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和治病的区别

2019-10-15 │ 养生和治病的区别 穴位与养生

针灸穴位治病的方法

“拿体力精力与黄金钻石比较,黄金和钻石是无用的废物。”养生,很多人只是听说但并未真正力行,生活质量高的人,一般都是懂得养生的人。如何分辩关于中医养生话题的对错呢?请您阅读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针灸穴位治病的方法》,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很多穴位通过在针灸的方式是可以得到治病效果的,针灸这个穴位可以改善一些小小的毛病,让身体更加的健康,也可以从中获取更多对身体好的效果,而针灸也是属于中医在治病的方式方法,针灸治病对身体的伤害和副作用很小,只是很多人不重视在针灸的地方,这样副作用才会产生,那么针灸穴位到底能够治疗什么疾病呢?

1、经常保持年轻头脑: 天柱穴、涌泉穴、三阴交穴、内关穴。

2、四季养脾胃: 足三里、天枢穴、中脘穴、脾俞穴。

3、秋季养肺:迎香穴、鱼际穴、合谷穴、曲池穴。

4、冬季养肾: 太溪穴、阴陵泉穴、关元穴、肾俞穴。

5、春季养肝:太溪穴、鱼际穴、尺泽穴、太冲穴。

6、夏季养心: 百会穴、印堂穴。

7、呼吸畅通: 迎香穴、膻中穴、肺俞穴。

8、体湿气大: 承山穴、足三里、肩井穴。

9、正常解毒穴: 天突穴、尺泽穴、肺俞穴。

10、消食健胃:然谷穴、丰隆穴。

11、增强免疫力:迎香穴、足三里、涌泉穴。

12、提高醒脑养气血: 太阳穴、足三里、翳风穴。

13、减掉赘肉:中脘穴、神阙穴、天枢穴。

14、丰胸美乳:气户穴、膻中穴、天宗穴、乳根穴。

15、小腿抽筋:承山穴、委中穴。

16、治疗脑后风穴位:风门穴、风池穴、风肩穴。

17、缓解烧心:中脘穴、足三里穴、厉兑穴。

18、消除打嗝:膻中穴、巨阙穴、少商穴、扶突穴。

19、落枕的治疗穴:内关穴、落枕穴、合谷穴。

20、治感冒 : 迎香穴、人中穴、太阳穴、风池穴。

21、呼吸道疾病:劳宫穴、肺经穴、肺反射区。

22、拉肚子: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或(熬小米粥薄油)。

23、老年人排尿困难:三阴交、水分穴、气冲穴、曲骨穴。

24、女性美乳房:太冲穴、膻中穴、少泽穴。

25、孕期不呕吐:内关穴、足三里、公孙穴。

26、减轻妊娠痛苦:中脘穴、三阴交、扶突穴。

27、解宿醉:耳垂上解酒穴 或 肝俞穴。

28、告别“脱发”养发:百会穴、中府穴、完骨穴。

29、肾阳虚与阴虚治疗:关元穴、太溪穴、肾俞穴。

30、防早泄:横骨穴、关元穴、三阴交、(肾俞穴)。

31、脚关节扭伤:太冲穴、太溪穴、足三里、昆仑穴。

32、按摩辅助治疗痔疮:百会穴、会阴穴、孔最穴。

33、腰肌劳损:太溪穴、昆仑穴。

34、减轻腰背酸痛:肩井穴、天宗穴、大椎穴、肝俞穴。

35、坐骨神经痛:委中穴、大肠俞穴、殷门穴。

36、暴泻:大肠俞穴、大都穴、脾俞穴、阴陵泉穴。

37、腹胀腹痛:建里穴、合谷穴、内关穴、足三里。

38、哮喘:中府穴、天突穴、膻中穴、巨阙穴。

39、改善咳嗽多痰:俞府穴、不容穴、尺泽穴。

40、调理低血压:膻中穴、关元穴、肺府穴。

41、降低高血压穴位:人迎穴、天柱穴、涌泉穴。

42、改善肩周炎:巨骨穴、肩髃穴、肩贞穴。

43.、牙痛改善穴位: 下关穴。

44、防耳鸣耳沉:听会、听宫穴。

45、头维穴: 治疗脸部皮肤僵硬和疼痛。

46、发际点: 压按3次可除去睡意,10次用手掌劈压脖子缓解疲劳。

47、阳白穴:治疗三叉神经和缓解眼部疲劳有效。

48、印堂穴:对头痛、失眠、高血压、鼻部疾病和眼部疾病有效。

49、攒竹穴:迎风流泪眼睛疲劳专治。

50、睛明穴:对近视眼疲劳和结膜炎有特效。

51、承泣穴:夜盲、老花眼、白内障都有治疗。

52、迎香穴:主治鼻炎、鼻窦炎、鼻塞、牙痛、感冒。

53、水沟穴:不省人事、心腹绞痛、剧烈腰背痛。

54、瞳子髎:压按可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和减少皱纹。

55、百会穴:头疼、眩晕、高血压、低血压、头重脚轻、宿醉、痤疮、焦躁 主治!

56、低血压治疗:将两手的中指置于百会穴之上稍微强压,缓缓吐气,强压6秒,反复5次,促进血液循环。

这些学到都是可以用来治疗疾病的,每个不同的穴位通过针灸的方式来刺激的话会得到不同的效果,也可以治疗不同的疾病,但是每个穴位对身体的作用不是一样的,用针灸的时候也要记得合理,选择正规的意义进行针灸,这样对身体才会更好,也不会有什么负面的现象发生,大家一定要重视针灸。

ys630.COm精选阅读

腿上的穴位治病方法


腿上的穴位也有很多个,如果我们经常给自己按摩腿上的穴位,那么就可以得到治病的效果,因为腿上的穴位在按摩的过程中可以改善腿部关节疼痛的现象,腿上的穴位在按摩的过程中也是可以让血液循环流通的,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很多疾病多是可以选择穴位按摩或者是刺激来治疗的,不知道的人们就会盲目的治疗,那么腿上的穴位治疗方法有哪些?

膝眼穴

寻找方法:

取该穴道的时候,患者应采用正坐的取穴姿势,膝眼穴位于膑部,取穴时将膝盖折成直角时,在它的下面凹陷处即是。 主治病征:

膝眼穴主治病征为:指压此穴,可以治疗膝关节疼痛等腿部疾病,具体细节请参考如下网页:穴道指压法治疗膝关节疼痛。 梁丘穴

寻找方法:

梁丘穴位于: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的凹洼;从膝盖骨右端,约三个手指左右的上方也是该穴。

主治症状:

梁丘穴的主治症状为:胃痉挛、腹泻、膝盖头痛、浮肿等。该穴为人体足阳明胃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指压按摩疗法治疗怯寒症。

复溜穴

取穴方法:

取穴时,患者应正坐或者仰卧。复溜穴位于小腿里侧,脚踝内侧中央上二指宽处,胫骨与跟腱间。(或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主治疾病:

复溜穴的主治疾病为:肾炎、神经衰弱、精力衰退、记忆力减退、手脚冰冷、手脚浮肿。该穴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重要俞穴,本站有关此穴位的疗法有:增强记忆力的穴道刺激法、摩擦脚踝可使精力充沛。

腿上穴位按摩的时候就可以选择这样的方式来这里改善,让腿上疾病尽快的解决掉,有很多人的腿上肥胖,当肥胖的时候就可以选择利用穴位按摩或者是针灸来刺激的方式瘦腿,不过穴位是很重要的,如果一旦按摩或者是针灸错误的话,是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伤害,所以说大家最好是正规的按摩。

针灸治病这些穴位要找对


针灸是中医治疗身体疾病的一种方式,通过针灸刺入体内穴位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而人体穴位较多,不同的穴位可以控制人体正常活动以及大脑思考,针灸一般还可以预防身体疾病,减肥、美容等。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是研究各种刺法和灸法的操作方法、临床运用及作用原理的一门学科。

针法:又称刺法,指采用针具,运用手法,刺激人体一定部位(一般是腧穴),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防治疾病的方法。

灸法:采用艾绒或其他易燃材料或药物点燃后以烧灼、熏熨穴位及患部,通过经络的作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毫针刺法 有持针法,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出针法.

毫针的构造、检查和规格

针尖: 松针状 钩 钝

针身: 光滑挺直 弹性 锈蚀 弯曲

针根: 牢固 锈蚀 松动

针柄: 圈柄、花柄(盘龙针)平柄、管柄

针尾: 角度 艾灸

持针手法

持针的姿势、状如执持毛笔,故称为执毛笔式持法。根据用指的多少,一般又分为二指持针法、三指持针法、四指持针法、五指持针法。

1.二指持针法:即用右手拇食两指指腹挟持针柄,针身与拇指呈90。角。一般用于针刺浅层腧穴的短毫针常用持针法

2.多指持针法 :即用右手拇、食、中、无名指指腹执持针柄,小指指尖抵于针旁皮肤,支持针身垂直。一般用于长针深刺的持针法。

进针法

1.单手进针法: 即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中指指端紧靠穴位,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势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此法用于短毫针进针。

2.爪切法: 又称指切法,临床最为常用。即以左手拇指或食指之指甲掐切穴位上,右手持针将针紧靠左手指甲缘刺入皮下的手法。

3.夹持法: 即左手拇食两指用消毒干棉球捏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右手拇食指执持针柄, 将针尖对准穴位,当贴近皮肤时,双手配合动作,用插入法或捻入法将针刺入皮下,直至所要求的深度。

4.舒张法: 即左手五指平伸,食中两指分开置于穴位上,右手持针,针尖从食中两指间刺入皮下。

5.提捏法: 即用左手拇食两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的穴位,特别是面部腧穴的进针。

中医穴位针灸方法


当我们身体还有一些疾病的时候,我的身体其他方面感到十分难受,我们一般就会进行一些中医穴位针灸,因为它能够在一定程度缓解我们的疼痛,也能让我们更加迅速的好起来,中医穴位针灸并不是每个医院都有的,当我们需要进行中医穴位针灸的时候,最好是选择比较正规的医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穴位针灸。

中医针灸穴位治疗

1、经常保持年轻头脑: 天柱穴、涌泉穴、三阴交穴、内关穴

2、四季养脾胃: 足三里、天枢穴、中脘穴、脾俞穴

3、秋季养肺:迎香穴、鱼际穴、合谷穴、曲池穴

4、冬季养肾: 太溪穴、阴陵泉穴、关元穴、肾俞穴

5、春季养肝:太溪穴、鱼际穴、尺泽穴、太冲穴

6、夏季养心: 百会穴、印堂穴

7、呼吸畅通: 迎香穴、膻中穴、肺俞穴

8、体湿气大: 承山穴、足三里、肩井穴

9、正常解毒穴: 天突穴、尺泽穴、肺俞穴

10、消食健胃:然谷穴、丰隆穴

11、增强免疫力:迎香穴、足三里、涌泉穴

12、提高醒脑养气血: 太阳穴、足三里、翳风穴

13、减掉赘肉:中脘穴、神阙穴、天枢穴

14、丰胸美乳:气户穴、膻中穴、天宗穴、乳根穴

15、小腿抽筋:承山穴、委中穴

16、治疗脑后风穴位:风门穴、风池穴、风肩穴

17、缓解烧心:中脘穴、足三里穴、厉兑穴

18、消除打嗝:膻中穴、巨阙穴、少商穴、扶突穴

19、落枕的治疗穴:内关穴、落枕穴、合谷穴

20、治感冒 : 迎香穴、人中穴、太阳穴、风池穴

21、呼吸道疾病:劳宫穴、肺经穴、肺反射区

22、拉肚子: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或(熬小米粥薄油)

23、老年人排尿困难:三阴交、水分穴、气冲穴、曲骨穴

24、女性美乳房:太冲穴、膻中穴、少泽穴

25、孕期不呕吐:内关穴、足三里、公孙穴

中医穴位针灸通过几千年的发展,以最完美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就说明中医穴位针灸具有一定的优点,当我们患上劲椎病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中医穴位针灸来进行治疗,但是中医穴位针灸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调养身体,避免因为一些疾病让自己的身体素质下降。

针灸穴位治疗方法


针灸在中医上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而针灸在中医上的效果也是很突出,很好,也是从古代的时候就开始实行的这个针灸,有很多地方和很多疾病都是可以选择这个针剂来治疗改善的,还有很多人选择了针灸来减肥,但是针灸治病的效果却是相当的不错,选择针剂来治病还得对号入座,那么针灸穴位治疗的方法有哪些呢?

1、经常保持年轻头脑: 天柱穴、涌泉穴、三阴交穴、内关穴。

2、四季养脾胃: 足三里、天枢穴、中脘穴、脾俞穴。

3、秋季养肺:迎香穴、鱼际穴、合谷穴、曲池穴。

4、冬季养肾: 太溪穴、阴陵泉穴、关元穴、肾俞穴。

5、春季养肝:太溪穴、鱼际穴、尺泽穴、太冲穴。

6、夏季养心: 百会穴、印堂穴。

7、呼吸畅通: 迎香穴、膻中穴、肺俞穴。

8、体湿气大: 承山穴、足三里、肩井穴。

9、正常解毒穴: 天突穴、尺泽穴、肺俞穴。

10、消食健胃:然谷穴、丰隆穴。

11、增强免疫力:迎香穴、足三里、涌泉穴。

12、提高醒脑养气血: 太阳穴、足三里、翳风穴。

13、减掉赘肉:中脘穴、神阙穴、天枢穴。

14、丰胸美乳:气户穴、膻中穴、天宗穴、乳根穴。

15、小腿抽筋:承山穴、委中穴。

16、治疗脑后风穴位:风门穴、风池穴、风肩穴。

17、缓解烧心:中脘穴、足三里穴、厉兑穴。

18、消除打嗝:膻中穴、巨阙穴、少商穴、扶突穴。

19、落枕的治疗穴:内关穴、落枕穴、合谷穴。

20、治感冒 : 迎香穴、人中穴、太阳穴、风池穴。

21、呼吸道疾病:劳宫穴、肺经穴、肺反射区。

22、拉肚子: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或(熬小米粥薄油)。

23、老年人排尿困难:三阴交、水分穴、气冲穴、曲骨穴。

24、女性美乳房:太冲穴、膻中穴、少泽穴。

25、孕期不呕吐:内关穴、足三里、公孙穴。

26、减轻妊娠痛苦:中脘穴、三阴交、扶突穴。

27、解宿醉:耳垂上解酒穴 或 肝俞穴。

28、告别“脱发”养发:百会穴、中府穴、完骨穴。

29、肾阳虚与阴虚治疗:关元穴、太溪穴、肾俞穴。

30、防早泄:横骨穴、关元穴、三阴交、(肾俞穴)。

31、脚关节扭伤:太冲穴、太溪穴、足三里、昆仑穴。

32、按摩辅助治疗痔疮:百会穴、会阴穴、孔最穴。

33、腰肌劳损:太溪穴、昆仑穴。

34、减轻腰背酸痛:肩井穴、天宗穴、大椎穴、肝俞穴。

35、坐骨神经痛:委中穴、大肠俞穴、殷门穴。

36、暴泻:大肠俞穴、大都穴、脾俞穴、阴陵泉穴。

37、腹胀腹痛:建里穴、合谷穴、内关穴、足三里。

38、哮喘:中府穴、天突穴、膻中穴、巨阙穴。

39、改善咳嗽多痰:俞府穴、不容穴、尺泽穴。

40、调理低血压:膻中穴、关元穴、肺府穴。

41、降低高血压穴位:人迎穴、天柱穴、涌泉穴。

42、改善肩周炎:巨骨穴、肩髃穴、肩贞穴。

43.、牙痛改善穴位: 下关穴 。

44、防耳鸣耳沉:听会、听宫穴。

45、头维穴: 治疗脸部皮肤僵硬和疼痛。

46、发际点: 压按3次可除去睡意,10次用手掌劈压脖子缓解疲劳。

47、阳白穴:治疗三叉神经和缓解眼部疲劳有效。

48、印堂穴:对头痛、失眠、高血压、鼻部疾病和眼部疾病有效。

49、攒竹穴:迎风流泪眼睛疲劳专治。

如果自己选择用针灸的方法来治疗这些疾病的话,那么治病的效果是相当的不错,而选择这个针灸拉治病的话还得根据自己的疾病症状来选择,对号入座的来治疗疾病效果才会更加,但是要注意了,治疗疾病的时候选择针灸的话必须要到专业和正规的医院纠正,这样效果也会更好。

针灸治失眠的穴位方法


失眠是很多人的痛苦,到了晚上很想睡觉,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睡不着,失眠也会引起很多精神上的重病,有的人会因为失眠的原因而出现精神恍惚的现象,这些都是失眠带来的结果,如果失眠对身体伤害大的话,那么我们就必须要想一些方法来治病,针对失眠疾病做治疗的时候很多人会选择针灸穴位的方式来治疗,那么针灸失眠的穴位有哪些呢?

一、皮肤针

取 穴:常用穴:颈椎1~7两侧、胸椎5~12两侧。备用穴:额部、头部、眉弓、神门、足三里、三阴交。

操 作:上述部位均取,重点用皮肤针叩刺常用穴之两侧,手法轻度或中度。先从颈椎开始,自上而下叩刺两遍。然后在胸椎5~12作横行刺,每横行部位三针。在穴位表面0.5~1.5厘米范围内按常规叩刺20~50下。额部横叩打三行,头部呈网状叩打。手法同前。以局部皮肤潮红或微出血为宜。每日或隔日1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一周。

效 果: 本法用于以失眠为主的神经衰弱患者。且以病程短者疗效为好,病程长者疗效较差。

二、耳穴压丸

取 穴:常用穴:心、缘中、神门。备用穴:肾、皮质下、肝、内分泌、脾。

操 作:一般仅取常用穴,效不显时加选备用穴1-2穴。贴压物可用王不留行子,绿豆或冰片(预先制备成米粒大之颗粒),贴压于一侧穴上。然后每穴按压1分钟,使耳廓充血发热。令患者每日自行按压耳穴3~5次,睡前必须按压1次,时间为每穴约1~2分钟。隔日换贴1次,二侧穴位交替应用。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4天。

效 果: 本法多用于初得或较轻的失眠症,并有一定预防作用。

三、耳穴埋针

取 穴:常用穴:心、肾、缘中、神门、皮质下。备用穴:胃、肝、枕、脾。

操 作:常用穴均取,效不显时,酌加备用穴。严格消毒耳穴后,将揿钉形皮内针埋入,上以胶布固定,令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4次,以感到轻微疼痛、胀、发热为佳。每次一侧耳,双耳交替。3~5天换埋针1次,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天。

效 果: 本法用于较重的失眠症患者。

这些方法都是可以用来选择针灸刺激穴位的方式治疗失眠的方法,其实失眠虽然说痛苦,但是也不算是什么大病,在治疗的时候也用不着长期使用抗生素的药物来治疗,如果知道怎么选择中医治疗的话,那么改善失眠的效果很好,并且也不会因为长期服用抗生素的药物而对身体造成一些不好的伤害。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