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老人养生注意十点

2019-11-06 │ 秋季老人养生注意十点 夏季养生全靠这四点

秋季养生的四点忠告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围绕养生有非常多的名句流传,养生已经不再是养身,同时也是养心。养生达人是如何进行中医养生的呢?下面的内容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季养生的四点忠告,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度过了暑热难挨的盛夏,时下已经进入秋天。秋令如何养生?如何正确养生?医者有如下忠告:

忠告之一:秋季不可乱进补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现在已进入秋季进补的季节。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五忌:  

一忌无病进补。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二忌慕名进补。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越能补益身体,人参价格高,又是补药中的圣药,所以服用的人就多。其实滥服人参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

三忌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气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

四忌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因此,进补要适量;

五忌以药代食。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药补不如食补。 

忠告之二:锻炼要“四防” 秋令时节,若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然而,由于秋季早晚温差大,气候干燥,要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必须注意四防:

防受凉感冒。秋日清晨气温低,不可穿着单衣去户外活动,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来增减衣服。锻炼时不宜一下脱得太多,应待身体发热后,方可脱下过多的衣服;锻炼后切忌穿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

防运动损伤。由于人的肌肉韧带在气温下降环境下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肌肉伸展度明显地降低,关节生理活动度减小,神经对运动器官调控能力下降,因而极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运动损伤。因此,每次运动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防运动过度。秋天是锻炼的好季节,但此时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

防秋燥。秋天气候干燥,对于运动者来说,每次锻炼后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银耳等,若出汗较多,可适量补充些盐水,补充时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准则。

忠告之三:秋凉乍寒应当“冻”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风肃杀,天气渐凉,这时要加强防寒锻炼,使人体的抗御机能得到锻炼,从而激发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其中最为常见的为呼吸道疾病。此外,冬天往往诱发支气管炎、慢性气管炎、风湿病等,秋天接受秋冻锻炼,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疾病的发生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对于秋冻的理解,不应只局限于未寒不忙添衣,还应从广义上去理解,诸如运动锻炼,也要讲求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不同年龄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无论何种活动,都应注意一个冻字,切勿搞得大汗淋漓,当周身微热,尚未出汗,即可停止,以保证阴精的内敛,不使阳气外耗。冷水浴,应在整个秋天坚持,不要间断。

忠告之四:秋季防肥胖 肥胖既有碍人的形体美,还会带来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文明病”,是人类健康的大敌。人的肥胖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所改变,有关专家指出,秋季是容易发胖的季节,肥胖者更应注意减肥。

每年夏天,人的体重都会有所减轻,哪怕是肥胖者也是如此。这是由于天气炎热,人们活动量增加,出汗多,能量消耗较大,以散发热量为主,脂肪细胞代谢也较快,得到一定程度的消耗,因此,肥胖程度也会有所改善。夏天白昼时间较长,天热也容易睡眠不足,造成身体内热量耗散,体内新陈代谢旺盛,相对散发的热量也增多。另一方面,夏季天气闷热,人们普遍食欲不振,摄取清淡的食物,清淡的食物含热量低,所以造成体内热量的供给不足。到了秋天,天气转凉,人们的味觉增强,食欲大振,饮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使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气候宜人,使人睡眠充足,汗液减少。另外,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来,人体内还会积极地储存御寒的脂肪,因此,身体摄取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在秋季,人们稍不小心,体重就会增加,人也就渐渐发胖起来,这对于本身就肥胖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威胁。

看来,肥胖者秋季更应注意减肥。首先,应注意饮食的调节,多吃一些低热量的减肥,如赤小豆、萝卜、竹笋、薏米、海带、等。其次,在秋季还应注意提高热量的消耗,有计划地增加活动,早晨抓紧时间适当选择一定的体育锻炼。秋高气爽,正是外出旅游的大好时节,既可游山玩水,使心情舒畅,又能增加活动量,达到减肥的目的。

扩展阅读

睡眠养生要做到这四点


本文导读:现代人总是忙忙碌碌,经常加班熬夜,睡眠时间经常严重不足,长期睡眠不足对人体伤害大。其实睡觉可是可以养生的,那么睡眠养生要做些什么呢?


一、睡觉也能大补

1、要避风

住宅除了地理位置的风水,屋里的摆设也要讲究,住宅里最重要的 风水 就是床的摆放位置,如果条件允许,一定要远离窗、门,因为要避风。床不要安放在有过堂风的地方。

2、要盖肚

肚脐这个位置很特殊,它其实是身体通往外界的一个入口,即使是炎热的夏天,睡觉时也要注意盖肚脐(神阙),其目的是为了避免风的侵袭。

3、要睡子午觉

什么是子午觉呢,就是晚上11点之前应当上床睡觉。老年人可以在10点之前。中午小憩30分钟至50分钟即可(子时:晚上11时至凌晨1时。午时:中午11时至下午1时)。

4、最佳睡觉时间

最佳睡觉时间应该是亥时(21-23点)至寅时(3-5点)末,也就是在晚上21点睡下,早晨5点起床。亥时三焦经旺,三焦通百脉,此时进入睡眠状态,百脉可修养生息,可使人一生身无大疾。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亥时睡,寅时起。可惜现代人很少能够做到,所以大街上脸色红润的人越来越少。女性若想长久保持睡颜姣好,就应早睡早起。

另外,中医理论还认为: 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 胆又为少阳, 少阳不升,天下不明 。如果晚上不能及时睡觉,或睡觉质量不好,第二天少阳之气没有升起,人就易困乏,没有精神。

除了晚上要保证良好的睡觉外,中午午时(11-13点)也要安排半个小时入睡(午睡被称为美容觉,养颜效果明显)。

5、要早睡早起

人的作息也要跟着大自然走,经常熬夜、睡懒觉的人老了以后身体体质肯定不会好,年轻人晚上11点前睡,早上6点醒后做操。老年人晚上10点前睡,早上5点醒后做操。

二、睡眠养生注意事项

1、睡得晚危害大

专家提醒,夜里睡得晚易伤胆,还会患抑郁症。

由于人的细胞100天左右更新一次,故古代养生家讲: 睡觉为养生之首,一夜不睡,百日补不回来 。另外,经常夜里睡得过晚会伤胆气,严重者会患抑郁症。《皇帝内经》云: 气以壮胆。 十一脏腑取决于胆 人体五脏六腑之气都取决于胆,取决于胆气的生发,如果胆气能够生发起来,身体就不会受到影响。23点至凌晨一点是子时,胆京最旺。人在睡眠中蓄养胆气,不睡觉就会消耗胆气,严重者出现 抑郁症 做事也会缺乏胆量。

子时不睡,除造成胆汁新陈代谢不利外,还可造成贫血、供血不足。胆虚上不明目,血虚下不养筋,形成目倦神疲、腰膝酸软之症。肝胆在无形中为青色,子时不睡面色易返青、丑时未睡面色则易铁青。肺在无形中为白色,寅时末睡面色就易青灰。

2、久卧伤气

除了休息时间,最好不要躺着,比如有些年轻人周六、周日从凌晨2~3点睡到中午12点,中医讲久卧阳气不伸而伤气,醒了更觉困。

很多年轻人没事就喜欢躺着,早上醒了也躺着床上不起,如果不是病人,最好不要长时间呆在床上,久躺伤气,这样下去,会伤阳气,而且可能会影响睡眠,比如睡不醒犯困,或者入睡困难。

3、睡觉房间不宜过大

睡觉的房间不宜太大,主要是为聚集阳气。传统养生讲究睡觉时一定要关好门窗。夏天再热也不要开电扇和空调睡觉。人睡着了身体表面会形成阳气保护层。如果风把这层阳气吹散了,体内还会补充。循环往复淘干阳气,早上起来浑身没劲,面色黄,头如布裹。如果夏天太热,可关卧室门开空调把房间吹凉,人冲完澡迅速睡觉。凉爽空气可保持1个多小时,人已经睡着了。如果中间热醒,可再按这个办法做一次。


如果晚餐过饱,必然会造成胃肠负担加重,其紧张工作的信息不断传向大脑,致使人失眠、多梦,久而久之,易引起神经衰弱等疾病。中老年人如果长期晚餐过饱,反覆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往往会造成胰岛素B细胞负担加重,进而衰竭,诱发糖尿病。同时,晚餐过饱,必然有部分蛋白质不能被消化吸收,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会产生有毒物质,加之睡眠时肠壁蠕动减慢,相对延长了这些物质在肠道的停留时间,有可能促进大肠癌的发生。故晚餐不能吃得太饱,更不能暴饮暴食,因为这很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使人在睡眠中休克,若抢救不及,往往会危及生命。

另外,晚饭吃得过饱,耗气就多,耗气就要动气,就扰动了阳气。晚上阳气不足,就可能导致消化不良,食物积存在胃内,郁久就化热,容易产生胃热,阳盛则热,就会睡不好觉,影响睡眠质量。因此,晚饮不宜过饱,也是怎样睡觉最补的好方法。

秋季四种水果的养生禁忌


1、苹果

果汁可止泻,空腹吃可治便秘,饭后吃能助消化。但是苹果富含糖类和钾盐,摄入过多不利于心、肾保健,患有冠心病、心肌梗死、肾炎、糖尿病者,切忌多食。

2、梨

具有止咳、化痰和清燥等作用,对治咳喘、风热、咽炎等有良效。因性寒,脾胃虚寒、口吐清涎、大便溏泄者应慎食 又因含糖量高,过食会使血糖升高,故糖尿病者少食。

3、柑橘

内含大量胡萝卜素,入血后转化为维生素A,积蓄在体内,使皮肤泛黄,即导致胡萝卜血症,俗称橘黄症,继而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综合症状。患橘黄症后,应适量多食植物油,并多喝水,以加速其溶解、转化和排泄。

4、柿子

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C和鞣酸,营养丰富,有降压止血、清热滑肠、润肺生津等功效。但内含大量柿胶酚和果胶,与胃酸相遇会凝集成纤维性团块,即胃柿石,导致胃脘疼痛、消化不良 又因果胶有收敛作用,故便秘者忌食 不宜空腹服用,更不宜与螃蟹、山芋等同食,否则更易产生胃柿石。

秋季养生进补必选四大宝


百合:百合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脱甲秋水仙碱和钙、磷、铁及维生素等,是老幼皆宜的营养佳品。中医用百合作为止血、活血、清肺润燥、滋阴清热、理脾健胃的补药。现代研究表明,百合具有明显的镇咳、平喘、止血等作用,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增加液体免疫功能的活性。百合还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将百合洗净,煮熟,放冰糖后冷却食用,既可清热润肺,又能滋补益中。

大枣:据中医专家讲,大枣不光是甜美食品,还是治病良药。大枣性味甘平,入脾胃二经有补气益血之功效,是健脾益气的佳品。中医常用大枣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失眠等症。根据药理研究,大枣有保护肝脏、降低血脂等作用。专家介绍说,大枣虽然味甘、无毒,但性偏湿热,故不能多食,尤其内有湿热者,多食会出现寒热口渴、胃胀等不良反应。

红薯:我国医学工作者曾对广西西部的百岁老人之乡进行调查,发现此地的长寿老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习惯每日食红薯,甚至将其作为主食。红薯含有丰富的淀粉、维生素、纤维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还含有丰富的镁、磷、钙等矿物元素和亚油酸等。这些物质能保持血管弹性,对防治老年习惯性便秘十分有效。另外,红薯是一种理想的减肥食品,因其富含纤维素和果胶而具有阻止糖分转化为脂肪的功能。

枸杞:枸杞具有解热、治疗糖尿病、止咳化痰等疗效,而将枸杞根煎煮后饮用,能够降血压。至于枸杞茶则具有治疗体质虚寒、性冷感、健胃、肝肾疾病、肺结核、便秘、失眠、低血压、贫血、各种眼疾、掉发、口腔炎、护肤等作用。但是,由于枸杞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患有高血压、性情太过急躁的人最好不要食用。相反,若是体质虚弱、常感冒、抵抗力差的人最好每天食用。

中医儿科专家:宝宝秋季防病养生,注意这三点!


眼下的天气,正是凉风习习、丹桂飘香、蟹肥菊黄之时。同时,气温逐渐降低,湿度逐渐减少,天气忽冷忽热,变化急剧,也是宝宝极易生病的季节,这不,很多宝宝已经开始感冒、发烧、“咳咳咳”。

河南省儿童医院中医科主任韩雪指出:“《皇帝内经》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宝宝的日常起居饮食也要顺应时节,这样才能达到身体健康、少生病的目的。

阳气收敛日常起居要注意

入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日常起居应当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到舒展。

起居注意保温保湿。秋季干燥,气温寒冷,对呼吸道黏膜都是劣性刺激。所以保护呼吸道要从秋季开始,不仅注意室内温度,还要保持一定湿度,防止干燥把呼吸道水分带走,促使黏膜干涩、皲裂、变薄,失去防卫能力。

坚持户外活动。户外运动和冷空气的刺激对于增强孩子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很有帮助。秋季,家长们可以选择风小,阳光充足,一天中气温相对较高的时段让孩子在户外运动。

补充蛋白质“贴秋膘”正当时

秋季,孩子胃肠功能增强,消化能力变好,可以适当的给孩子“贴秋膘”了。

给孩子多摄入以优质蛋白质为主的食物能增强抵抗力,补充矿物质、维生素可弥补夏季大量出汗造成的损耗,适当补充含热量高的食物抵御寒冷。妈妈们在秋季可以让宝宝多吃一点富含优质蛋白质的肉类、禽蛋、鱼虾、豆制品。宝宝通过这些食物,可以摄取到足够的蛋白质,身体才会变结实。

养肺润燥减少宝宝咳嗽

秋季宝宝容易出现口干舌燥、风寒咳嗽、大便干结等情况,为健康埋下隐患。韩雪主任指出,饮食要顺应时节,多吃时令蔬菜水果,多给宝宝吃养肺润燥的食物,饮食保健以润燥益气为中心,以健脾补肝清肺为重点。

可以选择具有滋阴润肺功效的食物,如银耳、百合、秋梨、萝卜、山药、冬瓜、莲藕、南瓜、红枣、核桃等。另外,妈妈们也可以用上面提到的食材,为宝宝多煲一些汤,要尽可能少食用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缓解气候干燥对孩子的影响。

同时,还可以多给孩子吃苹果、橙子、葡萄、石榴等时令性水果,都是提升免疫力的良好来源。秋天正是各类蔬果丰收的季节,顺应时节,享用大自然的馈赠,给宝宝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马一禾)

(免责声明:本图文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及时删除。)

做到四点 提高刮痧疗效



1、要用专用的刮痧板和刮痧乳、刮痧油。因为专用刮痧板的形状是根据人体的解剖形态设计的,适合人体经络穴位和全息穴区的刮拭,达到应有的刺激强度。刮痧乳的润滑性好,加之其中含有益于皮肤的中药成分,可以保护皮肤,预防感染,提高疗效。

2、正确掌握刮痧的方法和补泻手法。体质强弱不同,病情轻重不同,发病时间长短不同,刮拭手法要有区别。

3、选取刮拭部位要正确,哪疼刮哪是民间刮痧的方法,只有根据不同的病症选取相应的经络穴位,刮痧的效果才会显著。

4、充分利用刮痧的诊断作用和防病作用,坚持保健刮痧,未病先防,提前治疗,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是最好的防病治病方法。

注意:

1、刮痧疗法对疼痛性疾病,感冒发热,亚健康状态,防病保健以及轻度脏腑功能失调有很好的疗效。对于严重的脏腑功能失调、骨关节明显变形等病症刮痧起辅助治疗作用。

2、可以按照刮痧教材中各种病症的提示部位去刮拭,前提是明确疾病的诊断。特别是刮拭效果不明显时,要请医生诊断清楚,再刮痧治疗。

3、重症、疑难病症应在医生指导下刮痧。

4、认真学习刮痧疗法的注意事项,掌握适应症、禁忌症。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