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是干嘛

2019-10-20 │ 养生是干嘛 什么是养生

煎中药 药渣是服是弃?

饮食贵在节,读书贵在精,锻炼贵在恒,节饮食养胃,多读书养胆,喜运动延生!生活越来越好,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很多人身体不好,和他们不注重养生有关系。面对中医养生纷繁的话题,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煎中药 药渣是服是弃?”,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煎得的一碗中药汤液,其色棕黑,其状混浊,其味苦涩。放温服之,碗底常有泥糊状沉淀物。因药材饮片本身具一定颜色,煎后药液呈棕黑色,人们以为必然,很少有所多想。对其苦涩味,因为人们多有一句金玉良言作认识基础,即良药苦口利于病,故对药味之苦,并不视为坏事,却大有苦中有乐的心境。对药液的混浊之状,是好是坏,茫然者众。至于碗底出现的泥糊样

沉淀物,到底是加点水搅混眼之,还是干脆弃掉,则是面临的实际问题,切勿小看,直接关系药效。

为了确定对中药煎得的汤液在碗底所出现的泥糊样沉淀物是服是弃,现将黄连与甘草共煎所能出现的情况,作个大体介绍,则可能做出正确选择,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黄连素等生物碱,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甘草酸,甘草次酸等酸性成分。这两类成分的水中溶解度较大,故在用水煎煮时能够由中药饮片中溶出,两种药共煎时,各自进入水中的黄连素和甘草酸,有可能在水液中相遇,形成水中溶解度较小的盐或复合物,以微细颖粒状固体悬浮于煎液中,使煎液变混浊,如果将此煎液放置,则可能沉淀到碗底,形成泥糊状物。有人做过实验,黄连与甘草用水共同煎煮,如果甘草用量较大,所得汤液,放置澄清,则上清液可以达到不苦,但抑菌效果大大降低。这就表明,具有抑菌作用且味又极苦的黄连素,被沉淀到碗底,即在泥糊样物中了。可见,如果将含有黄连和甘草的处方共煎时,所得汤液在碗中放置后,碗底所得的泥糊状物,若弃之不用,显然会影响药效。正确的作法,还是再往泥糊状沉淀物中加点水,并搅混,将此混浊液再服完,是合适的。中医药学有很多同时含甘草和黄连的著名方剂,如《伤寒论》中黄连汤(方为黄连、干姜、桂枝、半夏、党参、甘草、大枣),葛根黄芬黄连汤(方为葛根、黄芩、黄连、甘草),《保命集》中的芍药汤(方为芍药、黄芩、当归、槟榔、黄连、大黄、木香、甘草、肉桂)等方,煎得的汤液,放置后碗底出现的泥糊状物,可以加水搅混再服,或者干脆将整碗汤液搅拌后再服,不弃为宜,其它含此二药共煎所得汤液,均按此法服为宜。

连素属生物碱类化合物,即具碱性,而含生物碱的中药较多,如乌头、附子、麻黄、防己、贝母、苦参等,甘草酸属酸性物质,而含酸性成分的中药亦还有不少,如大黄、乌梅等,当一个处方中,有含生物碱类成分的中药,又有含有机酸类成分的中药,这类处方中药物共同煎煮所得药液,在服用时,对碗底所出现的泥糊状物,同样以再服人为宜,另一方面,生物碱类化合物不仅能与有机酸尤其大分子有机酸形成难溶于水的盐类物质,并且能与鞣质甙类化合物形成难溶于水的复合物。而含鞣质甙类化合物的中药,就更多了,虽然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完全阐明哪些药物间所形成的难溶于水的物质,是有效还是无效,但为保险起见,即为了确保药效起见,还是不要将泥糊状物弃掉,尽可能服人为宜。

对于中药煎得的汤液,虽然古代医家尚不知哪些化合物可能产生水中难溶解的物质,或者说尚不明了共煎中可能产生沉淀物的道理,但在临床实践中,却已注意到,不能轻易除去所产生的沉淀物,所采取的办法,其中就有药液过滤。目的就是让沉淀物进入药液,供服用。就是在今天,此法仍然沿用,即仅用一层粗纱布或网布过滤。总之,喝中药汤剂,虽然较混浊,但混中有道理,切勿图好看、好服而将中药汤液轻易制成澄明液。煎出物全喝为好。

yS630.Com相关推荐

怎样服中药煎剂?


良药苦口,中药煎剂虽然是治疗疾病的良方,但中药煎剂那种令病人不堪回味的苦、涩、腥、辣、咸、麻等味道实再难以下咽。特别是一些长期服中药煎的慢性病人则更是苦难咽。因此服汤药时,有些病人会出现恶心、呕吐、不敢下咽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煎好中药后可停一会儿,先憋住一口气,试喝一口,不吐时再将药液全部喝下。或者先喝点生姜汁,然后再服汤药。喝药时除闭往呼吸外,还要做到鼻不闻药气,口不尝药味,一气喝完后再用开水或糖水漱口,也可及时嚼口香糖或山楂片。

中药煎剂是用水煎成的药汁,分头煎、二煎和三煎。为了使药物能在体内保持一定的时间浓度,可将三次煎出的药液混合均匀,分二次早晚喝下。以保证药物对疾病均衡的治疗效果。每次煎出的药量不宜过多或过少,以200毫升左右为宜,如果是发热病人服用清热药或生津止渴药,药汁可多煎一些。

一般服滋补或健胃的中药应在饭前服,对胃有刺激的中药或驱风、祛湿、止痛、消炎解毒等中药宜饭后服。镇静安眠药和药酒宜在睡前服。攻下、驱虫、散结药宜空腹服;急性病可不分时间及时服;某些特殊如鸡鸣散应在早晨3~4点钟服用。

中药一般都宜温服。如解表药温服可助其发汗解表。滋补药有助于温补。但也有些药宜凉服,如治疗热病及解暑的甘草滑石汤清暑益气汤等,以及止吐药都需凉服。中医认为治热以寒凉而行之,治热以寒凉而行之,治寒以热温而使之就是古人治病的法则。

中药渣是泡脚的好材料


你看,我的脚趾甲因为总用红花泡脚,都染成红色的了。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米逸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展示了她常年用中药泡脚泡出来的红趾甲。她还推荐,有些喝剩的中药渣也是泡脚的好材料。

米主任说,医生经常一坐诊就是半天,一天工作下来不仅浑身疲乏,头也是涨涨的,于是从七八年前开始,每到冬春季节,每天她都会用中药泡脚,既能抗寒,又使整个机体血脉畅通,浑身舒服,还有助于强壮筋骨。

米主任说自己选泡脚的中药材有个原则我可不选贵的,有些洗浴场所用藏红花、龟板等名贵药材,真是没有必要,毕竟外用和喝进去是两回事,太浪费。

米主任的泡脚方一般用的是红花(也叫草红花)、苏木、牛膝这几种活血通络的中药,每次各取10克左右,一次的成本不过一两块钱。

泡脚的工具很简单,就是一个普通的铝盆或不锈钢盆,加入适量的水和中药材在火上煮沸5分钟左右,拿两个木棍横架在盆上,把脚放上去先熏着,到温度能忍受时,再把脚泡进去直到水变凉。

天冷的时候,这个泡脚水第二天热热还可以再用,天气热点时,就一天一换。除了自己用中药材泡脚,在看病时,。

如果患者所服用的中药方中有活血通络、强壮筋骨的药物,比如当归、杜仲、川芎等,她经常会告诉患者,喝剩的药渣不要丢了,这是泡脚的好材料。

米主任说,大家都应该养成晚上泡脚的好习惯,冬春季节可以加点中药材,平时用清水即可,有助于去心火、肝火,引热下行,帮助缓解压力,放松身心。

煎中药注意事项 煎中药的碗底汤液不宜弃


煎中药注意事项

煎药煎药,煎药是门很深奥的学问。需要学习的内容多不胜数,更有许许多多的小细节,如果一旦将其忽略,就会导致这一锅药煎煮失败。甚至将有益疾病的成分转变成对身体不利的成分。

1、煎药前要浸泡

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小时左右。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可达2~3小时。夏秋季节可根据情况适当减少浸泡时间。

2、煎煮要煎数次

一般而言,煎煮2~3次。煎煮次数太少,提取不完全,药材损失大,煎煮次数太多,不仅耗工和燃料,而且煎出液中杂质增多。一般而言,一副中药在煎煮两次后所含的有效成份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但对于药量较大的处方或滋补性药材,在两次煎煮后可能存留的有效成份较多,可再煎第三遍,改为一日3次服 用,以节约中药资源,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疗效。

3、煎药的温度要注意

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的时间要注意

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一般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15分钟左右。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5-10分钟。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20-30分钟。

5、留取药液量有讲究

一般指一剂药经两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儿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两到三次服或少量频服。药煎好后应趁热及时滤出药液,以免因温度降低而影响煎液的滤出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滤药时应压榨药渣,使药液尽量滤出。

6、特殊药的煎煮

其中还有一些需要特殊煎煮的中药,例如先煎、后下、烊化、包煎等,就是特殊的煎煮方法。这里我们不一一过多的赘述。以后有机会,我们必然一个个为大家讲。

7、其它注意事项

煎煮过程中应认真执行,注意防火,防毒,防煤气中毒,防止活力过猛使药物溢出等,避免出现煎干或煎糊现象。对于不易溶解的药可不时顺时针搅动,若已经煎干则宜加新水重煎,若已煎糊则应另取饮片重新煎煮。经改进过的电砂锅方便了许多,不少患者仍嫌自身在家煎药麻烦,可适当选择药房或医院代煎。近年来中药经过现代工艺加工的颗粒剂也是不错的选择。

8、煎中药的碗底汤液不宜弃

正确的作法是再往泥糊状沉淀物中加点水,并搅混,将此混浊液再服完,是合适的。中医药学有很多同时含甘草和黄连的着名方剂,如《伤寒论》中黄连汤(方为黄连、干姜、 桂枝、半夏、党参、甘草、大枣),葛根黄芬黄连汤(方为葛根、黄芩、黄连、甘草),《保命集》中的芍药汤(方为芍药、黄芩、当归、槟榔、黄连、大黄、木 香、甘草、肉桂)等方,煎得的汤液,放置后碗底出现的泥糊状物,可以加水搅混再服,或者干脆将整碗汤液搅拌后再服,不弃为宜,其它含此二药共煎所得汤液,均按此法服为宜。

煎中药注意事项 煎中药的碗底汤液不宜弃


煎中药注意事项

煎药煎药,煎药是门很深奥的学问。需要学习的内容多不胜数,更有许许多多的小细节,如果一旦将其忽略,就会导致这一锅药煎煮失败。甚至将有益疾病的成分转变成对身体不利的成分。

1、煎药前要浸泡

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小时左右。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可达2~3小时。夏秋季节可根据情况适当减少浸泡时间。

2、煎煮要煎数次

一般而言,煎煮2~3次。煎煮次数太少,提取不完全,药材损失大,煎煮次数太多,不仅耗工和燃料,而且煎出液中杂质增多。一般而言,一副中药在煎煮两次后所含的有效成份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但对于药量较大的处方或滋补性药材,在两次煎煮后可能存留的有效成份较多,可再煎第三遍,改为一日3次服 用,以节约中药资源,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疗效。

3、煎药的温度要注意

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的时间要注意

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一般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15分钟左右。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5-10分钟。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20-30分钟。

7、其它注意事项

煎煮过程中应认真执行,注意防火,防毒,防煤气中毒,防止活力过猛使药物溢出等,避免出现煎干或煎糊现象。对于不易溶解的药可不时顺时针搅动,若已经煎干则宜加新水重煎,若已煎糊则应另取饮片重新煎煮。经改进过的电砂锅方便了许多,不少患者仍嫌自身在家煎药麻烦,可适当选择药房或医院代煎。近年来中药经过现代工艺加工的颗粒剂也是不错的选择。

8、煎中药的碗底汤液不宜弃

正确的作法是再往泥糊状沉淀物中加点水,并搅混,将此混浊液再服完,是合适的。中医药学有很多同时含甘草和黄连的着名方剂,如《伤寒论》中黄连汤(方为黄连、干姜、 桂枝、半夏、党参、甘草、大枣),葛根黄芬黄连汤(方为葛根、黄芩、黄连、甘草),《保命集》中的芍药汤(方为芍药、黄芩、当归、槟榔、黄连、大黄、木 香、甘草、肉桂)等方,煎得的汤液,放置后碗底出现的泥糊状物,可以加水搅混再服,或者干脆将整碗汤液搅拌后再服,不弃为宜,其它含此二药共煎所得汤液,均按此法服为宜。

5、留取药液量有讲究

一般指一剂药经两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儿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两到三次服或少量频服。药煎好后应趁热及时滤出药液,以免因温度降低而影响煎液的滤出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滤药时应压榨药渣,使药液尽量滤出。

6、特殊药的煎煮

其中还有一些需要特殊煎煮的中药,例如先煎、后下、烊化、包煎等,就是特殊的煎煮方法。这里我们不一一过多的赘述。以后有机会,我们必然一个个为大家讲。

中药煎服方法有哪些


 在我国的传统医疗方法中,中药治疗方法是最好的治疗方式。在很多宫廷剧中,我们就可以看到,生病了就需要中药煎服,但是中药煎服还需要讲究一定的技巧,下面我们就看一下中药煎服方法。

 煎药用具:煎煮中药最好用砂锅、陶器、瓦罐,因其导热圴匀,热力缓和,锅周保温性强,水分蒸发量少,不易发生化学变化且价格低廉。也可用搪瓷器皿、铝锅、不锈钢锅、铁锅、铜锅等煎煮药物。

 煎药用水:煎药用水以洁净为原则,自来水、井水、纯净水、蒸馏水圴可。用水量多寡有多种计算方法,但常用的是目测,煎药时观察加水量超过药面2-3厘米即可;另外一种以每克药材加水10毫升为标准来粗略估算需水量。

 煎药火候:煎药火候分“武火”、“文火”。武火指火势急,火力猛,温度上升快,水分蒸化多的一种煎法。文火指火势缓,火力弱,温度变化不大,水分蒸发慢的一种煎法。一般煎药先用武火煎沸,后改用文火再煎10-15分钟即可。但有些方剂如解表剂、清热剂、芳香药为主的方剂只用武火,不宜文火久煎。而厚味滋补类方药宜文火久煎,以使药味尽出。此外附子、狼毒、乌头等有毒药宜慢火久煎,以减低其毒性。

 

 煎药方法:一般煎煮方法,首先将药物置于容器中,加冷水浸泡20-30分钟,然后加盖放火上加热煎煮。先用武火煎煮,再用文火煎煮。在煎煮过程中,要注意适度搅拌,以免糊锅,同时也能提高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率。但不宜过于频繁打开锅盖子,以尽量减少挥发性成分的丧失。文火煎煮10-15分钟后,滤取第一次药液;然后加热水适量,依上法煎煮,取第二次药液。将两次药液混匀,依医嘱服用。另外,还有一些药物需要特殊方法来煎煮。

 以上就是对中药的煎服方法,首先要选择的是煎药的设备,通常情况下,不能采用普通的锅来煎熬,需要的是砂锅、瓷器或者是瓦罐。其次要把握好煎药的时间,不同的药材,所需要的煎药时间也不同。

如何给小儿煎服中药?


如何给小儿煎服中药?

煎煮小儿中药汤剂,一些先煎、后下、包煎和烊化冲服等药物的煎服法和基本相同。但煎药时间、次数及煎出的药量又不同于。

煎药量 因小儿体质弱,胃容量小,加之喂药较困难,因而煎药要少而精。如3岁以下可煎至40毫升。分4次服下;3—7岁幼儿可煎至45毫升,分3次服下;7—12岁儿童可煎至60毫升,分3次服下,12岁以上儿童可煎至90毫升,分3次服下。

煎药方法 发散药类,如花、叶类煎药时间要短;而补益药类,仁、梗、壳类煎药时间要长些,均以文火(慢火)为宜,煮沸后发散药可煎10分钟;补益药可煎20分钟。

喂药时间 应在两餐(或两次喂奶)之间服药,这样才能使药物充分吸收和发挥作用。饭前服药容易刺激胃粘膜,饭后服药容易造成呕吐。

服药方法 药物的温度要适中,过热容易烫伤婴幼儿咽喉、食道、胃粘膜等;过凉不但造成胃不适,肠道紊乱,还会影响药效。不要捏着婴幼儿鼻子灌药,免得药液呛入气管,可用小勺将药液顺嘴边慢慢喂进。药中不要加糖,以免影响疗效。

以上是给小儿煎喂中药时的几个基本方法,具体到某一方或某一种药物,则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科学使用。

中药煎服时间是什么?


在治疗疾病的时候一般有两种治疗方法,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中医疗法是我国非常著名的一种疗法,也是中国的国粹,主要都是通过一些中草药而制成的中药,在治疗身体疾病的时候,通过中药的调理,不仅能够治疗疾病,还能够固本培元,中药煎制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什么呢!

一、 煎药容器以沙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适合,禁止使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30分钟,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3厘米,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酌情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物在煮沸后再煎20分钟;解表、芳香药物不适合久煎,煮沸后15分钟就可以。滋补类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煎30~35分钟。煎药时要搅拌几次,每贴中药一般煎2次。第2煎中药可以用热水,煮沸后时间比第一次略短。

四、特殊药物煎法:1、 先煎:将该药煮沸15~~20分钟后,再加入其他药物同煎。2、 后下:在一般药物煎至预定时间时,再加入煎5分钟左右即可。3、炀冲药:用煎好的药汁冲或者另外用热开水搅拌溶解。4、 另吞:不入汤药,等药煎好了一起吃。

五、与西药同一天吃:一般情况下,西药三餐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吃。中药在半上午或者半下午吃,和西药隔开一二小时就可以。中药煎煮质量的好坏以及服药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药物治病的疗效。

中药汤剂在煎制的时候还是非常需要注意火候的,因为如果煮的时间过长或者过短的话,很有可能会影响到中药的药效,煎煮质量好不好还会直接的影响到治病的功效,如果自己煎药的时候不是很方便的话,也可以直接买煎好了的药回家喝。

中药沉淀物我们到底是喝还是弃呢?


到目前为止,药学家虽不能完全阐明哪些药物共煎,其形成的难溶于水的沉淀物是有效还是无效。但是,为了确保药效,服用者最好还是不要将泥糊状沉淀物倒掉,以尽可能服下为宜。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中药汤剂的沉淀物是喝还是弃,应视汤剂中的药物而定。就以黄连与甘草共煎为例,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小檗碱(又名黄连素)、甲基黄连碱等多种生物碱,而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甘草酸、甘草次酸等酸性

成分。

煎好的汤剂放温服用,碗底常有泥糊状的沉淀物。这些中药沉淀物到底是喝掉还是倒掉不要,人们的看法多有不同。有的人每次喝药喝到碗底时,总嫌剩下的药太苦,把泥沙样的沉淀物倒掉。而有些人正好相反,不管药有多苦,都喝得干干净净的。在这一部分人眼里,碗底的药那是这碗药的精髓,倒掉太可惜了。还有不少人则拿不定主意,喝了怕有害,扔了又觉得浪费。

那么,中药沉淀物我们到底是喝还是弃呢?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中药汤剂的沉淀物是喝还是弃,应视汤剂中的

药物而定。就以黄连与甘草共煎为例,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小檗碱(又名黄连素)、甲基黄连碱等多种生物碱,而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甘草酸、甘草次酸等酸性成分。这两类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都较大,故用水煎煮时都能够很容易地从中药中溶出。当黄连和甘草共同煎煮时,其成分黄连素和甘草酸各自进入水中,则有可能结合成为在水中溶解度较小的盐或复合物,以微细颗粒状固体悬浮于中药煎液中,使煎液变得混浊。如果将该中药煎液放置,就可能有泥糊状的物质出现在碗底,形成沉淀物。

实验证明:黄连与甘草用水共同煎煮时,如果甘草用量较大,所得汤液放置澄清后,上清液可以达到不苦,但其抑菌效果将大大降低。这就表明,具有抑菌作用且味又极苦的黄连素被沉淀到了碗底,即在泥糊状物质中了。由此可见,煎含有黄连和甘草成分的中药,碗底所得的泥糊状沉淀物,若弃之不用,会明显影响中药的药效。正确的做法是,往泥糊状沉淀物中加点水搅混,再将此混浊液服完。

到目前为止,药学家虽不能完全阐明哪些药物共煎,其形成的难溶于水的沉淀物是有效还是无效。但是,为了确保药效,服用者最好还是不要将泥糊状沉淀物倒掉,以尽可能服下为宜。为了让沉淀物进入药液方便服用,我们可以沿用古代的药液过滤法,即仅用一层粗纱布或网布过滤沉淀物,将滤液喝下。

中药怎么过滤药渣


大家在熬中药的时候,一般都会熬制两次,因为只有熬两次中药所特有的药效才能够完全发挥出来。但是因为长时间熬制中药,所以使用到的中药药材非常容易变成药渣。药渣是不能够直接服用的,所以喝中药的时候一定要将药渣完全过滤。但是喝中药过程中正确过滤药渣的方法又是怎样的?

1、煎中药可以用什么过滤

煎好后的中药需要经过过滤,将中药渣过滤出来。一般情况下,可以选用普通的不透钢网来进行过滤,也可以选用铁网进行过滤。但是,最好不要选用铝网来进行过滤,因为铝网性能不比不锈钢和铁网。而且最好是趁热过滤,这样过滤的效果会好很多,不会有药渣残留。

2、为什么煎中药要趁热过滤

2.1、有些人在煎好中药后,为了怕烫手,常待中药凉后再过滤。其实这样做是错误的,中药过滤应趁热。

2.2、中药煎好后,药液和药物达到内外浓度平衡,随着温度的下降,药物的溶解度会下降,一部分药液中的有效成分会回到药渣中,有的有效成分会凝结成较大颗粒的沉淀物,过滤时被滤掉。因此,为了保证药液的有效浓度,应该趁热过滤。

3、中药过滤后的药渣如何利用

3.1、药渣可以留下来,然后晒在阳台上,在春夏秋季的时候,中医就一直放在阳台上,会防止蚊虫进入,因为中药会散发出特殊的刺鼻性气味,蚊虫无法靠近,这样做的目的,能起到防蚊虫的效果。

3.2、熬药留下的中药渣,如果你有失眠或者是对中药有依赖的情况下,还可以用纱布包起来,然后压到自己的枕头底下,这样,能让你睡一个安稳觉。记得,放的时候,一定要把药渣弄平了,否则恪头。

3.3、吃剩下的药渣,当然,还可以留下来,每天晚上泡脚的时候,把这些药渣放进热水里,再泡脚,能起到很好的护理作用,不仅能活经脉,而且有加香,除臭,治疗脚部疾病的作用,尤其是脚臭和脚气。

3.4、卖给饮料加工厂。实际上,中药渣不是没有用了,而是如果再添加其他物质的话,还是有用的。所以把中药渣卖给饮料加工厂,他们是有用的,可以加工成鱼饮料或者是禽料的饮料等。也可以做到废物利用。

如何正确煎中药

1、凉水浸泡

取回的中药应该先放入干净的容器中那凉水浸泡,一般浸泡半小时至一小时左右,这时候中药吸掉了很多水分,但是水平面应该还要高于药材。

2、开始煎熬

将浸泡好的中药连同泡中药的水一起倒入砂锅内,如果有煎药专用的锅就更好了,小火煎熬,砂锅最忌以开始就大火,因为受热不均匀,很容易裂开的。

3、滤出药渣然后继续浸泡、煎熬

第一遍煎药,煎开之后还要小火煎熬10-15分钟,然后将煎好的药水倒出来,药渣留在砂锅内。用凉开水或者温水继续浸泡刚刚煎过的药渣,这次的水不要太多,刚刚没过药渣即可。然后小火煎熬至水开后5分钟,第二次倒出,留药渣在砂锅。

4、第三次浸泡、滤渣

第三次浸泡,煎熬的方法与第二次相同,只不过这次倒出的药液的颜色会明显的减弱。

5、混合药液,分为两份。

将三次煎熬的药液混合在一起,然后分为两份,分早晚两次服用,第二次喝的时候应该加热一下。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是怎样的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有些朋友经常会熬中药,其实煎中药也是需要我们的朋友花一些心思的,因为煎中药不仅需要知道要放多少水,同时还要很好地把握时间,这样煎出来的中药,才能发挥中药的药效的,所以我们应该要知道如何正确煎中药,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1、冷水浸泡:用冷水浸泡使药物变软,细胞壁膨胀,药物的有效成份容易渗透到水分中。然后再煎煮,这样随着水温的逐渐增高,有效成份便容易被煎出。浸泡时间,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可浸泡20分钟左右;以根、种子、果实为主的药物可浸泡30分钟至60分钟。

2、煎药用水量:加水过多则药汁浓度过低、药液太多,影响疗效;加水过少,不仅药物有效成份不易煎出,还容易煎焦。一般中药煎煮用水量以浸过药物3~4厘米为宜。但还要视药量大小、药物的性能、吸水量以及病情需要煎药时间的长短来适当增减。

3、煎煮火候:前人将火候分为武火(即大火)和文火(即小火)两种。要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与治疗需要,采用武火急煎和文火缓煎两种方法。一般来说,治疗伤风感昌的解表药以及清热药、芳香药,因煎煮时间短,宜用武火急煎,而味厚的滋补药,因煎煮时间长,宜用文火缓煎。武火使水份蒸发快,并且又易使药汁外溢,故目前往往采用先武后文相结合的方法,即先用武火急煎,沸后改用文火缓煎。

4、煎药时间:应根据疾病的情况和药物的性质来定,可分三种煎药时间:

①轻辛发散药:此类药物大多为治疗外感病的发汗解表药,多系花、叶、全草等,其性轻扬发散,味芳香,含挥发油较多,故煎药时间要短,因此头煎从沸后再煎10分钟左右,二煮沸后5分钟左右。

②滋补调理药:此类药物大多为调补人体气血阴阳滋补药,含有大量营养物质,故煎药的时间最长,头煎从沸后再煮30~60分钟,二煎沸后20~30分钟。

③一般药物:头煎从沸后再煎15~20分钟,二煎沸后10~15分钟。滤取药汁要趁药液未冷时过滤最佳,用两层干净的纱布蒙在碗上,再进行滤药可保证药液清澄。

关于煎中药的正确方法,上面详细为大家介绍了,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可以注意一下煎中药的过程。各位朋友在平时煎中药的时候,可以按照我们上面关于煎中药的方法,这样才会发挥中药的药效,这样才能够保证我们的病情得到更好的控制。

中药药渣怎么泡脚?


其实很多人在煎服中药后都会把药渣倒掉,但是大家不知道中药渣里面有很多药性,大家明明可以废物利用,却把它倒掉,那是多么浪费的呀!我们保留起来可以加水煮热之后用来泡脚,本身脚就是人的第二个心脏,所以泡脚对身体健康有很大帮助,那么中药渣到底怎么用来泡脚呢!

不光是泡脚,还有缚脐和缚胸等方法在临床上都是非常常用的。但是我们也要注意方法时适,比如在脚上有溃疡或有伤品的时间就要权衡利弊了。诸如温补类的内服中药用来泡脚非常合适,而有如明矾、石膏等成份的中药方剂就比较适合于汗脚的人使用,而干脚的人还是少用为妙,当然用于治疗脚气脚癣的另当别论了。

告诉你一个小技巧,你可以将煎过的中药用布包起来然后再放入锅中煮一下,这样你倒出来的药汤中的杂质会比较少。也可以将布包放在笼屉上蒸一下,等温度合适时放在腹、胸、背等部位来加强疗效也是不错的选择。中药泡脚,药性经皮渗透,接受药渣轻微的物理刺激,可以有效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还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加快机体各种代谢废物、各种毒素的有效排泄,活血通络、滋养容颜、改善睡眠。因中药方都是根据病人所患疾病对症下药的,故此利用煎过的中药渣泡脚也适合自身体质。4、一些急性的传染病、急性的中毒、外科急症的患者,如外伤、骨折、烧伤、穿孔、大出血等,因为可能会贻误治疗最佳时机。但是泡脚有很多注意点,泡脚时间不应该太长,并且怀孕或者月经中的妇女都不能泡脚,或者是本身就患有一些急性病,或者是一些肾肝等有毛病的人,也建议他们不要用中药泡脚,所以说大家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进行选择吧!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