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的平衡饮食

2019-10-30 │ 中医养生的平衡饮食 科学养生科学饮食搭配

夏季,科学平衡饮食

天下只有养生之道,没有长生之药。社会在发展,养生也逐渐成为很多人的关注焦点,勿以善小而不为,养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积累。积极而有效的四季养生是如何进行的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夏季,科学平衡饮食,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夏日一到,胃口不好,又容易吃坏肚子,专家教你如何在夏日里吃得清爽又健康,让你避免肥胖,轻松享有窈窕身材。 人人难免的“夏季少食症” 夏天为何吃不下饭?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温度高:日本营养师手冢文荣在《大口吃出健康》中指出,气温每增高摄氏10度,身体平均就会减少70卡的需要量,夏天身体所需热量降低,使人不觉得饥饿。

2.脱水现象:夏天,人们在空调房里感受不到水分蒸发,因此水分摄取少,可是肠胃组织已经轻微脱水,从而影响食欲。

3.喝太多含糖饮料:夏天容易口渴,有些人习惯猛灌含糖饮料,偏偏“糖”是天然的食欲抑制剂,糖分可以很快被血液吸收、会让人一下子觉得饱了,因此就吃不下,“形成恶性循环”。

聪明的夏天吃法

很多人因为吃不下,所以常选择许多清凉或看起来清淡的食物来对付夏天,但这样吃好吗?会不会愈吃愈胖? 以下是常见的夏季饮食习惯,它们各有什么陷阱,如何才是聪明选择?

1.饭后一杯冷饮或冰品:因为热、往往饭后就喝杯饮料或吃碗冰,但是一杯珍珠奶茶热量就有240卡,一罐绿奶茶185卡,一罐冰咖啡115卡,一支雪糕280卡。当我们在喝饮料时只觉得自己是在解渴,不觉得在喝热量,但是,接下来麻烦大了,因为身体要消耗100卡,可要靠爬楼梯27分钟,或走路1小时,你有没有这么做呢?

聪明选择:喝白开水或矿泉水,也许一开始会觉得没味道不好喝,但“习惯是被养成的”,一旦养成清淡的口味,再喝含糖饮料反而不习惯。

2.喝绿豆汤等甜品:很多人因为吃不下饭,就会喝绿豆汤。红豆汤,但这些食物和米饭一样含糖多,如果吃太多一样会发胖。

聪明选择:要做到取代,而非多加。如果饭后要喝一碗绿豆汤(约70卡),记住饭量要减少1/4。如果要把绿豆汤当作饭吃,可以把糖少放一点,另外加入低脂牛奶,切一些水果,就达到和正餐类似的营养。

3.吃三明治:吃三明治感觉吃得很少,事实上热量不低,一个便利商店卖的鸡腿三明治热量就有307卡,但是心理上却觉得吃得很少,下午又会吃点心,反而会增加更多热量。

聪明选择:在便利商店贩卖的三明治中,田园烧肉、海鲜总汇、火腿沙拉三明治热量较低;如果有空,也可以自己动手做,多放一点莴苣、小黄瓜、番茄,吃起来更爽口。

4.吃很多水果:夏天是水果盛产期,一般人对水果没有戒心,会大吃特吃。事实上,水果中的糖也会让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升高。

聪明选择:夏天也是蔬菜盛产期,吃吃蔬菜水果沙拉也不错,让水果的份量少一点。

5.把鲜奶当开水喝:夏天天气热,鲜奶有营养,很多人会把鲜奶当开水喝。但是已有研究指出,高蛋白质会阻碍钙的吸收。

聪明选择:营养专家建议,牛奶一天只能喝二三杯。

解除“夏季少食” 除了将常见的吃法用“聪明选择”纠正一些外,如果再注意某些营养素的摄取,会让胃口更好。

1.饭前喝一杯水:在饭前1小时可以喝1杯水,这样除了可以解除肠胃脱水的现象,也可以促进肠胃蠕动,以及胃的排空,促进食欲。

2.补充维生素B1:夏天喝大量的水和冷饮,而且流汗也多,容易把维生素B族冲出体外,导致食欲不振,因此维生素B族中的维生素B1是将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转换成葡萄糖的媒人,葡萄糖提供脑部与神经系统运作所需的能量; 少了它,虽然照常吃饭,体内的能量却不足,表现无精打采。维生素B1最丰富的来源是所有谷类,如小麦胚芽、黄豆、糙米等,因为种子发芽时需要这种维生素。肉类以猪肉含量最丰富。

3.补充维生素B2:维生素B2负责转化热能,它可以帮助身体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释放出能量。在活动量大的夏天更需维生素B2,因为美国康乃尔大学一项研究发现,人体对维生素B2的需求量是随着活动力而增加的,维生素B2的最佳食物来源是牛奶、乳酪等乳制品,以及绿色蔬菜如花椰菜、菠菜等。

4.补充菸碱酸:又名维生素B3,它和维生素B1、维生素B2一起负责碳水化合物新陈代谢,并提供能量,缺乏菸碱酸会引起焦虑、不安、易怒,所以夏天常常觉得烦躁。富含菸碱酸的食物有青花鱼、旗鱼、鸡肉、牛奶等。

5.补充维生素C:暑热其实也是一种压力来源,可以补充抗压的维生素C,在夏天自制苦瓜汁、芹菜汁、凤梨汁等各种果汁,既可补充水分,也可以多补充丰富的维生素C。

夏天正是减重时 夏天其实是控制体重的最好季节。因为衣服穿得单薄,容易暴露不理想的身体曲线,让人更有减重的想法。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想,酷热的夏天因为嗜吃清淡,也正是增养清淡口味的好时机,让健康的饮食习惯随着夏天维持下去。

相关推荐

夏季如何科学补水


科学数据显示,水占人体重量的70%左右,人体血液中的水份一般保持在83%,当人失水达到5%时,就会引起身体的不适,失水达到10%,就会严重的损害正常的生理功能,失水达到22%以上会导致死亡。可以说,水对于人体的重要性仅次于氧气。夏季气候炎热,人体为散热而大量出汗,水分流失严重,如果不及时补水,必然影响身体健康,但夏季补水是需要掌握科学方法的,下面就给朋友们谈一下夏季如何科学补水。


提前补水很重要

夏季人体水分随着出汗和蒸发而流失是时刻进行的,当人体出现轻度缺水时,人体的自我本能会进行自动调节,这时人们一般不会察觉到身体缺水的情况,当感觉到口渴时,人体已经处于严重的缺水状态,一些器官的功能已经受到了影响,这时即使补水,也避免不了缺水给组织器官造成的损害。所以夏季补水要注意提前补水、定时补水,在不口渴时就适当补充水分,既可避免缺水给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又可以促进身体的代谢和废物排出。

小口多次喝水最科学

夏季人们在口渴时习惯于一次喝大量的水,这样既不解渴也不利于健康。大量水进入人体,会增加血液中水的含量,给心脏造成沉重的负担,容易引起心脏功能失调,体内水分突然过多,人体的渗透压减少,水分很难被人体吸收,大部分都被排泄出去,这样既会增加肾脏的负担,也会带走大量矿物质,引起电解质紊乱。夏季再口渴,也要注意间断性的喝水,每次喝几小口,休息十分钟左右再喝几口,这样才能真正起到补水作用。

喝饮料不能替代补水

受到广告的影响,人们在出汗后喜欢喝些饮料补充水分。医学专家们指出,饮料虽然含有大量的水分,但补水效果不如白开水,饮料中含有一些其它的添加物,进入人体后,人体会为了消化分解这些添加物而损耗大量的水分,使人体更缺水,如果饮料中含有化学的添加剂,还会造成肝肾的功能失调,所以夏季补水最好使用白开水,在大量出汗时,为了补充流失的矿物质,可以适当加点盐和糖,以维持体内电解质的平衡。

夏季怎样科学锻炼身体


运动和锻炼对于我们人体的健康是非常的重要的,但是在不同的季节,我们大家运动和锻炼的方式也是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的,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我们大家更是需要注意科学的运动和锻炼的,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看看。

1、适量补水

首先我们大家在夏季的时候,如果经常运动,那么必须要做好补水工作了,经常喝水是非常的重要的,这样才不会导致我们大家出现脱水的情况。夏季锻炼人体水分蒸发较多,饮水对健身者来说尤为重要。如果到室外健身,最好自己带些温白开水。一般来说,锻炼前40分钟到1小时是补充水分的最佳时间。

2、预防中暑

另外,夏季是非常的炎热的,所以我们的大家运动也是非常的有讲究的,千万不要做过于激烈的运动项目,另外,还需要注意做好预防中暑的情况。夏日运动,人容易中暑,此时体温突然急剧升高,又没法通过流汗散热,头痛、头晕、心神不定等随之而来,如果湿度较高时更容易发生中暑。

3、适宜运动

另外,在夏季的时候,选择正确的运动项目也是非常的重要的,大家最好进行一些轻便的运动,不要经常搞得自己大汗淋漓,不然对于自身的健康不利。夏季受烈日的影响,许多运动项目就不太适宜进行,体育爱好者可顺时知变,以攀登楼梯代替登山,以早晚散步代替跑步,以室内活动代替剧烈的踢足球,等等。

相信我们大家现在也是了解了夏季的科学锻炼方法了,所以我们大家在夏季的时候就需要注意了,首先我们运动期间一定要注意好补水工作,另外,大家运动的时候,还需要多注意预防中暑,并且在夏季一定更要适量的运动,并且最好不要选择那种剧烈的运动项目。


科学解决2020夏季食欲不振


养生导读:进入2020夏季后很多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食欲不振现象,因此食欲不振怎么办的问题受到很多人的关注。了解食欲不振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才能有效的提高我们的食欲,从而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一、夏天没有食欲的原因。

多是消化不良,再有吃饭之后胃酸、胃疼、便秘、腹泻,这些症状也是与肠胃有关系。所以2020夏季的饮食要特别地谨慎小心,发霉的、变味的食物尽量不要吃。在2020夏季如何养护脾胃,这是养护身体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常说人是铁,饭是钢,只有饭可以增强人的筋骨,可以增强人的体质,所以,饮食与脾胃的问题,在2020夏季来说,尤其要重视和注意。

脾胃问题就是消化不良,在孩子和老年人身上容易出现,中壮年要少一些。


1、湿热。

中医认为,长夏主脾土,湿热是当令,由于天气炎热,出汗比较多,体能消耗自然也增加;而且许多人在此时喜欢吃冷饮,脾胃虚寒体质的人易造成脾胃不和,运化失常,也就容易乏力、食欲不振等。

夏季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运动和锻炼对于我们人体的健康是非常的重要的,我们大家在生活中必须要多注意进行一些运动和锻炼,但是在炎热的夏季,很多的朋友们没有掌握正确的锻炼和运动的方法,那么夏季怎样科学锻炼身体?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1、适量补水

尤其是在夏季的时候,我们大家日常生活中锻炼和运动更是需要适当的补充水的,多喝水是非常的重要的。夏季锻炼人体水分蒸发较多,饮水对健身者来说尤为重要。如果到室外健身,最好自己带些温白开水。一般来说,锻炼前40分钟到1小时是补充水分的最佳时间。

2、预防中暑

夏日运动,我们许多的朋友们经常会出现中暑的情况了,所以在夏季的时候,我们大家想要更好的运动,预防中暑是很重要的。此时体温突然急剧升高,又没法通过流汗散热,头痛、头晕、心神不定等随之而来,如果湿度较高时更容易发生中暑。

3、适宜运动

另外,夏季的时候,我们大家对于运动项目的选择也是需要多慎重的,千万不要进行那种激烈的运动。夏季受烈日的影响,许多运动项目就不太适宜进行,体育爱好者可顺时知变,以攀登楼梯代替登山,以早晚散步代替跑步,以室内活动代替剧烈的踢足球,等等。

我们大家在夏季的时候应该怎么科学的锻炼?相信我们大家通过上面的这些介绍,对于夏季的时候,科学运动和锻炼的方法也是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了,所以我们夏季运动的时候就需要多注意适当的补水,并且还需要注意做好预防中暑的工作。


夏季脚癣肆虐 治疗要讲科学


盛夏来临,又到了脚癣(脚气)的高发时期。由于天气闷热潮湿,加上出汗多和足部新陈代谢的加快,易令脚气肆虐。很多患者由于在治疗上存在误区,导致脚气年年治、年年发,成为反复发作的顽症。其实脚气之所以反复发作,是因为多数患者只使用外用药治疗,而在治疗期间又难免有些疏忽,导致治疗不规范、不科学,很难做到斩草除根。只要在治疗过程中讲究科学规范,脚气是可以根治的。
辨清类型再用药
应根据不同的脚癣类型选用不同的药物和剂型,并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才能取得好的疗效。
水疱型好发于足缘、足底部。初起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干燥后形成环状鳞屑。水疱型脚气若直接用抗真菌药物,效果不佳。应先用适当浓度的硼酸或冰醋酸溶液湿敷或浸泡,每日2次,每次10分钟;待水疱干燥后,再外用抗真菌制剂,如复方雷琐辛溶液、复方苯甲酸擦剂、复方土槿皮酊等,具有抗菌和剥脱作用。
鳞屑角化型 角化主要发牛在足跖、足缘或足跟部,皮肤会很粗糙,角化增厚并出现剥落。对于脱屑、皲裂明显者,可用尿素乳膏等脂类外涂,待角层变薄后,再用抗真菌霜剂及含角质剥脱剂的软膏。涂药后最好用塑料薄膜包扎,使药物浸入厚皮,便于厚皮剥脱。这一类型的脚气,因不会出现明显的痒痛症状,容易被忽略。
糜烂型 糜烂型脚气多发于趾间,尤其是第四与第五趾间。趾间皮肤浸渍发白,走路时不断摩擦,致使表皮剥脱,呈现潮红糜烂或有裂u,伴少量渗液。这时最好不要用软膏和霜剂抗真菌药,否则糜烂渗出会更严重。应先用适当浓度硼酸液湿敷,随后外用足癣粉等,每日1-2次,待不再渗液时,再用抗真菌霜剂。
按疗程规范用药
目前的外用药多为抑制真菌的药物,需要4-6周的疗程才可杀灭真菌,但大多数患者稍有好转便停止治疗。这实际上并未将真菌真正杀灭,一旦条件合适就会复发。所以用药一定要足够疗程,切莫一止痒就停药。
如果涂抹某种外用制剂一周还不见好转,则应更换药物。但不应该再选用同种类型的药物。例如外搽联苯苄唑乳膏效果不好,可以换用特比萘芬乳膏。如果更换多种外用制剂效果仍不好,就应该考虑口服抗真菌药物。切不可两种药交替使用,因为脚癣的治疗,并不是药用得越多越好。
内外配合效果更佳
有些患者认为,脚癣是长在脚皮肤表面的疾病,所以只要外用药就足够了,口服药物不管用。其实,如果外用和口服药配合使用,脚癣不仅更容易治好,而且复发的几率也会大大降低。口服药是通过机体代谢,最后聚集在皮肤的表面发挥治疗作用的,而且在皮肤表面的分布比较均匀。尤其是对于那些角化型脚癣的患者,由于他们脚部的表皮已经变得很硬,外用药膏很难吸收,所以要通过口服药物才能解决问题。
讲卫生重预防
脚癣不易治愈的原因之一是易复发,因此要在牛活中注意个人卫牛,把预防措施做足做好,才能彻底治愈。
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是预防脚癣复发的前提。脚癣患者应穿透气性好的鞋袜,不要穿胶鞋、运动鞋,更不能光脚穿不透气的鞋子;不要光脚走在地毯、浴室地板上;脚汗多的人,可外扑痱子粉;鞋袜要经常暴晒,保持干燥。洗脚时要忌用碱性肥皂等刺激性的化学用品。趾缝紧密的人可用卫牛纸夹在中间,以吸水通气,保持清洁。
治疗期间要对曾经穿过的鞋袜彻底消毒。可用10%的福尔马林或者2%左右的碘酊对鞋袜进行熏蒸。做法是先用塑料袋把鞋袜装好,然后放进2-3个沾满了福尔马林或碘酊的棉球,将袋口扎紧,让鞋袜在里面熏一个晚上就能将残留的真菌杀灭。在游泳池、浴室等公共场所忌用公共拖鞋等,不与他人混穿鞋袜,以免再感染。
在饮食上要忌食辣椒、生葱、牛蒜等容易引发出汗的食品,最好不要饮酒,多吃维生素含量高的蔬菜、水果。
此外.用药时可以做一些增进效果的小细节。如最好洗过脚并擦干后再用药;夏天出汗多,可能会影响药效,此时可以加用一些粉剂,起收敛作用且效果更好;注意鞋袜的消毒卫牛,保持通风透气;涂抹药膏时,不用太厚,只需薄薄一层即可。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