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养生按摩穴位

2019-10-12 │ 老人养生按摩穴位 老人养生保健按摩

老人足跟痛 如何自我按摩?

“一笑烦恼跑,二笑怒气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乐逍遥。天天开口笑,寿比彭祖高。”人类的发展历史中,养生观念不断更新,没有好的身体,万事事皆休。我们该怎么进行科学的中医养生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老人足跟痛 如何自我按摩?”,希望对您的养生有所帮助。

老年人常常在晨起下床或久坐站起走第一步时感觉足跟痛较重,走一会儿后会减轻,行走过多后又加重;用手压压,感觉痛点在跟骨底面或周围;到医院拍X光片,有时可见跟骨骨刺增生。这种病症是老人最常见的足跟痛。

出现足跟痛时老年人不必紧张,因为这可能是由好多种原因导致的。跟痛大都无须手术。中医按摩手法简便易行,可有效缓解这种足跟痛。

具体按摩治疗:

1、可于温水浴足后,用圆钝的按摩棒或食指关节反复按揉推顶足跟部压痛点,力量由轻到重,以能够忍受为度。患者可渐渐感到足跟部难受感慢慢消失。推顶方向为先向足趾方向推,再向反方向推。

2、用拇指指腹按揉足心部,并向足趾方向做推法6~8次。按揉涌泉穴。依次牵拉各足趾。尽量使脚趾向背伸,这样可以牵拉跖筋膜。或抬起足跟,足趾着地蹲一会儿,也可达到同样效果。

3、拿揉、提捏小腿肚及跟腱。用拇指和其他四指对合用力上下反复拿捏小腿肚和跟腱。用拇指和食指对捏并按揉踝尖后跟腱前的内外凹陷处。

4、还可以找个高尔夫球踏在脚下,取坐位,在脚心与足跟间慢慢滚揉。

相关阅读

老人足跟痛治疗三偏方


本文导读:足跟痛常见于老人,老人是足跟痛的高发人群,下面我们来看看老人足跟痛治疗三偏方。


老人足跟痛

老人年纪大了,身体毛病比较多,这里会痛、那里也会痛,其中,足跟痛是常见的毛病,老人如果长时间站立或者行走,就会感觉足跟底部会疼痛,久坐突然起立也会感到疼痛,严重的甚至脚跟都不敢着地,但是这种情况只要稍微活动就可以缓解。

老人足跟痛主要是身体器官退化、病变引起的,比如骨皮下脂肪纤维垫退化变薄、根骨结节滑囊炎、跟骨骨刺等。

下面为大家介绍老人足跟痛治疗偏方

一、足跟痛熏洗方

材料:白醋50升,夏枯草60克。

做法:先将夏枯草放入锅里,加适量清水煎30分钟,然后去渣,将药汁倒入盆里,再加入白醋

用法:趁热熏洗足跟患处20分钟,每天熏洗1次,坚持用7天。

二、足跟痛外敷方

材料:蜂蜜、白醋食疗,川芎30克。

做法:将川芎研成细末,与等份的蜂蜜、白醋调成膏即可。

用法:每天睡前用适量膏敷在足跟部位,次日清晨拿掉,连续用7天。

偏方一、二可以同时使用,先熏洗足跟再外敷。

三、红花活络酒

材料:白酒500毫升,紫草9克,赤芍和当归各9克,红花15克。

做法:将所有的药材放入白酒里浸泡,密封放7天,去渣剩药酒。

用法:用药酒按摩足跟部


1、不要长时间的站立或走动,要避免足部过度活动造成劳损,另外,有晨练习惯的老人要适当的减少运动量。

2、避免穿硬低的鞋子。足跟疼痛再穿硬低鞋子的话会更加疼痛,老人要穿柔软一定的鞋子,可以用挖空的软鞋垫,减少痛点受压。(99健康网(.cn)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川芎如何治疗足跟痛


脚是我们平时走路必须用到的,很多人平时使用的过度,很容易造成足跟痛的情况。为了更好的进行治疗,患者必须关心中医的疗法,比较典型的就是采用川芎进行治疗,但是具体的方法患者还不是很清楚。那么,川芎如何治疗足跟痛?下面咱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又称脚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常见的为 跖 筋膜 炎 ,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长期、慢性轻伤引起,表现为跖筋 膜纤维断裂及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侧的筋膜附丽处骨质增生及压痛 ,侧位X 射线片显示跟骨骨刺。但是有骨刺不一定有足跟痛,跖筋膜炎不一定有骨刺。中医学认为,足跟痛多属肝肾阴虚、痰湿、血热等因所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

川芎法治足跟痛:取川芎45克研成细末,分成3份,装入小布袋内缝好。将药袋装入鞋里,直接与患足痛处接触,每次用l袋,3袋交替使用,换下药袋晒干仍可用。

药浸法治足跟痛:取苏木、白附子、麻黄、当归、川芎各30克,水煎浸洗脚部,同时用手搓揉足跟,以利药液浸入肌肤。每次15分钟,每日2次。

上面就是对川芎如何治疗足跟痛的介绍,希望对患者的认识有帮助。造成组足跟痛的因素有很多,在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肯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这个时候就可以采取这两种方式进行医治,效果是非常不错的,如果情况严重建议到正定医院进行治疗。

按摩法可有效缓解足跟痛


跟痛症是指足跟部周围疼痛的疾病总称。主要是指跟骨底面和跟后由于慢性损伤所引起的疼痛,常伴有跟骨结节部的前缘骨刺。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及肥胖者,属中医痹证范围。

诊断要点

1.本病起病缓慢,多为一侧发病,可有数月或数年的病史。

2.一般都有疼痛、肿胀、压痛等特点。走路时因鞋的摩擦而使疼痛加重。时有双腿酸软无力等症状。

3.跟骨X线片无明显异常。

病因病机

跟痛症好发于40~60岁的中年和老年人。《诸病源候论》说:夫劳伤之人,肾气虚损,而肾主腰脚,说明劳累过度与肾气不足可引起腰部与足跟疼痛。《类经》注解《内经痹论》认为营卫之行涩,而经络时疏,则血气衰少,血气衰少则滞逆亦少,故为不痛。说明老人气血衰少,活动减少,反而没有显著症状。

推拿治疗

治则治法:理气和血,消肿止痛。

常用手法:击、捏、揉、点、按法等。

操作步骤:

1.患者俯卧床上,患肢膝关节屈曲90,术者一手拿住患足作背屈固定,使跟腱紧张,另一手用小鱼际处用侧击法治疗跟后,接着手握空拳,用小鱼际部叩打跟下。手法的目的是促进局部血液流通,消肿止痛。

按摩鞋需慎重挑选 易引起足跟痛


这位妇女检查时发现,除了后足跟中心有明显压痛,旁边的跟腱及软组织亦有压痛外,没有发现特殊异常。结合她的年龄,怀疑是足跟骨骨刺诱发的疼痛,于是让她去拍足底X光片。可结果显示:未发现骨刺,但足跟处软组织肿胀。这说明病人的疼痛是由软组织损伤引起的。

继续追问病因,病人想起一周前,街边有好多人在买一种按摩拖鞋,鞋面上铺满凹凸不平的鹅卵石。据说穿着该鞋可以按摩足底,有保健作用,于是自己也跟着买了一双。这几天一直有穿,虽然足底不舒适,但没在意。难不成这足跟痛和按摩鞋有关?

没错,确实是由不正确使用按摩鞋导致的。

人之足,如树之根

中医认为,人之有脚,犹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人的双足离心最远,加上白天生活、工作都处于坐位或站立位,血液回流缓慢,是末梢血液循环比较差的部位。经常保持足部血液循环畅通,显得非常重要。

所以,中医养生学早就把按摩应用于足部,通过对足部60多个穴位的按摩和相应反射区的刺激,能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加强足底组织的新陈代谢,从而防止下肢静脉曲张和软组织劳损,并可迅速恢复腿部因负重而引起的疲劳。

足底按摩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为:在很多公园内,可以看到老人们在鹅卵石路上来回走;在足浴中心,也能见到不少年轻人前来沐足。不管是走鹅卵石还是沐足,都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于是,市场上推出了各式各样的按摩鞋,让你随时随地享受保健服务。

那么,按摩鞋能否担此大任呢?

按摩鞋,代替不了足疗

虽然,按摩鞋可以随时随地为我们提供足底刺激(称不上按摩),极其方便,但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

首先,足疗并不等于对足底进行简单的刺激,它包括了对整个足部(下肢到足底)的按摩,且刺激手法也很讲究。根据不同人的体质和身体需要,有的放矢,有的穴位或部位需要较强的刺激,有的则需要较柔和的刺激。

而按摩鞋只是利用鞋面的凹凸不平,借助身体的重量对足底进行刺激。这种刺激的部位、力量是固定的,范围也仅限于足底。

其次,选鞋也很关键。一般来说,体重较重的人不宜穿按摩鞋,因为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极易引起足底软组织劳损;更不宜长时间穿着按摩鞋,因按摩鞋鞋面高低不平,会使足底原本受力面改变,易致足弓变形。

即使要买按摩鞋,也要慎重挑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试穿。若穿上去周身不适,或足底疼痛,最好不要选用。

前述病人正是由于长时间穿按摩鞋,加上体重偏重,使足底软组织持续受到重量的机械挤压而受损,引起足跟痛的。

也许有人会问,中医不是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吗?痛了,不是更应刺激?这个理解是错误的。

中医所说的痛多指身体的自身痛,而非外力作用下的痛。由外力挤压导致不通而引起的痛,更应去除。

总之,按摩鞋是一种商品,其治疗作用只是商家的促销手段,代替不了真正的足疗。

热水泡足,简便易行

实际上,足疗不只是按摩,也可以采用一些更简便易行的方法,比如热水浸泡。它也可起到改善足部血液循环和松弛软组织的作用,对消除疲劳和促眠有很好的帮助。

方法是:每天睡前,取清洁水适量,加热至50~60摄氏度。将热水倒入木桶或脚盆内,浸洗10分钟左右。浸洗完后,尽快上床睡觉,不要让足部再受凉,这样效果更好。

治疗足跟痛偏方


治疗足跟痛偏方

1、治疗足跟痛偏方

选用验方治病,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1.1、药浸法治足跟痛

取苏木、白附子、麻黄、当归、川芎各30克,水煎浸洗脚部,同时用手搓揉足跟,以利药液浸入肌肤。每次15分钟,每日2次。

1.2、尿渍法治足跟痛

取较大的花岗石,煅烧后置于地,以童尿渍于上并立即将足跟部置于石上,任水汽蒸腾,切勿烫伤脚。无花岗石可用铁块代之。临床常用芒硝饱和液与白酒调匀,取代童尿,亦效。

1.3、祁艾、乌梅法治足跟痛

取祁艾60克,乌梅10克,放入水中煎出药汁,倒入盒内,再将烧砖烧红放入药液盆内,患足放于蒸汽上熏洗,并用衣物遮盖,待药冷至温度适当后,将患足跟底部放于砖块上乘热下压数分钟(药液可以反复使用),每日l~2次,连续7~10天为1个疗程。

2、足跟痛的刮痧疗法

2.1、选穴

昆仑、解溪、申脉、照海、太溪、阿是穴。

2.2、定位

昆仑: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解溪: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申脉: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照海:内髁尖正下方凹陷处。

太溪: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凹陷处。

2.3、刮拭顺序

先刮足内侧的照海,再刮昆仑、解溪、太溪、申脉,最后刮阿是穴。

2.4、刮拭方法:补法

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足部内侧的照海穴,宜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来回刮动,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然后继续刮拭足部昆仑、解溪、太溪、申脉穴,自上而下来回刮动,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刮拭足部阿是穴,出痧为度。

3、足跟痛的注意事项

3.1、垫高足跟,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前足跖屈,缓解跖筋膜的张力,都可使症状减轻。也可买双足跟稍高点的鞋。

3.2、使用海绵跟垫,垫软鞋垫。去买个。

3.3、睡前可用温水泡脚,或对足部予以热敷。

3.4、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过度行走,站时间长了坐会儿。

3.5、平时注意足跟部的保暖,穿个暖和的鞋,多套双袜子也行。

3.6、平时尽量选择穿软底鞋,鞋底厚些好。

足跟痛的临床表现

足跟痛常表现为早晨起床落地的第一、二步最痛,走几步后便可以逐渐缓解。

足跟痛分为两种:一种是真性足跟痛,X光片证实确有跟骨骨刺的形成,痛点集中;另一种是假性足跟痛,X光片没有骨刺增生的形成,足跟部持续疼痛,双腿有沉重的乏力感。两种足跟痛互相之间没有什么连带关系。

产后足跟痛原因

1、产妇在月子里,气血两虚,很容易受凉寒之气。特别是足部,包括足后跟,一旦受凉,在以后的日子里就会出现疼痛。

2、产后足跟痛是虚症,不是外伤,也不属于骨刺所致。这种产后病,以肾虚为主,产后穿高跟鞋,经常赤脚穿拖鞋、凉鞋,常常是重要的诱因。

3、肾为元气之本,肾主生殖、主骨。根据经络循环路线,足跟属肾经循环的范围。产后本身肾气虚弱,冲任受损,百脉空虚,气血两亏,如果再经常赤脚使足跟外露,或经常穿硬底、弯曲度高的高跟鞋,使产后本已虚弱的足部肌肉不能得到休息,气血失于温养而不流畅,就很容易导致足跟痛。如果不及时调治,日久不愈,便会落下“病根”.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