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体质的养生法

2021-07-13 │ 阴虚体质的养生法 中医的运动养生法

阴虚体制的中医养生法

“拿体力精力与黄金钻石比较,黄金和钻石是无用的废物。”社会在发展,养生也逐渐成为很多人的关注焦点,只有进行科学的养生,我们才能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关于中医养生有哪些知识需要掌握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阴虚体制的中医养生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阴虚体质我说一个很普通的话就是体内少水,阴分不足。

我们知道水火是矛盾的,只要少水的话就会带来两个主要的后果:

一个少水缺乏滋润,所以就容易干涩干枯。

另外一个少水,火就会偏盛,水火不相容,水能够抑制火嘛?所以体内少水的人特别容易内热,上火。

阴虚和内热合起来说的,这种体质在女性中比较常见。

为什么女性比较常见呢?

因为和女性的一些特殊生理功能有关系,女性一生中通常都要经过经、带、胎、产、乳这几个生理阶段,而经、带、胎、产、乳这个生理过程要消耗的物质基础以血为主,血属阴,女性这一生中要消耗阴血,所以比较容易形成阴虚的体质。

所以从两性来说,女性多见一些,阴虚体质通常有什么外形,怎么样去判断,从形来说,阴虚体质,因为阴虚内热,所以消耗大,细胞勤奋,线粒体发达,我这样开玩笑说,所以阴虚内热的人,往往不太容易发胖,我们通常说,这个人的胃口这么好,怎么吃都不肥的,泡在油缸里都胖不起来,这种人通常是阴虚内热的体质。所以这种人比较有口福,改善阴虚内热的人,吃点海鲜,海鲜是咸,咸能化阴,它滋阴,多吃水果,多吃水果改善皮肤,对阴虚的人是最好的。

内热可以反映在中焦,胃火旺,消谷善饥,吃嘛嘛香,但是人家还就不胖,我说实在的,我都很羡慕这种人,胖人比较少见,还有因为阴虚内热,所以经常会发热,但是体温不高,发热的表现有一个特征,就是五心烦热、手心热、脚心热。为什么叫烦热,因为热得他心烦不安,以前在大学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我老见她在复习的时候,他怎么样啊,她坐在那个地方,带个盆,然后脚要放在凉水里边,手旁边摸着两个石头来看书,我很奇怪,那个时候刚学中医,也不是太懂,我说你干吗这个样子,她说,我的手心脚心热的,我根本都背不下东西,我一下就理解,老师说阴虚内热,五心烦热,无热不生烦,让她躁得就静不下来,所以这种人,有一种反应就是很活跃,精力旺盛、耐熬啊,就是有内热。

另外一个因为内热,所以大便经常干结。有个特点,大便干结的同时,一粒一粒的中医叫做羊矢状,一粒一粒的的很硬。小便量少又黄,经常看她喝水,因为阴虚嘛,喝水也不见得小便变清一些,喝水也不见得小便多一些,小便还是少又黄,这就是阴虚的表现,内热,消耗。

另外一个会有一种干涩的感觉。除了有热的感觉外他会有一种干涩的感觉,所以经常会眼睛干涩,关节干涩不利,皮肤会偏干的多一些,口唇又红又干。

还有一个特点呢就是特别怕过夏天。就我刚才举的那个例子,到了夏天以后,她要不停地摸这个石头,因为脚要泡在凉水里她才舒服。烦热,这就造成了不喜欢过夏天,就是我们中医叫做耐冬不耐夏。

到冬天的时候,可以不怕冷的,你看瘦瘦的,短小精悍,这种人瘦,瘦起来肌肉还比较结实,他不像气血虚的人瘦,又瘦又黄,口唇发淡,肌肉松软,整个人没力,这种瘦整个人比较紧凑一些,口唇红红的,阴虚体质的,口唇很漂亮的,像涂了口红一的,舌头伸出来红红的,舌苔也比较少,这是阴虚的表现。

我们这种人要睡8个小时,人家睡5个小时,6个小时,照样精神头很大。还有情绪比较容易躁动,急躁啊,情绪波动大一些。看上去两个眼睛炯炯有神。我就觉得阴虚内热的人一进到诊室里边动静特大,说话的,翻东西的,问这问那的,不安静。

那么什么原因形成了阴虚的体质呢?

先天禀赋还是爹妈给的,另外有一种情况会形成阴虚,就是有些女性长期的情绪长期压抑、抑郁,不能释放,中医认为这叫做情志会化火,会化火它又不能爆发出来,火不能爆发出来它就往里走,火和阴是不相两立的,火不让爆发出来,好了我就在里边慢慢耗吧,耗什么,耗阴液,慢慢把阴液耗的越来越少。

我们了解到阴虚体质的特征和养生方法,将具体介绍阴虚体质的人容易产生哪些易感疾病,以及养生中应注意些什么。

阴虚内热的人你千万要注意不要生斑。因为干性皮肤多一些嘛,你一旦生斑,阴虚内热火燥相结的色斑是最难祛的。你不要说祛掉它,你连淡化它都很难,所以这种体质,你要特别的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脸不要让它生斑,一旦生斑就麻烦。

阴虚内热的人形体很瘦,但照样会怎么样啊,血脂偏高。

血脂偏高这是一个病,高脂血症,有的时候是见于很肥胖的人。有的人是干干瘦瘦的人,有的甚至连体重都不达标,一查血脂很高。为什么呢,因为它阴虚到一定程度血液粘稠,太粘稠了,他血脂照样会高的,还有也一样会得高血压。所以我们不要想着高血压都是很胖,阴虚内热的人一样会得。但是它中医的机理不一样,糖尿病也会得。糖尿病叫消渴嘛,老是口渴,饮不解渴。

糖尿病的初期阶段,一般都是以阴虚为主的,它一派表现都是口干、饮不解渴,就是喝多少东西都不行的,整个皮肤也变薄变干。另外一个容易引起便秘,便秘当然在西医里边不算一个病只算一个症。但是中医内科里边它就是一个病,还有会引起体质性的瘦弱,就是皮下脂肪太少的,尤其对女性比较困扰在哪里,它影响你的生殖内分泌,影响你月经。女性一旦月经受到影响你的外形就会发生变化,什么外形呢,第二性征发生变化,就缺乏这个女性特有的阴柔之美。

还有一个月经方面如果说是阴虚内热的女性体质,它通常表现为,月经提前,月经周期短,它可能是二十天,也可能两个月可以来三次,月经周期提前。如果阴虚到一定程度,阴虚比较严重,甚至闭经,叫血枯经闭。

我们说阴虚内热的一个基本的特征一个是干枯不滋润,另外一个就是有内热,它容易得以上这些病症。那么我们在养生过程中我要注意什么呢,因为你这个体质吗,不大可能完全给转化出来,我给它转化平和体质,阴虚体质我给它转化痰湿体质,不大可能的,你只能顺势而为,不要让它再发展,不要让它再内热,不要让它再消耗阴液了,不要让它虚上加虚,怎么办?

中医认为,一种体质形成之后就很难再转化,只有针对不同的体质在养生中加倍的呵护,才能避免更严重的后果。那么人们应该如何对待阴虚体质呢?

一方面你可以适当的在饮食、生活起居呀尽量的补充阴液,另外一方面不要让阴液消耗,怎么不让阴液消耗:镇静、安神。中医讲:静能生水。

人的活动,神的活动,它是要消耗物质基础的,神的活动越强烈、动静越大,越不注意休息,它消耗的阴液越多。神的活动它本身就是偏阳的,所以我们经常说,心如平原奔马,易纵而难收,神是很难安静下来的,但凡你活着的人,都有欲望,都要活动,想这想那,想东想西的。

你说晚上睡觉我很安稳,睡觉还会做梦呢,它也按捺不住也要活动活动。神是一个典型的阳动的过程,它阳动的过程它消耗阴,主要是消耗阴血,所以神要相对的静一些,它就不消耗阴血,这就叫做静能生阴,静能生水。所以我们要采取很多措施,饮食方面、药物方面、睡眠方面,还有包括针灸选择穴位想办法让他镇静安神,让它平稳一些,睡得多一些,这是基本的就是滋润养阴,镇静安神,因为静能生水。

下面我们就看具体饮食方面,首先饮食方面你不要再吃那些能伤阴的。什么能伤阴的,温燥的、辛辣、香浓的、油炸煎炒的食物都伤阴。我们知道食物的烹调加工方式,对我们的体质也有影响,比如说你的食物是焖、蒸、炖、煮这个食物都清润一些、补益一些,温和一些,吃起来就不容易上火。如果食物是油炸煎炒的,就算食物本身的性质不是那么热气的,经过这种加工方式以后,它一下就上火了,它可以上火,可以伤阴,可以让你的人体又干 、又热、又伤阴。

所以对阴虚体质的人来说食物的加工比较适合焖、蒸、炖、煮,吃炖品、焖的、炖的、煮的这一类的,你少吃油炸煎炒、烧烤,这个对阴虚体质非常不好。就像吃肉类也是这样,你红烧可以,你就不要放很多那个大茴香、小茴香、八角、大料啊这些你少放一些。这些阴虚体质明显的人一吃这个就上火。我是在临床上见过很多女性是这样的,尤其是南方阴虚内热的这种女性,她特别对这些很敏感,羊肉、狗肉、虾,这都不太利于阴虚内热的人。

那么我们可以吃一些清淡滋补的食物,清甜的水果:比如说葡萄、柿子、雪梨、苹果、西瓜、还有莲藕,我们知道如果是很新鲜的莲藕,脆藕呢阴虚内热吃着非常好。如果稍微老一点,藕比较粉、比较面,那补脾胃很好。

如果阴虚内热的体质你可以夏天的时候榨藕汁,新鲜的藕汁清热对阴虚体质非常好,还有甘蔗。我们说螃蟹和虾,虾热而蟹寒,阴虚内热的人螃蟹可能就合适一些,你说我是个气虚阳虚湿气重的人,但是我也很想吃螃蟹又很怕螃蟹寒怎办?那你吃螃蟹的时候配一些姜汁来吃。

这就缓解它哪个寒性,放一些紫苏叶,还有可以吃一些比如说鸭肉、海参、墨鱼、龟肉、鳖肉你看这些都是很好吃的,又很贵的对阴虚体质比较好一些,这是饮食方面。起居方面要注意阴虚体质的人不适合夏练三伏,就是三伏天的时候在烈日下剧烈地运动,这个比较伤阴又上火又伤阴。

工作的环境尽量避开烈日酷暑不要汗出太多。还有一个要非常好的妥善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工作得有条不紊,这种安排对阴虚体质的养生保健非常重要话你会经常焦急上火的,焦急上火以后它更伤阴,更伤阴更焦急上火,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所以要安排好自己工作的缓急轻重,有条不紊。

我们说经络养生,对于阴虚体质,我的感觉阴虚体质基础上得的很多病,我觉得相对来说针灸治疗效果不是太好,所以阴虚体质上得的许多病,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饮食和适当的中药、还有生活方式的调整、心态的调整、这个可能是更重要。

ys630.coM延伸阅读

阴虚体质的养生法


【导读】阴虚体质的养生法!阴虚体质是由于体内津夜、精血等阴液亏少,以阴虚内热等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我们来通过阴虚体质的养生法来保卫我们的健康。

阴虚体质的养生法

调养法则

滋阴降火,调补肝肾。

体内阴液的亏损,容易导致虚火的产生,这时如果单纯泻火,则会耗伤元气变生他病,适得其反。因此,调养阴虚火旺体质应以滋阴为主,体内阴液充足阳气有根,才不会变生虚火。

另外,肝体阴而用阳,肝阴不足容易导致肝阳上亢,而产生暴躁易怒等症状。肾是后天之本,最易有虚证,肾阴亏虚也是常见证型,肾阴亏于下,肝火亢于上,则会产生眩晕耳鸣、面红目赤、腰膝酸软的典型症状。因此,调补肝肾也是调养阴虚体质的关键。

精神调养

阴虚体质的人由于身体内阴液缺乏而容易虚火上扰,精神特点常常表现为性情急躁、外向好动、过于活泼、时常心烦易怒。而这种情绪上的亢奋反而更加重虚火的外跃,加速消耗阴血,助生燥热,加重阴虚体质的偏颇,成为恶性循环。

因此,应当学会调节、缓和亢奋的情绪,释放烦闷,安神定志,舒缓情志。

学会正确对待喜与忧、苦与乐、顺与逆,保持稳定平和的心态;平素加强自我修养,养成冷静、沉着的处事态度,避免与人争吵。

起居调养

阴虚体质者,畏热喜凉,适应秋冬,夏热难耐。由于阴虚不能制阳,阳气偏亢,故应当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养阴气,尤其是秋冬季节应当适当延长睡眠时间。

工作紧张、熬夜、剧烈运动、高温下工作、大汗大渴等均能耗血伤阴,加重阴虚倾向,这些生活方式应当尽量避免。宜多泡澡,不宜桑拿。

阴虚体质的人应当戒烟戒酒,长期吸烟喝酒易使燥热内生,助生虚火,而见咳痰咯血,加重体质偏颇。男性应当节制房事,以养精为要。

运动调养

阴虚体质之人体内津液偏少,运动时易出现口渴咽干、面色潮红、小便短赤、汗出黏腻等症状。因此无论老少,只适合中小强度的运动,避免参加竞技、对抗性活动。

阴虚体质的人应重点锻炼肝肾之功。太极拳、-八段锦、固精功等比较柔和的功法,内练生津、咽津养阴的方法对肝肾调养大有好处。锻炼时要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

阴虚体质的人多消瘦,容易上火,皮肤干燥,可多游泳,以帮助滋润肌肤,在游泳后适量擦润肤露。

饮食调养

阴虚体质者应当多吃一些滋补肾阴的食物,以达到滋阴潜阳的目的。

能够滋阴的食物有糯米、芝麻、绿豆、黑豆、豆腐、各种蔬菜、水果、百合、银耳、燕窝、蘑菇、猪肉、猪蹄、猪骨髓、甲鱼、乌龟、海参、海蜇、虾、螺蛳、贝类、乌贼、鳝鱼、泥鳅、鱼占鱼、牛乳、冰糖等。滋阴的食品多酸甘、性寒凉,应适当食用一些动物类的滋阴食品。

很多清稀、稍黏稠、味道酸甜的液体也具有滋阴的功效,如各种果汁、茶饮、汤、米酒、蜜膏、粥、羹等。

过于滋阴的食物常常有碍脾胃的运化,而出现便溏的症状,因此滋阴不应太过,应注意健脾益胃,这样才能更好吸收。

阴虚火旺者应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忌食温热香燥、煎炸爆炒以及脂肪含量过高的食品。

推荐药膳

1银耳五果羹

原料:梨1个,香蕉2根,红枣5颗(劈破),龙眼肉l5克,枸杞子、银耳各l0克,冰糖适量。

制法:银耳用温水泡软,与红枣、龙眼肉、构杞子共入沙锅小火慢煮30分钟,待稍温后将带皮生梨和香蕉切块入锅,煨5分钟后,加入适量冰糖,溶化即可。

功效:滋阴养颜,清热化痰,健脾益胃。

2 红烧龟肉

原料:龟1只(250~500克),料酒20克,植物油、姜、葱、花椒、冰糖、酱油各适量。

制法:龟放入盆中,加热水(约40℃)使其排净尿,剁去头、足,剖开,去龟壳、内脏,洗净,切块。锅中倒植物油烧热后,放入龟肉块,反复翻炒,再加生姜、葱、花椒、冰糖、酱油、料酒和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用小火煨炖至龟肉烂即可。

功效:滋阴补血。

3 葱烧海参

原料:水发海参1000克,油菜2棵,葱段l20克,植物油、酱油、盐、水淀粉、料酒各适量。

制法:海参洗净,用沸水焯一下,捞出,备用;锅内倒植物油烧热,放入葱段炸至焦黄,制成葱油。海参、油菜下锅,加入温水50毫升,加适量酱油、料酒、盐,微火稍炖,捞出海参、油菜盛入盘中;水淀粉勾芡,浇入盘中,淋葱油即可。

功效:滋阴补肾。

4 淮山炖白鹅

原料:淮山药20克、白鹅肉200克,姜片、葱段、盐、植物油各适量。

制法:淮山药洗净,切成方块;白鹅肉洗净,切成方块。锅内倒入植物油烧至六成热,炒香姜片、葱段,下入鹅肉炒变色,放入淮山药,加入清水l000毫升,用小火炖1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滋阴清热,润肠通便。

阴虚体质的养生法

易得疾病

阴虚体质的人以虚火炎于外,而阴液亏于内为主,常见面色潮红、手足心热、潮热盗汗、舌红少津、口燥咽干、形体消瘦、脉象细数等症。

心阴虚则心烦、心悸、失眠、多梦,易生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或更年期综合征。

肝阴虚可致烦躁易怒、两目干涩、视物模糊、两胁隐隐灼痛,应当预防慢性胆囊炎、慢性病毒性肝炎、高血压病的发生。

肺阴虚有口燥咽干、咳痰带血、皮肤干燥、潮热盗汗,要早做治疗,以免变生诸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甚至肺结核等疾病。

胃阴虚则渴喜冷饮、消谷善饥、大便干燥。有此症状者应当关注自己的血糖,提前预防糖尿病的发生,饮食要清淡规律,防止胃溃疡、胃酸过多等疾病的发生。

肾阴亏虚则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耳鸣、齿松、发脱、男子阳强易举、女子月经不调。应节制房事,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尿道炎症的发生。

可以补阴的药物有:北沙参、南沙参、百合、麦冬、天冬、石斛、玉竹、黄精、明党参、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五味子、乌梅、桑葚、黑芝麻、龟甲、鳖甲、银耳、燕窝、海参、鸡子黄等。日常生活中可以运用这些中药,制成药茶或药饮来改善一些阴虚的症状。

年老阴亏、皮肤干燥、手足心热、面部烘热、大便干燥、可用生鸡蛋1个,打碎调匀蛋黄蛋清,用沸水冲开,待温后用蜂蜜调服。 如烦躁易怒、两目干涩、视物模糊,可用菊花6克、枸杞子3克、决明子3克每日沸水冲泡代茶饮用;若有口燥咽千、咳痰带血、皮肤干燥、可用百合6克、麦冬6克、枸杞子3克、黄精3克,沸水冲泡,代茶饮用。如果感觉心悸心慌、气短烦渴,可用党参9克、五味子3克,麦冬6克,沸水冲泡代茶饮用。

补阴的成方最有名的要数六味地黄丸,它是由三补(山萸肉、熟地黄、山药,滋补阴、血、气)以及三泻 (丹皮、泽泻、茯苓,清火、凉血、除湿)六味药组成,调补肝肾,滋阴降火,适用于阴虚火旺的体质。根据不同症状,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变生出多种中药成方,如治疗肺阴不足证可用麦味地黄丸;治疗肝阴不足、视物模糊可用明目地黄丸;治疗肝阴不足、两目干涩可用杞菊地黄丸;治疗五心烦热、虚火上炎、颧红盗汗可用知柏地黄丸等。另外,年老体弱真阴不足,可用左归丸;治疗阴虚火旺可用大补阴丸等。补阴类的中药多滋腻,如果服药过程中有食少便溏的症状,应遵医嘱服用。选用冬虫夏草、石斛、白芍、山萸肉各15克,桑葚子、女贞子、旱莲草、熟地各25克,煎汤服用,有养肝肾之阴、清虚热安心神之功效,最适合阴虚人士补肝肾之用。还可选择适合阴虚体质的药膳,如四味养阴粥:山药100克、粳米l000克、枸杞子25克、百合25克,加水煮烂熟,调味即可,既能补气又能养阴。

四季养生

阴虚体质的人,应顺应四时变化,尤应重视秋冬养阴.

秋季气候多干燥凉爽,阴虚体质喜凉爽恶干燥,应当在秋季开始滋补。秋季滋补应注意润燥,燥邪最易伤肺,多食用酸味的果蔬,酸甘化阴促进津液生成。一些滋补肺阴的食物或者中药,可以改善咽痒咳痰、皮肤毛发干燥的症状,比如鸭梨、百合、麦冬等。

秋季适宜多做户外活动,但要避免争胜负的运动。阴虚体质本身津液亏少,加之气候干燥尤其应当及时补充水分,活动时饮水应多次少饮,切莫大口畅饮。运动的环境场合应当湿润开阔,比如湖畔、海边、公园、植被茂盛的山等。阴虚体质可适当秋冻,初秋在不感到寒冷的前提下,缓慢增加衣被,可促进虚火收敛,以养阴气。

冬季,阴虚体质的人相对耐寒,但是阴虚是其基础,虚火是表象,过于忍受寒冷则会耗伤阳气。冬季也应注意保暖,着衣被以不出汗为度。冬季养阴,应以固藏阴精为主,多做室内运动,适当延长睡眠时间,饮食宜温热健脾,男子应节制房事,防止房劳太过耗伤真精。冬季也应控制精神的平静,保持心理的平和与满足,不要张扬。

春季阳气生发,阴虚体质应避免阳气生发太过,既要保持心胸舒畅,又要避免过于耗散伤神,要做到既积极又内敛;应谨慎适时增减衣被,切勿嫌麻烦;饮食上可以吃一些辛温发散的食物,如枣、豆豉、香菜、葱、姜等,或甘淡的食物以养脾胃;运动方面适合踏青、郊游、涉水,最好有个伙伴一起,利于心情舒畅。

夏季炎热,阴虚体质较难耐受,应当重视避暑,尽量待在有空调的恒温室内,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户外的工作和活动应防止出汗过多伤及阴液。

经络调养

阴虚火旺体质多不宜灸,可选具有补阴活血的空位按摩或针刺。足太阴脾经上的三阴交和足少阴肾经的太溪是补阴要穴。三阴交是三条阴经的交汇点,可以滋补肝、脾、肾阴;太溪则可以滋补肾阴。平时可以用手指或笔杆点按,每次10-15分钟,以酸胀为度,也可循经按摩。

脾气急躁易怒,除点按三阴交、太溪外,还可搓摩太冲,以泻肝火;肺阴不足的颧红、气短、干咳、咽干口渴,可以加太渊、肺俞;肾阴为立即周到的眩晕、耳鸣、妇女经闭、失眠、潮热、盗汗可以肾俞、涌泉。穴位的按摩应以有酸胀的感觉为宜,务必长久坚持方能收获疗效。当然,也可请医生以针刺补法刺激这些空位,效果要比按摩快很多。

阴虚体质的养生法

阴虚体质养生法


(1)体质特点。
形体消瘦、面色潮红、口燥咽干、心中时烦、手足心热、少眠、便干、尿黄、不耐春夏、多喜冷饮、脉细数、舌红少苔。若患病则上述诸症更加明显,或伴有干咳少痰、潮热盗汗(肺阴虚);或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心阴虚);或腰酸背痛、眩晕耳鸣、男子遗精、女子月经量少(肾阴虚);或胁痛、视物昏花(肝阴虚)。

(2)养生原则。
补阴清热,滋养肝肾,阴虚体质者关键在补阴;五脏之中,肝藏血,肾藏精,同居下焦,所以,以滋养肝肾二脏为要。

(3)养生方法。
精神调养:此体质之人性情较急躁,常常心烦易怒,这是阴虚火旺,火扰神明之故,故应遵循《黄帝内经》中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之养神大法。平素在工作中,对非原则性问题,少与人争,以减少激怒,要少参加争胜负的文娱活动。

环境调摄:此种人形多瘦小,而瘦人多火,常手足心热,口咽干燥,畏热喜凉,冬寒易过,夏热难受,故在炎热的夏季应注意避暑。

饮食调养:应保阴潜阳,宜清淡,远肥腻厚味、燥烈之品;可多吃些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鱼类等清淡食物,对于葱、姜、蒜、韭、薤、椒等辛味之品则应少吃。

节制性欲:因为精属阴,阴虚者犬当护阴,而性生活太过可伤精,放应节制性生活。

药物治疗:肺阴虚者,宜服百合固金汤;心阴虚者,宜服天王补心丸;肾阴虚者宜服六味地黄丸;肝阴虚者,宜服一贯煎;其他滋阴生津中药女贞子、山茱萸、旱莲子亦可选用。

中医养生法 春暖花开养生法


中医认为,受四时气候影响,人体的气血阴阳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春季阳气始生,气血渐趋于表,毛孔初开,血气稍减,所以有“困”的感觉。夏季阳气流溢,气血通达于表,毛孔开,汗大泄,所以常有“昏昏欲睡”的感觉。而秋季阳气始衰,阴气始生,气血渐趋于里,但充而不实,所以仍有“乏”的感觉。这就是“春困、秋乏、夏打盹”的原因。

针对这种情况,中医也制定了相应的养生方法,那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那么在春季具体应该怎样养生呢?河南省中医院毛德西教授说,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

■精神养生

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保持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静的好心态。

■饮食养生

春属木,与肝相应,“养肝之体用酸,舒肝之气用辛”。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清淡可口(如黄豆芽、绿豆芽、柑橘、葱、蒜、香菜、蜂蜜之类),忌油腻、生冷、粘硬食物,以顺应春季阳气之升畅。还要多吃些新鲜,如春笋、菠菜等,以补由于冬季新鲜较少,摄入维生素不足的缺憾。

春季是肝旺之时,因时养肝可避免暑期的阴虚。可有目的的根据医生的推荐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草药和,草药如枸杞、郁金、丹参等,可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但对于体质过敏,易患花粉过敏、荨麻疹、皮肤病者,应禁食含异种蛋白的刺激性食物,如羊肉、蟹之类。

■起居养生

春天,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适宜“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散行”。由于春季循环功能加强,各组织器官负荷加重,于是中枢神经产生了一种镇静、催眠作用,使身体困乏,这种现象俗称“春困”。要适应这种生理变化,就应当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以汲取大自然的活力,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精力充沛。但年高多病者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掌握运动量,要保持在活动后心率最高不超过(180-年龄)为佳。

在衣着上,由于早春气温乍暖乍寒,而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御寒能力有所减弱,因此,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骤去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千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

■防病保健

春季是各类传染病的高发期,如流感、流脑、腮腺炎等疾病。为避免春季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在预防措施中,首先要消灭传染源。二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阳光充足。三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此外,注意口鼻保健,阻断温邪犯肺之路。在运动上,动作宜舒展,一般可选择散步、慢跑、春游、放风筝等。

中医的运动养生法


一提起养生,许多人会觉得是件麻烦的事,其实,生活中简简单单的小动作,不需要多长时间,却对养生大有裨益。

下面就由中医专家为我们讲解:如何通过生活中的简单小动作实现防病养生的目的。

1、要快乐常捋心包经

心包经就是西医中的胸腺,是人快乐的根源。心包经从胸中开始,浅出属于心包,通过膈肌,散于胸部、上腹和下腹三焦。平常可以拍一拍心包经,其实有一个下意识动作,每个人都会做。当我们心中有气时,胸会觉得很憋,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心包被憋了,我们就会不自觉地用手拍拍胸脯,这就是下意识地拍心包经。我们可以经常捋心包,捋一捋两乳正中间,拿大拇指轻轻地捋,心中的不快气滞就会被排除掉。

2、随时随地拍胆经

现在很多人有胆囊问题,一般来讲有三条原因:第一,跟不早睡、老是晚睡有关。第二个原因跟精神压抑有关。第三个原因就是长期不吃早饭。而拍胆经对胆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站直了,手随意地放在大腿两侧,中指指尖停留的地方有一个穴位,叫做风市穴。这个地方是风的市场,最容易进风,往往摁到这个地方会觉得很硬。

要拍胆经,就稍微蹲着点,两个手就这么拍拍,就能锻炼了。如果有劲,就拍两肋,拍头的两侧,全身拍。

3、坐着也能解肝郁

想要肝好,一个是锻炼,还有一个就是中国健身气功中的六字诀,其中嘘字诀是专门锻炼肝的。发嘘这个音,一方面解肝郁、解郁闷,同时肝又藏血,所以它又有止血之功效。通过发声就能治病,这是中国最古老有效的方法。

解肝郁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宣开两腋。这是古代一个很好的解肝郁方法,坐着也可以做。方法是:两个手掌交叉,抱着后脑勺,撑住了,手与肩膀齐平,尽量撑开拉住。这个动作一下子就把两腋宣开了。然后,维持这个动作慢慢左转,在左转的过程中,两腋不许合上,慢慢地左转,转到最靠边的时候,屏住呼吸待一会儿。然后,再慢慢地正过来,再右转。眼神要拼命地往最后面看。保证每天左右各做六遍。这个动作,你坐在办公桌前也可以做,很方便。

4、挤压六腑锻炼五脏

五脏都藏在肋骨里面,基本按摩不到,治五脏只有一个方法自我锻炼法。中医是靠六腑来治五脏的,因为五脏与六腑之间是相表里关系。比如说,同样心脏复苏,西医是靠电击的疗法;而中医上,因为心和小肠相表里,只要在小肠经上找到一个恰当的穴位按住以后,一定会刺激到心脏。按摩六腑是非常重要的,没事就揉、拍打肚子。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好的姿势抱着肚子蹲下,穿着平底鞋,脚后跟不许跷起,对五脏都有益处。

5、下跪可以锻炼胃经

知道怎么锻炼胃经吗?有一个古代人都做,现在人都不爱做的方法下跪。方法是:直直地跪着,双脚放平,脚心朝天,上身放直,整个胃经就都会受到牵拉。平时我们可以在床上或在地板上铺上垫子,注意上身一定要保持直直的,就可以帮助锻炼胃经。每天跪跪,所有的气血就都奔胃经而去了,膝盖有损伤、有关节炎的,会随之好转;而且存积的赘肉会被带走,还可以减肥。

古代男子坐着也有个很好的习惯,就是两手扶住膝盖,这是养胃大法。因为两个膝盖走的是胃经,两手扶住膝盖,不让膝盖受寒,这叫虎踞坐法,可以锻炼身体。

专家提醒,运动养生随时随地能进行。

中医刮痧养生法


如今重视健康养生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不少人还迷上了中医外治法:刮痧。刮痧的好处颇多,除了能治小病外,还具有健康养生的功效,而且操作起来简单易行,因此深受养生爱好者的喜爱。

刮痧的三大养生作用: 1、舒筋通络 肌肉紧张和疼痛常互为因果关系,刮痧治疗消除了疼痛病灶,肌紧张也就消除;如果使紧张的肌肉得以松弛,则疼痛和压迫症状也可以明显减轻或消失,同时有利于病灶修复。 2、活血祛瘀 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3、调整阴阳 刮痧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肠蠕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使用刮痧手法可使亢进者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这说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

中医睡眠养生法


睡眠是平衡人体阴阳的重要手段,更是恢复疲劳、走出亚健康的养生第一良方。

中医睡眠机制是:阴气盛则寐(入眠),阳气盛则寤(醒来)。所以夜晚应该在子时(21~23点)以前上床,在子时进入最佳睡眠状态。因为按照《黄帝内经》睡眠理论,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阴主静,所以夜半应长眠。


提高睡眠质量有四大法宝:

首先,应提倡睡子午觉。子、午时是人体经气合阴及合阳的时候,有利于养阴及养阳。晚上11点以前入睡,效果最好。因为这个时候休息,最能养阴,睡眠效果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午觉只需在午时(11点~13点)休息30分钟即可,因为这时是合阳时间,阳气盛,所以工作效率最好。

第二,睡前应注意减慢呼吸节奏。睡前可以适当静坐、散步、看慢节奏的电视、听低缓的音乐等,使身体逐渐入静,静则生阴,阴盛则寐,最好能躺在床上做几分钟静气功,做到精神内守。

第三,睡前可吃一点养心阴的东西,如冰糖百合莲子羹、小米红枣粥、藕粉或桂圆肉水因为人睡觉后,心脏仍在辛苦地工作,在五脏中,心脏最辛苦,所以适当地补益心阴将有助于健康。

第四,失眠的病人别忘了睡前用温水泡脚,可以促进心肾相交。心肾相交意味着水火相济,对阴阳相合有促进作用,阴阳合抱,睡眠当然达到最佳境界。


手足心热阴虚体质养生法


阴虚体质的人在冬天总遭罪,心烦、失眠、喉咙痛接踵而至,小编特此为你介绍手足心热阴虚体质冬季养生法:

体质特点:形体消瘦,面色潮红,口燥咽干,心中时烦,手足心热,少眠,便干,尿黄,不耐春夏,多喜冷饮,脉细数,舌红少苔。若患病则上述诸症更加明显,或伴有干咳少痰,潮热盗汗(肺阴虚);或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心阴虚);或腰酸背痛,眩晕耳鸣,男子遗精,女子月经量少(肾阴虚);或胁痛、视物昏花(肝阴虚)。


精神调养:此体质主人性情较急躁,常常心烦易怒,这是阴虚火旺,火扰神明之故。因此,平素在工作中,对非原则性问题,少与人争,以减少激怒,少参加争胜负性的文娱活动。

饮食调理:三餐宜清淡,远肥腻厚味、燥烈之品。可多吃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鱼类等清淡食物,对于葱姜蒜韭椒等辛辣之品则应少吃。

药物养生:肺阴虚者,宜服百合固金汤;心阴虚者,宜服天王补心丸;肾阴虚者宜服六味地黄丸;肝阴虚者,宜服一贯煎。其它滋阴生津中药,诸如女贞子、山茱萸、旱莲子等亦可选用。

中医养生之“情欲”养生法


导读:人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乐,情绪和人的健康也有很大的关系,那么中医养生,如何调理情绪呢?


中医情欲养生

中医运用五行学说,采用取类比象的方法,将人体归纳为心肝脾 肺肾五大体系,根据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不同特点,而将其具体归纳为 某一脏的生理功能,即五脏生五志,其中喜(惊)为心之志,怒为肝 之志,思为脾之志,悲(忧)为肺之志,恐为肾之志。当发生突发、 强烈或持久的情志失调情况时,便也首先损伤有关的脏腑,也就是喜 (惊)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忧)伤肺、恐伤肾。中医还巧妙 地运用五行的生克制化关系,提出了以一种情志去纠正相应所胜的情 志,达到调节由这种不良情志所引起的疾病的独特治疗方法,也就是 以情胜情疗法,有些人亦称为情志相胜、五志相胜、情志移遣疗法等。

喜伤心 恐胜喜

清代《冷庐医话》中,说到一江南书生在京考中状元,因过于高 兴而发狂,大笑不止。一位名医看后对他说:你的病治不好了,不 过十天就会死的,赶快回家吧,迟了就来不及了。你回家路过镇江时 ,一定要找一位何医生再给你看看病。同时写了一封信,让他面呈 那位何医生。书生到了镇江,果然病就好了。医生的信中写有这样的 话:这位书生因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不可复合,非药石之所 能治。故以危言惧之以死,令其惊恐忧郁,则心窍闭,到镇江当已愈 矣。

这是以恐胜喜的典型病例,因为喜为心志,恐为肾志,在五行中, 心属火,肾属水,水能够克火,所以可用肾之志恐,来治疗心之志喜 导致的疾病。医生也正是给状元造成病重将死的假象,以恐而治愈了 他的喜病。

思伤脾 怒胜思

元代的《儒门事亲》一书中,记载了一位贵妇人,严重的失眠, 历经两年不愈,诸医无策,擅长心理治疗的名医张子和,让病人的丈 夫,以怒而激之,整天花很金的钱,只顾买酒喝,自得其乐,而 对病人不闻不问,不给她买药治病,结果这位妇人怒中遏,一气之下 ,出了一身大汗,当天夜里便感到疲惫不堪而睡得很香,又过了八九 天,食欲也好转了。

这是一则以怒胜思的病案。因为思为脾志,怒为肝志,在五行中, 脾属土,肝属木,因木能克土,所以可用肝之志怒,来治疗脾之志思 导致的疾病。张子和也正是运用惹其发怒的手段,治愈了贵妇人 的失眠症。

悲忧伤肺 喜胜悲忧

有一个人,因父亲骤然死亡而悲痛不已,之后便觉心痛难忍,逐 日加重,药皆无效。张子和为其诊治时,恰巧有一个巫婆在场,张子 和于是便自学巫婆的样子,取笑戏弄巫婆,来引逗病人,病人大笑不 已,结果仅一两日,其心痛便自愈了。

这是一则以喜胜悲(忧)的病案。因为悲(忧)为肺志,喜为心 志,在五行中,肺属金,心属火,因火能克金,所以可用心之志喜, 来治疗肺之志悲(忧)导致的疾病。张子和也正是以幽默的语言行为, 来引逗病人大喜,而治愈了他的心痛。

恐伤肾 思胜恐

《续名医类案惊悸》一书中记载了一个名叫沈君鱼的病人,整 日害怕死亡,常感死期将临,后来找到了当时的名医卢不远诊治。卢 不远先与病人交谈了一次(类似今日心理疏导疗法),病人心中恐惧 顿时减轻许多,但翌日一早便又来求治,声称其占了卜,签上说其10 天内就要死去,因此十分紧张,遂一早又来。卢不远便留他住在自己 家里,病人觉得医生在身旁,便放心了许多,过了10天亦未死亡。后 来卢不远又介绍他去找和尚练习坐禅,经过一百余日的闭目沉思之后 ,病人的恐死心理终于消除。

这是一则以思胜恐的病案。因为恐为肾志,思为脾志,在五行之 中,肾属水,脾属土,土能够克水,所以可用脾之志思,来治疗肾之 志恐所导致的疾病。卢不远通过让病人深思,来认识分析恐死的症结, 终于以思而治愈了他的恐病。

怒伤肝 悲胜怒

明代名医张景岳,一次诊治了一位因一时口角理屈,佯装发怒而 昏厥假死的妇人。张景岳在确定其是装病后,便在其耳边,故意 大声说其病情已非常危险,必须用艾条在其面部熏灸,才能治愈,病 人因害怕火灼疼痛与毁了面容,而面露悲伤之色。张景岳接着又提出 ,可以先服汤药试一试,如果药到了咽喉就醒过来,则也可不用艾灸 ,后来妇人在服药时,药尚未到咽,便醒了过来。

这是以悲来胜怒的病例。因为怒为肝志,悲为肺志,在五行中, 肝属木,肺属金,金能够克木,所以可以用肺之志悲,来治疗肝之志 怒导致的疾病。张景岳在解释上述病案时说:子之玄秘,秘在言耳, 亦不过借药为名耳,但使彼惧,敢不速活。

当然,严格地来说,情志相胜就是一种治疗方法,没有经过正规 的训练,一般人也难以掌握,而且运用不当,反会导致另一种情志伤 害,使病情加重繁杂。所以没有经过特殊培训者,不可盲目以此法来 替人治病。但读者若能洞悉领悟了七情相胜之机制,而有意识地去调 节自己的情绪,也未尝不可。比如气恼不能自控时,不如去想想自己 经历过的苦难岁月;高兴过头之时不如想点令人恐惧的事情;忧愁乘 袭之时,则应去想点高兴的事情;思虑难挥时不妨想想不快的事情; 大恐之时,则当客观冷静地去沉思分析引起恐惧的原因等等,或许会 很快使情志和平,防止七情过度变化对身体的进一步损害。

心理调理 中医有招

生活中如面对死者的悲哀情绪、对自己的未来的迷惘、对周边事物的复杂情感等。而在七情中比较重要的有:惊、恐、悲、思、忧以及多种负面情绪的聚合。

惊 恐

惊恐,突然的大灾害降临,人处于一种不能应付的状态,最容易出现惊恐。惊则气乱、恐则气下。中医认为惊恐最易伤肾、心、胆,惊恐之后三脏出现虚损,可能出现严重的心神不宁。表现为惊恐不安、害怕胆小、不敢独处、心悸气短、面色苍白、精神不振等。

由于惊恐主要以心胆气虚证候为主,所以应对这些人主要采用补气的治疗方法,也就是更多地采用拥抱、爱抚的肢体和口头语言的支持方法。

在饮食上,要采用介以潜之和甘味补气的办法。具有补气功能的常见食物有:大米、山药、白扁豆、薏苡仁。必要时还可采用中药的治疗方法,像人参、党参、茯苓,方如安神定志丸等。

中医养生之夏季养生法


夏天,指阴历4月至6月,即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其间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等六个节气。

《黄帝内经》在描述夏天的节气特点时,这样写道:“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意思是说,在夏天的三个月,天阳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上下交合,各物大都开花结果了,所以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

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为适应炎热的气候,皮肤毛孔开泄,而使汗液排出,通过出汗,以调节体温,适应暑热的气候。在谈到夏天如何养生时,汪绮石在《理虚元鉴》里指出:“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这里再清楚不过地指明了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在盛夏防暑邪;在长夏防湿邪;同时又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从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即《黄帝内经》里所指出的“春夏养阳”,也就是说,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仍然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

暑为夏季的主气,为火热之气所化,独发于夏季。中医认为,暑为阳邪,其性升散,容易耗气伤津。这是它的病理特点。暑邪侵入人体,常见腠理开而多汗,汗出过多导致体液减少,此为伤津的关键,津伤时,即见口渴引饮、唇干口燥、大便干结、尿黄心烦、闷乱等症。如果不及时救治,开泄太过,则伤津可以进一步发展,超过生理代偿的限度必然将耗伤元气,此时可出现身倦乏力、短气懒言等一系列阳气外越的症状,甚至卒然昏倒,不省人事、而导致死亡,由此观之,夏季防暑不可等闲视之。

湿为长夏之主气,在我国不少地方,尤其是南方,既炎热又多雨。人们所说的湿病就多见于这个季节。这个季节里空气中湿度最大,加之或因外伤暴露,或因汗出沾衣,或因涉水淋雨,或因居处潮湿,以至感受湿邪而发病者最多。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人体阳气。因其性重浊粘滞,故易阻遏气机,病多缠绵难愈,这是湿邪的病理特征。不仅如此,湿邪亦好伤脾阳,因为脾性喜燥而恶湿,一旦脾阳为湿邪所遏,则可能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气机不畅,临床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四肢不温。尤其是脾气升降失合后,水液随之滞留,常见水肿形成,目下呈卧蚕状。

中医还认为,湿邪重浊,故外感湿邪后多有身重倦困,头重如裹等症状。又因湿邪粘滞,病损往往着而难易,若其侵犯肌肤筋骨,每每既重且酸,固定一处,故有“著痹”之称。一般他说,湿邪为病,病程较长,如湿温病,常有如油入面难分难解之临床特征。风湿夹杂,侵犯肌肤,关节所形成的风湿痹症则往往反复发作。内湿病常见其病理性产物多呈秽浊不洁之物,如皮肤病变之渗出物,湿热带下之分泌物,质粘而腥臭。因此,人们常称湿为“有形之邪”,其性秽浊。

由于湿的形成往往与地之湿气上蒸有关,故其伤人也多从下部开始。临床所见之下肢溃疡,湿性脚气,带下等症往往都与湿邪有关。

对于湿,现代科学用湿度来表示,是指空气中的含水量,物体潮湿的程度。空气的湿度是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人体有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说,对人体适宜的湿度是40%~60%,当气温高于25℃时,适宜的相关湿度为30%。秋天,天气凉爽,湿度适中,人的精神倍增;而夏季三伏时节,由于高温、低压、高湿度的作用,人体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后不易被蒸发掉,因而会使人烦躁、疲倦、食欲不振,易发生胃肠炎、痢疾等。若湿度太低,上呼吸道粘膜的水分可大量散失,从而使抵抗力下降,易引起感冒。不仅如此,长夏时节由于天气闷热,阴雨连绵,空气潮湿,衣物和都容易返潮,甚至发霉、长毛,人也会感到不适。若穿着返潮的衣物,容易感冒或诱发关节疼痛,吃了霉烂变质的,就会引起胃肠炎,甚至导致中毒,所以在长夏一定要重视防止湿邪的侵袭。

“又防因暑取凉”,这是告诫人们在炎热的夏天,人们一定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春夏养阳”,那么,在夏天又怎样注意保护阳气呢?

首要的一点是,人们不能只顾眼前舒服,过于避热趋凉,如在露天乘冷过夜,或饮冷无度,致使中气内虚,从而导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而入。在乘凉时,要特别注意盖好腹部,不少农村地方喜穿“兜肚”,是很符合的。《养老寿亲书》里指出:“夏日天暑地热,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乘凉,以防贼风中人。”《摄生消息论》亦指出:“不得于星月下露卧,兼使睡着,使人扇风取凉。”这些都是宝贵的养生经验,符合夏季“养阳”的精神。夏季养生,古人之所以提出保养阳气,关键在于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开放,这样机体最易受风寒湿邪侵袭。

其次要谨防冷气病:所谓冷气病,是指由于人们久处冷气设备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时所患的一种疾病。轻者面部神经痛、下肢酸痛、乏力、头痛、腰痛、容易感冒和不同程度的胃肠病等;重者会出现皮肤病和心血管疾病。而老年人中出现的各种症状更加明显。

冷气病发生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点是,人们由于每天多次出入冷气环境,这样人体多次经受冷适应的条件反射,促使交感神经对肾上腺素的大量分泌,无形中给心脏增加了负担。而在中医理论中,早就有夏季宜养心的说法,因为五脏应五时,具体到夏季是心与之相应。夏季人们室外活动多,活动量也相对增大,加之夏天昼长夜短,天气炎热,故睡眠时间也较其他季节少一些。因此,体内消耗的能量多、血液循环加快、汗出亦多。显而易见,在这个季节,心脏的负担是很重的,倘若不注意对心脏的保养,很容易使心脏受到伤害。由上可知,夏季人们多次反复出入冷气环境,于心脏是不利的,而心属火,伤心即伤阳气。

第二点是,在久处冷气环境中的人,一旦进入炎热的自然环境时,体内就要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除体温迅速上升外,皮肤开始出汗,而带汗的皮肤又往往粘有许多细菌。当人们再回到冷气环境中时,皮肤和血管马上收缩,细菌很容易利用开张的毛孔进入人体内而引起感染。

鉴于上述情况,人们在酷暑一定不要贪凉,谨防冷气病的发生。办法是:

室内外的温差不宜太大,以不超过5摄氏度为好。室内温度不少于25摄氏度。

入睡时,最好关上冷气机;冷气房里不要长期关闭,有条件时要常使室内空气与外界空气流通。

当在室内感觉有凉意时,一定要站起来适当活动四肢和躯体,以加速血液循环。

若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慢性病人,尤其是老年人,不要长期呆在冷气环境里,患有关节痛的人亦不要老在冷气环境里生活。

还有,要防湿邪侵袭:如前所述,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尤其是损伤脾胃阳气。在盛夏是心与之相应,而在长夏,则是人体五脏之一的脾脏和其相应。所以,长夏的湿邪最易侵犯脾胃的功能,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中医营养学认为,长夏的饮食原则易清淡,少油腻,要以温食为主,如元代著名养生家邱处机主张夏季饮食应“温暖,不令大饱,时时进之……其于肥腻当戒”。也就是说,长夏的饮食要稍热一点,不要大寒凉;亦不要吃的大多,但在次数上可稍多一些。在我国一些南方地区,不少人有食辣椒的习惯,这是因为吃辣可以促使人体排汗,在闷热的环境里增添凉爽舒适感。另外,通过吃辣,可帮助消化,增加食欲,增加体内发热量,从而有助于防止在高温、高湿的时候,人们常有的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现象。

防止湿邪侵袭,在居住环境上就要切忌潮湿:中医认为,“湿伤肉”,即感受湿邪,易损伤人体肌肉,如常见的风湿关节炎等症。《黄帝内经》里又指出:“伤于湿者,下先受之”,下,指人体下部。意谓湿邪伤人往往从人体下部开始,这是因为湿邪的形成往往与地的湿气上蒸有关。故其伤人也多从下部开始,如常见的脚气,下肢溃疡,妇女带下等。因此,在长夏居室一定要做到通风、防潮、隔热,如果室内过于潮湿,空气污浊,不仅家具、衣物发霉、长毛而损坏。还能损伤人体阳气。有些国家对儿童风湿病的研究证明,50%以上的患儿,是由于住在潮湿的屋内造成的。

中医养生之秋季养生法


秋天,是从立秋之日起,到立冬之日止,其间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六个节气。并以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作为气候转化的分界。

《管子》指出:“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这里的阴气始下,是说在秋天由于阳气渐收,而阴气逐渐生长起来;万物收,是指万物成熟,到了收获之时。从秋季的气候特点来看,由热转寒,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随“夏长”到“秋收”,而相应改变。因此,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也就是说,秋天养生一定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正如《黄帝内经》里说:“秋冬养阴。”所谓秋冬养阴,是指在秋冬养收气、养藏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而旺的规律,从而为来年阳气生发打基础,不应耗精而伤阴气。

秋季如何保养体内的阴气呢?关键是要防燥护阴。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其气清肃,其性干燥。每值久晴未雨、气候干燥之际,常易发生燥邪为患。由于肺可呼吸,肺合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故当空气中湿度下降时,肺、大肠与皮毛首当其冲,这是燥邪致病的病理特征。

燥邪伤人,易伤人体津液,所谓“燥胜则干”,津液既耗,必现一派“燥象”,常见口干、唇干、鼻于,咽干、舌干少津、大便于结、皮肤干甚至皲裂等症。肺为娇脏,性喜润而恶燥,燥邪犯肺,最易伤其阴液。肺失津润,功能必然受到影响,因而宣降失可,轻则干咳少痰,痰粘难咯,重则肺络受伤而出血,见痰中带血。肺中津亏后,因无液以下济于大肠,因而使大便干结难解。

秋令燥气又有温凉之分,一般认为早秋气温尚高,故为温燥;晚秋气温下降,故为凉燥,无论温凉,总是以皮肤干燥,体液缺乏为其特征。但二者在临床上还是有区别的,温燥伤人,常表现为不恶寒或微恶寒,发热较明显,脉呈细数;而凉燥伤人,则常不发热或微发热,反之,恶寒较明显,脉多不数。

由上可知,秋天养生主要是防止燥邪对人的伤害,这样才能养护好体内的阴气;这是从总的原则上来讲,具体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精神、起居、饮食、运动、药物等具体问题上,又怎样去保养呢?

中医养生教你如何预防肾阴虚


本文导读:肾阴虚指由于肾阴亏损,失于滋养,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证候,中医临床称为肾阴虚证。大家都知道肾虚,但是肾虚分为几种,常见的有肾阴虚、肾阳虚,那如何区别肾阴虚来预防呢。


肾阴虚证临床表现主要有头晕耳鸣、腰膝酸痛、失眠多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男子兼见遗精,女子经少或经闭等。

肾阴虚证的临床表现可以概括为十个方面:腰膝酸痛是由于肾阴不足,髓减骨弱,骨骼失养;头晕耳鸣则因为脑海失充;失眠多梦原因是水火失济,心火偏亢,心神不宁;阳强易举是因为阴虚则相火妄动;精泄梦遗是由于君火不宁,扰动精室;经少经闭则因为阴亏经血来源不足;崩漏见于阴虚阳亢,虚热迫血;形体消瘦,咽干颧红源于肾阴亏虚;潮热盗汗,五心烦热,溲黄便干皆为虚热内生;舌红少津,脉细数均为阴虚之证。

如何预防肾阴虚:

1、食疗

肾阴虚者宜多吃黑色食品,如黑芝麻、黑豆、黑米、黑木耳、海带、紫菜、乌骨鸡等。黑米、乌骨鸡性温,补血、补肾;黑芝麻,性平、补肾、补肝,润肠、养发;黑豆,性平,补肾、活血,解毒。而黑木耳、海带、紫菜性寒凉,尤其适用于肾阴虚而有内热者。

(1)芝麻甘平,有补肝肾、润五脏的作用。如《本草经疏》中就曾记载: 芝麻,气味和平,不寒不热,补肝肾之佳谷也。 尤其是肾虚之人腰酸腿软,头昏耳鸣,发枯发落及早年白发,大便燥结者,最宜食之。

(2)鲈鱼又称花鲈、鲈子鱼。性平,味甘,既能补脾胃,又可补肝肾,益筋骨。《本草经疏》曾有记载: 鲈鱼,味甘淡气平与脾胃相宜。肾主骨,肝主筋,滋味属阴,总归于脏,益二脏之阴气,故能益筋骨。 《嘉枯本草》认为: 鲈鱼,多食宜人,作蚱尤良。 凡肝肾阴虚,或脾虚胃弱者皆宜。

(3)淡菜有补肝肾、益精血的功效。《随宜居饮食谱》中说它 补肾,益血填精 。《本草汇言》亦云: 淡菜,补虚养肾之药也,此物本属介类,气味甘美而淡,性本清凉,善治肾虚有热。 所以,凡肾虚羸瘦、劳热骨蒸、眩晕盗汗、腰痛阳痿之人,食之最宜。

(4)山药枸杞子汤鲜山药,干莲子肉,枸杞子,银耳,冰糖少量。鲜山药去皮,切段,与其余配料共同放入无油的瓦罐中,加清水浸泡,用小火慢炖2小时,汤液黏稠即起锅。这道甜品以山药、莲子益气健脾,以枸杞子、银耳滋阴补肾,针对阴阳两虚的症状尤为适合。

2、日常生活调养

(1)性生活要适度,不勉强,不放纵。

(2)饮食注意阴阳寒热温凉的调整,荤素搭配,阴虚者平时多吃黑木耳、海带、紫菜、百合等性质偏凉食物,少吃辛辣、油炸、煎炒之品。

3、强肾

经常进行腰部活动,这些运动可以健运命门,补肾纳气。还可多做一些刺激脚心的按摩,脚心的涌泉穴是浊气下降的地方,经常按摩涌泉穴,可益精补肾、强身健体、防止早衰,并能舒肝明目,清喉定心,促进睡眠,增进食欲。


99热心医生温馨提示,肾虚的人最忌讳憋尿,膀胱中贮存的尿液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刺激神经,产生排尿反射。这时一定要及时如厕,将小便排干净。否则,积存的小便会成为水浊之气,侵害肾脏。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