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老虎季节怎么养生

2019-10-12 │ 秋老虎季节怎么养生 中医养生有哪些方式

应对“秋老虎”中医有妙招

“静能养生,静能开悟,静能生慧,静能明道。心静则清,心清则明,心明则灵,心灵则聪慧清醒。”养生,很多人只是听说但并未真正力行,只有作好了平日的养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实现中医养生呢?请您阅读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应对“秋老虎”中医有妙招》,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早睡早起护阳气

秋天,天气属于温燥,会损害人体的津液,使人出现皮肤干燥、眼干、咽干少津液、小便黄、大便秘结的症状。老年人在此时还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因此老年人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

此时是一年中气温由升温转向降温的转折期,早晚温差将逐渐拉大。此后,秋风秋雨渐多,气候多变,所以气象专家称之为多事之秋。入秋后,人体消化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如果不注意,即可能发生腹泻。婴幼儿在这个季节是腹泻的易感人群,3岁以下的婴幼儿容易发生秋季腹泻。

中医认为,人们要对付秋老虎,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这是因为早睡有利于保护人体的阳气。秋天也是锻炼的好季节,要加强室外活动,如跑步、打球等。

少吃辛辣多吃酸

秋老虎带来了闷热的天气,暑气逼人,所以防暑降温还要继续。

1.清热解暑类食品仍派得上用场。此类饮食既能消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因此喝些绿豆汤,或者吃些莲子粥、百合粥和薄荷粥很有益处。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又可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

2.寒凉饮食要减少,西瓜、黄瓜要少吃。经过一个夏天后,人们的身体消耗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寒。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如西瓜、梨、黄瓜等,其性味寒凉,多吃可能伤及脾胃,所以要少吃。

3.饮食营养要加强,可适当吃肉食。人们不能只为了追求清热解暑,而使饮食过于清淡。事实上,这个时节可以适当吃一些肉食,有许多食品如鸭肉、泥鳅、鱼、瘦猪肉、海产品等既清暑热,又有补益的作用,可以放心食用。另外,由于秋天多风干燥,饮食要多喝粥。

4.中医认为从饮食上讲,因秋天由肺主宰,应多食酸,少食辛。这是因为辛味发散泻肺,酸味收敛肺气,秋天肺气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少吃葱、姜等辛味食物,多吃酸味果蔬,如橘子、柠檬、猕猴桃和西红柿等。

用醋泡脚防秋老虎

闷热的天气容易影响人们的饮食和睡眠,专家建议经常喝一些浓茶,晚间多用醋泡脚能解暑热,但是高血压或心脏病的老人要慎用。 专家介绍,用醋泡脚还有助睡眠,有助散热。用醋浸泡脚还能促进机体的血液循环,解除疲劳,帮助入睡,有效治疗失眠。但使用醋泡脚,必须要用优质醋,禁用化学醋。专家建议,每晚睡前将60℃左右的热水2500毫升倒入盆中,加食醋150毫升浸泡双脚。水的温度一般以脚能承受的热度为准,水应淹没踝关节,每次浸泡10分钟即可。

温馨提示:秋老虎频繁发威,不少人会觉得心烦气躁,食欲不振,病态连连,其实不用担心,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养生,这些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ys630.coM延伸阅读

注意饮食对付“秋老虎”


入秋之后,尽管昼夜温差变大,但是白天有时仍然很热,特别是秋后久晴无雨时,暑气更加逼人,民间素有“秋老虎”之说。但只要注意饮食,“秋老虎”是完全可以降伏的!

首先,清热解暑类不能一下子从餐桌上撤除。一般来说,此类饮食能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因此喝些绿豆汤,或者吃些莲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处的。此外,多吃一些新鲜水果,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又可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但经过一个长夏后,人们的身体消耗都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寒,因此,在选择食物时,要注意其性味,不宜过于寒凉,例如:西瓜、梨、黄瓜等,其性味寒凉,多食可能伤及脾胃,不利于补虚。再者,饮食营养也很重要,不能为了追求清热解暑,而使饮食过于清淡,事实上,有许多如鸭肉、泥鳅、西洋参、鱼、猪瘦肉、海产品、豆制品等,既有清暑热又有补益的作用,可以放心食用。

其次,燥是秋天的主气,秋燥之气最容易伤肺,应慎防秋燥。因此,人们每日应适当多饮些白开水、冰糖水、清茶等,以滋润脏腑。同时,可选用下列食疗方———

①白木耳、黑木耳各10克,冰糖30克,炖服。有滋阴、补肾、润肺之功。

②黑芝麻15克,捣碎,和蜂蜜适量调服,可以滋阴润燥。

③瓜蒌根60克(研成粉)、首乌60克(洗净用布包好),粳米200克,共煮为粥,分次食用,可以滋阴润燥。

此外,可吃些雪梨、鸭梨,生食能清火,蒸熟吃可滋阴。也可服用秋梨膏、养阴清肺膏、龟苓膏等滋阴润肺之品,均能防燥。

在“秋老虎”这样的天气里,人们容易放松对寒凉的警惕性。特别是在夜晚,可能上半夜时还是闷热难当,但下半夜或凌晨时就有可能转凉,因此,早晚要注意加衣,不要赤膊露体,防止受寒。

“秋老虎”正当时 中医教你谨防疾病染身


尽管立秋已过,然多地出现秋老虎盛行,闷热、高温、潮湿等,让人们一不小心就遭受中暑、感冒、腹泻等疾病侵袭。专家提示:秋老虎正当时,谨防各类疾病染身!

秋老虎来袭,人们容易感染哪些疾病?

中暑:温度过高、湿度过大会导致出汗不畅,体热发散受阻,容易引发中暑。不过,专家表示,平常注意通风,有对流风时,闷热感会相对缓解。

呼吸系统疾病:一般认为,呼吸系统疾病易发在冬季,但数据显示,夏季闷热天气里,感冒、伤风等病的发病率高于全年平均水平。

消化系统疾病:天热就想吃凉的,可胃喜温怕冷,往往快活了嘴,伤了肠胃。再加上夏季炎热,细菌活跃,食物易腐败变质,更为人们的肠道安全埋下隐患。

心脑血管疾病:夏季出汗增加,血液黏稠度增大,容易形成小血栓,造成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室内外一冷一热的刺激,会使血管出现骤缩骤扩,血压也会随之上下波动,易引发脑出血意外。

一、预防中暑,勤喝水正午少出门是关键

身处高温之中,人们最期望的是凉爽天气,期望凉风的到来能赶走一些热气,但实际情况是,一阵风雨过后,凉爽不了几个小时,高温很快卷土重来。其实,气温高、湿度大,人体汗液排泄更为不畅,热量长期积聚体内散不去,人更容易中暑。那么,高温高湿天气,人们该如何降温防暑?

一定要多喝水,不能口渴了再喝,尤其出汗多时,要喝一点淡盐水;饮食清淡,多吃新鲜水果、蔬菜,摄入充足的蛋白质,比如鱼、肉、蛋、奶和豆类;减少中午10时下午2时(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段)外出,室内用电风扇、空调降温;穿透气、宽松的棉质、真丝衣服,不要穿黑色紧身衣;长时间户外运动时,随身准备好藿香正气、仁丹等防暑药。

一旦发生头晕、恶心、心慌等中暑症状,要尽快找阴凉处坐下休息,倘若休息一段时间症状不减,及时就医。

二、提防热伤风,需记保持室内外温差别太大

在多数人看来,寒冬腊月容易感冒,其实,夏天使用空调不当,导致室内外温差过大,也容易致病。

夏天感冒有个特点,就是流鼻涕等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人忽视,但长期不治,乏力等不适又会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当人处于高湿环境中时,就好像冬天用蒸气熏鼻来缓解鼻塞等感冒症状,高温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热疗效果。

高温湿热“秋老虎” 中医7宝帮你防秋燥


秋老虎是夏秋两季的衔接阶段。气候时冷时热加之抵抗力弱,就会出现受凉感冒的现象。这就是凉燥。你会出现怕冷、发热、头疼、无汗、鼻塞、咽干唇燥甚至裂口出血等症状。

一、生姜

俗话说:常吃生姜,不怕风霜。生姜对大脑皮层、心脏、延髓的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均有兴奋作用,着凉感冒时喝热姜汤或者可乐生姜汤,散热止痛效果极佳。

不想做药罐子的朋友可以到超市的冷藏柜选一份朝鲜族桔梗拌菜,洗去上面附着的辣椒之后吃下它。它一样是真材实料的润燥高手,对音哑、胸闷不畅、咽痛喉痒很有效。

二、苏叶

对风寒感冒很有效。秋季可以采到新鲜的紫苏叶,直接吃是最简单的润燥办法,也可用热水焯过后倒入调料腌制成泡菜。

每天吃6-15克,补气安神,养血养心,可预防凉燥引起的脾虚食少,体倦乏力,伤津口渴。

三、陈皮

最常见也是健脾燥湿最具功效的药材。每天用3-10克陈皮泡水喝,润燥同时还可养颜。另外陈皮在试管内可抑制葡萄球菌、卡他奈氏菌、溶血性嗜血菌的生长,所以还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

可以清热、降气化痰。可治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配紫苏、生姜等中药就可治风寒感冒。我们的身体刚从夏季过来还不能适应秋天的气候,面对秋老虎的燥脾气,身体机能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进补,滋润脏腑。秋燥是由秋天的燥气而成,分为凉燥与温燥。

四、贝母

又叫川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咳、咳痰带血。贝母炖梨对天气亢燥、体质火旺、声音不扬有食疗功效。

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的疗效。可治疗外感风热的发热咳嗽、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等症状。

“秋老虎”来袭不忘预防颈椎病


导读:秋季的到来,也预示了颈椎病发病的季节也就到了。为了防止颈椎病的侵袭、小编今天教大家如何预防颈椎病。

秋老虎来袭不忘预防颈椎病

今年的秋天悄然赶在三伏天中到来,非但没有让人们感受到秋高气爽,反而招来秋老虎的袭击,全国大部分地区仍处于30度以上,某些区域甚至达到35度以上。

因颈椎病的发病没有明显季节性,但季节和环境的变化特点对颈椎病有一定的影响。例如炎热、潮湿的环境会加重病情。不管是在夏天,还是刚入秋时节,空气潮湿,桑拿天经常出现,这是影响病情的一个因素。

警惕:颈椎病发病源头

颈椎病的发病诱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白天天气炎热,在家上网,看电视时间增多;一些上班族中午趴在办公桌上午睡,不良姿势致长时间脖子扭曲,导致慢性损伤;冷水冲凉,诱发颈椎病;空调环境中,温度过低及空调风直吹颈背部;头颈部跌扑伤、碰击伤等外伤,均易发生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直接或间接引起颈椎病。另外,现在已入秋,早晚温差比较大,但很多人睡前还是习惯空调温度过低或直接猛吹风扇,一旦熟睡就会忘记关掉空调或电风扇,这一习惯会严重导致颈背部肌肉受寒。

了解症状

颈椎是人体神经中枢最集中的地方,涉及骨科、神经外科等多个专业,被称为手术禁区。颈椎病的症状多样而复杂,临床分型有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等。

颈椎病的症状多种多样,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脖子发僵、发硬、疼痛,颈部活动受限,肩背部沉重,肌肉变硬;上肢无力,手指麻木,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手里握物有时不自觉地落下;一些病人还会出现下肢僵凝,似乎不听指挥,或下肢绵软,有如在棉花上行走等症状;一些病人有头痛、头晕、视力减退、耳鸣、恶心等异常感觉;少数严重者会出现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碍,甚至四肢瘫痪。

但并不是所有的表现都会在每一个病人身上表现出来,而往往是仅出现部分症状,而且大部分病人表现轻微,病程也比较长。范涛主任提醒大家,颈椎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完全不必闻颈椎病而色变,更不要随意对号入座,同时一旦有不适症状,最好到医院就诊,应及时找颈椎外科或脊柱外科诊治,相信正确的诊断来源于医生对病人的症状、体检和影像学检查的分析。

紧急预防

秋老虎来袭时预防颈椎病的法宝:

1.饮食上,由于颈椎病是椎体增生、骨质退化疏松等引起的,所以颈椎病患者应以富含钙(骨头、牛奶、虾、鱼等)、蛋白质、维生素C的饮食为主,维生素B、E则可缓解疼痛、解除疲劳。

2.生活习惯上,待在空调环境中,避免温度过低及空调风直吹颈背部,一般空调温度应控制在26℃为宜。要养成良好作息习惯,保证睡眠时间和质量;保持良好的坐姿,伏案工作时应头颈端正,不要长时间头颈转向一侧,电脑摆放在正前方,电脑显示屏上缘与两眼齐平;每隔一小时休息510分钟,可以做做颈部保健操如米字操,但是要以患者没有眩晕症状为原则,轻柔、缓慢地向各个方向转动颈部,从而达到放松肌肉的目的,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包括加强跑步、游泳等全身运动,增进颈椎和全身骨骼、关节的健康。

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可增强颈项肌肉力量,促进颈部及全身的血液循环。每天做颈部旋转,让颈椎朝不同的方向活动,并在每个方向停留五六秒钟,增进肌肉对颈椎的保护能力。注意颈部的保暖。

治疗颈椎病药浴两方

由于长时间的伏案工作,严重的破坏了颈椎的生理曲度,导致颈椎生理曲度反张,血液供应受阻,从而出现颈椎病,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推荐两款常用于治疗颈椎病的药浴方。

颈椎病药浴方一

[配方]陈醋500毫升,川椒、生山楂、五味子各25克,赤芍、红花各15克,生川乌、生草乌、甘遂、芫花各10克,透骨草、苍术各20克。

[用法]上药(除陈醋外)用纱布包裹,放入1500毫升水中浸泡20分钟,再煮沸约25分钟,加入陈醋。待药液温度降至患部皮肤能耐受的温度时,用布蘸药液热洗,并搓揉患处。每次45分钟,每天洗2次。每次洗毕,做颈部、肢体关节屈伸、旋转等功能活动约10分钟。

[功效]软坚散结、祛瘀止痛、舒筋活络、除湿散寒。适用于颈椎、腰椎、膝关节、足跟等部位骨质增生病。

颈椎病药浴方二

[配方]伸筋草、五加皮、制乳香、制没药各12克,秦艽、当归、红花、土鳖虫、路路通、骨碎补、桑枝、桂枝、川乌各9克。

[用法]将上药加水2000毫升,煮沸20分钟,过滤后,用以浸洗患处。每日1次,每次20分钟,7次为1个疗程,洗后应避风寒。

[功效]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温经止痛。适用于颈椎综合征等。

总结:常做办公室的白领们,要多注意活动颈椎适当给颈椎做个保健操。不要让颈椎病缠绕自己。

2014秋老虎是什么时候 怎么养生


秋老虎的威力不可小觑,虽然昼夜温差大了些,但是白天的气温还是很高,这个时候该如何养生?看看下面文章的介绍。

2014秋老虎什么时候

秋老虎是我国民间指立秋(8月8日左右)以后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

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射强烈,气温回升。这种回热天气欧洲称之为 老妇夏 天气,北美人称之为 印第安夏 天气。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 秋老虎 的表现略有所不同,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 秋老虎 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一要当心 外火

相关研究发现,人的情绪、心境和行为与天气的关系很大。当气温达到30℃~34℃时,胃酸分泌会减少,胃肠蠕动减慢,食欲减退;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个小时,湿度高于80%时,身体中暑和 情绪中暑 的比例急剧上升。此时,应该避免长时间日晒。外出时,要戴好遮阳帽,涂抹防晒霜。同时,保持室内安静、卫生,注意通风降温。

二要当心 内火

即机体阴阳平衡失调而出现的内热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悸、烦躁、失眠、反复口腔溃疡、口干等。可分别根据情况服用中成药治疗,多吃蔬菜水果,以泻热降火。

三要当心缺水

生理学研究表明,中老年人最容易发生体内慢性缺水。高温天气湿度大,出汗多,更易缺水,体温的调节主要靠汗液的蒸发来散热。为保证血液的稀释并有充足的血容量,水的摄入既要适量,还要适时。饮水量以每天尿量不少于1000毫升为宜,可少量多次饮水。

四要当心热伤风

临床实践表明,热天患伤风感冒者并非少数。高温天气,人体代谢旺盛,能量消耗较大,加之食欲不振,睡眠不足,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如果过于贪凉,细菌、病毒便可乘虚而入,导致感冒。预防热伤风关键是避免受凉,大汗淋漓时,不要立即对着空调吹。要注意劳逸结合,一旦患了热伤风,应当及时就诊。

秋老虎来临做好3点乐养生

首先,清热解暑类食品不能一下子从餐桌上撤除。

一般来说,此类饮食能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因此喝些绿豆汤,或者吃些莲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处的。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营养,又可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

二是寒凉饮食要减少。

经过一个长夏后,人们的身体消耗都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弱,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


不能只为了追求清热解暑,而使饮食过于清淡。事实上,到了立秋可适当吃肉食,有许多食品如鸭肉、泥鳅、鱼、猪瘦肉、海产品等,既能清暑热,又可补益,可放心食用。

秋老虎天气该如何养生,上面的文章为大家做出了介绍,这个时候还是要注意消暑祛湿,要多喝水、加强营养。

秋老虎发威 警惕宝宝容易患上“肺热咳”


夏秋交替,天气正由夏季的湿热向干冷过渡,人体经过漫长暑日,体内热盛,黏膜组织充血,令细菌有机可乘。因此这时的咳嗽症状是干咳、少痰、唇及咽喉干燥,这种情况一般归为肺热咳,如果不是病人肺功能受损,可以用清热的方法缓解,切不可盲目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尤其是针对小儿肺热咳嗽的治疗,尤需谨慎。

秋老虎发威 现季节最易生肺火

引起肺火的原因很多,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饮食,二是生活习惯,再者就是你提到的季节原因。

一、吃辛辣食物,容易引起胃热,更容易导致肺火,因为辛辣入肺。如:嗜酒以及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

二、受凉、缺少睡眠、喝水少等,也容易引起肺火上身。此外,感冒发烧更容易引起肺热。

三、气候原因也是引起肺上火的原因之一。尤其在夏秋交替之际,天气干燥、昼夜温差大,很容易引发肺火,尤其是儿童、老人。

六大症状辨别宝宝是否有肺热

有关专家提醒家长,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自己的宝宝是否有肺热症状:

1、眼屎:早晨起床时,睫毛被眼分泌物黏着,孩子不容易睁开眼。

2、口气重,有异味,甚至有口臭。

3、咽部干痛,扁桃体红肿。

4、唇发红,像涂了口红一样又红又艳。

5、舌尖颜色明显比舌体要红。

6、大便是否干硬且臭。

小儿肺热咳 治疗重在排痰

立秋后养生按四个穴位 打败“秋老虎”


立秋后养生按四个穴位

祛燥:按“迎香”润肺防燥

入秋后天气会逐渐由暑湿转为秋燥,而秋燥容易危害肺部引起肺炎。此季还是慢性气管炎的高发期,特别是老年人对气候的变化较敏感,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发病。平时除了可以做做穴位按摩以外,还要注意空气流通,多锻炼身体,尽量保持饮食清淡,提高身体免疫力。此外,还要注意保持居室干净整洁,避免与过敏原接触。

支招:点揉迎香穴具有清热散风,去燥润肺,宣通鼻窍的作用。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约0.5寸、鼻唇沟中。按摩前全身放松、舌尖抵上腭,将双手中指指尖点于迎香穴,待有酸胀感后,再两手中指或食指指肚顺逆各揉搓20~30次,以迎香穴发酸、发胀、发热为度。

防热伤风:按“足三里”强身败火

末伏时期的感冒仍是暑天感冒,俗称“热伤风”。即在热的环境下,人体汗毛孔开放,汗液外泄,而又感受了风邪引起感冒。从中医角度讲,这是因为伏天机体能量消耗大,人体免疫力下降所致。不少市民头伏、中伏都没有被暑热击倒,但末伏时却撑不住了,主要和前段时间抵抗力透支过多,近期疏于保健有关。

支招:“足三里”是强身健体、养胃败火的黄金穴。该穴位于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最常用的按摩方式之一是,手握成拳,以食指第一指节的背面作为着力点,或者手自然展开,以拇指腹作为着力点,在选定的穴位上绕圈按揉。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

养心:按“极泉”理气护心

“秋老虎”发威时不少人会总是感到心里烦闷。这主要是因为入秋后偶尔的气温回升堪比盛夏。当气温超过33℃时,人体的新陈代谢会显著加快,对血液循环系统有很大影响,气血运行不畅,人便会出现胸闷的感觉。加上这个季节是人体血液黏稠度最高的时期,如不注意及时补充水分,血液黏稠度过高易引发心脏病复发。

支招: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第一要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该穴对治疗心痛、胸闷、咽干烦渴有效,经常弹按“极泉”能调畅气血,进而宽胸理气,养护心肺。弹按时力度应柔和,动作应连贯。每次弹按的量应因人而异,一般弹按10次左右。

健胃:按“四缝”防秋膘增肥

立秋后气温逐渐有所回降,人的脾胃功能也逐渐恢复,比起夏季来食欲明显好转,加之秋季也需要补充一些脂肪以备冬天御寒,因此,立秋后正是进食肉类、贴秋膘的好时机。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也是体重增加最快的时候,如果不注重荤素搭配,摄入过多高蛋白食物,体重会有明显变化。所以肥胖者要注意健胃消食,以免体重增长过快。

支招:四缝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属穴。取穴位置在第2、3、4、5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点。四缝穴原本是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的穴位,但成人按摩“四缝”效果也较好。该穴对轻度的消化不良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最好用大拇指掐按,效果更显著。

中医应对女人疾病


与其他一些病种相比,阴道炎症、痛经、孕期感冒等妇科疾病则是女性特有的,同时又是困扰女性最多的几个病种。那么,女性应该如何预防妇科疾病呗?中医专家教您几个小方子,轻松应对三大女人病。

调理痛经:上一盆中药泡脚水

女性月经期一般都会比较烦躁,尤其是患有痛经的人,经常会因此影响工作、学习和休息。中医认为,此病多为肝郁不舒、气滞血瘀,或寒凝经脉、气血不畅所致,当以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为治。

如果您正受痛经困扰,不妨试试在家用中药泡脚,或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不同体质或者不同的辨证类型,在用药方面会有不同的选择。

滞血瘀型:其症状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经血色暗而带有血块。有此类症状的人,应调和气血,化瘀止痛。因为女子以肝为本,泡脚所选药物多以入足厥阴肝经的药物为主,并加入适量的引经药醋,如用青皮、乌药、益母草各30克,川芎、红花各10克,加入约两升水、50毫升左右的醋,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煎煮30分钟,等药冷却至50℃时连渣倒入盆中泡脚,盆中药液量应该浸没踝关节,如果药液量不足,可加适量温水。脚可在药液中不停地活动,让足底接受药渣轻微的物理刺激,每次30分钟以上。

阳虚寒盛型:其症状表现为下腹冷痛,热敷痛减,手脚发冷。需用温经散寒的原理止痛。因为中医有这样一种说法:肾主一身阳,泡脚所选药物应该多以入足少阴肾经的药物为主,并加入适量引经药咸水,比如可用肉桂、丁香、乌药、当归、川芎各15克,干姜、小茴、吴茱萸各6克,食盐少许,煎水泡脚。

三类阴道炎症洗浴法各不同

阴道炎在中医里归为带下病一类,临床常见分型有脾阳虚、肾阳虚、阴虚挟湿、湿热下注、湿毒蕴结五种。在困扰女性朋友的所有妇科疾病中,最常见的非阴道炎莫属。据统计,女性一生中至少有患一次阴道炎的痛苦经历。

霉菌性阴道炎:中医一般采用健脾利湿、清热止痒的配方。常用药主要有椿根皮、白术、苦参、陈皮、黄柏、茯苓、车前子、白鲜皮、苍术、龙胆草等。在洗浴方面,可用一枝黄花30克、藿香30克煎水弃渣,坐浴或冲洗阴道。

春季中医去火有妙招


冬春交替,气候变化快,身体的调节能力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如果生活起居没有调整好,过度疲劳,饮食不节制,阴阳失衡往往导致上火。

春季上火

部位不同应区别对待

中医认为,人体健康的标准是阴阳调和,春节长假刚过,串门儿、烟酒过度、频繁聚会,很多人身体疲劳尚未缓过劲儿,又要继续投入到工作中,往往容易出现阴虚阳亢;再加上春季气候生发,气候冷热差异明显,更容易助长内热。

上火有很多种,牙痛、眼睛红肿、口角糜烂、小便赤黄、大便干结都是上火的症状。不同部位的症状,反映出来的身体功能异常也是不同的。

心火:心为君主之官,是人体的主宰,而心火则是温暖全身的主要热量内源。如果心火太旺,便会出现心烦、心悸、失眠、口舌生疮、小便赤黄等症状。调理可用黄连、莲子心等药物清心泻火。

肝火:暴怒伤肝,五志化火,有些人心胸狭窄,沉郁寡欢,遇事心烦易怒,从而导致肝郁气滞而肝火上炎。表现为头痛、头晕、面红耳赤、口苦咽干、胸闷胁疼。调理可用龙胆草、夏枯草等药。

胃火:由于饮食不节、嗜酒、过食肥甘辛辣厚味,形成食积,生热化火,以致胃火炽盛。症状为胃部灼热疼痛、口干口臭、腹痛便秘、牙龈肿痛等。多以山楂、生石膏、铁树叶等药物泻胃火。

肺火:或因气候骤然变化,身体不能适应:或由于劳倦过度,消耗了超量的体内阴液,从而引发肺火亢奋,这在老年群体中是比较多见的。其表现主要是呼吸气粗、高热烦渴、咳吐黄稠痰,甚至痰中带血。中医多用黄芩、桑白皮、甘草等药物清肺火。

春季生活小贴士

春天防治上火,首先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按时休息。其次多吃蔬菜、水果,忌吃辛辣食物。多饮水或喝清热饮料,促进体内致热物质从尿、汗中排泄。春季是身体各脏器火症的多发季节。无论是哪种内脏器官出现的火都和心理状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所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态度是人们抵御疾病重要的灭火剂。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