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的作用

2019-10-16 │ 养生的作用 运动养生的作用

知了的副作用

天下只有养生之道,没有长生之药。古今的人们对养生有很多相关的劝谕和诗句,养生已经不再是养身,同时也是养心。怎样才能实现科学的中医养生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收集整理的“知了的副作用”,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到炎炎的夏日,一个动物就会突然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来的是那么的悄然无声,这个动物叫作:蝉,又被人成为知了。知了在农村里特别多见,一般是爬在树上的,整天的叫唤,很是让人难以忍受。很奇怪的是,有时候当人走过去的时候,这时知了会骤然停止叫唤,仿佛它知道危险降临似的。

科学研究表明,知了本身是属于高蛋白动物,具有一定的食用价值,可以作为日常烹食之用。但是,一般来讲知了是不能够多食的,多食会有一定的副作用。那么,到底知了的副作用有哪些?下面来一一介绍。

蝉科昆虫的代表种类。雄的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雌的不发声,但在腹部有听器。幼虫生活在土里,吸食植物的根,成虫吃植物的汁。蝉属不完全变态类,由卵、幼虫(若虫),经过数次蜕皮,不经过蛹的时期而变为成虫。同“禅”出自佛家,故称“知了”。蝉的幼虫期叫蝉猴,蝉猴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味道口,成为时髦的美味佳肴。蝉体含营养物质丰富,干基蛋白含量在70%以上,脂肪约7%,维生素及各种有益微量元素均高于一般肉类食品,可称其为当今食品中蛋白王。

山东一带普遍出产两种蝉,一种体形稍大,称“知了”或“‘虫皆’了”,一种体形较小,称“熟了”,大者可食用,皮可入药。

实际上,入药最早的是蚱蝉、即蝉身,而不是蝉蜕(蝉衣)。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把蚱蝉列为「中品」,说它能治「小儿夜啼,癫病寒热」,为儿科专用药。直到南北朝「名医别录」中,才将蝉蜕入药,从此后人多用蝉蜕而少用蚱蝉了。「本草纲目」云:「今人只知用蜕,而不知用蝉也。」时至今日,更是习用蝉蜕而不用蚱蝉,淹没其功,殊为可惜。兹将其用途用法介绍於后:蚱蝉老熟若虫变化为成虫时,羽化蜕除的外壳称蝉蜕,又称“蝉蜕”或“蝉皮”,其主要成分含甲壳素及蛋白质,味甘、咸、寒,入肺、肝经,是重要的辛凉解表中药。

知了性寒、味香,具有散风宣肺、解热定惊等功能,但同时会引起胃寒等疾病。作用是: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咳嗽,以及风疹,皮肤瘙痒,用于麻疹透发不畅,用于咽喉肿痛以及音哑,也用于目赤肿,翳膜遮睛等症状。

宜忌: 孕妇慎服.毒副作用: 蝉蜕整体的药理作用最强, 毒性小。

通过上面对于知了的介绍,使得大家能够更好的了解知了这个小动物了。但是知了的副作用也是大家日常生活中所不能忽视的,因为一旦忽视,就会使得自己经常食用知了,一旦经常食用知了,必然会导致自身的一些疾病的发生,所以一定要铭记于心。

ys630.COm精选阅读

知了皮煮水的功效


知了,名蝉壳,中药名为蝉蜕、虫退、蝉衣,性甘寒 、归肺肝经,那么植了皮煮水有什么功效呢?相信很多的人们都不了解,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了解一下知道皮煮水的功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主要是疏风清热,解毒透疹,明目退裔,解痉 止痒等功效,用于火是可以用的,可以加点菊药、竹叶、勾腾、薄荷一下泡水用。

学名叫蝉蜕 蝉蜕 拼音: chántuì 意思:蝉的幼虫变成成虫时蜕下的壳

【英文名】 pERIOSTRACUM CICADAE

【别名】蝉退、蝉衣、虫蜕、蝉壳、蚱蟟皮、知了皮,金牛儿

【来源】本品为蝉科昆虫黑蚱 Cryptotympana pustulata Fabricius的幼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夏、秋二季收集,除去泥沙,晒干。 【制法】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性状】本品略呈椭圆形而弯曲,长约3.5cm,宽约2cm。表面黄棕色,半透明,有光泽。头部有丝状触角1对,多已断落,复眼突出。额部先端突出,口吻发达,上唇宽短,下唇伸长成管状。胸部背面呈十字形裂开,裂口向内卷曲,脊背两旁具小翅2对;腹面有足3对,被黄棕色细毛。腹部钝圆,共9节。体轻,中空,易碎。无臭,味淡。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 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宜忌】: 孕妇慎服。

【贮藏] 置干燥处,防压。 气味: 咸、甘、寒、无毒。

【备注】 蝉

(1)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咳嗽,以及风疹、皮肤瘙痒等症。蝉蜕有疏散风热作用,用于风热表症常配合薄荷等同用;对风疹瘙痒也有祛风止痒的功能。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蝉蜕透发而有清热作用,因其主要为疏风热,故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者居多,常与牛蒡子、薄荷同用;但如热盛疹出不畅,又可配紫草、连翘等应用。

(3)用于咽喉肿痛以及音哑等症。蝉蜕所治咽喉肿痛一般以外感风热引起者为宜,因其有疏风热、利咽喉作用,多与薄荷、牛蒡子、连翘、桔梗、甘草配合应用。至于治音哑,则以风邪郁肺、肺气失宣所引起者为宜,取其宣肺开音之功,常合桔梗、玉蝴蝶、胖大海等同用。

(4)用于目赤肿、翳膜遮睛。本品对风热引起的目赤、翳障,及麻疹后目生翳膜,有明目退翳作用,可配菊花、谷精草、白蒺藜等应用。

(5)用于破伤风、小儿惊风、夜啼等症。蝉蜕既能祛外风,又能息内风而定惊解痉,对破伤风出现四肢抽搐,可配全蝎等同用;对惊风、小儿夜啼出现惊痫不安,可配钩藤等同用。

知了的药用价值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的思想也随着一样的不断在进步,以前不敢去尝试吃的食物现在也会去吃了。如知了,在以前的话人们想都不会去想它也是可以当做食物用来进食的。可是现在知了还做出了不一样的品种,让人们根据不同的口味进行选择。其实只要能吃的食物都是含有一定的营养成分。

其实现在人们吃的动物还不单单是知了,还有驴,乌龟等等。相对于其他的食物来说,这些食物价值反而相比之下还高一些,营养价值也是的。知了是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的,身体中所需要的营养成分蛋白质含量还是相对多的,那么知了的药用价值是什么呢?

金蝉具有药用功能。

金蝉老熟若虫变化为成虫时,羽化蜕除的外壳称蝉蜕,又称“蝉退”或“蝉皮”,其主要成分含甲壳素及蛋白质,味甘、咸、寒,入肺、肝经,是重要的辛凉解表中药。蝉蜕作为传统中药成分,具有抗菌、祛寒、镇惊、利尿的功能。鲜嫩的金蝉若虫和成虫,特别是若虫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药用价值也特别高,为药膳上品。

营养成分:蝉全身都是蛋白质,没有脂肪,营养价值很高。[性状] 本品略呈椭圆形而弯曲,长约3.5cm,宽约2cm。表面黄棕色,半透明,有光泽。头部有丝状触角1对,多已断落,复眼突出。额部先端突出,口吻发达,上唇宽短,下唇伸长成管状。胸部背面呈十字形裂开,裂口向内卷曲,脊背两旁具小翅2对;腹面有足3对,被黄棕色细毛。腹部钝圆,共9节。体轻,中空,易碎。无臭,味淡。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 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

其实只有吃了一些食物才会知道吃后它们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好处。就如同上面介绍的知了的药用价值,让我们了解了原来知了还可以治疗一些感冒引起的咽喉痛,声音变得沙哑。所以适量的吃知了还是有不少好处的。不过食物总是有副作用的,所以吃知了还是适量好。

知了壳有什么药用


生活在农村的朋友可能经常能听到知了的叫声,特别是夏天的时候知了更给人带来生命力。其实知了也是一种全身都是宝的昆虫。特别是知了壳具有止痛止痒,有助于辅助治疗咽喉肿痛等多种疾病。可以说是一种药用功效非常强大的中药材了。那么知了壳还有哪些药用价值呢?

1、知了壳的药用价值

知了壳是一种味甘,咸,性寒凉的中药材,能入肺经和肝经,疏散风牛奶糖和利咽开音以及透疹和明目都是它的主要功效,它能治疗人类的感冒和温病以及声音嘶哑还有麻疹不透以及破伤风等多种疾病,药用价值特别高,治疗功效十分明显。

2、知了壳能清咽润喉

知了壳能疏风清热,也能清咽润喉,对人类高发的咽喉炎和在咽喉肿痛与声音嘶哑等多种常见病都有很明显的治疗作用,平时治疗时可以把适理的知了壳与中药金银花以及牛蒡子以及薄荷等中药材一起煎制后服用。

3、知了壳能止痛止痒

知了壳还是一种能止痛上痒的中药材,它能用于人类的多种皮肤病的治疗,治疗时可以把知了壳屯荆芥和防风以及苦参等多种中药材一起煎制内服,也可以知了壳研碎以后直接涂抹在患有皮肤病的部位上,能让痛痒的症状很快减轻。

知了壳又名蝉蜕: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 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克;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宜忌】: 孕妇慎服。

据中国食品营养学院理化分析与研究发现:每100g黄金蝉若虫富含蛋白质72g、脂肪15g、灰分1。8g;此外,还含有人体必需的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经科学分析,金蝉体内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及微量元素,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6。63%。

把同样100g的黄金蝉和其它动物的蛋白含量做比较:黄金蝉若虫含蛋白质为瘦牛肉(含蛋白质20。2%)的3。5倍,瘦猪肉(16。7%)的4。3倍,羊肉的3。8倍,鸡肉(23。3%)的3倍,鲤鱼(17。3)的4倍,鸡蛋(11。8%)的6倍。可见,黄金蝉若虫含蛋白质比任何动物肉食和禽蛋都高得多;又由于同时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营养素,对促进生长发育、补充机体代谢的消耗、体虚患者康复等,都有极佳的辅助治疗作用,因此,成为难得的天然无公害高级营养食品。

知了猴的营养价值


每年的夏天我们都会听到知了在树上鸣叫的声音,每当这个时候就会让很多的人想起儿时抓知了猴的记忆,知了猴作为一种可以食用的小动物,可以说装载着很多人的童年回忆。不过您知道吗,其实知了猴确实是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的,而且它的外壳也是中医上比较常用到的一味中药。

不过有很多朋友虽然知道知了猴非常的好吃,却不知道知了猴的营养价值都有哪些,其实知了猴所含的营养价值是要比一些肉类食物还要高出很多的,具体知了猴的营养价值主要有:

据中国食品营养学院理化分析与研究发现:每100g黄金蝉若虫富含蛋白质72g、脂肪15g、灰分1.8g;此外,还含有人体必需的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经科学分析,蚱蝉体内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及微量元素,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6.63%。

如果把同样100g的黄金蝉和其它动物的蛋白含量做比较,所显示的数字就会令我们真正了解它的营养价值有多高了:黄金蝉若虫含蛋白质为瘦牛肉(含蛋白质20.2%)的3.5倍,瘦猪肉(16.7%)的4.3倍,羊肉的3。8倍,鸡肉(23.3%)的3倍,鲤鱼(17.3)的4倍,鸡蛋(11.8%)的6倍。可见,黄金蝉若虫含蛋白质比任何动物肉食和禽蛋都高得多;又由于同时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营养素,对促进生长发育、补充机体代谢的消耗、体虚患者康复等,都有极佳的辅助治疗作用,因此,成为难得的天然无公害高级营养食品。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知了猴的营养价值之高,不过即便是如此高营养的食物,也并不是说吃的越多越好,尤其是过敏体质的人,因为知了猴本身含有一些异形的蛋白质,所以如果是食用过多的话很容易引起过敏,而且也会导致消化不良的情况出现。

大黄的副作用


其实大黄是作为一种中草药材,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解决身体的一些疾病,而且很多的药物主要成分也是含有大黄的,但是在生活中很多人服用了这些还有大黄等药物或者食品之后会出现各种各样不适的现象,所以说大黄的副作用,我们也需要引起重视,下面就详细的去了解一下。

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药物,虽然说可以给我们治疗一些疾病,但是其中含有的一些副作用同样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服用这些药物或者食物的时候,一定要掌握他们的饮食禁忌,这样才利于我们的健康。

中药大黄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是泻热通便,可以理解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可以帮助人们减肥,但是大黄的功效与作用虽多,大黄的副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究竟大黄的副作用和禁忌都有哪些?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大黄具有泻热通便功效,用于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秘结、腹部胀满、疼痛拒按,甚至高热不退、神昏谵语,如大承气汤;或脾阳不足之冷积便秘,如温脾汤。解毒消痈功效,用于热毒疮疡、暴赤眼痛、口舌生疮、齿龈肿痛,如大黄牡丹皮汤。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1、大黄具有泻热通便功效

大黄用于大便燥结,积滞泻痢,以及热结便秘、壮热苔黄等。与芒硝、厚朴、枳实等配伍。

上面就是关于大黄的一个副作用的介绍,通过这些介绍之后我们发现,其实蛋黄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身体的疾病,但是同时他的一些副作用也是存在的,就需要全面的去了解这些问题,同时还要去了解自己的身体是不是适合使用。

薄荷的副作用


相信大家都认识薄荷吧,薄荷既可以食用也可以药用,我们可以采用薄荷做出很多食物来,我们可以用薄荷做成薄荷粥能增进我们的食欲,我们可以用薄荷做成薄荷豆腐有治疗鼻塞是好处,我们可以用薄荷做成薄荷糕能起到清凉的好处而且还有利于我们的咽喉。

薄荷是常见的中药,我们都知道是药三分毒,所以在我们享受薄荷带来的好处和功效的时候不得不承认薄荷还是有一定的副作用的。

薄荷具有医用和食用双重功能,主要食用部位为茎和叶,也可榨汁服。在食用上,薄荷既可作为调味剂,又可作香料,还可配酒、冲茶等。每100克干薄荷中,含水分9.6克、蛋白质6.8克和纤维31.1克,能提供870.7千焦的热量。

薄荷是中国常用中药,幼嫩茎尖可作菜食,全草又可入药,治感冒发热喉痛,头痛,目赤痛,肌肉疼痛,皮肤风疹搔痒,麻疹不透等症,此外对痈、疽、疥、癣、漆疮亦有效。薄荷含有薄荷醇,该物质可清新口气并具有多种药性,可缓解腹痛、胆囊问题如痉挛,还具有防腐杀菌、利尿、化痰、健胃和助消化等功效。大量食用薄荷可导致失眠,但小剂量食用却有助于睡眠。

薄荷含挥发油1~3%,油中含薄荷醇(薄荷脑)80%左右,其次为薄荷酮、异薄荷醇、蒎烯等。对消化道有刺激作用,对延髓中枢及心脏有抑制作用。服薄荷脑20毫升可致严重中毒。中毒常因过量服用所致。

中毒表现:多在进食后10余分钟至数小时发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头昏、手足麻木、步态不稳、昏睡、昏迷等。部分患者可出现喉头痉挛、呼吸慢、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血压下降等。可发生过敏性皮肤改变。

上文我们介绍了薄荷的作用和功效,薄荷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中药,作为中药的一种薄荷具备了非常高的药用价值,薄荷有杀菌,化痰,利尿等方面的功效,同时我们也介绍了薄荷的副作用,所以对于薄荷我们要辩证的使用。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