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按揉穴位养生按摩

2019-10-20 │ 春季按揉穴位养生按摩 老人养生按摩穴位

按摩天宗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人逢古稀喜相聚,满座白发尽笑语。身处盛世盼岁长,往事茫茫如烟雨。勤于纸上寻欢乐,珍惜今天保身体。多在人间看春光,又是桃红满地绿。”从古至今,关于养生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或名言,很多人生活的不幸,源于没有注意平日的养生。正确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进行的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按摩天宗穴位的作用与好处,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天宗穴位位置图

天宗穴位于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左手搭上右肩,左手掌贴在右肩膀二分之一处,中指指尖位置即是)。

按摩天宗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1、治疗肩膀酸痛、五十肩、气喘、乳痈、肩部疾病等;

2、缓解肩关节周围肌肉劳累、促进气血运行,丰胸美乳、对于预防乳腺增生效果很好。

温馨提示

按摩天宗穴的手法:用双手,由颈下过肩,以中指的指腹按揉天宗穴位,如果可以正坐或者俯卧,可以请他人用双手大拇指的指腹垂直按揉穴位,穴位处有胀、酸,痛感,先左后右,每次各按揉穴位大约1—3分钟,也可以双侧穴位同时按揉。刮痧也是可以的。

人体穴位配伍:配肩外俞穴治肩胛痛;配膻中穴、足三里穴治乳痈。

刺法:直刺或斜刺0.5~1寸,局部酸胀,针感穿过肩胛传导至手指。

扩展阅读

按摩天宗穴的作用与好处


天宗穴位于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左手搭上右肩,左手掌贴在右肩膀二分之一处,中指指尖位置即是)


【按摩天宗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1、治疗肩膀酸痛、五十肩、气喘、乳痈、肩部疾病等

2、缓解肩关节周围肌肉劳累、促进气血运行,丰胸美乳、对于预防乳腺增生效果很好

【温馨提示】

按摩天宗穴的方法:用双手,由颈下过肩,以中指的指腹按揉天宗穴位,如果可以正坐或者俯卧,可以请他人用双手大拇指的指腹垂直按揉穴位,穴位处有胀、酸,痛感,先左后右,每次各按揉穴位大约1—3分钟,也可以双侧穴位同时按揉。刮痧也是可以的。

刺法:直刺或斜刺0.5~1寸,局部酸胀,针感穿过肩胛传导至手指。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15分钟。

〖人体穴位配伍〗

配肩外俞穴治肩胛痛;配膻中穴、足三里穴治乳痈。

按摩天池穴位的作用与功效


天池穴是女性的快乐穴!它对现代女性十分重要,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的女性更是非常重要!

天池穴是心包经的第一个穴位,位于乳头外上方一寸,第四五肋间,经常按揉天池穴可以疏通局部气血,因此自我揉按这个穴位可以预防乳腺疾病,大城市的女性生活压力大而多,更容易患乳腺疾病,乳腺疾病的发病通常与不良情绪伤害深入内心有很大关系。

天池穴是女性的快乐穴,常揉这个穴位能够让女性心胸变得宽大,不易生气,人不生气,就能长寿,由于常揉这个穴位可缓解不良情绪,因此能预防乳疾病。

按揉天池穴的作用


1、可以重塑胸部、改善乳房的松弛、外扩现象。

2、防治心绞痛,心脏外膜炎;

3、防治乳腺炎,乳汁分泌不足;

4、防治淋巴结核,腋窝淋巴腺炎;

5、防治肋间神经痛,脑充血等。

每天晚按揉天池穴,乳房的气血通畅,得乳腺增生的机会就大大减少。

按摩天突穴的作用与好处


图解天突穴位的位置

天突穴位于咽喉部位,胸骨上边的窝窝。天突穴不能直直的按压,用抠法,用大拇指或中指向下弯曲度大一点,这样病人既没有感觉紧憋、气管压迫或呛到。

天突穴的取穴和操作方法

天突穴的准确位置:胸骨柄上窝凹陷正中。天突穴的操作方 法只有一种方法:指压法,用大拇指,带一个弯曲度往下,内下方,抠压一种力度,病人感到很舒适,按揉两百次,且让病人做吞咽动作,吞咽口水,天突穴有两个 作用:让咽喉的经络气血疏通流畅(通则不痛),便于消炎;针对有些病人有梅核气的症状,按压天突穴有治疗消除梅核气的感觉。详细点击:咽喉炎疼痛的治疗穴位》》

按摩天突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咳嗽、哮喘、失音、呕吐、呃逆、瘿瘤等

按摩天突穴的功效:吸热生气

温馨提示

天突穴位配伍:天突穴配膻中穴、列缺穴缓解治疗外感咳嗽;天突穴配廉泉穴、涌泉穴缓解治疗暴喑;天突穴配内关穴、中脘穴缓解治疗呃逆;天突穴配少商穴、天容穴缓解治疗咽喉肿痛;天突穴配气舍穴、合谷穴缓解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天突穴配丰隆穴缓解治疗梅核气;天突穴配定喘穴、鱼际穴缓解治疗哮喘、咳嗽。

针刺天突穴的方法:天突穴先直刺0.2-0.3寸,然后将针尖转向下方,沿胸骨后壁刺入0.1-0.5寸。

艾灸天突穴的方法:天突穴艾条灸5-10分钟,天突穴艾炷灸3-5壮。

按摩天突穴的手法:用中指指腹按揉天突穴并做环状运动,按摩时应控制力度,不要伤到喉咙。

按摩大赫穴位的作用与好处及按摩手法


大赫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现代常用于治疗盆腔炎、尿道炎等。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妇科疾患。直刺1—1.5寸。

【取穴位置】

大赫穴位于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四点的左右一指宽处。)

【功能主治】

1. 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妇科疾患;

2. 遗精、阳痿等男科病证。

【穴位配伍】

配阴交穴、肾俞穴、带脉穴、大敦穴、中级穴治阳痿、遗精、带下;

配命门穴、肾俞穴、志室穴、中级穴、关元穴治男科病、不育症。

【按摩手法】

双手的食指、中、无名指分别按摩两侧的大赫穴。持续30秒按摩

【按摩大赫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1、增强性气官活力、提高性功能、治疗阳痿早泄等;

2、治疗膀胱炎、尿道炎、阴部痛、子宫脱垂、遗精、带下、月经不调、痛经、泄泻、痢疾等。

3、促进性器的血液,提高腹腔的收缩力,增加夫妻的快感

按摩九穴位远离疾病 促消化按摩天枢穴


经络是人体内一个庞大的交通网,很多时候都是由于经络出现阻塞,能导致各种疾病的出现。所以,只有让它保持畅通,才能告别疾病。中医里,无论是推拿按摩,还是针灸刮痧都是为了使人体的气血与经络更加通畅。下面小编教你按摩九大穴位让你百病不侵。

神门穴:神门穴对于心悸以及心慌失眠都有很好的疗效。

位置: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掌心一侧),小指延伸至手腕关节与手掌相连的一侧,是针灸经常取用的穴位之一。

尺泽穴:这个穴位的主要作用是泻热。因此对于肺经热引起的咳嗽气喘、胸部胀痛等病症是有效的。尺泽穴接近肱二头肌的肌腱,而肱二头肌作用是屈肘,因此此穴也能够缓解和治疗肘关节的痉挛。

位置:手心朝上,尺泽穴位于肘内侧横纹上偏外侧一个拇指宽的凹陷处

舒服腰背:按摩委中穴

在针灸的四总穴歌里提到腰背委中求,可见,委中是治疗腰背病症的要穴。委中穴取穴方法为:屈腿时,膝关节后侧也就是窝的位置出现横纹,而横纹的中点处即是委中穴。按摩委中穴,同样可起到治疗腰背痛的功效。

按摩方法:对于委中应采取点按的方法,一点一放,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这样做不仅可以治腰痛,还能有效解除腿部的酸麻和疼痛,对一些下肢疾病都有很好的保健护理作用。

促消化:按摩天枢穴

天枢是胃经上的一大要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与肚脐同处于一条水平直线上,左右各有一穴。另外,天枢是大肠的募穴。所谓募穴就是集中了五脏六腑之气的胸腹部穴位。因为与脏腑是近邻,所以内外的病邪侵犯,天枢都会出现异常反应,起着脏腑疾病信号灯的作用。从位置上看,天枢正好对应着肠道,因此常按摩天枢穴,必然会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增强胃动力。

按摩方法:在具体按揉时,可以采用大拇指按揉的方法,力度稍大,以产生酸胀感为佳。

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

因此经常成为中医医治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不适等病症的首选大穴。内关穴取穴方法为:伸开手臂,掌心向上。然后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就在离手腕第一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

按摩方法:日常按揉内关穴,无论是走路还是闭目养神,都可以操作,对于调节心律失常有良好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此穴不必太大力气,稍微有酸胀感即可。

补肺益肾:按摩列缺穴

列缺穴补肺益肾的功效还来源于其与任脉连接,任脉本身就是阳脉之海,可以补肺肾之阴虚。因此,列缺穴也沿袭了任脉的作用,对于肾阴不足引起的糖尿病、耳鸣、眼睛干涩等症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按摩方法:两手虎口交叉相握,这时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此穴位于三经交会处,因此不仅对于肺经,还对大肠经和任脉的经气都具有调节作用。

治腰疼和痔疮:按摩长强穴

长强穴位于尾骨尖端下,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长强穴属于督脉,可治疗痔疮、脱肛、便秘、腰疼等疾病。常按摩长强穴,配合承山穴治痔疮效果更好。

按摩方法:患者俯卧,双脚稍稍分开,用手指揉、按压长强穴,每次揉4分钟,双手交替按摩。每日2次。

补血养肝:按摩血海穴

古代,人们不经意间发现刺破这个地方就可以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因此用它来治疗体内淤血的病症。它不仅能祛淤血,还能促生新血,因此才给它起名叫血海。血海位于大腿内侧,请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则有一块隆起的肌肉,顺着这块肌肉摸上去,顶端即是血海穴。按摩血海穴可补血养肝。

按摩方法:每天上午的9-11时,做一次舒舒服服的按揉吧。这个时辰是脾经经气运行最旺盛的时候,人体的阳气也正处于上升趋势,所以直接进行按揉就好了。每一侧3分钟,要掌握好力道,不易大力,只要能感觉到穴位有微微的酸胀感即可。

治肠胃疾病:按摩膈俞穴

肠胃不好的人可按摩膈俞穴。膈俞穴位于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膈俞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可治疗胃痛、呕吐、厌食、便血、咳嗽、气喘、盗汗等疾病。

按摩方法:患者卧位,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揉压膈俞穴。每次2分钟左右。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