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2019-10-20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夏季养生茶的功效与作用

附子生姜炖狗肉的功效与作用

“拿体力精力与黄金钻石比较,黄金和钻石是无用的废物。”养生也日渐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很多人生活的不幸,源于没有注意平日的养生。如何避免关于中医养生的误区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附子生姜炖狗肉的功效与作用”,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原料]熟附子10克,生姜100克,狗肉500克。

[制法]先将狗肉洗净,切块;生姜切片,备用。先用砂锅加水煨炖狗肉,煮沸后加入生姜片,熟附子,加精盐、生油、料酒、五香八角、葱段等,共炖2小时左右,至狗肉熟烂即成。

[吃法]佐餐当菜食用。

[功效]温阳散寒,温化寒痰。

[主治]阳虚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对兼见寒痰伏肺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尤为适宜。

[按语]附子性味辛热燥烈,温阳散寒之力显著。生姜味辛,能开、能发,化痰作用明显,对咳嗽痰多、质清稀者更为适合。狗肉为壮阳补肾佳品,肾阳虚弱的老慢支病人,在冬令应用狗肉进补有治本的作用。附子、生姜、与狗肉同炖,不仅味道特别鲜美,温肾散寒、壮阳化痰的功效也十分显著。冬春寒冷天气是服用本食疗方的最好季节,夏秋两季慎用。阴虚内热的咳喘病人,忌用本食疗方。

冬季食狗肉暖身又补肾

俗语有寒冬至,狗肉肥一说,意为寒冬正是吃狗肉的好时节,狗肉味道醇厚,芳香四溢,有的地方称其为香肉。狗肉一直都是膳食中的珍品、餐桌上的佳肴,尤其是冬令进补的佳品。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狗肉富含哪些营养,以及其功效有哪些,用狗肉制作的食谱又有哪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让您可以吃得放心。

狗肉的营养价值与保健效果

狗肉富含蛋白质,且质量极佳,尤以球蛋白含量高,可以增强机体抗病力、细胞活力及器官功能。狗肉肉质细嫩,有少量脂肪,因此,食用狗不用担心发胖。

食用狗肉能增强体魄,助消化,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性功能。虚弱体质的老年人,如尿溺不尽、四肢厥冷、精神不振等都适合食用狗肉。冬天进补,可使老年人增强抗寒能力,因此民间有喝了狗肉汤,冬天能把棉被当之说。

中医认为狗肉味甘、性温、咸,归脾、胃、肾经。狗肉有补肾助阳、壮力气的功效,可用于肾阳虚所致的腰膝冷痛、小便清长、小便频繁、浮肿、耳聋、阳痿等症。狗肉可温补脾胃,用于脾胃阳气不足所致的脘腹胀满、腹部冷痛等症。狗肉还可补血脉的功效。

功用主治

补中益气,温肾助阳。治脾肾气虚,胸腹胀满,鼓胀,浮肿,腰膝软弱,寒疟,败疮久不收敛。

1.脾肾阳虚,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不举,遗精遗尿,小便清长。

2.肝肾精血亏虚所致的身体衰弱、腰酸腿软、阳痿早泄、头目昏花、视力下降等。

3.肾阳虚衰,阳痿早泄,夜尿频多,畏寒肢冷,脾肾阳虚,水肿明显,反复发作,肚腹胀大,小便减少,大便稀薄,腰痛背冷,舌淡胖嫩,脉象沉细。

4.脾肾阳气虚衰,精神不振,饮食减少,腰膝酸软,畏寒乏力 ①《别录》:主安五藏,补绝伤。

②孟诜:补血脉,厚肠胃,实下焦,填精髓。

③《日华子本草》:补胃气,壮阳,暖腰膝,补虚劳,益气力。

④《本经逢原》:治败疮稀水不敛。

⑤《医林纂要》:补肺气,固肾气,壮营卫,强腰膝。

狗肉的食用方法指南

狗肉有许多烹调方法,如红烧、清炖、油爆、卤制、火锅等,其中红烧和清炖做法比较简单,营养损失也小,适合每个家庭在冬季自制。

狗肉与一些食材搭配可以起到很好的食疗效果。如生姜狗肉粥可治疗阳气不足及小儿发育迟缓等症;黑豆与狗肉搭配可治疗腰痛等肾虚症;红薯与狗肉搭配可治疗夜间多尿症。吃狗肉后易口干,喝些米汤可缓解这一副作用。

ys630.COm精选阅读

附子煎的功效与作用


附子煎对于人体是有很好的补充作用的,往往人们在生病的时候会选择用附子煎,因为附子煎不仅对疾病有着非常好的疗效,而且能为人体提供各种所需的营养物质。现在就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处方】大附子1枚(重8钱,慢火炮裂,去皮,切作10片,同生姜、米泔淹1宿,去姜,薄片切,焙干),防风1两,骨碎补半两(去毛,炒),汉防己半两,白术半两,乳香2钱(别研)。

【制法】上为细末,入乳香拌匀,好酒煮糊为丸。

【功能主治】手臂无力,麻痹不仁,手足不随,风湿相搏,筋骨诸疾,痛不能举。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一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5两,黑豆(洗)1升,天雄(炮裂,去皮脐)5两,防风(去叉)3两。

【制法】以上四味,将三味锉细,并黑豆酒1斗5升,煮候豆烂,去滓取计,更用天麻、芎䓖各5两为散,与前豆药汁同煎如稀饧。

【功能主治】柔风四肢不收,腹中拘急。

【用法用量】每服1匙,空心热汤或温酒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诃黎勒皮1两,甘草(锉)1两,牛膝(切)1两,硫黄(舶上者,碎)半两,茴香子(炒)半两,干姜半两。

【制法】先将硫黄、甘草纳绢袋扎头,次将诸药粗捣银石器内,以水一斗,慢火同煎,不得入生水,频看,候煎至一大碗汁,取出滤去滓,分作4盏。

【功能主治】脾肾虚冷,脐腹冷痛,大便时泄,腹胀羸瘦。

【用法用量】每日空心1盏,温米饮调下,即用饭压之。如欲丸,除甘草不用,将诸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15丸,生姜盐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二

【处方】附子6两,乌头6两,干姜5两,当归5两,槟榔10两,赤石脂8两,桂5两,蜀椒4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冷气及瘀血心痛兼症块。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米饮送下。

【摘录】《鸡峰》卷十一

通过小编介绍的附子煎的详解,大家是不是对附子煎更有了解了呢?如果没有很了解的话,大家可以多看几遍哦,附子煎的功效与作用还有很多,适量的服用还是挺好的,可以使身体更健康呢。

制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制附子主要功效是可以消寒止痛,预防身体的阳气不足,心血亏虚,用量用法也非常简单,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来选择食用,平时的作用也非常广泛,可有效预防虚寒腹泻,能提高人体的气血恢复,在平时大家需要注意,也可以煲汤食用方法简单,入口也继续香醇,做的时候要注意技巧才能更美味。

性味归经

辛、甘,大热;有毒。

归心、肾、脾经

功能主治

功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主治:用于阴盛克阳,大汗亡阳,吐泻厥逆,肢冷脉微,心腹冷痛,冷痢,脚气水肿,风寒湿痹,宫冷,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阴疽疮疡以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用法用量

3~15g 。回阳救逆可用18~30g。亦有大剂量用至30g以上者。

经方四逆汤:生附子一枚 干姜一两半 炙甘草二两

破格救心汤:附子30~100~200克,干姜60克,甘草60克,高丽参10~30克,山萸净肉60~120克,生龙骨牡蛎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3-0.5克。

附子粥:制附子10克,炮姜15克,粳米100克。二药研为细末,每次用5克,与粳米加水煮粥食。 亦可将二药减半,煎水取汁,入粳米煮粥。

源于《圣惠方》。本方以附子温里散寒、止痛,炮姜温中散寒、止泻。用于里寒腹痛、腹泻,大便表稀。

附片薏苡粥:制附片10克,薏苡仁30克,粳米100克。附片煎取汁,入薏苡仁、粳米,加水煮至粥熟。分2次食。

本方以附片散寒止痛,用薏苡仁除湿舒筋。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四肢拘挛。

附子做法指导:

1. 取本品温壮心肾阳气之功,常与人参同用,益气回阳。

2. 用于肾阳不足,或阳虚水泛、尿少水肿。常与肉桂等同用。

3. 可治疗风寒湿痹、关节冷痛,常与麻黄、细辛、桂枝、白术、甘草、人参黄芪等配伍。

4. 内服宜制用,外用多生用。服药时不宜饮酒,不宜以白酒为引

注意事项

孕妇禁用。不宜与半夏、瓜蒌、天花粉、贝母、白蔹、白及同用。且需要根据自己的详细情况用药,适当用量,过犹不及,因附子含有毒性成分乌头碱,主要对心肌、迷走神经、末梢神经又兴奋麻痹作用,中毒症状如舌尖麻木、肢体麻木,有蚁走感,头晕、视力模糊,恶心,呕吐等,最严重至危及生命。

中药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附子是很常见的,这类药物对疾病治疗有很多,对中药附子的选择,也是需要根据疾病的需求进行,这样对疾病治疗,才会有很好的帮助,很多人对中药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并不是很清楚,在选择这类药物的时候,需要对它的各方面进行一些认识,使得选择的时候,可以放心进行。

中药附子在改善男性疾病上,效果非常不错,而且选择它,对男性肾的保护,也是最佳之选,因此对中药附子的功效与作用都有什么呢,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

中药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附子的功效

1.回阳救逆,用于亡阳证,症见冷汗自出,四肢逆冷,脉微欲绝。主要是肾和心的阳气绝。本品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下补肾阳以益火,挽救散失的元阳,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单用,力量不够,常与干姜、甘草同用,以加强回阳救逆之功效,即四逆汤(干草、生姜降毒,杀附子毒,又增强回阳救逆效果,附子回阳较干姜迟缓,所以有的书讲,干姜偏走,附子偏守)。临床往往兼阳气脱,若阳衰气脱,大汗淋漓、气促喘急者,这时仅回阳,对元气虚脱没有针对性,所以与大补元气的人参配伍,以回阳固脱,即参附汤。

2.补火助阳,补火,就是补命门之火,命门之火就是人体的元阳、肾阳。用于阳虚证。本品能温一身之阳,凡阳虚者如肾、脾、心诸脏及卫阳虚弱者均适用。若肾阳虚,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而见阳痿宫冷,畏寒身冷,腰膝冷痛,生长发育迟缓,早衰;肾不主水而水肿,小便清长,夜尿频多,遗尿者,每与肉桂、熟地、山茱萸等同用,如桂附八味丸。肾主生殖,生殖、性功能降低等;肾不纳气,呼吸急促,出多进少,虚喘;肾不温煦脾阳,脾肾阳虚,腹泻,久泻不止,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见小便不利、肢体浮肿者,用之有助阳化气之功,常与健脾利水药白术、茯苓等同用,如真武汤。心阳不足,而见心悸气短、胸痹心痛者,可与人参、桂枝等同用。卫阳虚自汗出者,可与黄芪、桂枝同用。但最有效有用的是改善不能温煦形体。还有脾阳虚,寒湿内盛的脘腹冷痛,大便溏泻,食欲不振,它脾肾双补,常与党参、白术、干姜同用,如附子理中汤。心阳虚,轻的自汗,心悸或胸痹疼痛,有寒象,也可用,和活血化瘀的或温心的肉桂、桂枝配伍,另外,卫阳不固,自汗不止,与黄芪一起用。

3.散寒止痛,即能温中,又能温经。广泛的温里散寒。温中,用于胃寒,脾胃虚寒,也用于实证的寒邪过重,脘腹冷痛;温经,经脉受寒,出现的冷痛、头痛可用,还有类似于乌头的祛风湿的作用,对于风湿寒痹,尤其是兼阳虚的它祛风湿,散寒止痛,但祛风湿不如乌头。只要有寒无论虚实均可用。实证就是温里散寒止痛,虚症就是温补阳气。

用于痹痛。本品辛散温通,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以寒湿偏盛、周身骨节疼痛较甚者为适宜,可与桂枝、白术等同用,如甘草附子汤。

中药附子的作用(药理)

本品主含生物碱如乌头碱、次甲基乌头碱等,另含脂类、有机酸及微量元素等。具有强心、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缺氧、抗体克、增强免疫功能、抗炎、镇痛、抗凝、抗血栓、抑制中枢等作用。所含乌头碱有毒,中毒时可见心率变慢、传导阻滞、室性期外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室性纤维颤动,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以至死亡。

1.本品含乌头碱、次乌头碱、塔拉胺、川乌碱甲、川乌碱乙及消旋去甲基乌药碱、棍掌碱等。附子煎剂有明显的强心作用,熟附片强心作用较强,煎煮愈久,强心作用愈显著,毒性愈低,其强心作用与其所含消旋去甲基乌药碱有密切关系;其煎剂口服对大鼠甲醛性和蛋清性关节肿有明显的消炎作用;所含乌头碱、乌头原碱有镇痛和镇静作用;附子煎剂有抗心肌缺血缺氧的作用;附子水溶部分能对抗休克时内毒素对心肌的抑制及血压的急剧降低作用。生附子能引起大鼠血压下降及心率减缓。附子注射液可提高小鼠体液免疫功能及豚鼠血清补体含量。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兴奋作用;有促进血凝的作用。所含去甲基乌药碱能明显降低肾血流量,并使尿中钠排泄减少。乌头、附子和乌头碱能刺激局部皮肤、粘膜和感觉神经末梢,先兴奋产生瘙痒与热感,继而麻醉,丧失知觉。

2.本品有毒,内服不慎可引起中毒。中毒症状多在服药后10分钟至2小时出现,轻者,口、舌及全身发麻,恶心呕吐,胸部有重压感,呼吸紧迫;中度者,烦躁汗出,面色苍白,皮肤发冷,四肢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心律紊乱;重度者,口唇指端发绀,神志不清或昏迷,以至循环或呼吸衰竭而死亡。中毒解救,轻度中毒,可用绿豆60g,黄连6g,甘草15g,生姜15g,红糖适量,水煎服或鼻饲;还可用蜂蜜50~120g,用凉开水冲服;严重中毒者,用大剂量阿托品解救。

3.导致附子中毒的原因颇多,有药材品种不清、炮制方法不当、内服剂量过大、煎煮时间过短以及机体对药物敏感性等多方面,而其中最为重要或多见的原因是煎煮时间过短所致。因此,凡附子作汤剂内服,必须煎至口尝无麻感为度,以免中毒。久煎除对镇痛、抗炎的作用有一定影响外,并不影响强心作用。

以上就是对中药附子的功效与作用一些介绍,在选择这药物的时候,需要对以上功效和左右详细认识,这样使用的时候,才会知道该如何选择它最佳,对自身健康治疗,也是有着很好的帮助,同时也利于身体各方面发展。

附子方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作为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所包含的种类包罗万象,随着现在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人们对它也越来越熟悉,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介绍附子方这种方剂。

【别名】附子汤

【处方】白术2钱,当归2钱,陈皮4分,干姜4分,丁香4分,甘草4分,人参1钱,附子5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霍乱,气血虚损,伤食感寒,痛止而手足冷者。

【用法用量】附子汤(《嵩崖尊生》卷十四)。

【摘录】《胎产指南》卷七

【处方】附子(炮)、石膏(煅)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加脑麝少许。

【功能主治】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茶酒送下。

【摘录】方出《政类本草》卷十引《孙兆口诀》,名见《普济方》治四十四引《澹寮》

通过上文对附子方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在对药物进行选择的时候,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我们一定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治愈疾病。

附子膏的功效与作用


附子膏作为一种中药方剂,不仅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令人非常满意,而且 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对于附子膏这种比较受欢迎的方剂,我们更应该要了解它的吃法,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生活更好的运用它了。

【处方】附子(生,去皮脐,为末)2两,猪脂4两。

【制法】先炼猪脂,去滓,入附子末拌匀,酒少许调如膏。

【功能主治】腕折伤损。

【用法用量】摊伤处,每日1易。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五

【处方】生附子(大者)1枚,生乌头1个。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牙疼,腮亦肿痛。

【用法用量】以酽醋调成膏,只作1剂涂。

【摘录】《鸡峰》卷二十一

【处方】附子2两(去皮脐),吴茱萸1两,川椒1两(去目),白芷2两,前胡1两(去芦头),芎䓖2两,白术1两,桂心1两,当归2两,细辛1两,汉防己1两。

【制法】上锉细。用绵裹,以醋2升,渍一宿,以猪脂三斤,慢火煎令药色黄,膏成,绞去滓,盛瓷盒中。

【功能主治】脚气风毒疼痛,及缓弱无力。

【用法用量】每取摩所患处。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处方】生附子1颗。

【功能主治】蜈蚣咬痛。

【用法用量】上以头醋磨涂之。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七,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四九

【别名】摩风膏

【处方】附子(炮)3两,天雄(炮)3两,乌头(炮)3两,防风2两(1方无防风)。

【功能主治】白癜风。

【用法用量】摩风膏(《普济方》卷一一二)。

【摘录】《外台》卷十五引《古今录验》

【处方】附子1分(炮裂,去皮脐),甜瓜子1分,杏仁1分(汤浸,去皮尖双仁)。

【功能主治】耳聋。

【用法用量】上和捣令熟,绵裹如枣核大,塞耳中,每日1换。

【摘录】方出《圣惠》卷三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五十三

【处方】附子1枚(别捣为末),鲫鱼1枚(长5寸),乱发如鸡子大,猪脂4两。

【功能主治】一切疥癣、恶疮不愈。

【用法用量】先以猪脂煎鱼、乱发令消,滤去滓,入附子末,熟搅成膏,旋取涂之。

【摘录】《圣惠》卷六十五

附子膏作为一种家喻户晓的中药方剂,却常常被人们所遗忘,其实他的功效和作用是出乎我们预料的,所以大家平时在生活中只要对附子膏多一些了解,一定对大家的身体有很大的帮助的。

附子散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是种好东西,大自然界中的药材经过泡制等工序后都会变成养生的好利器,附子散也是其中之一。那么你知道附子散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吗?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 干姜(炮.一两) 防风(去叉.一两) 山茱萸(去核.一两) 细辛(一两) 山芋(一两半)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风眩,目痛耳聋。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匕,空心温酒调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附子(炮)、官桂、当归、白术,各二钱半。干姜(炮)、半夏曲,各二钱。

【功能主治】治阴证伤寒,唇青面黑,身背强痛,四肢厥冷;及诸虚寒沉寒。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红枣二枚,煎至一钟,食前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附子(生.去皮.脐)、龙骨,各一两。

【炮制】上捣罗为细散。

【功能主治】治小儿大肠虚冷,肛门脱出,多因下痢得之,宜以药傅。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傅在脱肛上,按令入,频用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败龟版60克(涂酥炙微黄)虎胫骨60克(涂酥炙微黄)当归30克(锉,微炒)芎藭30克 桂心30克 没药30克 泽兰30克 乱发灰30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麝香7.5克(细研)槟榔30克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入麝香,研令匀。

【功能主治】治一切伤折,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不计时候,以温酒调下6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七

【处方】附子30克(生,去皮、脐)龙骨30克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小儿脱肛。

【用法用量】每用散3克,敷在肛上,挼按令入,频频用之,以愈为度。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二

【处方】附子23克(炮裂,去皮)桂心15克 当归15克(锉,微炒)干姜7.5克(炮裂,锉)半夏7.5克(汤洗七次去滑)白术15克

【制法】上药捣筛为细散。

【功能主治】治阴毒伤寒,唇青面黑,身背强,四肢冷,妇人血室痼冷沉寒,赤白崩漏,脐腹疠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加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热服。衣覆取汗。如一小时后仍未出汗,再服。

【摘录】《类证活人书》卷十六

【别名】沉香散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熟干地黄1两半,芎䓖3分,桂心3分,人参3分(去芦头),白茯苓1两,桑螵蛸1两(微炒),当归3分(锉,微炒),沉香1两,牛膝1两(去苗),磁石2两(捣碎,淘去赤汁),石斛1两(去根),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干)。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肾脏虚羸,耳无所闻,脚膝乏力。

【用法用量】沉香散(《普济方》卷一四 四)。

【摘录】《圣惠》卷十四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桂心1两,五味子1两,木香1两,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白蒺藜1两(微炒,去刺)。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风虚耳聋,头脑旋闷,四肢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以暖酒调下,夜临卧时再服。

【摘录】方出《圣惠》卷三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五十三

【处方】附子1颗(炮裂,去皮脐,切4分,涂蜜炙令微黄),马蔺子1两,牛蒡子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咽喉闭塞。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温水调下,1日4-5次。

【摘录】《圣惠》卷三十五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桂心3分,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白术3分,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白茯苓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四肢逆冷,心神烦躁,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1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三十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桂心3分,白术1两,高良姜3分(锉),甘草2分(炙微赤,锉),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手足厥冷,脉细欲绝。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二

【处方】附子半两(去皮脐),硫黄半两(细研),苍耳1握(阴干)。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疠疡风,斑驳如白瘕。

【用法用量】用米醋调,先以布揩其上赤,即以药涂之,干即更涂之。

【摘录】方出《圣惠》卷二十四,名见《圣济总录》卷十八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杜仲3分(去粗皮,炙微黄,锉),五味子3分,磁石3两(捣碎,水淘去赤汁),牡丹3分,萆薢1两(锉),桂心3分,续断3分,牛膝3分(去苗),熟干地黄1两,羌活3分,当归3分(锉,微炒),木香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五种腰痛,肾脏虚冷,行立艰难。

【用法用量】每服用羊肾1对,切去脂膜,先以水1大盏半,煮肾令熟,去肾,加药末5钱、生姜半分、大枣3枚、椒3-7枚,煎至5分,去滓,空心温服,晚食前再服之。

【摘录】《圣惠》卷四十四

【处方】黑豆1合(拣令净),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别捣为细末),生姜1两(切,与豆同炒,豆熟为度)。

【功能主治】风毒攻注头目,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上以酒1大盏,煎姜、豆至7分,去滓,分为2服,每服调附子末1钱,不拘时候。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名见《普济方》卷四十四

【处方】蜀附子1枚(炮),曲3分,干姜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中寒下痢脓血,妇人漏下。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食前以酒送下,1日2次。

【摘录】《外台》卷二十五引《古今录验》

【处方】附子8分,藜芦2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羊疽疮,有虫痒。

【用法用量】敷之。虫自然出。

【摘录】方出《隐居效方》(见《肘后方》卷五)。名见《医心方》卷十七引《古今录验》

【处方】生附子。

【制法】上为末,置管中。

【功能主治】中风,口噤不开。

【用法用量】吹口内舌下。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见《圣济总录》卷六

【处方】白附子(炮)半两,南星(炮)半两,黑附子(炮,去皮脐)1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虚风呵欠,吐逆涎盛。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盏,加生姜2片同煎,仍不住手搅,煎至半小盏,分3服。甚效。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

【别名】附子汤

【处方】附子1两半(炮裂,去皮脐),人参1两(去芦头),干姜1两(炮裂,锉),赤芍药1两,桂心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大肠虚冷,乏气拘急,腰痛羸瘦。

【用法用量】附子汤(《圣济总录》卷五十)。

【注意】忌热面、鸡、猪、鱼等。

【摘录】《圣惠》卷六

【别名】定呕汤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干姜1两(炮裂,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霍乱,吐少呕多。

【用法用量】定呕汤(《普济方》卷二○一)。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二○一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牛膝3分(去苗),杜仲1两(去粗皮,炙微黄,锉),羌活1两,桂心半两,当归1两半(锉,微炒),防风2两(去芦头),延胡索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腰痛强直,不能俯仰,及筋脉拘急。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四十四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芎䓖1两,石斛(去根,锉)1两,独活1两,牛膝(去苗)1两,当归1两,熟干地黄1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3分,丹参3分,防风(去芦头)3分,白术3分,黄耆(锉)3分,木香3分,五加皮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虚劳偏枯,肌体虚弱,气血不行,半身枯细,肢节无力,食少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空腹及晚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七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3分(炮裂,锉),桂心1两,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芎䓖3分,当归1两(锉碎,微炒),木香半两,五味子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吴茱萸1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下焦虚寒,腹痛气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空心温服。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桂心3分,白术3分,细辛3分,木香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百日内未平复,合阴阳,遂成阴阳易病,四肢厥冷,心痛烦闷,手足拘拳。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四

【处方】附子5两(生用),熏陆香1两,松脂1两半,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研),桂心1两,当归1两(锉,微炒),芸苔子1两,芫花1两,巴豆1两(去心)。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妇人血风走注,腰膝骨节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方中巴豆,《普济方》作“巴戟”。

【摘录】方出《圣惠》卷六十九,名见《普济方》卷三一八

【处方】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当归1两(锉,微炒),芎䓖1两,前胡1两(去芦头),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黄芩1两,细辛3分,白鲜皮1两,茯神1两,羌活1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汉防己1两,桂心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麻黄1两(去根节)。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中风,筋脉拘急,四肢疼痛,言语謇涩,心胸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败龟2两(涂酥炙微黄),虎胫骨2两(涂酥炙微黄),当归1两(锉,微炒),芎䓖1两,桂心1两,没药1两,泽兰1两,乱发灰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麝香1分(研细),槟榔1两。

【制法】上为细散,入麝香研令匀。

【功能主治】一切伤折,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七

【处方】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术2分,黄耆3分(锉),赤石脂2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产后脓血痢,日夜数十行,疼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1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人参1两(去芦头),桂心1两,麻黄1两(去根节),茯神1两,汉防己1两半,黄芩1两半,甘草1两(炙微赤,锉),赤芍药1两,枳壳2两(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中风,四肢不举,言语謇涩,烦疼壮热。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频服。

【摘录】《圣惠》卷十

【处方】附子1枚(炮裂,去皮脐)。

【制法】削去外面,留中心如枣大,为细散。

【功能主治】大便冷秘。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蜜水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神曲3分(炒微黄),干姜3分(炮裂,锉),甘草1分(炙微赤,锉),当归半两(锉,微炒)。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冷热气不和,腹痛,下痢脓血。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黄连1两(去须,微炒),诃黎勒1两(煨,用皮),干姜1两(炮裂,锉),甘草1两(炙微赤,锉),密陀僧1两(烧,研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久赤白痢,腹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1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附子1枚(生,去皮脐),乌梅2枚。

【制法】上二味,各烧令半生半熟,共为细散。

【功能主治】赤白痢不止,多渴。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前以粥饮调下。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附子1两(去皮脐),藜芦半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妇人乳疽及妒乳,作寒热疼痛。

【用法用量】用醋调敷之,干即再敷之。

【摘录】《圣惠》卷七十一

【处方】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前胡半两(去芦头),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人参半两(去芦头),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槟榔半两,石膏2两(捣碎),芎䓖半两。

【制法】上锉细和匀。

【功能主治】痰厥头痛,胸满短气,呕吐白沫,饮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甘草3分(炙微赤,锉),桂心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霍乱吐泻,欲垂命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磁石(煅,醋淬7遍)1分,龙骨1分,菖蒲1分,藁本(去苗土)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耳聋。

【用法用量】以绵裹1钱匕,塞耳中。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四

【处方】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川椒1分(去目),白矾3分(烧令汁尽,研细),腻粉2钱,雄黄1分(研细)。

【制法】上附子、椒二味为末,次加白矾、腻粉、雄黄,相和令匀。

【功能主治】冷疮,日夜发歇疼痛。

【用法用量】每使时,以清麻油调令得所,以敷疮上,1日换2次。

【摘录】《圣惠》卷六十四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半,桂(去粗皮)2两半,细辛(去苗叶)1两半,干姜(炮)2两半,防风(去叉)2两半,甘草(炙,锉)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中风手臂不随,口面偏斜。

【用法用量】每用1钱至2钱匕,温酒调下,空心、午时各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没药1两,蒲黄1两,当归1两,芎䓖1两,姜黄1两,赤芍药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理血止痛。主从高坠下,落马车辗,一切伤折。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七

【处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干姜、桂心、人参、防风、芎䓖、羚羊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中风手臂不仁,口面㖞斜。

【用法用量】水煎,加竹沥,日服1剂。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阳虚风中,遏热伤筋,故筋脉牵引,㖞僻不仁焉。附子、桂心补以温营;麻黄、防风散风发表;人参扶元气;川芎活血脉;干姜暖胃温中,俾邪勿复入;细辛通气散邪,使营卫以行;羚羊平厥阴之火;竹沥滋少阴之津,润则风邪外解,络气清和,脾得为胃行津液于肢臂焉。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六

【处方】附子1两(酒浸过,炮裂,去皮脐),白附子1两(生用),白僵蚕1两(生用),天南星1两(生用),海桐皮1两,狼毒半两(以醋煮半日,细切,晒干),麝香1分(细研),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干姜半两(炮裂)。

【制法】上为细散。加麝香,都研令匀。

【功能主治】急风。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热豆淋酒调下,良久再服,必吐涎出,相次以热葱酒1盏投之。盖覆令有汗为效。

【摘录】《圣惠》卷二十二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川乌头1两(炮裂,去皮脐),乌蛇肉2两(酒浸,去皮骨,炙微黄),干蝎1两(微炒),天麻1两,天南星1两(炮裂),白附子1两(炮裂),防风1两(去芦头),白僵蚕1两(微炒),蝉壳1两,麻黄1两(去根节),藿香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破伤风。

【用法用量】每服1钱,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一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五加皮3分,麻黄3两(去根节),独活3分,当归3分,秦艽3分(去苗),赤茯苓3分,芎䓖3分,桂心3分,萆薢3分(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风身体疼痛,四肢懈惰。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生冷、油腻、毒鱼、滑物。

【摘录】《圣惠》卷二十一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细辛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当归1两(锉,微炒),桂心1两,赤芍药1两,生干地黄1两,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微炒),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风入腹中,(疒丂)痛无时,发则抢心,胀满拘急。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

【处方】附子1分(炮裂,去皮脐),干姜1分(炮裂,锉),生干地黄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肾黄。

【用法用量】分为3服,每服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五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干姜(炮)1两,细辛(去苗叶)1两,防风(去叉)1两,山茱萸1两,山芋1两半。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风眩目疼耳聋。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空心温酒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六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草豆蔻1两(去皮),人参3分(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当归半两(锉,微炒),干姜半两(炮裂,锉),桂心半两,木瓜1两(干者),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冷霍乱虚烦,吐泻转筋,冷汗出,腹中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处方】附子1枚(重1两者,慢火炮裂,去皮脐),白附子(炮裂)1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中风牙关紧急,遍身强硬。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温酒调下。3服见效。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

【别名】附子汤、大附子当归散

【处方】附子3分(炮裂,去皮),桂心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干姜1分(炮裂,锉),半夏1分(汤洗7次去滑),白术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阴毒伤寒,及诸沉寒痼冷等阴盛阳虚之证。

【用法用量】附子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七)、大附子当归散(《医方类聚》卷一五七引《施圆端效方》)。

【摘录】《活人书》卷十六

【别名】人参散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人参(去芦头)1两,白茯苓1两,前胡(去芦头)1两,白术1两,麻黄(去根节)1两,桂心1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1两,独活1两,当归(锉,微炒)1两,石膏2两,干姜半两(炮裂,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阴痉,颈项强直,四肢拘急疼痛,足冷口噤。

【用法用量】人参散(《普济方》卷一三二)。

【摘录】《圣惠》卷十

【处方】黑附子1两(去皮脐,生用)。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脚气连腿肿满,久不愈。

【用法用量】用生姜汁调如膏,涂肿上,药干再调,涂之肿消为度。

【摘录】方出《证类本草》卷十引《简要济众方》,名见《圣济总录》卷八十四

【处方】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木香1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虚劳大便泄泻。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用猪肾1对,去筋膜批开,掺药并葱白、盐各少许在内,湿纸裹,慢火煨熟,细嚼,米饮送下,空心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一

【处方】附子1两(生,去皮脐),龙骨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脱肛。

【用法用量】每用散1钱,敷在肛上,挼按令入,频频用之,以愈为度。

【摘录】《圣惠》卷九十二

【处方】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没药1两,桂心2两,威灵仙1两,干漆1两(捣碎,炒令烟出),牛膝1两(去苗)。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妇人腰脚积年疼痛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温酒调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一

【处方】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蜣蜋1分(去翅足,微炒),人参1分(去芦头),葛根半两(锉),桂心1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中风、伤寒,眼目不开,手足厥冷,口多出涎,啼声不出,齿噤,或时觉躁闷。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生姜少许,煎至4分,去滓,分2次温服。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石斛3分(去根,锉),杜仲3分(去粗皮,炙微黄,锉),五味子3分,人参3分(去芦头),熟干地黄1两,续断3分,牛膝3分(去苗),桂心1两,沉香1两,黄耆3分(锉),当归3分(锉,微炒),木香3分,白龙骨1两,磁石2两(捣碎,水掏去赤汁)。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肾脏风虚,两耳常鸣,腰背痛强,小便多利,虚羸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七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沉香1两,桂心1两,木瓜1两半,高良姜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肝虚风冷所搏,转筋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鸡、猪、毒鱼、大蒜等。

【摘录】《圣惠》卷三

【处方】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草豆蔻半两(去皮),桂心半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高良姜半两(锉),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霍乱腹满,虚鸣气逆,手足俱冷。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3分(炮裂,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1两(去芦头),白茯苓3分,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桂心3分,诃黎勒3分(煨,用皮)。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其脉沉微;或因下后,心腹痞满。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二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半两,白术1两,紫苏茎叶1两,木香半两,大腹皮半两(锉),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头痛急闷,心腹痞满,气逆,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二

【别名】桂附散

【处方】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桂心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半夏1分(汤浸7遍去滑),干姜1分(炮裂,锉),白术半两,天南星1分(炮裂),木香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阴毒伤寒,唇青面黑,身重背强,四肢逆冷。

【用法用量】桂附散(《普济方》卷一三五)。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白术半两,当归(锉,微炒)半两,吴茱萸(汤浸7遍,焙干,微炒)半两,桂心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丁香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脾胃虚寒,腹痛吐泻,手足厥冷,或自汗口噤。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黄连1两(去须,微炒),龙骨1两,当归3分(锉,微炒),地榆1两(锉),木香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冷热痢,腹痛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捣),桂心末1钱,补骨脂1钱。

【功能主治】腰脚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上以水1大盏,煎至5分,和滓,空心温服,垂所患脚坐良久,以候药力。

【摘录】《普济方》卷一五六引《十便良方》

【别名】回阳散

【处方】附子(炮)半两,北前胡半两,甘草半两,人参半两,桔梗半两,麻黄(去节)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补虚。主小儿吐泻及伤寒脾虚腹热,或手足冷,虚汗不已,喉内虚喘。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至1钱,淡姜汤调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惠眼观证》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干姜半两(炮裂,锉),白术3分,桂心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龙骨3分,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冷痢。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附子半两(去皮),雄黄1分(研细),白矾1分,吴茱萸半分,米粉半合。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湿癣。

【用法用量】以绵搵扑,日3次。

【摘录】《圣惠》卷九十一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细辛、干姜1两(炮裂,锉),甘草1两(炙微赤,锉),桂心1两,麦门冬1两(去心),独活1两,当归1两,白术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中风,失音不语,气厥无脉,手足拘急。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九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皂荚1挺(去皮子,炙),吴茱萸(汤洗,焙,炒)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一切癣。

【用法用量】用新布揩癣令湿,然后涂药,每日2-3上。如干癣,以醋调涂。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七

【处方】附子、白及、百合、川乌、南星、柏子仁、五加皮(皆生用)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胎寒风证,头项软弱;小儿中风卒死,四肢厥冷,口内涎流,眼目㖞斜,身首反张。

【用法用量】用好酒涂角项上,干即再用。小儿中风卒死等症,用钩藤煎汤灌之,或得苏醒。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一引《傅氏活婴方》

【处方】绵附子1两(炮,去皮脐,盐水内浸良久),泽泻(不蛀者)1两。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阳虚小便不通,两尺脉俱沉微,用淋闭通滑之剂不效者。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灯心7茎,煎服,随通而愈。

【摘录】《得效》卷六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防风1两(去芦头),五加皮1两,萆薢1两,薏苡仁1两,桂心1两,牛膝1两(去苗),独活1两,当归1两,杜

以上就是对附子散的一些简单的介绍了,当然了日常如果要用药的话,最好可以咨询一下相关的医生。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