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养生8字运动健身法的概念

2019-11-02 │ 传统养生8字运动健身法的概念 养生概念

8个美妆伪概念最爱这样忽悠你

“人逢古稀喜相聚,满座白发尽笑语。身处盛世盼岁长,往事茫茫如烟雨。勤于纸上寻欢乐,珍惜今天保身体。多在人间看春光,又是桃红满地绿。”随着社会的进步,养生不再是一个玄而又玄的学问,养生不再是停留在纸面,也更是我们生活中必须去实践的。正确有效的养生保健是如何进行的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8个美妆伪概念最爱这样忽悠你》,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胶原蛋白饮料是美容神器?

很多饮品类的美妆产品都会标明自己有增加肌肤胶原蛋白的功效,但其实明确的来说,胶原蛋白外用比内服效果更显著。

通过外用可以帮助肌肤补充必要的胶原蛋白,促进维持肌肤弹性并强化保湿,但如果内服,胶原蛋白会被吸收分解成氨基酸,之后再重新组合,肌肤最后可以得到的其实很少。所以下次在买饮品类美妆产品时,一定要再三考虑清楚。

“微整”产品真的有效?

“微整”其实仅仅是一个不靠谱的概念,任何美妆产品都无法起到媲美医学美容手段的肌肤改善效果,因为只要是美妆产品大多数情况下只能直接作用于表皮层,几乎不可能渗透进真皮组织发挥作用。

只要含有维他命C就能美白吗?

维他命C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成分,能帮助延缓肌肤老化,同时淡化斑点,改善肤色暗沉。

但是,维他命C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是以油溶性的形态存在,而一般的“水溶C”是无法进入到肌肤里面的。

瞬间抗皱抚平纹路可能吗?

抗皱产品最令人动心的宣传话术莫过于“瞬间隐退瑕疵,淡化肌肤温度,隐性毛孔”。

其实,能够让美妆产品有如此神奇魔力的真正原因只是产品中含有一些例如硅类的颗粒成分,而这类美妆产品通常也仅仅具有即时效果,不能切实改善肤质。

“排毒”究竟在排什么?

“美容排毒”说白了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伪概念”,肌肤中所谓的毒素一般是指氧化皮脂、自由基或是黑色素。

任何宣称具有“排毒”功效的美妆品一般都是通过常规的美容成分来抵抗氧化,使肌肤看起来更加匀净透彻。

保湿单靠透明质酸成分就能实现?

保湿的核心是在令细胞间质盈润的同时强化脂质屏障,而透明质酸只是一种理想的水分吸收剂。

如果肌肤表面的皮脂膜不够完善,那就算使用浓度再高的透明质酸类美妆产品也难以获得理想的保湿效果。

乳液按摩去黑头效果有多大?

最近在日本流行一种通过特殊乳液按摩肌肤来清除粉刺和脂肪暗粒的美容法。

其实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式,通过乳液按摩只能清洁毛孔末端的氧化皮脂,而阻塞在毛孔壁以及皮脂腺中的皮脂根本无法被清理干净。

“细胞级”护理品真的高端吗?

细胞级护理概念在很早之前已经产生,其中最令人感觉“高上大”的莫过于干细胞抗老。

但作为一种颇受争议的美容概念,所谓的细胞级护理通常也只是依靠一些渗透性优异的强抗氧化成分来保持细胞新鲜度,并不能真正改变细胞形态从而让肌肤快速回春。

.

ys630.coM延伸阅读

药妆的新概念美容的时尚


药妆 (虽然通路不仅限于药房,包括医院,美疗所,药房,屈臣氏和万宁等药妆个人护理店)

必须配方公开,所有有效成分及安全性须经医学文献和皮肤科临床测试证明,且不含经公认的致敏源。药妆品与普通化妆品的最大不同,是它们的配方总是尽量精简,不含色素、香料、防腐剂甚至表面活性剂,而有效成分的含量较高,针对性强,功效显著。

一般来说,进入药房销售的护肤品,都要经过严格的药检,所以它的安全性让人放心。另外,有的皮肤科专家认为,大多数美容品的价值体现在营养含量,药房护肤品的成分大多来源于天然原料,质地温和,经过严格的产品质量检验控制,以及大量临床测试,已经将过敏性降到最低。

还有一些含药物成分、具疗效作用的化妆品它们的销售渠道并不仅限于药店,也不采用经由皮肤科医生推荐的运作模式,它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药妆产品,而是属于药物化妆品的范畴。

药物化妆品和药房护肤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药物化妆品即疗效性化妆品,这种化妆品除了含有一般成分外,还加入了能被皮肤吸收而辅以治疗皮肤病的药物,从而达到治疗和保护皮肤的作用。

1 配方必须完全公开,所有有效成分及安全性须经医学文献和皮肤科临床测试证明,且不含公认的致敏源。

2 配方精简,不含色素,香料,防腐剂及表面活性剂。

3有效成分的含量较高,针对性强,较一般保养品功效显著。

药妆品的四大功能

1 功能活化: 含高浓度的维他命C,果酸,抗氧化剂,杀菌消炎等成分

2 辅助医疗: 可以抗皮脂,抑制痤疮,杀菌,抗细菌等

3 修护保养: 适合耐受性差的肤质或肌肤出现问题的患者使用的温和,修复保养品

4 术后护理: 磨皮,镭射手术或换肤后使用的修护,防晒,美白或遮瑕保养品

女人这8个神秘部位男人最爱


:女性养生必知:男人最爱女人这8个神秘部位(图)。对于男人来讲,其实女人身体的很多部位都会让男人无限的想象,最能吸引男人的注意力,丰满的胸部或许最多男人的最爱。看看男人最爱女人的这8大部位吧,女人你知道吗?


丰满女人

特征一:丰满的胸部

岁到20出头的女人的胸部,是男人的最爱,因为这时的胸部既性感,又代表正值生育巅峰时期。这类胸部的裸照,最常出现在男性杂志中,或是脱衣舞娘,以及卖情趣用品的广告中。

胸部的大小和脂肪组织有关,脂肪让胸部的形状浑圆,但和乳汁分泌无关。

可是人类女性的胸部大小一直都维持在放大的模样,只有在怀孕时会有些许变化。大多时候胸部只有一个作用──辨别性别。

低胸的衣服,以及有托高集中效果的胸罩,造成了乳沟,让这个性特征更显着,而这是从模仿女人的臀部而来的。有些女人知道乳沟的意义后,大惊失色,有些人则是会善加利用。

乳头周围有粉红色或褐色的乳晕,乳晕中包含少许腺体,在男欢女爱之时会分泌出能刺激男性大脑的气味。这说明了为什么男人喜欢把头埋在女人胸前。

所有的研究都显示,不管乳房的大小、形状如何,男人都会喜欢。无论是如柠檬般的小乳房,或是如西瓜般的巨乳,只要是胸部,大多数男人都会喜欢,而且他们很爱看见乳沟。

特征二:长腿

拥有一双修长美腿的女人通常会留给男人深刻的印象。其中的道理其实很简单,腿越修长看起来就越性感,因为吸引注意力的是两腿交会之处。相反的,如果女人的性器官是在腋窝下,那么男人就不会去注意到她的腿了,而是注意到她有健美的二头肌和三头肌。


长腿美女

男人喜欢穿高跟鞋的女人,因为那让她看起来有一双少女的美腿,而且还暗示有不错的生育能力。

一双修长的美腿可以让女人更性感,挺胸弓背,翘着臀,同时把骨盆向前推,可以让腿看起来更细长。这是很高的高跟鞋以及有带子的细高跟鞋很畅销的原因。

多数男人也喜欢女人有一双浑圆厚实的腿,不太喜欢瘦瘦结实的腿,因为肉肉的腿让女性的腿有别于男性的腿,而且那显示出分泌乳汁的能力不错。男人喜欢女人有一双像运动家的腿;可是如果看起来像是可以为英国踢世界杯足球赛,那就免了吧。

研究指出,女人裙子的长短,以及鞋跟的高低,会依月经周期而有改变。排卵期时,她会不自觉地挑选比较暴露的衣服和较高的鞋子。这对父母来说是个很好的小知识:经期过后14到18天中,看好自己的女儿。

特征三:运动型身材

最能吸引男人注意力的女人,就是拥有运动型身材的女人。健康结实的身材代表身体健康,也是有传宗接代能力的象征,生产时不会有危险。

多数男人喜欢有点肉的女人,较不喜欢瘦骨嶙峋的女人,因为胖胖的表示有较多的乳汁哺喂婴儿。很少有女人知道,性感偶像之一的玛丽莲梦露,不只胸部丰满,她的腿也很结实。营养不良的流浪儿是不可能成为性感偶像的。


性感身材

特征四:翘臀纤腰

几百年来,女人穿束腹,想尽办法弄细自己的腰,目的就是要有一个像漏斗般的完美身材。为此当时她们得忍受胸腔变形、屏住气息、器官挤压、流产、肋骨移位等种种痛苦,而受这些苦,为的就是想要追求让人无法抗拒的女性特质。

世纪时,女性要用裙撑来强调臀部,暗示自己已有生育能力。而束腹则能加强臀部的效果,并且能够缩小腹,昭告大众自己没有怀孕,因此可以接受追求。在19世纪时,女孩腰围的理想尺寸,是要刚好符合她的年纪。

生育能力、健康状况最佳的女人,她们的腰臀比是7:10,也就是说,她腰的尺寸是她臀部的尺寸的70%。

切除子宫的女人,脂肪通常会像男人一样堆积在小腹部位,因为她们不再有生育器官。

秋季啤酒美肤新概念


核心提示:相信不少人都会来一瓶冰镇啤酒解解渴,爽快有清凉。可是MM们知道吗?啤酒不仅可以在夏日带来清凉的口感,还有很多的美容做用噢!
啤酒中含有很多营养物质,又都溶解于液体中,容易被人体吸收,所以被称为“液体面包”是当之无愧喔。
一、洗脸
时间:清晨
方法:将一小杯啤酒掺入清水里洗脸,然后用双手自我按摩,直至面部徽微发红为止。
功效:啤酒的酵素是对皮肤十分有益的,能令肌肤光泽、光彩、有弹性。不要以为啤酒洗脸后,会沾上一身酒味,被人误以为嘴酒。其实不用担心,啤酒洗脸后,用普通化妆水或爽肤水拍脸。再涂上平时用惯的面霜,淡淡的啤酒味道可就一点也没有了。
Tips:啤酒的功效只在于使皮肤光彩有弹性,对于深层清洁,还得以来其他洗面用品哦!
二、护体
时间:傍晚
方法:将啤酒和热水以1:2 的比例掺入浴缸,泡澡20分钟。
功效:由天然麦芽、啤酒花和活酵母酿成的啤酒能够帮助放松肌肉,安抚情绪及养颜美容。在啤酒蒸气的作用下,我们会感到压力全消,浑身上下说不出的轻松。
Tips:在选择啤酒时,采用欧洲的醇厚型啤酒,效果最好。因为它里面不含有碳酸盐。
三、面膜
时间:晚上
方法:在一只干净小碗中倒入啤酒,将一用棉纱布浸入啤酒里约3分钟,然后将纱布轻轻拧一下,展开敷在脸上30分钟。
功效:啤酒中的酒精成分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滋养肌肤,促进新陈代谢。啤酒中的蛇麻子是一种清凉剂,有预防青春痘的作用,还能紧致肌肤,缩小毛孔。坚持每周1-2次敷用啤酒面膜,能够让我们脸上的毛孔缩小,肌肤一天比一天更光滑有弹性。
Tips:敷面过程中,可以将纱布反复在啤酒中浸泡,保持纱布的湿润。过敏性肌肤要慎用此方。
啤酒的7大功效:一是解渴:啤酒具有较高的水含量(90%以上),喝起来清火润喉,夏日一杯啤酒,恰似清凉爽心头,其感觉美不胜收。
二是助消化:啤酒中主要含有大麦、醇类、酒花成分和多酚物质,能增进胃液分泌,兴奋胃功能,提高其消化吸收能力。
三是提神:啤酒中含有大量的有机酸,具有清新、提神的作用。适量饮用可减少过度兴奋和紧张情绪,并能促进肌肉松弛。
四是护眼:啤酒含大量维生素B族,特别是维生素B12 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B12对抗贫血和调节大脑中枢神经代谢机制有一定好处。维生素B2对保护视力有重要作用。
五是利尿:啤酒中低含量的钠、酒精、核酸能增加大脑血液的供给,扩张冠状动脉,加快人体的代谢活动。
六是纯天然:啤酒是由天然原料制成,,是可靠的纯天然食品。
七是减肥:医生介绍到:啤酒能起到很好的减肥效果。因为啤酒中含有非常少的钠、蛋白质和钙,不含脂肪和胆固醇。对抑制体形的过快增长非常有效。

消瘦与骨感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自己的身材,尤其是不少女性甚至认为“越瘦越好”。“骨感美”成为时下流行的风潮。然而,盲目沉迷于骨感而不留意身材是否符合健康标准便不知不觉地陷入了“消瘦”的深渊。

在医学上,“消瘦”是指人体因疾病或某种因素导致体重下降,较正常体重相差10%以上。消瘦者皮肤粗糙且缺乏弹性,肌肉萎缩,皮下脂肪减少,骨骼显露。“骨感美”是指由于多余脂肪少,骨骼显露,线条清晰匀称使人产生美感。但既然称其为“美”,则必须不能突破健康的底线。

“消瘦”与“骨感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很显然大部人是犯了逻辑学中混淆概念的错误。

首先,“消瘦”与“骨感美”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完全相同。概念的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对象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全部对象。“消瘦”在本质上是一种由各种因素导致的生理不健康状态,它的外延涉及了体重下降,皮肤粗糙,骨骼显露等特征。而“骨感美”的本质是一种美,这种“美”在“骨感”的限制下外延缩小,包括曲线清晰,体重较轻,骨骼突出等外在表现。把“消瘦”与“骨感美”这两个概念混淆,实际上是片面截取了二者相似的外延部分,忽略了二者在本质上的完全不同。

其次,“消瘦”与“骨感美”这两个概念在概念关系上属于相容关系中的交叉关系。即两个概念的外延有并且只有部分重合的关系。例如,它们都包括“体重减轻,骨骼显露”,但二者不重合的部分却使它们的含义完全不同。前者不美,后者美;最重要的是前者不健康,后者健康。

好多人之所以盲目也在于把两个概念的交叉关系错误地理解为同一关系或者包含关系。概念是人类思维活动中最小最基本的构成单位,是作出判断和进行推理与论证的基础。好多人者由于混淆“消瘦”和“骨感美”的概念使自己不但没有获得美而且失去了健康就是一个教训。我们在认识事物,思考问题和交际沟通中要准确把握对事物质的规定性与量的确定性,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和使用,用逻辑贯穿生活,碰撞出理性和智慧的火花。

你被雪糕忽悠了


夏天吃什么最享受?当然是冰凉凉、甜丝丝的冰激凌、棒冰、雪糕了。可是,这种甜蜜的“冷”享受,却越来越多地面临着质量的挑战。根据近日的一篇针对河南省地区雪糕类冷饮进行的调查报告显示,近两成的产品室不合格的。消费者们的利益仍然值得忧心。

我们市场调查后发现,如今的冷饮口味繁多、成分复杂,却大都名不副实,诱人口味和颜色大都由添加剂勾兑而成。专家指出,越复杂的成分越没有天然健康可言,所以夏季解暑不要过度依赖冰淇淋、雪糕。

调查篇

细菌超标危害健康

据了解,冰淇淋、雪糕和冰棒是最主要的三种固形冷饮,在夏季最为热销,但几乎每个夏天,各地都有冷饮质量不合格的消息传出。

河南省近期抽查结果显示,63家冷饮生产企业的92个批次样品中有19批次样品不合格,主要体现在菌落总数超标、大肠菌群超标或成分标签不合格。

而据我们了解,冷饮的问题通常还有营养成分不达标,如脂肪、总糖和蛋白质含量不合格等。

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介绍,菌落总数超标或大肠杆菌超标,消费者食用后会引起等肠道疾病。

目前一些企业在运输和储存上也存在问题,例如运输过程中冷链系统没有达到要求、在销售网点的储存温度不合规范,甚至存在隐性污染,导致了冷饮中的细菌一直处于活跃状态。

酸奶口味雪糕不含酸奶

酸奶口味雪糕中不含酸奶、香草口味冰淇淋中也不见香草……除了细菌问题,冷饮中的食品添加剂越来越多,却越来越名不副实,早已远离了过去“绿豆棒冰等于绿豆沙加水”的天然与实在。

7月23日,我们在某大超市看到,热销的伊利蒙古酸奶口味雪糕的配料有饮用水、白砂糖、全脂乳粉、食用植物油、饴糖、鸡蛋、食品添加剂,惟独不见蒙古酸奶的身影。

我们就此随机询问了一位带孩子来买雪糕的中年女士和一位老人,他们都说:“一直以为蒙古酸奶口味雪糕是酸奶为原料做的,因为吃起来完全是酸奶的味道!”中年女士表示,现在很想知道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做出了完全与蒙古酸奶一致的味道。

我们随即以消费者身份拨打了伊利的客服热线询问,客服表示将询问公司技术人员后答复。

7月24日,伊利的客服人员回复道,该雪糕中确实完全不含酸奶,也并非全脂乳粉在生产中加工为酸奶后制成,其酸奶口味是通过添加剂的工艺处理后达到,但出于商业原因考虑,不能告知是哪种成分做出了蒙古酸奶的口味。

我们还发现,某些大品牌的香草口味冰淇淋,也不含香草,口味完全由食用香精或添加剂来达成。其他诸如草莓、巧克力等口味的冰淇淋,很多厂家添加的也只是草莓香精或代可可脂,并非天然草莓和纯巧克力。

反式脂肪酸让人疑虑

让消费者更加犯晕的还有冰淇淋、雪糕中添加的各种复杂成分和甜味剂,而很多以植物油脂为主料的产品,其中是否含有反式脂肪酸,因厂家未标注而让人心中存疑。

7月23日,我们在易初莲花朝阳路店看到,雀巢绿茶口味慕斯冰淇淋的配料有近20种,例如葡萄糖浆、植物油、乳清粉、绿茶粉、绿茶提取物、麦芽糊精等。而和路雪迷你可爱多香草口味配料达22种。一位顾客表示,小时候的棒冰就是水和糖组成,成分单一却解渴,而现在各种添加了复杂成分的冰淇淋不仅看不懂成分,而且感觉吃进去不仅不解渴,反而很腻。

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李淑媛介绍,如今的冰淇淋在满足了各种各样复杂口感的同时,却也逐渐失去了天然和健康,如果想靠冷饮解暑,最好的选择是简单的冰棍,其含水量最高,而冰淇淋和雪糕中加入了太多的固形成分,很多成分并不天然,而且还增加了热量。

我们还发现,在主料的标注上,各厂家也并不规范,以大部分产品都会添加的植物油为例,都是笼统地写着植物油或食用植物油。

何计国介绍,植物油有很多种,如大豆油、花生油、麻油、菜子油,但普通液态植物油并不容易达到冰淇淋的形态和口感,所以有的厂家会对植物油进行部分氢化变成半固态的植物油,但氢化植物油中含有对健康不利的反式脂肪酸,所以建议厂家进行更细致的标注。

诱人冰淇淋变成“调色板”

此外,为了使冷饮有美丽颜色,很多产品中添加了不少色素,少则两种,多的达到6种。

我们在超市看到,和路雪的香草口味迷你可爱多添加了焦糖色和树橙,蒙牛巧脆兹添加了“着色剂005和006”,雀巢的绿茶味慕斯冰淇淋含焦糖色、黄、亮蓝三种色素,最令人惊讶的是蒙牛蒂兰圣雪巧克力脆筒冰淇淋竟添加了6种着色剂。

此外,对于消费者最为关心的营养成分表,只有少数企业做得比较细致,例如和路雪的几乎所有冰淇淋产品都有营养成分表,而雀巢的慕斯冰淇淋、伊利特品牛奶口味冰淇淋、蒙牛随变奶酪雪糕杯等很多产品都没有任何营养成分的提示,让不少消费者尤其是爱好苗条的女性感到心里没底。

服务篇

挑选冷饮首选天然成分

面对琳琅满目的冷饮类别和各种复杂的成分,消费者应该如何选择?

专家建议,可以从产品类型、所用主料等几个大的方面去选择,而总体原则是,使用纯牛奶、天然黄油的产品,要比主料是人造黄油、人造植物油脂的产品更值得选择。

选冷饮分清类别

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李淑媛介绍,在外包装上标明冷饮所属的具体类型,是引导消费者选择和购买的重要依据,消费者在购买前也应加以留意,以便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宏宝莱技术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冰淇淋分为全乳脂冰淇淋、半乳脂冰淇淋、植脂冰淇淋。雪糕和冰棍分别有清型和组合型之分。

我们发现,例如蒙牛奶酪雪糕杯和巧脆兹雪糕就是“组合型雪糕”,伊利蒙古酸奶口味雪糕就是“清型雪糕”,主料为全脂乳粉和食用植物油。

八喜牛奶冰淇淋就是组合型全乳脂冰淇淋,主料为稀奶油、鲜牛奶。

天然奶油优于人工奶油

我们查阅国家标准SB/T10007-2008《冷冻饮品分类》后发现,冰淇淋的总固形物、蛋白质、脂肪通常都比雪糕要高,这主要是由于使用了牛奶、奶油或植物油脂。

专家指出,乳脂冰淇淋是以饮用水、牛奶、奶油、食糖等为主料,而植脂冰淇淋以水、植物油脂或人造奶油为主料,一般说来,主料为牛奶和天然奶油的产品在口感上和健康程度上都优于用植物油脂或人造奶油的产品。

此外,冰淇淋中还有很多看不懂的成分,平时可以多加学习了解。何计国介绍,加入碳酸氢钠是作为膨松剂、大豆磷脂是作为乳化剂,加入的乳清粉则是一种高质量的蛋白质营养源,其高溶解性有利于产品的外观和组织,并可增加风味,而有的厂家还会添加一些卵磷脂、蔗糖酯之类的乳化剂。

学习分辨甜味成分好坏

我们发现,很多产品都有两种以上的甜味,如梦龙是白砂糖加玉米糖浆、八喜牛奶冰淇淋和雀巢慕斯绿茶冰淇淋是白砂糖加葡萄糖浆。

此外,还有很多复杂的甜味成分,究竟哪些更好呢?

宏宝莱技术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冷饮的甜味除了靠白砂糖和玉米糖浆、葡萄糖浆,还有果葡糖浆、甜蜜素、饴糖,以及糖醇类和蜂蜜,面对这么多种甜味,消费者要学会分辨各种甜味剂的营养和好坏。

例如白砂糖热量较高,蜂蜜、糖醇类较为健康,而果葡糖浆、玉米糖浆和葡萄糖浆较有营养,甜蜜素虽然热量最低,却毫无营养。

业内人士介绍,冰淇淋、雪糕总含糖量通常都在14%以上,这一含糖量比大部分甜饮料都要高,所以建议不要过多食用,尤其是患者更要注意。

挑选更易保存的品种

有的人一次性购买大量冷饮后放在冰箱的冷冻室里,认为冰淇淋存放时间较长,不会变质。

但专家指出,冷饮买回来最好尽快食用,并且要挑选保存条件宽松的品种。

我们看到,伊利和蒙牛的雪糕和冰淇淋产品大多都是保质期18个月,要求在-22℃以下贮存;而和路雪和雀巢的冰淇淋大多是保质期24个月,保存条件略微宽松,仅要求在-18℃以下贮存。

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介绍,不论是-22℃还是-18℃,家用冰箱都难以恒久地达到。

冰淇淋在专业的冷冻保存下活菌总数一般不会增加,但冷冻并不能彻底杀菌,而且家庭用的冰箱最低温度通常只能达到-18℃,加上经常开关冰箱门,所以根本达不到厂家严格的贮存要求,会影响冰淇淋的口感,使蛋白质发生变性,质量受到影响,所以冰箱里的冷饮最好一周内食用完。

尤其要注意的是,冰淇淋融化后容易孳生细菌,所以融化后不可再放回冰箱。

周迅的独家美妆秘方


如今周迅主演的《画皮2》正打着火热,在某招待会上,周迅心情显得格外好,周迅对于自己的美妆心得也是很愉快的分享。远离外表个性爽朗,显得有些大大咧咧的周迅,对于自己的皮肤也是呵护有加,下面就看看周迅对于美妆的独家秘方。

问:你平时是化妆多还是素颜多?

周迅:稍微化一点点比如在比较累的时候还要出去见 人,希望给人种蛮精神的印象我会用一点粉底把皮肤调到一个干净的状态,而后涂一下眉毛,口红其实我化妆技术很般这么多年都没有仔细去学习过化妆。

问:喜欢收集什么美l产品'

周迅:喜欢带颜色的,尤其是眼影,小时候买过很多,觉得它可爱,颜色搭配得漂亮,但许多种放在家里却从来不会打开来用,慢慢你会经过这个阶段,不再买平时不用的东西,只买基本款,但仍然爱看,我喜欢各种各样的颜色,心情都会鲜活起来。

问:你收集香水吗?

周迅:有一些,我在意气味味道会改变我的心情。之前我收集的香水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中性化偏木质,总觉得女性化的香水对我来说太甜了,但现在我也有两瓶女香,它浓烈但不甜腻,不是那种直接钻进你的鼻子的气息,而是缓缓走近你平稳地侵蚀你把你包裹起来。

问:你会排斥那种走过去十米别人还能闻到的香水吗?

周迅:我选择香水,不要知道它能够飘多远,也不要知道它有多持久,让别人进门就知道你来过,我只选择自己喜欢的味道,但突然发现它还有十米飘香的功能也挺好。

问:出门的时候,化妆包里有什么你一定会带的?

周迅:粉底,护唇油眉笔。带眉笔是因为我习了有人帮我补妆,有时就会忘记身边没有化妆师,可能不小心一蹭眉毛就淡了,回头发现自己眉毛一边浓边淡,还是带上比较有安全感。

问:在保养上你有什么爱好

周迅:我喜欢敖面膜北京太干了我每天都会敷一次,现在用Oe De paou Beaute的集中护肤面膜组,它分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且成分不同可以针对不同部位的皮肤来做不同的护理。

问:有什么办法迅速扫除倦客?

周迅:如果有时间的话尽快睡10分钟,如果太着急就调整一下肤色,有时改变—下口红的颜色,整个人就会变得有精神。

问:对于眼睛,你有什么比较好J保养方法吗?

周迅:坚持用Cle De peou Becute眼部美容液按摩眼周,必须保持血液畅通才能保证眼睛的明亮,眼睛周围有很多穴位,有时按摩的时候会感到疼,说明血液循环不畅,多按摩眼睛的改善很明显,同时吃些护眼的食品,譬如蓝莓,最重要的是好好睡觉,所有的能量都是在睡眠时候补充的。

问:这些年来在保养方面有什么特别的心得?

周迅:追求美是每个女孩的毕生功课,现在各个品牌推出了很多保养品,但没必要什么都拿来用。各种护肤品都有针对的年龄,你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适当地去用它,另外健康的心理非常重要。你会一年比一年老,这是事实。所以更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每天美好点点。如果每天都愁眉苦脸,你的自信就会被完全打败。

8个化妆技巧 让你一整天美哒哒


你的妆容总是过了中午就开始脱了吗?就算补妆也是越补越糟?照着镜子细看,龟裂的粉底,连细纹都跑出来了!眉型也不知道去哪……每天下午妆都花了,隔壁同事的妆却好好的,到底为什么呢?其实很多关键就是在化妆的前一道步骤,像是妆前你应先将肌肤降温,再上底妆的效果会更加服贴,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小技巧可以帮助你的妆容更加持久?

1、妆前乳之前,轻压全脸

清洁皮肤后,在涂抹妆前乳之前,用手轻轻压于全脸。

肌肤外多余的油脂会容易造成脱妆。切记不要使用吸收力过强的吸油面纸,适度地吸收油脂还是使用纸巾最恰当!别忘了检查容易出油的T字部位和鼻翼。

2、使用粉底液之后用海绵按压

涂好妆前乳之后,用干净的海绵以轻按方式来将粉底推匀。如此一来,多余的粉底液会被海棉吸收之外,按压的方式也会让粉底与肌肤更服贴,妆容的密度一高,持妆效果就会很好。

另外,妆前要做好肌肤保水度。

充满水的肌肤是透亮且有弹性的!上妆前涂一层乳液来保湿,但记得薄薄一层就好。要依据部位而有所改变,脸颊、额头和T字部,切记这些容易出油的地方要抹上较少的乳液。大概是其他较干燥部位擦剩下的量就可以了。

3、化妆前将皮肤的温度下降

维持长效持久妆容的秘诀是,妆前先尽可能的让皮肤的温度下降。先用化妆水或是收歛水让毛孔吸收水分和降低温度。

4、薄粉防眼线晕染

眼线会晕都是因为眼霜或是粉底这类妆品的油分残留在眼皮上!所以在画眼线的时候用可以轻轻在眼周扑粉,如此一来就能防止晕染。但要小心扑太多粉,会跑出小细纹!

5、眉毛持久技巧

画眉毛时,用脸部蜜粉在原本没有眉毛的地方先扑粉。上了粉眉色就变淡,再补画一次眉毛,这样做是因为没有眉毛的地方颜色容易掉,藉由这个小技巧能够让画好的眉型更持久!

6、先眉笔再眉粉

基本的画眉顺序是:1.眉笔2.眉粉。

眉笔先描绘出具体的眉形,眉粉则是填补眉毛之间的缝隙,让眉色更饱满。如果想要更柔和自然一点的眉毛,可以用眉刷沾取棕色的眉粉覆盖上去。

最后再涂上染眉膏,就像为眉毛披上大衣一样,就能让妆容更持久!

7、唇笔、口红和唇蜜层层防脱妆

在吃饭的时候涂上层层的唇彩是必要的!要善用唇笔、口红和唇蜜等基本配备,先将护唇膏擦满唇部,再叠上口红,接着稍微用纸巾轻压,最后以唇蜜定妆。吃饭的时候,唇蜜难免会掉,但因为层层的防护,来让口红的颜色没那么容易脱落!

8、液状腮红混搭粉状腮红,让腮红更自然持久

粉状腮红容易因摩擦而掉落,扑太多的话也会显得不自然。可以在脸颊涂上些许液状腮红,再覆盖上薄薄的粉状腮红,就能呈现非常自然的嫩肌。

你被功能牙膏忽悠了吗


“我以前以为药物牙膏既然含药物,自然就能治病。可后来拔牙时问医生才知道,那都是误导。医生说,牙膏的本质就是日用品,不是药品。保持牙齿健康的关键还是要正确刷牙。”曾多次补牙的王女士这样告诉《市场报》记者。其实,有许多消费者都买过标注有美白牙齿、抗炎抑菌等疗效的牙膏后,可回家使用一段时间后,却发现这些牙膏无法达到宣传功效。

记者了解到,在铺天盖地的牙膏宣传广告中,一些牙膏企业故意模糊牙膏产品与口腔药物的区别,进行抗炎抑菌、清热解毒、防止蛀牙、口腔溃疡等医疗功效宣传,有的甚至声称经过临床验证来误导消费者。然而,这类产品往往对牙膏的成分却语焉不详。

《规定》明确将化妆品定义为“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施于人体(皮肤、毛发、指甲、口唇齿等),以达到清洁、保养、美化、修饰和改变外观或修正人体气味,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产品”。由此可见,牙膏、沐浴露等日化产品按照这一定义被首次列入化妆品行列,按化妆品的标识规范进行管理。

根据《规定》,化妆品标识中不能出现含糊标注,化妆品内含的所有成分、化妆品实际生产加工地都得标出来。标注方法和要求不符合相应标准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规定》还明确化妆品标识不得标注夸大功能、虚假宣传、贬低同类产品、明示或暗示具有医疗作用的内容,不得标注容易给消费者造成误解或者混淆的产品名称。这些条款都适用于牙膏、沐浴露等日化产品。

日前,《市场报》记者走访了北京的部分超市、商场后发现,仍有一些牙膏产品声称有治疗牙周炎、牙龈出血、口腔溃疡等医疗功效,还有部分牙膏标示有“抗菌”、“消炎”等字样,这些牙膏的价格明显比普通牙膏贵得多。

对此,根据国家质检总局下发的通知指出,鉴于目前部分化妆品生产企业仍有一定数量的化妆品包装库存,为节约资源,避免和减少浪费,执法查处期将推迟至明年10月1日开始。据悉,由国家认监委和卫生部制定的《口腔保健品的认证管理办法》以及《口腔保健用品功效评价标准》也将出台。届时,牙膏产品宣传“忽悠”消费者的情况将得到改善。

你被酸性体质忽悠吗?


酸性体质之说已经盛行了数年,由于此学说的创建者高明地偷换了医学概念,加上世俗医学的推波助澜,更有一些专家学者的保驾护航,使很多人成为了该学说的笃信者。

越来越多的人在被卷入这种学说之中时,《健康报》、《新世纪周刊》等权威媒体,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北医三院肾内科主任汪涛、美国亚利桑那州癌症研究中心的华人科学家张健纷纷对此提出质疑,指出“酸性体质”之说根本就是一个“伪学说”,是某些商家在故意偷换概念而已。

成千上万的人被一个“伪学说”忽悠,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是我们应该深刻反思的问题。

现在,全社会在倡导科学素养、文化素养和健康素养。社会发展、科学进步的结果是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在增多,获得信息的方法变得更容易,但社会的发展也对人们提出了挑战,就是甄别良莠信息的能力。关于健康、保健、养生的各种信息和方法,现代人决不缺乏,所缺乏的恰恰是甄别它们好坏的能力,即科学素养的残缺。而科学素养的提高却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可完成,也不是多读几本书。多听几个讲座就可实现的。如果一个人有很高的科学素养,他的健康素养也会很高。当一种新的健康理念出现的时候,科学素养高的人,会用自己的头脑分析判断其是否合乎常识,会去寻找支持它的依据,而不会轻易被“专家”、“业内人士”、“著名学者”等所迷惑,从而成为没有大脑的“追风族”,弄不好损了健康甚至还搭上了性命。

如果您还在被“酸性体质”忽悠着,请看看权威媒体和名副其实的健康专家是怎样说的。

酸性体质致病,是在偷换概念

北医三院肾内科主任汪涛,从事临床20年。作为博士生导师,自言对最新的医学名词都保持着一份关注。在被问到对酸性体质有多少了解时,他说他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名词。

美国亚利桑那州癌症研究中心的华人科学家张健花了1周的时间,查阅资料,和美国的同行讨论,多方论证。最后,他说他可以代表美国癌症研究中心的专家负责任地说。酸性体质是一个造出来的概念,纯属子虚乌有。

酸性体质论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体液中的pH值最好是偏碱性,那样才是最健康的状态。一旦偏了酸性。就会导致各种疾病,小到感觉疲倦,大到癌症。一句话,你能想到的疾病,在酸性体质论者那里,都是因为体液偏酸的缘故。

人体体液正常的pH值在7.35-7.45之间。一旦低于7.35,就会引起酸中毒,症状是头晕、瞌睡、焦虑,甚至精神错乱;如果高于7.45,同样也会引起碱中毒。其后果不仅会引起肌肉痉挛,还会导致心脏问题。不管是酸中毒还是碱中毒,一旦不能及时就医,都有生命危险。

人体通过一套缓冲机制使体液中的pH值保持在一个恒定的范围。这套缓冲机制有3个环节:一个是碳酸和碳酸氢盐,一个是肾脏,另外一个就是血红蛋白。这3套缓冲机制就像过滤网和天平一样,自动调节体液里的酸碱度,让它们保持在一个正常的值。也正是因为这些缓冲机制,人体不管摄入什么食物,都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影响。

事实上,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是一个站不住脚的论述。在医学临床中,的确有很多酸中毒的情况发生,只不过不是酸中毒致病,而是因为服用了某些药物或生病了,才会出现酸中毒现象。一些常见的疾病如腹泻、肾衰竭,代谢类疾病如糖尿病,确实会引起酸中毒。而这些疾病的诱因,却和酸中毒没有一点关系。

身体偏碱是健康的,其实不过是酸性体质论者偷换概念的错误命题。以号称中国最早提出酸性体质概念的梁双林的理论为例,他们强调身体的ph值应该一直处于7.4才好。事实上,这就是一句废话。因为正常人体液的pH值就是7.4左右。而且,并不是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是偏碱性才好。人体中有几个地方,必须偏酸才算健康。第一个就是胃,另一个是皮肤,健康的皮肤pH值应该是5.5,处于弱酸性的皮肤更不容易滋生细菌。女性阴道最理想的环境也是酸性的,一旦pH值大于4.5,就会引发炎症。除此之外,人正常的尿液也是呈酸性的。肾脏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把体内的酸性物质从尿液中排出去,如果一个人的尿液呈碱性,反倒是不健康的。如果按照酸性体质论的观点,一个人的体液或血液pH值呈碱性才健康,那么皮肤、胃、阴道和尿液是不是也该呈碱性才符合逻辑。

酸性体质论就像一个到处都是漏洞的谎言一样,一个谎言需要另外一个更大的谎言来补上窟窿。事实上,他们也在试图补上这个窟窿,虽然他们没办法举证曾有任何新的研究发现,在哪本世界医学界认可的医学期刊上发表了论文,他们倒也端出一个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Otto Heinrich Warburg支持酸性理论的事例。酸性体质论者说这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就提过缺氧状态下,身体呈酸性,是癌症的根源。《新世纪周刊》委托张健博士对这位早在1970年就去世的物理学家的医学成果进行调查,事实证明,这位德国生物化学家所有的公开论著中,没有任何涉及酸性体质或者酸中毒的研究。自称最早提出酸性体质的梁双林,在采访中透露,他是2001年提出这个概念。不知道我国这些拼命推广酸性体质致病论的营养学家们,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成功进行一场穿越时空和生死的灵魂对话。至于他们提到的美国诺贝尔获得者雷恩,在美国医学界浸淫了十几年的张健教授,竟然连一点印象也没有,更别说用谷歌或百度去搜索了。

酸性体质论主推的重要理论,就是通过补充碱性营养剂或进行食物选择,让身体从酸性转向碱性。撇开食物并不能影响身体酸碱性的事实,如果真的想把身体变成碱性的,其实不必喝那些成分很可疑的矿泉水或根本不知道有多少科技含量的碱性补充剂。按照汪涛教授的临床实践,他的第一选择,是给酸中毒的患者开出最廉价的碱性补充剂――小苏打。这种一大袋也花不了几块钱的碱性补充剂,对付各种酸中毒最有效了。 不管酸性体质论者强调碱性体质最健康,是为了卖他们的碱性补充剂,还是本着以妤心,提醒饮食搭配不均衡的现代^多吃蔬菜少吃肉,每天看到从来不知道更新内容的酸性体质威肋论,我们就当是记得吃苹果的闹钟,千万别往心里去。每天被各种本来就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饮食论者牵着鼻子走,好好的人都该被折腾成病人了。实在害怕自己是酸性体质就成了病人的人,每天喝点苏打水,定时去医院检查一下,才是上上策。

健康是一种科学的理念和健康的生活习惯

新世纪周刊(以下简称新世纪):您怎么看热炒“酸性体质”概念?

洪昭光:这个概念没有可靠的科学依据,跟“牛奶是牛吃的”一样。这种概念,可以不理。如果它确实关系到民生,那我们应该关注。但事实上,天天都有无数标新立异的新观点出来。

新世纪:但“酸性体质”的倡导者,还真是说到民生上去了,说“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

洪昭光:他并没有拿出令人信服的循证医学证据。

新世纪:很多人也乐于接受奇谈怪论。

洪昭光:这与科学素养有关。缺少质疑精神和实证精神,听风就是雨。盲目跟风。

新世纪:如何具体分析一些时下流行的健康观点?

洪昭光:健康的观点大体有三类:一是有循证医学论据的。比如吸烟有害健康。这不是胡说的,这是近50年6万项科研证明的。再比如高血压、高血脂必须及早控制,健康的四大基石等,这些都是有科学论据支持的,国内外一致公认的。二是没有任何科学论据的。比如鸡血疗法、饮水疗法、红茶菌疗法、酸性体质论等,不但无效,还伤身体。三是有一些理论根据或临床实践,或由相关理论延伸的推测,但没有循证医学论据或严格的临床实践证实。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比如一天吃两个鸡蛋好还是一周吃两个鸡蛋好,食物生吃营养好还是炖补营养好。

新世纪:有没有简便的方法去辨别一种健康观点的真伪?

洪昭光:很简单,三句话。第一,你看一看提出这个观点的人是不是专业人员,看他有没有从事过本专业的科研教学或临床实践;第二,看他在本专业内有没有一定的学术地位;第三,看他提出的观点,有没有循证医学的证据。如果都没有。那这个观点就很没谱了。有人喜欢用标新立异的观点颠覆主流,很多人喜欢听这个,一出新观点就叫好。但你可要注意,要颠覆主流观点,必须提出强有力的证据,不然你别信。

新世纪:以你从事健康教育十几年的经历看,中国人在健康方面最大的误区是什么?

洪昭光:科学素养差,缺少严肃严谨的科学态度。煽乎什么都信,热衷保健品,热衷各种健康理论。正如世界卫生组织原总干事中岛宏博士所言: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死于愚昧,死于自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们现在有很多死亡都属于不必要的额外死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中岛宏博士1992年指出:“全球有120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而如果采取预防措施,可以减少600万人的死亡。”就是说,有一半人的死亡是属于提前死亡,是可以避免的。

新世纪:如何活出健康状态?

洪昭光:健康很简单,就是别伤害自己。

新世纪:如果用健康打商业牌,或靠钱来买健康,会怎样?

洪昭光:后果就是,你花了很多钱,得不到健康。健康从本质上说是科学理念和生活习惯,不是商品。

酸性体质:要命的伪概念

90%的中国人都是酸性体质,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这个商家与一部分专家造出来的健康“新概念”,正在命中国人的心理软肋。

酸性体质其实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概念。无论西医临床研究还是中医理论,都不承认它的存在,它只是碱性补充剂生产商在卖弄概念,对健康有害无益。

众所周知,日常食物是分酸性和碱性的。酸性和碱性并不是指入口味道的酸碱感觉。而是指经人体代谢后所产生的代谢产物而言。

食物被消化吸收以后,最终产物除了水和二氧化碳外。所包含的元素分成两类,一类是成酸元素包括硫、磷、氮、氯等;另一类是成碱元素包括钾、钠、钙、镁等。如果某种食品代谢后成酸元素占上风,那就是酸性食物,反之,就是碱性食物。确定某种食物是酸性还是碱性不能靠口感,而是靠试验检测,即将该食物烧成灰烬,用试纸测试其酸碱值,更准确的做法是测定酸碱元素各自含量的多寡。

一般来说。蔬菜、水果、海藻类、牛奶等属于碱性食物;酸性食物则包括粮食、鱼、肉、蛋等。这只是一个大致的规律,要确定某种食物到底是酸性还是碱性必须进行检测才行,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真正做过检测的食物并不多,很多科普作者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也可以说是想象)来判断食物酸碱性的,这就导致大家说法不一,比如花生,有说是碱性的,也有说是酸性的,到底是什么性?其实没人作过检测。

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学术界对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检测或研究是很少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研究食物酸性或碱性的意义并不大。

与学术研究很少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民间有关碱性食物、酸性食物的说法则很多,概括起来就是一切不健康的都和酸性食品有关,而碱性食品则和健康有关。

缺少必要的实测研究,不但导致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归类不一致,还导致在推荐比例上的众说纷纭,有人建议酸碱性食物的比例应以1:3为宜;也有人建议1:4;还有建议3:7的。这些比例,尤其是前两个和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宝塔)中推荐的各类食物数量的比例明显不符,因此用食物的酸碱性来指导人们的饮食是靠不住的。因此,中国营养学会今年1月份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国营养学会编著,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明确指出:“从营养学角度来看,这些说法(酸性食物碱性食物以及酸性体质等)缺乏科学依据,因而不值得提倡”。

链接

酸性体质论的主要内容:90%的人体质在酸化

也许你难以置信,但确实有超过90%的人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体质慢慢走向酸化,这部分人经常会感觉头疼、头昏、耳鸣、睡眠不实、健忘、免疫力差、皮肤无光泽、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腰酸腿痛、四肢无力、腹泻、便秘等,但他们仅认为这些症状是疲劳所致或只是暂时现象,对预期的疾病危险毫无所觉。

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

体质的酸性化是“百病之源”,当酸素在体内不断堆积,量变引起质变,疾病就会产生。据统计,85%的痛风、高血压、癌症、高血脂症患者,都属于酸性体质者。

癌症与酸性体质

癌症喜欢酸性体质。如果人体的体液酸性化,就会导致癌变。经过科学研究发现,癌细胞在酸性环境下活跃。癌细胞赖以生存的体液,其pH值在偏酸的6.85-6.95之间。

肥胖与酸性体质

酸碱平衡的状态,意味着人体代谢功能正常,人体强大的自稳功能随时随地都在调整、纠正着机体所发生的一切偏颇,但在酸碱失衡的状态下,脂肪细胞不能正常代谢,就慢慢地堆积起来了,从而形成肥胖。

健康的生活方式最重要

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迫切,越是容易在波涛汹涌的健康潮流中找不着北。

去年的这个时候,台湾“排毒教父”林光常的好日子走到了头。4年里,他以《无毒一身轻》及《排毒餐》等著作掀起了岛里岛外一阵养生饮食热潮。但终因一追随者的病情恶化,遭检方起诉,并获刑7年。林光常一鸣惊人,凭的是他惊世骇俗的“健康理论”,著名的有“牛奶是牛吃的,不是人吃的”、“水不可煮沸饮用”、“每天吃一个红薯可以保证不得癌症”等。这些颠覆主流的观点赢得了很多信徒。一时之间,长沙红薯贵,一些地区的牛奶销量受到了影响,显现出健康潮流的力量。

回顾30多年的养生健康史,打鸡血、饮水疗法、甩手疗法、红茶菌、醋蛋疗法、全民气功热,举国的健康潮流此起彼伏。最近,在“排毒热”过去一年后,又兴起了平衡人体酸碱度,崇尚健康的人士纷纷捧起碱性水,以抵挡酸性体质,强健体魄。

“这个世界上,最奥妙的莫过于生命了,产生各种说法一点也不奇怪。”依照著名的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的理解,正是现代人对健康的开始关注,出现了打着改善健康的幌子而进行的各种商业行为就很正常了。

事实上,到现在为止,很多疾病是怎么产生的,都没有定论。正是因为生命的不可预知性,将所能看到的方法用在延长寿命上,不过是人的本能而已。也正是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才让很多打着为大众健康着想旗号的不法商家和各色没有多少专业背景的所谓健康专家们有了轮番登场的机会。以近几年推出的酸性体质概念为例,如果按照他们推崇的饮食方式,那就得尽量少地食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干脆做回食草动物。不用说别的,就冲90%的中国人都是酸性体质(所谓轻度酸中毒),那我们每天看到的就不是亚健康的中国人,而是必须住院的中国人。

很多人在壮年猝死或罹患癌症。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环境污染、使用了过多添加剂的食物、工作压力大、没有定时检查身体的习惯,甚至医学的发达使得很多病都成为可知的,都是造成现代人反而更不健康错觉的原因。事实上,2008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中国人平均期望寿命男性为72岁,女性为75岁;1949年,中国人的平均期望寿命是35岁。

能吃得上鱼肉的现代人也并不比只能吞糠咽菜的旧中国人体质差,只不过现代人更注重生活的质量和自身的保养。掐中了现代人重视健康脉的商家们,推出某种产品来改变所有的身体不适状况,其实就是在用貌似正确的理论,从那些盲目“健康迷”的口袋里掏钱。单纯从商业的角度讲,任何一种营销都是在打概念牌,无可厚非。但如果是为了赢利,就给想要健康的人们指了一条错误的路,那我们用什么样极端的方式拨乱反正都不过分。

事实上,想拥有健康说简单也非常简单。饮食均衡自然是第一位,锻炼身体也不可缺少。适当选用一些中医的养生保健方式,只要不妨碍身体本身。又能求心理踏实的,都不妨尝试。但那些有悖于基本科学常识的健康热潮。在加入之前。最好想一下可能带给身体的伤害。比如,决定不吃淀粉,而是期待使用所谓的“第六要素”或一瓶矿泉水就能一步到位,那不过是懒人把自己交给一个不负责任的向导,最后的健康之路会指向何方,没人可以保证。

如果自己没有太大的判断力,但至少我们得知道一些原则:靠一种东西解决所有问题的健康宣传或保健品都是骗人的;除非出于减肥目的,彻底和任何一种处于饮食金字塔中的食物绝缘都是不科学的;多去医院做常规检查,少听信没有专业背景的商家推销。总之一句话,锻炼身体、定期体检、均衡饮食、调节情绪,才是最靠谱的健康观。

比起那些碱性补充剂和弱碱水,洪昭光以健康使者的形象,把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主流的健康知识和健康理念编成通俗易懂的顺口溜。方法虽然保守了点,但更实在。

那年骗过你的美容概念


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大家都懂,对那些包装繁复华丽、瓶器精致的化妆品,不过是让买者付出更多金钱而已。玲琅满目的营销概念,并非都真的如形容般神奇,本期请到张丽卿老师来聊聊那些美容概念背后的真相,看看那些年骗过你的都有哪些。

多数人都清楚,化妆品原本就是卖花俏、重广告、玩营销谋略的行业。品牌间高度竞争就更加花样百出,特别在吸引消费者的“第一印象”上,更是绞尽脑汁的找亮点。而消费者想买到真正好的产品,也总是小心翼翼,但往往力不从心。更因为正确的化妆品常识,在学校没有教、出了社会也无快捷方式学习。基于消费需求,就只能依赖品牌的介绍、网络文章、人气博主与美妆达人们的试用推荐,参考这些变相写手们的见解,作为辅助自己判断化妆品质量的方法。当然,透过品牌老王卖瓜的介绍、试用部队神农尝百草的体验分享、缺乏科班学理背景明星达人派的见解表述等,多半只是门外汉的功力,也常有拿人手短误导消费者认知之嫌。这一次,带大家来了解一些美妆保养品常见的“第一印象”,希望这样的真相告白对读者能有些帮助。

产品篇

商品通称:出水霜、水凝霜、凝水霜、水霜

营销话语:爆水科技、水凝转化科技。

营销诉求:更保湿(作为保湿霜销售时)、瞬间消肿(作为消脂霜销售时)。

质地描述:将霜体在皮肤涂抹开时,会立刻跳出很多小水珠。

原理介绍:这是用大约10%的硅氧烷乳化剂与90%的水搭配,所做出来的硅氧烷包水的霜体。因为硅氧烷乳化剂的比例偏低,所以会有类似把高比例的水装在很薄的蛋壳内,稍微用力一搓,水分即破壳落出的作用。

正确认知:这类商品,无法加入高比例油脂是配方技术上的宿命。而硅氧烷乳化剂是偏透气性的,当水珠破壳而出时,硅氧烷乳化剂已先行覆盖在皮肤表面,破壳后的水分,绝大部分难以再进入角质层。这将使得消费者期待的应该有更好保湿性能,明显地落空。要拥有好的保湿效果,先擦保湿品,像是保湿菁华或保湿霜,之后再擦出水霜。而高档高机能的保养品,并不适合在出水霜之后擦,这会有无法顺利渗入肌肤的问题。出水霜后,适合擦的化妆品为防晒品、粉底、彩妆,因为硅氧烷膜具有隔绝外物入侵的作用,更具有滑顺作用,可以让妆效更优些。

商品通称:蜗牛霜、蜗牛萃取精华

营销话语:添加高浓度蜗牛黏液、100%蜗牛黏液。

营销诉求:保湿、修护。

质地描述:不论是霜体或精华液,都会有如麦芽糖般黏而拉长的丝状胶质。

原理介绍:这是添加中大分子的聚乙烯醇所创造出来的质地,跟蜗牛萃取无关。蜗牛萃取液并不带有如黏膜般稠度。

正确认知:这类商品营造出的黏而滑的质地,严格说是消费者不喜欢的。但因为大家生活中看到的蜗牛,就是会分泌出黏液物质,所以,这样不优的质地,反而可以让消费者错误地认为是商品添加高浓度蜗牛液。平心而论,中大分子的pEG对肌肤并无害处,但过多的黏胶感造成皮肤的不透气,反而容易阻塞毛孔长粉刺。就显得不够爱护消费者,没有同情心了。

商品通称:左旋C精华液

营销话语:专利型渗透促进剂、只要一滴即可有效美白除皱。

营销诉求:高浓度、高效能、高渗透力。

质地描述:有特别溶剂味道的透明液体,涂擦时皮肤有微灼热感。

原理介绍:这是运用几种小分子多元醇(像是丁二醇、戊二醇)与渗透助剂等作为维他命C的溶剂做成的产品。

正确认知:这类商品设计的目的是让左旋C在使用前保持无水状态,能维持保存比较长的活性价值。但因为不含水,所以直接擦在干燥的皮肤上时,会有强力吸去皮肤上水分的无感灼伤,即灼热感,这其实对皮肤是不好的。正确的用法是:脸上擦完化妆水或精华液乳液之后再擦。否则常会得了白,却使皮肤干燥粗荒了。

商品通称:氧气泡泡面膜、O2洁面霜、氧气美白面膜

营销话语:充满氧气的面膜,为肌肤深层带入氧气,美白,帮助成分渗透入肌肤。

营销诉求:涂敷后开始产生大量的氧气泡,可美白肌肤、保养肌肤。

质地描述:乳霜状、凝胶状质地,厚涂一层在皮肤上,可以连续产生泡泡5到10分钟。

原理介绍:这类发泡性产品,是以通称为氟碳化物的液体溶剂作为发泡气体。配方中必须要有清洁剂等起泡性成分或胶质存在,才能在氟碳化物溶剂挥发时,产生持续性泡沫。这类产品声称气泡是氧气,与实际情况有很大的落差。常用的氟碳化物有三种,第一种为全氟萘烷,这个环状烷确实具有将近50%的溶氧能力。只要先做溶氧的预处理,再添加入配方中,确实可以在使用时放出相当量的氧气。另两种为全氟丁基甲醚与全氟异丁基甲醚,基本上不具溶氧能力。

正确认知:一款产品要借助全氟萘烷溶入氧气,必须考虑到的是配方中不能存在任何容易氧化的成分,像是抗氧化成分、抗老化成分、各种植物萃取等等几乎都不能添加,否则会全被氧化掉。所以,实际上品牌只是利用其气化效果来产生泡沫而已,跟氧气一点关系都没有。

使用感篇

营销话语:如丝缎般滑顺感的精华液、精华油、护发素、发膜。

营销诉求:含蚕丝蛋白、含海鸟羽毛油、含某珍贵萃取,所展现的绝佳触感。

质地描述:涂擦时超滑顺易推,干燥后无油脂黏腻感也不泛油光。

原理介绍:这是运用硅氧烷弹性体类的原料所营造出来的滑顺感。

正确认知:真实的蚕丝蛋白萃取液,当然不是蚕丝的样子,无所谓的滑顺性。油脂的滑顺性是同时带着油光的、滋润度是持续性的。只有硅氧烷才能创造丝缎滑而不黏不油的触感。适量地添加在保养品中,修饰使用愉悦感无害,但多了就会阻碍后续产品的渗透。

结语

这是个“偏好立即见效”、“喜欢眼见为信”的消费时代。消费者的喜好在哪里,品牌开发商品的方向就往哪里。症结点在“消费者并不知道,很多的喜好是有陷阱的、对肌肤有害的”。而如果知道,必然不会再执意地选择错误。这也是个信息透明化的时代,消费者有知情权利,更要有征信的勇气与动力。譬如一款产品成分栏中根本没有氧(气)存在,却诉求可以释放出氧气泡泡,无疑是品牌说谎,消费者甘心盲从。适当地玩弄产品的样貌,属于配方技术的艺术展现,也可以算是科学技术,但那不等于以人为本,更不等于对肌肤友善。

药妆成美白护肤新宠?


核心提示:药妆品以其化妆品结合药品的神奇化身,正逐渐走入护肤达人的化妆盒中。究竟药妆品能不能实现其进入市场的承诺?我们来看一下吧。

药妆品是结合化妆品及药品二字组合而得成,意思是即可以清洁、保养、美化、修饰和改变皮肤的外观,还可以深入皮肤深层,调整黑色素生成,甚至刺激真皮组织的增生,达到美容、去斑、养颜的效果。

那么在化妆品质量成为城中热议话题的时候,新兴的药妆品进入市场能不能成为另一股新鲜的保养护肤之风呢?

注意:当心打擦边球

夏季来临,美白、控油成为爱美人士关心的话题。昨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为满足消费者护肤需求,商家新推出的“药妆”成为市场新宠。不过专家指出,目前国内还不存在既是化妆品又是药品的概念,市民警惕商家打擦边球。

市场:“药妆”成新宠

走访市场发现,不少化妆品牌都推出了“药妆”,这些药妆不仅在商超内占有一席之地,还占据了药店柜台。多家药店,一进门便看到洗面奶、爽肤水、精华霜、眼霜等摆满了各种品牌的“药妆”系列产品。记者发现这些“药妆”的包装盒上标注的都是“妆字号”,且大都印有“中草药祛斑”、“中药美白”等字样。 “‘药妆’多了药的成分,兼具药物和化妆品的功效,比普通化妆品效果好,加上是纯天然的,所以要贵一点。”药店导购员告诉记者,时下,专门针对暗疮、过敏等皮肤设计的“药妆”,正成为市场的新宠。

专家:有夸大宣传之嫌

中国化妆品市场营销研究中心副主任冯建军指出,我国把化妆品分为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和特殊用途化妆品两类,目前国内并不存在既是化妆品又是药品的概念。时下的“药妆品”,是指某些特殊功能作用的化妆品,如育发、健美、祛斑、防晒等,在包装上有“卫妆特字”字样。

“消费者认为‘药妆’也是药,不少商家于是将普通化妆品包装成‘药妆’,赚取利润。”冯建军说,真正能称为“药妆”的产品极少,但不少化妆品企业将普通化妆品加入一点中药成分包装成“药妆”,标注的只是‘妆字号’,与普通日化产品无异。

冯建军建议消费者,在选购特殊用途化妆品时,要找准包装上有“卫妆特字”字样的。另外,药妆这些产品要在长时间使用中才能问题皮肤有一定的改善和护理作用,消费者不要盲目相信商家宣传的立竿见影的效果,做到理性消费。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