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养生

2019-10-19 │ 处暑养生 处暑运动养生

处暑习俗 出游迎秋

“活动有方,五脏自和。”从古至今,关于养生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或名言,不注意平日的养生,好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有效的饮食养生是如何做的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处暑习俗 出游迎秋》,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每年的8月23日前后(8月22日~24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在处暑这天,各地都有很多不同的民俗活动。

祭祖、迎秋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放河灯

放河灯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扩展阅读

迎最后一个伏天 “处暑”宣告盛夏结束


40天的伏天终于结束了!前天就是今年最后一个伏天,而周二也就是前天会迎来处暑节气,这个节气意味着盛夏光阴的结束。

昨天是个闷热天,南郊观象台最高温30.9℃,下午时空气相对湿度高达50%,感觉闷热也就很容易理解了。天空也并不那么让人胸襟舒爽,一直雾气蒙蒙的。随着一夜过去,无风无雨,今天的雾霾还是有增无减,大气能见度难见好转,估计今晨全市大部分地区的能见度都只有2公里,到了郊区或者低洼地段,可能更差一些,驾车出行的朋友开车要当心一些。

盛夏即将画上句号。今天是三伏天的最后一天,天气差不多是昨日的翻版,没有热到难以忍受也没有凉快宜人,只是雾霾还要维持整整一天。

新一周第一天,从7天的天气资料看,本周颇有几场阵雨和雷阵雨,主要发生在周四和周五;本周气温本就不高,阵雨更是带动气温走低,预计本周最高温都维持在27℃至30℃,夜间低温在19℃至21℃,夜间睡觉应该是比较舒服了。

23日也就是周二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处是躲藏和终止的意思,这个节气宣告了盛夏时节离我们而去,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炎热将出现转折,气温逐步下降,早晚温差开始加大,大家要注意及时增减衣服了。不过,真正的秋凉还没那么快到来,午后的炎热还是不输于夏季的。

秋季养生指南 处暑养生防秋乏秋燥


防秋乏

随着炎夏的淡出,天气转凉,人们应该感觉舒服,可为何出现了种种困倦疲乏的感觉呢?原来,在不同的气温、湿度、气压等综合气象条件下,人体会有不同的反应,这种生理变化实际上是身体机能的一种自动调节,以便尽快地适应新的环境,而这种调节需要消耗一定的体能;加上夏天的高温、高湿、低气压天气,使人的体能消耗透支,秋乏就这样应运而生了。换言之,秋乏是人体补偿夏季超常消耗的一种自然反应,也是人体在秋季气象环境中得以恢复的一种保护性机制。

防范策略:秋乏虽不是病,且会随着节令的更替而自然消除,但为了不影响工作和生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还是必要的。

1、适当锻炼:散步、爬山等都是不错的项目。

2、早睡早起:改掉夏季晚睡习惯,力争晚上10点前入睡。

3、调整饮食:一是食谱力求清淡,避免油腻,因为油腻食物会在体内产生易使人困倦的酸性物质。二是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维生素能将体内疲劳时所存积的代谢物尽快排出;三是多吃含钾食物,如干果、豆类、海产品等,钾能维持细胞水分,增强其活性,有助于机体恢复生机;四是多吃含咖啡因的食物,如茶、咖啡、巧克力等,可增强呼吸的频率与深度。

防秋燥

从现代医学看,秋燥的一系列症状与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中医则归罪于气候变化,认为夏季流汗过多,体内水分储备不足,到了秋天,燥热病邪趁虚入侵人体,首先犯肺,先伤肺津,次伤胃津,如继续发展可耗伤肝肾津液,致使种种失水症状闪亮登场。

防范策略:秋燥致病主要是耗伤人体津液,故防治的关键在于滋阴润燥,透解燥邪。妙招之一就是借助于食物之功,即在坚持平衡膳食的前提下,适当向能养阴、生津、性味甘润的食品倾斜。具体说来,一是清热祛燥的粗粮杂豆类,如麦片、黄小米、玉米、绿豆、白芸豆等;二是应季的蔬果类,如萝卜、绿叶蔬菜、芋头、南瓜、黄瓜、梨、柿子、葡萄、柑橘、大枣、荸荠等;三是滋阴润燥的荤食类,如鸭肉、河鱼、河虾等。

处暑怎么预防秋燥 这些汤水滋阴润肺


这些汤水滋阴润肺防秋燥

百合银耳粥

鲜百合50克,银耳10克,大米100克。

将百合洗净切碎,银耳用温水发开后,洗净切碎,与大米同煮为粥。

百合,味甘性微寒,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银耳,味甘淡性平,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大米益气健脾,三者同煮为粥,具有润阴润燥、补肺养心、健脾生津的作用,适用于在干燥的秋季食用。

银百秋梨羹

银耳10克,百合10克,秋梨1只,冰糖适量。

将秋梨洗净去核切小块,加入水发银耳及百合、冰糖,放入碗中在火上蒸1小时后,食梨喝汤。

有滋阴润燥、止咳化痰的功效,适用于秋燥咳嗽、干咳少痰者。

梨粥

梨2~3个,洗净后去核切碎加大米100克,加水煮粥。梨,味甘酸性凉,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大米健脾益气,两者同煮为粥,具有益气健脾、滋阴润燥的作用,可作为预防秋燥的保健食品。

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之品,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

处暑养生 “六个一”快乐过秋


今年的8月23日我们就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处暑。大家都知道不同的节气有着不同的养生方法,那么在处暑来临之际,我们该如何养生呢?接下来就跟随小编一起去看一看。

处暑养生 六个一快乐过秋

伏天结束,秋凉来袭,根据多位养生专家的介绍,将此时的养生要点总结为六个一:

多喝一杯水

早睡一小时

胸腹加一层

心脑查一次

饮食润一点

心情好一点处暑过后 每天多睡一小时

如何解读这六个一呢?著名养生专家王凤岐介绍,要让身体尽快适应秋季的气候,人们可以每天适当多喝点水,提前一小时入睡,以对抗秋燥、秋乏。

春捂秋冻要讲究方法,不急于穿得太暖,但胸腹部应注意别着凉,尤其是夜间应注意关窗盖被,穿衣不宜再露出肩膀、肚脐等薄弱部位。

辽宁中医心血管内科张艳教授建议,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最好每半年检查一次,分别在冬春之交和夏秋之交,季节更替时最易发病。

饮食上偏重滋阴润燥,可多吃些菠菜、糯米、芝麻、豆类、银耳、百合、莲子、蜂蜜等。

最后,秋季还是抑郁症的高发期,换季之时人们可以通过唱歌、爬山、做操、散步等方式愉悦身心,及时排遣不良情绪,让自己每天都高兴一点,防止悲秋偷袭。

处暑是什么意思

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是什么意思应该好理解了吧,就是说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到此为止。

每年的8月23日前后(8月22日-24日)为24节气中的处暑,主要反映的是气温季节变化。处暑节气的习俗与活动

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连读,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不过俗话说处暑处暑,热死老鼠,可见酷热的天气并不如处暑字面的意思一样至此而止。

处暑是什么意思?从字面来说意思很明白了,那对古时的人们有什么影响呢?二十四节气之处暑养生篇

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尤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总之,处暑的意思就是意味着夏天就要过去了,秋天即将要到来了,天气也逐渐的冷下去了,大家记得在处暑后注意身体哦。

处暑吃什么

一、滋阴润燥

处暑后的天气多半以干燥为主,因此这个时候就应当多吃一些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制止燥邪损害。除此之外饮食还应当以平淡为主,随着水果的大宗上市,多吃些梨、葡萄、西瓜之类的水果,以此来滋阴润燥。

推荐:西式泡葡萄

食谱原料:玫瑰香甜葡萄10千克,白糖1500克,醋精150克,桂皮10克,丁香15克,清水10千克。

制作方法:

1.将带白霜的新鲜成串的玫瑰香甜葡萄择去破皮、小粒者,轻轻码入消过毒、刷净的搪瓷桶内(或木桶、瓦缸)。

2.将锅刷净,下入清水,加入桂皮、丁香煮10分钟出香味,下入白糖烧开,打去浮沫,盛入容器内,调入醋精晾凉,注入桶内,淹没过葡萄,盖上桶盖,放入冷库保鲜室,以3℃-5℃腌制3-5天即成。

二、酸性食物

进入处暑后肺经当值,我国西医以为肺气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所以在秋天该多吃些酸性食物。这个时候可以多吃橘子和山楂这两种食物,以此来达到保肝护肺的效用。

推荐:柳丁橘子汁

食谱原料:柳丁、番茄、橘子(或其他水分多的水果)各适量。

制作方法:

1、 先将水果外皮洗净,备用。

2、 柳丁、橘子切成两半,取干净容器,将果汁挤于容器内,再加入等量的冷(温)开水。

3、 番茄选择外皮完整而且熟透的,用热开水浸泡2分钟后,去皮,再用干净纱布包起,用汤匙挤压出番茄汁。

4、 将柳丁、橘子、番茄汁兑在一起即成。如果孩子喜甜味,也可加入少许糖。

三、维他命食物

在秋天必需要多吃些含有维他命的食物,比方番茄、鲜辣椒、茄子、土豆等,这些食物能补充人体营养从而避免遭到燥邪的伤害。同样还需要多摄取些碱性食物,比如苹果、海带以及新鲜蔬菜等,这类食物同时还含有丰富的水分,是秋天里必不可少的食物。

推荐:肉皮炒茄子干

食谱原料:茄子干300g,猪皮200g,油、酱油、红尖椒、蒜。

制作方法:

1、从坛子中取出做好的茄子干备用;

2、肉皮清洗干净后放入锅中煮2分钟,辣椒切丁备用;

3、锅内放入少许油,油热后放入肉皮,小火煸出肉皮多余的油份;

4、加入大蒜和尖椒丁大火煸炒,倒入茄子干,大火爆炒;

5、加入少量清水,中火焖2分钟左右,焖至水分快干即可出锅。

结语:不同的节气有着不同节气的养生方法,而处暑是一个特殊的节气,它不仅有着秋天的凉爽,还有着夏天的炎热,所以做好处暑的养生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希望喜欢养生的朋友可以看看小编的推荐。

处暑怎么预防秋燥,,这些汤水滋阴润肺


这些汤水滋阴润肺防秋燥

百合银耳粥

鲜百合50克,银耳10克,大米100克。

将百合洗净切碎,银耳用温水发开后,洗净切碎,与大米同煮为粥。

百合,味甘性微寒,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银耳,味甘淡性平,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大米益气健脾,三者同煮为粥,具有润阴润燥、补肺养心、健脾生津的作用,适用于在干燥的秋季食用。

银百秋梨羹

银耳10克,百合10克,秋梨1只,冰糖适量。

将秋梨洗净去核切小块,加入水发银耳及百合、冰糖,放入碗中在火上蒸1小时后,食梨喝汤。

有滋阴润燥、止咳化痰的功效,适用于秋燥咳嗽、干咳少痰者。

梨粥

梨2~3个,洗净后去核切碎加大米100克,加水煮粥。梨,味甘酸性凉,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大米健脾益气,两者同煮为粥,具有益气健脾、滋阴润燥的作用,可作为预防秋燥的保健食品。

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之品,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

立秋既是节气又是节日 民间有“贴秋膘”“啃秋”习俗


8月8日迎来今年的立秋节气。民俗专家表示,在我国,立秋不仅是一个重要节气,也是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日,民间至今流行着贴秋膘啃秋等习俗。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非常重视这个节气。早在周代,逢立秋日,天子要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仪式。

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使立秋的民俗相当丰富,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我国很多地方有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的习俗,将此时的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在炎热的夏天,人本就没有什么食欲,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

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贴秋膘,也就是在立秋这天吃各种各样的肉,如炖肉、烤肉、红焖肉、红烧肉等,以肉贴膘。适当的贴秋膘有益于恢复体力,但是若贴补过分,相对运动不足,消耗的热量过低,则易导致秋胖。

立秋除了贴秋膘,在一些地方还流行啃秋习俗。和咬春一样,人们相信立秋时吃西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整个秋天不生病。城里人在立秋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而农村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他们在瓜棚下、树荫里,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西瓜啃,抱着山芋啃,抱着玉米棒子啃。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

除了贴秋膘和啃秋之外,我国民间还有吃水饺、面条、饮水清暑、祭祀土地神、插戴楸叶等习俗。民俗专家表示,种种趣味盎然的立秋习俗,体现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朴素情感,也给我国的民间节日增添了丰富多样的色彩。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饮食养生频道的《处暑习俗 出游迎秋》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处暑养生”专题。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