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种体质养生方

2019-11-04 │ 九种体质养生方 九种体质与季节养生

九种吃法帮你塑造S曲线,助减肥!

天天常笑容颜俏,七八分饱人不老,逢君莫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养生已经成为一个热度越来越高的话题,养生不应只是延年益寿的投机,而应从年轻开始。关于四季养生,我们要掌握哪些知识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九种吃法帮你塑造S曲线,助减肥!”,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越吃越瘦的诱惑,相信很多人都很难抗拒。但单靠饮食积极提升新陈代谢是很困难的,对此,营养专家给出了最终答案:想要成功减肥,前提是有节制的饮食,且多运动,之后才能谈怎么吃。

那么,要塑造S曲线,怎么吃好呢?

吃辣椒

辣椒中所含的唐辛子可以造成身体的热能反应,的确能刺激新陈代谢。有研究指出,辣椒或任何辣的食物可以增加约20%的新陈代谢,并且维持约30分钟。但并没有其他研究证实这个效果可持续更久。

营养师还指出,辣属于重口味,很下饭,可能还会使你多吃几碗而多摄取了热量。因此提醒,肠胃不好的人最好不要轻易尝试这个方法。

餐前喝水吃苹果抑制食欲

营养师建议可以在吃饭前吃热量不高的苹果,再喝水,因为果胶(可溶性纤维)吸水会膨胀,就可以延缓胃排空的速度,进而抑制食欲。

另外,营养师还提到,从另一个生理角度来看,只要维持血糖稳定,就不易过度刺激胰岛素分泌,也就比较不容易饿,有不少人的经验,平日早餐吃得不多,午餐前不见得会饿,突然早餐吃多了些,反而在午餐用餐前就觉得饿,这是因为血糖起伏太大造成。

运动前吃半根香蕉

碳水化合物达到基础量,可帮助燃烧脂肪。所谓的基础量大约是一餐半碗饭的量,才能帮助你燃烧脂肪。

营养师解释,因为脂肪要进到身体的燃烧循环过程中,需要碳水化合物的帮忙带入,碳水化合物如果不够,脂肪无法燃烧,或是燃烧速度变慢,就容易囤积。另外,如果你的运动超过30分钟以上,可以在运动前半小时补充一份碳水化合物,例如香蕉半根,同时补充能源及电解质,也让脂肪更容易燃烧。

喝荷叶茶

荷叶茶中的茶瘦素,的确有助新陈代谢的提升,尤其是能提高脂肪分解酵素的活性,另一方面降低合成酵素的活性。但要喝多少量目前并无定论,营养师认为,最好在两餐之前喝,且泡得浓些,效果更佳。

少量多餐

想要减肥,的确应该控制热量,减少摄食量。但有研究发现,没减少约0.4公斤,基础代谢率就会减少约210卡路里,也就是说,如果你减了4公斤,你就会少代谢20100卡路里,那就表示你每天必须少摄取20100卡路里来维持你的身材,否则反而更容易发胖。

所以千万不要只以节食做为减肥的唯一手段。

有人说,吃早餐是唤醒身体的新陈代谢。事实上,当你身体没有食物需要消化时,新陈代谢就会下降,所以少量多餐也有助维持新陈代谢的效率。重点是你每餐的热量摄取不能多,而且总热量控制在需求范围内,这样才不会变胖。营养师提到,这样胃容量也会慢慢缩小,就能慢慢减少食量。

精选阅读

怎么测试排卵期 九种方法来帮你


排卵是卵细胞和周围卵丘颗粒细胞一起被排出的过程。女性的排卵日期一般在下次月经来潮前的14天左右。卵子自卵巢排出后在输卵管的内能生存 1-2天,以等待受精;男子的精子在女子的生殖道内可维持2-3天受精能力,故在卵子排出的前后几天里性交容易受孕。

为了保险起见,我们将排卵日的前5天和后4天,连同排卵日在内共10天称为排卵期。因为在排卵期内性交容易受孕,所以排卵期又称为易受孕期或危险期。排卵期不仅影响生男生女,更加影响男女房事的安全度,对女性健康更是不可忽视。为了女性健康的重任,为了家庭和谐的发展,测出排卵日非常重要。在有些情况下您可能需要测定自己的排卵日,比如避孕、妊娠等等。那么你会测定排卵日吗?其实测定排卵日并不困难,现在就告诉你几种测定排卵日的方法:推算法,行经日期推算法,超声波检查法,测试排卵期口红,阿基诺法,宫颈黏液法,中间痛法,基础体温法,测尿法。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指导避孕、妊娠。

1、推算法:

通常,女性在下次来月经前2周左右(12-16天)排卵。因此可以根据自己以前月经周期的规律自行推算。但是,受到环境、疾病、心情及药物的影响,排卵期也会有所变动,因此推算排卵日时要根据实际情况。

2、行经日期推算法:

认为每次排卵都应在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故将排卵前5天排卵后5天称为排卵日。然而,这种方法不太可靠,因为大多数妇女月经不那麽规则。相比之下前两种方法较可靠,但有些麻烦。在这里我们向您介绍一种简便而较可靠的推算方法,愿能对您有所帮助。 计算公式为:

排卵日第一天=最短一次月经周期天数减去18天。排卵日最后一天=最长一次月经周期天数减去11天。在采用此公式计算之前,要求本人连续8次观察、纪录自己的月经周期,得出本人月经周期的最长天数和最短天数,代入以上公式得出的数字分别表示该妇女排卵期的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月经周期的计算是从此次月经来潮的第一天到下次月经来潮的第一天)如:某一育龄妇女前8个月的月经周期最长为30天,最短为28天,代入公式为:

排卵日第一天=28天18天=10天 。排卵日最后一天=30天11天=19天。即:这位妇女的排卵期为开始于本次月经来潮的第10天,结束于本次月经来潮的第19天。如果通过观察,你的月经很规律为:28天一次,那么你可将月经周期的最长天数和最短天数均定为28天,代入公式,可计算出你的排卵期为:本次月经来潮的第10-17天。

此种计算方法是以本次月经来潮第一天为基点,向后顺算天数,而不是以下次月经来潮为基点,倒算天数,因此不易弄错。找出排卵期后,如想怀孕,可从 排卵期第一天开始,每隔一日性交一次,连续数月,极有可能怀孕。如不想怀孕,就要错过排卵期过性生活。

3、超声波检查法:

目前国内各大医院使用阴式B超观察卵巢的大小,测定卵泡的大小,推定排卵期是什么时候。卵泡一般情况下约2-3毫米, 接近排卵日时会逐渐增大,在排卵日的前2天可达到18毫米,排卵当天会增大至20毫米以上。观察日如果正好是排卵日,有时甚至可以在超声波上看到卵泡破裂。由此可见,利用阴式B超检测排卵是最直接、最准确的方法。首先,你可以利用月经周期法预测一个大致的排卵日期,在接近排卵日的某一天进行卵泡测定,观察卵泡大小,并求助于医生的指导。如果卵泡刚形成或还很小,可以每隔2天进行一次超声检查,监测卵泡增大速度,当卵泡接近成熟,大约有16毫米左右,可以每天都检测,甚至一天检查2次,直至卵泡成熟。待卵泡破裂排出卵子后,超声波可以在盆腔内发现少量积掖,证实排卵成功。如果能配合基础体温表,分泌物黏度测试及中期痛的方法,基本可以非常准确地判定排卵日,这样你的受孕几率会大大增加。

4、测试排卵期口红

因形状酷似口红而得名,实际是一个微型显微镜和一组光感光源,用于观测女性的唾液中的雌激素结晶体图像。女性的雌激素结晶在安全期、临排卵期和排卵期会产生3种不同的图像,通过观察即可确认其生理周期中的安全期、临排卵期和排卵期。

5、阿基诺法

阿基诺法也称数学公式法,即从月经周期的最后一天(也就是下次月经开始的第一天)往前推14至15天就是排卵日。如果下次月经来潮的那天为第N天,那么这次的排卵日就是第N-14天。

虽然月经周期的长短每个人有所不同,即使同一个人各个周期长短也不尽相同,但大多数人黄体期的寿命是14天,这是恒定不变的,月经周期的变化是由于卵泡期不同造成的。所以我们可以用数学公式法简单预测排卵日。

6、宫颈黏液法

宫颈黏液在整个月经周期中都会出现,而且它有着微妙的周期性变化。我们知道子宫颈的内膜腺细胞能分泌粘液,黏液的分泌量及其化学物理性质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月经刚过,黏液分泌量也逐渐增加,并逐渐变得稀薄而透明,类似蛋清,在排卵前达到高峰,也可以这样说,黏液量最多的一天,排卵的概率最高。此时,用手指伸入阴道深处,沾一些从子宫颈流出的黏液,可以将黏液拉成细丝长达10厘米而不断。排卵后,在孕激素的作用下,黏液的分泌量显著减少,稠厚而浑浊,延展性差,拉丝时容易断裂。了解粘液的变化规律,若每晚对黏液状态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的话,你可以很容易找到自己的排卵日。

7、中间痛法

有的人在两次月经的中间,恰好相当于排卵前的时间里,下腹部有疼痛的感觉,称为中间痛或排卵痛。有专家曾调查,有97%的中间痛是在排卵前感觉到的,因此,如有中间痛,则可以认为24小时内将发生排卵。这个方法对有的人来说,可能是最简便易行的办法,缺点是有一小部分人没有中间痛,不能用此法。

8、基础体温法

所谓基础体温是指清晨醒来,身体保持安静,心情也处于平静状态时的体温。在月经周期中,基础体温呈周期性变化。在月经后及卵泡期基础体温较低,排卵后因卵巢有黄体形成,产生的孕酮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上升0.3-0.5℃,一直持续到经前1-2日或月经第一日,体温又降至原来水平。

由于人的体温会因为一些原因而变化,所以在测定时,必须有正常的生活规律,每天的睡眠应保持在6小时以上,且每天测量时间要大致相同。

具体方法:每晚临睡前将温度计甩到刻度下,次日醒来,不活动不说话,拿起温度计,放在舌下,含测五分钟。应从月经的第一天(即经血来潮的那一天)开始测量。将逐日测量的体温记录下来做成一个基础体温表。

也可以到医院购买一张专门的基础体温表格,按说明将体温一一标上。正常月经周期,将每日测得的基础体温画成连线则呈双相曲线。若无排卵,基础体温无上升改变而呈单相曲线。

正常排卵妇女,体温升高后应持续12-14日。这张表格作用可是不小。可以用来指导避孕与受孕,协助诊断妊娠,协助诊断月经失调。基础体温上升4日后可肯定已排卵,此时至月经来潮前的10日称安全期。基础体温上升前后2-3日是排卵期范围,易受孕称为易孕期。如果你掌握了这个规律,可以很好的指导避孕及受孕。

9、测尿法

可在医生指导下B超监测卵泡,当卵泡达1.8厘米左右时,测尿LH,每2-4小时一次,出现跌峰时可认为是尿LH峰。排卵在峰值出现后的12-24小时内。如果不方便监测卵泡,可以结合以前的月经周期,在预计排卵的前两天,测尿LH,开始间隔的时间可以较大,当尿LH值明显上升时,可以间隔2-4小时监测一次。此方法为半定量性质,操作简单,经济,无损伤,便于自我监测。

女性吃红枣能补血 推荐红枣的九种吃法


我们都知道红枣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它是女性的补血神气,很多人会用红枣泡水,其实红枣的功效远远不止补血,其实不同的吃法带来的功效是不一样的,小编就为大家介绍红枣的九种吃法!

1、枣子蒸熟:预防哮喘

中医认为,枣有调养脏器、滋补气血的功效,多吃枣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哮喘作用。

哮喘病人尤其是年龄大的病人,应该坚持每天吃蒸熟的枣子,一般大枣吃5枚,小枣吃8枚,以提精神、增强身体免疫力。

2、红枣泡茶:补气护嗓

红枣炒黑后泡茶喝,可治疗胃寒、胃痛。如果再放入桂圆,就是补血补气茶了,适合教师、营业员等使用嗓子频率较高的人。

3、红枣熬汤:止咳润肺

唐代盂诜所着《必效方》中记载了将红枣、银耳和冰糖一起煮汤,可止咳润肺。

食材:

银耳:20克(大约半朵),红枣:20颗,冰糖:60克(可根据各人的口味添减分量)

做法:

把银耳放在清水中发开,摘去蒂头,撕成小块,与红枣、冰糖一起放到锅里,加水6碗,大火煮开后,改用文火再煮半个小时,即可熄火。

4、红枣煮蛋:补血养颜

红枣加桂圆煲红糖水,到枣烂、桂圆绵时,打入鸡蛋;继续用小火焐熟鸡蛋。

红枣、桂圆和红糖都有补血的功效,煮出的鸡蛋很滋补。

5、红枣熬粥:安神助眠

中医上讲,女性有躁郁不安、心神不宁等症状。可用适量百合、莲子搭配红枣调理。若与小米同煮,可更好地发挥红枣安神的效用。

6、红枣泡酒:血管通畅

红枣在浸泡过程中,富含营养的有机物更容易在酒中溶出,对保持血管通畅有一定效果。

7、红枣泡水:养肝排毒

实验证明,每天给肝功能差的人喝大枣水,持续1周能增加人体血清蛋白,从而达到保肝排毒的功效。

干红枣的一个冲泡细节决定着它功效的高低。红枣果皮坚韧不好消化,如果整颗冲泡,很难将其有效成分完全溶出,因此最好将其掰开再冲泡。

8、鲜大枣煮水:强健脾胃

食材:

新收获的大枣,鲜枣或才晾晒的枣均可。

做法:

将新收获的大枣破开,去掉枣皮和枣核,用小火细烤,直至有香味飘出。然后用烤过的枣煮水喝。

每天吃5-7颗大枣,加上党参、白术共用,更能补中益气、健脾胃。

9、大枣煮饭:延年益寿

参枣米饭,药王孙思邈就极力推荐此方,认为大枣如此食用,能够补气养胃,延年益寿。如果体质虚弱,气血不盛,睡眠质量差等,服用之后,可使人血气畅通,身轻不倦。

食材:

党参10-20克,大枣20枚,糯米250克,白糖50克。

做法:

将党参和大枣用水同煎半小时,去掉党参渣;用糯米蒸饭,将大枣铺于饭上,将枣参汤加白糖煎为浓汁淋在饭上即可食用。

九招就能帮你轻松过苦夏


没有胃口、四肢乏力、睡不着觉……难熬的三伏天还没到,很多人就开始望而却步了。日本专家建议,不妨提早启动夏天“模式”, 学会以下几招就能帮你轻松过苦夏。

1.让身体出出汗

一天当中最热的时间是上午11点到下午2点。这个时间段多到户外走走,能帮自律神经进行体温调节,随着气温逐渐上升,身体也能渐渐适应屋外的热度。

2. 不要过早开空调

夏天刚到,就早早打开空调,最容易患上自律神经失调症,其症 状是感觉腰脚冰冷、头痛、浑身没力气等。

3.少食多餐

一顿饭吃的东西越多,为了消化这些食物,身体产生代谢热量也就越多。特别注意少吃高蛋白的食物,它们产生的代谢热量尤其多。

4.温水冲澡

使用稍低于体温的温水沐浴,特别是在睡前进行。虽说冲凉水澡听起来很诱人,但是身体会在凉水澡后产生更多的热量以弥补冲澡时失去的热量。

5.控制甜饮

糖分在缓解疲劳方面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喝的过多容易导致食欲不振,让苦夏症状更严重。热茶是最佳饮品。它有利于对体温中枢进行调控,并能强心利尿,使体内多余热量随尿液排出体外。

6.穿棉质服装

穿上轻薄的浅色棉质衣服,合纤维衣料容易锁住热量,而棉质衣服利于排汗,汗水的蒸发又能使你感觉更加凉爽,浅色衣服还能反射更多的阳光。

7.三大时段注意补水

夏天到了,应该把每天喝1.8—2.0升水作为目标。这个季节有三个时间段最容易缺水,分别是起床时、睡觉前、洗澡后,应注意适时地给身体进行水分补给。

8. 吃鳗鱼

为了抵御苦夏,日本人有多吃鱼少吃红肉的习惯,尤其是鳗鱼,它肉质柔软、容易消化,最适合夏天食用。

9.睡眠要充足

睡眠的质量对解除“苦夏”十分重要,临睡前1小时左右,还可采用食疗催眠,如喝点牛奶等。

九款美食营养餐 助女性治疗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是女性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可是你千万你要小看它,不要把它当做小事,因为不及时治疗,以后就会有大麻烦。治疗乳腺增生,如果通过长期吃药会让人产生厌烦感,那么有没有其他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女性朋友可以通过平时的食疗方法来疏肝理气,解郁散结缓解小病。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了9种防治乳腺增生的美食营养餐,希望可以帮助患者尽快脱离乳腺增生的困扰,快一起来看看吧!

1、海带鳖甲猪肉汤制作:海带65克(清水洗去杂质,泡胀切块),鳖甲65克(打碎),猪瘦肉65克,共煮汤,汤成后加入适量盐、麻油调味即可。每日分两次温服,并吃海带。

2、肉苁蓉归芍蜜饮制作:将肉苁蓉15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柴胡5克,金橘叶10克,半夏10克分别拣去杂质,洗净,晾干或切碎,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水,浸泡片刻,煎煮30分钟,用洁净纱布过滤,取汁放入容器,待其温热时,加入蜂蜜30毫升,拌和均匀即成。上、下午分服。

3、香附路路通蜜饮制作:将香附20克,路路通30克,郁金10克,金橘叶15克洗净,入锅,加适量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待药汁转温后调入蜂蜜30毫升,搅匀即成。上、下午分服。

4、枸橘李粉方制作:将枸橘李100克晒干或烘干,研成细粉,装瓶备用。每日2次,每次取枸橘李干粉5克,用适量黄酒加温开水(调匀)送服。

5、橘饼饮制作:将金橘饼50克洗净,沥水后切碎,放入砂锅,加适量水,用中火煎煮15分钟即成。早、晚分服,饮用煎汁的同时,嚼食金橘饼。

6、金橘叶茶制作:将金橘叶(干品)30克洗净,晾干后切碎,放入砂锅,加水浸泡片刻,煎煮15分钟,用洁净纱布过滤,取汁放入容器中即成。可代茶饮。或当饮料,早、晚分服。

7、刀豆木瓜肉片汤制作:先将猪肉50克洗净,切成薄片,放入碗中加精盐,湿淀粉适量,抓揉均匀,备用。将刀豆50克,木瓜100克洗净,木瓜切成片,与刀豆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水,煎煮30分钟,用洁净纱布过滤,取汁后同入砂锅,视滤液量可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加入肉片,拌匀,倒入黄酒适量,再煮至沸,加葱花、姜末适量,并加少许精盐,拌匀即成。可当汤佐餐,随意食用,当日吃完。

8、玫瑰蚕豆花茶制作:将玫瑰花6克,蚕豆花10克分别洗净,沥干,一同放入茶杯中,加开水冲泡,盖上茶杯盖,焖10分钟即成。可代茶饮,或当饮料,早、晚分服。

9、萝卜拌海蜇皮制作:将白萝卜200克洗净,切成细丝,用精盐2克拌透。将海蜇皮100克切成丝,先用凉水冲洗,再用冷水漂清,挤干,与萝卜丝一起放碗内拌匀。炒锅上火,下植物油50毫升烧热,放入葱花3克炸香,趁热倒入碗内,加白糖5克、麻油10毫升拌匀即成。佐餐食用。

寒露节气谨防九种疾病


养生导读:寒露节气,时节已经进入深秋,这时天气转冷,容易导致多种疾病。所以寒露节气养生要防病,那么寒露节气预防哪些疾病?寒露节气谨防九种疾病,做好预防才能少生病哦!

寒露节气谨防九种疾病

1、秋燥症

此季节,不少人会出现如口鼻咽喉干燥、皮肤干裂、大便秘结等症状,这是秋燥症的表现。寒露以后,随着气温不断下降,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寒露在南方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因而人们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

从中医养生角度上说,寒露时节,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牛奶、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

秋燥时节,还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等,特别是生姜。这些食品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当然,将少量葱、姜、辣椒作为调味品,问题并不大,但不要常吃、多吃。

2、十二指肠溃疡

由于气候转凉,人们的食欲随之旺盛,使胃肠功能的负担加重,也会导致十二指肠溃疡的发作。因此,有过这类病史的人,大鱼大肉等容易生火的食物尽量少吃,饮食结构要以清淡为主。在吃海鲜和烧烤时,一定要注意新鲜度。

预防十二指肠溃疡应坚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主张暴饮暴食。例如,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饮食习惯是不科学的,这会对十二指肠等造成了严重的负担,导致十二指肠的功能性紊乱,不利于十二指肠溃疡的预防。

一般可少食多餐,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宜,避免辛辣、肥甘饮食及烈性白酒的刺激。对胃痛持续不已者,应在一定时间内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戒除吸烟等不良习惯。慎用对胃肠粘膜有刺激作用的化学药物。

3、感冒

寒露以后,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感冒是此时最易流行的疾病。着凉是伤风感冒的重要诱因,要适时更衣,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随着寒露节气的到来,气温降低的速度将明显加快,公众应准备好换季的秋装。特别是老年人,代谢功能下降,血液循环减慢,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可适时加厚衣服。秋天早晚凉,千万注意别让背和心凉着,必要时,可先穿上毛背心或夹背心。

实践证明,萝卜中的萝卜素对预防、治疗感冒有独特作用。具体做法是把甜脆多汁的萝卜切碎,压出半茶杯汁,再把生姜捣碎,榨出少量姜汁,加入萝卜汁中,然后加白糖或蜂蜜,拌匀后冲入开水当饮料喝,每日三次,连服两天,可以清热、解毒、祛寒,防治感冒。

4、抑郁症

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万物逐渐萧条,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易于产生伤感的忧郁心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

加强日照和光照是快乐起来的第一要领。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每天照射一定量的太阳光或明亮的人工光线,可以减少秋季抑郁症病人的自杀念头。当阴雨天或早晚无阳光时,应尽量打开家中或办公室中的全部照明装置,使屋内光明敞亮。人在这种光线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活动,可调动情绪,增强兴奋性,从而消除抑郁情绪。

如果感到情绪不佳,不妨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多抽时间外出走走,或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或者找朋友聊天,都可以缓解心理的抑郁情绪。如果心理郁结实在无法排遣,不妨去看看心理医生,听听专业的指导。

5、习惯性便秘

秋季气候干燥,大便随之也会干结难排,表现为便次减少,粪质坚硬,病人常伴有左下腹腹胀感、欲便不畅等。秋燥时节,医学专家建议,有习惯性便秘的,每天至少要喝2000~3000毫升的温水。

饮食中必须有适量的纤维素,多食富含植物纤维的食品,粮食如麦麸、糙米、玉米面、大豆等,水果如香蕉、苹果等,蔬菜如芹菜、韭菜、豆芽菜、茄子等。每天要吃一定量的蔬菜与水果,早晚空腹吃苹果一个,或每餐前吃香蕉1-3个。主食不要过于精细,要适当吃些粗粮。

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加强体育锻炼,比如仰卧屈腿,深蹲起立,骑自行车等都能加强腹部的运动,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促进排便。每晚睡前,按摩腹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心情舒畅,生活要有规律。

通过自我训练,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日早餐后5~10分钟定时入厕,即使有时排不出,也要养成定时习惯,每日坚持30分钟。坚持自我训练3个月,直至完全形成定时排便习惯为止。

6、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是常见疾病。通常皮肤瘙痒以躯干为主,大腿内侧和小腿屈侧、关节周围也常见。痒为阵发性,轻重和持续时间不一,吃了刺激性食品或温度升高时易诱发或加重。

很多人无论是夏季还是秋季,都喜欢每天洗一个澡,专家指出这是不科学的。这个季节,沐浴不宜过勤,而且肥皂以及沐浴露也不能使用一些碱性较大的成分。与此同时还要保持大便通畅,可排除体内积聚的致敏物质,避免诱发瘙痒。

7、老慢支

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深秋季节,肺气虚,有慢胜支气管炎的老年人症状会加重。在饮食上不妨多吃些梨,白果,洋葱,白果萝卜粥等等,对预防这些呼吸系统疾病有很好的作用。老慢支患者进入冬季后要从各个方面提高预防意识,防止发作。

首先要避免在一些过敏环境中活动,如感冒、细菌感染、吸烟、冷气过敏、粉尘过敏等容易造成支气管炎再次复发。其次,应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练气功、打太极拳、做广播体操等,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最后,在进行室外活动时,要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锻炼中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大运动的耐受力,做到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8、心脑血管病

秋季冷暖多变,寒而复暖,暖后又寒,使人防不胜防。这样的季节,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明显提高,高血压病人秋冬之交血压往往较夏季的血压增高20毫米汞柱,容易造成心脑血管血液循环的障碍。预防秋季感冒受寒,对心脑血管病患者而言是相当重要的。

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对平时服用的药物进行必要的调整;要适量进行一些户外活动,外出时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有高血压、冠心病的老人以清淡的饮食为主,如青菜、水果等,保持大便畅通。要多喝水,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最好喝一杯水,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心梗;另外,保持平和的心态也特别重要。

此外,若身体出现短时间一过性的偏瘫或一侧肢体瘫痪、一过性黑蒙,即突感眼前一片漆黑,看不清任何物体、一过性视觉障碍突感看东西模糊不清或眼前景物有缺失、不完整、哈欠连续不断等中风预兆时,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9、痛风

深秋天气转冷,人体进食中枢受到寒冷刺激,引起食欲增加,饭量增大,若多食肥甘厚味,则体内血尿酸产生过多,容易发生痛风。这里特别提醒痛风患者,为防止夜间尿液浓缩,可在临睡前或半夜增加饮水量。

每天要多喝水,增加尿量,以利尿酸的排泄,并要维持正常标准的体重,若体重过重应慢慢减重,减重以每月减轻一公斤以内为宜,不宜快速减肥和断食(因为会使细胞崩解产生大量尿酸),以免引起痛风发作。蔬菜类除晒干香菇、紫菜干不宜大量食用外,其它皆可食用,水果则无禁忌,但果糖宜少摄入,因其可加速尿酸合成,故蔗糖、甜菜糖及蜂蜜均不宜食用。

嘌呤摄取量每日应在100~150㎎以下,尤其应该限制摄取富含嘌呤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肝、肾、脑等)、海产(鲍鱼、蟹、龙虾、三文鱼、沙丁鱼等)、贝壳食物等,勿食用鱼的外皮(鱼皮也含丰富嘌呤)。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