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体制女性秋季养生

2021-07-13 │ 阳虚体制女性秋季养生 阳虚体制女性秋季养生

阳虚体制的中医养生法

“人逢古稀喜相聚,满座白发尽笑语。身处盛世盼岁长,往事茫茫如烟雨。勤于纸上寻欢乐,珍惜今天保身体。多在人间看春光,又是桃红满地绿。”古今的人们对养生有很多相关的劝谕和诗句,如果不需要我们的生活成悲剧,就必须注意养生。中医养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下面是由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阳虚体制的中医养生法”,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阳虚体质就是热力不够,火力劲不够。

阳虚体质的表现:

我们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景岳全书》。但凡真正的阳虚体质,他一定是根本性的真阳不足,它不是病,他就是缺乏这个热量,缺乏这个阳气,那么你就感觉到一股阴气,一股冷气,所以这种人有一个特点呢就是怕冷,尤其是什么部位怕冷呢,尤其是背部怕冷,还有小肚子怕冷,就是腹部特别怕冷。

背部他为什么他怕冷呢,阳气虚,阳气在人体,它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 ,它就像我们的部队一样,它要走边防,它要走皮肤,走皮肤的作用是什么呢,一个是它作为一种动力呢它让皮肤的循环好,所以如果阳气虚的人他有一个特点他脸色发白的,不是惨白,不是苍白,但是他发白。

还有一个呢,它走到肌肤以后呀它还有一个作用,调节你的体温,再一个它抗御外邪,它守在外面它像一个巡逻兵一样,它走在你的肌肤里面,尤其是背后,背后呢我们说呢这是膀胱经走的这个部位。膀胱经在这个经络里边号称是藩篱,藩篱,就是那个篱笆墙,就象一个藩篱一样把不应该进入到人体对人体有不好影响的的这些外在因素全部给它隔离。不让它进来。

所以阳虚的人有一个特点,背部特别怕冷,还有腰背部,整个背部,另外还有一个呢,是腹部怕冷。为什么腹部怕冷呢?我们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红日高悬头顶,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真阳在哪里呢,在脐下三寸这个部位,叫丹田。所以它这个小肚子特别地怕冷,肚脐特别地怕冷。所以我就告诉大家,阳虚的人,你要特别注意保护后背和前腹部。你就算不阳虚,你也要注意保护这两个部位。

所以我就提醒有些女孩子穿衣服一定要注意,尤其是月经期的时候,这些部位对女孩子来说很重要,一个它是元阳所在的部位,另外大家知道这是盆腔。你月经期的时候,你所有的血液聚于盆腔,盆腔经血蓄势待发,准备来月经了,你穿个露脐装出来了。

风一吹,盆腔循环肯定受影响。你不痛经谁痛经啊,你老是这样,月经瘀滞,该出不能出的,你想想最终到了更年期,到了中年以后,你结婚以后啊,这个生呀,这个都会受影响,所以很多人不怀孕,结婚以后月经不调,什么更年期的时候很难过,很多症状其实她都不知道,都是少女青春期的时候,月经期不注意保健,很有关系的。

不舒服的时候不要马上想到我要去治病,你要想一想,我除了治病,我这个(病)是怎么来的,我这个月经不调是怎么来的,我为什么会乳腺增生,我为什么会有子宫肌瘤,我为什么会生斑,你如果听了这些课你就会明白,噢,原来它的源头是在这儿。是我自己的修为问题,是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我不注意,我不知道。

你不知道,你懂得以后你就要注意,这样就会使得你的体质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少得很多病,少花很多冤枉钱,我们很多人我觉得都是这样,他把看病和日常生活截然分开了,把病和体质截然分开了。实际上什么样的生活,造就什么样的体质,什么样的体质,你就是容易得这样的病,你一定要注意这个因果关系。

阳虚体质因为是下边虚经常会表现为生机不够,生机不够就是头发都不茂密。另外一个呢,阳气不足蒸腾气化不行。蒸腾气化不行水喝进去老是不能被利用,我们说喝进去的水要被人体利用一定要蒸腾气化,他不能蒸腾气化,所以喝进去就尿出来,白天还不够,晚上还要起夜两三次,喝进去是水穿肠而过不被利用,他缺乏蒸腾气化所以夜尿多,小便多。

另外一个他没有火力劲嘛,所以大肠也是偏寒,他没热量,这个时候他就是老拉肚子,更严重的吃什么,拉什么。比如说吃点青菜,尤其是那个通心菜,大家吃过通心菜吧,吃了通心菜以后,如果吃饭再急点,嚼的不彻底,拉出来那个菜叶还有呢,菜梗还有呢。他体内没有一点热量,不会转化,吃什么拉什么,所以这是经常腹泻。

舌象他有他自己的舌象特点,就是舌体胖大比较娇嫩。就看上去很嫩,就像一个婴儿的舌一样,很嫩。一摸这个脉象很沉细,一开始摸的时候好象都摸不到这个脉,再往下深摸的话才摸到,那个脉藏在里面,很弱很弱的,阳气鼓动不够嘛。

那么从神方面呢,因为阳气不足,所以他经常地性格比较沉静,比较静,情绪方面会比较消沉,有的时候会经常有消沉的情绪。所以我们经常说抑郁症呢抑郁症,抑郁症一般它是常见于两种体质,两种体质的人比较容易得抑郁症,一个气虚一个阳虚,气虚阳虚的人容易有这个抑郁的倾向。

那么为什么会形成这种阳虚的体质

首先是爹妈给的,这个和遗传很有关系,另外一个父母结婚晚,生育太晚,这个时候这个孩子呢有可能会形成这个阳虚体质。

还有一个呢后天母亲在怀孕的时候,吃了过多寒凉的东西。为什么会给大家专门提出来,因为我们知道孕妇的身体呢就是这个妇女在怀孕的时候和生产之后,他这个身体状况会发生180度的变化,叫做:产前一盆火,产后一盆冰。大家说冰火不相融,她完全是两种体质。

产前一盆火,她怎么火呢,热,你有没见那个孕妇啊,大冬天的时候,别人穿着棉猴冷得不得了,那孕妇穿个孕妇裙,还鼻子上冒着汗。但是产后大家都知道,产后一盆冰,一盆水,所以很多妇女在怀孕的时候体质太热的时候,她会吃很多凉东西,吃得太多以后对这个胎儿就形成影响了。

另外一个就是幼年时期,可能因为上呼吸道感染,老是用抗生素。可能是因为某些疾病,要用大量的激素,或者说有的人经常清热解毒,这个习惯在广东非常常见,爱喝凉茶,有病没病,预防性的就要喝凉茶,这个非常伤阳气,平时吃了太多的,冰冻的东西,冰冻的西瓜,饮料,吃太多也会(导致阳虚体质)。还有一个过度的性生活,

另外一个任何人不可避免的,就是随着你年龄的衰老,进入老年以后他一定阳气逐渐虚的,因为人活一口气就是阳气,最后死了就阳气没了,人死如灯灭。

还有一种阳虚的体质,和工作环境有关系。我觉得以前见的比较多的就是那个罐头厂的女工,她长期要洗那个罐头瓶,那个手老是浸在那个冷水里面,这个(可能)会形成阳虚体质。

还有一个就是矿工,还有一个就是肉联加工厂那冰冻仓库里边的工人,大家想想这几个他都是在一个寒湿的环境里边,那么多少年下来。以前的人的工作不像现在频繁的跳槽,他作为一种人生经历,以前的人基本上找到工作就是一辈子的,多少年下来到了中老年的时候,他就容易阳虚的体质,非常明显。

阳虚体质基础上容易得什么病:

一个阳虚的人容易发胖,为什么呢,细胞比较懒惰,热量不足,它整个细胞比较懒惰。所以吃进去的东西,你塞给它,它都不想用的,不想用就怎么样啊,他就发胖,储备起来就发胖。

另外一个呢,脱发,我们不要小看头发。我们中国人都知道,头发茂密是肾,肾其华在发。头发是先天之本,肾脏的一个外现,肾脏的功能强弱,肾精的充足与否,它会通过一个途径反映出来,这个途径很重要的就是他的头发。所以我们说,身体素质比较好的话,他确实往往头发比较茂密,浓厚茂密,这就是肾气足的表现。不足呢,反映在毛发上,就是头发容易脱落,头发缺乏一种生机。

还有一个阳气虚的人也容易睡觉不好。我们知道这个睡觉不好对美容的影响非常大,睡觉不好对代谢影响也很大的。治疗损美性疾病的医生,他有四个基本功,有四大问,哪四大问呢?问月经,问大便,问睡眠,问情绪。一般问这四问,基本上都能问出她的问题来源在哪里,那么也就预示着,你要会四个基本功,会:调大便,调月经,调睡眠,调情绪。这是四个基本功。其中有一种睡眠呢,就是和这个阳气有关系,素体阳虚的人,睡眠有一个特点,她是怎么呢,她是睡倒不是彻夜失眠,而是睡眠很轻,很容易被惊吓,比较容易被惊吓。

再一个骨质疏松,阳气虚的人到了更年期的时候,到了中老年的时候,非常容易骨质疏松,所以我们看很多治疗骨质疏松的很多中成药它都是补阳的,补肾阳的。还有阳气虚的人,很容易得慢性的结肠炎,素体阳气虚的人非常容易得痹症,什么是痹症呢,就是关节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等等,这些都叫做痹症,很容易得这些。我们知道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女性体质都比较弱,主要是弱在哪,主要是弱在气虚阳虚。所以治疗类风湿的时候,你不能只对它疾病本身治,一定要调整她的体质,补她的阳,补她的气。

另外一个,体质偏阳虚的人很容易水肿。水不能被阳热之气蒸腾汽化,被人体利用,它老是停滞在局部,尤其是以下肢肿为主,一般你按她的踝关节上面呢,都是肿胀的,这种人她就是素体阳虚的人,到了更年期以后呢它容易有这种结果。

如果是女性的话,容易有月经不调,她的月经不调是什么呢?以痛经为主,容易痛经,另外一个,月经推后,老是要推后,一般月经推后不超过一个星期,它老是推后:这个月45天,下个月50天,最终慢慢甚至有时候就不来了,不来这是阳气虚。

还有一个就是缺乏性欲,性冷淡,男性很容易见到阳痿早泄。

还有一个痤疮。家都不要小看这个痤疮,但凡痤疮反复发作,难以治愈或者她的皮肤损害特别严重,囊肿型的。们知道那个痤疮,它不往外发,它不起脓头,全部往里长,在这个皮肤里穿窟窿打洞的,整个一大块囊肿。

这种痤疮,基本上好了之后,百分之百是终生落疤的,它完全破坏皮肤的结构。你遇到这种比如说痤疮囊肿的,这个人是阳气虚,尤其是下边阳气虚。他下边阳气虚表现是什么呢?经常有夜尿,喝了水马上要去厕所。月经来的时候痛经,要不是小肚子是冰凉的,下肢特别冷,冷到膝盖以上。

她给你的感觉是上下脱节的,我所说的这些肿、凉、怕冷、小便多、夜尿啊,还有痛经,大家想想你要从你的一般生活常识上来说,她偏寒还是偏热?偏寒的。所以这就给一种什么呀,上下脱节,叫做上热下寒,但凡是身体表现为上热下寒,你要注意上热是假象,下寒是真象。

你一定不能说,唉呀,我的喉咙痛,我睡不好觉啊,有点烦啊有痤疮,口嗅我就要吃清热解毒的,我要泻,我要清热、我要抗菌,我要消炎,你可千万不要这样。你一定要注意下边的是真像,而是因为它下边的是阳气太虚,这个阳气飘上来了。

所以我们就有一种误区,就是一看到上面有热,老是就要清热,炎症也好,如果它是反复发作的,比较顽固的,你要注意她往往有下寒。国医这个术语叫做虚阳上浮,这个时候你要暖她的下面,让她不痛经,让她没有夜尿,让她小肚子不要发凉。

这个时候你局部再稍一处理,她的痤疮就不发了,就会减轻很多,我们不是说从理论上的推导,而是从临床的实际治疗就是这种感觉,还有阳气虚的人也会有色斑。所以在这里边我要提醒大家的就是阳气虚的人容易形成一种局面就是上热下寒,下寒上热这种情况,很容易给人一种感觉就是老去清热,老是抗菌消炎,这个会加重她的这种阳虚的体质。所以说呢,这种阳虚的体质,我一定要诉大家,因为我在临床上见太多这种例子了:上面的热没有去,下边的寒越来越伤,上边的热更加频繁地发作。你要注意一下,看看是不是自己有下寒。

阳虚体质怎样养生

阳虚体质它具有相对的稳定,但是它又有动态可变性。如果说你是一个阳虚的体质,你不要奢望让阳气不虚,你说我吃羊肉多一些、狗肉多一些,吃金贵肾气丸,再不济的话,我吃点附子,我非把这个阳气补上来你不要做这种笨事,补是补不上来的,你只能怎么样啊,顺势而为,做到不伤它就行了。你素体阳虚,虚就虚吧,但是你记住一定不要再伤它,在这个基础上,我预防它容易得的一些病。所以我要给大家讲,不可能上帝给你一种体质,你自己再造就一种体质,你再造就出来的体质那就是不好的体质。就是说不要添乱,一个是维护它不再伤寒它,另外一个在这个基础上防止得一些易感病。

阳虚体质它的养生原则是什么呢?它不是阳气虚嘛,当他体质出现明显偏颇的时候,这时适当地温补一下阳气。它不是容易肿胀吗,不是容易喝水穿肠而过不蒸腾气化嘛,这个时候我注意补充阳气,温化水湿,让这个水蒸腾气化、让他不肿、让他不夜尿、不小便太多。大家知道气血它还有一个特点,它和河流一样的,河流发洪水都是什么季节呀,都是夏天,热的时候,那么河流不畅的时候多数是秋天和冬天,所以人的血脉也有这样的一个特点,什么特点,就是:遇寒则凝,得温则行,它喜欢温暖。

我们经常有一种感觉比如说肚子痛啊、痛经,搞个热水袋舒服一些,它实际上就是改善它的循环,一通了,疼痛就缓解了。那么这也就提示阳虚的人,当他的热量不够的时候,如果长期这样的话,他的血脉的循环会受到影响,会有一种潜在的瘀血倾向,那么我们为了防止它乱上加乱,再叠加一种瘀血体质,那我要注意防患于未然。我要经常地畅达气血,因为它寒容易停滞嘛。所以我们养生原则总结起来就是温补阳气,温化水湿,畅通气血。

那么我们在在饮食上、生活起居方面、季节变换等等各方面我们怎么样去配合这个原则?

饮食,首先饮食上你要注意:不要多吃生冷的、粘腻的、冰冻的东西。我们经常说有很多女性每天要吃水果,要吃很多水果。为什么要吃很多水果,说我想美容。吃水果对皮肤确实有好处,但是你要看是什么体质,比如说阳虚的人,气虚的人,痰湿的人吃太多的水果,不仅不利于美容,反而增肥,反而对你的皮肤没有好外处,反而会破坏你的消化功能,影响你的脾胃功能,脾胃功能、消化功能一受影响,它时间久了,它一定会从外形上反映出来的。

另外比方说我们说喝茶,阳虚的人你就要少喝绿茶。绿茶偏寒,阳虚的人你要想喝茶你尽量喝红茶。

再比如说苦瓜,苦瓜属于蔬菜里面比较偏凉的,苦瓜特别伤脾胃的阳气,所以阳虚体质的人你少吃一些苦瓜,但是你如果说到夏天的时候你想吃一些苦瓜,你怎么样去掉它这个寒气,你就用煮的方法。南方广东那边把它叫做煲,把那个苦瓜给它煮得很烂很烂的,和那个瘦猪肉一起,这时候它的寒就少很多了 .但是我看很多地方吃那个凉拌苦瓜呀,苦瓜你要吃凉拌的话你可以加一些姜丝和蒜,姜丝和蒜偏热,它可以缓解苦瓜它这个寒凉之性。

还有的地方,比如说你是一个阳虚的体质,你到了酒店,我们通常都要喝一些鲜榨的果汁。那如果你是阳虚体质的话,你不要去点一些西瓜汁,你不要去点苦瓜汁,你如果斗胆敢喝一杯苦瓜汁的话,你就去体会体会,你明天早上是什么感觉:你会一早起来拉肚子,肚子可能晚上会疼得让你醒,发凉整个肚子寒。你要注意这个饮食里面。

那么你应该吃一些什么呢,吃一甘温的甘缓的食物。什么甘缓:肉类里边我们可以适当多吃一些羊肉,牛肉,狗肉,还有比如说板栗,还有一些坚果类的,比如说核桃。最典型的就是核桃,我们就说它是补肾阳的,狗肉羊肉它都是补阳气的,大家都知道它上热,但是这个羊肉就像一个比较温顺的女性一样,吃进去很柔和,既补阳又补气,还能补血。

你省了多少钱,还不耽误工作,还会获得一种良好和生命体验,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我就建议大家,家里准备一些姜,盐,艾条,火罐、具备一些很简单的中医保健的穴位的常识。

你用起来很简单,你会用的话,最不好的副作用就是无效,那好过药物。是药三分毒啊,但凡用上药它就是一把双刃剑,用药,病治好的同时顺带着给你正气也伤一伤。

相关阅读

阳虚体质养生法


(1)体质特点。
形体白胖或面色淡白无华、平素怕寒喜暖、四肢倦怠、小便清长、大便时稀、唇淡口和、常自汗出、脉沉乏力、舌淡胖。其人患病则易从寒化、可见畏寒蜷卧、四肢厥冷、或腹中绵绵作痛、喜温喜按;或身面浮肿、小便不利;或腰脊冷痛、下利清谷;或阳痿滑精、宫寒不孕;或胸背彻痛、咳喘心悸;或夜尿频多、小便失禁。

(2)养生原则。
祛阳法寒,温补脾肾,因为阳虚者关键在补阳。五脏之中,肾为一身的阳气之根,脾为阳气生化之源,故当着重补之。

(3)养生方法。
精神调养:《黄帝内经》中说:肝气虚则恐,意思是肝脏功能差的人,容易恐惧,又指出:心气虚则悲,这是说心脏功能低下者精神上易出现悲哀的情绪。中医认为,阳虚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故而阳气不足者常表现出情绪不佳,易于悲哀,故必须加强精神调养,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感,去忧悲、防惊恐、和喜怒、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环境调摄:此种体质多形寒肢冷,喜暖怕凉,耐春夏不耐秋冬,故阳虚体质者尤应重环境调摄,提高人体抵抗力。有人指出,若在夏季进行20~30次日光浴,每次15~20分钟所得的紫外线将能使用一年。对于年老及体弱之人,夏季不要在外露宿,不要让电扇直吹,亦不要在树阴下停留过久。

加强体育锻炼:因为动则生阳,春夏秋冬,每天进行1~2次,具体项目因体力而定。

饮食调养:多食有壮阳作用的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鸡肉,根据春夏养阳的法则,夏日三伏,每伏可食羊肉附子汤一次,配合天地阳旺之时,以壮人体之阳。

药物治疗:偏心阳虚者,宜用桂枝加附子汤;偏脾阳虚者,选理中汤;偏肾阳虚者,宜服金匾肾气丸。

阳虚质体制如何调理身体


阳虚指阳气虚衰的病理现象。阳气有温暖肢体。脏腑的作用,如阳虚则机体功能减退,容易出现虚寒的征象。常见的有卫阳虚。脾阳虚。肾阳虚等。阳虚主症为畏寒肢冷。面色苔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沉微无力等。

宜忌原则

阳虚体质宜吃性属温热的食物,宜吃具有温阳散寒作用的食品,宜温补忌清补,宜食热量较高而富有营养的食品。忌吃性寒生冷之物,忌吃各种冷饮,忌吃各种生冷瓜果。

阳虚5大症状

畏寒怕冷,四肢不温 这是阳虚最主要的症状。阳气犹如自然界的太阳,阳气不足,则内环境就会处于一种寒冷状态。

阳虚5大症状

完谷不化指的是大便中夹杂未消化食物。古人对此现象的产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食物的消化就好比要把生米煮成熟饭,胃就好比是煮饭的锅子,而阳气就好比是煮饭用的火,没有火,米就无法煮成饭.所以当阳气不足时,则进入胃中的食物也就无法很好地腐熟(消化),而直接从肠道排出。

精神不振 阳气不足,细胞的生命活动衰退,所以表现为萎靡懒动。

舌淡而胖,或有齿痕 体内水分的消耗与代谢,取决于阳气的蒸腾作用。如果阳气衰微,对水液蒸腾消耗不足,则多余水分蓄积体内,导致舌体胖大。舌体胖大,受牙齿挤压而出现齿痕。

脉象沉细 阳气不足,不能鼓动脉管,所以脉象沉细无力。

五脏也有阳虚时

心阳虚。兼见心悸心慌,心胸憋闷疼痛,失眠多梦,心神不宁。

肝阳虚。兼见头晕目眩,两胁不舒,乳房胀痛,情绪抑郁。

脾阳虚。兼见食欲不振,恶心呃逆,大便稀溏,嗳腐吞酸。

肾阳虚。兼见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或癃闭不通,阳痿早泄,性功能衰退。

肺阳虚。咳嗽气短,呼吸无力,声低懒言,痰如白沫。

阳虚是指人体内的阳气不足,中国传统医学通常分为脾阳虚和肾阳虚,大多表现为畏寒肢冷、体温偏低、手足发凉,或腰背怕冷,或腰以下有冷感;大便经常稀薄不成形,小便清长,或小便频数,或溺后余沥,或阳痿;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宜忌原则

阳虚体质宜吃性属温热的食物,宜吃具有温阳散寒作用的食品,宜温补忌清补,宜食热量较高而富有营养的食品。忌吃性寒生冷之物,忌吃各种冷饮,忌吃各种生冷瓜果。

肾阳虚是肾脏阳气衰竭表现的症候。多由素体阳虚或年老肾亏或久病伤肾以及房劳过度等因素引起的。临床表现: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头目眩晕精神萎靡面色白或黎黑舌淡胖苔白,脉沉弱。或阳萎,妇女宫寒不孕,或大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馅不起,甚则腹部胀痛,心悸咳喘。

性质温热、具有补益肾阳、温暖脾阳作用的食物,如籼米、狗肉、羊肉、鸡肉、猪肚、淡莱、韭菜、辣椒、刀豆、肉桂等。

阳虚体质宜忌原则

阳虚便秘者更宜食既温补又通便的食物,如核桃仁、薤白、海参、海虾等。

阳虚泄泻者更宜食既温补又止泻的食物,如糯米、链鱼、河虾、干姜、花椒等;具有收涩止泻的食物,如石榴、乌梅、莲子、芡实等。

忌食食物:

性质寒凉、易伤阳气,或滋腻味厚难以消化的食物,如粳米、荞麦、莜麦、豆腐、猪肉、鸭肉、松子、花生、黑木耳、苦瓜、茭白、芹菜、冬瓜、茄子、空心莱、菠菜、龙眼、香蕉、蜂蜜等。

阳虚便秘者还需忌食收涩止泻、可加重便秘的食物,如莲子、石榴、芡实、乌梅、糯米、河虾等。

阳虚泄泻还需忌食具有润下通便作用的食物,如核桃仁、芝麻、银耳、海参、海虾、牛奶、兔肉、龙眼、桃子、萝卜等。

体质有寒热之分,如何区分人体属热证还是寒证,比较简单的检测方法是:

若感到喝热水舒服,大体属寒证,一般来说,虚寒体质的人基础代谢率低,体内产热量少,四肢即便在夏季也是冷的,他们面色较常人白,很少口渴,也不喜欢接触凉的东西,包括进空调房间。

若感到喝凉水舒服,大体属热证,实热体质的人代谢旺盛,产热多,经常脸色红赤,口渴舌燥,喜欢吃冷饮,易烦躁,常便秘。

寒冷体质

寒体质的人产热能量低所以手足较冰冷脸色比一般人苍白容易出汗大便稀小便清白肤色淡口淡无味喜欢喝热饮很少口渴即使炎炎夏日进入冷气房也会觉得不适需要喝杯热茶或加件外套才会舒服。这类体质的人饮食上宜选择偏温热者。

体质属冷性较怕冷偏向贫血症若食用寒凉性食物时则将使其冷症更严重由于四肢之冰冷感增加促使末稍血液循环不良造成即使在天暑之际仍有手足麻痹之感觉一到冬天则受寒冷环境之影响疼痛更剧。

体质虚与实

体质虚是生命活动力衰退所造成人的精神比较萎靡。体质实则容易发热、腹胀、烦躁、呼吸气粗容易便秘。

除了以上分类外体质还有寒热虚实交杂的可能约略可分寒与偏寒热与偏热又或以一般来区分。

说到食物属性中医有所谓四气这是指食物进入体内会产生寒、热、温、冷的作用如果不温不热不寒也不凉则归属于平性而每种水果都有其属性一般分为温热、寒凉、甘平三类。

温热类水果

所谓温热水果指的是热量密度高、糖分高的水果。吃下去后肝脏的葡萄糖磷酸化的反应加速、肝糖合成增加、胰岛素与升糠泪素比例上升、脂肪酸合成提高三酸甘油脂合成也提高肝脏充满了待送出的油脂和糖就容易上火身体能量增加就比较热.

温热类水果有:枣、栗、桃、杏、龙眼、荔枝、樱桃、石榴、菠萝等。体质燥热的人吃这类水果应适量。

寒凉类水果

体质虚寒的人对这类水果应慎用。寒凉类水果包括:柑、橘、菱、香蕉、雪梨、柿子、百合、西瓜等。

温热类水果

甘平类水果

甘平类水果有:葡萄、木瓜、橄榄、李子、梅、枇杷、山楂、苹果等。这种水果适宜于各种体质的人。

阳虚体质又称为虚寒体质.明显怕冷,对气候转凉特别敏感,或腰背部有冷水浇的感觉;喜喝热茶、热汤,疲乏无力,动则心慌、气短、容易出汗,或大便稀薄,受寒后易腹泻,劳累后浮肿,或夜间多尿,性欲减退,男性易阳萎、早泄,女性月经减少,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有孤独感。

体格检查:手足不温,腰腹部冷,面色淡白无光泽,或面色黑,舌淡白,舌体胖嫩,脉搏沉弱无力。阳虚体质的血压偏低,免疫功能减退,甲状腺素分泌减少,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性激素水平下降。

根据临床经验,辨阳虚体质可参考以下各项:1、常年四肢不温,体温低于常人,是阳虚体质的特征;2、具有气虚体质的基本特征(见首篇气虚体质的表现~节);3多见于老年人;4白天容易打磕睡;5有慢性失血(如月经过多、痔疮出血、消化道出血等)或慢性泄泻。

寒性体质最禁忌食寒凉性食物,如罗卜、白菜、空心菜、豆腐、冬瓜、丝瓜、苦瓜、柿子、水梨、番茄、西瓜等瓜类水果。冰品、饮料也是大忌。

寒性体质,用「寒者温之」治法,选温性食物烹调作膳,可以改善。

由於体温不够,胃部蠕动不足,消化功能低下。如果错食生冷、寒凉、冻水,或只穿薄衣,便容易出现面青唇白、四肢冰冷、腰倦足软、小便频数、大便稀溏等症状。特点是「怕冻」。

生姜味辣,具有温中止呕功效。怕冷、作呕,舌有「白腻苔」人士,宜多用姜汁、姜茶、姜汤、姜丝、姜片等驱寒。

宜食(热性) ◎羊肉、牛肉、乳鸽 ◎生姜、大葱、红枣、小茴、酒、醋、陈皮、芫荽 ◎合桃、栗子、南瓜、 ◎水蜜桃

可(平性) ◎猪肉、鸡、蛋、鲤、鲫、水鱼、海参、奶、蜂蜜、饴糖 ◎大枣、甘笋、杏仁、花生、黄豆、芝麻、米、油、葡萄

少(寒性) ◎兔肉、水鸭、蟹、田鸡 ◎盐、酱、麦、豆腐、茶 ◎绿豆、荸荠、海藻、海带、冬瓜、苦瓜、丝瓜、芹菜、菠菜、萝卜、磨菇、藕 ◎香蕉、苹果、梨、西瓜、橙。

手脚冰凉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冬天血液的新陈代谢减缓,低气温使血管收缩,血液回流能力减弱,使得手脚,尤其是指尖、脚尖等部尾的血液循环不畅,末稍神经循环不好造成的。

手脚冰凉护理方案

每天泡脚

泡脚是最有效的方法。在较深的盆中加入40度左右的热水,让水漫过脚踝。浸泡20分钟左右,就会感觉到全身发热,这说明血液循环畅通后身体开始发热。如果在泡脚的同时再揉搓双脚,效果会更好。

有氧运动

慢跑、快步走、跳绳、跳迪斯科、打太极拳等,都会让全身各个部位活动起来,促进血液循环,但不可运动过度,高强度的运动,大量的出汗,会发泄阳气,起到相反的作用。

手脚冰凉护理方案

穿棉袜

纯棉袜子不仅柔软舒适,还可吸收脚汗,让双脚整天都能保持干爽舒适。

进补热量食物

天气冷,为增加热量,改善手脚冰凉要有意进补。北方冬季寒冷,可补温热食品,如牛、羊肉或狗肉;而南方气候较温和,应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才更加适合;而且要尽量少吃寒性水果如梨、荸荠等。

保证充足睡眠

每天至少要保证6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储藏阳气,阴精蓄积。

按摩手脚心

有时间的时候可以经常揉搓手脚心,以改善末端血管的微循环状况,并具有手脚温暖的效果。

阳虚体质的养生法


【导读】阳虚体质的养生法!阳气就是人体中的能量或者热量,阳虚就是身体中阳气不足,失于温煦,以畏寒怕冷,肢体不温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我们通过阳虚体质的养生法来保卫我们的健康吧!

阳虚体质的养生法

调养法则

温补脾肾,化湿通阳。

阳虚体质的调养应当以温阳驱寒为主。阳气虚损可以导致人体脏器的机能受损,代谢受阻,从而寒湿之邪内生。肾是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温阳当从两个根本入手,推动阳气在体内生长、交通,使气血周流顺畅。人体好比~个火炉,应当把湿气驱除,燃料干燥充足,炉内通风良好,生命之火才能旺盛。

精神调养

阳虚体质的人由于身体各部分处于功能低减状态,精神亦不振奋,性格多沉静、内向,常常情绪不佳,易低沉。

精神的调养应当以振奋精神为主,和喜怒、去忧悲、防惊恐,要善于自我排遣或与人倾诉,宽宏大量,以愉悦改变心境,提高心理素质。

阳虚体质应当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生活起居调整精神状态。比如,阳光明媚、气候温暖之时,饭后,晨起,运动中,等阳气生发旺盛时,积极调畅情志,借势开胸抒怀,使阳气通达全身。

起居调养

阳虚体质的人尤其应当注意保暖的重要性。很多阳虚的人盛夏之时依旧长衣长裤,隆冬时节不敢出门,这一点都不夸张,而且十分有必要。本身身体阳气虚弱,出门更应当保护好体内热量不要轻易散失,需要注意的是一旦有汗出,应当及时增减衣物,防止大汗,或汗出当风,避免进一步损伤阳气。

平日作息应有规律,不能因畏寒倦怠,放弃劳作,应适当进行体力劳动,以微微出汗、不致疲乏为度。

卧室应当朝阳,多接受正午阳光照射,帮助体内阳气的生发,不宜在阴暗潮湿寒冷的环境下长期工作和生活。

运动调养

动能生阳,所以阳虚体质的人,要加强体育锻炼,一年四季坚持不懈,每天1~2次。

具体项目因个人体力强弱而定,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广播操、球类活动等,重点加强腰腹部和脊柱的运动,也可于天气晴暖之时,郊游爬山。

运动强度应控制在手脚温热、面色红润、微微汗出为度,如出现弦晕、肢体麻木、眼前发黑等不适症状应当立即停止运动,补充水分和食物。运动时应避开极端天气,冬季应以室内运动为主,防止感染风寒。

饮食调养

阳虚体质的人脾胃之气较弱,稍有不调即容易导致消化类疾病。饮食调养应以温胃健脾为主,温热的食物可以去寒气,清淡的食物可以护脾胃。脾胃消化得好,营养物质得到吸收,身体的能量才能充足。

可以补阳的食物有:韭菜、茴香、茄子、辣椒、龙眼、牛肉、羊肉、狗肉、兔肉、鹿肉、驴肉、鸡肉、鸭肉、鹌鹑、鲍鱼、黄鳝、羊乳、红糖、大料、花椒、胡椒、肉桂、酒等。

阳虚体质者,平时不宜多食生冷、苦寒黏腻之品,即使在盛夏也不要过食寒凉之品,如田螺、螃蟹、西瓜、黄瓜、苦瓜、冬瓜、芹菜、绿豆、蚕豆、绿茶等。

推荐药膳

1韭菜炒虾仁

原料:韭菜段250克,鲜虾仁100克,姜末、胡椒粉、植物油、盐各适量。

制法:锅内倒入植物油烧热,放入韭菜段翻炒片刻,将鲜虾仁放入锅内再翻炒片刻,放入姜末、胡椒粉、盐调味,炒匀即可。

功效:壮肾阳,温中散寒。

2;五香羊肉

原料:羊肉500克,人参、龙眼肉、肉桂各l0克,干姜l5克,胡椒、花椒各3克,大料2枚,葱白l段,料酒、酱油、盐各适量。

制法:羊肉洗净,切块,煮熟备用;沙锅加水500毫升煮沸,加入人参、龙眼肉、肉桂、干姜、胡椒、花椒、大料、葱白,待复沸后入羊肉块,加入少许料酒、酱油、盐调味,小火慢炖2小时即可。

功效:温中助阳,暖肝开胃。

3 鹿茸炖羊腰

原料:羊红腰l对,鹿茸5克,菟丝子15克,大料2枚,盐、胡椒、料酒、生姜、葱段、植物油各适量。

制法:鹿茸研成细末;菟丝子、大料洗净,装入纱布袋中封口;葱、姜洗净,拍破。羊红腰剖开,去臊膜,洗净切片,入油锅过油取出;将药袋、葱段、姜、料酒、盐同入沙锅中,倒入清水,大火烧沸,撇去浮沫;改用小火,入羊红腰片、鹿茸粉,炖1小时,用盐、胡椒调味即可。

功效:补气血,壮元阳,益精髓,强筋骨。

4桂花莲子羹

原料:桂花3克(糖腌),莲子50克,红糖l勺。

制法:莲子洗净,去心,用清水泡透,放入锅中,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至熟烂,放入糖桂花和红糖,煮沸即可。

功效:温中散寒,暖胃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胃痛隐隐、泛吐清水、饭后腹胀、喜暖喜暗、神疲乏力、四肢不温等疾病。

阳虚体质的养生法

易得疾病

阳气虚损,寒从中生,病理产物得不到代谢,脏腑机能易受损害。

心阳虚衰可导致心脏搏动无力、心脏自身滋养障碍、面色苍白、唇舌苍白、头晕目眩,甚则可有胸闷、心绞痛,心脏搏动过缓,易得冠心病、低血压等疾病。

胃阳虚可体现为腹中冷痛(得温则减)、消化不良、呕吐、呃逆、厌食,易得胃溃疡等疾病。

脾阳虚体现为四肢不温、久泻久痢、晨起面目水肿、大便溏薄、身体消瘦。

肾阳虚可见周身畏寒,下肢水肿,小便清长,齿摇发脱,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冷不孕、痛经、闭经、带下清稀量多,易患早衰、不孕不育、性功能低减、水肿等疾病。

药物保健

阳虚者当以补肾温阳、培本固元、强身健体为首要原则。

可以补阳的中药有鹿茸、紫河车、淫羊藿、巴戟天、仙茅、杜仲、续断、肉苁蓉、锁阳、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沙苑子、蛤蚧、核桃仁、冬虫夏草、葫芦巴、韭菜子、阳起石、紫石英、海狗肾、海马、羊红膻等。这些中药可以单服,或作为煲汤时的佐料,平时可以选择几种中药泡水喝,代茶饮用。、

肢冷畏寒可以单取紫河车3克研粉每日冲服;若肾阳虚甩、早衰、性功能减退,可用冬虫大家庭草1克、枸杞子2克、淫羊藿3克每日代茶饮用;腰膝冷痛、下肢水肿、气短虚喘,可用蛤蚧粉3克、海马粉3克、牛膝30克煎水,每日冲服。另外,还可用人参1棵、鹿茸15克、枸杞15克、杜仲15克、海狗肾2个、冬虫夏草3克,用高度白酒2000毫升浸泡一个月,制成药酒,每日饮用一盅,也可使人壮阳回春,精神焕发。

补阳方剂有治疗真阳虚衰的右归丸。此方可温补肾阳、填精益髓,可应用于多种由肾阳不足引起的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齿动发脱、阳痿遗精等疾病。

另有桂附地黄丸,原名肾气丸,也具有补肾助阳的功效,对肾阳虚引起的腰腹冷痛、少腹拘急、下肢水肿有较好疗效。

阳虚体质调补多在冬季。说到冬令进补,大家经常会提到膏方和底补两种方式。

膏方,又称膏剂,全名为煎膏剂,是中药常用剂型之一。其制作方法是采用天然原料加水煎煮,经过浓缩后即成稠糊、半流体状的膏方。根据制作过程是否加入蜂蜜,可将煎膏分为清膏和蜜膏两种。原料煎煮浓缩后直接收膏者为清膏;蜜膏则是在清膏的基础上加入了蜂蜜。

底补就是打基础,服补药可增加滋补效力,但又不会发生虚不受补的现象。

可选用芡实炖牛肉,或芡实、红枣、花生仁加红糖炖服,以调整脾胃功能;也可炖些羊肉,加红枣成羊肉红枣汤,也有同样的功效。

四季养生

阳虚体质的人最难适应季节的更替,自然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尤其不耐严冬。冬季严寒,阳虚体质尤其畏惧寒冷,此时应少出门,保证室内温度达到舒适的程度,多加衣被,尤其应注意腰部和下肢部的保暖。

饮食应以温热滋补之品为主,可少量饮白酒或壮阳药酒以驱散寒邪;冬季应坚持运动,适当从事体力劳动,保持身体的活力,但注意应以室内活动为主,活动量以身暖、微微汗出为度。

春夏养阳,春季风多,昼夜温差较大,阳虚体质的人应注意春捂,应逐渐减少衣被,适当从事户外活动,叠受阳光照射;饮食多用粮食蔬菜,增强抵御流行疾病的能力,避免到人多聚集的地方活动,以防感染流行性疾病。

夏日,阳虚体质的人大都可以耐受高温,应当避免电风扇、空调直吹;夏夜应慎用凉席,睡觉时应着衣被,防止夏夜寒风伤阳;户外活动时应避开酷日照射,避免大汗大渴;饮食宣清淡,切莫妄食生冷;注意固护脾胃以存阳气。

秋季寒凉,宜及时增添衣被;饮食宜进补,秋季气候凉燥,除注意服用温补食物之外,还应当兼顾滋阴,以免过于温煤;入冬天冷之前适当多做户外运动,为入冬打造良好的身体基础。

经络养生

经脉中督统统领诸条阳经,命门是元阳的居所,精血之海,元气之根,反复按摩腰际命门穴的位置可以助命门之火,壮一身阳气。饮食过后,临睡之前,用手在关元穴的位置反复摩腹,令小腹微热,也可调动身体的阳气生发。

腹中冷痛、大便溏薄可按揉中脘、足三里;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可按摩内关、膻中;下肢水肿、小便清长除按摩命门,关元外,还可加按涌泉、阴陵泉。

阳虚体质的人宜用灸法,可以用硬币大小厚薄的姜片。刺孔若干,贴于神阙、命门、关元等穴位上,捻艾绒如黄豆大小嚣于姜片上点燃,燃尽更换新艾绒,每次15分钟;也可直接拿艾条点燃悬于穴俯,已每次灸1 5~30分钟。

阳虚体质的养生法

阳虚体质的养生保健法


所谓阳虚,是指机体阳气不足,即俗称火力不足,机能减退或衰退,反应低下,代谢热量不足的一种体能状态。阳气不足,一般以脾肾阳气虚为主,其临床表现常出现平素怕寒喜暖,手足不温,口淡不渴,喜热饮食,饮食生冷则易腹痛腹泻,或胃脘冷痛,腰膝冷痛,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体胖嫩,舌苔白滑,脉象沉溺等。

一、饮食保健

阳气虚弱宜适当多吃一些温肾壮阳的食物。常用补阳的食物可选用羊肉、猪肚、鸡肉、带鱼、狗肉、麻雀肉、鹿肉、黄鳝、虾(龙虾、对虾、青虾、河虾等)、刀豆、核桃、栗子、韭菜、茴香等,这些食物可补五脏,添髓,强壮体质。在饮食习惯上,即使在盛夏也不要过食寒凉之品。还可选用适合自己的药膳调养。

如虫草炖老鸭:

配方:核桃30克、栗子60克、老雄鸭一只,黄酒、生姜、葱白、食盐等调料适量。

制作:将老雄鸭去掉内脏,加工冲洗干净,放入沸水锅中略烫后捞出,将核桃、栗子洗净后放入鸭腹内,用线扎好,放入大钵中,在加入黄酒、清水其它相关作料,隔水炖蒸约两个小时即可。

功效:补肾益精,滋阴壮阳。虚痨咳喘、腰膝酸痛、阳痿遗精、自汗盗汗、病后体虚等症。

二、药物保健

补阳的中药很多,用于保健的常用中药,可选用鹿茸、海狗肾、冬虫夏草、肉苁蓉、补骨脂、杜仲、菟丝子、沙苑子、怀牛膝、芡实、覆盆子、仙茅、仙灵脾、丁香等。可选用适合自己的补阳保健药方。

肾阳虚者,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全鹿丸等,脾阳虚弱,可选用理丸或附子理中丸;脾肾两虚者可选用济生肾气等。

三、起居与锻炼

阳虚之体,适应寒暑变化的能力较差,在严冬,应避寒就温,采取相应的一些保健措施。还可遵照春夏养阳的原则,在春夏季节,注意从饮食、药物等方面入手,借自然界阳气之助培补阳气,亦可坚持做空气浴或日光浴等。宜住坐北朝南房子,不要贪凉而室外露宿或在温差变化大的房子中睡眠。以免受风寒而患病。在运动方面,因体力强弱,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如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及各种球运动。

体质养生之阳虚体质养生法


体质反映机体内阴阳运动形式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由脏腑胜衰所决定,并以气血为基础。

前人对体质有许多论述,在国外,到目前为止已有三十多种体质类型学说。

古希腊波克拉底的气质学说,曾被公认为世界最早的体质学说,其气质学说认为人体有四种不同的体液,其比例决定了人的气质,并依此把人分为多血质型、胆汁质型、粘液质型、忧郁质型。前苏联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依据神经过程的强度、平衡性、灵活性,把人分为兴奋型、灵活型、安定型、抑制型。

今天我们主要介绍阳虚体质养生法。

(1)体质特点

形体白胖或面色淡白无华、平素怕寒喜暖、四肢倦怠、小便清长、大便时稀、唇淡口和、常自汗出、脉沉乏力、舌淡胖。其人患病则易从寒化、可见畏寒蜷卧、 四肢厥冷、或腹中绵绵作痛、喜温喜按;或身面浮肿、小便不利;或腰脊冷痛、下利清谷;或阳痿滑精、宫寒不孕;或胸背彻痛、咳喘心悸;或夜尿频多、小便失禁。

(2)阳虚体质的病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卫阳不足:主要表现是身体怕冷,怕风,四肢怕冷,甚至腰背怕冷等一系列寒的的现象。

2.中焦虚寒:主要表现是胃部怕冷,不能吃寒凉的东西,一吃就腹泻。

3.下焦虚寒:主要表现是腰部怕冷,屁股怕冷、生殖器怕冷等,还有小肚子一吹风,马上就疼痛不舒服。

(3)养生原则

祛阳法寒,温补脾肾,因为阳虚者关键在补阳。五脏之中,肾为一身的阳气之根,脾为阳气生化之源,故当着重补之。

(4)养生方法

1、体育锻炼因动则生阳,故阳虚体质之人,要加强体育锻炼,春夏秋冬,坚持不懈,每天进行1~2次。具体项目,因体力强弱而定,如散步、慢跑、 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内养操、工间操、球类活动和各种舞蹈活动等,亦可常作日光裕、空气浴,强壮卫阳。气功方面,坚持做强壮功、站桩功、保健功、长寿功。

2、饮食调养 应多食有壮阳作用的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鸡肉。根 据春夏养阳的法则,夏日三伏,每伏可食附子粥或羊肉附子汤一次,配合天地阳旺之时,以壮人体之阳,最为有效。

3、精神调养:《黄帝内经》中说:肝气虚则恐,意思是肝脏功能差的人,容易恐惧,又指出:心气虚则悲,这是说心脏功能低下者精神上易出现悲哀的情绪。中医认为,阳虚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故而阳气不足者常表现出情 绪不佳,易于悲哀,故必须加强精神调养,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感,去忧悲、防惊恐、和喜怒、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4、环境调摄:此种体质多形寒肢冷,喜暖怕凉,耐春夏不耐秋冬,故阳虚体质者尤应重环境调摄,提高人体抵抗力。有人指出,若在夏季进行20~30次 日光浴,每次15~20分钟所得的紫外线将能使用一年。对于年老及体弱之人,夏季不要在外露宿,不要让电扇直吹,亦不要在树阴下停留过久。

5、药物养生 可选用补阳祛寒、温养肝肾之品,常用药物有鹿茸、海狗肾、蛤蚧、冬虫夏草、巴戟天、淫羊藿、仙茅、肉苁蓉、补骨脂、胡桃、杜仲、续断、菟丝子等,成方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全鹿丸。若偏心阳虚者,桂枝甘草 汤加肉桂常服,虚甚者可加人参;若偏脾阳虚者,选择理中丸,成附子理中丸;脾肾两虚者可用济生肾气丸。

结语:

我们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来选择合适我们的养生方法,相信看完了我们的内容后,会对那些阳虚体质的人有所收获。

中医养生法 春暖花开养生法


中医认为,受四时气候影响,人体的气血阴阳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春季阳气始生,气血渐趋于表,毛孔初开,血气稍减,所以有“困”的感觉。夏季阳气流溢,气血通达于表,毛孔开,汗大泄,所以常有“昏昏欲睡”的感觉。而秋季阳气始衰,阴气始生,气血渐趋于里,但充而不实,所以仍有“乏”的感觉。这就是“春困、秋乏、夏打盹”的原因。

针对这种情况,中医也制定了相应的养生方法,那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那么在春季具体应该怎样养生呢?河南省中医院毛德西教授说,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

■精神养生

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保持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静的好心态。

■饮食养生

春属木,与肝相应,“养肝之体用酸,舒肝之气用辛”。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清淡可口(如黄豆芽、绿豆芽、柑橘、葱、蒜、香菜、蜂蜜之类),忌油腻、生冷、粘硬食物,以顺应春季阳气之升畅。还要多吃些新鲜,如春笋、菠菜等,以补由于冬季新鲜较少,摄入维生素不足的缺憾。

春季是肝旺之时,因时养肝可避免暑期的阴虚。可有目的的根据医生的推荐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草药和,草药如枸杞、郁金、丹参等,可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但对于体质过敏,易患花粉过敏、荨麻疹、皮肤病者,应禁食含异种蛋白的刺激性食物,如羊肉、蟹之类。

■起居养生

春天,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适宜“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散行”。由于春季循环功能加强,各组织器官负荷加重,于是中枢神经产生了一种镇静、催眠作用,使身体困乏,这种现象俗称“春困”。要适应这种生理变化,就应当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以汲取大自然的活力,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精力充沛。但年高多病者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掌握运动量,要保持在活动后心率最高不超过(180-年龄)为佳。

在衣着上,由于早春气温乍暖乍寒,而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御寒能力有所减弱,因此,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骤去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千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

■防病保健

春季是各类传染病的高发期,如流感、流脑、腮腺炎等疾病。为避免春季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在预防措施中,首先要消灭传染源。二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阳光充足。三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此外,注意口鼻保健,阻断温邪犯肺之路。在运动上,动作宜舒展,一般可选择散步、慢跑、春游、放风筝等。

中医的运动养生法


一提起养生,许多人会觉得是件麻烦的事,其实,生活中简简单单的小动作,不需要多长时间,却对养生大有裨益。

下面就由中医专家为我们讲解:如何通过生活中的简单小动作实现防病养生的目的。

1、要快乐常捋心包经

心包经就是西医中的胸腺,是人快乐的根源。心包经从胸中开始,浅出属于心包,通过膈肌,散于胸部、上腹和下腹三焦。平常可以拍一拍心包经,其实有一个下意识动作,每个人都会做。当我们心中有气时,胸会觉得很憋,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心包被憋了,我们就会不自觉地用手拍拍胸脯,这就是下意识地拍心包经。我们可以经常捋心包,捋一捋两乳正中间,拿大拇指轻轻地捋,心中的不快气滞就会被排除掉。

2、随时随地拍胆经

现在很多人有胆囊问题,一般来讲有三条原因:第一,跟不早睡、老是晚睡有关。第二个原因跟精神压抑有关。第三个原因就是长期不吃早饭。而拍胆经对胆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站直了,手随意地放在大腿两侧,中指指尖停留的地方有一个穴位,叫做风市穴。这个地方是风的市场,最容易进风,往往摁到这个地方会觉得很硬。

要拍胆经,就稍微蹲着点,两个手就这么拍拍,就能锻炼了。如果有劲,就拍两肋,拍头的两侧,全身拍。

3、坐着也能解肝郁

想要肝好,一个是锻炼,还有一个就是中国健身气功中的六字诀,其中嘘字诀是专门锻炼肝的。发嘘这个音,一方面解肝郁、解郁闷,同时肝又藏血,所以它又有止血之功效。通过发声就能治病,这是中国最古老有效的方法。

解肝郁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宣开两腋。这是古代一个很好的解肝郁方法,坐着也可以做。方法是:两个手掌交叉,抱着后脑勺,撑住了,手与肩膀齐平,尽量撑开拉住。这个动作一下子就把两腋宣开了。然后,维持这个动作慢慢左转,在左转的过程中,两腋不许合上,慢慢地左转,转到最靠边的时候,屏住呼吸待一会儿。然后,再慢慢地正过来,再右转。眼神要拼命地往最后面看。保证每天左右各做六遍。这个动作,你坐在办公桌前也可以做,很方便。

4、挤压六腑锻炼五脏

五脏都藏在肋骨里面,基本按摩不到,治五脏只有一个方法自我锻炼法。中医是靠六腑来治五脏的,因为五脏与六腑之间是相表里关系。比如说,同样心脏复苏,西医是靠电击的疗法;而中医上,因为心和小肠相表里,只要在小肠经上找到一个恰当的穴位按住以后,一定会刺激到心脏。按摩六腑是非常重要的,没事就揉、拍打肚子。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好的姿势抱着肚子蹲下,穿着平底鞋,脚后跟不许跷起,对五脏都有益处。

5、下跪可以锻炼胃经

知道怎么锻炼胃经吗?有一个古代人都做,现在人都不爱做的方法下跪。方法是:直直地跪着,双脚放平,脚心朝天,上身放直,整个胃经就都会受到牵拉。平时我们可以在床上或在地板上铺上垫子,注意上身一定要保持直直的,就可以帮助锻炼胃经。每天跪跪,所有的气血就都奔胃经而去了,膝盖有损伤、有关节炎的,会随之好转;而且存积的赘肉会被带走,还可以减肥。

古代男子坐着也有个很好的习惯,就是两手扶住膝盖,这是养胃大法。因为两个膝盖走的是胃经,两手扶住膝盖,不让膝盖受寒,这叫虎踞坐法,可以锻炼身体。

专家提醒,运动养生随时随地能进行。

中医刮痧养生法


如今重视健康养生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不少人还迷上了中医外治法:刮痧。刮痧的好处颇多,除了能治小病外,还具有健康养生的功效,而且操作起来简单易行,因此深受养生爱好者的喜爱。

刮痧的三大养生作用: 1、舒筋通络 肌肉紧张和疼痛常互为因果关系,刮痧治疗消除了疼痛病灶,肌紧张也就消除;如果使紧张的肌肉得以松弛,则疼痛和压迫症状也可以明显减轻或消失,同时有利于病灶修复。 2、活血祛瘀 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3、调整阴阳 刮痧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肠蠕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使用刮痧手法可使亢进者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这说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

中医睡眠养生法


睡眠是平衡人体阴阳的重要手段,更是恢复疲劳、走出亚健康的养生第一良方。

中医睡眠机制是:阴气盛则寐(入眠),阳气盛则寤(醒来)。所以夜晚应该在子时(21~23点)以前上床,在子时进入最佳睡眠状态。因为按照《黄帝内经》睡眠理论,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阴主静,所以夜半应长眠。


提高睡眠质量有四大法宝:

首先,应提倡睡子午觉。子、午时是人体经气合阴及合阳的时候,有利于养阴及养阳。晚上11点以前入睡,效果最好。因为这个时候休息,最能养阴,睡眠效果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午觉只需在午时(11点~13点)休息30分钟即可,因为这时是合阳时间,阳气盛,所以工作效率最好。

第二,睡前应注意减慢呼吸节奏。睡前可以适当静坐、散步、看慢节奏的电视、听低缓的音乐等,使身体逐渐入静,静则生阴,阴盛则寐,最好能躺在床上做几分钟静气功,做到精神内守。

第三,睡前可吃一点养心阴的东西,如冰糖百合莲子羹、小米红枣粥、藕粉或桂圆肉水因为人睡觉后,心脏仍在辛苦地工作,在五脏中,心脏最辛苦,所以适当地补益心阴将有助于健康。

第四,失眠的病人别忘了睡前用温水泡脚,可以促进心肾相交。心肾相交意味着水火相济,对阴阳相合有促进作用,阴阳合抱,睡眠当然达到最佳境界。


中医养生之“情欲”养生法


导读:人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乐,情绪和人的健康也有很大的关系,那么中医养生,如何调理情绪呢?


中医情欲养生

中医运用五行学说,采用取类比象的方法,将人体归纳为心肝脾 肺肾五大体系,根据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不同特点,而将其具体归纳为 某一脏的生理功能,即五脏生五志,其中喜(惊)为心之志,怒为肝 之志,思为脾之志,悲(忧)为肺之志,恐为肾之志。当发生突发、 强烈或持久的情志失调情况时,便也首先损伤有关的脏腑,也就是喜 (惊)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忧)伤肺、恐伤肾。中医还巧妙 地运用五行的生克制化关系,提出了以一种情志去纠正相应所胜的情 志,达到调节由这种不良情志所引起的疾病的独特治疗方法,也就是 以情胜情疗法,有些人亦称为情志相胜、五志相胜、情志移遣疗法等。

喜伤心 恐胜喜

清代《冷庐医话》中,说到一江南书生在京考中状元,因过于高 兴而发狂,大笑不止。一位名医看后对他说:你的病治不好了,不 过十天就会死的,赶快回家吧,迟了就来不及了。你回家路过镇江时 ,一定要找一位何医生再给你看看病。同时写了一封信,让他面呈 那位何医生。书生到了镇江,果然病就好了。医生的信中写有这样的 话:这位书生因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不可复合,非药石之所 能治。故以危言惧之以死,令其惊恐忧郁,则心窍闭,到镇江当已愈 矣。

这是以恐胜喜的典型病例,因为喜为心志,恐为肾志,在五行中, 心属火,肾属水,水能够克火,所以可用肾之志恐,来治疗心之志喜 导致的疾病。医生也正是给状元造成病重将死的假象,以恐而治愈了 他的喜病。

思伤脾 怒胜思

元代的《儒门事亲》一书中,记载了一位贵妇人,严重的失眠, 历经两年不愈,诸医无策,擅长心理治疗的名医张子和,让病人的丈 夫,以怒而激之,整天花很金的钱,只顾买酒喝,自得其乐,而 对病人不闻不问,不给她买药治病,结果这位妇人怒中遏,一气之下 ,出了一身大汗,当天夜里便感到疲惫不堪而睡得很香,又过了八九 天,食欲也好转了。

这是一则以怒胜思的病案。因为思为脾志,怒为肝志,在五行中, 脾属土,肝属木,因木能克土,所以可用肝之志怒,来治疗脾之志思 导致的疾病。张子和也正是运用惹其发怒的手段,治愈了贵妇人 的失眠症。

悲忧伤肺 喜胜悲忧

有一个人,因父亲骤然死亡而悲痛不已,之后便觉心痛难忍,逐 日加重,药皆无效。张子和为其诊治时,恰巧有一个巫婆在场,张子 和于是便自学巫婆的样子,取笑戏弄巫婆,来引逗病人,病人大笑不 已,结果仅一两日,其心痛便自愈了。

这是一则以喜胜悲(忧)的病案。因为悲(忧)为肺志,喜为心 志,在五行中,肺属金,心属火,因火能克金,所以可用心之志喜, 来治疗肺之志悲(忧)导致的疾病。张子和也正是以幽默的语言行为, 来引逗病人大喜,而治愈了他的心痛。

恐伤肾 思胜恐

《续名医类案惊悸》一书中记载了一个名叫沈君鱼的病人,整 日害怕死亡,常感死期将临,后来找到了当时的名医卢不远诊治。卢 不远先与病人交谈了一次(类似今日心理疏导疗法),病人心中恐惧 顿时减轻许多,但翌日一早便又来求治,声称其占了卜,签上说其10 天内就要死去,因此十分紧张,遂一早又来。卢不远便留他住在自己 家里,病人觉得医生在身旁,便放心了许多,过了10天亦未死亡。后 来卢不远又介绍他去找和尚练习坐禅,经过一百余日的闭目沉思之后 ,病人的恐死心理终于消除。

这是一则以思胜恐的病案。因为恐为肾志,思为脾志,在五行之 中,肾属水,脾属土,土能够克水,所以可用脾之志思,来治疗肾之 志恐所导致的疾病。卢不远通过让病人深思,来认识分析恐死的症结, 终于以思而治愈了他的恐病。

怒伤肝 悲胜怒

明代名医张景岳,一次诊治了一位因一时口角理屈,佯装发怒而 昏厥假死的妇人。张景岳在确定其是装病后,便在其耳边,故意 大声说其病情已非常危险,必须用艾条在其面部熏灸,才能治愈,病 人因害怕火灼疼痛与毁了面容,而面露悲伤之色。张景岳接着又提出 ,可以先服汤药试一试,如果药到了咽喉就醒过来,则也可不用艾灸 ,后来妇人在服药时,药尚未到咽,便醒了过来。

这是以悲来胜怒的病例。因为怒为肝志,悲为肺志,在五行中, 肝属木,肺属金,金能够克木,所以可以用肺之志悲,来治疗肝之志 怒导致的疾病。张景岳在解释上述病案时说:子之玄秘,秘在言耳, 亦不过借药为名耳,但使彼惧,敢不速活。

当然,严格地来说,情志相胜就是一种治疗方法,没有经过正规 的训练,一般人也难以掌握,而且运用不当,反会导致另一种情志伤 害,使病情加重繁杂。所以没有经过特殊培训者,不可盲目以此法来 替人治病。但读者若能洞悉领悟了七情相胜之机制,而有意识地去调 节自己的情绪,也未尝不可。比如气恼不能自控时,不如去想想自己 经历过的苦难岁月;高兴过头之时不如想点令人恐惧的事情;忧愁乘 袭之时,则应去想点高兴的事情;思虑难挥时不妨想想不快的事情; 大恐之时,则当客观冷静地去沉思分析引起恐惧的原因等等,或许会 很快使情志和平,防止七情过度变化对身体的进一步损害。

心理调理 中医有招

生活中如面对死者的悲哀情绪、对自己的未来的迷惘、对周边事物的复杂情感等。而在七情中比较重要的有:惊、恐、悲、思、忧以及多种负面情绪的聚合。

惊 恐

惊恐,突然的大灾害降临,人处于一种不能应付的状态,最容易出现惊恐。惊则气乱、恐则气下。中医认为惊恐最易伤肾、心、胆,惊恐之后三脏出现虚损,可能出现严重的心神不宁。表现为惊恐不安、害怕胆小、不敢独处、心悸气短、面色苍白、精神不振等。

由于惊恐主要以心胆气虚证候为主,所以应对这些人主要采用补气的治疗方法,也就是更多地采用拥抱、爱抚的肢体和口头语言的支持方法。

在饮食上,要采用介以潜之和甘味补气的办法。具有补气功能的常见食物有:大米、山药、白扁豆、薏苡仁。必要时还可采用中药的治疗方法,像人参、党参、茯苓,方如安神定志丸等。

中医养生之夏季养生法


夏天,指阴历4月至6月,即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其间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等六个节气。

《黄帝内经》在描述夏天的节气特点时,这样写道:“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意思是说,在夏天的三个月,天阳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上下交合,各物大都开花结果了,所以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

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为适应炎热的气候,皮肤毛孔开泄,而使汗液排出,通过出汗,以调节体温,适应暑热的气候。在谈到夏天如何养生时,汪绮石在《理虚元鉴》里指出:“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这里再清楚不过地指明了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在盛夏防暑邪;在长夏防湿邪;同时又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从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即《黄帝内经》里所指出的“春夏养阳”,也就是说,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仍然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

暑为夏季的主气,为火热之气所化,独发于夏季。中医认为,暑为阳邪,其性升散,容易耗气伤津。这是它的病理特点。暑邪侵入人体,常见腠理开而多汗,汗出过多导致体液减少,此为伤津的关键,津伤时,即见口渴引饮、唇干口燥、大便干结、尿黄心烦、闷乱等症。如果不及时救治,开泄太过,则伤津可以进一步发展,超过生理代偿的限度必然将耗伤元气,此时可出现身倦乏力、短气懒言等一系列阳气外越的症状,甚至卒然昏倒,不省人事、而导致死亡,由此观之,夏季防暑不可等闲视之。

湿为长夏之主气,在我国不少地方,尤其是南方,既炎热又多雨。人们所说的湿病就多见于这个季节。这个季节里空气中湿度最大,加之或因外伤暴露,或因汗出沾衣,或因涉水淋雨,或因居处潮湿,以至感受湿邪而发病者最多。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人体阳气。因其性重浊粘滞,故易阻遏气机,病多缠绵难愈,这是湿邪的病理特征。不仅如此,湿邪亦好伤脾阳,因为脾性喜燥而恶湿,一旦脾阳为湿邪所遏,则可能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气机不畅,临床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四肢不温。尤其是脾气升降失合后,水液随之滞留,常见水肿形成,目下呈卧蚕状。

中医还认为,湿邪重浊,故外感湿邪后多有身重倦困,头重如裹等症状。又因湿邪粘滞,病损往往着而难易,若其侵犯肌肤筋骨,每每既重且酸,固定一处,故有“著痹”之称。一般他说,湿邪为病,病程较长,如湿温病,常有如油入面难分难解之临床特征。风湿夹杂,侵犯肌肤,关节所形成的风湿痹症则往往反复发作。内湿病常见其病理性产物多呈秽浊不洁之物,如皮肤病变之渗出物,湿热带下之分泌物,质粘而腥臭。因此,人们常称湿为“有形之邪”,其性秽浊。

由于湿的形成往往与地之湿气上蒸有关,故其伤人也多从下部开始。临床所见之下肢溃疡,湿性脚气,带下等症往往都与湿邪有关。

对于湿,现代科学用湿度来表示,是指空气中的含水量,物体潮湿的程度。空气的湿度是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人体有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说,对人体适宜的湿度是40%~60%,当气温高于25℃时,适宜的相关湿度为30%。秋天,天气凉爽,湿度适中,人的精神倍增;而夏季三伏时节,由于高温、低压、高湿度的作用,人体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后不易被蒸发掉,因而会使人烦躁、疲倦、食欲不振,易发生胃肠炎、痢疾等。若湿度太低,上呼吸道粘膜的水分可大量散失,从而使抵抗力下降,易引起感冒。不仅如此,长夏时节由于天气闷热,阴雨连绵,空气潮湿,衣物和都容易返潮,甚至发霉、长毛,人也会感到不适。若穿着返潮的衣物,容易感冒或诱发关节疼痛,吃了霉烂变质的,就会引起胃肠炎,甚至导致中毒,所以在长夏一定要重视防止湿邪的侵袭。

“又防因暑取凉”,这是告诫人们在炎热的夏天,人们一定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春夏养阳”,那么,在夏天又怎样注意保护阳气呢?

首要的一点是,人们不能只顾眼前舒服,过于避热趋凉,如在露天乘冷过夜,或饮冷无度,致使中气内虚,从而导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而入。在乘凉时,要特别注意盖好腹部,不少农村地方喜穿“兜肚”,是很符合的。《养老寿亲书》里指出:“夏日天暑地热,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乘凉,以防贼风中人。”《摄生消息论》亦指出:“不得于星月下露卧,兼使睡着,使人扇风取凉。”这些都是宝贵的养生经验,符合夏季“养阳”的精神。夏季养生,古人之所以提出保养阳气,关键在于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开放,这样机体最易受风寒湿邪侵袭。

其次要谨防冷气病:所谓冷气病,是指由于人们久处冷气设备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时所患的一种疾病。轻者面部神经痛、下肢酸痛、乏力、头痛、腰痛、容易感冒和不同程度的胃肠病等;重者会出现皮肤病和心血管疾病。而老年人中出现的各种症状更加明显。

冷气病发生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点是,人们由于每天多次出入冷气环境,这样人体多次经受冷适应的条件反射,促使交感神经对肾上腺素的大量分泌,无形中给心脏增加了负担。而在中医理论中,早就有夏季宜养心的说法,因为五脏应五时,具体到夏季是心与之相应。夏季人们室外活动多,活动量也相对增大,加之夏天昼长夜短,天气炎热,故睡眠时间也较其他季节少一些。因此,体内消耗的能量多、血液循环加快、汗出亦多。显而易见,在这个季节,心脏的负担是很重的,倘若不注意对心脏的保养,很容易使心脏受到伤害。由上可知,夏季人们多次反复出入冷气环境,于心脏是不利的,而心属火,伤心即伤阳气。

第二点是,在久处冷气环境中的人,一旦进入炎热的自然环境时,体内就要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除体温迅速上升外,皮肤开始出汗,而带汗的皮肤又往往粘有许多细菌。当人们再回到冷气环境中时,皮肤和血管马上收缩,细菌很容易利用开张的毛孔进入人体内而引起感染。

鉴于上述情况,人们在酷暑一定不要贪凉,谨防冷气病的发生。办法是:

室内外的温差不宜太大,以不超过5摄氏度为好。室内温度不少于25摄氏度。

入睡时,最好关上冷气机;冷气房里不要长期关闭,有条件时要常使室内空气与外界空气流通。

当在室内感觉有凉意时,一定要站起来适当活动四肢和躯体,以加速血液循环。

若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慢性病人,尤其是老年人,不要长期呆在冷气环境里,患有关节痛的人亦不要老在冷气环境里生活。

还有,要防湿邪侵袭:如前所述,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尤其是损伤脾胃阳气。在盛夏是心与之相应,而在长夏,则是人体五脏之一的脾脏和其相应。所以,长夏的湿邪最易侵犯脾胃的功能,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中医营养学认为,长夏的饮食原则易清淡,少油腻,要以温食为主,如元代著名养生家邱处机主张夏季饮食应“温暖,不令大饱,时时进之……其于肥腻当戒”。也就是说,长夏的饮食要稍热一点,不要大寒凉;亦不要吃的大多,但在次数上可稍多一些。在我国一些南方地区,不少人有食辣椒的习惯,这是因为吃辣可以促使人体排汗,在闷热的环境里增添凉爽舒适感。另外,通过吃辣,可帮助消化,增加食欲,增加体内发热量,从而有助于防止在高温、高湿的时候,人们常有的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现象。

防止湿邪侵袭,在居住环境上就要切忌潮湿:中医认为,“湿伤肉”,即感受湿邪,易损伤人体肌肉,如常见的风湿关节炎等症。《黄帝内经》里又指出:“伤于湿者,下先受之”,下,指人体下部。意谓湿邪伤人往往从人体下部开始,这是因为湿邪的形成往往与地的湿气上蒸有关。故其伤人也多从下部开始,如常见的脚气,下肢溃疡,妇女带下等。因此,在长夏居室一定要做到通风、防潮、隔热,如果室内过于潮湿,空气污浊,不仅家具、衣物发霉、长毛而损坏。还能损伤人体阳气。有些国家对儿童风湿病的研究证明,50%以上的患儿,是由于住在潮湿的屋内造成的。

中医养生之秋季养生法


秋天,是从立秋之日起,到立冬之日止,其间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六个节气。并以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作为气候转化的分界。

《管子》指出:“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这里的阴气始下,是说在秋天由于阳气渐收,而阴气逐渐生长起来;万物收,是指万物成熟,到了收获之时。从秋季的气候特点来看,由热转寒,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随“夏长”到“秋收”,而相应改变。因此,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也就是说,秋天养生一定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正如《黄帝内经》里说:“秋冬养阴。”所谓秋冬养阴,是指在秋冬养收气、养藏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而旺的规律,从而为来年阳气生发打基础,不应耗精而伤阴气。

秋季如何保养体内的阴气呢?关键是要防燥护阴。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其气清肃,其性干燥。每值久晴未雨、气候干燥之际,常易发生燥邪为患。由于肺可呼吸,肺合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故当空气中湿度下降时,肺、大肠与皮毛首当其冲,这是燥邪致病的病理特征。

燥邪伤人,易伤人体津液,所谓“燥胜则干”,津液既耗,必现一派“燥象”,常见口干、唇干、鼻于,咽干、舌干少津、大便于结、皮肤干甚至皲裂等症。肺为娇脏,性喜润而恶燥,燥邪犯肺,最易伤其阴液。肺失津润,功能必然受到影响,因而宣降失可,轻则干咳少痰,痰粘难咯,重则肺络受伤而出血,见痰中带血。肺中津亏后,因无液以下济于大肠,因而使大便干结难解。

秋令燥气又有温凉之分,一般认为早秋气温尚高,故为温燥;晚秋气温下降,故为凉燥,无论温凉,总是以皮肤干燥,体液缺乏为其特征。但二者在临床上还是有区别的,温燥伤人,常表现为不恶寒或微恶寒,发热较明显,脉呈细数;而凉燥伤人,则常不发热或微发热,反之,恶寒较明显,脉多不数。

由上可知,秋天养生主要是防止燥邪对人的伤害,这样才能养护好体内的阴气;这是从总的原则上来讲,具体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精神、起居、饮食、运动、药物等具体问题上,又怎样去保养呢?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