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治疗高难度高死亡率让人谈之色变,在以往,很多人选择闭口不提,仿佛这样就能躲避肿瘤。但与其在患病后,四处奔波求医,不如在日常生活有所准备,提高警惕,预防肿瘤的发生。
对于健康人群如何预防肿瘤,专家有一套自己的见解,并且出版一套书籍《三师而行》,书籍中详细记录健康人群是如何防止肿瘤、如何远离肿瘤。
专家高度概括了预防肿瘤的四个要点,其中三师是医师、厨师、禅师,行是我们自己的行动。
1、定期体检--医师
第一个医师,是指要在有经验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来预防防治肿瘤。那换句话说,对于老百姓最简单的 就要定期去体检,然后发现什么有不舒服的症状 要及时的去找医生看,尤其是找专科医师,来排除有没有患肿瘤,这是第一个师.
2、管理饮食--厨师
第二个是厨师,是我们平时吃东西需要适量控制,有所舍弃,比如像以前,在经济困难的时候,发霉的花生也不舍得丢,那实际上它里面含有黄曲霉毒素,证明了它对于肝炎、肝癌的诱发,是有一定的作用的,所以就要避免吃这些煎炸的东西、发霉的东西、不干净的东西,也是中医所说的大的发物的范畴了。
但是也不是什么东西都不要吃,有些是要避免戒口太厉害,饮食上过于顾忌,也不利于身体健康。但是也不能放肆,尤其是煎烤的食物。这个厨师,我们说要怎么样管理好自己的饮食。
3、乐观心态--禅师
另外是禅师,禅师是怎么样保持好的心理状态,我们能够保持好的心理状态,对于提高人的免疫功能,使得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能够处于平衡的状态,疾病就会远离你了。所以心情非常的重要。
4、规律作息,适量运动,适当发泄
而行是饮食起居,尤其是日常怎么样有规律地作息,怎么样的做适当的运动,怎么样适当地发泄一些不满的情绪等等,从这几方面,假如能够把自己管理好了,肿瘤就会远离你。
当一个人的正常吞咽能力受到影响的时候,就需要插胃管来鼻饲。刚刚插胃管的时候,患者会感觉到非常难受,但是适应一段时间之后,这种难受感觉会渐渐消失。更重要的是,如果在插胃管的过程中没有使用到正确的方法,的确容易让患者出现流血事件。所以关于插胃管的正确方法会是什么呢?
插胃管,简单来说,分为三步,测量胃管插入长度——插管——固定并检查。临床医护遇到最多问题的,应该是插管这个步骤。
胃管置入属于侵入性操作,对鼻腔、鼻咽部黏膜都有刺激作用,插管过程中难免出现恶心、呕吐及疼痛等不适症状。有的患者难以接受,表现为紧张、不合作,容易导致插管失败。如何提高置管成功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种插胃管的方法总结。
首先,先一起来看看临床医生的经验总结(注意事项):
1. 明确昏迷患者是否存在吞咽反射以及是否舌后坠以便于选用对应的方法;对昏迷且痰多的患者,插管前吸痰是有必要的。
2. 鼻中隔偏曲是很普遍的,插管前有必要检查鼻腔通畅程度,选便于下管的一侧,插入受阻明显不要强行下管,否则易导致粘膜破损,在吸气末瞬间迅速下管会更加顺利。
3. 胃管前端沿着鼻腔前壁方向进入鼻腔后再转往后壁方向会使下管更加顺利,且下管时捏住食管头部尽量封闭两旁的梨状隐窝可避免怼在口咽部无法下管的情况
4. 下胃管时会出现一过性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因此对血压明显偏高者可提前临时给降压药及控制心率药物
5. 长期留置胃管患者,需要插入的胃管部分应富余、充分的润滑(实践证明用水泡普通亲水润滑胃管比直接用石蜡油润滑更易导致出血),更换胃管时尽量两侧鼻腔交替留置,长期压迫某一侧会造成局部粘膜易破损。
插胃管有几种方法呢?
1.70°角右侧卧位法:
(1)适用对象:意识障碍患者,尤其是伴有舌后坠的患者
(2)具体操作:患者平卧时先测好胃管所需长度,然后协助患者取右侧卧位,脸面与床面呈 70°角,操作者在患者右侧下胃管
(3)优点:先仰头后托头平卧位插管法不适用于伴有舌后坠的患者,这个方法则适用于有舌后坠的昏迷患者;确认胃管是否盘曲在胃内时容易抽出胃液(因为右侧卧位时胃液高度较高)
2. 先仰头后托头法:
(1)不适用对象:舌后坠、脑出血急性期及颈部损伤患者
(2)具体操作:取半卧位或仰卧位,测量所需胃管长度,用胶布标记,所需插入胃管部分全部充分润滑,清醒患者先嘱其仰头待胃管末端进入口咽部(约已插入 15 cm)后再嘱其压低头部使下颏尽可能靠近胸骨柄;对昏迷患者先去枕托颈使其抬头,待胃管末端进到会厌部再托起其头部使下颏尽量靠近胸骨柄,然后下胃管
(3)优缺点:优点是下颏靠近胸骨柄可增加咽喉部通道弧度从而使下管更加顺利,缺点是对有舌后坠的患者不适用,可能增加脑出血急性期、有颈强直患者原发病风险,对有气管切开的患者可能会导致气管套管脱出。
3. 向前、向上提拉下颏法:
(1)具体操作:常规插入 10-15 cm 后助手用食指、中指勾住患者的下颌角向上提、向前拉,使下齿槽超过上齿槽 1-1.5 cm,操作者感到胃管前端阻力消失继续下胃管
(2)优缺点:优点是一次插管成功率较高,对昏迷患者和气管切开的患者尤其适用,缺点是费力。
4. 胃管退后法:
(1)适用对象:昏迷、吞咽反射消失的患者
(2)具体操作:对有咳嗽反射的患者,胃管插入 20-24 cm 引起咳嗽时,将胃管退后 1-3 cm,待咳嗽停止后于吸气末一瞬间快速继续下管;对咳嗽反射消失的患者,下管 20-24 cm 感到有轻度阻力时将胃管退后 1-3 cm,再用一手拇指轻推喉头,于吸气末瞬间下管。
5. 侧位拉舌法:
(1)适用对象:昏迷或有气管切开的患者
(2)具体操作:常规下胃管到口咽部,感到有阻力时助手用拉舌钳将患者的舌头拉出,对同时有气管切开的患者,当胃管下到咽喉部以下 2-4 cm(气管切开部位)感到阻力增加时,助手将气管套管轻轻向外拔出 0.5-1 cm,胃管末端过了气管切开部位后再将套管还位。
(3)优点:大大增加了舌后坠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
6. 一口量法:
(1)具体操作:卧位抬高床头 15-30°,常规下胃管 14-16 cm 时,左手扶胃管,右手用注射器向患者口腔内注水 5-8 cm,趁吞咽反射时下胃管。
(2)优缺点:优点是减少粘膜损伤,缺点是给水太少不会引起吞咽反射,如果向口腔内注水太多或太快会引起呛咳,对吞咽反射消失的患者不适用。
根管充填一般是在牙齿的部位,如果牙齿出现了问题就需要根管充填这个步骤。如果有炎症那么尽量不要根管充填,要等到炎症消除了之后在进行这一步骤。根管填充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患者的心态,尽量安抚好情绪再进行治疗。否则一旦患者中间出现了不配合整个手术过程就不太好去做了。
1、根管预备开髓,彻底清除病变坏死的牙髓组织,测量根管长度,作根管扩大。
2、根管冲洗根管治疗中反复进行的操作,将根管内有机物的细小碎片和切削掉的硬组织细小碎末等感染源冲洗干净。
3、根管消毒药物消毒最常用,是用棉捻蘸少许药液置于根管内,洞口用暂封材料密封。
4、根管充填是根管治疗术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根管治疗中最重要的步骤。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是用根管充填剂加用牙胶尖充填根管,使根管系统能严密封闭。
根管治疗虽然需要多次疗程配合,但却可以免除拔牙和做假牙的麻烦,许多人常把根管治疗跟“抽神经”划上等号,实际上并不完全相同,因为牙髓中不单是只有神经而已,还有血管及其他组织,而完整的根管治疗不只是把神经抽掉而已,还包括根管的扩大、充填等复杂细致的步骤,所以需要多次的疗程。
一、根管充填的时机
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牙髓和根周组织的状况及治疗的复杂程度决定根管治疗的次数和根充的时机。一般认为,患者诊断为急性根尖炎,存在急性症状时,是根充的禁忌证。对于牙髓炎的病例,不管炎症的状态如何,在治疗过程中完全去除了感染的牙髓和完善的根管预备后,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可以一次完成根充。对于牙髓坏死和慢性根尖炎的病例,也可以一次完成根充。但多数研究表明,在根管内封Ca(OH)2糊剂1周后再进行根充有利于根尖病变的愈合和长期疗效。根管内无渗出,用纸捻将根管内完全干燥是根充的前提。对于根尖炎或根尖囊肿,根管内有持续渗出的情况下,不能即刻进行根充,应在根管内封Ca(OH)2糊剂1周,减低或控制渗出后再行根充。患牙临床检查无异常表现是可行根充的另一项条件。
二、根管充填应达到的标准
理想的根充应是根充材料将根尖区牙本质牙骨质交界处以上的根管三维空间严密封填。临床判断根充的质量只能用X线根尖片按“恰填”、“差填”和“超填”评定。评定标准包括两方面:①根充材料与管壁(仅能显示近远中壁)紧密贴合,管壁无X线透射影像;②根充材料应达到根尖区牙本质牙骨质交界处。根据大量离体牙的测量发现:牙本质牙骨质交界处距根尖孔外缘约015~110mm;根尖孔的位置不一定在牙根最尖处,根尖孔外缘距牙根最尖处(即X线片的根尖)约015~110mm。因此临床上将标准定为根充物应距X线根尖015~210mm。当上述2条标准均达到,为“恰填”;当第1条和(或)第2条标准未达到,为“差填”;当第1条达到但根充物超出根尖孔时,为“超填”;当X线片显示根充物距X线根尖仅有 1mm或115mm,而根尖部显示出未被充填根管的透射影像时,为“差填”;当根充物与X线根尖平齐时,即为超填表现。临床研究证实,根充“恰填”患牙的疗效均优于“差填”和“超填”者。然而,尽管没有足够的证据,一部分学者在采用热牙胶垂直加压技术时,愿意将根充物充填到与X线根尖平齐或稍微超填(apicalpuff)的位置,作为根尖区和侧副根管严密充填的指征。
牙病是一种很常见的口腔疾病,生活中,大家经常会听见这样的话,牙疼不是病,疼起来是要命的,可见牙疼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影响日常工作,一般这种情况是需要及时进行治疗的,大多数的牙疼都是蛀牙引起的,如果伤到了牙髓的话,是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的,大多数人并不清楚根管治疗的流程,那根管治疗流程是什么呢?
根管治疗的步骤
1、开随:开髓的目的是,去除龋坏组织,打开牙髓腔,便于取出发炎或坏死的牙髓。开髓要求做到洞形与牙髓腔形态一致。
2、去除死牙髓:要求去除牙髓应在无痛情况下进行。必要时在局部麻醉下取出牙髓。残髓就是根尖部残留的发炎牙题。残髓的存在会给根管治疗带来麻烦,造成治疗时间延长。因为残髓引起牙根炎症,控制困难,牙根管反复有炎症性分泌物。
3、根管扩大:扩大根管的目的是彻底去除牙髓和感染的牙本质。因为根管壁凹凸不平,很容易在凹陷区残存牙髓组织。扩大根管应做到两点:一点是防止炎症进入根尖,另一点是防止末扩到根尖或扩大针超过根尖。
4、根管消毒:通过物理和化学(药物)方法彻底消除根管内的残余感染。消毒药物置入髓室或根管后,应封闭5~7天,待其充分起效,复诊时若无症状则可进行第三步即根管充填。如复诊时仍有症状或根管内仍与较多分泌物,则不宜充填根管,需再行根管消毒,以免充填后发生炎症反应。
5、根管封药:牙根管经过拔髓、扩大、冲洗后,根管腔基本上干净了,但从细菌学的要求来说,算不上无菌。因为细菌可以进入牙本质小管,故必须使用消毒力强的药物进一步灭菌,才能达到无菌状态。
6、根管充填:根管经过以上处理达到了无菌,充填的目的是使无菌根管不被感染,所以要使用专门的充填材料将牙根管填满,防止再感染。
根管治疗需要多长时间呢?
正常情况下,如果是前牙,每次20分钟左右,如果是后牙,每次40分钟左右,手术后来院复诊3~5次。根管治疗的时间也会与根管治疗的医生技术和患牙的根管情况等因素有关。
根管治疗牙齿疾病是一种常见方式,而扩根管步骤比较繁琐,从治疗到结束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有的长达一个月。之所以有这么久的时间,是因为扩根管的步骤多,相同的费用也比较高。牙齿对于我们来说,一生就只长一次,所以一定要在平时做好保护,多学习一下牙齿保健知识。
一、扩根管步骤
开阔洞型,接全髓顶。可以小小的磨一下根管口。之后用15号针开始扩大根管。探下去,遇到阻力时顺时针旋转半圈,提拉。在提拉的过程中就在磨根管了。之后扩到病人感觉有点疼痛 那就是根尖孔的位置了。别再深入了,就可以用扩挫针磨根管了。
二、根管治疗步骤
1、有脓的话应该是牙髓已经坏死,发展到牙根尖,而且是比较严重的阶段了,首诊应该目的在于“引流”,以达到缓解根尖周的炎症,常规应该72小时左右复诊,继续下阶段治疗;
2、复诊如症状缓解,无明显肿胀的话,应该进行牙齿的彻底去腐,条件允许要进行“根管预备”,即用专门的器械进入根管,去除其内部的感染物质,冲洗干净后要在根管里封入药物,观察1-2周;
3、再次复诊,如所有症状消失,患牙没有明显扣击不适,根管打开后没有明显的脏东西,则应该进行“根管充填”,即用牙胶等严密封闭根管管腔,以防止再次感染(期间要照X光确定根充是否完善),最后是补牙。这步操作必须要符合时机才能进行,不行就换药,次数和炎症顽固程度正相关;
4、根管治疗结束后要观察1-2周,没有异常,需要给这个牙做一个牙套保护它,防止咬东西时候硌劈了。
5、总共治疗时间大约1个月左右,牙体破坏严重的话可能还要在补牙的时候打桩(打到根管内,起加强固定充填材料的目的),纤维桩的话比较好,但是费用也高,各地执行标准不一,是否在医保范围请咨询当地。
甲肝疫苗在我们出生的时候就会注射了,主要是预防甲肝乙肝等疾病,这些疫苗可以保持20年以上,而且甲肝这种疾病主要是通过先天性传染而来的,现在很多人不注意肝脏的调养是很容易会出现甲肝的疾病。对于甲肝疫苗,我们应该要选择质量比较好的,而且需要进行灭菌之后在注射到人体中。
接种甲肝疫苗的有效期
目前,甲肝疫苗有甲肝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活疫苗包括水针剂和冻干剂)两种类型。灭活疫苗的成分是灭活后纯化的全病毒颗粒,而减毒活疫苗的成分以减毒的活病毒为主。减毒活疫苗水针剂具有价格低廉的特点,甲肝疫苗有效期可达5年以上,但其存在疫苗稳定性差的弱点。克服了这一弱点的冻干减毒活疫苗近年已经问世。灭活疫苗抗体滴度高,甲肝疫苗有效期可持续20年以上,由于病毒被充分灭活,不存在毒力恢复的危险,安全性有充分保障,国外均使用灭活疫苗。
接种甲肝疫苗的最佳时间
甲肝灭活疫苗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疫苗之一,年龄在1周岁的儿童对病毒的抵抗力较弱,最好注射甲肝疫苗。接种甲肝疫苗后8周左右便可生产很高的抗体,获得良好的免疫力。因此,甲肝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甲肝疫苗接种时间具体为:
1、初免时间:为一周岁以上的甲肝易感者;
2、初免六个月后可加强免疫;
3、过去已接种过甲肝活疫苗者,不论间隔时间长短,均可加强免疫接。有效期近年来,人群接种观察证明如果甲肝减毒活疫苗用“二针法”进行免疫,间隔1个月、3个月、6个月或12个月,抗-HAV阳性率可达100%,抗HAV滴度可达1000MIU/ml以上。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提倡接种二次,可获终生免疫。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