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食疗

2019-10-20 │ 养生食疗 体质养生

桡骨、尺骨茎突骨折

“你有一万种功能,你可以征服世界,甚至改变人种,你没有健康,只能是空谈。”相信关于养生的道理,很多人并不陌生,养生不应只是调侃或者卖弄,而是必须认真地践行。积极而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进行的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桡骨、尺骨茎突骨折”,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概述】

此种骨折很少见。摔倒时手掌着地,冲击力经舟状骨作用于桡骨下端而引起桡骨茎突的横骨折。亦有被直接撞击,如汽车摇把反击而致伤者。另外腕关节强力尺偏,桡侧副韧带强力牵拉,使桡骨茎突造成撕脱骨折。骨折块小,向远侧移位。尺骨茎突骨折常与韧带牵拉有关,往往与Colles骨折伴发,亦有单发骨折。

【治疗措施】

有移位桡骨茎突骨折,牵引尺偏腕关节,向尺侧推挤移位的骨折块,可以得到满意的复位。可用短臂石膏固定3~4周。如复位后不稳定或再移位,可用克氏针或螺丝钉固定。

尺骨茎突骨折,可用石膏托固定于前臂中立位、腕部尺偏位4周。因尺骨茎突多不易愈合,如疼痛加重者,可行切除术。

【临床表现】

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并可触到骨擦音。皮下瘀血,重者腕关节内积血,腕关节活动受限。YS630.com

桡骨茎突骨折,在侧位X线照片上不易见到骨折线。正位X线片上,可见到一横骨折线,起于腕舟骨、月骨关节面相交处,向外走行止于桡骨茎突顶端约1cm处。尺骨茎突骨折,则能看到轻度移位。

Ys630.com相关知识

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


【概述】

1914年意大利外科医生Monteggia最早报道了这种类型骨折,故称孟氏骨折。多发生于青壮年及小儿,直接或间接暴力皆可引起。

【诊断】

明显外伤史,患肢疼痛,活动受限。Х线片可确定骨折部位及移位情况。

【治疗措施】

1、手法复位和外固定

采用全麻或臂丛麻醉。伸直型复位时,屈肘 900,前臂中立位,对抗牵引后,将桡骨头向尺侧及背侧推挤使之复位,然后采用折顶法将尺骨骨折复位,屈曲 900 位石膏固定8~10周。屈曲型复位时,肘关节伸直位对抗牵引,将桡骨头向尺侧及掌侧推挤复位,然后复位尺骨骨折,半伸肘位长臂石膏固定6~8周。内收型手法复位桡骨小头后,尺骨多可自行复位,长臂石膏固定4~6周。

2、开放复位内固定

手法复位不成功者;陈旧性骨折,桡骨小头尚可复位者(3~6周内),可手术复位,并尽可能修复或重建环状韧带,尺骨矫正畸形内固定。若不能复位桡骨小头,成人可切除桡骨小头,小儿则待成年后再切除。

3、合并桡神经损伤

早期复位后可观察1~3月,多可自行恢复。3月后不恢复者应手术探查松解神经。

【病因学】

1、伸直型

较常见,多发生于儿童。肘关节伸直或过伸位跌倒,前臂旋后、手掌触地,身体重力沿肱骨传向下方,先造成尺骨上 1/3 斜形骨折,残余暴力迫使桡骨头向前外方脱位,骨折断端向掌侧及桡侧成角 。因直接暴力致伤者,骨折多为横断或粉碎型。

2、屈曲型

多见于成人。肘关节微屈曲、前臂旋前位掌心触地,作用力先造成尺骨较高平面横形或短斜形骨折,桡骨向后外方脱位,骨折端向背侧和桡侧成角 。

3、内收型

多发生于幼儿。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前、上肢略内收位向前跌倒。暴力自肘内推向外方,造成尺骨喙突处横断或纵行劈裂骨折,移位较少,桡骨头向外脱位 。

【临床表现】

外伤后肘部疼痛、活动障碍。肘部及前臂肿胀,移位明显者尺骨上段有成角或凹陷畸形,局部压痛, 在肘关节的前外或后外方可触摸到脱出的桡骨头。肘关节在半屈曲位活动受限,前臂多在中位不能旋转。桡神经损伤。

【并发症】

桡神经损伤

【辅助检查】

X 线片应包括肘关节以免漏诊,注意肱桡关节的解剖关系,必要时可拍健侧 X 线片作对照。凡尺骨上段骨折,而 X 线片未见到桡骨头脱位时,应按此种骨折处理,因为桡骨头脱位后有时会自行复位。

桡骨下端骨折


【概述】

桡骨远端骨折极为常见,约占平时骨折的1/10。多见于老年妇女、儿童及青年。骨折发生在桡骨远端2~3cm范围内。常伴桡腕关节及下尺桡关节的损坏。

【诊断】

腕部外伤后剧痛,不敢活动。Х线片可确定骨折部位及移位情况。

【治疗措施】

1、无移位的骨折

用石膏四头带或小夹板固定腕关节于功能位3~4周。

2、有移位的伸直型骨折或屈曲型骨折

多可手法复位成功。伸直型骨折,非粉碎性未累及关节面者,常采用牵抖复位法;老年患者、粉碎骨折、累及关节面者,常采用提按复位法。复位后,保持腕关节掌屈及尺偏位,石膏或外固定架固定4周。屈曲型骨折纵向牵引后复位方向相反,复位后,腕关节背屈和旋前位固定4周。固定后即拍X线片检查对位情况外,1周左右消肿后需拍片复查,如发生再移位应及时处理。

3、粉碎性骨折

复位困难或复位后不易维持者(如巴尔通骨折),常需手术复位,克氏针、螺丝钉或T型钢板内固定。术后石膏固定6周。

4、合并症的处理

骨折畸形连接,凡导致功能障碍者,应手术纠正畸形及内固定。下尺桡关节脱位影响前臂旋转者,可切除尺骨小头。合并正中神经损伤,观察3个月不恢复者,应探查松解神经,并修平突出的骨端。迟发性伸拇肌腱断裂者,应去除骨赘、修复肌腱。骨质疏松者应给于相应治疗,以防止其它严重骨折(如股骨颈骨折)合并症的发生。

5、功能锻炼

骨折固定期间要注意肩、肘及手指的活动锻炼。尤其老年人,要防止肩关节僵硬。

【病因学】

1、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

最常见,多为间接暴力致伤。1814年由A.Colles详加描述。跌倒时腕关节处于背伸及前臂旋前位、手掌着地,暴力集中于桡骨远端松质骨处而引起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及桡侧移位。儿童可为骨骺分离;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轻微外力即可造成骨折且常为粉碎骨折,骨折端因嵌压而短缩。粉碎骨折可累及关节面或合并尺骨茎突撕脱骨折及下尺桡关节脱位。

2、屈曲型骨折(Smith骨折)

较少见,由R.W.Smith在1874年首次描述。骨折发生原因与伸直型骨折相反,故又称反柯利氏骨折。跌倒时手背着地,骨折远端向掌侧及尺侧移位。

3、巴尔通骨折(Barton骨折)

系指桡骨远端关节面纵斜型骨折,伴有腕关节脱位者。由J.R.Barton1838年首次描述.跌倒时手掌或手背着地,暴力向上传递,通过近排腕骨的撞击引起桡骨关节面骨折,在桡骨下端掌侧或背侧形成一带关节面软骨的骨折块,骨块常向近侧移位,并腕关节脱位或半脱位。

【临床表现】

腕部肿胀、压痛明显,手和腕部活动受限。伸直型骨折有典型的餐叉状和枪刺样畸形,尺桡骨茎突在同一平面,直尺试验阳性。屈曲型骨折畸形与伸直型相反。注意正中神经有无损伤。

【并发症】

正中神经损伤;迟发性伸拇肌腱断裂;股骨颈骨折

【辅助检查】

X 片可清楚显示骨折及其类型。伸直型者桡骨骨折远端向背桡侧移位,关节面掌侧及尺侧倾斜角度变小、消失、甚至反向倾斜。桡骨远骨折端与近侧相嵌插,有的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及下尺桡关节分离。屈曲型骨折桡骨远端向掌侧移位。对轻微外力致伤的老年患者, 应作骨密度检查, 以了解骨折疏松情况。

桡骨远端骨折


【概述】

此种骨折1814年Abaham Colles加以详细描述过,此后即称这种骨折为Colles骨折。它是指桡骨远端的松质骨骨折,并向背侧移位的骨折。Colles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所有的骨折的6.7%。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较多。

【治疗措施】

1.无移位骨折,可用功能位石膏托或小夹板固定4周。

2.移位型骨折,需闭合复位。术者沿前臂长轴方向牵拉患者手掌及拇指,使腕部尺偏,并使前臂旋前。然后使腕关节掌曲,并同时在桡骨远骨折段上向掌侧及尺侧推压。保持腕部在旋前及轻度掌屈尺偏位,应用前臂石膏托或小夹板固定4周,10~14天改为中立位4周。

3.复位标准

⑴桡骨茎突低于尺骨茎突1~2cm。

⑵桡骨远端背侧须平坦无骨突起,掌侧孤形凹陷恢复。

⑶手不桡偏,尺骨头轮廓正常,患手指活动良好。

⑷X线显示桡骨远端关节面向掌面倾斜。

4.畸形愈合的治疗 畸形较轻对腕部功能影响不大者,不考虑手术治疗。畸形不太重仅有旋转障碍者,可作尺骨头切除术。畸形严重无前臂旋转障碍者,可做Campbell手术,即尺骨头部分切除及桡骨远端截骨术。

【发病机理】

多由于间接外力引起,摔倒时,肘部伸直,前臂旋前,腕部背伸,手掌着地。应力作用于桡骨远端而发生骨折。多横形。粉碎形亦不少见。

【临床表现】

腕疼痛肿胀,尤其以掌屈活动受限。骨折移位严重者,可出现餐叉状畸形,即腕部背侧隆起,掌侧突出。尺骨茎突轮廓消失。腕部增宽,手向桡侧移位。尺骨下端突出,桡骨茎突上移达到或超过尺骨茎突水平。桡骨远端有压痛,可触及向桡背移位的骨折端,粉碎骨折可触及骨擦音。

【并发症】

1.肩肘关节僵直 由于骨折处理未能积极主动活动所致。

2.Sudeck骨萎缩 或称反射****感性骨萎缩。表现在腕及手指肿胀、僵硬、皮肤红而变薄、骨普遍萎缩。有时是突然发病。常由骨折后未能主动锻炼所致。

3.伸拇长肌腱断裂 通常发生在伤后4周或更长时间,由于原始损伤,伤及肌腱血运,缺血坏死而引起,也可能由于骨折波及Lister结节,肌腱在不平滑的骨沟上经常磨擦而断裂。

【辅助检查】

X线摄片显示典型移位,有以下几点:

1.桡骨远端骨折块向背侧移位。

2.桡骨远端骨折块向桡侧移位。

3.桡骨短缩,骨折处背侧骨皮质嵌入或为粉碎骨折。

4.骨折处向掌侧成角。

5.桡骨远端骨块旋后。

此外还显示尺骨头半脱位或全脱位,桡骨远端骨折向桡侧移位说明三角软骨边缘撕裂。常合并有尺骨茎突撕脱骨折。掌倾角与尺偏角减少或呈负角。

尺骨鹰嘴骨折


【概述】

尺骨近端后方位于皮下的突起为鹰嘴。与前方的尺骨冠状突构成半月切迹。此切迹恰与肱骨滑车形成关节。尺肱关节只有屈伸活动,尺骨鹰嘴骨折,是波及到半月切迹的关节内骨折。因此解剖复位是防止关节不稳及预防骨性关节炎及其他合并症发生的有效措施。尺骨鹰嘴骨折较常见,多发生在成年人。占全身骨折的1.17%。

【治疗措施】

任何治疗方法的治疗结果,应达到伸肘有力而稳定。屈伸范围良好,及对合优良的关节面。常用的治疗方法如下。

1.功能位制动 对无移位的各种类型骨折,以后石膏固定于伸肘或半伸肘位3周,去制动后开始练习肘关节活动。

2.切开复位内固定 有移位的横断或斜行骨折,应尽量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有多种,视骨折类型而选用。松质骨螺丝钉或双皮质骨螺丝钉固定较常用。因复位满意,固定牢靠,在术后1~2周,即可练习肘关节活动。钩形钢板或张力带钢丝8字缝合固定,则适用于粉碎骨折,可免除外固定早期活动。

3.骨折块切除及肱三头肌腱成型术 骨折粉碎严重,冠状突与半月切迹远端完整,可行骨折块切除,但肱三头肌腱止点处应保留一层骨皮质,以利其和远端断面缝合。如不能保留一层骨皮质,则可将肱三头肌腱向下翻转固定到远端钻孔内。

切开复位或骨折块切除者,一般固定于伸肘位,时间宜短,约3~4周即去除外固定,主动练习肘关节屈伸活动。

【发病机理】

间接外力。摔倒时肘关节处于关伸直位,外力传达至肘,肱三头肌牵拉而造成撕脱骨折。骨折线可能为横断或斜行。两骨折端有分离。

直接外力。摔倒时肘关节伸直拉着地,或直接打击到肘后,造成粉碎骨折,骨折端多无分离。

骨折分类尚无共同接受的观点,北京积水潭医院,将骨折分为下述几种。

(一)无移位的骨折 骨折无移位,可包括粉碎、横断或斜行骨折。X线片上显示骨折分离2mm以下,肘关节有对抗重力活动,也即伸肘功能的完整。

(二)有移位的骨折 骨折端分离在3mm以上,且无对抗重力的伸肘活动。又分为以下几种。

1.撕脱骨折 多在接受肱三头肌腱止点处发生。骨折块较小。骨折线多为横形。

2.横骨折或斜行骨折 斜骨折的骨折线多从前上走向后下。有利于用螺丝钉固定。

3.粉碎骨折 多为直接外力所致,有时合并软组织开放伤。

4.合并肘关节脱位的骨折 肘关节前脱位时多见。骨折线呈横行或短斜行。且多发生在尺骨冠状突水平而伴有明显移位。

【临床表现】

无移位骨折后,肿胀、压痛。有移位的骨折及合并脱位的骨折,肿胀范围较广泛。肘后方可触到凹陷部、骨折块及骨擦音。肘关节功能丧失。多数诊断容易,可疑者应采取以下措施。

1.X线肘关节侧位像 因无移位骨折在正位像上往往表现不出。

2.双侧X线摄片对比 肘关节化骨中心在融合前有可能与骨折混淆,可疑者应摄健侧对比。

桡骨近端骨折


脑骨折在儿童群体当中比例相对是比较高的,一旦发生这种骨折,应该及时到医院拍片检查,及时进行良好的治疗,治疗方法比较多,手术是比较重要的治疗方法,另外在术后要加强身体的恢复,比如说要注重饮食,注重钙质的补充,在手术以后也要了解一些注意事项,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桡骨近端骨折

桡骨近端骨折占儿童骨折1%以上,多发生在骨骺接近闭合的儿童,即9~14岁。性别及左右侧无明显差异。目前最普遍采用的分型为Jeffrey分型(表12.41.8.1-0-1)。治疗包括:①不须复位的单纯固定;②手法闭合复位;③经皮橇拨复位;④髓内针橇拨复位;⑤切开复位内固定;⑥桡骨小头或小头碎块切除。决定治疗方法的因素很多,包括骨折移位的程度、与其他损伤的关系、病儿的年龄和损伤后的时间。本节重点介绍手法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的方法。

手术步骤

将患侧肘关节伸直,助手一只手握住肘关节近端向近端牵引,另一只手必须放在肱骨远端内侧向肘关节外侧施力,使肘关节向内侧张开。术者一只手握住前臂向远端实施牵引,保持前臂旋后位使旋后肌和肱二头肌放松;保持肘关节内翻张力,以克服远折端向尺侧的位移,利于骨折复位;另一只手的拇指压在桡骨小头前面,屈曲肘关节,同时将前臂极力旋前使桡骨小头复位。透视证实桡骨小头复位情况。

术后处理

桡骨近端骨折闭合复位术术后应用上肢石膏后托屈肘90°、前臂旋前位固定3周,拆除石膏托后逐渐进行关节活动。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