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养生

2019-10-12 │ 针灸养生 养生针灸

针灸解决经期不调

身体是智能的载体,是事业的本钱。对自己晚年负责,就不应该对晚年的健康透支。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接受养生的理念,要作生活的主人,我们必须注意养生。如何避开有关中医养生的认识误区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收集整理的“针灸解决经期不调”,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导读:很多女性朋友都患有月经不调的症状,那么月经不调该如何治疗呢?中医介绍,针灸疗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下面就为大家介绍治疗月经不调的针灸疗法。


(1)经早 治法 清热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土穴 关元 三阴交 血海 配穴 实热证者,加太冲或行间;虚热证者,加太溪;气虚证者,加足三里、脾俞;月经过多者,加隐白;腰骶疼痛者,加肾俞、次髎。 操作 关元、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血海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气虚者针后加灸或者用温针灸。 方义 本方主要作用是清热和血,调理冲任。关元属任脉穴,为调理冲任的要穴。血海清泻血分之热。三阴交调理肝脾肾,为调经之要穴。

(2)经迟 治法 温经散寒,和血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气海 三阴交 归来 配穴 寒实证者,加子宫;虚寒证者,加命门、腰阳关。 操作 气海、三阴交用毫针补法,可用灸法。归来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可用灸法或温针灸。 方义 气海可益气温阳,温灸更可温经散寒。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可调补三阴而和血调经。归来为足阳明经穴,可调理气血而调经。

(3)经乱 治法 疏肝益肾,调理冲任。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关元 三阴交 肝俞 配穴 肝郁者,加期门、太冲;肾虚者,加肾俞、太溪;胸胁胀痛者,加膻中、内关。 操作 肝俞用毫针泻法,其余主穴用补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方义 关元补肾培元,通调冲任。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能补脾胃、益肝肾、调气血。肝俞乃肝之背俞穴,有疏肝理气之作用。

M.Ys630.coM

yS630.Com相关推荐

中医针灸如何治月经不调 针灸对女性经期有哪些作用


气虚:

经期多提前,色淡质稀,神疲肢倦,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血虚:

经期多错后,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小腹隐痛,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苔少,脉细弱。

肾虚:经期或前或后,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骶酸痛;舌淡苔薄,脉沉细。

气郁:

经行不畅,经期或前或后,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血块,胸胁、乳房及少腹胀痛,喜叹息;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血热:

经期提前,量多,色深红或紫红,经质黏稠,心胸烦热,面赤口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者为实热证;经期提前,月经量少,色红质黏,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弱者为虚热证。

血寒:

经期错后,量少,色黯红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畏寒;苔白,脉沉紧。

针灸能治月经不调吗?针灸治疗月经不调的技术


月经不调针灸治疗技术

月经不调是以月经周期异常为主症的月经病,临床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几种情况。月经周期缩短,经行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者,称月经先期。月经周期延长,经行错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即经行或提前或错后7天以上,先后不定者,称月经先后无定期。本病属于中医学“月经不调”范畴。

病因病机

月经先期主要由于气虚不固或热扰冲任。气虚则统摄无权,冲任失固;血热则流行散溢,以致月经提前而至。

月经后期有实有虚。实者或因寒凝血瘀、冲任不畅,或因气郁血滞、冲任受阻,致使经期延后;虚者因营血亏损,或因阳气虚衰,以致血源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

月经先后无定期主要责之于冲任气血不调,血海蓄溢失常,多由肝气郁滞或肾气虚衰所致。本病与肾、肝、脾三脏及冲、任二脉关系密切。

辨证分型

气虚:经期多提前,色淡质稀,神疲肢倦,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血虚:经期多错后,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小腹隐痛,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苔少,脉细弱。

肾虚:经期或前或后,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骶酸痛;舌淡苔薄,脉沉细。

气郁:经行不畅,经期或前或后,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血块,胸胁、乳房及少腹胀痛,喜叹息;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血热:经期提前,量多,色深红或紫红,经质黏稠,心胸烦热,面赤口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者为实热证;经期提前,月经量少,色红质黏,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弱者为虚热证。

血寒:经期错后,量少,色黯红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畏寒;苔白,脉沉紧。

基本治疗

[治则] 和血调经。

[处方] 关元、血海、三阴交。

[加减] 气虚加足三里、脾俞;血虚加脾俞、膈俞;肾虚加肾俞、太溪;气郁加太冲、期门;血热加行间、地机;血寒加灸归来、命门。

[操作] 诸穴以常规操作为主。脾俞、膈俞穴向下或朝脊柱方向斜刺,不宜直刺、深刺;气虚或血寒者,可在腹部穴位加灸。于月经来潮前5~7日开始治疗,行经期间停针。若经行时间不能掌握,可于月经干净之日起针灸,隔日一次,直到月经来潮时为止。连续治疗3~5个月经周期。

其他疗法

1.耳针

[取穴] 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脾。

[操作] 毫针刺,每次取2~4穴,捻转法中等刺激,每日一次,每次留针15~20分钟。也可锨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日更换一次。

2.皮肤针

[取穴] 取脊柱两侧、下腹部、带脉区、小腿内侧、关元及阳性物反应处。

[操作] 中等刺激强度叩击,每日一次,7日一疗程,每一疗程间隔3~5日,经期暂停。

3.穴位注射

[取穴] 脾俞、肾俞、三阴交、血海、肝肾、足三里、关元。

[操作] 用5%当归液或10%丹参液,每穴注射0.5毫升,每次2~3穴,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适宜技术

神阙穴微波辐射法治肾阳虚月经不调技术。

[取穴] 神阙。

[操作] 患者取平卧或坐位,暴露脐部,患者自己手持理疗辐射器垂直距离神阙穴1~2厘米。按理疗启动键,根据患者对热的耐受程度,调节治疗功率,直到病人感觉最舒适为止。每次治疗时间15分钟,每日一次,连续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

月经不调针灸什么部位


二、月经不调的危害三、月经不调的症状

月经不调针灸什么部位

1、月经不调针灸的穴位

穴位:关元、血海、三阴交。气虚加足三里、脾俞;血虚加脾俞、膈俞;肾虚加肾俞、太溪;气郁加太冲、期门;血热加行间、地机;血寒加灸归来、命门。

具体的操作方法:诸穴以常规操作为主。脾俞、膈俞穴向下或朝脊柱方向斜刺,不宜直刺、深刺;气虚或血寒者,可在腹部穴位加灸。于月经来潮前5-7日开始治疗,行经期间停针。若经行时间不能掌握,可于月经干净之日起针灸,隔日一次,直到月经来潮时为止。连续治疗3-5个月经周期。

2、月经不调针灸的注意事项

在身体过于疲惫,精神高度紧张和饥饿的时候最好不要进行针灸;年老体弱者进行针灸治疗的时候,最好选择卧位,因为这样更加容易选择穴位;患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最好不要进行针灸;皮肤出现感染、肿瘤等等部位不能够进行针灸;

针孔处皮肤应保持洁净。一般针后2小时不要着水,以防感染。运用火针、挑刺、刺血或耳穴割治处,一般针眼当天不要着水。糖尿病患者皮肤容易感染,更应保持局部皮肤的洁净。

3、月经不调的原因

情绪、精神创伤、过度紧张、环境及气候骤变、性生活的频繁还有营养不良的饮食又或者某些药物及疾病就是常见月月经不调的病因。

主要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不稳定或是有缺陷,即月经病,这是常见的引起月经不调的原因。

女性长期肥胖的结果将导致机体内分泌与新陈代谢失常而引起月经失调、月经稀发、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同样属于引起月经不调的原因。

育龄期女性月经不调一般多是因为卵巢黄体功能不好,常表现为有周期,但是周期缩短,或者月经出血比较多。

月经不调的危害

女性月经不调是导致不孕不育的原因之一,长时间的月经不调不仅会造成不孕,还会造成女性生殖系统的变化。

女性长时间月经不调会引起头疼、头晕、心悸、乏力等情况,长此以往,对女性伤害非常大。

月经不调会引起月经性关节炎、皮疹、哮喘、子宫内膜移位等多种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将会留下隐患。

月经不调还会引起色斑、暗疮等。这些色斑、暗疮是机体病变的反映,不及早诊治,不但影响美观,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月经不调的症状

1、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指内外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由内分泌调节系统失调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是月经失调中最常见的一种,常见于青春期及更年期。分为排卵性和无排卵性两类,约85%病例属无排卵性功血。

2、不规则子宫出血

这是一个临床症状,具体包括:月经过多或持续时间过长或淋漓出血。常见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情况或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3、闭经

是妇科疾病中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各种不同的原因引起。通常将闭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凡年过18岁仍未行经者称为原发性闭经;在月经初潮以后,正常绝经以前的任何时间内(妊娠或哺乳期除外),月经闭止超过6个月者称为继发性闭经。

4、绝经

绝经意味着月经终止,指月经停止12个月以上。但围绝经期常有月经周期和月经量的改变。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以滤泡期缩短为主,无排卵和月经量增多。

月经不调困扰着众多女性,这种妇科疾病囊括了中青年妇女。造成月经不调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因为职场压力大,情绪不稳定,有的则是因为太爱美了,过度减肥导致营养缺失。另外,过度肥胖也是月经不调的原因之一哦。所以,女性应该保持健康适中的身材,不能过瘦也不能过肥。在治疗月经不调时,多数女性都愿意选择中医,中药、按摩、拨火罐、刮痧以及针灸都是非常不错的疗法。其中针灸的方法倒比较少女性尝试,因为怕痛。其实完全不用担心,医师会掌握好施针的力度,尽量放松,接受治疗。

月经不调针灸可以吗? 谨记针灸要点


针灸的介绍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

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关键,辨别性质,明确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

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疾病的目的。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千百年来,对保卫健康,繁衍民族,有过卓越的贡献,直到如今,仍然担当着这个任务,为广大群众所信赖。

针灸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刺激人体特定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

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针灸如何治疗女性月经不调

现在很多女性都有月经不调的情况发生,大家并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很简单,说明体内存在着不良因素,所以说,会导致月经不调,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情况,可以进行一下针灸治疗,针灸是一个很简单的方法,适合每一个人,所以,女性们不要担心,现在很多人都在用针灸治疗女性的月经不调情况。

针灸的功效是非常多的,适合人群也比较广,对于女性来说,针灸还可以治疗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下面,我们就详细的来了解下针灸如何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的吧。

(1)经早

治法清热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土穴关元三阴交血海,配穴:实热证者,加太冲或行间;虚热证者,加太溪;气虚证者,加足三里、脾俞;月经过多者,加隐白;腰骶疼痛者,加肾俞、次髎。操作关元、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血海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气虚者针后加灸或者用温针灸。方义本方主要作用是清热和血,调理冲任。关元属任脉穴,为调理冲任的要穴。血海清泻血分之热。三阴交调理肝脾肾,为调经之要穴。

(2)经迟

治法温经散寒,和血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主穴气海三阴交归来,配穴寒实证者,加子宫;虚寒证者,加命门、腰阳关。操作气海、三阴交用毫针补法,可用灸法。归来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可用灸法或温针灸。方义气海可益气温阳,温灸更可温经散寒。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可调补三阴而和血调经。归来为足阳明经穴,可调理气血而调经。

(3)经乱

治法疏肝益肾,调理冲任。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关元三阴交肝俞,配穴肝郁者,加期门、太冲;肾虚者,加肾俞、太溪;胸胁胀痛者,加膻中、内关。操作肝俞用毫针泻法,其余主穴用补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方义关元补肾培元,通调冲任。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能补脾胃、益肝肾、调气血。肝俞乃肝之背俞穴,有疏肝理气之作用。

主穴关元三阴交肝俞,配穴肝郁者,加期门、太冲

温馨提示:以上这三种月经不调的情况,针灸都是可以解决的,所以女性们不要担心,如果自己有以上三种情况,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一下针灸治疗的选择,对您的身体肯定有所帮助的,不要觉得是常见现在就不去管,女性月经不调会导致很多情况的发生,一定要重视。

针灸时需牢记的七点注意事项

针灸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很神奇的一项,它采用特定的针具或艾灸,刺激人体的一定穴位(腧穴),通过经络来扶正祛邪、激发自身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自然疗法,它对大部分疾病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针灸虽好,但并非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以针灸。

1、过度饥饿、疲劳者

应在休息、进食后再行针灸,否则容易引起晕针。晕针的表现是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心慌气短、恶心欲呕、面色苍白、出冷汗等。若有上述情况,应及时告知医师处理。晕针患者一般平卧休息后即可恢复正常。

2、针刺产生的疼痛感主要是针进皮肤时产生

针灸师可将绝大多数疼痛感降低到完全可以忍受的轻微程度,请初次接受针 刺的患者不要紧张,尽量放松,以利于施针。针进皮肤后一般患者会感到针下有酸、麻、胀、重,或热、凉、痒、抽搐、蚁形等感觉,部分穴位有时可有不同程度的触电感或其他针感传导及扩散等现象,这是正常的针刺反应,中医称之为“得气”。

3、患者在进行针刺操作时应取舒适自然的体位

否则留针期间容易疲劳;留针期间肢体不宜再动,以免发生折针、针体移位误伤组织等不良后果。有的患者针后穴位局部有一些不适感,一般数小时内消失。

4、针进皮肤后若又感到疼痛

可能是针尖碰到了血管,请告诉医师,以便调整针刺方向,避开血管。针刺有时碰到小血管引起出血,这是难免的,除有些部位影响美观外,对人体没有什么危害。针孔处出现小血包应用力按压3分钟以上,局部小块青紫,一般不必处理,可逐渐自行消退。

中医针灸的主要治疗作用

针灸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事情,这种事情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帮助,经常针灸可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而且还能调整阴阳失衡的情况,但是我们在针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只有正确的针灸才能为我们的健康提供保障。那么中医针灸的主要治疗作用是什么呢?下面请看介绍。

如果我们经常出现牙痛等情况,那么就可以选择使用针灸来治疗,不仅能够去除我们胃里面的旺火,同时还能缓解我们身体的胃痛情况,由此可见,经常针灸对于我们的健康是有着极大的益处的。

1、肾阴不足、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

属阴虚阳亢证,按着“阴病治阳,阳病治阴”的原则,治宜育阴潜阳,取足少阴肾经腧穴太溪,针刺补法;取足厥阴肝经腧穴行间,针刺泻法。

2、脾阳不足引起的慢性泄泻

属阳虚阴盛,治宜温阳散寒,取足太阴脾经腧穴阴陵泉等穴,针刺补法,并灸。 由于阴阳之间可以相互化生,相互影响,故治阴应顾及阳,治阳应顾及阴,在调和阴阳时,常采用“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方法,临床上最常见的是运用募穴、背俞穴来调养脏腑的阳气和阴气。

3、扶正祛邪

疾病的发展过程,是正气和邪气的相互斗争的过程,正邪力量消长决定疾病的发展和转归,邪胜于正则病情加重,正胜于邪则病情减轻,因此,扶正祛邪是保证疾病趋向良性转归所不可缺少的。针灸治病,就在于能够发挥其扶助正气,祛除邪气的作用。

4、疏通经络

经络系统遍布体内,纵横联系,交叉出入,沟通表里,联系上下,构成人体气血运行通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经络不通,脏腑肢节失却温煦濡养,气血闭阻,则会疾病丛生,或滞或瘀,或虚或实,或寒或热,或气血失和,或阴阳偏颇。针灸治病则可利用其“疏通经脉,调和气血”的作用,根据经络与脏腑在生理病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机理,在经络循行分布路线和联系范围内选取一些腧穴,进行针刺或艾灸,使经络畅通,营运有度,气血调和,阴阳平衡。

有关中医针灸的主要治疗作用的问题就讲解到这里,希望对您起到帮助,针灸作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给我们的健康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不仅仅可以治疗我们的腹胀、腹泻等情况,同时还能疏通经气、畅和气血等功效。

5、针灸留针时应闭目养神

看书看报看手机聊天等会降低针灸的疗效。

6、针孔处皮肤应保持洁净

一般针后2小时不要着水,以防感染。运用火针、挑刺、刺血或耳穴割治处,一般针眼当天不要着水。糖尿病患者皮肤容易感染,更应保持局部皮肤的洁净。

7、运用烤灯或艾灸时

穴位局部宜保持舒适的温热感,如觉得太热,要及时告知医生,以免形成烫伤。如患者皮肤感觉功能减退,也要告知医生,以免在不知不觉中造成烫伤。拔罐留罐时,一般不超过10分钟,否则容易形成水疱,请患者配合医生记好时间。


针灸能治疗女性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以月经周期异常为主症的月经病,临床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几种情况。月经周期缩短,经行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者,称月经先期。月经周期延长,经行错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即经行或提前或错后7天以上,先后不定者,称月经先后无定期。本病属于中医学“月经不调”范畴。

病因病机

月经先期主要由于气虚不固或热扰冲任。气虚则统摄无权,冲任失固;血热则流行散溢,以致月经提前而至。

月经后期有实有虚。实者或因寒凝血瘀、冲任不畅,或因气郁血滞、冲任受阻,致使经期延后;虚者因营血亏损,或因阳气虚衰,以致血源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

月经先后无定期主要责之于冲任气血不调,血海蓄溢失常,多由肝气郁滞或肾气虚衰所致。本病与肾、肝、脾三脏及冲、任二脉关系密切。

辨证分型

气虚:经期多提前,色淡质稀,神疲肢倦,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血虚:经期多错后,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小腹隐痛,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苔少,脉细弱。

肾虚:经期或前或后,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骶酸痛;舌淡苔薄,脉沉细。

气郁:经行不畅,经期或前或后,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血块,胸胁、乳房及少腹胀痛,喜叹息;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血热:经期提前,量多,色深红或紫红,经质黏稠,心胸烦热,面赤口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者为实热证;经期提前,月经量少,色红质黏,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弱者为虚热证。

血寒:经期错后,量少,色黯红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畏寒;苔白,脉沉紧。

基本治疗

[治则] 和血调经。

[处方] 关元、血海、三阴交。

[加减] 气虚加足三里、脾俞;血虚加脾俞、膈俞;肾虚加肾俞、太溪;气郁加太冲、期门;血热加行间、地机;血寒加灸归来、命门。

[操作] 诸穴以常规操作为主。脾俞、膈俞穴向下或朝脊柱方向斜刺,不宜直刺、深刺;气虚或血寒者,可在腹部穴位加灸。于月经来潮前5~7日开始治疗,行经期间停针。若经行时间不能掌握,可于月经干净之日起针灸,隔日一次,直到月经来潮时为止。连续治疗3~5个月经周期。

其他疗法

1.耳针

[取穴] 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脾。

[操作] 毫针刺,每次取2~4穴,捻转法中等刺激,每日一次,每次留针15~20分钟。也可锨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日更换一次。

2.皮肤针

[取穴] 取脊柱两侧、下腹部、带脉区、小腿内侧、关元及阳性物反应处。

[操作] 中等刺激强度叩击,每日一次,7日一疗程,每一疗程间隔3~5日,经期暂停。

3.穴位注射

[取穴] 脾俞、肾俞、三阴交、血海、肝肾、足三里、关元。

[操作] 用5%当归液或10%丹参液,每穴注射0.5毫升,每次2~3穴,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适宜技术

神阙穴微波辐射法治肾阳虚月经不调技术。

[取穴] 神阙。

[操作] 患者取平卧或坐位,暴露脐部,患者自己手持理疗辐射器垂直距离神阙穴1~2厘米。按理疗启动键,根据患者对热的耐受程度,调节治疗功率,直到病人感觉最舒适为止。每次治疗时间15分钟,每日一次,连续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

针灸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


本文导读:月经不调,月经不调如何治疗呢?针灸可以治疗月经不调吗?下面就来了解一下针灸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


实热证者,加太冲或行间;虚热证者,加太溪;气虚证者,加足三里、脾俞;月经过多者,加隐白;腰骶疼痛者,加肾俞、次髎。

操作 关元、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血海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气虚者针后加灸或者用温针灸。

方义 本方主要作用是清热和血,调理冲任。关元属任脉穴,为调理冲任的要穴。血海清泻血分之热。三阴交调理肝脾肾,为调经之要穴。

(2)经迟

治法 温经散寒,和血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气海 三阴交 归来

配穴 寒实证者,加子宫;虚寒证者,加命门、腰阳关。

操作 气海、三阴交用毫针补法,可用灸法。归来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可用灸法或温针灸。

方义 气海可益气温阳,温灸更可温经散寒。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可调补三阴而和血调经。归来为足阳明经穴,可调理气血而调经。

(3)经乱

治法 疏肝益肾,调理冲任。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关元 三阴交 肝俞

配穴 肝郁者,加期门、太冲;肾虚者,加肾俞、太溪;胸胁胀痛者,加膻中、内关。

操作 肝俞用毫针泻法,其余主穴用补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方义 关元补肾培元,通调冲任。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能补脾胃、益肝肾、调气血。肝俞乃肝之背俞穴,有疏肝理气之作用。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选皮质下、内生殖器、内分泌、肾、肝、脾。每次选2-4穴,毫针刺用中等刺激,或用耳穴贴压法。

(2)皮肤针法 选背腰骶部夹脊穴或背俞穴,下腹部任脉、肾经、脾胃经,下肢足三阴经。用梅花针叩刺,至局部皮肤潮红,隔日1次。

(3)穴位注射法 选关元、三阴交、气海、血海、肝俞、脾俞、肾俞。每次选2 3穴,用5%当归注射液或10%丹参注射液,每穴注入药液0.5毫升,隔日1次。

中医怎么帮你解决经期问题


运动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药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运动。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养生方面的话题,很多人身体不好,和他们不注重养生有关系。就中医养生话题,您是如何看待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医怎么帮你解决经期问题”,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痛经分很多种了性,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些治疗痛经的茶饮,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类型,选择相应的茶饮。

根据止痛药厂商调查,近9成成年女性有经痛问题,专家设计缓经痛茶饮,以具活血行气功效益母草为主,再依体质添加药材,例如易便秘、经血鲜红者,可加白芍凉润身体;腹泻且经期有血块者,可加泽兰去湿;患子宫肌腺瘤、巧克力囊肿者,可喝添加归尾化瘀通窍;焦虑、压力大的经期失调者,可加玫瑰花安定神志。

一、喝茶饮缓解痛经

经期前2天~1周前即可开始饮用,缓减疼痛的效果较佳。经期第一天也可饮用,但要注意连续喝3天就要停止,以免经血排出过多。以下做法皆相同,将材料皆分成4份,每份加250c.c。沸水,焖约5~10分钟,加入红糖,即可饮用,2天内喝完。

1、火热型茶饮

适合经血鲜红、量多,阴部有异味,易便秘者。

材料:益母草、白芍、黄芩、延胡索各3钱,香附2钱,当归1.5钱,红糖适量。

功效:益母草活血利水;香附抗菌,抑制子宫收缩;当归去瘀血;白芍可镇痛;黄芩消炎;延胡索行气;红糖补血排毒。

2、寒湿型茶饮

适合经血略黑有血块,四肢浮肿,腹泻者。

材料:益母草1.5钱,香附、泽兰、白芍、茯苓、艾叶各3钱,红糖适量。

功效:益母草活血利水;香附抗菌镇痛,能抑制子宫收缩;泽兰可去体内湿气;白芍可镇痛;茯苓利水去湿;艾叶可温经去湿气;红糖补血排毒。

3、郁闷型茶饮

适合情绪焦虑易紧张,压力大、睡眠差者。

材料:益母草、玫瑰花、川芎、白芍、川楝子各3钱,当归1.5钱,郁金2钱,红糖适量。

功效:益母草活血利水;当归去瘀血;玫瑰花安神;川芎活血袪瘀、袪风止痛;白芍镇痛;川楝子清肝火去湿热;郁金有疏肝解郁、行气;红糖补血排毒。

4、瘀阻型茶饮

适合子宫肌腺瘤,巧克力囊肿等经痛严重者。

材料:益母草、归尾、白芍、赤芍、川芎、延胡索各3钱,香附2钱,红糖适量。

功效:益母草活血;香附抗菌,能抑制子宫收缩;归尾具活血;白芍可镇痛;赤芍利尿散血;川芎活血袪瘀、袪风止痛;延胡索行气;红糖补血排毒。

益母草除了具有温经活血功效之外,同时不会上火,因此很适合用来做为缓经痛茶饮的主药材。

二、按穴位缓解痛经

经痛严重时,可按压合谷穴、三阴交穴缓减疼痛。这两个穴位每次按压5秒后休息1秒,共按压约2分钟。

1、合谷穴

位置:大拇指与食指间虎口凹陷处。

功效:行气止痛各种痛症的要穴。

2、三阴交

位置:小腿内侧脚踝上4横指宽处。

功效:健脾利湿,调补肝肾,可舒缓经痛。

按摩和茶饮可以配合来缓解与治疗经期不适,而且也有美容养颜的神奇功效。

经期不调治疗方法 用它泡来治疗月经不调


经期是女性每月必来的,痛经或者经期不调带来的病痛,这样痛苦只有女人知道,要想经期正常,很多女性就要注意了,可以用它泡水来调理身体,接下来看看是哪些水加料?

一、用什么泡水喝能调节月经不调

1、当归

当归是一种传统的中医药,不仅能当作药物用,而且还可以食用,是极好的养生滋补品。

同时,当归在生活中也很常见,我们也会经常看见有人会用当归泡水喝,那么对于女性来说,经常利用当归泡水喝能起到哪些好处呢?

在当归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这种物质被人体摄取之后进入肠道中能很好的促进积存在肠道中的毒素进行分解,大大降低了毒素和肠道接触的时间。

从而能起到不错的润肠通便的效果,这对于防治便秘、保护肠道健康发挥极好的作用。

另外中医认为当归具有补血养血、镇静止痛的作用,所以女性经常喝点当归泡的水还能很好的为身体进行血液的补充,另外还能有极好的止痛效果。

2、黄芪

黄芪是人们常食用的一种中药,而女性经常喝点黄芪皮泡的水则能很好的起到调节月经的目的。

在黄芪中含有丰富的各种营养素,其中叶酸、锌、硒等都是人们生长所需的重要成分。

并且女性月经不调的主要原因和内分泌失调有很大的关系,而通过喝黄芪水则能起到很好的调节月经的效果,对于一些经期不调的女性不妨试一试。

3、益母草

益母草对于调节女性经期方面有极好的作用,所以在日常便可以利用益母草泡水喝,能起到非常不错的调节月经不调以及缓解痛经的效果。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益母草具有养血活血、调理月经的作用,因此对于患有经期不调的女性而言,经常喝点益母草泡的水则能起到非常不错的治疗月经不调、缓解痛经等诸多不良症状。

所以,在经期到来之前的一个星期左右,我们便可以利用益母草泡水喝了。

但是在用益母草泡水喝的时候,连续喝3天就可以了,因为益母草本身还有补血的效果,如果喝太多反而会引起适得其反的效果。

另外,在利用益母草泡水喝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症状添加点药材之类的,其中白芍、玫瑰花都是极好的搭配,既能起到调节口感的作用,又能使得效果加倍。

此外,在益母草中还含有诸多重要的微量元素,其中硒、锰等都是重要组成成分,而硒元素能很好的提高人体细胞的免疫能力,对于缓解动脉硬化的产生、增强自身的抵抗疾病的能力有很好的效果。

同时,益母草中所含有的锰元素还具有抗衰老、缓解疲劳的功效,因此,女性经常用益母草泡水喝能调节月经、美容养颜、缓解疲劳,一举多得。

4、枸杞

枸杞是人们常见的一种食物,在日常利用其泡水喝能起到极好的调节经期的目的。在枸杞中含有枸杞多糖。

这种物质被人体摄取之后能快速的提高人体内的糖分,从而能快速的进行能量的补充,这对于增强人体的活力以及增强身体机能、消除疲劳都有很好的效果。

二、防止经期不调的注意事项

为了更好的防止月经不调的产生,我们在日常保健事项中,除了需要通过利用各种中药泡水喝,同时一些日常的注意事项也是很关键的。

1、健康的饮食习惯

很多女性对冰淇淋等冷饮十分的酷爱,所以在日常,尤其是炎热的季节中都会食用很多生冷食物。

这样虽然能满足味蕾的一时享受,但是经常食用寒性的食物也是诱发月经不调的重要原因。

再加上,很多女性本身的体质就属于偏寒的,所以如果再食用很多冷饮,导致体内寒气加重,从而易造成气滞血瘀的状态,自然经期不会正常。

因此,希望广大的女性在日常饮食中需要注重一个度,少吃生冷的食物,另外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以维持人体养分的需求。

2、保持轻松的心情

心情好,好彩自然来,但是生活中会有很多突发的事情,女性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从而变得易喜、易怒,所以保持一个开心的状态是很重要的。

另外如果长时间处于情绪低落等不良状态,很容易扰乱正常的经期现象,从而使得女性经期出现失调。

所以说,为了更好的防止经期出现不调,在日常需要保持一个平稳的情绪,不要长期压抑、暴躁。

总结:以上讲了用当归、益母草、枸杞泡水喝的功效,调节月经效果还好,需要在服用前咨询医师,看体质是否可以食用,只要坚持一定能起到不错的作用。

落枕灸哪里 针灸帮你解决落枕问题


落枕又俗称失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疾病。那么你知道落枕我们要如何缓解吗?其实落枕的时候,针灸也是可以帮上忙的。落枕灸哪里比较好呢?针灸注意事项是什么?落枕的原因有哪些你们知道吗?不知道的话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落枕灸哪里

落枕穴

落枕穴位于人体的手背当第二、第三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约0.5寸处。所治落枕为患者左右活动受限,或左或右,针刺对侧落枕穴,效果极好。

手法:先用在落枕穴处找到痛点,准备好针具,令患者咳嗽一声,随咳进针(一是转移患者注意力,二是振奋气机减少针刺痛感),边行针边嘱患者向患侧活动。

后溪穴

后溪穴在小指尺侧,第5掌骨小头后方,当小指展肌起点外缘;当微握拳,位于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所治落枕为颈部上下活动受限,手法同上。

列缺穴

列缺穴在前臂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所治落枕为右上或左上活动受限,手法同上。

手三里穴

手三里穴位于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兑肉之端。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侧腕,伸直前臂,曲肘的取穴姿势,手三里穴位于前臂,手肘弯曲处向前3指幅,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所治落枕为肩颈部活动受限,手法同上。

悬钟(绝谷)穴

悬钟穴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所治落枕多为经常落枕的颈椎病患者,持续效果较长。

针灸注意事项

1.施术者应严肃认真、专心致志、精心操作。施灸前应对病人说明施灸要求,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若需瘢痕灸,必须先征得病人同意,应处理好灸疮,防止感染。

2.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证施灸,取穴要准,灸穴勿过多,热力应充足,火力宜均匀,切勿乱灸暴灸。

月经不调别乱吃药 针灸两个疗程治疗月经不调


针灸两个疗程治疗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以月经周期异常为主症的月经病,临床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几种情况。月经周期缩短,经行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者,称月经先期。月经周期延长,经行错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即经行或提前或错后7天以上,先后不定者,称月经先后无定期。本病属于中医学“月经不调”范畴。

病因病机

月经先期主要由于气虚不固或热扰冲任。气虚则统摄无权,冲任失固;血热则流行散溢,以致月经提前而至。

月经后期有实有虚。实者或因寒凝血瘀、冲任不畅,或因气郁血滞、冲任受阻,致使经期延后;虚者因营血亏损,或因阳气虚衰,以致血源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

月经先后无定期主要责之于冲任气血不调,血海蓄溢失常,多由肝气郁滞或肾气虚衰所致。本病与肾、肝、脾三脏及冲、任二脉关系密切。

辨证分型

气虚:经期多提前,色淡质稀,神疲肢倦,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血虚:经期多错后,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小腹隐痛,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苔少,脉细弱。

肾虚:经期或前或后,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骶酸痛;舌淡苔薄,脉沉细。

气郁:经行不畅,经期或前或后,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血块,胸胁、乳房及少腹胀痛,喜叹息;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血热:经期提前,量多,色深红或紫红,经质黏稠,心胸烦热,面赤口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者为实热证;经期提前,月经量少,色红质黏,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弱者为虚热证。

血寒:经期错后,量少,色黯红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畏寒;苔白,脉沉紧。

基本治疗

[治则] 和血调经。

[处方]关元、血海、三阴交。

[加减] 气虚加足三里、脾俞;血虚加脾俞、膈俞;肾虚加肾俞、太溪;气郁加太冲、期门;血热加行间、地机;血寒加灸归来、命门。

[操作] 诸穴以常规操作为主。脾俞、膈俞穴向下或朝脊柱方向斜刺,不宜直刺、深刺;气虚或血寒者,可在腹部穴位加灸。于月经来潮前5~7日开始治疗,行经期间停针。若经行时间不能掌握,可于月经干净之日起针灸,隔日一次,直到月经来潮时为止。连续治疗3~5个月经周期。

其他疗法

1.耳针

[取穴] 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脾。

[操作] 毫针刺,每次取2~4穴,捻转法中等刺激,每日一次,每次留针15~20分钟。也可锨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日更换一次。

2.皮肤针

[取穴] 取脊柱两侧、下腹部、带脉区、小腿内侧、关元及阳性物反应处。

[操作] 中等刺激强度叩击,每日一次,7日一疗程,每一疗程间隔3~5日,经期暂停。

3.穴位注射

[取穴] 脾俞、肾俞、三阴交、血海、肝肾、足三里、关元。

[操作] 用5%当归液或10%丹参液,每穴注射0.5毫升,每次2~3穴,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适宜技术

神阙穴微波辐射法治肾阳虚月经不调技术。

[取穴] 神阙。

[操作] 患者取平卧或坐位,暴露脐部,患者自己手持理疗辐射器垂直距离神阙穴1~2厘米。按理疗启动键,根据患者对热的耐受程度,调节治疗功率,直到病人感觉最舒适为止。每次治疗时间15分钟,每日一次,连续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

月经不调别乱吃药 针灸两个疗程治疗月经不调


针灸两个疗程治疗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以月经周期异常为主症的月经病,临床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几种情况。月经周期缩短,经行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者,称月经先期。月经周期延长,经行错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即经行或提前或错后7天以上,先后不定者,称月经先后无定期。本病属于中医学“月经不调”范畴。

病因病机

月经先期主要由于气虚不固或热扰冲任。气虚则统摄无权,冲任失固;血热则流行散溢,以致月经提前而至。

月经后期有实有虚。实者或因寒凝血瘀、冲任不畅,或因气郁血滞、冲任受阻,致使经期延后;虚者因营血亏损,或因阳气虚衰,以致血源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

月经先后无定期主要责之于冲任气血不调,血海蓄溢失常,多由肝气郁滞或肾气虚衰所致。本病与肾、肝、脾三脏及冲、任二脉关系密切。

辨证分型

气虚:经期多提前,色淡质稀,神疲肢倦,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血虚:经期多错后,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小腹隐痛,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苔少,脉细弱。

肾虚:经期或前或后,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骶酸痛;舌淡苔薄,脉沉细。

气郁:经行不畅,经期或前或后,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血块,胸胁、乳房及少腹胀痛,喜叹息;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血热:经期提前,量多,色深红或紫红,经质黏稠,心胸烦热,面赤口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者为实热证;经期提前,月经量少,色红质黏,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弱者为虚热证。

血寒:经期错后,量少,色黯红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畏寒;苔白,脉沉紧。

基本治疗

[治则] 和血调经。

[处方]关元、血海、三阴交。

[加减] 气虚加足三里、脾俞;血虚加脾俞、膈俞;肾虚加肾俞、太溪;气郁加太冲、期门;血热加行间、地机;血寒加灸归来、命门。

[操作] 诸穴以常规操作为主。脾俞、膈俞穴向下或朝脊柱方向斜刺,不宜直刺、深刺;气虚或血寒者,可在腹部穴位加灸。于月经来潮前5~7日开始治疗,行经期间停针。若经行时间不能掌握,可于月经干净之日起针灸,隔日一次,直到月经来潮时为止。连续治疗3~5个月经周期。

其他疗法

1.耳针

[取穴] 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脾。

[操作] 毫针刺,每次取2~4穴,捻转法中等刺激,每日一次,每次留针15~20分钟。也可锨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日更换一次。

2.皮肤针

[取穴] 取脊柱两侧、下腹部、带脉区、小腿内侧、关元及阳性物反应处。

[操作] 中等刺激强度叩击,每日一次,7日一疗程,每一疗程间隔3~5日,经期暂停。

3.穴位注射

[取穴] 脾俞、肾俞、三阴交、血海、肝肾、足三里、关元。

[操作] 用5%当归液或10%丹参液,每穴注射0.5毫升,每次2~3穴,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适宜技术

神阙穴微波辐射法治肾阳虚月经不调技术。

[取穴] 神阙。

[操作] 患者取平卧或坐位,暴露脐部,患者自己手持理疗辐射器垂直距离神阙穴1~2厘米。按理疗启动键,根据患者对热的耐受程度,调节治疗功率,直到病人感觉最舒适为止。每次治疗时间15分钟,每日一次,连续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