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运动后的排病反应

2019-10-12 │ 中医养生运动后的排病反应 糖尿病春季中医养生

中医防治手足口病的办法

“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耳。”随着社会观念的更新,养生的理念也在不断刷新,生活质量高的人,一般都是懂得养生的人。中医养生这方面的知识您掌握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医防治手足口病的办法”,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现实中很多妈妈不能正确认识手足口病,盲目的将分布于手、足、口部位的皮疹认为是手足口病,甚至将单纯的蚊虫叮咬都列入其中。那么手足口病到底是什么样的疾病、有什么症状、如何预防、宝宝患病要如何处理呢?

4月,南方早早地进入了初夏时节,北方也已经渐渐热起来了。每年的晚春都有各种病毒肆虐,手足口就是常见的一种。去年4月,正是手足口病高发的时候,门诊上天天都挤满了带孩子来就诊的家长。有的家长对手足口的认识比较客观,也比较科学,但是也有很多家长,不能科学地看待手足口病,总是过于轻视或者矫枉过正,这样便引起了很多家长的恐慌。

其实,手足口是很常见的小儿传染性疾病,每年春末夏初开始发病,持续到七八月份。因为北方的春天较短,近几年春季气温回升较快,很多初夏才大规模滋生的病毒都提前侵袭人群了。所以,手足口病也成了晚春时节家长要重点防御的传染病,家长要做到科学认识,积极预防。

现实中很多妈妈不能正确认识手足口病,盲目的将分布于手、足、口部位的皮疹认为是手足口病,甚至将单纯的蚊虫叮咬都列入其中。那么手足口病到底是什么样的疾病、有什么症状、如何预防、宝宝患病要如何处理呢?中医在治疗和预防小儿手足口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下面,针对妈妈们关心的问题,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什么是手足口病?【小儿手足口病的症状/治疗/预防】

认识手足口 概念 手足口病是由某些病毒感染引起的具有较强传染性的发热性、出疹性疾病,能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5、9、10、16型)、B组(2、5型)、新肠道病毒(71型)以及疱疹病毒、腺病毒等。本病全年都可发生,其中4~8月份为发病高峰。本病多发于10岁以下的儿童,尤多见于5岁以下,其中2~3岁的居多。 症状表现 绝大部分手足口病为轻型病例,临床主要症状为手、足、口、肛周以及手肘、膝关节处有皮疹,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可伴有发热、咽痛、倦怠、乏力等症状,预后良好。仅少数病例由于病毒侵犯重要脏器,如大脑、心肺等,临床表现为脑炎、心肌炎、肺炎和神经源性肺水肿等,此种病例大多病情重、进展快,甚至会出现死亡。

Tips 手足口的病程 手足口病起病一般较急,宝宝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4~7天。发病初期宝宝有流涕、咳嗽、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口腔黏膜疹出现得比较早,起初为粟粒样斑丘疹或疱疹,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破溃后形成小的溃疡,疼痛较剧,年幼儿常表现为烦躁、哭闹、流涎、拒食等。在口腔疱疹后1~2天,可见皮肤斑丘疹,以手掌、足底等远端部位为主。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或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2~4毫米,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周围有红晕,疱疹长轴与皮纹走向一致,临床上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疤的四不特征。皮疹有时也会出现在手肘、膝关节、臀部和肛周,多呈对称性分布。临床上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但在同一患儿身上各个部位不一定全部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內消退。 传播途径 人是肠道病毒的唯一传染源,很多成人可以成为病毒携带者而传染宝宝。手足口病的传播主要也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的。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通过日常接触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也可造成病毒传播。另外,患儿在发病前数天,咽喉部位与粪便中就可发现病毒,此时即具有传染力,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力最强,而患儿的粪便在发病3~5周后仍具有传染力。这也是该病易于传播、流行,预防难度较大的原因。 中医理论认为,本病的病因为外感湿热疫毒。当疫苗湿热之邪伤及肺脾两脏时,造成肺卫失和或毒邪蕴积于脾,使脾主四肢及开窍于口的功能失调,出现上述的临床特征,同时可伴有发热、流涕、微咳等类似夏季感冒的症状或流涎、拒食、烦躁等症。

辨证诊治6方法 在发病的早期和中期,一般多采用清热解毒、化湿凉血疗法,常用的药物有银花、连翘、黄芩、栀子、生苡仁、牛蒡子、蝉衣、紫草、芦根、竹叶、生石膏、黄连、灯芯草等。发病后期,若见手足心热、食少、烦躁不安等,可以加入生地、麦冬、白薇、玉竹等养阴清热之品。 西医对于手足口病的治疗主要以抗病毒为主,相比较而言,中医治疗本病更具特色且素有成效。针对宝宝比较多见的症状,给妈妈们介绍几个小方子,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1。如果孩子以手足疱疹为主,可用金银花15克、板蓝根15克、蒲公英15克、车前草15克、浮萍15克、黄柏10克,水煎外洗疱疹处。 2。如果孩子以口腔疱疹为主,可用西瓜霜、冰硼散、珠黄散,任选一种,涂擦口腔患处。 3。如果孩子出现口腔溃疡,疼痛明显伴有烦躁、哭闹、大便秘结,可以用银花15克、淡豆豉9克、竹叶10克、清茶少许,煎水代茶饮。也可服用黄栀花口服液,每次5~10毫升,一日2~3次。 4。出现牙龈红肿者,可用板蓝根、黄苓、白藓片、竹叶、薄荷煎水含漱。 5。手足红肿明显,可用黄苓、黄连、丹皮、板蓝根、白藓片、地肤子、忍冬藤、红花煎水清洗患处。 6。如果孩子出现食欲不振,不必强制进食,可以试一下荷叶薏苡粥。取鲜荷叶一个,洗净切碎,取薏苡仁20克、大米适量,加水适量煮粥食用。 另外特别指出,手足口病大多以发热起病,在宝宝发热时不可急于退热而给宝宝使用激素。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感染,使用激素抑制了孩子的免疫力,却不能清除病毒,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者可能会使宝宝出现生命危险。

ys630.COm精选阅读

中医绝招教你预防宝宝手足口病


据了解,目前西医尚无手足口病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而中医药抗病毒效果已为现代医学所证实。据中医专家介绍,根据中医理论,手足口病由湿热疫毒引起,属温病范畴;中医越早介入,防治效果越好。

专家建议家长,仔细地观察孩子有可能在手足、口腔部位出现的红疹,一旦发现应该首先到社区医院再到大医院就诊。由于柯萨奇HN病毒往往引起呼吸窘迫等症状,所以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孩子体表的红疹,及时发现及时就医。在平时生活中,家长应该关注孩子饮食,多喝水多吃水果,在公众场合应该戴口罩。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发疹性传染病,大多发生在夏秋季节,3岁以下的宝贝患病居多,经常会在托儿所或幼儿园发生集体流行。之所以称其为手足口病,是由于发病后在手、足皮肤及口腔黏膜上会出现类似水痘样的疱疹。

宝宝在发病前1-2周,通常有与手足口病患儿的接触史。大多表现出突然发烧,体温多在38℃以上,伴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发热同时或1-2天后口腔黏膜、唇内出现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很疼痛,以致于患儿流涎不止、烦躁不安、不停哭闹、拒绝进食。继而,在患儿的手心、脚心及臀部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疱疹。疱疹较硬,大小不一,里面含有浑浊液体,周围绕以红晕。不过,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疾病,大约一周左右就会恢复,一般没有严重并发症。只要护理得当,疱疹也不会在皮肤上留下色素或疤痕。根据中医理论,手足口病由湿热疫毒引起,属温病范畴。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预防手足口病,要尽量不去入口密集场所,做到洗净手、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还可以使用以下中药预防方法。

中医中药帮宝宝预防手足口

预防方:板蓝根、金银花、蒲公英等煎水服用,也可用金银花、贯众、藿香、生甘草等;连续服用57天可预防感染。

茶饮方:白菊花、金银花、生甘草等开水冲泡,可加适量冰糖或蜂蜜,代茶饮。

中药香包:藿香、艾灸、肉桂、山柰等粉碎成末,包装成小香囊,白天挂在小儿胸前,晚上睡觉时放置于枕边。

中药熏蒸:幼儿园、托儿所、中小学及医疗机构等入口密集场所,可用艾条直接焚熏室内;也可用藿香、佩兰、艾叶、石菖蒲等,加水在敞开的器皿中蒸熏室内。食疗方:生薏米、扁豆、绿豆等煮粥食用。

手足口病的饮食


手足口病是一种因为我们肠道病毒而到制度一种传染性疾病,这种疾病大部分会发生在婴幼儿身上,在刚开始的时候患者会出现轻微的症状,而这些症状也是极其容易被我们忽视的症状,这种疾病通常的情况下会在夏季发生,通常的情况下3岁的孩子居多,当我们发现患上了手足口病的时候要尽快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治疗,我们除了要注意自己的卫生之外,还需要选择一些事物来治疗,那么手足口病的饮食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

在我们的生活中治疗手足口病的食疗方法非常多,我们需要多加详细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尽快摆脱手足口病的伤害。事实上,手足口病是一种危害非常可怕的疾病,对待这种疾病我们一定要重视,千万不能忽视了这种疾病的可怕性,当出现该病症状的时候就一定要尽快治疗。

[方一]、红萝卜1条,白茅根15克,竹蔗1节,生薏仁15克,每日1剂、煎水代茶。以上均为3至6岁儿童1人份剂量,可根据年龄大小酌情增减用量。

[功效说明]:红萝卜健脾和胃、清热解毒、透疹、降气止咳;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竹蔗清热泻火、解烦;薏仁健脾利湿。此方剂具有补肺健脾、清热化湿的功效,适用于小儿手足口病、麻疹、水痘、幼儿急疹、流感的易感人群。

[方二]、灯芯草5扎 ,蝉蜕3g ,木棉花1朵 ,鸡骨草10g ,瘦猪肉50g, 煲汤饮用 。

[功效说明]:灯芯草利尿通淋,清心降火;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痛;木棉花清热、去湿、解暑、利尿;鸡骨草清热解毒。此方具有疏风清热,化湿解毒的功效。

[方三]、荷叶粥:鲜荷叶2张 ,白米50克 ,将荷叶切碎煮粥吃。

[功效说明]:鲜荷叶理脾活血,祛暑解热。

以上均为3~6岁儿童1人份剂量 可根据年龄大小酌情增减剂量。

[方四]、生米仁10克,扁豆10克,绿豆10克,共同煮粥食用。

[功效说明]:生米仁清利湿热;扁豆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绿豆清热解毒。此粥具有健脾、祛湿、清热的功效。

[方五]、紫草二豆粥:紫草根、绿豆、赤小豆、粳米、甘草各适量,煮粥口服。

[功效说明]:紫草根清热凉血,透疹解毒;甘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此粥既香甜可口,又可治疗疾病。

有关手足口病的饮食的问题就讲解到这里,以上的这些食物都是可以治疗此病的食物,这些食物的所需材料也是非常普遍的,而且如果我们没有患上此病的话,那么经常食用这种食物也是可以起到预防手足口病的效果,由此可见,经常食用这些食物对于我们的健康来讲是有着极其明显的帮助的。

如何辨别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传染病,这种病症发病比较急,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如果治疗效果不好,或者是耽误治疗,对于孩子的健康危害非常大,因为它属于传染病,所以做好卫生是非常重要的,要了解手足口病的一些发病特征,这样有助于及时治疗,避免造成更大的危害,在发病初期,一般情况下,患者会出现发烧,会引起皮疹的现象。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广泛,注意卫生是关键

手足口病高峰期是在每年的4-6月份,孩子患病的年龄主要是3岁以下。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比较多,主要有以下五点。一是人群间的手足口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二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咽喉的分泌物、唾液中的病毒散播在空气中传播;三是日常接触传播,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生活用品等传播;四是水源传播;五是医源性传播,门诊交叉感染、口腔器械消毒不严等造成传播。手足口病说到底是肠道病毒引起的,所以要阻断手足口病的传播,首先要做好的就是注意个人卫生。

手足口病有“四”特征,教你如何辨别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初期表现与感冒类似,都有发烧的表现。但是孩子发烧以后出现皮疹,皮疹的位置分布在四个部位——手、足、口、臀,且皮疹有“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痛,和“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即为手足口病。如果孩子出现发烧并同时伴有出皮疹的表现,需及时到正规的医院确诊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知多些:教你如何区分水痘与手足口病?

1、两者疹子形态不一样,水痘的特点叫做“三代同堂”,即表现为有水泡,丘疹且结痂。

2、两者分布的位置不一样,水痘比较集中分布在躯干中心,而手足口病则多分布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3、出皮疹的时间不一样,水痘的皮疹出现时间比较早,一般在孩子发烧以后第二天就会出现疹子,而手足口出现皮疹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点,一般是发烧的三到五天以后出现皮疹。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近几年来比较常见的发生在儿童身体上的一种疾病,很多家长都会很重视这种疾病,害怕孩子会被传染上,手足口病是由于肠道的病毒引起的,并且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一般五岁以下的孩子比较容易感染,幼儿园是五岁以下孩子比较聚集的地方,所以要格外谨慎些。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是家长比较关心的问题,一旦发现周围有小朋友得了手足口病,家长都会给自己家的孩子做好各种的防护措施,手足口病在发作的时候可以引起发热,手部脚步和口腔里面的溃疡或者皮疹样的病变,如果严重的话就会引起心肌炎,脑膜炎等疾病的,一旦感染,请立即就医。

1、

学校或幼儿园一旦发现有手足口病的患儿,应当立即向相关机构报告疫情,让家长带着孩子第一时间就诊,同时停止一切集体活动。

2、

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一定要用肥皂洗手,对于带皮的瓜果要削皮后再吃,不喝生水,相互间不混用餐具。

3、

对孩子会接触到的物品每天都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消毒,像楼梯的扶手、玩具、水杯等等,都要认真消毒。

4、

家长们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地方,以避免接触到患儿,增加患病的几率。

5、

多开窗,保持室内的通风良好,有太阳的时候把衣服、被子和床垫都拿出来晒一晒,同时给孩子勤换衣服。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并没有特别有效的办法,只能靠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服等,并且在饮食上给孩子增加营养,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手足口病是多发生在五岁以下小朋友身上的一种疾病,并且具有传染性,这样很多家长都会格外的注意,尤其是上幼儿园的小朋友,玩的时候不懂得注意,容易交叉感染,所以家长们就更加的不放心了,因为很多家长都不知道这种疾病的具体症状和应对措施,所以我们要好好的了解一下。

其实国家在几年前就已经有了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了,它介绍了这种疾病发生时的症状,病例,治疗等等很详细的情况,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回来后不像以前那样活泼,病伴有发热,手脚或者口腔有溃疡累的病变,那么家长就一定要高度重视起来,及时带孩子就医,那么我们就了解一下手足口病的诊疗指南吧。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重症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一、临床表现

(一)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预后良好。

(二)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肢体肌阵挛、眼震、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昏迷、脑水肿、脑疝。

2. 呼吸系统: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面色苍灰、皮肤发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二、实验室检查(一)血常规

普通病例白细胞计数正常,重症病例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

(二)血生化检查

部分病例可有轻度ALT、AST、CK-MB升高,重症病例可有肌钙蛋白(cTnI)、血糖升高。CRp一般不升高。

(三)脑脊液检查

神经系统受累时可有以下异常: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增多,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

(四)病原学检查

肠道病毒(CoxA16 、EV71等)特异性核酸阳性或分离到肠道病毒。咽、气道分泌物、疱疹液、粪便阳性率较高。应及时、规范留取标本,并尽快送检。

(五)血清学检查

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EV71、CoxA16或其它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三、物理学检查(一)胸片

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斑片状阴影,重症病例可出现肺水肿、肺出血征象,部分病例以单侧为著。

(二)磁共振

神经系统受累者可有异常改变,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

(三)脑电图

部分病例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少数可出现棘(尖)慢波。

(四)超声心动图

左室射血分数下降,左室收缩运动减弱,二尖瓣或者三尖瓣返流。

(五)心电图

无特异性改变。可见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Q-T间期延长,ST-T改变。 四、诊断标准(一)临床诊断病例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1. 普通病例: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

2.重症病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脑脊液异常、血糖增高,脑电图、脑脊髓磁共振、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有异常。

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

若无皮疹,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

(二)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

1.肠道病毒(CoxA16 、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

2.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EV71、CoxA16或其它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

3.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EV71、CoxA16或其它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五、鉴别诊断

(一)普通病例:需要与其他儿童发疹性疾病鉴别,如疱疹性荨麻疹、水痘、不典型麻疹、幼儿急疹以及风疹等鉴别。流行病学特点、皮疹形态、部位、出疹时间以及有无淋巴结肿大等可资鉴别,以皮疹形态及部位最为重要。

(二)重症病例:

1.与其它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

(1)其他病毒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表现可与重症手足口病相似,皮疹不典型者,应该尽快留取标本进行肠道病毒,尤其是EV71的病毒学检查,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同时参照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处置流程进行诊治、处理。

(2)以迟缓性麻痹为主要症状者应该与脊髓灰质炎鉴别。2.与重症肺炎鉴别重症手足口病可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应与重症肺炎鉴别。前者咳嗽症状相对较轻,病情变化迅速,早期呼吸浅促,晚期呼吸困难,可出现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胸片为肺水肿表现。

3.循环障碍为主要表现者应与暴发性心肌炎、感染性休克等鉴别。

六、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一)持续高热不退。

(二)精神差、呕吐、肢体肌阵挛,肢体无力、抽搐。

(三)呼吸、心率增快。

(四)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五)高血压或低血压。

(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七)高血糖。

七、处置流程

门诊医师在接诊中要仔细询问病史,着重询问周边有无类似病例以及接触史、治疗经过;体检时注意皮疹、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及肺部体征。

(一)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中的丙类传染病的要求进行报告。

(二)普通病例可门诊治疗,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在病情变化时随诊。

(三)3岁以下患儿,持续发热、精神差、呕吐,病程在5天以内应留观。留观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心、肺、脑等重要脏器功能,根据病情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留观期间出现符合住院病例条件,应立即住院治疗。48小时内病情好转可解除留观。

(四)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应住院治疗

1.嗜睡、易惊、烦躁不安、抽搐。

2.肢体肌阵挛、无力或瘫痪。

3.呼吸浅促、困难。

4.面色苍白、出冷汗、心率增快或减慢(与发热程度不相称)、末梢循环不良。

具备上述第3、4条之一者应收入ICU救治。

八、治疗

(一)普通病例

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二)重症病例

1.神经系统受累治疗(1)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给予甘露醇0.5~1.0g/kg·次,每4~8小时一次,20~30min静脉注射,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必要时加用速尿。(2)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分2~5天给予。(3)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参考剂量:甲基泼尼松龙1~2mg/(kg·d);氢化可的松3~5mg/(kg·d);地塞米松0.2~0.5mg/(kg·d),病情稳定后,尽早减量或停用。个别病例进展快、病情凶险可考虑加大剂量,如在2-3天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10-20mg/kg·d(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g)或地塞米松0.5~1.0mg/(kg·d)。(4)其他对症治疗:降温、镇静、止惊。(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2.呼吸、循环衰竭治疗(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2)确保两条静脉通道通畅,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3)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建议呼吸机初调参数:吸入氧浓度80%~100%,pIp20~30cmH2O,pEEp 4~8 cmH2O,f20~40次/分,潮气量6~8ml/kg左右。根据血气、X线胸片结果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4)在维持血压稳定的情况下,限制液体入量(有条件者根据中心静脉压测定调整液量)。(5)头肩抬高15-30度,保持中立位;留置胃管、导尿管。(6)药物应用:根据血压、循环的变化可选用米力农、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药物;酌情应用利尿药物治疗。(7)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8)监测血糖变化,严重高血糖时可应用胰岛素。(9)抑制胃酸分泌:可应用西咪替丁、奥美拉唑等。(10)有效抗生素防治继发肺部细菌感染。3.恢复期治疗

(1)避免继发呼吸道等感染。

(2)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

(3)功能康复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

大家了解了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之后就要在生活上更好的照顾自己的孩子,保持个人卫生,多给孩子增加营养,提高身体的体抗力,孩子免疫力高这种病毒也就不会轻易的感染了,如果不幸感染,千万不要慌张,去正规的医院及时就医就可以了。

手足口病严重吗


手足口病严重吗

1、手足口病严重吗

绝大多数手足口病都是很轻微的,仅仅表现出发热和皮疹,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皮疹的多少没有直接关系,主要取决于是否并发了肺炎、心肌炎和脑炎。最严重的是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也是严重和致命的。

虽然重症手足口病的患儿数量很少,但是一旦出现就可引起患儿心肺衰竭,留下后遗症,严重的病例可危及生命。

手足口病的患儿,到医院治疗后,按医嘱吃药,涂抹医生开的药膏,大约1周左右就会康复,爸妈不用太担心。

2、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引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驰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容易发生死亡。

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大多数不会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和A组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

3、手足口病传染吗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手足口病的症状

1、前驱症状:发疹前可有低热、头痛、食欲减退等。症状重者可以出现高热,体温38℃~40℃。

2、手足损害:主要表现在手、足、指(趾)背或侧缘,尤其是指(趾)甲的周围及足跟的侧缘发生米粒至豌豆大小水疱,圆形或椭圆形,疱壁薄,内容澄清,呈乳白色。水疱偶发于掌跖及指的掌侧,其长轴与皮纹的走向一致,面部可有自发性疼痛或触痛。

3、口腔损害:硬腭、颊黏膜、舌、唇及齿龈等处发生粟粒大小水疱,疼痛,迅速破溃呈灰白色糜烂或浅溃疡,绕以红晕。

4、心脑损害: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脑炎。

5、周围血象淋巴细胞增多。血清学试验柯萨奇病毒抗体滴度升高。

6、病程约为1周,很少复发。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吃熟食:注意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不要让孩子吃生冷食物。

2、喝开水:不要让孩子吃生水。

3、勤洗手:要勤剪指甲、勤洗手,减少接触病毒的机会。

4、常通风: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家里要经常通风。

5、晒太阳:肠道病毒71型病毒最怕紫外线,多晒太阳能有效消灭病毒。另外,家居物品如衣被等也要勤曝晒。

手足口病喝什么药


手足口病在发生的时候,通常是具有病毒感染性的,所以会导致手和脚上出现一些水泡,还有就是患者的嘴巴里面也会长水泡,这些水泡开始慢慢的变大,最后扩散很有可能会弄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导致感染进一步的加重后会引起许多的危害性并发症,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饮食保健

一、手足口病食疗方:

1.红萝卜1条,白茅根15g,竹蔗1节,生苡仁15g,每日1剂,煎水代茶。

2.灯芯草5扎,蝉蜕3g,木棉花1朵,鸡骨草10g,瘦猪肉50g,煲汤饮用。

3.荷叶粥:鲜荷叶2张,白米50克,将荷叶切碎,煮粥吃。

以上均为3~6岁儿童1人份剂量,可根据年龄大小酌情增减剂量。

二、手足口病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第一阶段:病初。嘴疼、畏食。饮食要点:以牛奶、豆浆、米汤、蛋花汤等流质食物为主,少食多餐,维持基本的营养需要。为了进食时减少嘴疼,食物要不烫、不凉,味道要不咸、不酸。这里介绍一个小窍门-用吸管吸食,减少食物与口腔粘膜的接触。

第二阶段:烧退。嘴疼减轻。饮食以泥糊状食物为主。举例:牛奶香蕉糊。牛奶提供优质蛋白质;香蕉易制成糊状,富含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和果胶,能提供热能、维生素,且润肠通便。

第三阶段:恢复期。饮食要多餐。量不需太多,营养要高。如鸡蛋羹中加入少量菜末、碎豆腐、碎蘑菇等。大约十天左右恢复正常饮食。也有说法"全素,不动荤腥"。完全吃素,把牛奶、鸡蛋等营养品排除在外,营养质量不够,缺少优质蛋白质,而抗体是一种蛋白质,故全素不妥。

三、手足口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禁食冰冷、辛辣、酸咸等刺激性食物。

2、治疗期间应注意不吃鱼、虾、蟹。

预防护理

1.父母应该注意:

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婴幼儿洗手,不要让婴幼儿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婴幼儿;

2. 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婴幼儿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 婴幼儿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能吃哪些水果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感染发生的疾病,多发生于5岁左右的小孩身上。患者身上多会出现一些细小的疱疹,而且具有一定传染性。小孩患上手足口病之后应该及时隔离,避免再次感染加重病情。而且还应该注意患者的日常生活饮食,特别是水果,家长要了解手足口病可以吃哪些水果。

1、梨子

好处: 梨中含有丰富的纤维,钾元素和维生素C。梨中不包含钠元素、饱和脂肪或者是胆固醇。它包含两种类型的糖,葡萄糖和果糖。一个梨的营养价值很高,这意味着它每卡路里包含更多的营养物质,而不是每单位的营养物质包含更多的卡路里。

2、苹果

好处: 苹果中富含大量的锌元素,然而锌元素又刚好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必要元素之一,所以,孩子多吃些苹果,可以有效促进生长和大脑的发育,特别是对于正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来说,越应该重视补锌。

3、橙子

橙子营养极为丰富且全面,含量丰富的维生素C、p,能增加孩子机体抵抗力,增加毛细血管的弹性,降低血中胆固醇。而且这种维生素与儿童的智力有很大的关系。膳食中缺乏维生素C,可阻碍神经细管向大脑输送营养成分的功能,从而使大脑不能及时得到营养成分。宝宝食用橙子对智力发育很有帮助。

4、西瓜

西瓜可清热解暑,除烦止渴。西瓜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孩子在口渴汗多、烦躁时,吃上一块又甜又沙、水分十足的西瓜,马上能改善症状。吃西瓜后尿量会明显增加,这可以减少胆色素的含量,并可使大便通畅。

5、水蜜桃

桃子其中铁的含量为各种水果之冠,而铁是人体造血的主要原料,对孩子的身体非常有益。桃中除了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果酸、钙、磷等无机盐外,合铁量为苹果和梨的4~6倍,是防止缺铁性贫血的理想辅助食物。

手足口病的食疗方 5款食疗方治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夏季多发病,它通过肠道病毒进行传播,通常患者都是5岁以下的儿童。那么如何治疗手足口病呢?被担心,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推荐5款食疗法帮大家治疗手足口病,一起去看看吧!


手足口病的食疗方

食疗方一

这种食疗方的材料十分的简单,红萝卜1条,白茅根15克,竹蔗1节,生薏仁15克,每天饮用1次,煎水代茶。着是为3岁至6岁的儿童准备的用量,也可以根据小孩的年龄适量增减用量。

功效:红萝卜健脾和胃、清热解毒、透疹、降气止咳;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竹蔗清热泻火、解烦;薏仁健脾利湿。此方剂具有补肺健脾、清热化湿的功效,适用于小儿手足口病、麻疹、水痘、幼儿急疹、流感的易感人群。

食疗方二

灯芯草5扎,蝉蜕3g,木棉花1朵,鸡骨草10g ,瘦猪肉50g,煲汤饮用。

功效:灯芯草不仅具有利尿通淋的功效,还具有清心降火的作用。而蝉蜕可以疏散风热,从而起到透疹止痛的作用。木棉花清热、去湿、解暑、利尿;鸡骨草清热解毒。此方具有疏风清热,化湿解毒的功效。

食疗方三

荷叶粥:鲜荷叶2张 ,白米50克 ,将荷叶切碎煮粥吃。

功效:鲜荷叶理脾活血,祛暑解热。

温馨提示:以上均为3~6岁儿童1人份剂量 可根据年龄大小酌情增减剂量。

食疗方四

这种食疗方的材料非常的简单,将生米仁10克,扁豆10克,绿豆10克,一起煮成粥食用。

功效:生米仁清利湿热;扁豆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绿豆清热解毒。此粥具有健脾、祛湿、清热的功效。

食疗方五

紫草二豆粥:紫草根、绿豆、赤小豆、粳米、甘草各适量,煮粥口服。

功效:紫草根清热凉血,透疹解毒;甘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此粥既香甜可口,又可治疗疾病。

中医如何治疗手足口病

一、心脾积热

症状表现

身体发热、无汗,手、足、口部位出现疱疹,而且口舌中疱疹呈红色、伴有剧烈疼痛,患者唾液分泌过多、难以进食、大便干结、舌苔黄腻。

治疗方法

以大黄3克,黄芩6克,黄连3克,五倍子6克,薄荷6克,与50毫升清水煎成药汁,分成两次饮用。

二、湿热交阻

症状表现

身体发热、无汗,手、足、口部位出现疱疹,口舌疱疹呈暗色,疼痛感不强,伴有腹胀、纳差、舌苔白腻或有轻微黄腻。

治疗方法

用生甘草10克,半夏6克,黄芩6克,黄连2克,干姜3克,柴胡10克,藿香6克,加入50毫克清水,煎成药汁,分成两次饮用。

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症状表现

身体高热、无汗液分泌、出现皮疹、舌红、肢体痿软或瘫痪、容易受寒、情绪烦躁、嗜睡、舌苔白腻或有黄腻。

治疗方法

利用大黄3克,生石膏20克,寒水石10克,滑石10克(包煎),赤石脂10克,白石脂10克,紫石英10克,生牡蛎10克,生龙骨10克,干姜3克,桂枝6克,甘草3克,加入50毫升清水,煎成药汁,分两次饮用。

本病主要通过食物、口鼻飞沫及接触传播,因此预防上主主要应做到:

1.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病从口入。

2.避免与患儿接触,幼托机构发现病人,要采取隔离措施;3.平时应加强体质锻炼。

4.调理脾胃,及早治疗食积。

西医如何治疗手足口病

阿昔洛韦

阿昔洛韦为一种无环的嘌呤核苷酸类似物,其抗病毒作用为药物进入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后,与脱氧核苷竞争病毒胸腺激酶或细胞激酶,药物被磷酸化成活化性阿昔洛韦三磷酸酯,然后通过两种方式抑制病毒复制:①干扰病毒DNA的多聚糖,抑制病毒的复制;②在DNA多聚糖作用下,与增长的DNA链结合,起DNA链的延伸中断。治疗剂量为20 mg/kg,加入10 %葡萄糖液100 mL静滴,1次/d;或者口服阿昔洛韦5~10 mg/(kg·d),3次/d。阿昔洛韦作为一种高效广谱的抗病毒药物,具有明显缩短发热及皮损愈合时间,减轻口腔疱疹疼痛,且在治疗期间未见任何副反应。

更昔洛韦

更昔洛韦又名丙氧鸟苷,是继阿昔洛韦之后新开发的广谱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抗病毒作用与阿昔洛韦类似。治疗剂量为5~10 mg/kg,加入10 %葡萄糖液100 mL静滴,1次/d,疗程3~5 d。用药期间酌情使用抗生素及退热药。黄世雄研究表明更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优于利巴韦林,热退及疱疹消退的时间显著短于利巴韦林。但是,更昔洛韦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及远期毒副作用

干扰素

干扰素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抗病毒制剂,对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有明显疗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剂量为100万IU肌肉注射, 1次/d。其治疗机制是通过在细胞内阻断病毒mRNA的翻译,抑制病毒核糖核酸合成来阻止病毒复制,同时也能通过增强自然杀伤淋巴细胞毒素的活性而加强宿主免疫力。足量应用干扰素能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力,达到抑制病毒、促进手足口病可防可治不可怕,搞好个人卫生是关键!

利巴韦林

利巴韦林作为抗病毒的常用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肯定。治疗剂量为10 mg/kg,加入10 %葡萄糖液100 mL静滴,1~3次/d,疗程3 d;或者口利巴韦林含片1/4~1/2片,4次/d。用药期间酌情使用抗生素及退热药。副反应是罕见的出汗,食欲不振及低血糖等。本药目前在一些大医院不再作为治疗手足口病的首选药物。但因其总体上副反应少且价格低廉,安全可靠,疗效高,适用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思密达

思密达的有效成分是八面体蒙脱石微粒,具有层纹状分子结构,对消化道的病毒、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较强的固定、吸附和清除作用,对消化道黏膜有很强的覆盖能力,能与黏液蛋白相结合,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能促进上皮组织恢复和再生。对于手足口病的患儿特别是口腔溃疡严重的患儿以适量思密达用温开水搅成糊状,4次/d,分别于早、午、晚饭后及睡前涂于口腔溃疡局部,可明显缩短小儿口腔溃疡的愈合时间,未出现明显毒副作用。且思密达口味香甜,患儿易于接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总结:通过上述的文章对手足口病的食疗方,中医如何治疗手足口病以及西医如何治疗手足口病等相关知识的全面介绍,大家应该对手足口病有了更深的理解了吧。如果你觉得小编的介绍对你有帮助的话,不妨把这些知识分享给更多的人哦。

秋天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多发于儿童,特别是夏秋交替时天气变化多,早晚温差大,儿童免疫力低,抵抗力不足,稍不注意就容易患上手足口病。这种病轻者损害患儿健康,严重者会引发心肌炎等并发症,所以父母要引起重视。那么秋季儿童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呢?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的预防办法: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6.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7.托幼单位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8.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手足口病吃什么好?

如果因为没有得到很好的预防还是患上了手足口病,也不需要太紧张,只要及时治疗就可以的。那么在治疗期间患儿可以吃些什么呢?

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手足口病的饮食方面要多多注意,患儿要饮食清淡多休息,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手足口病的饮食注意以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例如清水煮面条、稀饭、粥、馒头、米饭、青菜等。

饮食宜清淡无刺激性,忌食冰冷、辛辣、鱼、虾、肉类等易使病情加重的食物。饮食温度不宜过高,食用过热的食物可以刺激破溃处引起疼痛,不利于病变愈合。平时也应多吃一些生梨、雪梨、猕猴桃、葡萄、提子、樱桃、草莓之类的水果。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


手足口病是近几年来比较常见并且让家长比较害怕的一种疾病,在手足口病具有一定的感染性,在发作期间会发热,手脚和口腔里面会有溃疡或者皮疹样的病变,较为严重的还会引起心肌炎,脑膜炎,等疾病,甚至还有死亡的病例,所以家长们都格外的担心自己的孩子,根据这样的状况,国家也出台了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能让家长对这种疾病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是中提醒家长们对孩子的身体状况有个全面的了解,如果自己家的孩子不想平时那么活泼好动,发烧,并且嘴巴疼一旦感染手足口病请及时就医,不要耽误孩子的病情,并且让孩子不要接触外界,以防感染。

几组数字要记牢

3大部位: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以手、足、口3大部位出现症状为特征,表现为口腔溃疡、手掌和足底出现水疱样皮疹,而且还伴有发烧。这种病在热带地区可以常年发生,而在温暖、寒冷的地区则一般以夏季和初秋多见。

4不特征:

在手上和脚上出现的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而且还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

手足口病“欺小怕大”主要侵犯5岁以下的小宝宝。

2-7天潜伏期:

当孩子受到病毒感染后,先有2-7天的潜伏期,然后会出现低热、不舒服、胃口差、喉咙痛等症状。1-2天后,孩子的口腔中出现红色水疱疹并很快破溃成2-3毫米的小溃疡,分布在舌、牙龈、颊部等处,造成孩子口腔疼痛,流口水,拒绝进食等,随后在手掌、足底出现红色的斑丘疹,有些还出现含有浑浊液体的水疱,同样的疹子也可以出现在臀部。受到感染的孩子体温在38.5℃左右,持续2-3天。

7-10天自愈:

手足口病是一种比较轻微的传染性疾病,绝大多数患病的孩子能在7-10天左右自愈,愈后良好。通常口腔溃疡在发病一周左右愈合,手掌和足底等处的皮疹在发病10天左右自愈,不会留有疤痕。手足口病很少有并发症发生,但也有极少数孩子可能会有高热、全身皮疹、腹泻、心肌炎、肺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居家护理很重要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不是一种,而是有好几种,比较多见的如柯萨奇病毒A16、肠道病毒EV71等。这些病毒可以侵犯所有的人,但是因为成年人相对抵抗力较强,一般只是病毒携带者,而婴幼儿受到这些病毒侵犯后就容易发病。

对于病毒感染,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针对性地进行退热、减轻口腔溃疡疼痛等处理,所以主要以居家护理为主。护理方法类似于护理感冒的孩子,比如注意休息,多喝开水。不要戳破孩子手掌、足底的疱疹,这些疱疹中聚焦着较多的病毒,有很强的传染性,戳破容易引起继发感染。同时,口腔溃疡的疼痛会影响到孩子食欲,可以给孩子吃一些比较凉的食物,饮食以清淡、细软为主,避免吃过热、过酸、辛辣和有刺激性的食物。

一般来说,孩子发热越高、发热持续时间越长,病情就越严重。如果发现孩子有高热持续不退(超过39℃)、呕吐、头痛、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症状,要尽快去医院就诊,以防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做好清洁勤洗手

手足口病主要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的,病毒可以潜伏在病人或病毒携带者的咽部、唾液、疱疹和粪便中,接触病人的口腔或鼻腔分泌物、破溃的疱疹、粪便以及被污染的衣物、玩具等物品都可能引起传染。

以预防手足口病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做好清洁卫生工作,特别是勤洗手,可以明显减少这种疾病的传播。由于成人常常是病毒的携带者,因此除了督促孩子勤洗手外,成人自己也要注意勤洗手。

在幼儿园和托儿所等托幼机构中发生的手足口病极其容易造成整个园所的流行。患病第一周的病人传染性最强,因此当孩子染上这种疾病后要在家隔离一个星期,一方面是让孩子多休息以促进尽快恢复,另一方面也能减少疾病的传播。

建议服中药预防

专家指出,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普遍易感。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多数患者可以自愈。少数病例可发生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和肺炎等重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因此,搞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并没有特别有效的办法,只能靠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服等,并且在饮食上给孩子增加营养,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

手足口病治疗费用


手足口病治疗费用

1、手足口病治疗费用

在三甲医院,如果是没有什么并发症不住院,普通抗病毒输液每天大约120元左右,一般5-7天可治愈;如果是重症,需要住院,费用就会比较高,可能在3000-3500左右,根据医院的情况和治疗药物不同,费用也有所不同。

2、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引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驰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容易发生死亡。

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大多数不会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和A组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

3、手足口病治好后会复发吗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几十种,孩子第一次感染后能对这一病毒产生一定的抵抗力,但对引起该病的其他病毒则无免疫力,病毒的多样性会导致手足口病的反复发作。所以,刚得过手足口病,如果不注意仍有可能再次感染。

手足口病有什么并发症

手足口病确实会引起并发症,但是通常不严重,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

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

其他常见的并发症有:心肌炎、脑炎或脑膜炎;肺炎、肺水肿;脊髓灰质炎样肢体瘫痪;过敏性紫癜等。多发生于发病后2~5天,如不及时治疗,可能致命,不过死亡率极低,仅十万分之一或几万分之一。

手足口病日常护理

1、消毒隔离

首先应将患儿与健康儿隔离。患儿应留在家中,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一般需隔离2周。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一般常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晒。患儿的粪便需经含氯的消毒剂消毒2小时后倾倒。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患儿居室内应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每日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乳酸的用量,按每10平方米的房间2ml计算,加入适量水中,加热蒸发,使乳酸细雾散于空气中。居室内应避免人员过多,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3、休息及饮食

患儿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故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4、口腔护理

应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每次餐后应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5、皮疹的护理

患儿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应宽大、柔软,经常更换。床铺应平整干燥。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婴儿,应随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疱疹破裂者,局部可涂擦1%龙胆紫或抗菌素软膏。

6、发热的护理

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等度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患儿多饮水,如体温超过38.5℃,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剂。

7、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也具有侵害脑和心脏的特性,可引起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故家长应严密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发现患儿有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面色苍白、哭闹不安或嗜睡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