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道养生

2019-10-12 │ 丹道养生 丹道丹田养生

黄丹的药用价值_黄丹的副作用

物质是健康的基础,精神是健康的支柱,运动是健康源泉,科学是健康的法宝!那些健康而长寿的人,他们在养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那些不注重养生的人,必然会遭到生活的报复。中医养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下面是由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丹的药用价值_黄丹的副作用”,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黄丹的药用价值

1、痈疽疮疡

本品辛寒,能拔毒防腐,生肌敛疮,为治疗疮疡的常用药物。用治多种疮疡病证。初起红肿或脓成未溃者,可用《普济本事方》敛疮内消方,即以黄明胶30g、入水半升中加热熔化,再入黄丹30g,煮三五沸,放冷后,涂敷疮上,即可使之消散;疮疡溃后,脓水淋漓者,可与煅石膏、轻粉、冰片同用,研为细末,即《马氏方》桃花散,外掺疮上,有收湿敛疮之效;若疮疡久溃,不能收口又可与煅石膏、乳香、没药等生肌敛疮之品同用,如《中医伤科学讲义》八宝生肌散。

2、湿疹癣疮

本品有攻毒杀虫,收湿止痒之功,可用治皮肤湿痒之症。如《婴童百间》金华散,即以本品与轻粉、黄柏,黄连、麝香配合,共研细末,外用治一切湿疹癣疮。干性者以猪脂调敷,湿性者以干粉掺之。亦可用治鹅掌风,如《疮疡外用本草》东矶散,即以本品配明矶(黄丹1份、明矾10份)而成,每用24g,加人煮沸的米醋500ml中,搅匀离火,先用纱布随擦患掌,待温后将手浸饱其中约50分钟,冷则加热,每日3次,连用4~5天,用药期间不可洗手。民间亦单用本品干掺,以治脚癣趾缝湿烂。

3、惊痫癫狂

本品内服,能镇惊坠痰。古时多与祛痰安神之品同用。如《伤寒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即以小柴胡汤加铅丹、龙骨、牡蛎、茯苓等而成,用治伤寒误治,邪热弥漫,烦惊谵语等证。《普济方》更单用本品,以治癫痫并风狂久不瘥者,黄丹不拘多少,以水飞过,燕饼为丸梧子大。每服50粒,人参汤下,日3~4服。

4、疟疾

本品内服,还能祛淡疟延。用治疟疾,可以单用,但多入复方中用,可与常山、青蒿、大蒜等同用。如《肘后备急方》以本品30g,常山90g,研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3丸,日3服;《仁存堂方》则以之与青蒿共为散剂,寒多则用酒服,热多则用茶送。

此外,本品入油熬制后,具有胶粘之性,可紧附于皮肤之上,故为制备外用膏药的重要原料,以供外贴之用;或以此为基础,配入解毒、活血、止痛、生肌作用的药物,制成各种不同的膏药。

黄丹的副作用

本品主要外用于散剂及膏药中,能与植物油化合,为制膏药的基础剂,有较好的解毒收敛作用。如经验方红油膏,即用本品配合九一丹(熟石膏九钱、升丹一钱),调入油膏内,有防腐生肌作用,可治溃疡不敛。

此外,内服小量可坠痰截疟,又可用于虫积腹痛,因本品有毒,故目前临床上极少应用。

黄丹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本经》:"主吐逆胃反,惊痫癫疾,除热下气。"

《别录》:"止小便利,除毒热脐挛,金疮溢血。"

《药性论》:"治惊悸狂走,呕逆,消渴。煎膏用,止痛生肌。"

《日华子本草》:"镇心安神,疗反胃,止吐血及嗽,敷金疮,长肉,及汤火疮,染须发,可煎膏。"

《本草衍义》:"治疟及久积。"

《医学入门》:"主中恶心腹胀痛。"

扩展阅读

过路黄的药用价值_过路黄的副作用


过路黄的药用价值

过路黄多年生草本。茎浓紫红色,具短柔毛,分枝多,下部匍匐,节处生不定根,上部斜升,长枝达20厘米。单叶交互对生,枝端密集,略被短柔毛;叶片广心形,长达25毫米,宽达19毫米,先端钝尖,全缘基部楔形,上面淡绿色,下面色更淡,边缘有绿红色小点;柄长约5毫米。花黄色,单生于枝端叶腋,成密集状;苞片卵形或亚圆形;淡绿色,下部边缘紫红色;花梗极短;花径约8毫米;花萼5深裂,裂片披针形,长6毫米,宽1.5~2毫米,被极短柔毛;花冠轮状,下部合生,裂片5,卵形,先端锐尖,成覆瓦状排列;雄蕊5,长短不一,长约6.5~8毫米;子房上位,卵形,被长白柔毛,1室。果为蒴果,种子多数,萼宿存。花期3~4月。

过路黄的功效是清热利湿、消肿解毒、祛风散寒,过路黄的作用是治感冒咳嗽、头痛身疼、腹泻、膀胱癌、前列腺癌。

过路黄的作用:过路黄全草可供药用,治尿路结石,胆囊炎,胆结石,黄疸性肝炎,水肿,跌打损伤,毒蛇咬伤及毒蕈和药物中毒;外敷治火烫伤及化脓性炎症。

过路黄及其醇提物均有促进凝血的作用。粗制浸膏也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蛙腿灌流时并有收缩周围血管作用。小鼠静脉注射过路黄素后,出血时间缩短45%。家兔静脉注射,可大大缩短其血凝时间,井使血小板数增加。实验性狗股动脉出血时,局部应用过路黄粉并加压迫,有一定止血效果。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60g;或捣汁。外用:捣敷。

过路黄的副作用

无毒。

过路黄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草木便方》:过路黄治脐风腹痛,痰嗽,咽喉风痹,蛇伤。

2、验方(《湖南药物志》):过路黄,水煎服,治疗石淋。

3、《四川中药志》:除风,清热。过路黄治腹泻。

4、验方(《四川中药志》):四川大金钱草、狗宝,研末,蒸猪肝服;过路黄治疗胆石症;

5、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过路黄祛风散寒,止咳。过路黄治风寒头痛、身痛,咳嗽。

6、验方(《百草镜》):对坐草、白荷包草、增地木、茵陈,过路黄治疗黄疸初起。

黄堇的药用价值_黄堇的副作用


黄堇的药用价值

黄堇的功效

1、黄堇可以杀虫灭菌

黄堇是很好的杀菌灭虫的药草,这一点对于喜爱野外生活的人来说大有裨益。特别是生活的环境或者工作比较容易被毒蛇咬伤的,也可以进行治疗。只需要将黄堇捣碎后外敷在患处,这样可以有效地延长及时就医的时间,为生命健康安全争取足够的时间。

2、黄堇可以清热解暑

炎热的夏季,室外温度让人晕眩。特别是一些中老年者或者体弱者很容易经受不住这烈日的照射,中暑现象层出不穷,而黄堇正是一种可以消暑的药材,能够帮助我们迅速从中暑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所以如果体质不是很好的人们,可以子啊夏季饮用一些黄堇熬成的水,有助于防止中暑的发生哦。

3、黄堇可以治疗顽固疥癣

疥癣是一种恼人的皮肤病,说是严重倒也不至于威胁我们的生命,但是因为疥癣暴露皮肤的表面,所以如果患有此病,很可能导致日常交际的许多方面非常尴尬,甚至可能遭遇别人的异样目光。而使用黄堇外敷可以有效地缓解疥癣的发展,起到辅助治疗的目的。

黄堇的作用:功用主治杀虫,解毒,清热,利尿。治疥癣,疮毒肿痛,目赤,流火,暑热泻痢,肺病咳血,小儿惊风。

黄堇的的用法用量:外用:捣敷或用根以酒、醋磨汁搽。内服:煎汤,1~2钱(鲜者0.5~1两):或捣汁。

黄堇的副作用

宜忌:江西《草药手册》:“一般不作内服。”

黄堇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黄堇的医学记载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儒毒杀虫。治毒蛇咬伤。”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解暑,利尿止痢。”

江西《草药手册》:“治疮毒疥癣。”

黄堇的医学附方

1、治牛皮癣、顽癣:黄堇根磨酒、醋外搽。(江西《草药手册》)

2、治疮毒肿痛:鲜黄堇全草五钱,煎服;并用鲜叶捣汁涂患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3、治毒蛇咬伤:鲜黄堇草,捣汁涂敷。(《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4、治目赤肿痛:黄堇鲜全草加食盐少许捣烂,闭上患眼后。外敷包好,卧床二小时。(《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5、治流火:黄堇全草一两。加黄酒、红糖煎服。连服三天。(《浙江民间常用草药》)黄堇的功效与作用

6、治暑热腹泻、痢疾:黄堇鲜全草一两。水煎服,连服数日。(《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7、治肺病咳血:黄堇鲜全草一至二两。捣烂取汁服(用水煎则无效)。(《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8、治小儿惊风抽搐,人事不省:鲜黄堇一两。水煎服。(《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鸡子黄的药用价值_鸡子黄的副作用


鸡子黄的药用价值

鸡子黄,中药名。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蛋黄。鲜蛋去壳,去净蛋白,留蛋黄用。《本草再新》:补中益气,养肾益阴,润肺止咳,治虚劳吐血。现代研究,鸡蛋黄中的卵磷脂、甘油三脂、胆固醇和卵黄素,对神经系统和身体发育有很大的作用。卵磷脂被人体消化后,可释放出胆碱,胆碱可改善各个年龄组的记忆力。

味甘,性平。归心、肾、脾经。①《千金·食治》:“微寒。”②《本草再新》:“味甘,性平,无毒。入心、肺、肾三经。”③《长沙药解》:“微温,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④《纲目》:“甘,温,无毒。”

【功效主治】:

滋阴润燥;养血熄风。主治心烦不得眠;热病痉厥;虚劳吐血;呕逆;下痢;烫伤;热疮;肝炎;小儿消化不良。

1、调节血脂作用 卵黄可用来制取卵磷脂(磷脂酰胆碱,lecithin)。卵磷脂是保持体内胶体溶液稳定的必需物质,它可促进胆固醇和蛋白质结合而降低血浆胆固醇,减轻脂质对血管壁的浸润。

2、强身健脑作用 卵磷脂具有滋补强壮作用,对机体重要器官的生长发育、并保持其正常功能是不可缺少的物质。它是构成细胞膜脂质双层的基本成分,对于维护神经系统正常结构和功能所必需。它有利于消除疲劳,增强记忆,防止生物膜老化,溶化和消除过氧化脂质,对活化脑细胞功能,防止衰老也有重要意义。卵磷脂对于促进肝细胞再生,降低肝内胆固醇,维持正常肝脏功能,维护正常血液循环,血液及造血功能,防止疾病发生,维护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

3、其它作用 磷脂(包括蛋黄磷脂)尚能促进汗腺分泌,改善皮肤营养,促进皮肤生长与再生,减少老年斑和皮肤色素沉着,对皮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磷脂尚有乳化、抗氧化,增溶,保湿等作用,并可作为药物载体。

【用法用量】:

内服:生服、煮食或以药汁冲服。外用:调药涂或煮熟熬油涂敷。

鸡子黄的副作用

【用药禁忌】:

冠心病,高血压,动脉血管粥样硬化者慎用。

鸡子黄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眠: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伤寒论》黄连阿胶汤)2、治温邪久踞下焦,既厥且哕,脉细而劲:鸡子黄一枚(生用),真阿胶二钱,生龟版六钱,童便一杯,淡菜三钱。水五杯,先煮龟版、淡菜,约二杯,去滓人阿胶,上火烊化,纳鸡子黄,搅令相得,再冲童便,顿服之。(《温病条辨》小定风珠)。

3、治小儿惊痼:鸡子黄和乳汁,量儿大小服之。(《普济方》)。

4、治卒干呕不息:破鸡子去白,吞中黄数枚。(《肘后方》)。

5、治卒腹痛下赤白痢,数日不绝:鸡卵一枚,取出黄,去白,纳胡粉令满,壳烧成屑,以酒服一钱匕。 (《肘后方》)。

6、治妊娠血下不止,名曰漏胎,血尽子死:鸡子十四枚,取黄,以好酒二升煮,使如饧,一服之未瘥,更作服之,以瘥为度。(《普济方》)。

7、治孩子热疮:鸡子五枚(去白取黄),乱发如鸡子许大。二味相和于铁铫子中,炭火熬,初甚干,少顷即发焦,遂有液出,旋取置一瓷碗中,以液尽为度,取涂热疮上,即以苦参末粉之。(刘禹锡《传信方》乱发鸡子膏)。

8、治热毒疮瘥后,瘢痕不灭:鸡子一枚(酒浸七日后取黄),白僵蚕三七枚(捣末)。 上药与鸡子相和令匀,先以布揩疮瘢赤痛,涂之。(《圣惠方》)。

9、治鼠瘘:鸡卵一枚,米下蒸半日,取出黄,熬令黑,先拭疮上汁令干,以药纳疮孔中。(《千金要方》)。

天竺黄的药用价值_天竺黄的副作用


天竺黄的药用价值

功效:化痰止咳;活血祛风;利湿。

主治:咳嗽痰多;百日咳;带下;胃痛;风湿痹痛;小儿惊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外用:适量,酒浸敷。

1、天竺黄配半夏曲,一清一燥,清热除湿,化痰止咳力量增强,主治湿热内蕴,咳嗽吐痰不爽,呕恶,胸闷胸痛,夜寐不安等症。最宜用之于小儿痰热交炽,消化不良,或痰风将作,目睛呆滞之际。

2、天竺黄配菖蒲,竹黄以清为主,菖蒲以开为主,一清一开,相辅相佐,一寒一温,相互补充,用治热病神昏,中风痰热壅盛等症,疗效大增。

3、天竺黄配胆星,相须为用,主治痰热闭阻清窍,高热神昏谵语,惊痫等症。

4、天竺黄配朱砂,用治痰热惊风,效果甚佳。

5、天竺黄配白僵蚕,用治风热痰喘,惊痫抽搐。

天竺黄的副作用

灰指甲、鹅掌风等皮肤病患者忌服天竺黄;孕妇禁用天竺黄;服药期间忌食萝卜、酸辣。

天竺黄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天竺黄治小儿急惊风:青黛、轻粉各一钱,牵牛末五钱,天竺黄二钱。上为末,白面糊丸,如小豆大,(每)二十丸,薄荷汤下。(《小儿药证直诀》利惊丸)

2、天竺黄治伤风温疫,身热昏睡,气粗,风热痰塞壅嗽,惊风潮搐,中暑,亦治室女白带:天竺黄一两,雄黄(水飞)一钱,辰砂、麝香(各别研)半两,天南星四两(腊月酿牛胆中,阴干百日,如无,只将生者去皮脐,炒干用)。上为细末,煮甘草水和丸,皂子大,温水化下服之。百日小儿,每丸分作三、四服,五岁一、二丸,大人三、五丸。伏暑用盐少许,嚼一、二丸,新水送下;腊月中,雪水煮甘草和药尤佳。(《小儿药证直诀》抱龙丸)

3、天竺黄治鼻衄不止:天竺黄、芎藭各一分,防己半两。上三味捣研为散。每服一钱匕,新汲水凋下。肺损吐血用药二钱匕,生面一钱匕,水调下,并食后服。(《圣济总录》天竺黄散)

4、天竺黄治疗小儿哮喘。蜂房6克,地龙10克,桔梗6克,苏子12克,白果10克,百部10克,天竺黄3克,诃子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蜂龙汤《丁金元方》)

5、天竺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板蓝根20克,黄芩10克,浙贝10克,橘红10克,天竺黄15克,元参12克,炒杏仁10克,白前10克,鱼腥草15克,芦根20克,炙紫菀12克,甘草10克。水煎服,轻者,日服1剂,2次服,重者,每日2剂,日服4-6次。 (清肺化痰汤《郭中元方》)

溪黄草的药用价值_溪黄草的副作用


溪黄草的药用价值

全草入药,治急性肝炎、急性胆囊炎、跌打瘀肿等症。

溪黄草有效成分溪黄草素A,尾叶香茶菜素A,具有抗癌活性,对人宫颈癌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国内外学者掀起溪黄草研究热潮,并已发表了数以百计的论文。据报道,溪黄草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物质,对肝炎病毒有显著抑制复制作用,临床效果高达84%,甚至优于干扰素与利巴韦林合剂。

溪黄草是中国民间的习用抗肝炎草药,中国国内已开发出10多种溪黄草制剂,但尚未有一只单一成分溪黄草制剂获得国家药品批文。估计溪黄草制剂的销量约在1亿-2亿元。国内已有企业利用溪黄草与白花蛇舌草、虎杖、丹参等加工成复方成药,用于治疗慢性乙肝或丙肝。

溪黄草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祛湿、凉血散瘀的功效,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痢疾,肠炎,癃闭,跌打瘀痛等病症。其实溪黄草是不能治疗慢性肝炎的,若是急性感染性的黄疸型乙肝可以用溪黄草做急性治疗,便是慢性乙肝还是要到正规的医院做有针对性的治疗,否则有可能延误病情,进而增加治愈的难度。中草药溪黄草对肝炎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治疗小三阳效果却非常有限。

溪黄草的副作用

虽然溪黄草有对人体的清热解毒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它的副作用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长时间服用溪黄草,也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药剂的成分含量不同,所产生的副作用也不同,合理使用溪黄草所产生的副作用比较少,目前溪黄草引起的严重不良症状,现在尚未可知。如果服用溪黄草不当反而会适得其反,加重肝脏的负担,影响病情。

溪黄草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溪黄草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溪黄草配酢浆草、铁线草,水煎服。(《中医方药学》)

2、溪黄草治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田螺500克,溪黄草50~100克。田螺养水中2~3天,使其排尽污泥废物,然后将田螺尾部敲去少许,与溪黄草50~100克,同煮汤服食。

3、溪黄草治急性胆囊炎而有黄疸者:溪黄草配田基黄、茵陈蒿、鸡骨草、车前草,水煎服。(《中医方药学》)

4、溪黄草治湿热下痢:一溪黄草鲜叶,捣汁冲服:二溪黄草配天香炉、野牡丹,水煎服。(《中医方药学》)

5、溪黄草治瘙闭:鲜香茶菜100克,鲜石韦、鲜车前草各50克。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6、治痢疾,肠炎:鲜四方蒿叶。洗净,捣汁内服。每天一次,每次五毫升,儿童二至三毫升。(《全展选编·传染病》)

活血丹的功效与作用_活血丹的药用价值


导读:中药活血丹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活血丹的功效与作用、活血丹图片、活血丹的药用价值、活血丹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活血丹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活血丹简介活血丹图片活血丹的功效与作用活血丹的药用价值活血丹的用法与用量活血丹的副作用

活血丹简介

活血丹,药用部分为唇形科植物活血丹的全草。4-5月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

茎叶方柱形,细而扭曲,长10-20cm,直径1-2mm,表面黄绿色或紫红色,具纵棱及短柔毛,节上有不定根;质脆,易折断,断面常中空。叶对生,灰绿色或绿褐色,多皱缩,展平后呈肾形或近心形,长1-3cm,宽1.5-3cm,边缘具圆齿叶柄纤细,长4-7cm。轮伞花序腋生,花冠淡蓝色或紫色,二唇形,长达2cm。搓之气芳香,味微苦。

活血丹图片

活血丹的功效与作用

1、活血丹的功效

活血丹味苦、辛、性质寒凉,可以入肝经和胆经以及膀胱经,利湿通淋和清热解毒以及消肿等都是它的重要功效,平时可以用于人类石淋和黄疸以及肿痛的跌打外伤的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2、活血丹可以利丹

利胆是活血丹的重要功效,它进入人体以后能增加肝细胞的再生,也能促进胆汁的分泌,能让肝胆内的内压增加,加快胆汁的排出,对减少肝胆类疾病的发生有很好的作用。

3、活血丹能利尿化解结石

活血丹有很好的利尿作用,能治疗身体浮肿,治疗小便不利,同时也能让小便转化成酸性,溶解身体中生成的结石,对尿路结石有很好的化解和预防作用。

4、活血丹有抗菌作用

抗菌是活血丹的重要作用,它对人类身体中的金色葡萄球菌和痢疾杆菌以及伤寒杆菌都有很好的抑制和对抗的作用,能减少多种病菌性疾病的发生。

5、活血丹可治跌打损伤

活血丹有很好的止血和消肿作用,在人类出现跌打损伤以后可以取新鲜的活血丹全草捣碎,然后直接敷在受伤的部位上,就能起到快速消肿和止痛的功效。

活血丹的药用价值

民间广泛用全草或茎叶入药,治膀胱结石或尿路结石有效,外敷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疮疖痈肿丹毒、风癣,内服亦治伤风咳嗽、流感、吐血、咳血、衂血、下血、尿血、痢疾、疟疾、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红崩、白带、产后血虚头晕、小儿支气管炎、口疮、胎毒、惊风、子癎子肿、疳积、黄疸、肺结核、糖尿病及风湿关节炎等症。叶汁治小儿惊癎、慢性肺炎。

活血丹的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绞汁涂敷。

活血丹的副作用

暂无副作用。

以上就是一些活血丹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黄升丹的功效与作用


黄升丹,作为传统中药方剂在我国应用的历史已很悠久。我国很多的药物学著作中都将其列为上品,且记述了黄升丹的神奇功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水银1两,火消1两,明矾1两。

【制法】将火消、明矾研细末,和水银倒在小铁锅内搅匀,将小铁锅炖在炭火上,用细铁筋搅之,徐徐熔化取下(这一操作叫做结胎子);将大瓷碗合在小铁锅内,用桑皮纸摊成粗条,洒水打潮,塞紧碗边,再用无名异(砂子)盖在上面,只留碗底露外,放上一角通草,以小铜钱压住,将锅放在炭炉上,用适当均匀火力烧之,见碗底上之通草发黄为度,将锅取下,侯冷取去无名异,将大碗揭开,用小刀铲下黄升丹,装入瓶中,研细用之。

【功能主治】提脓拔毒。主痈疽溃后脓不出者。

【用法用量】每次少许,掺患处,以膏药盖贴。

【注意】不可入口。

【摘录】《中药成方配本》

没有想到吧,黄升丹也是让人很惊讶,中医果然博大精深,希望我们可以继续把我们的传统医学发扬光大,继承下去。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