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月经养生

2019-10-14 │ 女性月经养生 女性养生月经方面知识

轻松解决6种女性月经问题

“养生乃长寿之伴侣,健康是长寿的朋友。”随着生活的提升,养生已经成为社会性的关注焦点,养生不再是停留在纸面,也更是我们生活中必须去实践的。您对不同人群的养生是如何看待的呢?为此,养路上网站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轻松解决6种女性月经问题》,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现在已经越来越多女性出现月经不调的现象,这是因为现代女性对于月经期时的保养工夫不足,同时生活习惯,生活环境,工作压力等等一切外在和内在因素,因此容易让女性出现月经不调的现象,那么不同月经的问题怎样解决呢?

一、月经过多:

症状:

1、平常月经周期都是很正常的,但是从某一次开始经量比以前明显增多。

2、经期跟着延长了两三天。

3、经血粘稠,颜色偏深,有时候还会有血块。

中医对策:

月经过多大多时候是由血热引起,经血粘稠色深,白茅根性寒味甘,无毒,是一味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等功效的中药,甘而不腻,性寒而不伤胃,利水而不伤阴,适用于血热所致的月经先期、月经过多。

草药推荐:白茅根

养生茶饮:来做一道荸荠茅根汁吧,把100g鲜茅根去杂,清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熬煮半小时,去渣取汁。同时准备120g鲜荸荠,去掉外皮之后放入榨汁机榨汁,和熬好的茅根汁混在一起放入锅中小火煮五分钟,让两种成分充分的融合,放入冰糖调味就可以啦。两者都有凉血止血的作用,血热的MM们,试试看吧!

要注意:如果没有鲜茅根,可以到药店买干品,每次 100~150g,水煎后调入荸荠汁也成。

按摩手法:掐隐白

隐白穴功效:隐白穴是足太阴脾经上重要穴位。脾主管统摄气血,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致溢出脉外的功能。脾气虚弱,气的固摄作用减退,脾就不能统血,从而导致出血。刺激隐白穴,可以激发和提高了脾经调节功能,使气血重归于平衡协调,起到脾统血、补中益气作用。血妄行而出血过多时可掐隐白以止血,一定要用力啊,如果力道不够,也可以用三棱针刺血。方法虽然简单,但是效果却非常明显。

做到位:隐白穴在足大趾内侧趾甲根角处,是足太阴脾经的起始穴位。

二、月经过少:

症状:

1、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但是经量明显减少。

2、经期从原来的五六天突然减少到一天两天。

3、面色淡白,心慌乏力

中医对策:

当归,能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泽颜润肤、生肌强体、延年益寿。从南北朝的时候它就被视为珍品,在保护女性健康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于血虚造成的月经过少,当归有很好的补血活血功效。

草药推荐:当归

养生茶饮:当归不仅能补血、活血,还能润泽皮肤、养血生肌,是最适合女生的好药材之一,将当归切成薄片,取5~10克,再拿两三个桂圆,去壳去籽,和当归一起放入杯中,用热水冲泡10分钟以后就行了,桂圆也是补血的好东西,泡出来的茶,不仅可以改善月经过少,还能美容养颜呢!

要注意:理论上桂圆有安胎的功效,但是孕妇大都阴血偏虚,阴虚则生内热。中医主张胎前宜凉,而桂圆性热,因此,为了避免流产,孕妇应慎食。

按摩手法:点按血海

血海穴功效:血海穴为脾经所生之血的聚集之处,是生血和活血化淤的要穴,,有通行溢蓄全身血气的作用,用指尖用力点按血海穴一分钟,会有较明显的酸胀感,左右腿的血海穴交替治疗3-5次。

做到位:血海穴位置很好找,用掌心盖住膝盖骨(右掌按左膝,左掌按右膝),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端下面便是此穴。

三、月经不规律:

症状:

1、月经时而提前7天以上 时而延后七天以上,一点都不规律,已经持续好几个月了。

2、一点小事都能大发脾气。

3、脸上痘痘突然很多。

中医对策:

月经不规律又叫月经先后不定期,气血失于调节,大多由肝气郁滞或肾气虚衰所致,而以肝郁为主。柴胡能够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缓解肝气郁滞,从而达到调经的功效。

草药推荐:柴胡

养生茶饮:玫瑰茶泡茶喝本身就能缓解生理期的不适,女性在月经来潮时,以热水冲泡3~5克干燥玫瑰花,再加入少许蜂蜜调味饮用有利身体健康。月经不规律的mm,还可以加5g柴胡和玫瑰花一起泡茶,可以疏肝理气,活血止痛哦~方法很简单,将柴胡和3碗水放入锅中,开中火煮约15分钟后关火。将煮出来的茶汤冲入置玫瑰花的杯子,加入冰糖调味就可以拉,看着玫瑰花在水中绽放,别有一番爱情的滋味!

要注意:但常感到疲倦,身体虚弱的人不适合,甚至容易腹泻。

按摩手法:按摩期门

功效: 期门穴是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按摩的时候,坐着或者仰躺着都可以,手放在期门穴的位置上,为避免找错位置,中间三个指头并起来,以加大按摩面积,吸气,用手指缓缓按摩期门穴,按摩3-5秒钟之后吐气,吐气时放手,吸气时再刺激穴道,反复吸、吐的动作,并配合手的动作收放。力道大小依个人承受程度而定,但要有酸麻的感觉才见效。

做到位:期门位处于人体前正中线及侧正中线的中间位置,乳头正下方,脐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四、痛经:

自测:

1、经期间或者经前后期,经常出现小腹疼痛,有的时候甚至出现晕厥。

2、头晕、恶心

3、全身疲乏无力

推荐药茶:益母绿茶

气血不畅容易造成痛经,益母草可祛淤生新、活血调经、利尿消肿,可以疏通经络为主,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阻止血液阻滞对女性身体的侵害,有效缓解痛经。

做法:

准备益母草20克,绿茶2克,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10分钟后,泡开之后喝,泡的时候杯子盖要盖上,这样比较容易泡开,如果觉得味道不够好,可以等茶稍凉一些,加入一点儿蜂蜜,头次不能喝完的,可以留下一点余汁,再加热水泡,直至冲淡为止。可以活血调经、散瘀止痛。

注意:体内有寒气,孕妇,月经过多者不宜服用。

养生穴:按揉关元

关元穴功效:

关元穴为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具有补肾壮阳、理气和血等作用。

位置: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3寸。也就是在肚脐眼正下方,你将除大拇指外的4指并起来,在手小指的下缘处,就是你的关元穴所在位置。

将手掌掌心附着在关元穴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着力面应向顺时针方向,沿圆形轨迹回旋运行,周而复始。摩关元时动作可再缓和一些,保持频率80~90次/分钟为宜。痛经的操作时间应不少于5分钟,以关元穴局部有温热感,并持续向腹内渗透为度。

五、月经时拉肚子:

1、每次来月经的时候,总是拉肚子,大便稀薄,基本上都是每天2~3次

2、来月经的时候伴有腹痛。

3、面部与四肢浮肿。

推荐药茶:当归白芍饮

经行泄泻与体质虚弱有关,尤其是脾和肾虚弱者,腹痛的原因则在于肝实,白芍可以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可以一举解决腹痛腹泻肝实的问题,同时还有调经的功效。

做法:

把5克当归和3克白芍,3克绿茶一起放入杯中,冲入300毫升开水,加盖闷泡10分钟至味道渗出,冲出来的汁水趁热喝可以缓解拉肚子产生的腹痛,如果觉得当归和白芍很难泡开,也可以放在火上加热,时间自己掌握就可以啦。

注意:未饮完的茶最好不要隔夜饮用。

养生穴:摩腹

功效:摩腹可以促进肠的蠕动,从而促进人体消化、吸收和排泄功能,缓解腹痛。

位置:腹部

做到位:

将双手搓热后,手掌叠放于腹部,稍用力下按,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摩动,范围由小至大,称为摩腹。双掌位于侧腹部时,压于下的一只手的手指部用力回拉,压在上的另外一只手的掌根部用力回推,当摩动到另外一侧腹部时,原来压于上的手换到下面,用手指回拉,原来压于下的手换到上面,用掌根回推,如此反复推摩,可以缓解拉肚子的症状。

动作宜缓慢而柔和,连续50~80次为宜。当推摩至30次左右时,会听到肠鸣之声,推摩至50次左右时,全腹会有热感,周身舒泰。

六、闭经:

1、第二性征已经发育成熟2年以上,但是仍然未有月经

2、已经来过月经,但是突然停了好几个月。

3、气短,不想说话。

推荐药茶:川芎茶

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开郁燥湿等功效,是著名产后方剂生化汤中重要的一味中药。唐朝《日华子本草》中有着很高的评价: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行气开郁,活血止痛,对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等非常有效。

做法:

准备川芎3克,茶叶6克,锅中放两碗水,烧开后,将川芎和茶叶一起放进去,转小火闷一会儿,放点冰糖或者蜂蜜调调味道,就可以了,川芎茶的做法虽然简单,可是也需要用心。

注意:川芎性味偏于温窜,月经过多、有出血性疾病者及孕妇需谨慎使用;川芎不可以单用,要与补气补血药配伍使用。另外川芎剂量大时常有头晕、欲吐等症状,须加注意。作为保健的话,尽量5克以下吧。

按摩手法:按摩腿部

功效:

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主生殖,属于这三脏的经脉足三阴经从足沿下肢内侧走向腹部,在脐下三寸关元穴处与任脉交会,疏通这三条经络,自然可以通畅全身血气的运行。

位置:脚踝到膝盖之间的小腿部分

每日可以自下而上点按足三阴经小腿部循行线,反复治疗10次后换另外一条腿,继续点按。出现明显酸痛或刺痛感,遇此位置要停留片刻,改点按为先点后揉,即用力点下10~15秒后,稍放松力量揉1分钟,然后再继续沿经脉向上点按。

pS:觉得找不对也没关系,先找到内踝尖,沿内踝尖向上推按,沿着胫骨后缘向上,直至近膝关节,所经之处依次点按就可以啦。

扩展阅读

女性鼻部问题怎么解决


很多女性在擦化妆品的时候都会在鼻部上厚一些,因为这样可以遮盖毛孔和不美的缺憾,但是长久以来没有好的清洁鼻部,鼻部是会有问题出现的,这一但出现问题,那就毁了面部的美观,那鼻部的保养方法就很重要,接下来跟着天然养生专家一起来看女性鼻部问题怎么解决来找答案吧。

1.鼻部黑头问题要及时的解决:鼻部的美观需要注重清洁,当鼻部看上去很暗淡的时候,要注意清洁黑头了,一般有很多的方法都能够轻松的解决。天然养生专家说蜂蜜加白糖制成磨砂膏,在清洁完面部以后,用这个按摩鼻部,在进行水洗,相信鼻部会舒服很多。

2.鼻部毛孔粗大问题要及时解决:鼻部的保养少不了解决毛孔粗大的问题,当鼻部分泌比较旺盛的时候,要跟着肌肤的情况,选择一些适合的护肤品,必须收敛型的,这样不仅能够抑制皮脂分泌,慢慢的毛孔也会得到收敛。

3.鼻部油光、发红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当鼻部有光的时候要注意,发油主要问题是因为内分泌紊乱,分泌油脂多,这时候女性要少熬夜,尽量将作息调整好,多吃水果和多喝水,让自己的保持正常分泌的状态。鼻部发红一般是吃了太多的甜食导致血管扩张出现,这时候要及时的制止自己的行为,找些别的食物替代甜食。


鼻部的保养方法,女性鼻部问题怎么解决,相信大家都知道怎么解决了,如今鼻部的健康需要各位女性们的细心呵护,没有天生丽质,只有好好的保养了,如果您也有以上的问题那就赶紧解决掉吧,如果没有那就好好的保养鼻部吧,不要让鼻部的问题让面部变的难看。


月经不调的调理秘方 轻松解决女性困扰


目录

第一章:月经周期不调有哪些症状

第二章:解读月经不调的原因

第三章:中医调理月经不调秘方

第四章:揭秘月经不调的危害

编者按:女性的好朋友需好好对待,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出现危害健康的疾病。月经不调适女人常见的也是女人最为困扰的问题。那么,下面就来和小编一起盘点有关月经不调的一些问题,找出摆脱月经不调的秘方。

月经周期不调有哪些症状

1、月经周期失调:

月经周期先后不定期、月经周期提前或延迟,周期或短于21天,或长于35天。

点击图片直接进入

2、经期提前:

月经周期提前指月经周期周期缩短,短于21天,而且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

3、经期延迟:

月经周期错后7天以上,甚至40~50行,并连续出现。

4、月经周期中期出血:

两次规律正常的月经周期周期中间出现的出血,是由于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使子宫内膜失去激素的支持,而导致的子宫内膜脱落引起的出血,要两个月经周期周期以上。

5、经期延长:

月经周期周期正常,经期延长,经期超过7天以上,甚至2周方净。有炎症者平时小腹疼痛,经期加重,平时白带量多,色黄或黄白、质稠、有味。

解读月经不调的原因

1、气血虚弱:

久病体虚,过于疲劳,可能导致女性气血不足而产生月经失调。例如:月经提前,经量多;月经延后,经量少;或甚至有不来月经的情况发生。

2、肝气郁滞:

如果女性平时性情急躁、忧郁,容易导致肝气郁结、气血阻滞,而发生月经延后、经痛或不来月经的现象。

3、瘀血阻滞:

血瘀可能引发月经延后、经量少,经痛或不来月经,日久还可能导致崩漏。

4、血热:

如果爱吃辛辣的食物,或者肝火旺,热迫血行,则可能引起月经提前,经量多,或者崩漏。

5、肾气亏虚:

先天不足,肾气虚弱可能导致月经少或不来月经的情形。

中医调理月经不调秘方

(1)属血热型的,

症见月经不调,经血色红或有紫块或深红,质粘而稠,心胸烦闷,面红口干,咽干口燥,颜面潮红,尿黄便结,舌红苔黄。治宜清热凉血,可服固经丸、清经散胶囊等。

(2)属肝郁化热型的,

症见月经不调,经行不畅,胸胁乳房及小腹胀痛,胸闷不舒,烦躁易怒或善叹息,嗳气食少,经血色红或紫,舌边尖红,口苦咽干,苔薄黄。治宜疏肝解郁清热,可服调经止带丸、逍遥丸、丹栀逍遥丸等。

(3)属气虚型的,

症见经行先期,或经期延长,量多色淡质清稀,神疲肢软乏力,心悸气短,食少便溏,小腹空坠,舌淡苔薄。治宜补气摄血,可服补中益气丸、归脾丸等。

(4)属血虚型的,

症见经期错后,量少色谈,质清稀,头晕眼花,心悸怔肿,少寐多梦,面色萎黄无华,舌淡少苔。治宜补血益气,可服妇科调经片、妇宁丸、八珍益母丸、当归补血膏、八宝坤顺丸、十珍香附丸、宁坤至宝丹、加味益母草膏、妇科十味片、安坤赞育丸、参茸白凤丸等。

(5)属血寒型的,

症见经期延后,色暗量少,小腹冷痛、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薄白。治宜温经祛寒,可服女青春、十二温经丸、女金丹、女宝、艾附暖宫丸、调经丸、温经丸等。

(6)属气滞型的,

症见月经延后,量少色暗有块,小腹胀甚而痛,胸胁乳房胀痛,舌质暗,治宜理气活血,可服七制香附丸、妇科养神丸、妇康宁片、妇宁片、妇宝冲剂等。

(7)属血瘀型的,

症见月经错后,或经来量少,色紫黑有块,小腹胀痛拒按,或刺痛,血块排出后其痛减轻,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治宜活血化瘀,可服田七痛经散、妇科回生丹、妇科金丹、坤灵丸、鸡血藤膏、桂枝茯苓丸、益母丸、益母草膏、调经姊妹丸、慈航丸等。

揭秘月经不调的危害

1、失血性贫血:

月经量过多,或者阴道不规则出血导致的。可以伴随出现贫血的多种症状,头晕、乏力、心慌、气短等,严重的可能发生休克,引起死亡。

2、头痛:

女性发生头痛20%是月经不调引起的。头痛现象虽然常见,但很明显女性头痛比男性头痛发病更高,这主要是与女性特有的生理周期有关。

3、内分泌紊乱症状:

月经周期不注意保养,很容易引起内分泌失调型的月经不调。内分泌发生紊乱,会使人提前出现衰老症状,比如月经不调、乳房下垂、萎缩,卵巢功能退化,出现老年斑,性欲减退,第二性征明显衰弱,提前进入更年期。

4、导致病情恶化:

在月经不调的患者中,很多都是因为患有某些疾病导致的,像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都可能造成月经不调,如果不加紧治疗的话,很容易使病情严重,对女性身体危害更大。因此,出现月经不调的症状要及时查清病因很重要。

5、导致不孕:

很多的妇科病会导致月经不调,同样,很多的妇科病慢慢发展严重也会导致不孕。因此,月经不调是某些疾病的信号,也是不孕症的警示。其实,不孕症本身也会表现为种种的月经问题,月经不调也有可能是不孕症的问题。

总结:虽然月经不调是女人常见的问题,但也不能忽视,月经不调的危害不容小视,长时间的月经不调同样可以带来妇科病。小编为您盘点的中医调理秘方对您一定有帮助,快来学习一下吧。(作者李子豪,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小编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八妙招轻松解决干眼问题


养生导读:在人们的生活中,一说到眼部疾病,很多人都知道是人群中比较常见的,可见人们对于眼底眼部疾病并不陌生,干眼是现在社会常有的一种眼部疾病,因为空气干燥、生活用眼习惯不好、经常用电脑等不利于眼睛健康的因素导致泪液的质和量异常,就会患上干眼症。下面给大家介绍日常生活中哪些情况下容易患上干眼症,一旦患上干眼症我们又该如何治疗?

干眼症易发人群与形成原因。

1、年龄超过65岁的人群中有75%患有干眼症。

因为老年人泪液的产生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泪液分泌减少使眼睛易受刺激,有时会引起剧烈的流泪反应,即溢泪。

2、计算机使用者。

长时间盯着荧光屏,缺乏正常的眨眼,而眨眼可使泪液更好地湿润眼睛。每天在电脑前工作3小时以上的人中,有90%以上的人眼睛有问题。


3、某些疾病因素。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甲状腺异常、哮喘、白内障、青光眼及红斑狼疮等。

4、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可使泪液分泌减少,导致干眼症状,如抗抑郁药、抗组胺药、利尿剂、降血压药、麻醉剂、抗溃疡药等。


5、戴隐形眼镜者。

隐形眼镜是漂浮在泪液上,戴隐形眼镜会加速泪液的蒸发。戴隐形眼镜的不适感和耐受性差,主要是干眼引起的,尤其是软性隐形眼镜可很快将泪液蒸发,产生异物感,使蛋白质在镜片上沉淀。另一方面,干眼症又可使戴隐形眼镜的人的角膜抗损伤能力下降,使隐形眼镜更易刮伤角膜。

6、环境因素。

烟雾、紫外线、空气污染、高温、空调和气候干燥,都可增加泪液的蒸发,导致干眼症。


7、绝经期、怀孕期、哺乳期及口服避孕药的妇女。

因激素水平的改变可产生干眼症状。

8、长期使用某种眼药水。

如血管收缩性眼药水,也很容易形成干眼症。

9、睑板腺功能障碍、泪小点阻塞。使泪液分泌和排出减少,导致干眼症。

10、近年来干眼症的年轻化趋势明显。主要是由于现代生活中,青年人的工作和娱乐与电视、电脑接触得越来越多,长时间面对荧光屏,缺乏适时地眨眼或让眼睛休息,影响了双眼的泪液分泌。


预防干眼的妙招

1、不要长时间戴隐形眼镜。长时间佩戴隐形眼镜也容易得眼睛干涩,这是由于隐形眼镜很容易吸附水分,从而导致眼球表面脱水。

2、对于预防眼睛的干涩,眼科专家建议对于一些电脑族来说,切忌连续坐在电脑前操作超过2小时。看屏幕时,一定要养成多眨眼的习惯。注意眨眼次数,一般正常眨眼次数为每分钟15到20次,切勿因过于专注而忘记眨眼。

3、调整电脑的摆放位置和显示器角度,使眼睛与显示据之间的视角呈俯视角度,就能够减少泪液的蒸发,可以有效缓解眼部干涩。这个俯视的办法,对于看书看报或者看电视时,同样有效。

4、热敷眼睛,绕着眼球按摩,用热毛巾或是手帕覆盖于双服(同时闭上眼睛),每天1至2次,每次热敷约lo-15分钟。亦可用大拇指轻按眼窝四周的骨头,从眼窝上方内侧开始,沿着骨头向眼睛外侧按摩,再往鼻子的方向移动,都可增加眼部血液循环。


5、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保持充足的睡眠,减少熬夜。

6、注意用眼卫生,定时休息,建议用眼每小时休息10分钟。

7、保持与屏幕的距离(不少于60厘米),建议屏幕摆放位置比眼睛低一些。

8、可以在书桌上放上加湿器,减轻空气的干燥。

以上介绍的是干眼症的形成原因与防治方法,希望让您有个参考,一旦视力出现改变或视物变形,要及时到专科医院诊治,明确病因及早治疗,保护好视力功能。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轻松解决6种女性月经问题》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女性月经养生”专题。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