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慢性胃炎养生

2019-10-20 │ 春季慢性胃炎养生 慢性肾炎冬季养生

慢性胆管炎

“中医养生之道,不在求仙丹灵药,而首在养心调神,养心养性可称是养生之道的“道中之道”!”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接受养生的理念,生活质量高的人,一般都是懂得养生的人。怎样才能实现科学的中医养生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慢性胆管炎”,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概述】

大多数是急性胆管炎遗留的结果。急性胆管炎经非手术治疗后,急性炎症获得控制,但未解决胆管内的原发病因(如肝内外胆管结石,胆道蛔虫症或奥狄括约肌狭窄等),胆管内炎症病变转为慢性,胆管壁增厚。由于存在梗阻性病变,胆管常扩张,直径达2~3cm,甚至5cm。当胆管梗阻变为完全或其中细菌感染加重时,即可造成急性炎症发作。多次反复的急性发作,将进一步加重胆管慢性炎症的病变程度,特别在胆管下端oddi括约肌乳头部和肝内胆管各分支内,经过反复多次的急性发作后,常可造成胆管下端纤维疤痕组织增生和狭窄,以及肝内胆管各段分枝的环境狭窄,这样更加重了肝内外胆管的梗阻程度。

【诊断】

主要根据急性胆管炎的反复发作史。此外,B超检查可发现胆总管扩张,管壁增厚,有时还能显示胆管内结石或蛔虫影。静脉胆道造影显示胆管扩张,常有造影剂排空延迟现象。ERCp能清楚显示扩张的胆管以及胆管结石等病变,并能了解肝内外胆管有无狭窄的存在。一般根据临床表现和上述检查,多数能明确诊断。

【治疗措施】

采用手术治疗,去除胆管梗阻因素,保证胆道引流畅通。如有急性发作,先予控制,待病情稳定后再进行手术。切开胆管取除结石或蛔虫,并作T形管引流。如有奥狄括约肌狭窄,可作括约肌成形术,如有胆总管下端梗阻可作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或胆管空肠Roux-y吻合等胆肠内引流术。为解除感染病灶,常规切除胆囊。对于肝内胆管狭窄,则须彻底了其病理变化,解除其梗阻原因,如作肝内胆管狭窄段切开,并清除肝内结石,然后作Roux-y式胆管空肠吻合。奥狄括约肌成形和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容易发生逆流性胆管炎。m.Ys630.COM

【临床表现】

一般无特异性症状,可表现为中上腹不适和胀痛,有时或呈绞痛发作。进食油腻食物后可加重上腹疼痛。一般很少有发热和黄疸。腹部体征也不明显,可仅有上腹轻压痛,胆囊不肿大。如发生急性发作,则出现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等三联征的临床表现。

Ys630.com相关知识

胆管炎能治好吗


胆管炎对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出现这种病症的时候,一定要及时进行良好的治疗,毕竟这种疾病一旦发作,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危害非常大,患者会非常的痛苦,胆管炎的治疗方法比较多,根据患者的具体的病症表现,可以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

胆管炎能治好吗

1.慢性胆管炎

用手术方式,去除梗阻因素,保证胆道引流畅通。在急性发作,先控制感染,等病情稳定后再施手术。切开胆管取除结石或蛔虫,并作T形管引流。如有奥狄括约肌狭窄,可作括约肌成形术,如有胆总管下端梗阻可作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或胆管空肠Roux-y吻合等胆肠内引流术。为解除感染病灶,应切除胆囊。肝内胆管狭窄者,须彻底了解其病理变化,解除其梗阻原因。

如作肝内胆管狭窄段切开,并清除肝内结石,然后作Roux-y式胆管空肠吻合。奥狄括约肌成形和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容易发生逆流性胆管炎。

2.急性胆管炎

手术解除胆管梗阻,使胆管压力减低,引流通畅。但在疾病早期,急性单纯性胆管炎,病情不太严重时,可先采用非手术方法。对非手术治疗无效,并由单纯性胆管炎发展成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应及时采用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解痉、镇痛和利胆药物的应用,其中50%硫酸镁溶液常有较好的效果,用量为30~50ml一次服用或10ml日3次;胃肠减压也常应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很重要,虽在胆管梗阻时胆汁中的抗生素浓度不能达到治疗所需浓度,但它能有效治疗菌血症和败血症,常用的抗生素有庆大霉素,氯霉素,先锋霉素和氨卞青霉素等。

胆管炎的家庭护理

1.用药遵医嘱服药,积极治疗,以免延误病情。2.饮食宜温软、清淡、易消化;忌烟、酒、肥甘之品,保持大便通畅。3.情志排解不良情绪,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抑郁、郁怒等不良刺激。4.运动适当进行体育运动,以不感劳累为宜,活动中不要用力过猛,避免碰撞伤及胁肋。5.生活起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起居有常,避免过劳。6.定期复诊遵医嘱定时复诊,若胁痛加剧、伴恶心、呕吐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原发性胆管炎遗传


生活中遇到的疾病都属于原发性的,发现都是由于先天性的因素出现,而且身体中本身有携带这种基因,所以才会导致病情发生,肝脏自身本有免疫的能力,可是因为很多的因素,导致肝脏自身的免疫能力下降,原发性胆囊炎是否有遗传性?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以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还有自身免疫性肝病,这三种病是肝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一种以肝内和肝外胆道系统广泛炎症和纤维化为特点的慢性胆汁淤积综合症,主要累及年轻人,平均年龄是40岁,并且70%的患者是男性,该病常呈进行性发展,最终发展成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如果不进行肝移植治疗,患者常死于肝衰竭,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常常伴有炎症性肠病,特别是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相似,一系列胆汁淤积的并发症,如瘙痒,骨质疏松,脂溶性维生素缺乏,以及高胆固醇血症以及进展期肝病的表现,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也可发生,此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还具有一些特殊的并发症,比如说胆管炎,胆管狭窄,胆石症,胆管癌,以及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进行结肠直肠切除和回肠造口术后发生的造口处静脉曲张,胆管癌约在10%的患者中发生。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临床表现可以分为无症状,但肝功能异常,或因慢性胆汁淤积,复发性胆管炎,慢性肝病的并发症就诊,也有剖腹术时偶然发现。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最常见的症状有乏力,瘙痒,黄疸症状,还可有体重减轻,发热等不适,体征可有肝大,黄疸,脾大,色素过度沉着,黄瘤等,部分患者并发炎症性肠病,特别是溃疡性结肠炎,而有相应的肠道表现。

该病的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清转氨酶以及血清胆红素的升高。

该病的影像学检查:胆管造影显示肝内和(或)肝外胆管弥漫性,多灶性环状狭窄,短带状狭窄,憩室状突出。

该病的治疗:目前该病并没有特异的药物或者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可以采用球囊扩张,胆管重建,肝移植以及直结肠切除术。内科治疗主要是应用一些免疫抑制剂,抗纤维化的药物,以及利胆的药物,肝移植是唯一能够挽救终末期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寿命的治疗措施,一般来说该病应早期在发生胆管癌和晚期肝衰竭之前就考虑肝移植,因为大部分患者在肝移植后情况较好,五年存活率可达75%到85%。

胆管炎是怎么引起的


胆管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胆疾病,对患者的危害是比较大的,引起胆管炎的原因比较多,目前医学上也是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科学的定论,很多医学专家认为,胆管炎主要是先天性疾病,也有的人认为这属于获得性因素造成的一种疾病,目前来看,胆管炎和病毒感染有关,和先天性发育异常有关。

胆管炎是怎么引起的

(一)病毒感染学说

认为胆道闭锁、新生儿肝炎和胆管扩张症是一病因,是肝胆系炎症感染的结果。在病毒感染之后,肝脏发生巨细胞变性,胆管上皮损坏,导致管腔闭塞(胆道闭锁)或管壁薄弱(胆管扩张)。但目前支持此说者已见减少。

(二)先天性异常学说

认为在胚胎发育期,原始胆管细胞增殖为一索状实体,以后再逐渐空化贯通。如某部分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则在空泡化再贯通时过度空泡化而形成扩张。

有些学者认为胆管扩张症的形成,需有先天性和获得性因素的共同参与。胚胎时期胆管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和过度空泡形成所造成的胆管壁发育薄弱是先天因素,再加后天的获得性因素,如继发于胰腺炎或壶腹部炎症的胆总管末端梗阻及随之而来发生的胆管内压力增高,最终将导致胆管扩张的产生。

(三)胰胆管合流导常学说

认为由于胚胎期胆总管与主胰管未能正常分离,两者的交接处距乏特(Vater)壶腹部较远,形成胰胆管共同通道过长,并且主胰管与胆总管的江合角度近乎直角相交。因此,胰管胆管吻合的部位不在十二指肠乳头,而在十指肠壁外,局部无括约肌存在,从而失去括鸡功能,致使胰液与胆汁相互返流。当胰液分泌过多而压力增高,使胆管发生扩张。近年开展逆行胰胆管造影证实有胰管胆管合流流高达90~100%,且发现扩张胆管内淀粉酶含量增高这事实。在动物实验中观察到胰液进入胆道后,淀粉酶、胰蛋白酶、弹力蛋白酶的活性增强,这可能是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

胆管炎吃什么药好得快


当出现胆管炎的时候,患者会出现剧烈的疼痛,这时候可以采用封闭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可以通过服用一些止痛药来进行治疗,对于老年朋友来说,如果无法手术,可以通过一定的中医中药来加强调养,也能取得不错的治疗作用,当然对于比较严重的患者来说,药物治疗只能说是保守的治疗,最好的方法还是手术来治疗。

胆管炎吃什么药好得快

1、胆管炎疼痛剧烈者,采用穴位封闭疗法,用维生素B12500毫克、维生素B1100毫克、2%利多卡因3毫升混合,取足三里、阳陵泉穴封闭。 2、对高龄患者胆管炎广泛转移,正气虚损,阴液耗损,消瘦恶病质,倦怠乏力甚或卧床不起,午后低热,口干食少,黄疸晦暗,粪如陶土,尿赤,右肋 下可触及肿块,舌红无苔,脉细数,治宜益气育阴,清化祛瘀。药用:太子参12克、北沙参10克、麦冬10克、生地10克、知母10克、川石斛12克、白术 10克、枳实10克、茵陈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石见穿15克、地鳖虫10克、桃仁0克、赤芍12克、生大黄10克(后下)、广郁金10克。 3、冰蟾皮穴位贴敷:用于止痛。药用鲜蟾皮(摘除时尽量不破坏毒腺)、冰片、大蒜(以独头蒜为佳);方法:大蒜横切,用其截面涂擦痛点及胆俞 穴,以蒜汁均匀一层为度,面积直径约5-6厘米。再将冰片研末,均匀地撒在蟾皮表面(每个蟾皮撒冰片1克左右),然后将冰蟾皮外敷于涂有蒜汁的部位,用纱 布外敷,胶布固定,日2次。 4、耳针:取交感 、神门、肝、胆为主穴;出现休克者取涌泉、足三里、人中、十宣穴;或耳针取皮质下、内分泌、肾上腺等穴。

胆管炎的治疗方法如下:

1.慢性胆管炎

用手术方式,去除梗阻因素,保证胆道引流畅通。在急性发作,先控制感染,等病情稳定后再施手术。切开胆管取除结石或蛔虫,并作T形管引流。如有奥狄括约肌狭窄,可作括约肌成形术,如有胆总管下端梗阻可作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或胆管空肠Roux-y吻合等胆肠内引流术。为解除感染病灶,应切除胆囊。肝内胆管狭窄者,须彻底了解其病理变化,解除其梗阻原因。如作肝内胆管狭窄段切开,并清除肝内结石,然后作Roux-y式胆管空肠吻合。奥狄括约肌成形和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容易发生逆流性胆管炎。

2.急性胆管炎

手术解除胆管梗阻,使胆管压力减低,引流通畅。但在疾病早期,急性单纯性胆管炎,病情不太严重时,可先采用非手术方法。 对非手术治疗无效,并由单纯性胆管炎发展成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应及时采用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解痉、镇痛和利胆药物的应用,其中50%硫酸镁溶液常有较好的效果,用量为30~50ml一次服用或10ml日3次;胃肠减压也常应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很重要,虽在胆管梗阻时胆汁中的抗生素浓度不能达到治疗所需浓度,但它能有效治疗菌血症和败血症,常用的抗生素有庆大霉素,氯霉素,先锋霉素和氨卞青霉素等。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概述】

又称狭窄性胆管炎,实质上不是一种化脓性疾病。是一病因不明,以肝内外胆管的慢性纤维化狭窄和闭塞为其特征。临床上较少见。它不同于胆管结石,肿瘤或胆管损伤后继发的硬化性胆管炎(或称为继发性胆管狭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一般无胆石,亦无胆管手术史,不少病例同时伴有溃疡性结肠炎。少数人还伴有纤维性甲状腺炎及后腹膜纤维化等疾病。发病年龄多数为30~50岁,男性多于女性。目前认为细菌和病毒感染,免疫功能异常以及某些先天性遗传因素是本症可能的发病因素。

【诊断】

以往仅在手术探查时见到胆管呈硬索状改变才得以确诊。术中胆管造影显示胆管呈弥漫性不规则狭窄,胆管壁活检排除胆管癌肿存在。结合有进行性梗阻性黄疸表现,无胆石和无胆管手术史,即可确诊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但最终诊断还必须经过至少5年时间的随访,如无胆管恶性肿瘤出现,才能最后确诊。由于胆管癌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鉴别诊断困难,即使活检无癌肿,有时也难以完全除外胆管癌。近年来,ERCp和pTC的广泛应用已有可能在术前作出诊断。在梗阻性黄疸病人,特别是伴有溃疡性结肠炎者,要考虑本病的可能性,通过ERCp检查,能显示出肝内外胆管呈弥漫性串珠样带状狭窄改变。

【治疗措施】

目前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外科治疗的目的是引流胆汁,使胆管减压,以减轻肝脏损害。在手术探查胆道时,须作胆管壁和肝活检,并作术中胆道造影和胆汁的需氧及厌氧菌培养。对局限性狭窄者可行狭窄处扩张,放入T形管、导尿管或塑料管及撑引流,引流管可自胆管切口或肝面引出。引流管最好留置1年以上,也有人主张长期留置,甚至终生保留。有时肝外胆管管腔太细,置管引流也会发生困难和失败。虽有主张在狭窄的胆管上作胆肠内引流术的,但多因技术困难,减压效果不理想,很少被人采用。一般认为如病人经内科药物治疗后好转或已发展有胆汁性肝硬化者,不宜作手术治疗。有认为如病人伴有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时,作结肠切除术可能对稳定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病情有一定的帮助。近年来,已有人采用经内窥镜或经皮肝穿刺途径作插管和作胆管气囊扩张术,但成功率不高。内科治疗主要是长期应用类固醇激素药物,可缓解症状,但一般不改变其病程。早期效果较好,后期效果不理想。广谱抗生素能控制胆管急性炎症的发作,可与激素联合应用。也有人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等治疗,但疗效不肯定。

【病理改变】

80%的病变累及包括胆囊在内的整个胆道系统,20%仅局限于肝外胆道系统。一般以肝管汇合部受累最为严重。受累的肝外胆管的外径变化不明显,但由于胆管壁增厚,管腔明显狭小,其内径可小于2mm,但胆管内胆汁大多仍澄清;肝内胆管可产生类似变化,后期可发生胆汁性肝硬化和门脉高压症。

【临床表现】

主要是梗阻性黄疸,呈进行性的缓慢过程。一般无上腹绞痛病史,仅有上腹不适和用痛,伴有明显的皮肤搔痒,有食欲减退、恶心和乏力等,少数病人可畏寒和发热。白细胞检查见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细胞增多,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酯酶和r-谷氨醯转肽酶值均有升高,谷丙转氨酶轻度增高,IgM高于正常。部分病人的抗核抗体和平滑肌抗体为阳性,抗线粒体抗体为阴性,肝和尿含铜量增高。

【预后】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预后较差。有人认为此症最终都将发展成胆管癌。最终结果多数是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多数病人死于肝功能衰竭、肝昏迷,但死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者并不多见。多数人在诊断后仅能缓解5~10年,平均6~7年,合并有溃疡性结肠炎者预后更差。

急性重症胆管炎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


胆管炎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也是经常听到的,尤其是急性重症胆管炎,那么对这种病症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呢?该如何治疗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

一、治疗原则

由于胆道梗阻是,ACST最基本的病因,因此,早期进行胆道减压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应在抗感染、抗休克等内科治疗措施的支持下,及时和充分地引流胆道。目前主张在抗休克、抗感染的前提下尽早在十二指肠镜下行胆道碱压治疗。外科手术方式也应以引流感染和解除胆道梗阻为目的,病情危急时可不作更多的治疗性处理。

二、治疗方法

非手术疗法

1.抗休克胆总管出现梗阻后,细菌从胆道逆流入血,造成菌血症和内毒索血症,刺激机体内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合成、分泌大量细胞因子,同时刺激机体产生大量的炎性介质,破坏局部及全身多处组织,损害微血管系统,引起血液动力学障碍、有效循环血量下降、代谢亢进。最终可导致难治性休克和MODS的发生。因此,早期抗休克和全身支持治疗非常重要。可按生理代谢量和额外消耗量来补充有效循环量,及时纠正脱水,恢复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注意肾功能状况。同时,要注意从胃肠道和静脉补充能量、多种维生索、微量元素,必增强病人自身的抗病能力。必要时适当使片j血管活性药物,以维持血压稳定和组织微循环灌流。升压药首选多巴胺,该药对肾血流影响较小,可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病人血压变化情况来调整剂量和流速。若升压效果不佳,又无禁忌证,可同时静脉输注阿托品或654-2以改善微循环,阿托品每次1~2mg,或654.2每次lO~40mg,必要时每10—30min重复使用1次,待病情好转后逐断减量。放置尿管,注意尿量和尿比重的变化,必要时适当使用利尿剂。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炎症部位的体液渗出和炎性细胞聚集,有助于减轻细菌内毒素、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对重要脏器的损害,还能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增强血管对升压药物的反应。因此,在强力抗感染的基础上台理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已经广泛应用于治疗感染性休克。一般给予氢化可的松100~300mg或氟美松l0一30mg静脉注射,l/日,连用2—3天。

2.抗感染ACST’的致病菌主要有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等,因此,应选广谱、能从胆汁排泄、对厌氧菌和需氧菌都宥效的抗生素。在病原菌未明前,可先采用胆汁中浓度较高的头孢类抗生素,酌情联合甲硝唑或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静脉注射,待细菌培养结果明确后,根据药效试验加以调整,以选择针对性强的抗生素。细菌培养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术后抗菌治疗效果不佳者,可以及时调整用药,并可避免抗生素档次越用越高所造成的浪费,防止并发微生态失衡、菌群紊乱和机会感染等。

通过小编上面的分享,大家对于这种重症急性胆管炎的治疗方法是不是有了一些明确的认识,那么在今后的生活当中一定要保持好的生活作息和饮食规律,谨防疾病上身哦!

慢性阑尾炎


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是比较高的,可以把阑尾形容成一个装废物的口袋,随时都有可能装不了。产生炎症一旦发病,痛不可忍。阑尾炎分为急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两种,急性阑尾炎要立即做手术,否则会有生命危险,慢性阑尾炎则可以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维持病情,用一些药物来消炎,最后恢复正常。

慢性阑尾炎虽然不用接着做手术,但是极易复发,做手术切除阑尾也是迟早的事情。慢性阑尾炎也可以转化成急性阑尾炎的,因此,切不可掉以轻心,造成严重的后果,下边介绍一下慢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有什么:

1.腹部疼痛

右下腹部疼痛,其特点是间断性隐痛或胀痛,时重时轻,部位比较固定。多数病人在饱餐,运动,劳累,受凉和长期站立后,诱发腹痛发生。病程中可能有急性阑尾炎的发作。

2.胃肠道反应

病人常有轻重不等的消化不良、食欲下降。病程较长者可出现消瘦、体重下降。一般无恶心和呕吐,也无腹胀,但老年病人可伴有便秘。

3.腹部压痛

压痛是惟一的体征,主要位于右下腹部,一般范围较小,位置恒定,重压时才能出现。无肌紧张和反跳痛,一般无腹部包块,但有时可触到胀气的盲肠。

4.间接体征

各种特定的压痛点如麦氏点、兰氏点及腰大肌征、罗氏征,在慢性阑尾炎的诊断中不一定出现。

以上介绍了慢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希望你能更好的诊断该疾病。当出现阑尾区疼痛的时候,就应该去医院做出检查,不要延误病情。慢性阑尾炎患者,要时刻预防疾病的复发,不要受凉,注意保暖。在饮食上也要注意不要吃太凉的食物。有疼痛的感觉就及时止疼。不要任由病情的恶化。

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是一个不常见的疾病,这类疾病出现后,也是身体出现多种问题造成,慢性胆囊炎对人体健康损害很大,而且它的出现,也是需要对患者身体各方面进行检查,使得对患者身体进行了解,这样治疗的时候,也都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治疗方法最佳。


很多人对慢性胆囊炎病因并不是很清楚,在患有这样疾病后,需要对它的病因进行很好认识,这样治疗的时候,才会知道该选择什么样方法,利于患者疾病改善。

慢性胆囊炎:

病因

1.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与急性胆囊炎一样,胆囊结石可引起急性胆囊炎反复小发作,即慢性胆囊炎与急性胆囊炎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

2.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在尸检或手术时发现,占所有胆囊病变的2%~10%。

3.伴有结石的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又称瓷瓶样胆囊,结石引起的炎症刺激,导致胆囊壁钙化而形成,钙化可局限于黏膜,肌层或两者皆有,多见于65岁以上的女性病人。

4.黄色肉芽肿样胆囊炎少见,系由胆汁脂质进入胆囊腔的结缔组织致炎性反应而成。

临床表现

慢性胆囊炎无特异的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种类型:

1.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型

患者有胆囊炎病史,急性发作时与急性胆囊炎一致。

2.隐痛性胆囊炎

长期出现右上腹隐痛。

3.餐后上腹饱胀、嗳气。

4.无症状型

只在手术或尸检时被发现。

以上对慢性胆囊炎病因也是有着一些介绍,对这类疾病治疗的时候,要根据患者病因进行,而且对它的症状都有什么,以上也是有着详细说明,治疗这类疾病,需要根据患者病因、症状进行,利于患者疾病得到改善。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概述】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是累及心包壁层及脏层的慢性炎症过程。引起心包纤维化及增厚,限制心脏的舒张活动,从而降低心脏功能。

【治疗措施】

缩窄性心包炎已有显著的临床症状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及休息而无好转,其自然预后多不良。大部分病人在保守治疗条件下很难恢复正常活动能力。Somerville W提出:一旦出现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症状及体征。病人在丧失一般活动能力的生存寿命大约为5~15年。当腹水等出现时,病情进展迅速,特别是儿童。有的病人最终以循环衰竭或肝肾功能不全而死亡。因此,一旦确定诊断,外科手术是根本的治疗措施,切除缩窄的心包,以使心脏逐步恢复功能。术后心功能的恢复依赖于:①选择适当时机手术,在纤维钙化形成之前较易剥离,同时心肌损害也较轻;②心包剥离的范围,是否能将双侧心室表面的增厚心包完全切除。手术宜在病情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实施。所以术前应进行充分、严格的内科治疗。结核菌引起的缩窄性心包炎,应给予系统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在体温、血沉及全身营养状况接近正常或比较稳定后实施手术。

(一)心包剥脱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

⑴缩窄性心包炎诊断明确,即应手术治疗。

⑵病人情况较差,如进食少,腹水严重,肝肾功能差,血浆蛋白低下,心率在120次/min以上,血沉快等,应保守治疗。病情稳定及情况好转,择期行心包剥脱术。

⑶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明显改善者,胡秉忠等主张早行心包开窗术,以改善全身功能状况,然后进行心包切除术。

2.禁忌证

⑴老年病人伴严重心、肺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⑵症状轻微,病情无进展者。

(二)手术前准备

1.全身支持疗法,包括改善饮食,补充营养,低盐及高蛋白食品,补充各种维生素,输注白蛋白,多次少量输新鲜血。

2.除明确为非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之外,应抗结核治疗不少于6周,最好为3个月。

3.肝肿大、腹水和周围水肿明显者,酌情给予利尿制剂及补钾,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4.心率过快者可酌情小剂量应用洋地黄类药物。

5.经过治疗胸水及腹水量仍较多时,术前1~2日应行胸腹腔穿刺放水,腹部加压包扎,以增加肺活量及减轻腹腔内压力,后者有利于膈肌的呼吸运动。

手术前尽可能达到以下要求:①循环呼吸功能明显好转;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浮肿、胸水及腹水显著改善或减轻;②饮食状况有所进步;③心率不超过120次/min,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体温正常及活动能力提高;④每日尿量比较衡定。

(三)手术方法

常用的手术径路有3种:①胸骨正中劈开切口;②双侧胸前横切口;③左胸前外侧切口。

1.胸骨正中劈开切口 此种手术入路能够充分显示心脏前面及右侧面,易行剥离腔静脉及右心缘部位的增厚心包,术后对呼吸功能影响小。对合并有肺内病变及呼吸功能较差的病例,多采用此切口。其缺点是,左心室膈神经后的心包部分及心尖部分显露较差。有学者认为膈神经后的心包不必切除。

2.左胸前外侧切口 经第五肋间隙进胸,右侧需切断结扎胸廓内动脉并横断胸骨,左侧达腋中线。此种切口的优点是单侧开胸,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小,病人状态较差者可以采用。左心显露好。左室及上、下腔静脉显露较差。

3.双侧胸前横切口 此切口优点是手术野暴露良好,可兼顾心脏左右两侧,能彻底切除心包,术中有意外发生也便于处理。其缺点是切口较长,创伤较大,术后肺功能影响大。

4.经左胸前外侧切口心包剥脱术 病人麻醉后取仰卧位,左肩胛下置一枕垫,左手放在壁下(图2)。沿左侧第五肋间隙,左乳腺下方,作一弧形切口。切开肌肉进胸。胸廓内动脉结扎切断。第五肋软骨靠近胸骨处断开。撑开胸廓显露胸腔。将左膈神经从心包内锐性分离,尽量多带些脂肪及软组织,以免伤及膈神经。在左心室部位切开心包,尽量偏后外侧,选择无钙化区。切口下面有时可见到分层,或有心包积液。但大部分情况下,切开心包即达心肌表面。在心外膜之外找到分层,沿分层进行钝性或锐性剥离并逐渐扩大范围。如增厚的壁层与脏层心包间尚有腔隙,可先切除壁层使心脏搏动初步得到改善,再处理纤维增厚的脏层心包。若心包粘连致密或分层不清,应使用剪刀或刀片进行锐性分离,细致精确地进行解剖。避免强用纯器剥离,以防止心肌创伤及心肌破裂。

心包剥离的顺序应沿纵行切口的两侧,向右前方及左后方分离。应尽量成片切除,如发生心肌破裂,可利用已剥脱的心包修补止血。右侧的心包片应分离至左侧的房室沟,上界至胸腺的下方。左侧的心包片上界应分离至主肺动脉干,并将其缩窄环切断,以免引起严重的术后右心室压力过高;下界应将膈肌键以外的增厚心包完全游离或切除;后界尽可能将左心室表现的心包完全游离。在分离室间沟部位时,格外注意勿损伤冠状动脉分支,此处如有钙化应给予留置,在其它部位继续剥离。左心房表面的增厚心包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大,剥离时较易撕破,止血困难,不需要强行剥离。尽可能切开松解左心房与下腔静脉附近的环形缩窄,房室沟处如存在环形缩窄应予切断。术中应注意先完全剥脱左心室部位的心包,然后剥离右心室流出道,以防发生急性肺水肿。待心包完全剥离之后,再将心包片切除。重症病人心肌萎缩明显。在剥离心包后,心肌表面颜色较淡,剥离范围应适可而止,心室表面及主要缩窄环解除即可。剥离完毕即可应用洋地黄制剂。手术结束时要彻底止血,心包切除边缘用电凝止血。如有必要可在左心耳或肺静脉置放测压管,有利于术后病情观察。安放两根闭式胸腔引流管。

5.经胸骨正中切口心包剥脱术 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背部肩胛骨区垫高使胸部挺出,胸骨正中劈开。如有胸骨后粘连,应边分离粘连,边用开胸器撑开两侧胸骨。先自心尖部位开始剥离心包。此外心包粘连轻,心包增厚不明显,易于剥离。用刀片逐次划开增厚的心包。增厚的心包与外膜之间常常有一层疏松结缔组织,为正确剥离心包的分界面。切开增厚心包后,可见跳动的心脏向外突出。分离一部分心包后,助手轻轻用钳子提起心包片,术者以左手轻压在心脏表面,可充分显露增厚心包与心肌粘连的程度。如粘连较疏松时,可用手指套纱布或花生米钳予以钝性分离,分离时的用力部位应在心包面上。遇到条索或条带状粘连时,需用剪刀或手术刀片锐性分离。如粘连愈着十分紧密,应放弃原来的分离部位,而在其它位重新切开、分离心包,即先易后难。根据术中病人心功能状态及心包粘连程度决定剥离范围。一般剥离的基本范围:应是心尖部位需完全剥脱;左侧面接近左侧膈神经处;房室沟及下腔静脉入口处的纤维性缩窄环必须松解。剥离的顺序应该是左心室右心室流出道房室沟缩窄环下腔静脉环形束带。

心包机化良好且非常易于剥离者,心包完全剥离最佳。如术中出现心律失常,循环不稳定或心肌颜色发白,心脏扩大,心肌收缩无力,剥离操作需适可而止,主要部位(左、右心室面及下腔静脉缩窄环)剥脱即可。同时应用地高辛及利尿制剂,尽早完全手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术后必要时给多巴胺等正性肌力药物。

(四)手术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1.低心排 在心包剥离过程中,由于急性心脏扩张,特别是右心室表面心包剥除后,在体静脉高压的作用下,心室急剧快速充盈、膨胀,产生急性低心排。因此,术中应限制液体输入,左心室解除缩窄后,立即应用西地兰及速尿,在强心的同时,排队过多液体减轻心脏负担。术后12~48h之内,应用多巴胺等儿茶酚胺类药物。如对药物反应效果较差,低心排不能纠正,可使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

2.膈神经损伤 左前外侧切口在开始心包剥脱之前,Kirklin JW提出应先游离左侧膈神经,尽可能随同膈神经多保留脂肪及软组织。如损伤膈神经,可造成膈肌的矛盾呼吸运动,影响气体交换。不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

3.冠状动脉损伤 在分离前室间沟部位时,要格外注意,勿损伤冠状动脉。其分支或末端出血,可缝扎止血。遇到该部位有局限的钙化斑块时,可以留置不予处理,不可勉强切除。

4.心肌破裂 对于嵌入心肌的钙化病灶,一般可岛形保留,不可勉强剥除。对于剥离界限不清,严重粘连时,可将增厚的心包作井字切开,部分地解除心肌表面束缚。万一发生心肌破裂时,术者用左手食指平压在裂口上,利用游离的心包片缝盖在破裂口的周围,可挽救病人的生命。

(五)手术后处理

1.一般处理 常规吸氧,密切观察血压、呼吸、脉搏、心率及尿量变化。注意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如渗血较多者,可适量输血。

2.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除常规应用抗生素外,对于结核性心包炎,术后半年至1年内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

3.强心利尿 术后继续给予利尿药物,减轻钠水潴留,在充分补钾的条件下,给予洋地黄制剂。严格控制液体输入量。

手术效果

1.手术死亡率 近年来有所下降,约4%。McCaughan BC报告术前病人的心功能状态是影响手术死亡率的最重要因素。术前心功能为Ⅰ~Ⅱ级(NYHA)者手术死亡率为0;心功能Ⅲ及Ⅳ级者,手术死亡率分别为10%及46%。术前腹水,周围水肿,心脏内压力及低心脏指数的程度对手术死亡率有一定的影响。

2.晚期生存情况 Kirklin JW报告手术后5年及15年生存率分别为84%与59%。McCaughan BC报告5年、15年及30年生存率分别为84%、71%与52%。影响晚期生存的主要因素仍是术前心功能状态,而与手术入路无明显关系。

此外,Kirklin报告,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及左侧前外侧切口,再手术率仅为2%。

3.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 所有病人在安静状态下,心功能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正常。约10%~20%的病人在体力活动时,出现轻微的肺动脉压力升高,心排量不能代偿性增加。如心室表面增厚心包剥脱不全,则血流动力学不能较好地改善。McCaughan BC报告大部分病人远期效果较好,几乎全部病人都能达到心功Ⅰ~Ⅱ级。

李法荫等报告缩窄性心包剥脱术132例,手术死亡率为3%。99例随访1~25年,平均8.2年,治愈率73%,症状改善者22%,无明显改善者3%,晚期复发死亡者2%。并提出:心包切除范围,两侧至膈神经前约1cm即可。强调早期手术,病程在1年以内者手术治愈率占80%,病程在1年以上者治愈率仅52%,手术死亡5例中有4例病程超过1年。

【病因学】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主要病因是结核菌感染。细菌学及组织学检查证实为结核病变的占30%。约50%以上的病例不能明确致病因素。但许多病例是因为长期抗结核药物治疗,在发生心包缩窄时,结核病变的证据已经消失。因此,人们认为其中大部分病例为结核性心包炎,其次是化脓性感染。外伤性及非外伤性心包积血引起缩窄性心包炎者约占10%。近年来,心脏手术后并发本病者有所增加。

【发病机理】

缩窄性心包炎主要的病理生理变化是由于缩窄的心包限制双侧心室的正常活动。患病早期,主要表现为心室舒张晚期心脏舒张受到限制,随病情进展,舒张中期也受到明显影响。左心室舒张期间,心室内压快速升高,左、右心室回流血液受阻,静脉压升高,表现为颈静脉怒张、肝肿大、腹水、胸水及全身水肿,有少数病人可出现脾肿大。心排血量比正常略低,每搏量明显减少。在体力活动时或在严重缩窄时,主要靠增加心率来维持每分钟心排血量。在房室沟及大血管根部出现环形缩窄时,可产生相应部位的瓣膜功能障碍的杂音和体征。腹水和周围水肿的程度不成比例是本病的一大特点。腹水产生的机制有以下3点:①肝脏阻性充血,肝静脉回流受阻;②膈肌面的心包粘连影响淋巴回流;③血浆白蛋白降低。

【病理改变】

心包普遍增厚,但不同的部分增厚的程度不一致,双侧心室表现及膈面心包增厚较为显著。增厚的心包由纤维组织构成。钙盐的沉积可形成斑块或条带状钙化,也可形成完整的骨性外壳。早期心包腔可有积液,心外膜上附着一层很薄的纤维素或纤维组织。随着病情进展,心包腔脏层之间逐渐发展为轻微粘连,紧密粘连,乃至紧密融合,后者在心包脏层之间无明显分界面。增厚的心包可与膈肌、胸膜及纵隔结构粘连。早期缩窄性心包炎出现心外膜下心肌萎缩,晚期广泛性萎缩,心室壁厚度明显比正常薄。也可由于慢性炎症浸润,发生局灶性心肌炎,造成部分心肌纤维化。少数情况下,在房室沟部位可出现环形狭窄。

除心脏外,肺、肝、脾及其它器官可有被动性充血及纤维化改变,与长期有心衰造成的改变类似。

【临床表现】

半数患者发病是缓慢的,不自觉地出现症状,没有急性心包炎的发作史。约30%的病人几个月前有急性心包炎病史,经过治疗症状缓解后又逐渐加重。患者的病程长短不一,长者达十余年。多数病人在出现主要症状及明确诊断时,已有1年半至2年的病史。常见的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腹胀、周围水肿、疲劳无力及咳嗽。所有的病人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轻微体力活动即出现气促,严重者可表现为端坐呼吸。呼吸困难的原因多由于胸水或者腹水伴膈肌升高引起肺容量减少所致。虽然肺静脉压力有所升高,但很少出现肺间质水肿。因此,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和急性肺水肿比较少见。腹胀是由肝大、腹水及内脏淤血所致。肾血流量减少,体内水与钠潴留,产生周围水肿,多表现为踝部水肿。同时可存在心悸、疲劳无力、食欲不振及上腹部不适等症状。此外,咳嗽及心前区隐痛也较常见。

病人呈慢性病容,面部浮肿,浅静脉充盈,颈静脉怒张。可观察到Friedreich征。即颈静脉搏动时表现为舒张早期凹陷。当缩窄严重影响右心室回心血流量,吸气时可观察到颈静脉怒张明显(Kussmaul征)。如胸腔积液量多,肋间隙可增宽。半数病人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心界叩诊正常或稍增大。有时在心脏收缩期间可观察到心尖区及胸骨左侧区域呈回缩改变,而在舒张早期呈快速外向运动。心率较快。约2/3的病人可听到舒张早期第三心音,是由于舒张早期心室快速充盈所致。所有的病人都有腹部膨隆,肝脏肿大,腹水征阳性。约10%的病人出现脾肿大。血压正常或偏低,表现为收缩压降低。静脉压升高,大小循环时间均延长。患者常有奇脉,为吸气时脉搏减弱或者摸不清。血压计测定,吸气时收缩压较呼气时低10mmHg以上。有人认为上述变化是增厚的心包与膈肌粘连固定在一起,吸气时膈肌下降牵拉心包,使张力增加并限制心脏充盈,因而使心脏排血量骤减,致使动脉收缩压下降。

【辅助检查】

心电图检查:所有病人均有心电图异常,但无特异性心电图改变。大多数病人有心室复合波低电压。约70%的病人出现p波异常,p波增宽或p波有切迹,或二者兼有之。T波低平或倒置。1/3~2/3的病人有房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中75%为心房纤颤。

超声心动图:可见心包膜明显增厚或粘连,回声增强;左室游壁舒张中晚期运动呈平直外形;二尖瓣早期快速关闭;肺动脉瓣提前开放;室间隔运动异常及心室舒张末径缩小。有人认为心室舒张早期快速充盈是诊断心包缩窄的佐证。下腔静脉异常扩张。

X线检查:心脏摄片心影正常或稍大,或偏小。心脏轮廓不规则、僵直。上纵隔增宽,为上腔静脉扩大所致。周围肺野清晰。50%~90%的病人可见胸腔积液,如单侧胸腔积液而无纵隔移位则是缩窄性心包炎的重要征象。心包钙化也是X线改变的主要证据,与临床特征共存即可明确诊断。钙化部位广泛为其特点。大约70%的病人有钙化征象。常见的钙化部位是冠状沟、右心室的隔面与胸骨面以及除心尖以外的左室面。X线断层也有助于明确心包钙化。

CT及磁共振:可明确显示心包增厚的程度,阳性率占80%左右。高速CT(UFCT)更为准确。磁共振是诊断缩窄性心包炎的最佳无创性检查,可准确测量心包厚度以及右心房扩张与右心室缩小的程度。

心导管检查:如无创性检查方法未能明确诊断时,可进一步行右心导管检查。右心房、肺动脉及左心房在舒张末期压力相等是诊断本病的标志。右心室内压在舒张早期迅速下降,随后快速升高,继而在舒张中、晚期压力呈平高线,称之为平方根征(squareroot sign),也支持本病的诊断。

实验室检查:部分病人可表现为严重的低蛋白血症,并有贫血改变。个别病例可有肝功能异常及黄疸。

【鉴别诊断】

依据病人有呼吸困难、肝肿大、腹水、静脉压升高、脉压差减小及奇脉,周围凹陷性水肿等临床表现,加上X线检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方法,一般可得出正确诊断。

需要与本病鉴别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充血性心力衰竭 既往心脏病病史,心脏增大,常可存在心脏瓣膜杂音,下肢浮肿明显而腹胀相对较轻。应用利尿剂后静脉压明显下降,而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应用利尿剂对静脉压影响不大。

2.肝硬化或肝静脉血栓形成的门静脉高压症 均可有肝肿大和(或)腹水。依据临床症状及头部、上肢静脉压有无升高,易于和缩窄性心包炎进行鉴别。此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行食管钡餐造影检查,可见食管下段静脉曲张。

3.原发性心肌病 扩张性心肌病病人体检可见心脏明显增大,心尖搏动向左移位,听诊二尖瓣或三尖瓣可有收缩期杂音。心电图左室肥厚或左束支传导阻滞,或病理性Q波及T波倒置。X线心脏像向两侧扩大,尤以左室明显,搏动减弱,上腔静脉扩张不明显。右室型和双室型限制心肌病和缩窄性心包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临床表现颇为相似。但限制性心肌病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有心肌、心内膜特征性增厚和反射性增强,室腔缩小及心尖闭塞等特点可资鉴别。少数病人进行全面检查后,诊断仍难确定时,可重做心包活体组织检查。经左侧第五肋间做一切口,切除一块心包送病理检查。如证实是缩窄性心包炎,即可将原切口扩大进行心包切除术。

4.三尖瓣狭窄 其具有特征性的杂音及有关瓣膜损害(主动脉瓣及二尖瓣),颈静脉无舒张早期凹陷,多普勒超声探及三尖瓣舒张期跨瓣压力阶差。伴三尖瓣关闭不全时可产生收缩期颈静脉搏动、肝搏动及全收缩期杂音。

【预后】

应及早进行心包剥除手术,大部分患者可获满意的效果,病程较久可因心肌萎缩和心原性肝硬化,预后较差。如不经手术治疗,病情恶化,少数病例长期带病,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严重限制。

治慢性宫颈炎的偏方 怎样有效治疗慢性宫颈炎


慢性宫颈炎是妇科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这种病症一定要及时的有效地进行治疗。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慢性宫颈炎的治疗偏方以及慢性宫颈炎的临床表现,接下来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治慢性宫颈炎(湿热下注)方

处方:龙胆草9克,山栀、黄芩、车前子、泽泻、生地、土茯苓、当归各8克,通草、柴胡、甘草各5克,椿根皮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清热,利湿止带。用于治疗慢性宫颈炎,中医辨证属湿热下注型。症见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相兼、质稠,心烦易怒,胸胁胀痛,口苦口腻,口干不欲饮,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检查见宫颈轻中度糜烂。

治慢性宫颈炎(湿毒内侵)方

处方: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15克,紫花地丁、白术、天葵子、茯苓、泽泻、栀子、紫草、椿根皮各8克,败酱草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化湿止带。用于治疗慢性宫颈炎,中医辨证属湿毒内侵型。症见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绿,或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质粘腻,或如脓样,伴腥臭气,小腹胀痛,腰骶酸痛,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糙,脉滑数。检查见宫颈重度糜烂或伴息肉。若脾胃虚弱,正气不足者可加黄芪以扶正托毒。

慢性宫颈炎的临床表现

1.白带增多

有时为慢性宫颈炎的惟一症状。通常为黏稠的黏液或脓性黏液。有时分泌物中可带有血丝或少量血液,也可有接触性出血。由于白带的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

2.疼痛

下腹或腰骶部经常出现疼痛,有时疼痛可出现在上腹部、大腿部及髋关节,每于月经期、排便或生活时加重,尤其当炎症向后沿子宫骶韧带扩展或沿子宫阔韧带底部蔓延,形成慢性子宫旁结缔组织炎,子宫颈主韧带增粗时疼痛更甚。每触及子宫颈时,立即引起髂窝、腰骶部疼,有的患者甚至可引起恶心,影响生活。

3.膀胱及肠道症状

慢性子宫颈炎可通过淋巴道播散或直接蔓延波及膀胱三角区或膀胱周围的结缔组织,因而膀胱一有尿液即有便意,出现尿频或排尿困难症状,但尿液清澈,尿常规检查正常。有些病例,炎症继续蔓延或经过连接子宫颈及膀胱三角区、输尿管的淋巴径路,发生继发性尿路感染。肠道症状的出现较膀胱症状为少,有的患者在大便时感到疼痛。

4.其他症状

如月经不调、痛经、盆腔沉重感等。

结语:看完了这么多能够有效治疗慢性宫颈炎的偏方以及慢性宫颈炎的临床表现,相信广大的读者朋友们一定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以及相关的认识。所以,想要用这些偏方来进行治疗的话!还是请在询问医师的情况之下进行治疗和服用,效果会更好哦!

慢性阑尾炎的症状


慢性阑尾炎的症状

1、慢性阑尾炎

腹部疼痛

主要位于右下腹部,其特点是间断性隐痛或胀痛,时重时轻,部位比较固定。多数病人在饱餐,运动和长期站立后,诱发腹痛发生。病程中可能有急性阑尾炎的发作。

胃肠道反应

病人常觉轻重不等的消化不良、胃纳不佳。病程较长者可出现消瘦、体重下降。一般无恶心和呕吐,也无腹胀,但老年病人可伴有便秘。

腹部压痛

专家指出。压痛是慢性阑尾炎唯一的体征,主要位于右下腹部,一般范围较小,位置恒定,重压时才能出现。无肌紧张和反跳痛,一般无腹部包块,但有时可触到胀气的盲肠。

间接体征

各种特定的压痛点如麦氏点、兰氏点及腰大肌征、罗氏征,在慢性阑尾炎的诊断中无意义。

2、慢性阑尾炎类型

原发性慢性阑尾炎

其特点为起病隐匿,症状发展缓慢,病程持续较长,几个月到几年。病初无急性发作史,病程中也无反复急性发作的现象。

继发性慢性阑尾炎

特点是首次急性阑尾炎发病后,经非手术治疗而愈或自行缓解,其后遗留有临床症状,久治不愈,病程中可再次或多次急性发作。

3、什么是慢性阑尾炎

慢性阑尾炎是指阑尾急性炎症消退后而遗留的阑尾慢性炎症病变,如管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管腔狭窄或闭塞、阑尾扭曲,与周围组织粘连等。慢性阑尾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原发性慢性阑尾炎起病隐匿,症状发展缓慢,间断发作,病程持续较长,几个月到几年。病初无典型的急性发作史,病程中也无反复急性发作的现象。继发性慢性阑尾炎是首次急性阑尾炎发病后,经非手术治疗而愈或自行缓解,其后遗留有临床症状,久治不愈,病程中可再次或多次急性发作。

慢性阑尾炎的食疗方法

1、用生姜、芋头等量,芋头削皮切碎,捣烂如泥,生姜捣烂绞汁,同搅拌再加入适量面粉,搅如糊状,依患部大小摊于布上贴患部,1日更换2次,3天后即可除痛。

2、鸡血藤100克,地丁50克,川楝子25克,每日1剂,水煎两次混合后分2次服。

3、薏米50克,冬瓜籽25克,丹皮,桃仁,紫花地丁各15克加水300毫升(6两),煎到100毫升,煎2次混合后分两次服,每日1剂。

4、红藤,忍冬藤各100克,生大黄15克,水煎后加黄酒1小杯分两次服,每日l剂。

5、银花,公英各50克,丹皮25克,大黄15克,赤芍12克,川楝子,桃仁,甘草各9克,每天l~2剂,水煎后分2-4次服。

慢性阑尾炎患者怎么护理

1、饮食清淡忌油腻。慢性阑尾炎的病人,平常饮食应清淡少油腻。一般来讲,对于温热性质的肉类食物,如牛肉、羊肉、狗肉应该节制,而葱、蒜、辣椒和姜等也不宜多吃;具有清热、解毒、利湿作用的食物,如绿豆、豆芽、苦瓜等,可适量食用。

2、保持大便通畅。多吃含有大量的纤维素的食物,以使大便保持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因为便秘可以引起粪石嵌顿,发生阑尾腔梗阻而诱使阑尾炎发作;或粪石刺激阑尾粘膜,造成炎症而使阑尾炎发作。

3、饭后不宜百步走。饭后百步走是传统的养生方法之一,但慢性阑尾炎病人饭后不宜立刻进行锻炼,平常也不宜进行剧烈的运动,免得发生粪石嵌顿而造成发病。

4、注意休息防疲劳。平常要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疲劳。因为劳累可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免疫力下降时容易诱发阑尾炎发作。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