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牢记四要四不要

2019-11-02 │ 夏季养生牢记四要四不要 春季冷天气养生

夏季养生不要“以冷抗热” !

“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耳。”养生,很多人只是听说但并未真正力行,养生不应只是调侃或者卖弄,而是必须认真地践行。如何进行四季养生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夏季养生不要“以冷抗热” !”,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运动产品,运动资讯)劳作后头部易出汗,这时血管扩张,如果用冷水冲洗,有可能引起颅内血管功能异常,发作时会有头发晕、眼发黑、呕吐的现象,严重的话,可能会引起颅内大出血。可见以冷抗热的方式是不可取的。虽能解一时之急,却并非良策。

夏天气温接近人体的温度,人体散热方式以汗蒸发为主,所以用热来除热才是比较好的养生方法。

1、热毛巾擦身:夏天,人的脸面和躯干难免多汗,及时擦汗可促使皮肤(皮肤产品,皮肤资讯)透气,但必须用热毛巾,才能适应人体降温节律。

2、洗热水澡:夏天洗冷水澡会使皮肤收缩,洗后反觉更热,而热水洗澡虽会多出汗,但能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排热。夏天该出汗时出汗,这才是符合自然规律和人体节律的方式。

3、热水洗脚:脚有第二心脏之称,人的脚上分布有全身的代表区和五脏六腑的反射点。

古人云:“睡前洗脚,胜似补药。”夏季也不例外。当时虽然感觉有点热,但事后反而会带来凉意和舒适。

4、喝热茶:冷饮只能暂时解暑,不能持久解热、解渴,而喝热茶却可刺激毛细血管普遍舒张,体温反而明显降低,这是简便易行的绝妙良方。

另外,加强耐热锻炼,提高体温调节功能,热适应能力增强,不但可增强体质,还可有效地防止中暑和其它热症发生。



相关知识

夏季养生 以除湿健脾为主


人体健康与四季气候的变化最紧密相关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四季交替的自然规律,也是人体的代谢规律。

夏季属火,因火气通于心,心在五行中对应或,所以,夏季的炎热最易干扰心神,使人心神不宁,导致心烦,这也是夏季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加的原因。因此,夏季应该多食谷物、豆类、蔬菜等富含维生素和植物蛋白的食物。长夏最脆弱的部位是脾,因为脾喜燥恶湿,而长夏最大的特点是湿气太重。养脾可以多吃些豆类,如绿豆、白扁豆、荷兰豆、红小豆、豌豆等,以除湿健脾。


推荐食谱

芹菜香菇炒墨鱼

材料

干香菇15克、芹菜150克,墨鱼肉200克,植物油、料酒、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

1、干香菇泡发,去蒂,洗净,切丝;芹菜洗净,切成段。

2、锅中加水,煮沸后倒入料酒,入墨鱼肉煮1分钟,捞出,切丝。

3、锅烧热,放油烧至八成熟,放盐、芹菜段翻炒,再放香菇丝、墨鱼丝翻炒至熟,撒上味精拌匀即可。

功效

墨鱼中富含维生素E,有延缓衰老和预防老年痴呆的作用,与芹菜、香菇搭配食用,适合夏季清补。


夏季养生,切勿掉以轻“心”


人常说“六月债,还得快”,言下之意是夏天一旦染上病,发作的非常快,不会有潜伏期,但是有一种病会潜伏,到了秋季才会发作呢,如果延长至冬天的话就会更严重。这到底是什么病呢??那就是“心病”,这个心病不是指医学上的心血管病,是指精神方面的。

中医五行说中,夏季人的火气旺盛,主要还是指心火旺盛,所以夏季养生,千万别掉以轻“心”了。学会自我调节法很重要。

夏季养生,切勿掉以轻“心”

睡眠起居

夏季是昼长夜短,当然这样的自然规律决定了人必须晚睡早起,晚睡也是顺应了自然的阴气不足之现象。早起,是适应阳气充盛的现象。中午可以适当的午睡,至于午睡的时间不宜过长,最长半个小时,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即可。

有气就泄

人有脾气属于正常,但经常发火,容易急火攻心,可以做适当的调节;但生气的时候,脾气应该适当的发泄出来,不能闷在心里,这样只会加重心的负担,令心火更旺盛,而得不到宣泄,导致病症。

情致需外露

夏季阳气充沛,阴气不足,所以人体的生理需求还是比较强烈的,可以适当的外露,但是不要滥情。滥情会导致阳气亏损,肾虚等。生理也要适应夏季的气候特点,适当的外露。

心静自然凉

夏季天气炎热,心静的人这种酌热感不是很强,只会出汗水;但是心情急躁的人便热得无法忍受。而且会变得脾气暴躁,脸上也容易长痘痘,嘴唇容易干裂脱皮,睡眠质量差。保持心情安静是重要的。

有意做些令人心旷神怡的活动

比如早晨参加锻炼,慢跑,可以一边跑一边听听音乐;参加一些有娱乐活动,尤其是老人;也可以找个避暑的地方,避避暑气,静心的休养身心。看书也是一种有利于静心的活动。

夏季养生宜以热除热


面对骄阳似火的暑天,很多人都喜欢躲在空调房间里,偶尔出去一趟,回来也喜欢冲个冷水澡,让身体迅速凉爽下来。事实上,这种做法不可取。专家认为,在高温季节运动或劳动后头部易出汗,这时血管扩张,如果用冷水冲洗,有可能引起颅内血管功能异常,发作时会有头晕、眼发黑、呕吐的现象,严重可能会引发颅内大出血。夏天气温接近人体的温度,人体散热方式以汗蒸发为主,用热来除热才是比较好的养生方法。

喝热茶: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营养科主任杜慧真说,溶在热茶中的咖啡碱、可可碱、茶碱和芳香物质,可兴奋大脑神经,有利于对体温中枢进行调控,并能强心利尿,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肾脏血流量,加快代谢,使体内多余热量随尿液排出体外。喝热茶可促进血液流向体表,汗孔洞开,汗腺舒张,促进汗液排出,散发热量。三伏天易发生中暑,茶中的茶多酚、维生素C、酯多糖等成分,具有保护心血管健康,降低胆固醇和血脂的作用,并能保护造血功能,升高白细胞,增强抗病能力,因而饮茶对强身防中暑极有裨益。

热水泡脚:对于年老体弱者及小孩更应如此。每日晚睡前用热水洗脚,洗脚水温度高于体温,水量以齐踝关节为佳。如果坚持每天用温水洗脚,还可以起到调整气血、消除疲劳、增进食欲、舒筋活血的功效,对失眠、神经衰弱、关节酸痛、消化不良、腰痛、胃痛等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作用。民谚中“热水泡脚,胜吃补药”亦是这个道理。人浸泡在温水里,毛孔会很快张开,体内的热量就能释放出来,通过反复的浸泡,可以完全消除身体的闷热,治标治本。专家还建议加强耐热锻炼,耐热锻炼能提高体温调节功能,使热适应能力增强,不但可增强体质,还可有效防止中暑和其他热症发生。

出汗:以热制热,出出汗是凉爽的好方法。人的身体分布着300万左右的汗腺。汗液的排出,有调节体温的作用,同时也排出部分代谢废物。如今,空调的普及让汗腺几乎闲置起来,即使到了该出汗的季节—— 夏季也不经常出汗,这对于健康是有害而无利的。按照我国古代名医张子和的学术见解:内毒外排,祛邪安正,疾病自愈。汗腺不畅就丧失了一条重要排毒管道,也就失去一道免疫防病的重要防线。从顺应四季节律和生命规律出发,该出汗时就出汗。

夏季养生不要忽略肠道


随着小暑的到来,气温变得越来越炎热,细菌、病毒也繁殖的更加迅速,稍不注意,就会感染肠道疾病,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夏季是肠胃道疾病最容易发生的季节,大约有64%的人群肠胃都会在夏季出现问题,他们的症状主要为胀气、腹泻、便秘、肠胃疼痛等。

有关专家介绍说,现在正值盛夏,气温高,湿度大,细菌病毒容易滋生,食物非常容易发生霉变。如果一旦吃了霉变的食物,肠胃道就有很大的可能发生疾病。尤其是一些路边上的商贩、大排档以及烧烤摊上的食物,更加容易受到病菌的感染,引发腹痛、腹泻等症状。

所以,大家在夏季尽量避免在路边吃烧烤等。在家里做菜的时候,尽量保证食物的新鲜,宁可少做一点,也不要做太多,放在冰箱中吃几顿。

另外,一部分人发生肠胃道疾病是由于长期吹空调、吃冷饮所导致的。夏季天气热,吹空调、吃冷饮确实能够帮助我们降温,但是一定要适量,否则会引发肠胃道不适,造成腹泻、绞痛等症状,最好能够吃一些消暑降温的水果、蔬菜来避暑。


夏季养生以”清“为贵 夏季养生进补因人、因症而异


夏天高温酷暑,人们在食补应遵循什么原则,方可达到的目的,夏季养生进补因人、因症而异。

夏季食补要按照辨证进补的原则,因人、因症而异。夏季大病过后或术后的病人身体虚弱,且消化功能出现障碍,不能很好地消化食物及吸收营养。因此,病人应食用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

考虑到夏季的气候特点,病人在进补时不宜过多的食用甜味食品。因为连续摄入甜食会助湿生痰,郁而化热,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等现象,明显地影响了身体健康。

夏季若能适当选用瘦肉或鲜鱼熬汤,味鲜而微咸,既营养又能增进食欲,有助于病人康复。

盛夏酷暑,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人员,在饮食和营养方面应当多补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品,如黄鳝、泥鳅、绿豆汤等,可以有效地防治食欲不振、恶心、头昏、中暑昏倒、疲乏无力、四肢酸痛、体力下降等症。

再者,老年人脏腑功能减退,从中医的理论而言,主要是阴阳平衡失调。因此,夏季食补也要根据人体阴阳偏胜偏衰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调补,以调整脏腑功能的平衡。

对于热体、热病者,宜多食寒凉性食物;寒体、寒病者,就要多食温热性食物。只有这样的食补才能相“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夏日炎炎,食补应遵循什么原则,方可达到的目的,夏季养生应以清为贵。

炎炎夏日“清”为贵

祖国医学有“天人相应”的养生之说,就是说人体要适应自然环境、季节气候的变化。夏天的特点是“热”,故以“凉”克之;“燥”以“清”驱之。因此,夏季养生的关键在于“清”。

夏季极易伤津耗气,气随津脱,从而导致气津两虚,再加上夏季气温炎热,所以容易导致气虚中暑,故在夏季应避免食用燥热之品,如羊肉、狗肉等,而应多选食清淡而又滋阴功效的食品,如香菇、紫菜、鲜藕、绿豆、冬瓜、西瓜、西红柿等,以消暑健身,增进食欲。

山药、大枣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且补而不腻,非常适合脾胃虚弱者夏季煮粥喝,且二者均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有效对抗夏季因酷暑而造成的免疫力降低。

蜂蜜、牛奶、莲藕、银耳、豆浆、百合既可益气养阴,又可养胃生津,是夏季体弱多病、出汗较多、食欲不振者的食疗佳品。“清补”当忌辛辣生火助阳和肥甘油腻生痰助湿类食品,但并非禁忌荤食。

阴虚体弱者在进补时,可以选食瘦猪肉、鸭肉、兔肉、白斩鸡、咸鸭蛋、清蒸鲜鱼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品,以增加蛋白质的摄取量。

另外,夏季人体对糖分和热量的需求也较大,要保证粮食的摄人。应注意细粮和粗粮的适当搭配,稀食与干食的合理安排,一般每周应吃三餐粗粮,如玉米、全麦食品、糙米等。

还有,夏季“清补”多吃些生姜、大蒜、苦瓜等具有泻火杀菌作用的蔬菜,可预防胃肠等消化道疾病的发生。例如生姜可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使血流加快,汗液排泄通畅,对防暑也有一定好处。

夏令清补虽说多以清淡寒凉的食物为主,但生冷及冰冻食品则不宜过多食用,特别是老年体虚、久病初愈或脾胃虚寒者,以及婴幼儿,更应少吃或不吃冷饮食品。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