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按揉穴位养生按摩

2019-10-20 │ 春季按揉穴位养生按摩 春季疾病预防与养生

春季巧妙按摩穴位 抵抗倒春寒预防疾病

“拿体力精力与黄金钻石比较,黄金和钻石是无用的废物。”生活越来越好,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药物不能替代养生,只有观念和行动结合的养生才是有效的。您对中医养生是如何看待的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春季巧妙按摩穴位 抵抗倒春寒预防疾病”,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现在正值早春时节,气候变化多端,这个时候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如果保养不当那么就会出现疾病的威胁。现在很多人太早脱下棉服,这个时候很容易被寒气袭击,所以这个时节还不能过早脱下棉服,除了穿着之外,中医提醒,为了保证身体的健康,每天按摩穴位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避免外邪的侵入。

足少阳胆经简称胆经,顾名思义,少阳代表着阳气初生,每侧共有44个穴位,是治疗热病的一条重要经络。

胆经的直行主干起于眼睛外侧,向上经过额角后下行至耳后,然后沿颈部、肩部,经腋下、胸腹侧面,一路下行至下肢外侧中线,止于第四足趾外侧端。它还有三条分支分别从耳朵、眼角和足背发出,与三焦经、肝经等经络会合。

《黄帝内经》认为,胆主决断,与人的情志关系密切。我们思考问题时常会挠挠头,这其实是在刺激胆经,帮助醒神开窍。胆经分布广泛,对偏头痛、眼角痛、颈及锁骨上窝肿痛,以及股、膝、小腿外侧疼痛等都有效果。其主要日常保健穴位有环跳和风池。

环跳 :在髋关节附近,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骨裂孔连线的外中1/3交点处。此穴像一个有蒸发作用的水池,接受胆经的水湿之气并转化为阳气,故名环跳。它主治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腰腿痛、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病等。每次可用同侧拇指用力按揉此穴20~30次,以局部感到酸胀或电麻感向下肢放射为宜。

风池 :位于颈部,在枕骨之下,略靠外与耳垂齐平。由于颈部最易受风邪侵袭,风池就像一条护城河一样,起到挡风的作用,对头痛、眩晕、鼻出血、落枕等症都有效果。可用右手拇和食指分按两侧风池穴,两指用力一捏一松25下左右,换左手重复;或用两手拇指按两侧风池,余四指抱头,拇指用力揉捻旋转约50下。

以上为大家介绍的预防外邪入侵的按摩疗法,你学会了吗?

yS630.Com相关推荐

中医教你适应"倒春寒"


每年的四月到五月,都是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春季后期,天气变化无常,上午阳光明媚,下午阴云密布,叫人难以琢磨,一不留神,就惹出感冒等病状出来。今天就教大家如何适应倒春寒!

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3月)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或5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长期阴雨天气或频繁的冷空气侵袭,抑或持续冷高压控制下晴朗夜晚的强辐射冷却易造成倒春寒。初春气候多变。如果冷空气较强,可使气温猛降至10℃以下,甚至雨雪天气。此时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早晚却寒气袭人,让人倍觉春寒料峭。这种使人难以适应的善变天气,就是通常所说的倒春寒。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极易造成不利影响。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心脑血管病发病增加老年人热平衡的能力较差,其循环系统很容易受到倒春寒的刺激。交感神经受寒冷刺激后,兴奋度增高,全身皮肤表层毛细血管收缩,使血流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另外,天气突变会引起地球磁场的改变,诱发人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由于老年人及心脑血管病患者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可能发生血压突然升高、脑梗塞、脑出血或心肌梗死。国外一项试验表明,让一组63~70岁的老人在室温为6℃的人工气候室里静坐看电视或看书,两小时后,老年人血压普遍升高了25毫米汞柱左右。而在同样条件下,青年人血压的变化很小。这说明低温容易使老年人的血管收缩。

早春时节,一些爱美的年轻姑娘早早就穿起了五颜六色的裙子。但女性膝关节对冷空气刺激较为敏感,遭受冷空气袭击以后,关节局部容易出现麻木、酸痛等症状,久而久之,容易发生风湿性关节炎。

容易流行呼吸系统传染病由于早春气候寒冷,空气干燥,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会受到直接影响,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可乘虚而入,造成流感、腮腺炎等传染病流行。资料表明,在冬春交替的季节,麻疹、白喉、百日咳、猩红热、气管炎等呼吸系统传染病的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季节。

每年的四月到五月,都是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春季后期,天气变化无常,上午阳光明媚,下午阴云密布,叫人难以琢磨,一不留神,就惹出感冒等病状出来。今天就教大家如何适应倒春寒!

倒春寒饮食

春季养肝忌酸涩、油腻和酒春季为肝火旺的季节,春季养生重点在于养肝。肝火旺,则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的病症,中医认为,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也就是说,春季要少食酸,多增甘。酸性食物吃多了会使肝火更旺,而性味甘平的食物就可有效调节肝火。如果多吃些山药、蓬蒿、马兰头、韭菜、鸡肝等,对于清肝可起到恰到好处的作用。而肉类等油腻食物在春季不宜过多进食。酒精是肝的头号大敌,饮酒过度也会使脂肪堆积在肝脏,引起脂肪肝。建议春季养肝要做到忌酸涩、忌油腻和忌酒。值得提醒的还包括,春季的新鲜水果一定要等它熟透转甜才能食用,不熟的水果太酸,吃多了也易伤肝。除此之外,春季还应忌吃羊肉、海鱼、虾等好发食物,注意摄取维生素、无机盐和优质蛋白质。医学研究还表明,缺乏足够的维生素B容易引起春困,维生素同时也可增强机体免疫力。

在倒春寒的天气里,不妨可以吃点味儿冲的食物,对身体有好处,可以起到预防疾病的大作用呢。由于气候的突变,倒春寒让患病的增多,特别是老人和小孩更容易发病。一般老人、或原来患病的,常发作的有哮喘、支气管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而小孩,则更多表现为各种呼吸道感染,特别是患上重感冒、支气管炎、鼻炎等疾病的。气候与人的健康关系密切。在倒春寒天气里,最大特点是春季的多发传染病与低气温交织,极易导致各种伤寒、感冒病症。

多吃芹菜等味冲食品

在这个倒春寒的气候条件下,中医专家建议,要预防伤寒、感冒,不但要做好保暖防寒,而且要在饮食上增加大蒜、洋葱、芹菜等味儿冲食物,这样能对预防伤寒感冒、春季多发的呼吸道感染、心脏病发作和中风有益处。洋葱、姜、蒜、芹菜这些菜类食物,中医认为,食可疏风散寒,帮助人体杀菌防病。特别是大蒜,作用更大。

“倒春寒”小心关节炎


导读:在一年四季中,气温、气流、气压等气象要素变化最无常的季节就是春季。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早晚却寒气袭人,这种 善变天气,就是 倒春寒。倒春寒易引发三种疾病,大家需要重视。

容易流行呼吸系统传染病

由于早春气候寒冷,空气干燥,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会受到直接影响,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可乘虚而入,造成流感、腮腺炎等传染病流行。资料表明,在冬春交替的季节,麻疹、白喉、百日咳、猩红热、气管炎等呼吸系统传染病的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季节。


女人膝关节等部位最容易受寒

早春时节,一些爱美的年轻姑娘早早就穿起了五颜六色的裙子。但女性膝关节对冷空气刺激较为敏感,遭受冷空气袭击以后,关节局部容易出现麻木、酸痛等症状,久而久之,容易发生风湿性关节炎。

心脑血管病发病增加

老年人热平衡的能力较差,其循环系统很容易受到倒春寒的刺激。交感神经受寒冷刺激后,兴奋度增高,全身皮肤表层毛细血管收缩,使血流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另外,天气突变会引起地球磁场的改变,诱发人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由于老年人及心脑血管病患者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可能发生血压突然升高、脑梗塞、脑出血或心肌梗死。国外一项试验表明,让一组63~70岁的老人在室温为6℃的人工气候室里静坐看电视或看书,两小时后,老年人血压普遍升高了25毫米汞柱左右。而在同样条件下,青年人血压的变化很小。这说明低温容易使老年人的血管收缩。

警惕倒春寒诱发心肌梗死


春天是急性心梗高发期,特别是2~4月份,而倒春寒的冷空气是促发心绞痛、心梗等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要特别注意。

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我国民间春捂秋冻,到老不生病的说法,是千百年来人们顺应四时的养生经验。春天乍暖还寒,故冷暖变化大,出门不忘添衣,脱棉衣不要太早,注意保暖,多捂一捂。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中老年人,更应注意防寒保暖,以预防心绞痛、急性心梗等病的发生。

注意适当锻炼,增强抗病力

要根据气候变化和身体状况,适当参加体育活动,使得身体气血通畅,增强自身抗病能力。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要选择合适的活动项目,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运动量不要过大,每次活动的时间不要太长,一般每次以30分钟左右为宜,不要过于疲劳。晨练不要起得太早,等太阳出来,气温回升开始晨练比较适宜。

注意调节饮食结构

以清淡为主,选择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食物,多吃蔬菜、水果、豆类、瘦肉、禽肉、鱼虾等,饭菜不宜过咸。要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少吃或不吃甜食和刺激性食物,每餐以七分饱为宜,不可暴饮暴食。可多饮茶,控制体重,保持大便通畅,及时补充水分。

注意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血症等患者,平时要积极治疗,按医嘱服药,做到服药定时定量,切不可中途随意停药。若调整药物剂量,须征得医生同意。病人外出时,最好有家人陪同,要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类药物,以防心绞痛发作。

注意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激动

古人认为大喜大悲能引起体内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紊乱,导致疾病发生,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要保持平和心态,凡事看开,顺其自然,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和精神紧张。同时要注意生活规律,不要通宵熬夜,不要做刺激性的事情,如打麻将、看体育比赛节目等。

雨水应该多养脾 当心“倒春寒”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是反映雨量变化的节令,表示从这以后,我国广大地区将停止降雪,开始下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雨水时节,天气也渐渐回暖,气温将有所升高。

中医认为肝主生发,故春季肝气旺盛,肝木易克脾土,故春季养生不当容易损伤脾脏,从而导致脾胃功能的下降。在雨水节气之后,随着降雨有所增多,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同时湿邪留恋,难以去除,故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脏。

春季养脾的重点首先在于调畅肝脏,保持肝气调和顺畅,在饮食上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同时还要保持五味不偏,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

其次,要注意健脾利湿。内以养护脾气,外以清利湿邪,从而达到养脾的目的。春寒料峭,湿气一般夹寒而来,因此雨水前后必须注意保暖,切勿受凉。同时少食生冷之物,以顾护脾胃阳气。平时可多吃些诸如鲫鱼、胡萝卜、山药、小米等食物,以达到健脾的目的。

雨水时节,还要防治倒春寒。这是因为初春的降雨会引起气温的骤然下降,这尤其对老年人和小孩的身体健康威胁较大,特别是温度骤然下降的时候,老年人的血压会明显升高,容易诱发心脏病、心肌梗塞等;小孩则容易因气温的改变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感冒和发烧。所以这里还要再次提醒大家,春季要注意保暖,不要过早减少衣物。

中医养生 不要小看了倒春寒


俗话说春捂秋冻,意思是说春秋两季气候变化快,往往身体无法快速适应气温的变化,因此,春季不宜过早的减少衣服,秋季也不适合过早的增加衣服。

春季养生讲究春捂,也就是当气候从冬季进入春季时,应该注意保暖,不要受凉,如果过早地减去棉毛衣服,寒气就会乘虚而入,伤及人的阳气,伤风、感冒、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会缠身难愈。

春捂应该注意什么?

减少衣服不要急

春季气温回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人们常常不能准确预测气温变化,再加上气温可能出现忽高忽低的现象,更容易导致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发生,甚至使原本身体的疾病更加严重。因此,不宜过早脱掉厚衣服,注意保暖。

倒春寒别小看

春季是常见病的多发季节,特别是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类风湿关节炎等过敏性疾病,一遇到气温突变,或者粉尘飞扬,症状就会出现;再加上倒春寒往往容易让身体抵抗力下降,因此不可小视,应该在平时生活中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

饮食调护

饮食防护也是预防春季多发病的重要措施。阳气虚的人,可用黄芪、党参、大枣适量,煮成茶水饮用,以补气护卫,提高机体免疫力。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可以喝一些姜枣糖茶,即取生姜10克,大枣10枚,加水煎煮成茶,少加红糖,日日饮用;患有关节疼痛的人,生姜是不可缺少的食品,可以生吃,亦可以到超市买糖姜片食用。此类病人,不可食用寒冷食物,亦不可过量食用辛辣温热之品,以防出汗过多,腠理开泄,诱发感冒等疾患。

春季预防疾病


事实上春季是一个疾病多发的季节,因为在这个时候天气变化多端,如果我们稍不注意的话就可能会让更多的疾病影响到健康,所以说想要更好的预防春季的一些疾病。

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那么必须注重自己的饮食以及市场生活中的锻炼,下面就详细的去了解一下春季如何预防疾病。

因为曾经是一个多变的季节,所以在这个时候气温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日夜温差大,如果我们的身体免疫能力,够好就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影响,所以希望大家能够更加注重春季疾病预防。

都说“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这是春天气候变化无常的写照。另外呢,由于春天还有昼夜温差大、云雨少、多风干燥等特点。这样的气候特别有利于流感、病毒性肝炎等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传

播,另外也是气管炎、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那有人就会问,我们该怎样预防疾病这些呢?

有专家就指出,首先是“春捂”,意在 谨防春寒致病;第二,春宜早起,注意锻炼身体,多呼吸新鲜空气;第三,春天宜

多吃甜味食品,少吃酸辣,以强身补虚,预防肝胆过盛。所以说了,只要我们能多了解一些生活的小常识,那么春天里的日子肯定是阳光灿烂,风和日丽。

上面就是了解了关于春季疾病预防的一些介绍,想要更好的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那么就需要注重做好疾病预防工作,只有这样子才能够降低这些疾病给我们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注重春季疾病预防和护理。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