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祛湿

2019-10-13 │ 夏季养生祛湿 春季养生祛湿

脾湿“生百病”! 祛脾湿必知“三板斧”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认为,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与胃相反,脾属阴土,喜燥而恶湿。那么既然脾如此重要,怎么祛湿呢?

1.茯苓薏米山药粥

中国历来讲求药膳同源,对于脾湿患者来说,有一款粥绝对值得推荐---茯苓薏米山药粥。茯苓,性平,味甘,能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薏米,性甘,微寒,能健脾祛湿,利水消肿,清热排脓,还可帮助保持皮肤细腻光泽;山药,味甘,性平,有健脾益胃助消化的作用,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膳。

茯苓薏米山药粥,在祛脾湿的同时,又对脾胃进行了滋补,脾胃不和之人可以多试试。

2.艾灸足三里

祛脾湿,穴位刺激也是很不错的方法,如足三里穴。足三里是治脾胃病的第一要穴,它位于小腿外侧,膝盖凹陷处正下方三寸(以拇指贴于膝盖凹陷处,向下四指宽的无名指指尖位置),点按时有强烈酸胀感。刺激足三里,对于脾湿引起的腹胀、腹痛、消化不良、泄泻、痢疾、失眠、水肿等都有较好的作用。刺激足三里,以艾灸为宜,睡前艾灸15-30分钟,能很好的帮助去除脾湿,调和脾胃,增强免疫力。

3.中成药选用

脾湿分寒湿和湿热两种。寒湿通常来说,舌色淡白湿润多津,舌体胖嫩,常见症状如,腹胀满、欲呕、头身困重、肢体肿胀、小便短小,女性白带量多;湿热则舌红,舌苔黄腻,常见症状如腹胀发闷、恶心、口中粘腻、口渴不多饮、面色发黄、小便短黄、便溏不爽等。

脾寒湿,可用附子理中丸,其具有温中健脾的作用,对脾胃虚寒、腹痛、腹冷、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有治疗功效。需要注意的是,感冒发热者不宜服用。

脾湿热,可用藿香正气水进行调理,其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祛湿热的作用。此外,也可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进行祛湿清热,对于湿热下痢或黄疸之症,可用茵陈、五苓散加减。

yS630.Com相关推荐

脾湿肾虚怎么调理,祛湿补肾有良方


脾脏和肾脏都是对人体而言十分重要的器官,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和肾经常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出现脾湿的问题可能会引起肾虚。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祛湿补肾呢?

一: 饮食要规律

1: 平常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不能饥一顿饱一顿,这样会导致脾胃功能紊乱,时间长了会让脾胃失和的。吃饭时最好七八分饱即可,不要吃的太多,否则会很不舒服的,增加肠胃负担。

二: 多吃谷类和蔬菜、鱼类

1: 五谷类食物富含多种人体所需氨基酸、维生素等,经常吃五谷食物,比如八宝粥、豆制品等都对脾胃很有好处。蔬菜类像山药、油菜等,鱼类如海鲈鱼等,健脾益胃,适合长期食用。

三: 药物

1: 如果脾湿情况比较严重,应该适当的服用一些药物,这里小编建议服用中成药比较好一些,效果更到位。比如含有人参、茯苓、苍术、白术、陈皮、半夏、姜、薏仁等成分的中成药就不错。自己不要随便买药,最好遵医嘱。

四: 葛根芩连汤

1: 对于脾湿阴虚火旺的人来说,建议可以吃茵陈五苓散或葛根芩连汤,如果不嫌麻烦的话,最好就是喝葛根芩连汤,它是用葛根15g,黄连9g,黄芩9g,炙甘草6g一起煮水服用的,我们可以到药店按量去抓这几种药,先煮葛根,再放其它药一直水煎服即可,有清泄里热的作用,对于胸脘烦热,口干舌燥有良效。

五: 多喝薏米红豆粥

1: 薏米可以治湿症,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红豆有很好的利水、消肿、健脾胃、补心等功效。现代的我们因工作、生活等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祛湿,又要补心,所以多喝薏米红豆粥最好了,但是小编在熬制这个粥时,发现很长时间也熬不烂,后来多次熬制后,开锅后闷半小时,然后再熬,这样就能把薏米红豆熬烂了,还能省电省火。

六: 少吃油腻生冷刺激食物

1: 平常饮食中,要注意少吃炸鱼、炸鸡、炸肉等油腻食物,此外西瓜、水梨、橘子、冬瓜、柿子等生冷食物也尽量少吃,一些不容易消化的糯米、玉米等要少吃。

七: 脾湿说明脾胃虚弱,水

代谢不良,消化系统往往不好,比较常见的症状是舌苔厚白,大便稀软不成形等,女性患者或见白带多,不思饮食,脾湿要及时的调理,否则对身体不利。

脾湿的症状有哪些?怎么判断自己有脾湿?


脾脏在人体脏器中具有喜燥恶湿的特性,如果湿邪犯脾,就会引发一些消化道疾病。下面我们看看脾湿脾虚的症状都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及时作出判断,并且有效调养脾湿。

脾湿的症状有哪些?

1、寒湿

寒湿困脾是指寒湿内盛,困阻脾阳脾失温运,以纳呆,腹胀,便溏,身重为主要表现的寒湿证候。

表现为脘腹胀满,口腻纳呆,欲呕,口淡不渴,腹痛便溏,头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体肿胀,或身目发黄,面色晦暗,或妇女白带量多,舌体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沉细。

2、湿热

湿热蕴脾是指湿热内蕴,脾湿健运,以腹胀,纳呆,发热,身重,便溏不爽为主要表现的湿热证。

表现为脘腹胀闷,恶心欲呕,口中粘腻,口渴不多饮,便溏不爽,小便短黄,肢体困重,或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面目发黄色鲜明,或皮肤发痒,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还可以用以下方法来诊断自己体内是否有湿气,一起来了解下。

1、起床时--看感觉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或是像穿了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那么可以肯定你体内有湿了。

2、如厕时--看大便

清晨方便后,可以观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马桶上了,一箱水还冲不净。不方便观察马桶的,也可以观察手纸,正常的话一两张纸就够了,如果三五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也说明体内有湿了。

大便的颜色和形状也可以帮助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正常的大便是金黄色香蕉形的,但现在很少有人是这种健康的大便。体内有湿的情况下,大便的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总有排不净的感觉。时间长了,宿便产生的毒素积留在体内,则百病丛生。

3、洗漱时--看舌苔

上完厕所后我们通常就开始洗漱了,刷牙前我们不妨抽出几秒钟,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舌头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们身体状况的,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脾湿按摩什么穴位


脾湿按摩什么穴位

1、脾湿按摩什么穴位之按阴陵泉

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从脚趾出发的脾经经气在这儿往里深入,可以健脾除湿。它在膝盖下方,沿着小腿内侧骨往上捋,向内转弯处的凹陷,就是阴陵泉所在。每天要用手指按摩这儿,时间不拘,空闲的时候灸可以,但是要保证一天总共按揉时间在10分钟以上。如果体内脾湿,按这会很疼,但是坚持按揉,你会发现疼痛会逐渐减轻,那会脾湿就在好转。

2、脾湿按摩什么穴位之按足三里

足三里是治脾胃病的第一穴,要化脾湿当然也不能落下它。刺激方法最好是艾灸,打个比方,湿衣服用火烤干得快,所以脾湿用点着的艾条灸去得快。

3、脾湿按摩什么穴位之按承山穴

承山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它是最有效的祛除人体湿气的穴位。足太阳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而承山穴就在足太阳膀胱经上,点按承山穴可以振奋人体阳气,起到解除湿邪,振奋精神,缓解疲劳的作用。很多人点按承山穴时,会有明显的酸胀痛感,这是因为体内有湿气的缘故。而在按揉该穴一段时间后,便会觉得身体微微发热,这预示着阳气生发,湿邪减少。

4、脾湿按摩什么穴位之按丰隆穴

丰隆穴属于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前外侧,也就是在外脚踝肩部上面大约八寸的位置。它既是胃经的络穴,又联络脾经,对脾胃两大脏腑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是除湿祛痰的要穴。按摩此穴位能够有效的起到健脾化湿的作用。

脾湿的中医治疗方法

脾湿的治法以苍术、白术为主药,加土炒杭芍、木瓜片、花槟榔、半夏曲、广陈皮、赤茯苓、车前草、炙甘草、乌梅药等药,加水煎成浓汁,乘温服之,定能渗湿起脾也。如伤停水,脾气不能运化,因之生痰饮者,治法宜用消导二陈汤,加炮姜、姜竹茹,炒枳壳,即可导行痰饮,而消食健脾也。

其消导二陈汤方如下∶茅苍术(一钱) 焦白术(一钱) 广陈皮(钱半) 半夏曲(二钱) 茯苓块(二钱) 炒神曲(二钱)西砂仁(一钱) 炙甘草(五分) 以上各药共享水二茶碗,煎成浓汁四分之三茶碗一次与服。

此药为五岁上下小儿服剂,若一岁上下小儿须减半。如四肢身体面部等处,生有癣及湿疮,是脾湿外出,湿气散化象。切不可皮肤外间用药涂擦,以截遏湿的出路,只可内服清热利湿药,脾间气化一通,湿即随气而散。

脾湿的症状

脾湿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用中医理论来看可能和天生的体质有关系还有就是住在湿气比较大的地方周边湿邪重,平时饮食导致喜欢吃甜的、辛辣的,导致脾胃虚弱。寒湿困脾是指寒湿内盛,困阻脾阳脾失温运,以纳呆、腹胀、便溏,身重为主要表现的寒湿证候。湿热蕴脾是指湿热内蕴,脾湿健运,以腹胀、纳呆、发热、身重、便溏不爽为主要表现的湿热证。

吐跟胃有关,泻跟脾有关。凡是表现为泻的,统统和脾相关。脾湿,也会导致腹泻,因为湿为阴邪,是要向下走的。这样的腹泻有时候并不一定是因为病菌,而是脾胃功能紊乱造成的。脾和胃经常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平时饮食不调,严重时“上吐下泻”,说明脾胃都有问题。

中医如何预防“脾湿”


现代人的洒脱,表现在吃上就是冷热不忌,想怎么吃就怎么吃。而如此随心所欲带来的则是脾胃不调,特别是脾湿问题。

一般来说,如果病症中表现为吐,是与胃有关系;表现为泻,是与脾有关系。而脾胃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描述:胃是一个粮仓,而脾是一家物流运输公司,主要的工作就是将粮仓里的东西,合理地、适当地、有条不紊地输送到需要的地方。如果运输功能失调,就可能形成我们常说的脾湿。

脾湿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良的饮食习惯最重要。如果你吃饭过快或过饱,都容易给消化带来负担。尤其是老年人更应该注意,由于脏器老化,脾胃功能衰退,快食或过饱都会使运化失调,导致湿邪积存于体内。另外还有一点,就是不要贪凉,因为寒主凝滞,容易使运输通道堵塞,影响到运输。比如一个小孩,先吃了一个热汉堡,然后马上吃了一根冰棍,于是就会出现腹泻。这在中医上来说也是脾湿,是由一热一凉打乱了脾胃的升降功能所导致的。

脾湿如果不加以注意,除了腹泻症状外,还会出现胸闷气短,胃部满闷不舒,食欲不振,饮食减少,身体困重,神疲乏力,昏昏欲睡,小便混浊,妇女还会出现白带增多等症状,此类人群舌苔均较厚而黏腻。同时,由于湿邪有黏腻难解的特点,患病后,病程较长,疗效显现得也相对较慢。

预防脾湿,应先从改变生活习惯开始,注意开窗通风,晒被褥,少吃冰冷、甜食,少吃油腻、少饮酒。中医认为,肥胖的人多属痰湿体质,所以更应适当多吃些薏米(可熬粥)、冬瓜、苦瓜、红小豆类食物,以祛痰湿。还有一种中医自疗脾湿的方法介绍给大家。每天用艾条熏足三里、天枢和神阙(肚脐部位)、中脘等穴位,直至皮肤发红且微微发烫为止,每日半小时左右。此方法若持之以恒,效果将十分显著。

艾灸祛百病


艾灸已经变成了现在很受到人们欢迎的一种养生方法,这种方法是可以用来治疗非常多难以根治的疾病,可以从根本上面去改善患者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表现,也是不会给人们的身体带来非常严重的后遗症的,这样的话就会使得人们的身体素质要比以前变得更加好的,增强自身的抵抗能力。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重要内容,也是灸疗的理论基础。人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互相协调的,这种相互协调关系,主要是靠经络的调节作用实现的。现代研究表明经络腧穴具有三大特点:

1.经络腧穴对药物具有外敏性即用同样艾灸方法选择一定的腧穴与一般的体表点,其作用是明显不同的。

2经络腧穴对药物作用的放大性经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表循行路线,而是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在穴位上施灸时,影响其多层次的生理功能,在这种循环感应过程中,它们之间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叠加的结果,导致了生理上的放大效应。

3.经络腧穴对药物的储存性腧穴具有储存药物的作用,药物的理化作用较长时间停留在腧穴或释放到全身,产生整体调节作用,使疾病得以治愈。

调节免疫

许多实验都证实灸疗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灸疗的许多治疗作用也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实现的,这种作用具有双向调节的特性,即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并且在病理状态下,这种调节作用更明显。

药理作用

灸疗的用药情况,虽比不得内治法丰富,但从各种隔物灸及太乙、雷火针灸在临床应用的情况看也可窥灸疗辨证论治之一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灸疗主要原料艾的功能。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亡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离开了艾,灸疗学就不存在了。

综合作用

灸疗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的是一种综合作用,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的整体治疗作用。

首先,灸疗的治疗方式是综合的。如冬病夏治,以白芥子等药物贴敷膻中、肺俞、膏肓治疗哮喘的化脓灸,以及以隔附子饼灸肾俞等穴的抗衰老等,其方式即包括了局部刺激(局部化脓灸、隔物灸)、经络腧穴(特定选穴)、药物诸因素,他们相互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并不是单一弧立的,缺其一即失去了原来的治疗作用。

其二,治疗的作用是综合的。灸疗热的刺激对局部气血的调整,艾火刺激配合药物,必然增加了药物的功效,芳香药物在温热环境中特别易于吸收,艾灸施于穴位,则首先刺激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地发挥行气血、和阴阳的整体作用。

肝郁脾湿吃什么


二、肝郁脾湿是什么原因三、肝郁脾湿有什么症状

肝郁脾湿吃什么

1、肝郁脾湿吃什么

脾湿的话建议平时可以多吃一些温性的食物,但是要注意不要多吃热性和寒性很重的食物,所以可以多吃一些南瓜或者是鲫鱼类的,这些食物既能够帮助调理脾湿去湿寒,而且还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另外就是平时要注意最好不要饮用浓茶,所以花茶是最合适的,另外就是也可以适当的多吃一些牛肉,因为牛肉中含有的大量矿物质元素也能够对调理脾湿有帮助。多吃些温性食物,少吃寒凉之品。 温性食物:南瓜、大葱、洋葱、大蒜、韭菜、胡罗卜、生姜、柑桔、橙、莲子、沙糖、大枣、葡萄、胡桃仁、乌梅、花茶、乌龙茶、牛肉、鸡肉、鸭肉、鹅肉、虾、鲫鱼、鳝鱼和鲢鱼等。

蔬菜类的有韭菜、胡萝卜等,这类蔬菜是温性的食物,而且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群,对调理脾湿症状是很有帮助的,肉类食物建议可以多吃一些牛肉,牛肉相比起其他的肉类来说更加的健康营养,而且去湿寒的作用很好,河鲜类的食物就是想虾或者是鲫鱼这类的,最好不要吃海鲜,因为海鲜的凉性很大,多吃了会对身体不好。

2、肝郁脾湿的食疗方

2.1、沙参佛手粥

原料:沙参、山药、莲子、佛手各20克,糖适量,粳米50克。

制法:先将山药切成小片,与莲子、沙参一起泡透后,再加入所有材料,加水用火煮沸后,再用小火熬成粥。

功效:益气养阴、理气健脾、清心安神。

2.2、二花理气茶

原料:月季花9克(干品)、玫瑰花9克(干品),红茶3克。

制法:上3味制粗末,用沸水冲泡10分钟,不拘时温饮,每日1剂,连服数日。

功效:理气解郁。

注:女子则在行经前10天服用。

2.3、黄精炖白鸽

原料:枸杞子50克,黄精50克,白鸽1只,细盐、料酒、味精各适量。

制法:将白鸽活杀,去毛,去内脏,洗净,与枸杞子、黄精共置沙锅中,旺火煮开,撇去浮沫,改文火煨60分钟,加料酒、精盐、味精,再煮片刻,起锅,趁热吃鸽肉,喝汤。

功效:补肝肾,益精血。适用于性冷淡等肝肾不足症状者。

3、肝郁脾湿如何调理

3.1、艾灸足三里

祛脾湿,穴位刺激也是很不错的方法,如足三里穴。足三里是治脾胃病的第一要穴,它位于小腿外侧,膝盖凹陷处正下方三寸(以拇指贴于膝盖凹陷处,向下四指宽的无名指指尖位置),点按时有强烈酸胀感。刺激足三里,对于脾湿引起的腹胀、腹痛、消化不良、泄泻、痢疾、失眠、水肿等都有较好的作用。刺激足三里,以艾灸为宜,睡前艾灸15-30分钟,能很好的帮助去除脾湿,调和脾胃,增强免疫力。

3.2、中成药选用

脾湿分寒湿和湿热两种。寒湿通常来说,舌色淡白湿润多津,舌体胖嫩,常见症状如,腹胀满、欲呕、头身困重、肢体肿胀、小便短小,女性白带量多;湿热则舌红,舌苔黄腻,常见症状如腹胀发闷、恶心、口中粘腻、口渴不多饮、面色发黄、小便短黄、便溏不爽等。

脾寒湿,可用附子理中丸,其具有温中健脾的作用,对脾胃虚寒、腹痛、腹冷、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有治疗功效。需要注意的是,感冒发热者不宜服用。

肝郁脾湿是什么原因

脾湿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用中医理论来看可能和天生的体质有关系还有就是住在湿气比较大的地方周边湿邪重,平时饮食导致喜欢吃甜的、辛辣的,导致脾胃虚弱。寒湿困脾是指寒湿内盛,困阻脾阳脾失温运,以纳呆、腹胀、便溏,身重为主要表现的寒湿证候。湿热蕴脾是指湿热内蕴,脾湿健运,以腹胀、纳呆、发热、身重、便溏不爽为主要表现的湿热证。

肝郁脾湿有什么症状

1、寒湿

寒湿困脾是指寒湿内盛,困阻脾阳脾失温运,以纳呆,腹胀,便溏,身重为主要表现的寒湿证候。表现为脘腹胀满,口腻纳呆,欲呕,口淡不渴,腹痛便溏,头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体肿胀,或身目发黄,面色晦暗,或妇女白带量多,舌体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沉细。

2、湿热

湿热蕴脾是指湿热内蕴,脾湿健运,以腹胀,纳呆,发热,身重,便溏不爽为主要表现的湿热证。表现为脘腹胀闷,恶心欲呕,口中粘腻,口渴不多饮,便溏不爽,小便短黄,肢体困重,或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面目发黄色鲜明,或皮肤发痒,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脾湿的症状有哪些


导读:脾湿的症状有哪些?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饮食的消化吸收,脾湿就是指脾胃感受外来湿邪或由于功能失调而产生非外来的内湿。脾湿的症状有哪些?下面一起来看看脾湿的症状。

脾湿的症状有哪些

脾脏在人体脏器中具有喜燥恶湿的特性,如果湿邪犯脾,就会引发一些消化道疾病。下面我们看看脾湿脾虚的症状都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及时作出判断,并且有效调养脾湿。

脾湿有寒湿和湿热,具体症状如下:

1、寒湿

寒湿困脾是指寒湿内盛,困阻脾阳脾失温运,以纳呆,腹胀,便溏,身重为主要表现的寒湿证候。

表现为脘腹胀满,口腻纳呆,欲呕,口淡不渴,腹痛便溏,头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体肿胀,或身目发黄,面色晦暗,或妇女白带量多,舌体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沉细。

2、湿热

湿热蕴脾是指湿热内蕴,脾湿健运,以腹胀,纳呆,发热,身重,便溏不爽为主要表现的湿热证。

表现为脘腹胀闷,恶心欲呕,口中粘腻,口渴不多饮,便溏不爽,小便短黄,肢体困重,或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面目发黄色鲜明,或皮肤发痒,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还可以用以下方法来诊断自己体内是否有湿气,一起来了解下。

1、起床时--看感觉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或是像穿了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那么可以肯定你体内有湿了。

2、如厕时--看大便

清晨方便后,可以观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马桶上了,一箱水还冲不净。不方便观察马桶的,也可以观察手纸,正常的话一两张纸就够了,如果三五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也说明体内有湿了。

大便的颜色和形状也可以帮助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正常的大便是金黄色香蕉形的,但现在很少有人是这种健康的大便。体内有湿的情况下,大便的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总有排不净的感觉。时间长了,宿便产生的毒素积留在体内,则百病丛生。

3、洗漱时--看舌苔

上完厕所后我们通常就开始洗漱了,刷牙前我们不妨抽出几秒钟,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舌头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们身体状况的,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如果舌头达不到这些指标,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

体内有湿气,要如何祛湿呢?祛湿的有效方法,下面一起来看看。

祛湿的有效方法

1、使用葱、姜、蒜去湿气

葱、姜、蒜是三种常见的调味品,但具有非常有效的药用价值。葱、姜、蒜的使用方法有很多,老姜熬水就是常见的用法。这样的姜汤对排出体内的湿气有帮助,还可以令我们的身体快速发汗,缓解体内湿气过重的情况。

2、科学饮食

日常的饮食最好做到科学,多吃清淡的食物和少吃油腻食物。这是因为油腻食物会在春肠胃消化出现问题,甚至出现消化不良、发炎等等的问题。同时,要少吃生冷食物,如西瓜、沙拉、白菜等等,这些食物在日常摄取时要适量,或搭配一些能够降低寒性的食物。

3、多吃薏米、淮山

祛除体内的湿气,可以试试薏米。其性味甘淡微寒,可以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而红豆性平,味甘酸,可以健脾止泻、利水消肿。如果将薏米和红豆加水煮熟后食用,具有利尿、除湿的功效,达到祛除湿气、排毒养颜的作用。

4、拔罐疗法祛湿

拔罐疗法对祛湿有一定效果。拔罐疗法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它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

5、艾灸除湿

艾叶味苦性辛温,具有温经止血、祛寒止痛的作用,以之炙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艾灸能够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散寒除湿及养生保健,对春季除湿邪很有疗效。

体内有脾湿的朋友,试试以上祛湿的方法吧。

脾湿吃什么中成药


在我们周围,你可以经常看到一种现象,就是有些人老是出现饮食减少,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这就有可能是脾湿引起的,可能有不少人会有脾湿有症状而不自知,当然精神疲乏,口干舌燥,手脚冰冷等也是脾湿的一些症状,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哪些情况适合哪种中成药。

因为脾湿分寒湿和湿热两种,所表现的症状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分清,那么当我们诊断出是由脾湿引起的身体不适时,有很多人就会想通过一些中成药的调理来缓解,那么吃什么中成药好呢?

对于脾湿阴虚火旺的人来说,建议可以吃茵陈五苓散或葛根芩连汤,如果不嫌麻烦的话,最好就是喝葛根芩连汤,它是用葛根15g,黄连9g,黄芩9g,炙甘草6g一起煮水服用的,我们可以到药店按量去抓这几种药,先煮葛根,再放其它药一直水煎服即可,有清泄里热的作用,对于胸脘烦热,口干舌燥有良效。

对于脾湿胃虚,精神不振者,这时我们可以选择香砂六君子汤来治疗调理。它是一种由人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广木香、砂仁、炙甘草组成的汤剂。具体组成药方是:人参一钱 白术二钱 茯苓二钱 甘草十分 陈皮八分 半夏一钱 砂仁八分 木香七分 加生姜二钱 水煎服。有益气健脾,行气化痰的作用,对于脾胃气虚的调理尤其适宜。

而对于脾湿患者出现饮食不佳,或是经常出现腹泻,消化不好的人来说,则可选择参苓白术散或是人参健脾丸来调理,这类中成药都有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的作用,另外补中益气丸也是不错的,脾湿患者也可以选择服用,具体的可根据自身症状来选择。

脾湿在药物调理的同时,当然饮食调理也是不可少的,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食疗来祛湿,比如赤小豆薏米粥就是一款不错的食疗,它的主要功效就是祛湿,能够祛除体内的湿气,是祛湿健脾的佳品,可以经常食用,还有山药薏米芡实粥也不错,可以选择在一周内喝几次.这些对调理脾胃都很不错的。

其实脾湿的人不仅要健脾,更重要的是要养胃养肝,所以平时我们在饮食当中一定要注意饮食的调理,正因为健脾和养胃分不开,所以在健脾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养胃,除了以上的一些脾湿的药物调理及饮食调理方外,建议我们平时要注意多吃一些养胃的食物,如小米粥之类的,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的健康。

热门分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