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热着过才养生

2019-11-06 │ 夏天热着过才养生 中医夏天怎么养生

中医养生 夏天“热”着过

“人逢古稀喜相聚,满座白发尽笑语。身处盛世盼岁长,往事茫茫如烟雨。勤于纸上寻欢乐,珍惜今天保身体。多在人间看春光,又是桃红满地绿。”古今的人们对养生有很多相关的劝谕和诗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需要掌握相关养生知识。如何进行中医养生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中医养生 夏天“热”着过”,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冬天由于气血闭藏,储藏营养,为明年的生发做好准备。冬天不很好地储藏阴精,春天的时候容易得热性疾病。冬天冷的时候毛孔处于闭塞状态,有助于气血内收,夏天热的时候毛孔开放,有助于气血往外走,这时候如果经常开空调,代谢不畅,能不得病吗?


农村很多上百岁的老人都住平房,因为平房冬暖夏凉,这些老人得地气,能长寿。在平房里消暑,我不主张用空调,最好是用扇子,小大由之。现在大家都住楼房,不得不用空调,空调出来的是透骨头的风,年轻人阳气旺盛可能不觉得,男同志过了32岁,女同志过了28岁,再老呆在空调房里,就觉得透骨的凉气。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冬天的热风,夏天的寒风都是和时令季节不同的风,就是贼风,对身体健康特别不利。

我们每个人,如同落叶树,春天的时候开始发芽,气血开始向外走;到夏季,所有的气血到了外面,所以枝繁叶茂,而根里没有什么营养了;只要秋风一起,树叶一落,气血从外向里走;到冬天,外面的树叶没有了,所有的营养都到根部去了。人也是一样的,春天的时候气血由内向外走,到夏天气血都已经到外面了,里面就相对不足了。夏天为什么容易闹肚子?不仅仅是细菌和病毒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你的状态变了,阳卫之气都在外面,所以吃点黄瓜凉粉就闹肚子。

夏天,人的气血由内向外走,外面的气血越来越旺盛,而里面的阳气就相对不足了。所以这时候要用点西洋参这样的药物辅助你的阳气,夏天特别热,出汗特别多的时候会觉得心慌气短,因为汗液出去的同时,你的阳气扩散了。中医大夫这时候叫你吃点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这么吃不会上火,是因为里面气血不足,这是唐代中医大家孙思邈创造的方剂,是治疗暑热非常有益的方子。人参补中气,五味子收心气,麦冬清肺气,起到了清肺气、收敛心气的作用。夏天多喝点生脉饮就不会感到很疲劳。

扩展阅读

中药热着喝还是凉着喝


导读:中药热着喝还是凉着喝?传统的中医理论对口服汤剂的温度是非常讲究的,那么中药热着喝还是凉着喝?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中药热着喝还是凉着喝

对于中医来讲,许多人的认识也只停留在个人的认识中,实际上,对于中药来讲,有匀有煎过后,会有一个温度的选择。那么中药热着喝还是凉着喝?

祖国医学对服用中药的温度非常讲究,中药光服法就有十多种,具体到药水温度就有三种:温服、热服和凉服。

1、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煮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晾至30℃~37℃时再喝;丸、散类的中成药应该以温开水送服,这也是温服的一种。

2、发散风寒的中药,应该热服,并且可在服后吃些热稀饭、热水,以助药力。而解毒、清热的药,尤其是夏天解暑的中药,则冷服效果更好。

3、在我国南方,夏天经常服用的一些凉茶,实际上也属于中药的一种。顾名思义,很多凉茶都是晾凉了喝,清凉解暑效果才更好。

对于服中药,中医有句古语,叫做阳病热服,阴病凉服。因此,凉服与热服,应根据情况具体分析,治疗热病的药可凉服,而治疗寒证宜热服。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掌握服药的温度。

一般,患有阳病的患者多表现出热证,会表现为周身发热、口渴、大便干燥、小便短黄、舌质红、舌苔黄、脉搏快等:而阴病多表现为寒症证,出现恶寒发热、无汗、脘腹冷痛、肢冷神靡、舌淡、苔薄白等。

最后,在中药方剂中,有个小窍门就是,一般情况下,叫做汤的多数热服,而叫做饮的多数需要凉服。

为了保障中药的疗效使其更好的发挥其治疗作用,服用中药时是需要对一些食物忌口的。喝中药期间的禁忌,一起来看看。

喝中药期间的禁忌

1、不能吃辛辣的食物

像是辣椒、韭菜、大蒜、酒、生姜等都是这一类的食物。

2、不宜吃腥类食物

我们都知道像是海里或是河里的食物,因为含有很多的异性蛋白,所以比较容易过敏,所以吃中药的时候尽量不吃鱼类、蟹类等食物的。

3、不适合吃发类食物

这种发类食物就是蘑菇、笋、南瓜、等等,因为这些食物都是动风生痰助火之品,对身体的疾病没有帮助还有坏处呢。

4、不要吃生冷的食物

这些食物多数多事性味寒凉的,就是用来清热解渴的,适合的是热类病症,但是这写食物对于肠胃也是没有好处的,想要吃的话最好是可以蒸煮一下再吃。

5、不能吃太油腻食物

油腻类的食物我们都知道是哪些,大家上这样的食物似乎是很受欢迎的,但是这些食物对我们的肠胃脾都有不好的影响,对我们吃药的功效也会减弱的。

6、不要喝刺激性的饮料

这些就是我们日常的饮品了,其中有很受欢迎的咖啡加上茶叶的,我们在吃中药的时候尽量不要碰这些饮料了。

以上就是一些喝中药的相关知识,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喝中药的内容,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香蕉怎么热着吃


香蕉可以生吃,也可以热着吃,都是比较好的选择,可以把香蕉做成美食,同样能够发挥很好的保健身体的作用,比如说可以做成牛奶香蕉糊,不但口感好,营养价值也很高,也可以准备2到3根香蕉,准备一些阿胶枣放到锅里,放入清水来煮,对肠胃不好的人来说可以这样吃。保养身体的作用也是不错的。

香蕉怎么热着吃

1、煮香蕉

原料: 2到3根香蕉,切成段(5CM左右) 8个左右大的阿胶枣(一定要去超市选那种大,偏红的那种,不要那种小的、黑的) 5块左右的冰糖(个人口味喜好,可多可少) 一小把葡萄干

做法: 然后将所有原料倒入锅中,加入清水,有砂锅的用砂锅(我都用电饭锅),小火焖, 开锅以后少许就可以了,否则香蕉就烂了。这时候你只要打开锅盖就会闻到香喷喷的,

2、香蕉冰糖汤

基本特点 润肠通便,润肺止咳。大肠燥结,症见便硬难排,或便如羊粪,干结难出,或燥热之咳嗽,咽干口噪,或热病后烦渴欲饮;或习惯性便秘等。

基本材料 香蕉5只,冰糖适量,陈皮1片。

做法:(1)香蕉剥皮,切3段,陈皮浸软,去白。(2)把香蕉、陈皮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沸15分钟,加冰糖,煮沸至糖溶即成。

3、玉米须西瓜香蕉汤

做法: 1. 将玉米须洗净; 2. 香蕉去皮切块; 3. 西瓜取瓤去籽切块; 4. 将玉米须、西瓜瓤和香蕉块一同放入砂锅里; 5. 加适量清水煎20分钟即可。

功效:便秘食谱 止血调理食谱 滋阴食谱 高血压食谱

香蕉煮熟吃有什么好处

1.煮香蕉可以润肠,有很好的消脂作用,可以瘦大腿的,同时也可以很好地福彩补充营养。

2.香蕉还可以用来治疗高血压,这样就可以很好地预防心脑血管类疾病了。同时煮香蕉含有大量的钾元素,可以让神经肌肉正常,还有很好的心肌收缩的功效,可以减少冠心病的发生机会,同时也可以预防胃溃疡。

3.香蕉中含有大量的镁,如果常吃煮香蕉是可以让血液中的镁含量上升的,这样对于心血管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如果一些人的肌肉麻痹并有嗜睡乏力的症状,可以多吃一些香蕉。

4.香蕉中淀粉含量很高,吃了有一种饱腹感,常吃煮香蕉可以减肥,同时也可以有美容淡斑的作用。煮香蕉也可以和牛奶一起吃,这样营养价值也很高 ,常吃香蕉可以让你的肤色变得很好,皮肤会变得很清爽润滑。

5.还可以去除座疮,淡化雀斑。同时煮香蕉也有很好的止咳嗽的作用,把煮香蕉和冰糖一起炖着吃,治疗效果很好。

中医“养生”渐行渐热


门诊预约火爆

膏方养生受热捧

温州市中医院膏方门诊开始接受电话预约,虽然时间比去年又有所提早,但是,预约依旧火爆,短短几天内,有的专家膏方门诊已经报满。

今年特别推出了膏方养生节。市中医院呼吸科主任刘刚介绍,与普通的冬日进补不同,中医膏方并非一个简单的补字,而是治病和防病相结合,调理和滋补相结合,一人一方,针对性更强。如今年推出的哮喘激素膏方,就特别针对哮喘患者,在冬日给患者进补,增强机体抵抗力的同时,还起到了辅助治疗的作用。

中医药在防治慢性病、疑难杂症、亚健康状态调节等方面往往具有独特优势。冬令膏方则具有对慢性病调治效果好,服用方便,口感佳,易于保存,适合长期服用等优点。

刘医生坦言,随着市民保健养生意识的增强,各种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如冬病夏治、冬令膏方将会越来越获认可,人们关注中医养生也发展成为一种趋势。

膏方滋补

适宜人群更广泛

从冬病夏治到冬令膏方,可以视为中医养生的延续。据刘医生介绍,中医养生可从夏天一直延续到秋冬季节。许多人是在接受冬病夏治后,取得了良好效果,开始关注冬令滋补膏方的治疗。

中医认为人体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的变化来养生。冬天是人体贮藏精微营养物质的季节,这时进补,容易为人体所吸收和储藏,能增强体质,增加耐受力,提高抗病能力。

据刘医生介绍,冬病夏治主要针对冬病,以预防其复发,或减轻其症状。治疗手法主要有穴位贴灸、隔姜灸、热敏灸、熏蒸、敷贴等。

膏方则对人,强调冬日进补。在中医理论里,膏方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综合作用的成药,能补虚扶弱、抗衰延年、纠正亚健康状态、防病治病,增强抵抗力。所以,其适用人群更加广泛。

如慢性病患者,男女老少都可接受膏方治疗。膏方可提高免疫力,减少慢性病的发生,或减轻发作的症状。

对于一些大病初愈或手术后恢复期的病人,则可通过膏方进行调理,使其早日康复。

如今亚健康者越来越普遍,尤其中青年人群比例在不断上升,通常表现为容易疲劳、紧张、失眠、胃口不好等不适症状,通过膏方,可以帮助减轻或消除这些不适。

近年来,女性通过膏方来调理的群体上升最快,这部分人则更注重中医的养生作用。

因时因人因地

开膏方不必舍近求远

前几年,每到秋冬季节,温州的一些市民都会跑去上海、杭州、广州等地的大医院,开冬令滋补膏方来治病调养。

自2006年市中医院在温州地区首次开展膏方门诊后,我市膏方的门诊量逐年攀升,一些原本去外地就诊开膏方的群体,也逐渐回归本地。

究其原因,一是近年来我市中医膏方门诊日渐成熟,能够满足这部分群体的需求。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开膏方还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水土,以及当地人群的体质特征。

其实,开膏方大可不必舍近求远。温州的气候条件,与其他城市有所不同,膏方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刘医生解释,中医讲究因时因人因地,辨证施治。膏方不仅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同时还要顺应季节、气候、地理条件等因素,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刘医生特别提醒,如果你在服用膏方期间,要去气候差异比较大的其他城市居住,则要向开膏方的医生说明,这样,膏方的服用周期、配药方面,都可能会做一些调整。

对于一些所谓能通补的保健品,专家表示,有些人的体质也不一定就适合通补,轻则没有效果,重则起到反作用,最好能先咨询中医师,了解自身的体质和适应证,不要盲目进补。

另外,儿童一般不建议服用滋补膏方,要注意避免进补过度,防止性早熟。只有针对某种疾病,才需要去正规的大医院找经验丰富的中医开膏方。

同时,进补膏方期间,如遇感冒、消化不良、胃痛、腹痛时,则暂时停服数日,以免邪气留于体内。并忌食萝卜、浓茶叶,以免影响疗效。

中医养生应对热象感冒


“流感来了!”的警告曾让人忧心忡忡,但市疾控中心说,据流感监测,现总体发病情况与去年大体相等。而人们眼下要面对的现实是,一种以恶寒、发热、身痛、无痰剧咳、嗓疼为主症的疾病困扰着许多人,西医称之上感或下感(以咽喉为界),中医则叫其外感感冒,即由外感“风邪”引起的感冒(中医无“流感”一说,西医的流感在中医科称“时行感冒”。风寒、暑湿、躁火为中医六邪

中国中西医结合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院长王书臣,2001年12月31日希望本报提醒广大市民高度警惕:时下许多人正在患的这种感冒热象明显,起病急并极易向深部发展转为气管炎,患者痛苦,消耗很大,对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脏病的病人及老人、婴幼儿,有一定的生命危险性。 

忽冷忽热又干燥的气候最利于时行感冒的爆发。王院长说,目前许多人患的这种感冒不是普通感冒,起病急、有高烧、嗓子痛、头痛、中毒重、关节酸痛,黏白黄痰,痰很难咳出,发病时间长至一周左右。 

对这种感冒病人按中医辩证治则应施以清热解毒,宣肺止咳治疗法。据悉,作为首都中医学发展基金资助的重点中医专科———西苑医院呼吸科,专家们集中集体智慧,专门拟成对症的协议方。王院长认为南方人爱喝药茶滋阴润肺是很好的习惯。他建议大家举手之劳就可煎出保健药茶。

热象感冒协议方

银花、连翘、板蓝根、生石膏、麦冬、贯众、赤芍、炙麻黄、杏仁、芦根等,随症加减。发热重的加柴胡,头痛的加羌活、川芎,肌肉、关节痛的加葛根,咽痛的加玄参、锦灯笼,西苑医院可提供袋装饮片。 

自制防感保健药茶

梨加枣水煎;梨加贝母水煎;梨加川贝水煎;芦根水煎;白菜心水煎;醋熏。

中药必须热着喝吗


进行中医调理的朋友都知道,想要人身体更快的恢复健康,那么是需要喝中药的。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喝中药的时候,怎么都是趁热喝的呢!那么,中药必须热着喝吗?其实并不是,很多的中药是需要放凉之后再喝的。具体中药的服用过程,还是需要咨询一下中医的。

“药熬好了,赶快趁热喝吧!”这是许多人喝中药的经验,那么,这有没有道理呢?虽然许多中药都要求温服,但并非都是如此,有不少汤药是要放凉了再喝的。

中药需要趁热喝吗

传统的中医理论对口服汤剂的温度是非常讲究的,光服法就有十多种,具体到药水温度就有三种:温服、热服和凉服。

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煮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晾至30℃~37℃时再喝;丸、散类的中成药应该以温开水送服,这也是温服的一种。

发散风寒的中药,应该“热服”,并且可在服后吃些热稀饭、热水,以助药力。而解毒、清热的药,尤其是夏天解暑的中药,则“冷服”效果更好。

在我国南方,夏天经常服用的一些“凉茶”,实际上也属于中药的一种。顾名思义,很多凉茶都是晾凉了喝,清凉解暑效果才更好。

喝中药要趁热喝吗 喝中药注意什么 如何喝中药

对于服中药,中医有句古语,叫做“阳病热服,阴病凉服”。因此,凉服与热服,应根据情况具体分析,治疗热病的药可凉服,而治疗寒证宜热服。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掌握服药的温度。

一般,患有“阳病”的患者多表现出热证,会表现为周身发热、口渴、大便干燥、小便短黄、舌质红、舌苔黄、脉搏快等:而“阴病”多表现为寒症证,出现恶寒发热、无汗、脘腹冷痛、肢冷神靡、舌淡、苔薄白等。

最后,在中药方剂中,有个小窍门就是,一般情况下,叫做“汤”(如“桂枝汤”等)的多数热服,而叫做“饮”(如达原饮)的多数需要凉服。

这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古语中汤和饮本身就是由温度的区别的,不过,为谨慎起见,患者最好在开完药后,具体再问一下中医师相关的服用方法,以防出现偏差。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