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气候多变如何保健养生

2019-10-12 │ 春季气候多变如何保健养生 干燥季节养生汤

气候干燥当心“上火”

“心静乾坤大,心安理数明,只有理性的清静才能大智大慧,大彻大悟。”从古至今,关于养生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或名言,养生不应只是调侃或者卖弄,而是必须认真地践行。积极而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进行的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气候干燥当心“上火””,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立夏。立夏后,天气渐热,气候干燥,人体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失去。再加上天气变化反复无常,使得人体的新陈代谢不能保持平衡和稳定,易出现上火症候。营养专家提醒,为防止上火,公众应多喝水,多食新鲜蔬菜和多汁水果,同时要尽量保持心情舒畅。

营养科专家指出,立夏时节正值春夏交替之际,气候转暖,又风大物燥,易造成口干舌燥、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小便发黄、口腔溃疡、牙龈红肿等病症。

为防止上火,专家提示说,首先要生活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宜清淡,忌食油腻或辛辣之物,多吃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可以多喝点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这样既能补充营养,又可达到养心强心的目的;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以增加纤维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B的供给,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多饮水,以促进体内致热物质从尿、汗中排出,达到清热排毒的目的;老年人每天清晨可吃少许葱头、喝少量的红酒,以促使气血流通、心脉无阻,预防心脏病的发生;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消火的药物。

专家还提示说,立夏后,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人们极易烦躁不安,好发脾气。这是因为气温过高加剧了人们的紧张心理,使人们心火过旺所致。特别是老年人,初夏之时,气血易滞,血脉易阻,由发火生气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有的人甚至因此而发生猝死。所以,老年人在立夏之时要做好精神养生,保持平和的心态,切忌狂喜大怒而伤心,要多做一些僻静的事情,如绘画、练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以调节紧张情绪、保持心情舒畅。YS630.com

ys630.COm精选阅读

秋天如何防止口鼻干燥上火


秋天到了,天气干燥,容易上火和感冒。不少人都有过在秋天感到嗓子疼痛、鼻子干疼痒、嘴唇干裂、上火的迹象发生,一开始还以为自己感冒了,实际上这都是秋燥惹的祸。嗓子上火疼痛是秋燥的主要外在表象,秋燥虽然不是大病,但会让人感觉非常难受,而且容易旧病反复。要去处秋季口鼻干燥上火,小窍门有不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注意补水

多喝水可以补充身体缺乏的水分,保持机体一种滋润的状态,可以减缓全身燥热、口唇干裂的状况,也可以使嗓子毛躁的症状有所缓解,因此多喝水可以降低嗓子上火、鼻子干疼痒的严重程度。

注意饮食调整

平时多吃滋润的新鲜果蔬,例如百合、萝卜、蜂蜜、梨、枇杷等食物,这些食物具有非常好的润肺润嗓效果,对保护嗓子、避免嗓子上火很有帮助。而对于温热上火的食物,像牛羊肉、狗肉、人参、鹿茸等肉类和药材,则要尽量少吃,这些燥热的食物很容易加重秋燥的症状,容易引起嗓子上火咳嗽、鼻子干疼痒。

推荐一款防止秋季口鼻干燥的汤:

冬菇马蹄鸡脚汤

冬菇3朵,马蹄5个,鸡脚5-10只,生姜片少许。

冬菇泡发,去蒂,马蹄和鸡脚清洗干净。

把材料放进砂锅中,加入4碗水,够2人份的量,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1个小时总有即可。

能够滋阴润肺,开胃生津,对秋燥引起的口鼻干燥、咽喉干燥有很好的作用。

注意空气流通

预防秋燥不能光靠喝水,饮食,还要从多方面进行协调。经常呼吸新鲜空气、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是个不错的办法。浑浊的空气对人体心肺和气管的伤害巨大,也不利于秋燥的缓解,经常到空气清新的开阔地散步,学会吐纳作息,让肺部气体充分更新,可以带走气管的火气,减少嗓子上火。

注意加强锻炼

秋天的时候经常参加一些有氧健身运动,可以调理心肺,提高心脑血管的功能,加强身体免疫功能,有助于提高人体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对秋冬季节的流行病毒细菌有更强大的体质对抗,对防止上火有一定帮助。

春季干燥易上火 应该吃点苦的


春季时节,气温变化多端。室内外感觉特别干燥。人们如果长时间处于干燥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道问题,如咽喉不舒服,发痒,咳嗽不止,呼吸急促,嘴角长包等上火症状。那么春季上火,吃哪类食物可以缓解呢?下面小编带您去看看。

苦瓜

专家介绍,苦瓜中存在一种具有明显抗癌作用的活性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够激发体内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增加免疫细胞的活性,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他说,苦瓜虽然口感略苦,但余味甘甜,不管是烧、炒还是凉拌、煲汤,只要能把苦瓜做熟且不失青色,都能达到去火目的

去火食疗:

一是吃凉拌苦瓜,将苦瓜在沸水中汆一下,控水后加入佐料即可。

二是泡苦瓜茶,将苦瓜切成片,直接泡茶饮用。

三是榨苦瓜汁,用榨汁机将苦瓜榨汁后直接饮用。

专家说,饮用生苦瓜汁能使身体迅速吸收大量的苦瓜有效成分,不过,为了口感不至于太苦,可以先用盐水泡一下苦瓜,这样可以去掉一些苦味。

苦苣

中医认为,苦苣性寒、味苦、无毒,有消炎解毒的作用,苦苣苗对于爱喝酒的老年朋友非常好,败肝火。有些老年朋友喜欢喝点高度酒,这个苦苣苗可以保肝。

去火食疗:苦苣冰藻

原料:苦苣300克,冰藻100克、花生碎20克、红尖椒10克,美极鲜味汁10克、盐2克、味精2克、香油5克、红油10克、芥末油2克

制作:

1、苦苣洗净切成段,冰藻泡好备用;

2、将美极鲜味汁、盐、味精、香油、红油、芥末油调成味汁;

3、将苦苣和冰藻加调味汁拌匀后装盘即可。

莴笋

莴苣味道清新且略带苦味,可刺激消化酶分泌,排毒去火功效显著。

去火食疗:菠萝莴笋

原料:莴笋500克,菠萝(罐装)200克,白糖100克,白醋5克。精盐、味精、清水各适量。

制作:

1、莴笋去皮、叶、根、洗净后,切成梳子背块,用开水烫熟,控干,再放精盐稍淹片刻,入凉开水莴笋中漂洗一次,沥净水分,盛入盘内。

2、菠萝切成小丁盛碗内,放入糖水(白糖预先用少许凉开水化开)、白醋、味精拌匀,置冰箱内镇凉后,浇在莴笋块上,即成。

春分的气候特点


风沙

春分时节,在我国的西北大部、华北北部和东北地区还处在冬去春来的过渡阶段,晴日多风,乍暖还寒。根据气象编导部晁淑懿老师近6年来对沙尘天气的统计,4月最多,3月次之,春分15天,正处在3月底到4月初,在这些地区,大风卷起的扬沙、高空飘来的浮尘,特别是沙尘暴对大气造成的污染,每每都受到众人的关注,成为一时的热点话题。

低温阴雨

在春分时期,当有冷空气连续入侵我国南方,会出现温度持续偏低的春寒天气,此时,再有相伴的连阴雨,对农作物会有很大的影响。

当日平均气温下降到10~12℃以下(各个地区标准不很一致),时间连续5-7天以上,就有可能造成水稻严重烂秧。因为水稻和棉花都是喜温作物,在10~12以上时,最低气温在5℃以上的晴好天气时,才有利于齐苗壮秧。反过来,出现低温阴雨,便可想而之了。

霜和霜冻是春季遇到寒潮和强冷空气的产物,在气候偏暖期,寒潮比较少见,但也不能麻痹大意。

倒春寒

初春时节,当气温回升比较快,之后又出现一段时间气温持续偏低,这种天气现象人们称作倒春寒。在南方倒春寒最主要的影响是早稻烂秧,在北方会影响到花生、蔬菜、棉花的生长,严重的还会造成小麦的死苗现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曾经发生过一次非常严重的倒春寒,刚好是在春分期间,那是在1976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仅湖南、江西、湖北三省损失的谷种就有7~8亿斤。

春旱

在北方,尤其是西北、华北有十年九春旱和春雨贵如油之说,在冬季雨雪少的时候,冬小麦处于越冬阶段,对缺水的情况不甚敏感。进入3月后土壤解冻,小麦返青;春季作物由南向北播种,如果此时降水继续偏少,旱象就会明显地反映出来,幼苗的处境可想而知。

华南前汛期

在华南地区有两个雨水集中的时期,一是4~6月的前汛期,二是7~9月台风降雨形成的后汛期。前汛期从4月初开始,5月中旬进入盛期,每年平均有20场暴雨,6月最多,占暴雨总数的一半以上,且持续时间长,雨势猛烈。因春分只是沾了汛期的开头,在此不多赘述。

干燥上火按摩三穴位 咽喉肿痛按摩内庭穴


春季干燥上火怎么办?春季人们很容易上火,上火的病因有很多,比如说肺热、胃热等。原因不同,那就要区别对待了。有三个穴位,经常按摩,可以润燥降火,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这三个穴位的按摩方法。

合谷穴

合谷穴就是我们常说的虎口。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有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头痛、咽喉肿痛、便秘、发热、口干,或者脸上的青春痘一个接一个不停地往外冒,就可以按合谷穴来消消火。

这个穴位按摩起来比较方便,没有固定的次数,有空的时候按一按就可以了。

内庭穴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穴可以说是热证、上火的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吐酸水等不适时,可以多按内庭穴。

内庭穴是在第二足趾和第三足趾之间的缝隙交叉处,每天早晚用大拇指点揉100次即可。

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大足趾和第二个足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由于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对肝火旺盛带来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用力就会感觉非常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这个穴位。

具体的做法:在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即可。

春季气候容易诱发眼疾


导读:春天到了,很多疾病如春笋般冒出来了,眼睛是最脆弱的地方,很容易受到感染,患上眼部疾病,你知道怎么样才能预防眼部疾病的发生吗?

春季气候容易诱发眼疾

春季总的气候趋势是日渐温暖,但又是个冷暖空气交汇最频繁的时节,天气常常是变化无常的,即所谓的春天孩儿脸,每天变三变。乍暖还寒,多风沙,是春季的主要气候特觚。也正是因为这种特征,春季患眼部疾病相对较多。

1、病毒性角膜炎

每次冷空气过后,许多人都会山现感冒症状,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此时也容易旧病复发,出现眼红,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等。病毒性角膜炎除了气候诱困外,还与吞大食用水果、蔬菜较少而导致的上火有关。另外,病毒感染还可能引起眼结膜炎、视神经、视网膜等病毒性眼病。春季预防病毒性眼病复发,当务之急是注意保暖,避免感冒。而在平时,应注意多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日常生活中应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主动饮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愉快的心情。

2、干眼症

初春时节的室外寒风会带走一些眼部水分,而室内干燥,不仅会加重眼表面水分的蒸发,还会减少眨眼的次数,从而导致或加重干眼症(即角结膜干燥症),使得眼睛干涩,容易疲倦,有异物感、瘴感,痛灼热感,眼皮紧绷沉重,分泌物多等。尤其是两类人群最容易忠上干眼症:一是长时间面对电脑工作和娱乐的人;二是戴隐形眼镜的人。所以,初春室内取暖时,一定要注意控制室内温度,室温不宜超过25℃,同时可使用加湿器或其他人工方式增加室内湿度。

3、青光眼

青光哏是一种眼内压异常升高,超过了眼睛所能忍受的最高限度,以致造成视神经损害及视野缺损,最终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眼病。青光眼急性发作时,由于眼压急剧上升,患者突然感到剧烈的眼胀、眼痛、头痛,并反射至整个三叉神经分布区。患者伴有恶心,呕吐,视力显著下降,仅存光感或无光感。研究表明,青光眼一般在冷锋(即冷空气前锋,是冷空气的先头部队)通过的24小时内容易发作。冷锋经过之所以容易诱发青光眼,是因为气温发生变化时,能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再通过自主神绎干扰血压而使眼压波动,进而发病.所以.春季出现降温天气时,青光眼患者尤其不能马虎大意。

4、过敏性眼病

春天是花季,空气中花粉颗粒大量增多,加之多风的气候,对于过敏人群来说,过敏原大量增多和传播条件的适宜,会导致过敏性眼病的发生率或复发率都急剧升高。其中最典型的是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此病患者往往每年春季或春夏之交复发。患者有双眼刺痒.眼红、流泪及黏液性分泌物,睑结膜有滤泡等。眼睑湿疹亦常因过敏导致眼睑及周围皮肤相糙或潮红、瘙痒、脱屑等改变。因此,春季有过敏体质的人,尽量避免接触过敏源,如大风天气避免外出;饮食也要注意少吃辛辣及海产品。

5、眼中风

初春时节,有些中老年人雨室外被寒风所袭,眼睛突然视物模糊,去医院就诊时才发现,这些人遭遇了视网膜动脉或中央动脉阻塞,也就是通常人们说的眼中风.这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医治,因为视网膜动脉一旦阻塞,会引起相应的视网膜缺血、铁氧,视细朐会迅速死亡,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视力损害。其中,中央动脉阻塞发病一旦超过4小时则很难恢复。当然,老年人及心脑血管病患者发生眼中风,气候因素是外因,内因还是与全身血管性疾病密切相关,所以,这类人群在乍暖还寒的春季,要特别注意御寒保暖(即所谓的春捂),同时还要有效控制全身疾病,尽可能地避免情绪波动。

6、沙尘直接伤害眼睛

春季,是个多风的季节,也是北方沙尘暴活动的频繁时段(中部和江南地区也因此出现浮尘和风沙大气),人的眼睛与空气中的沙尘直接接触的机会相对较多,因而最容易产生一些刺激症状和过敏反应。如果沙尘等异物进入眼睹,还容易引发眼睛疼痛、流泪及炎症,甚至出现角膜溃疡,如不清除沙尘及异物,就可引发眼部感染;如果随意用手搓揉,会导致一些带棱角的沙粒越揉越深,容易划伤角膜,扩大伤害面积,所以,眼内有异物后,如果痛感持续不减,应尽快到医院就诊。预防沙尘伤眼的措施也很简单,在风沙天气下,应尽置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最好能使用防尘、滤尘面罩,起码也要戴合适的眼镜(以较密封的风镜为最佳),从而有效地保护眼睛。

毛絮到处飞舞 警惕患上眼疾

过敏患者保持室内清洁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王美美教授说,春季是过敏性疾病的好发季节,建议患者明确对何种物质过敏,避免与它接触,同时也应避免接触一些其他的刺激因素,如烟、颜料、灰尘、浓烈的香水等,上述因素均可诱发或加重症状。若为过敏体质,除了已知的过敏原之外,有可能对更多的过敏原过敏。

进入春季,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花粉症、荨麻疹、湿疹、皮肤划痕症等常常反复发作。患者如果对屋尘螨过敏,应保持室内清洁,清除卧室灰尘,床垫和枕头最好选用合成材料制成品,避免使用地毯及容易积聚灰尘的家具,减少室内植物。

儿童哮喘很容易复发

中大医院呼吸科朱晓莉副主任医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由于毛絮中含有灰尘、病源微生物(包括细菌、微生物等),毛絮会诱发支气管哮喘,容易引起支气管的痉挛。此外,还会引起咳嗽、上呼吸道的炎症及气胸(肺大泡患者由于剧烈的咳嗽,引起肺大泡破裂造成气胸)等等。

最近风大毛絮到处飞舞,儿童在玩耍时,很容易吸入飞舞的异物,导致支气管痉挛,诱发哮喘,这也是近段时间儿童哮喘高发的主要原因。因此,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反复咳嗽,不可随便用药,应及时到大医院对症治疗。

天麻栽培的小气候环境


天麻,又名赤箭、定风草、水洋芋等,是誉满中外的名贵药材,被称为药材之王,具有极高的医疗和保健价值。人们通常所说的天麻是指其干燥的块茎。从植物分类学上讲,天麻属于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但它不同于我们常说的绿色植物,其植株为一肉质独苗,黄红色,无根、无绿色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整个生长发育期间,它必须与一种被称为密环菌的菌类共生,依靠自身产生的溶菌酵素去溶解密环菌菌丝,从而获得密环菌的水分和营养,以维护自己的生长。

天麻作为一种名贵中药材,人们种植天麻不仅要追求产量,更要讲究质量,即充分保证有效成分的含量,否则就有可能物虽非伪,而种则殊矣,药性异矣。只有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才可能生产出具有特定药性和药效的中药材。春秋时期晏婴的名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就生动地说明了环境条件,特别是气候条件对中药材生产的重要性,枳实和橘皮为两种常用的中药材,而它们的主治对象和功效却有明显的差异。

我国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种多样,特别是广大山区,都可能存在天麻栽培的适宜区域。人工栽培天麻,必须了解天麻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只有因地制宜地选择或创造适宜天麻生长的小气候环境,运用农业技术措施充分满足天麻生长的需要,才能生产出优质的天麻,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温度是影响天麻生长的首要因素。天麻喜生长在夏季凉爽、冬季又不十分寒冷的环境中,它对温度反应较为敏感,温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天麻的生长、产量和质量。天麻从幼小的米麻至长为箭麻,所需有效积温为3800℃左右,在4000℃左右时,商品性更佳。一般而言,地温达到12℃以上时,天麻细胞开始活跃,即可开始消化吸收密环菌作为营养,供自己生长、膨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活力增强;地温达到20℃25℃,为天麻和密环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此时天麻的生长发育最快;但当土温继续升至30℃以上时,密环菌和天麻的生长反而受到抑制,容易产生乌头状的箭麻。因此,高温季节要注意防暑降温。当气温低于15℃时,天麻的生长速度减慢,逐渐停滞进入越冬休眠。天麻较耐寒冷,只要所处土层温度高于-4℃,即可正常越冬,但如低于-5℃,则会使天麻块茎遭受冻害而发生腐烂,影响其安全越冬。

种用的天麻(简称种麻)冬季需要一定的低温休眠,来春才能正常萌发。在2℃5℃的低温条件下,种麻需经过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度过休眠期。如果低温时间不足,即使萌发条件适宜,种麻也不会萌动发芽。种麻解除休眠后萌发的快慢,也与休眠中接受的低温条件有关,低温处理时间越长,萌发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

野生天麻一般分布在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空气相对湿度80%左右、土壤含水量50%55%的地区。阴雨连绵,多雨潮湿的气候条件最适宜天麻的生长,尤其在68月生长旺季,天麻营养积累达到高峰,需要较多的水分,该时期充沛的雨量是保证天麻丰产的关键;到了9月,天麻营养积累进入后期,达到生理成熟阶段,此时土壤湿度应控制在40%以下,如果雨水过多,密环菌旺盛生长,侵入新生麻,分解天麻组织作为营养,则会引起天麻块茎的腐烂,导致减产或降低质量。

由于天麻是非绿色植物,从栽种到收获,整个无性繁殖过程都在地下进行,因此光照对地下块茎的生长、繁殖没有直接影响,只能间接影响土壤温度的变化。如果在冷凉的地区栽培天麻,增加直射光的照射可提高地温。天麻抽薹出土后(约两个月)需要一定的散射光照射,但忌强光,强烈的直射光会引发日灼,危害天麻茎秆,容易导致植株死亡。同时,直射的阳光会加大土壤水分的蒸发,降低土壤湿度,影响块茎的生长。故此时应注意搭棚遮荫,减少直射光的照射。大风仅对抽薹开花的天麻有危害,可以吹折或吹倒花薹,影响种子的产量。因此,出土后的花薹应注意防大风,如给出土的花薹进行绑架等。

起居养生法(居室环境和气候)


居室布置:居室布置应根据主人的个人爱好而定,但总体来讲,居室的布置应以实用为主,尽量简洁大方,朴实典雅,切忌豪华而不实用。居室墙壁的色调对人体的情绪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淡蓝或淡绿色为冷色调,给人以清新、宁静、安详的感觉,具有缓解情绪,调节血压的作用,较适用于精神紧张或患有高血压病或失眠症的人;淡橙(红)及淡黄色为暖色调,给人以温暖、兴奋、热烈的感觉;一般情况下,客厅以暖色调为主,而卧室以冷色调为主,并根据主人的爱好而适当调整。室内家具的摆放要合理,特别是老年人的居室,门槛应取消,地板须防滑,床宜低矮稳固。

居室环境:居室环境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建筑装饰材料、厨房燃气等,所以在装修时应尽可能地使用环保材料,厨房应设有通风装置。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开窗通风,让室外的新鲜空气进入室内并使室内的空气流通。室内或阳台可种植一些终年常青的花木,茶几案头摆放一些鲜花嫩草,窗前的鱼缸内养些美丽的观赏鱼,不但可以美化居室环境,更能使得居室内生机盎然,充满情趣。

居室气候:居室内的小气候包括温度、湿度、日照和通风等。人人都希望居室内有一个舒适的环境,所以适宜的室内小气候对人体的健康有利。最佳的室内温度以22℃~25℃为宜,最佳的相对湿度以40%~60%为宜,人们生活在这样的居室环境里会感到非常舒适,精神状态良好,思维清晰,工作或学习的效率较高。但由于自然界的四季气候变化有所不同,故居室的小气也应适当调整。夏季的室内温度以25℃~28℃,相对湿度以低于70%为宜,冬季以18℃~25℃,相对湿度以大于30%为宜。一般来讲室内的昼夜的温差最好不要超过6℃,相对湿度不要少于30%或大于70%。

居室内要保证良好的采光环境。阳光不但可以直接杀灭室内的致病菌或微生物,还有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而且阳光直接照射的效果要比通过玻璃照射好得多,因玻璃可以削弱日光中紫外线的杀菌作用,所以每天应当选择适当时间开窗,让阳光直接照射室内。

平时还应该多注意居室的通风问题。有研究资料表明,居室在清晨时的空气污染程度要比室外严重得多,因为房间的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及家用电器等都可以产生有害气体以污染居室环境,对人体造成伤害。特别新建居室装修后的半年内,由于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所产生的有害化学物质对居室的污染尤为严重,新居的入住者甚至会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咳嗽哮喘、口眼鼻咽等粘膜刺激感及皮肤过敏或干燥等等症状,被称为“新建居室综合征”。解决居室空气污染的最好方法就是进行居室通风,新居的室内通风更是十分必要的。北方的冬季寒冷,在防寒保温的同时也应适当进行室内的通风,以便保持新鲜的空气。

24节气芒种的气候特点


长江中下游的黄梅天多半是从芒种节气后期开始的。农民对芒种节气的雨水很关心,故流传下来的气象谚语很多。如下:

◇芒种夏至是水节,如若无雨是旱天。(粤)

◇芒种夏至,水浸禾田。(粤)

◇芒种落雨,端午涨水。(湘)

◇芒种夏至常雨,台风迟来;芒种夏至少雨,台风早来。(闽)

◇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苏、皖、川、鄂、贵)(指阴雨天多,行路容易滑倒)

一般来说,在芒种节气后期,从我国的长江流域到日本南部会出现雨期较长的连阴雨天气,因正值梅子黄熟,故称梅雨。古代形容梅雨的诗句要属《千家诗》中,赵师秀《约客》一首最为著名: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根据《长江中下游气候》一书中有关入梅日期的统计:一般武汉是在6月16日、安徽安庆6月15日、南京和上海是6月17日。在湖南、江西、浙江大部,梅雨一般比长江流域来得早几天。但降水日数很少的年份也出现过,气象学上把这段时期没有连续性降水的情况,称为空梅。梅雨之后是长江中下游的伏旱期,如果空梅,这一地区将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夏旱。

芒种期间,华南汛期虽说处在晚期,依然会有大暴雨。正常情况,一般先进入梅雨期的是湖南、江西中部、浙江南部地区,入梅后如同华南一样,该地区的主汛期开始,时有暴雨发生,山区地区需要警惕局地大暴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还有城市排除积水、农田排涝和抢救遇难群众,都会列如应急预案之中。

历史上1954、1991和1998年,梅雨期间的暴雨都引发了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今年5月发布的洪涝灾害统计,1998年因洪水死亡4150人,损失人民币2550亿元。当然这种情况的形成,一定是冷暖空气势力都较强,势均力敌所致。

另外,西南地区从6月份也开始进入了一年中的多雨季节。此时,西南西部的高原地区冰雹天气开始增多。

在此期间,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龙江最北部的一些地区,还没有真正进入夏季以外,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一般来说都能够体验到夏天的炎热。位于黑龙江北部的嫩江,在1971~2000年30年间,最热的一天37.1℃,就出现在芒种期间。

6月份,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的可能,黄淮地区、西北地区东部可能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但一般不是持续性的高温。

在华南的台湾、海南、福建、两广等地,6月的平均气温都在28℃左右,如果是在雷雨之前,空气湿度大,确实是又闷又热,有时需要向公众发布高温预报,提醒人们预防中暑、空调病和急性肠胃炎。

24节气小满的气候特点


华南地区:小满大满江河满反映了这一地区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

一般来说,如果此时北方冷空气可以深入到我国较南的地区,南方暖湿气流也强盛的话,那么就很容易在华南一带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因此,小满节气的后期往往是这些地区防汛的紧张阶段。

长江中下游:小满不下,黄梅偏少、小满无雨,芒种无水

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来说,如果这个阶段雨水偏少,可能是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弱,位置偏南,意味着到了黄梅时节,降水可能就会偏少。因此有民谚说小满不下,黄梅偏少;小满无雨,芒种无水。

黄河中下游:小满不满,麦有一险

小满节气时,黄河中下游等地区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小满不满,麦有一险。这一险就是指小麦在此时刚刚进入乳熟阶段,非常容易遭受干热风的侵害,从而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粒籽干瘪而减产。防御干热风的方法很多,比如营造防护林带、喷洒化学药物等都是十分有效的措施。

江南地区:小满动三车,忙得不知他

这里的三车指的是水车、油车和丝车。此时,农田里的庄稼需要充裕的水分,农民们便忙着踏水车翻水;收割下来的油菜籽也等待着农人们去舂(chong)打,做成清香四溢的菜籽油;田里的农活自然不能耽误。可家里的蚕宝宝也要细心照料,小满前后,蚕要开始结茧了,养蚕人家忙着摇动丝车缫(sao一声)丝。《清嘉录》中记载: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可见,古时小满节气时新丝已行将上市,丝市转旺在即,蚕农丝商无不满怀期望,等待着收获的日子快快到来。

此外,小满节气期间江南地区往往也是江河湖满,如果不满,必是遇上干旱少雨年。这方面的谚语很多,如安徽、江西、湖北3省有小满不满,无水洗碗的说法;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区有小满不满,干断田坎的农谚;四川省还有小满不下,犁耙高挂之说。这里的满字,不是指作物颗粒饱满,而是雨水多的意思了。

24节气之夏至气候情况?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出现在阳历六月下旬初的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民间流传的夏至习俗很多,其中许多都与气候有关。夏至前后,我国许多地方都进入了闷热夏季,气温一般都在30度以上,最高气温常常突破37度。也许是天气太热的缘故,古代作官的要放假,百姓们也都轻松一下。据宋代《文昌杂录》记载,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史》礼志里的记载较为具体:夏至之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彩扇是用来驱热的,而香囊则可压汗臭,用这两种物品纳凉消夏显得非常实用。

夏至来临之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已进入梅雨季节,而梅雨天气温高、湿度大、日照少,正是农作物病虫害的高发季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夏至这天,把用菊叶烧成的灰撒在农作物上,作物就不会遭受病虫害,可能菊叶灰时含有某种杀虫的化学成分吧,它便成了古代的一种农药。

夏至忌雨的习俗,其实就是一种气候期盼。古时农家把夏至半个月分为头时(前三天)、二时(中间五天)和末时(后七天),农人最怕的就是时中下雨和时末打雷下雨(《清嘉录》)。这些带有迷信色彩的习俗,反映了古代农民靠天吃饭的无奈处境,因为夏至半个月打雷下雨,多半具有梅雨特征,对农作物生长弊多利少;而夏至半月台票过后,正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时节,作物开始需要水分了,所以农家都盼望分龙日(即农历五月二十日)以后,老天能及时下雨。至今,我国许多农村还流传着这样的气象谚语:二十分龙二十一雨,石头缝里都是米。

疰(zhu)夏是一种季节性病症,中医指发于夏令的季节性疾病,症状是微热食少,身倦肢软,渐见消瘦;主要源于天气的暑热和体质的虚弱。古人预防疰夏一般也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立夏开始,这一时段的习俗很多,比如上海人就有立夏之日吃茶叶蛋的风俗;第二阶段则从夏天开始,有关夏至防疰夏,各地都有一些吃的风俗,近人胡朴安在《仪征岁时记》中记载道:夏至节,人家研豌豆粉,拦蔗霜为糕,馈送亲戚,杂以桃杏花红各果品,谓食之不疰夏。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着名诗句。夏至是一年四时之一,民间常以这一天的天气查验农作物的收成。如夏至在农历月末或夏至日有雷雨,那是歉收之兆。但这种说法似乎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夏至忌雨的习俗,其实就是一种气候期盼,反映了古代农民靠天吃饭的无奈处境。

有句俗语叫,冬至馄饨,夏至面,然后还要在这天称称体重,吃面条、禁诅咒、戒剃头.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