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健脾祛湿养生汤

2019-10-19 │ 春季健脾祛湿养生汤 夏季养生祛湿

“雨水”养生 需要健脾祛湿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生活越来越好,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养生已经不再是养身,同时也是养心。饮食养生这方面的知识您掌握多少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雨水”养生 需要健脾祛湿》,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今天是2014年2月19日,我们迎来了第二个节气雨水节气。在雨水时节,阳气萌发,人们容易肝强脾弱,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健脾祛湿呢?请看看下面文章的精彩解读吧。

雨水养生

湿气重 健脾祛湿调饮食

雨水节气空气湿气过重,很容易导致湿邪困扰脾胃,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朱小霞称,中医讲湿气通于脾,所以,这一时期要加强对脾胃养护,健脾祛湿。

薏米、莴苣、莲子、韭菜、百合、红枣、桂圆等祛湿类食物有促进水湿排出的作用。朱小霞还指出,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

越不运动,体内淤积湿气就越多,时间久了,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病症。平常可通过跑步、游泳、瑜伽、太极等运动,来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春捂应对倒春寒

雨水节气,降雨增多,天气也逐渐转暖而湿润,但此时冷空气活动仍然频繁,天气变化无常,可能会有严重的倒春寒。

人们都知道要春捂,但春捂要讲究方法,掌握好捂的尺度。 朱小霞说,春捂重点 捂腿和脚,寒多自下而起,雨水时节着装要注意下厚上薄,

注重腹部保暖是有助于预防寒性腹泻,而脚下神经末梢丰富,春捂要使足部保暖才能使身体真正地暖和起来。

提阳气 漱口吞津按腹部

此时养生应逐渐从 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朱小霞表示,每日上午10时前后及晚上睡前可按摩腹部来提升阳气。

仰卧床上,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在肚皮上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200次左右,可强壮脾、胃、肠,提高消化系统功能,又可排除脾胃湿毒,腹部保暖,提高睡眠质量。

除此之外,漱口吞津有助养阳。朱小霞说,唾液有灭杀微生物、健齿助消化等功能,其中含有神经及表皮生长因子,对升阳健脾很有好处。用舌体搅拌口腔,产生唾液后慢咽,每日36次即可。

健脾的食物

大枣

《本草纲目》说:大枣气味甘,怕年,安中,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少津液、和百药,久服轻身延年。

蜂蜜

《神农本草经》说:蜂蜜能安五脏,补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久病,和百药,久服强志健身,延年益寿。

薏苡仁

《本草纲目》说:惹孩仁阳明药也,能健脾益胃。

胡箩卜

中医认为,胡萝卜可健胃行气消食,凡脾虚食停、畅、食欲不振以及久痢不愈者,可做辅助食疗。另外,还有些颇能健脾健胃的中药,有空闻的时候,配上合适的食物,提一锅美味又养人的好汤也是上佳选择。

黄芪

《本草正义》曰:黄芪,补益中土,温养脾胃,凡中气不振、脾土虚弱、清气下陷者最宣。

党参

味甘、性乎,功能补中益气、益血生津,为平补保健之品,久服令人长寿。

黄精

味甘、性平,能补脾润肺、补益肾精、强筋骨、鸟须发、抗衰老。

茯苓

味淡,功能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唐代药王孙思盛扔茯苓久服百病除。

健脾养胃粥

1、八宝粥

莲子、芡实、薏苡仁、山药、桂圆、红枣、白扁豆各5克、粳米l00克,煮粥食用。能益气养血,健脾强身,适用于体虚乏力、食少纳呆、气血亏虚。

2、山楂麦芽粥

山楂15克,麦芽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健脾开胃,消食化积,适用于饮食不消化所致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3、参枣粥

党参15克,大枣10枚,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健脾益气,适用于体虚气弱、食欲不振、脘腹胀满。

4、山药薏苡仁粥

山药50克,薏苡仁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补气健脾胃,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结语:通过上文对于雨水节气里的养生方法的介绍,相信大家都了解了吧。在湿气较重的时节,我们要学会正确的健脾方法,希望小编推荐的那些有益于健脾的食物和食疗方法能够帮助到大家。

yS630.Com相关推荐

小满养生清热祛湿 健脾养胃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今年5月21日,太阳到达黄径60时为小满。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这是说从小满开始,北方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渐见饱满,但尚未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它是一个表示物候变化的节气。

我国古代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是说小满节气中,苦菜已经枝叶繁茂;而喜阴的一些枝条细软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此时麦子开始成熟。

从气候特征来看,在小满节气到下一个芒种节气期间,全国各地都是渐次进入了夏季,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降水进一步增多。

小满节气之后人们比较关注气象问题,因为它既是收获的前奏,也是炎热夏季的开始,更是疾病容易出现的时候。

在此提醒大家一定要有未病先防的养生意识,从增强机体的正气和防止病邪的侵害这两方面入手。

小满节气的到来往往预示着夏季的闷热、潮湿天气即将来临。所以,在小满节气的养生中要做好防热防湿的准备。

首先,说一下防热病的问题。由于小满过后全国各地的气温不断升高,此时人们如果生活无规律、经常熬夜加班、饮食不定时或过食辛辣油腻,往往就会产生内热。这样外热、内热交加,很容易让人出现一系列热病,例如:精神紧张、熬夜加班会造成心火过旺,引起失眠和口舌生疮;而饮食不当、过食辛辣会造成胃肠积热,导致便秘和口腔溃疡等等。

预防热病应从三方面人手:

一是要多饮水,且以温开水为好。以促进新陈代谢、内热的排出;最好不要用饮料代替温开水,尤其是不要喝太多的橙汁,有人以为橙汁是去火的,其实不然,多喝橙汁可生热生痰,加重内热。

二是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冬瓜、苦瓜、丝瓜、芦笋、水芹、藕、萝卜、西红柿、西瓜、梨和香蕉等,这些果蔬都有清热泻火的作用,还可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蛋白质等;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助热之品,如动物脂肪、海鱼海虾、生葱、生蒜、辣椒、韭菜以及牛、羊、狗肉等。

三是要生活规律、多运动,尽量不要加班加点,运动以每天早、晚天气较凉快时为好,以散步、做操、打太极拳等最为适宜,应避免剧烈的运动,这样既可以缓解精神压力,又可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防止内热的产生。

其次,再谈一下防湿病的问题。

小满时节,由于雨量的增加,各种皮肤病(如脚气、湿疹、下肢溃疡等)易发生。中医认为,这些皮肤病的发生与天气闷热和潮湿有关,尤以湿重为主要致病因素。

预防湿病同样应从三方面入手:

一、应该特别注意饮食调养,日常饮食应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要经常吃点具有清热、健脾、利湿之效的食物,如红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藕、胡萝卜、西红柿、西瓜、莲子和山药等;忌食海鱼、羊肉、狗肉以及冷饮等,因为这些饮食易生湿伤脾,而中医认为脾是主管人体消化吸收和水液代谢的,脾虚水液代谢异常会加重皮肤病;原来有皮肤病的人平时可多喝些粥(如绿豆粥、荷叶粥、红小豆粥等),以调理脾胃、促进体内湿热的排泄。

二、注意不要被雨淋,要尽量避开潮湿的环境,以免外感湿邪。防止脚气、湿疹和下肢溃疡等病症的发生。

三、穿着衣物应选择透气性好的,以纯棉质地和浅色衣服为最好,这样既可防止吸热过多,又可透气,避免湿气郁积。

四款养生粥对症祛湿 茯苓粥健脾祛湿


小满过后,天气变的越来越湿热,我们很容易被湿邪侵袭,身体非常容易湿气重,如果这个时期不做好排湿降火工作话,我们的身体就非常容易生病。那么夏季该如何去湿气呢?从饮食下手方可改善,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为大家推荐四款养生粥,赶走湿气精神一夏,一起来看看。

冬瓜粥利尿祛湿

冬瓜100克,粳米100克。冬瓜洗净,带皮切成小块,和粳米一起放入沙锅加水,文火熬煮至瓜烂米熟成粥即成。冬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并能利尿祛湿,同时也是消暑佳品。此粥根据口味可做成甜或咸的,最佳食用时间是每天上午和下午的餐饮时间。

茯苓粥健脾祛湿

取粳米100克,淘净;粳米100克、茯苓粉20克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调至武火将水烧沸,水开后转用文火熬至糜烂,然后加入盐、生姜粒若干,搅匀即成。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根据口味可加入红糖。长期食用可起到利水渗温、健脾祛湿的功效,对于慢性肝炎也有一定的疗效。

薏米红豆粥消水肿

需要的材料有薏米还有赤小豆,首先先将准备好的这两个材料泡上几个小时,然后放入锅中用足量的水烧开。

让薏米和赤小豆在锅里闷半个小时,再加火,烧开后再闷半个小时,赤小豆粥就煮成了。有高压锅的,直接泡后煮压一会就可以。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赤小豆,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赤小豆还有减肥的作用。

这道菜具有非常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等功效。

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去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不给脾胃造成多大负担。夏天正好是暑气连天的时候,内湿外也湿,用这两味药正好能起到一个养血、祛湿的作用。

参芪粥祛湿

需要准备的材料是,15g的黄芪和党参,60g的炒薏米,15g炒扁豆,2个红枣,还有100g大米。

先将薏米、扁豆炒至微黄,红枣去核,用清水洗净黄芪、党参并放入砂锅内,加水煎汁。药汁熬好后,去除药渣,将炒薏米、炒扁豆、红枣肉、大米一同放进药汁中煮沸,后用文火煮成粥。功效:黄芪、党参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薏米、扁豆能够祛湿,做成能够养胃的粥,可补中益气,健脾祛湿,缓解湿盛带来的身体不适。

春季吃什么祛湿 十款养生汤健脾祛湿


进入春季,天气多属潮湿,内外夹攻,人体就较易湿重。具体表现为倦怠、手重脚重、食欲下降。由于湿气停滞于体内,故症状多为身体沉重、四肢困倦、乏力或头重等。如果湿气延伸至关节,便会出现疼痛或活动不便等风湿症状。中医认为,脾虚湿困时应健脾祛湿,把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常饮春季健脾祛湿汤,可以帮你远离疾病。那么春季健脾祛湿汤有哪些呢?下面小编推荐十种做法。

1、白菜干茶树菇扁豆薏米汤

材料:白菜干、茶树菇各30克,扁豆、薏米各20克,鸡骨架200克,蜜枣2个,姜3片。

做法:白菜干洗净后浸泡20分钟,茶树菇洗净稍浸泡,鸡骨架用开水焯两分钟,扁豆和薏米洗净,之后将所有材料一起放进炖盅或者瓦煲内煲,加入2000毫升清水,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白菜干是白菜晒干而成,具有消燥除热、通利肠胃、下气消食的作用;茶树菇具有补肾滋阴、健脾胃、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防病能力的功效;扁豆和薏米都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此汤能清肝润肺,健脾祛湿,汤味清香鲜美。

2、淮山薏仁瘦肉汤

材料:白茯苓8克,薏仁10克,扁豆10克,淮山10克,大枣10克,猪瘦肉100克。

做法:猪瘦肉切块,其他材料洗净一起放入煲内,加入400毫升清水,大火煲滚后,小火煲90分钟,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白茯苓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薏仁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的作用,扁豆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的功效。淮山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的作用。此汤具有较好的健脾祛湿作用,尤其适合过敏性体质、湿气较重的人饮用。

3、苡仁冬瓜鸭肉汤

材料:苡仁30克,芡实20克,陈皮6克,鸭肉、连皮冬瓜各250克,生姜、精盐、胡椒粉、植物油适量。

做法:将苡仁、芡实、陈皮加适量清水浸半小时备用。将鸭肉去皮去脂肪洗净,入沸水中焯去血水,切成块状,与生姜一起放入烧热的油锅中略炒,然后加入苡仁、芡实、陈皮、精盐、胡椒粉,加适量水煮汤,煮约45分钟后加入连皮冬瓜再煮15分钟即可。

功效:健脾去湿,利水消肿,理气化痰。

4、祛湿豆煲扇骨汤

材料:祛湿豆、扇骨、花生、陈皮。

做法:祛湿豆和花生洗净,用清水浸泡一小时;猪扇骨洗净,斩大块,汆水捞起;陈皮用清水泡软,刮去白瓤;将8碗水倒入瓦煲煮沸,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转文火煲一个半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祛湿、利肾去水。

5、金针滚鲩鱼片汤

材料:金针120克、鲩鱼肉片150克、鲩鱼脊骨80克、姜丝6克。

做法:金针切根部、稍浸泡;鲩鱼片用生油拌腌片刻。在锅中加清水1500毫升(约6碗量)和姜,武火滚沸后下金针和鱼骨滚约20分钟,弃鱼骨,下鱼片片刻,下盐便可。

功效:有滋阴、健脾、开胃、利湿热之功。

6、山药茨实薏米汤

材料:怀山药15克,茨实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北芪12克,白术10克,猪排骨200克。

做法:先用水浸泡怀山药,以去掉硫磺之味。扁豆、薏米用锅炒至微黄,猪排骨洗净血污并斩件,茨实、北芪、白术用清水洗净,然后将全部用料放进汤煲内,用中火煲1个半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此汤有健脾醒胃、去湿抗疲劳作用,对于脾虚湿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7、薏苡仁冬瓜猪肉汤

材料:薏苡仁10克,扁豆10克,陈皮5克,冬瓜(连皮)500克,猪肉400克,生姜适量。

做法:猪肉洗净切块、焯去血水备用。薏苡仁、扁豆、陈皮洗净,冬瓜(连皮)洗净切块,生姜切片。上述用料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5小时,调入精盐即成。

功效: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

8、祛湿豆淮山猪骨汤

材料:祛湿豆50克、干淮山30克、眉豆30克、猪脊骨250克、鸡爪6只、生姜3片、水适量。

做法:各物洗净,鸡爪除净黄色硬皮,猪骨斩大件,汆水捞起,将水倒入瓦煲煮沸,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转文火煲一个半小时,下盐调味品尝。

功效:健脾祛湿、解困利水。

9、荷叶薏米煲瘦肉汤

材料:莲子、薏米、扁豆、干淮山、瘦肉、荷叶。

做法:将莲子、薏米、扁豆和干淮山洗净,薏米、扁豆和淮山浸泡一个小时;瘦肉洗净,切块,汆水捞起;煮沸瓦煲里的清水,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转中小火煲一个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荷叶有升发阳气之效,加上健脾祛湿的薏米、扁豆,能改善因天气潮湿而令人感到疲倦乏力与不爽的感觉。

10、三豆鳅鱼健脾祛湿汤

材料:泥鳅300克,红豆30克,黑豆30克,赤小豆15克,绍酒10克,生姜5片。

做法:将泥鳅放入清水,吐净泥土后宰杀,去内脏,洗净;将红豆、黑豆、赤小豆洗净备用。将炒锅以大火烧热后加入素油,放入泥鳅煎至7分熟后盛起备用。将油煎泥鳅与洗净的红豆、黑豆、赤小豆、生姜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以大火烧沸,小火熬煮2小时,放入绍酒,调入适量精盐即成。

功效:泥鳅具有温中益气、祛风利湿、解毒、利尿等作用,红豆补血、利尿、消肿,赤小豆清热、解毒、利湿,此汤有清暑祛湿、健脾益肾的功效。

健脾祛湿汤水大全


南方人非常喜欢喝汤,每顿饭之前都会先喝一碗煲了很久的汤,饭后还会吃一些甜品,这主要是因为南方气候比较潮湿,人们需要利用汤水来调节身体的湿度。近些年北方人也对煲汤产生了兴趣,夏季的时候人们也喜欢喝一些汤水来消暑。下面给大家介绍下健脾祛湿的汤有哪些_健脾祛湿汤水大全。

一、猪横脷煲夏枯草

功效:清热祛湿,除肝热

材料:猪横利500克,夏枯草、绵茵陈各20克,生姜4片。

做法: 1、把猪横脷先飞水去腥备用。 2、将夏枯草、棉茵陈及生姜和猪横脷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水2500ml。先武火煲滚后转文火煲约2小时,调味即可。

适应症:猪横利性平味涩,补益脾胃、助消化;夏枯草有清肝明目,散结消肿功效;绵茵陈则有清湿热,退黄疸的功效。故该汤可以清热去湿,去肝热,尤其适用于糖尿病患者服用。

二、淮山扁豆煲鸡脚

功效:健脾祛湿、舒筋活络

材料:淮山15克,扁豆15克,芡实15克,苡仁15克,鲜鸡脚200克(约10只),生姜丝少许。

做法:先将鸡脚去衣清洗,切掉脚趾甲。将淮山、扁豆、芡实、薏苡仁、鸡脚和姜片一起放瓦煲内,加水2500ml(约10碗水),武火煲滚后文火煮2小时。煮好后加入食盐调味即可。

适应症:汤中鸡脚性味甘平,有健脾益气、舒筋强骨的作用,而且鸡脚含较多的胶原蛋白,食用能令皮肤光滑而有弹性;淮山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的功效;扁豆具有健脾化胃的作用;芡实功效健脾除湿,固肾益精;薏苡仁有健脾利水渗湿的作用。故本汤适宜脾虚有湿症见体倦乏力、便溏者食用。

注意事项:建议不要用冰冻鸡脚,否则会影响汤的鲜味。

三、白术陈皮猪肚汤

功效:健脾燥湿开胃

材料:陈皮10克,白术30克,鲜猪肚半个至1个,砂仁6克,生姜5片。

制法: 1、先将猪肚洗净飞水。

2、将全部用料放入汤煲内,加水约2500ml,煲滚后改用文火煲约1个半小时。 3、取出猪肚切件,放回锅内,再煲30分钟,调味即可。

适应症:白术功效补气健脾、燥湿利水;陈皮具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功效;猪肚甘,温,功效补虚损,健脾胃。故此汤能健脾开胃,促进食欲,对于腹胀、纳食不香、消化不良者尤宜。

注意事项:本汤性温,阴虚内热者不宜。

7、孕妇可以喝祛湿汤吗

健脾祛湿粥配方


我们现在社会存在一种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很多疾病都逐渐的在年轻化,也就是说患病的群体重心在像年轻人偏移,像是很多年轻人的内部器官就存在虚弱的症状。像是胃病、脾胃虚弱都是现在年轻人主流存在的病症,对于脾胃虚弱的治疗还是注重一个养字,只能是通过食疗的方法不断的改善,下面是一些健脾祛湿粥配方的配方。

食疗法

1、薏米冬瓜汤

材料:薏米50克,冬瓜150克。

准备:薏米提前用清水浸泡2~3小时。冬瓜去皮,切厚片备用。

做法:先把薏米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大火烧开后停火,焖30~50分钟,然后开小火,煮熟至开花。然后放入冬瓜,转大火烧开转中火煮2分钟即可。如果你感觉味道太淡,可以加点盐、葱花等调一下味道。

2、白鲫鱼煲汤

用油将鱼两面煎黄,用开水猛火煲汤,煮成白色乳状。然后加砂仁3克、陈皮3克、香菜20克、生姜10克,稍滚三分钟。鲫鱼性甘平,补而不燥,健脾去湿,而且还含有丰富的营养。中医认为此方补脾胃甚好。

3、田艾煲鲫鱼

材料:田艾30克,鲫鱼250克,生姜10克,煲汤饮用。此方不仅健脾去湿,还可以预防蚕豆病。

4、砂仁苡米淮山粥

砂仁5克,苡米30克,淮山30克,大米100克,煲粥食用。此方可健脾祛湿。

5、淮山薏米莲子粥

淮山、薏米各30克,莲子肉15克,大枣10枚,小米60克,淘洗干净后与小米共煮成粥,熟后加白糖调匀即成。健脾益气,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纳差,肢体无力。

日常调理

首先,夏季多湿是一种自然现象,是自然界阴阳转化的一种正常偏性。“春温夏热秋清凉,冬气冷冽令指长”。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已经适应了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所以在暑湿季节,只要规律生活,湿邪不会给人造成多大的问题,随着季节的变化,湿邪自然就会消退。

其次,部分人需要通过食疗来去除体内的湿邪。对于湿热邪气如舌红苔黄腻,头脑不清醒,口粘、口苦,口渴不欲饮,大便粘滞不爽等症状可以喝生薏米和绿豆粥,或吃西瓜;湿气重的人则需要注意不要简单祛湿,还有注意同时调理肠胃才能根本解决问题。对于湿邪严重的如舌淡苔白腻,头蒙如裹,口不渴、脘痞、腹胀、四肢困倦重浊、大便溏泄等症状可以用葛奕汤,不但能去除湿热和湿邪而且对健脾胃都有不错的效果。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的湿邪通过食疗不能缓解的话,需要到医院就诊。尤其是有消化道慢性疾病的人,夏季的湿邪阻遏了脾胃的运化功能后,如果诱发原有疾病加重更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饮食养生频道的《“雨水”养生 需要健脾祛湿》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春季健脾祛湿养生汤”专题。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