时随地都可以操作。力量可以大些,没有副作用和危险。以感到酸胀且能够忍受为度。

关元穴:恢复老人青春活力

适宜症状:各种生殖系统疾病。尤其擅长治疗不孕不育、阳痿、遗精早泄、痛经、月经不调等症。

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现代研究证实,按揉和震颤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关元穴位于腹下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耻骨联合上2寸处。

常用的方法是按揉法或震颤法。震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中脘穴:治疗胃病的专家

适宜症状:绝大多数的胃及十二指肠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下垂等。尤其对缓解胃痛和治疗消化不良十分有效。

中脘穴是四条经脉的会聚穴位,同时号称胃的灵魂腧穴。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之功。主治各种胃腑疾患。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

常用的方法是按揉法或摩揉法。摩揉,即是双掌重叠或单掌按压在中脘穴上,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缓慢行圆周推动。注意手下与皮肤之间不要出现摩擦,即手掌始终紧贴着皮肤,带着皮下的脂肪、肌肉等组织做小范围的环旋运动。使腹腔内产生热感为佳。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但以饭后半小时做最好,力度不可过大,以免出现疼痛和恶心。

教你认识胃病保健穴


平时出现胃病不适时,我们不一定要吃药去缓解,其实通过刺激胃部相应的穴位,也完全可以达到治疗胃病的效果,而且还没有副作用,本为给大家介绍一下胃部的上中下脘三个保健穴。

在腹部,肚脐上方5寸、4寸、2寸的地方有三个穴,分别叫做上中下脘,表示这几个穴分别处于胃的上中下部。上中下脘在胃上形成一条线,对于和脾胃有关的疾病都有很好地防御和治疗作用。

上脘穴

上脘穴在胃的上部,和贲门相对应,贲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食管,是食物进入胃的通道。上脘穴在这个位置,对于人们因吃得太快,吃得太饱,或者其它原因而导致的胃胀、呕吐、打嗝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中脘穴

中脘穴在胃的中部,占据了胃的主体部分,因此对于脾胃疾病的治疗效果是最好的,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为脾胃病的常用穴。现代研究发现,刺激中脘穴之后,胃的蠕动会增强,表现为幽门开放,胃下缘轻度升高。而且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使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增强。

下脘穴

中脘穴在胃的底下,胃和小肠连接的转变处。胃虽然是消化器官,但真正的消化过程是在小肠中完成的。下脘穴位于食物从胃进入小肠的关口处。对于食物在胃中下不去导致的腹胀,胃痛,呕吐等都有很好的作用。而且,因为它在胃的下部,对于因为中气不足导致的胃病、胃下垂等症状也有很好疗效。

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可以同时刺激到它们,这就是艾灸。采用隔姜灸的方式,将姜切成薄薄的片,如硬币那种厚度,然后通过艾灸的方式来熏烤。通过热度的传递,将生姜汁中的热性成份渗入皮肤,可以很简便地达到治疗的目的。

那么如何找上中下脘穴呢?

上中下脘穴都在胸部,从腹部往上摸,会摸到两块骨头,这就是肋骨,顺着这两块骨头往上,会发现它们有一个交点。这两块骨头就像一个人字向下一样,这个地方就叫剑突,从剑突的位置到肚脐是8寸,中间一半的位置,也就是4寸的地方就是中脘。从中脘向上1寸就是上脘,向下到肚脐的一半,也就是肚脐向上2寸就是下脘。

口腔保健按哪个穴


口腔保健按哪个穴

1、口腔保健按哪个穴

用双手拇指或食指分别按揉面部迎香、承浆、颊车、下关穴,以及双手虎口处合谷穴,每次约30秒,可促进循环。

按揉足心涌泉穴、足内踝处太溪穴约5-10分钟,每日1-2次,可补益肾精; 四指并拢,用中等速度环绕唇部揉搓,以有温热感为准,可保护牙龈。

2、口腔保健使用什么样的牙刷

应当选购直三排、横六束、刷头小、刷毛柔软、刷毛末端磨圆的保健牙刷,在口内运作自如,牙齿的死角较容易刷到。牙刷使用期限以2~3个月换一次为佳。

3、口腔保健要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首先刷牙的力度不能太大,有些人以暴力式的方法刷牙,引起口腔牙龈的萎缩、齿颈部磨损,对冷热产生酸痛的现象。刷牙主要是刷干净牙齿的几个面。刷外面:将牙刷刷头放在牙齿与牙龈边缘呈45度角,轻柔地来回刷,然后将牙刷顺着牙缝刷,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刷里面:用上述同样方法刷每颗牙齿的里面;刷咬合面:将牙刷平放,来回刷咀嚼食物的牙齿面(咬合面),最好也刷刷舌面。

4、口腔保健刷牙的次数应以几次为好

其实刷牙的次数只能增加,而不能减少,三餐后及睡前共四次,最好于每次进食后即刷牙,漱口不能代替刷牙,不能清除菌斑。

5、口腔健康的重要性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口腔疾病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积极防治。口腔健康包括:“无口腔颌面部慢性疼痛、口咽癌、口腔溃疡、先天性缺陷如唇腭裂、牙周(牙龈)疾病、龋病、牙齿丧失以及影响口腔的其他疾病和功能紊乱。”口腔健康直接或间接影响全身健康。口腔疾病如龋病、牙周疾病等会破坏牙齿硬组织和牙齿周围支持组织,除影响咀嚼、言语、美观等功能外,还会引起社会交往困难和心理障碍。有些微生物长期存在于口腔中,可导致或加剧某些全身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危害全身健康,影响生命质量。

口腔保健吃什么好

1、奶与奶制品:

这类食物富含钙和磷,既可以促进牙体硬组织的康复,又可抑制细菌性酸化,从而有效保护牙齿。此外,奶中所含有的其他成分如免疫球蛋白、维生素、蛋白质和酶等物质能促进钙、磷的吸收,并且抑制口腔中微生物的生长。因此,这类食品有利于对抗龋齿。

2、葱、姜、蒜:

因为这类食物具有特殊的辣味,能抑制口腔中细菌的生长繁殖,因此能抗龋。如葱、大蒜含有天然物质“大蒜素,生姜含有”姜辣素等。因此,在膳食中适当吃这类食物,有助于预防龋齿。

3、动物内脏:

这类食物富含微量元素如铁、锌等,能抑制细菌产酸,因此,动物内脏也有预防龋齿的作用。

4、豆类:

扁豆、蚕豆等食物富含磷,磷是骨骼和牙齿的必要成分,能促进牙齿的健康生长和牙床的健康发育;磷酸盐可以形成缓冲系统,防止口腔过度酸化。因此,这类食物具有防龋作用。

中老年人必须注重口腔保健

我国绝大多数人均对口腔卫生不甚注意:即使是在城市,能认真并且正确做好口腔保健的人也是寥寥无几。因此,我国口腔疾病的患病率很高,这种情况在中老年人中更为严重。我国老年人龋齿患病率超过80%,牙周疾病患病率几乎为100%,90%以上老人缺牙。据全国第二次口腔健康调查,65-74岁的老年人平均缺失10颗牙,42.3%的老人不足20颗牙,全口无牙的老人超过10%。

人到中老年,颌骨可出现骨质疏松,牙釉质易产生微裂和部分崩落。由于牙周疾病的侵害,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缺失或移位,牙间隙增大,食物容易嵌塞:这些问题进一步造成菌斑滞留面积增大,牙结石形成增多,牙周炎多发;龋病除对牙冠的破坏之外,也破坏暴露的牙根,使得牙根面龋病明显增加。因此,中老年人应特别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防止食物嵌塞和牙菌斑、牙结石的形成。

灸罐疗穴保健


在家中自制灸罐配艾叶进行艾灸疗法,操作方便,还不失为一种简单易学的养生法。

艾叶,为菊科灌木状草本植物。中医学认为,艾叶,味苦、辛,能通十二经。《本草纲目》中称艾叶能灸百病。研究证明,艾叶可通气血、温经络,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同时,还具有抗菌、抗病毒的功效。常言道:居家常备艾,老少无疾患。

灸法是针灸治疗的一种方法。以艾叶配灸罐疗穴,其应用如下:

将艾叶放在手心搓成直径大小约8毫米的小艾球,用火柴点燃后放置在灸罐内,再将灸罐移到关元穴(关元穴为任脉的穴位,在脐下正中线的三寸处)或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处),进行艾灸。

中医认为关元穴和足三里穴是保健穴、长寿穴,经常艾灸可以保证肝、肾、脾三经的协调舒畅。用量宜根据被施灸者年龄、体质的不同,每次可灸2~5个球,每周可灸2~5次。

睛明穴是在泪腺上吗


睛明穴是在泪腺上吗

1、睛明穴是在泪腺上吗

睛明穴不是在泪腺上。睛明穴位于眼部内侧,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位于人体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找寻此穴道时患者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

“睛”,指穴所在部位及穴内气血的主要作用对象为眼睛也。“明”,光明穴之意。睛明名意指眼睛接受膀胱经的气血而变得光明穴。本穴为太阳穴膀胱经之第一穴,其气血来源为体内膀胱经的上行气血,乃体内膀胱经吸热上行的气态物所化之液,亦即是血。膀胱经之血由本穴提供于眼睛,眼睛受血而能视,变得明亮清澈,故名“睛明穴”。

2、按摩睛明穴的作用

2.1、本穴为治疗眼部疾病的首选要穴。可用于治疗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目翳、视物不明、近视、夜盲及现代医学的色盲、散光、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炎、视网膜出血等眼科疾病。

2.2、本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穴,膀胱经入络脑,故本穴可有效缓解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头痛、眩晕等症状。

2.3、眼眶底与脑只有一层薄骨相隔,睛明穴位于额窦下方,故本穴可用于治疗额窦炎等副鼻窦疾病。

2.4、本穴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脉交会穴,手太阳经“循咽下膈,抵胃”,足阳明经“循喉咙,入缺盆,下肺属胃络脾”,故可以治疗呃逆,特别是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顽固性呃逆效果最好。

2.5、现代研究表明,针刺睛明穴对功能性遗尿、坐骨神经痛有较好疗效。

3、睛明穴的临床应用

3.1、功能性遗尿

针刺睛明穴,缓慢刺入0.5—1寸,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

3.2、坐骨神经痛

取患侧睛明、听宫,刺后活动患肢,每日1次,3日后改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3.3、泪囊炎

单刺睛明穴,缓慢刺入0.5—1寸,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睛明穴的操作技法

嘱患者闭目,医生用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右手持针紧靠眶缘直刺0.5~1.2寸,轻微提插不捻转,使局部酸胀并扩散至眼球及其周围,出针时按压针孔片刻,避免内出血。本穴针刺不可过深,以免刺入颅腔,损伤颅中窝大脑颞叶等重要结构。现代研究认为,在内眦角上稍偏外0.1寸处,正当眼球与眼眶之间最大间隙的凹陷中,进针阻力小,且方便推开眼球,是深刺而又不易出血的最佳位置。

注意,此刺法要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操作。

按睛明穴眼睛不干涩

睛明穴的位置在双眼内眦角稍上方的凹陷处,本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经夹行于脊柱两侧,汇集五脏六腑气血,并通过睛明穴提供给眼睛,眼睛受血而能视,变得明亮清澈,是治疗干眼症的重要穴位。

按摩睛明穴时应轻轻闭眼,双手握空拳,拇指翘立,用拇指尖点在穴位上,稍用力,以穴位有酸胀感为度,持续1分钟,放松10秒钟后再重复点按,反复3~5次。在眼睛干涩时,可以缓解眼睛的不适。

对于经常用眼的人士来讲,更应该熟练准确的掌握此穴的取穴方法,只要简单的按摩一两分钟,就可以明显的缓解眼部疲劳,对于学生而言,更是不可多得的预防近视的穴道之一。

此外,还有攒竹穴、四白穴、太阳穴、承泣穴、鱼腰穴等眼部重要穴道一起配合来做,效果会更佳。

大脚趾上哪里是失眠穴


大脚趾上哪里是失眠穴

1、大脚趾上哪里是失眠穴

这都是睡眠质量不好。通过反射疗法可以治疗,第一你要经常按摩大脚趾,在脚趾正中的地方用一个尖锐的东西点刺,这是脑垂体的反射区,点击这一反射区,它就懂得什么是日夜了。

另外,脚后跟正中也是失眠效应点,睡不着时可以从后往前推,推36下。推之前先用温水泡脚,效果更好。但切记万万不可往后推,如果您嗜睡,就往后推,如果您睡不着则要往前推。

小脚趾脚根这个地方叫安眠线,您可以从外向里推,也可以从里向外推,也推36下,切不可来回不停地做,就像老鼠拉风箱,把力给平衡掉了。

2、按摩脚趾穴位养生又去病

中医认为,脚趾按摩,对人体保健养生具有重要的意义。脾胃虚弱的人经常活动或按摩脚趾,可使体内气血通畅,阴阳平衡、扶正祛邪。如果特别注意对脚趾的保健,就能起到调养脾胃的养生功效。

人体的各脚趾都与脏腑相通。肺、大肠属金,对应大趾,脾、胃属土,对应二趾,心、小肠属火,对应三趾,肝、胆属木,对应四趾,肾、膀胱属水,对应五趾。脚趾位于人体的末端,远离心脏,足尖部的血液循环较差。足趾产生病理的改变会通过经络反馈到相应的脏腑器官,产生多种症状。

脚趾按摩养生方法有:用脚趾抓地,抓鞋底,一次抓五分钟左右,两只脚可以分别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一天2~3次。也可按捏脚趾,按摩时间最好控制在15分钟左右,睡前进行最为方便。对于缺乏运动的人来说,尤其具有积极的作用。

3、揉搓脚趾疗法及揉搓脚趾基本方法

用手指揉搓双脚脚趾时,趾尖有时会感觉到疼痛,有时会感觉到舒服。感到疼痛时,则表示人体内某个部位有异常。

3.1、用单手拇指与食指的指腹,轻轻地揉搓脚趾。

3.2、揉搓脚趾的侧面,每个脚趾揉搓2-3分钟,一般1个月后有效。

3.3、揉差时不可用力太猛,以免损伤脚趾。

3.4、即使穿着袜子进行揉搓,也可以充分地产生疗效。

3.5、坐在椅子上或坐在地板上均可操作。

3.6、脚趾有湿疹或皮肤破损时停止操作。

3.7、揉趾后应饮用温开水20一30毫升。

引起失眠的几个原因

1、精神因素:心理因素如焦虑、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心情不愉快等,都是引起失眠的重要原因。生活的打击、工作与学习的压力、未遂的意愿及社会环境的变化等,会使人产生心理和生理反应,导致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造成大脑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失眠。天热焦虑导致失眠增。

2、躯体因素:失眠的身体疾病有心脏病、肾病、哮喘、溃疡病、关节炎、骨关节病、肠胃病、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夜间肌阵挛综合征、脑疾病等。

3、环境因素:环境的改变,会使人产生生理上的反应,如乘坐车、船、飞机时睡眠环境的变化;卧室内强光、噪音、过冷或过热都可能使人失眠。有的人对环境的适应性强,有的人则非常敏感、适应性差,环境一改变就睡不好。夏季报到,失眠增加。

4、原因不明因素:有些病人无明确原因时也可出现失眠。

失眠对人体的伤害有哪些

1、容易引起感冒。因为失眠可降低人体的免疫力,从而使人体低抗力下降,易感冒或产生其他疾病。

2、使人过早衰老。失眠使人的记忆力、注意力和思维判断力受到干挠,脑功能减退导致性腺功能降低,引起机体过早衰老。

3、长期失眠“折寿”具近些年来科学研究不完全统计,失眠对于老年人的危害尤其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癌症,肿瘤等致死性疾病人群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是由老年人长期失眠所致。流行病学统计结果显示,长期失眠使寿命缩短10-18年。

4、影响青少年身高发育。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多是睡眠状态中进行,失眠或睡眠不良,都会影响生长素的分泌,而对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5、破坏女性肌肤美。失眠引起女性神经系统紊乱,内分泌失调,肌肤血液循环不畅,皮肤水分减少,变得干燥起皱,并且使色素增多,造成面容灰暗。

6、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失眠会增加心和血管负荷,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