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的中药

2021-08-03 │ 养生的中药 中药养生的饮食

中药的禁忌 吃中药时喝茶竟然会这样

千保健,万保健,心理平衡是关键。千养生,万养生,心理平衡是“真经”。自有人类文明以来,长生不老是很多人的目标,勿以善小而不为,养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积累。如何在中医养生方面行稳致远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中药的禁忌 吃中药时喝茶竟然会这样”,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中药以植物药居多,我们有很多疾病吃西药没有喝中药的疗效好,中药可以调理身体,达到根治的效果,我们在日常应该如何正确的煎药呢?中药虽然好,但是也有一些禁忌需要我们注意,很多人老人喝中药的同时喜欢喝茶,喝中药可以喝茶吗?

中药的禁忌

1、喝中药的时候不能吃一些影响中药发挥的食物,比如一些生冷的食物,或者有腥膻味的食物,它们会分解中药的成分,有的还会吸收药效,有的还可能与中药结合产生有害物质,所以在服用中药的时候,一定要遵医嘱。

2、不能追求它的药效而服用很多的中药,有的人可能会觉得我多喝一些中药会更好的快一些,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因为有句老话,是药就有三分毒,跟这个通例,中药喝多了,反而对身体不好,根据医嘱服用药量。

3、有一些人是要谨慎和中药的,比如脾胃不好的人,喝中药会有一些胃肠道不适的反应,孕妇喝中药更要谨慎,因为中药成分存在一定的毒性,好到医师那边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来选择中药。

4、慎用民间中药偏方,在我国民间,很多人乐于听信所谓神奇的重要偏方,来治疗一些棘手的病症。这些偏方民间流传,很多并无医学药典记载,有些或许有效,但并非所有民间偏方都是正确的。在面对民间重要偏方时,应当咨询正规医师,了解相关药物及配伍的效果等,再决定是否采用。

5、中药汤剂忌过夜服用,我们一般吃重要的形式都是煎水,形成中药汤内服。中药汤剂成分复杂,包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以及其他如挥发油、氨基酸等成分。过夜后,不仅药效降低,更可能导致细菌繁殖,造成药液发馊变质。因此,吃中药应注意当日煎,当日服,切不可服用过夜中药汤剂。

6、现代家庭中大多使用铁锅、不锈钢锅或者不粘锅,好不要使用它们来煎制重要,而应该选择陶土的煎药罐或者砂锅。由于煎药是个时间较长的过程,使用金属制品很容易使某些药物成分和器具发生反应,产生或者释放出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等。

吃中药能喝茶吗

中医认为,吃中药期间好不要喝茶。因为茶叶中的化学成分不但会降低或影响药物疗效,还会产生一些副作用,故吃药不能用茶水。另外,通常情况下喝中药是不用茶水送服的,因为喝茶会“解药”。

扩展阅读

吃中药可以喝茶吗


中国人的比较有喜欢喝茶的习惯。同时很多人在平时日常生活中也是比较喜欢喝茶的,但是喝茶是会有一些副作用的,因为茶叶中的化学成分的。也会降低或者是影响药物的一些疗效都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所以吃药时那尽量不要喝茶水,因为会对胃肠以及身体有一些影响的,茶中的物质尤其是会造成一些消化道溃疡。

在服药期间一定不要饮用茶水同食,茶中的一些咖啡因过高,咖啡能够增强胃的分泌的影响,因为茶中含有的化学物质那也是比较常见的,会减弱一些重要的药物成分的作用。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关于吃中药可以喝茶么。

中医认为,吃中药期间最好不要喝茶。因为茶叶中的化学成分不但会降低或影响药物疗效,还会产生一些副作用,故吃药不能用茶水。

通常喝中药是不用茶水送服的,因为喝茶会“解药”。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很容易与生物碱发生不溶性沉淀。而很多中药的有效成分都是生物碱,如麻黄中含有麻黄碱和伪麻黄碱,黄连、黄柏中含有小檗碱,百部中含有百部碱。其他像元胡、大蓟、小蓟、川牛膝、曼陀罗等有效成分也主要是生物碱。当这些药的水煎液与茶水同服,就会发生沉淀而影响药效的发挥。同时,茶叶中的鞣酸具有收敛作用,会阻止人体对蛋白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因而在服用党参、黄芪、山药等补益药时,饮用茶水,特别是饮用浓茶,也会降低药效。

不过,也有极个别的可用茶水的。比如,有一首治偏正头痛的名方,叫“川芎茶调散”,就是用清茶送服药末或煎汤与茶服的,目的是利用茶的苦寒之性,清上降下以利血行,从而达到熄风止痛的作用,但如无特别注释,喝中药时且勿与茶同服。

以上就是吃中药可以喝茶吗,在日常生活中的中药跟茶水同服了会影响药效的发挥,咖啡能够增强胃的分泌的影响,因为茶中含有的化学物质会减弱一些重要的中药成分的作用,如果吃中药想喝茶水呢,或者是隔半个小时之后再可以进行喝茶水。

贫血竟然会引来这种病


贫血指因先后天亏损,血液生化不足,或因失血、溶血等耗伤血液,以致营血亏少,脏器失其濡养。以面白舌淡,眩晕心悸,血红细胞少,血红蛋白量低为主要表现的劳病类疾病。 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贫血,如缺铁性、失血性贫血,或慢性溶血性贫血等。由于长期慢性失血,或因邪毒刺激等而致溶血;中焦脾胃不健,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胃虚而不能正常受纳水谷,脾虚则不能运化水谷精微,营气不足,生血乏源;蛔虫、钩虫寄生,或大病久病,失于调理,气血日亏;先天禀赋不足,或劳神思虑太过,精血亏损,阴血暗耗,皆可形成血劳。

体征

1.有偏食、厌食及消化、营养不良,或有各种出血,或患钩虫病,或有接触有害理化因素、药物等病史;或为孕、产妇及婴幼儿等。

2.具有头晕目眩,心悸气短,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腹胀腹泄,月经失调等表现。

3.面色白或萎黄,唇、眼睑色淡,舌质淡胖或舌光无苔,皮肤干皱,发枯易脱,指甲色淡、扁平或反甲;或有黄疸等。

4.血液检查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水平的10%以上(成人一般红细胞数男性4.0×1012/L,女性3.5×1012/L;血红蛋白男性120G/L,女性105G/L),但白细胞及血小板正常。骨髓象呈增生性贫血改变。

饮食保健

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2、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

3、该疾病对饮食并没有太大的禁忌,合理饮食即可。

用药治疗

1、脾虚血亏证

证候: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食少腹胀,便溏,头晕眼花,妇女月经量少,舌淡,苔薄白,脉弱。

治法:补脾养血。

主方:归芍六君子汤(当归白芍 人参 白术 茯苓甘草陈皮 制半夏)。

加减:可选加黄芪、紫河车、阿胶;腹胀、便溏,加厚朴、山药、薏苡仁。

2、气血两虚证

证候: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肢体麻木或瞳动,面色淡白或萎黄,唇甲色淡,舌淡,苔少,脉弱。

治法:补益气血。

主方:八珍汤(人参 白术 茯苓甘草当归白芍熟地川芎)。

加减:可加黄芪、紫河车、阿胶;兼出血,加棕榈炭。

治法:滋补肝肾。

主方:一贯煎(沙参 麦冬当归生地 枸杞 川楝子)。

加减:神疲、气短,加党参、黄芪;头晕、肢麻,加紫河车、阿胶;五心烦热,加丹皮、知母、鳖甲。

食谱

莲子桂圆汤

莲子、桂圆肉各30克,红枣20克,冰糖适量。先将莲子用水泡发,去皮去心洗净,与洗净的桂圆肉、红枣一同放人砂锅中,加水适量,煎煮至莲子酥烂,加冰糖调味。睡前饮汤吃莲子、红枣、桂圆肉,每周服用1--2次,可经常服用。具有补心血、健脾胃的功效,适用于贫血乏力、神经衰弱、心悸、怔忡、健忘、睡眠不安等。

鸡肝西红柿汤

鸡肝、西红柿各200克,水发木耳12枚,熟猪油30克,鲜汤700克,味精1克,精盐3克,胡椒粉0.5克,先将西红柿洗净切片,鸡肝洗净切片。净锅置旺火上,加入鲜汤烧开,下鸡肝、木耳、西红柿片、胡椒粉、精盐、味精、熟猪油。鸡肝片氽熟时起锅,佐餐食用。具有补血强身的功效,适用于贫血引起的头晕眼花。

红枣黑木耳汤

红枣50克,黑木耳15克,冰糖适量。先将黑木耳与红枣以温水泡发并洗净,放入小碗中,加水和冰糖适量,将碗置于蒸锅中蒸约1小时。喝汤、吃黑木耳和红枣,或分次食用。具有滋阴和营、补益气血的功效,适合于阴液亏损、气血不足引起的贫血,如面色胱白、头晕耳鸣、心悸气短、低热口干、腰腿酸软、疲乏无力等。

羊肝菠莱鸡蛋汤

羊肝100克,菠菜250克,鸡蛋1个。先将羊肝洗净,切片,入砂锅,加水适量,煮熟后捣碎羊肝;菠菜洗净人锅,再打入鸡蛋,煮熟,口服l--2次,连续服用。具有补肝明目、补血养血的功效,适用于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

山药紫荆皮汤

山药30克,紫荆皮9克,红枣20克。先将山药、紫荆皮、红枣洗净,加水适量,一同煎汤。日服1剂,分3次服用。具有健脾益血、补肾养阴的功效,适用于低热的贫血患者。

香菇豆腐汤

干香菇25克,水豆腐400克,鲜竹笋60克,豆油、香油、味精、精盐、胡椒粉、葱花、淀粉适量。先将香菇洗净,用温水浸发,去蒂切成丝。锅置火上,下豆油烧热,投入竹笋丝略炒盛出,将浸香菇水和清水适量倒人锅内煮开,投人香菇丝、笋丝、豆腐丁煮开,加精盐、胡椒粉,用湿淀粉勾芡,起锅后淋上香油,佐餐食用。具有益胃健脾、补虚损的功效,适用于高血压、高脂血症、贫血、缺钙、病后体虚等。

中药不能随便吃,细说吃中药的禁忌


中医的发展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而且中医在治疗疾病上面是属于标本皆治的。像西医只是治标而不治本的。所以对于有些疾病通过中医的治疗是起到彻底治疗的效果。但是在中医治疗的时候,必须要注意的就是吃中药的禁忌问题。

因为我们注意到了吃中药的禁忌,就能让中药发挥其药效。因为有的时候如果正在吃中药,而没有注意到哪些饮食对中药起反作用,所以就会导致中药失去药效。这样的话反而会影响到了治疗的效果。以下便是我们给大家介绍的吃中药在饮食上面的禁忌问题。

服用中药时不宜吃生萝卜(服理气化痰药除外),因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黄芪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会削弱人参等的补益作用,降低药效而达不到治疗目的。

生冷食物性多寒凉,难以消化。生冷类食物还易刺激胃肠道,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故在治疗“寒症”服中药如温经通络、祛寒逐湿药,或健脾暖胃药,不可不忌生冷食物。

一般服用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尤其在服用 “阿胶”、“银耳”时,忌与茶水同服,同时服用会使茶叶中的鞣酸、生物碱等产生沉淀,影响人体吸收。如平时有喝茶习惯,可以少喝一些绿茶,而且最好在服药 2~3小时后再喝。热性辛辣食物性多温热,耗气动火。如服用清热败毒、养阴增液、凉血滋阴等中药或痈疡疮毒等热性病治疗期间,须忌食辛辣。如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辛辣热性之品,如若食之,则会抵消中药效果,有的还会促发炎症,伤阴动血(出血)油腻食物性多粘腻,助湿生痰,滑肠滞气,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腻食物与药物混合更能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

服用中药期间, 如进食荤腻食物,势必影响中药的吸收,故对痰湿较重、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粘度以及肥胖病等患者更须忌食动物油脂等油腻之 物。

一般中药均有芳香气味,特别是芳香化湿、芳香理气药,含有大量的挥发油,赖以发挥治疗作用,这类芳香物质与腥膻气味最不相容。若服用中药时不避腥 膻,往往影响药效。如鱼、虾、海鲜腥气,牛羊膻味。对那些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疮疖、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皮炎患者,在服用 中药期间必须忌食腥膻之物,还应少吃鸡、羊、猪头肉、蟹、鹅肉等腥膻辛辣刺激之发物。因为这类食物中含有异性蛋白,部分病人特别敏感容易产生过敏,从而加 重病情。

运用中医治疗疾病不但可以治标又治本,而且运用中药的副作用小,是属于一种比较环保性的药物。但是在吃中药的时候,还必须要注意的就是吃中药的禁忌,特别是在饮食上面的禁忌更是要注意的,否则就会影响到药效,对身体反而还会产生不良的反应。

刷牙时用一种水,竟然会致死亡发生


女人在不知不觉中可能踏入了要命的健康误区,你还浑然不知。你做的到底健康与否,我们好好的去关注下吧,为了健康多多了解下,6个要命的健康细节你是不是在做呢-

1、忽视常规妇科检查

最新医学报道发现:近5年,及早发现的宫颈癌死亡率降低了70%。妇科癌症初期症状很容易被忽视,所以定期妇科分泌物检查很重要。医生建议所有18岁以上的女性,特别是已有性经验的女性,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妇科常规检查,其中包括分泌物化验和盆腔检查。

2、整天工作,没有休息

长时间从事一种工作会让人感到无聊,而无聊恰恰让身体感到疲惫。每天都应该尽可能地为自己找点儿乐,例如:看看笑话,翻翻休闲杂志,给好朋友打个电话。

让自己偶然做做白日梦等一些能让自己轻松的事情。

3、健身房里的马大哈

最好准备专门的健身软底鞋或厚棉袜,因为潮湿的健身房地毯很容易隐藏和滋生细菌,如足癣和足底疣。类似的还有公共更衣室和泳池的拖鞋,虽然都已消毒,但还是穿自己的最保险。

4、呼吸太浅

人们平时的呼吸总是太浅。这样血管里含的氧气水平就低于二氧化碳水平,人因此就会感到疲惫。如果血液中氧气不足,就会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这对人的身体是很不利的,所以应该每天多做几次深呼吸。

5、牙线会让牙缝变宽-

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实际上,由于牙线质地很软,所以比起牙签来更不会伤害牙齿。一般的,一天使用一次牙线就够了,但如果你的牙齿稀疏,就必须随身带着牙线。

每次进食完用牙线清洁时,尽量使牙线到达牙缝深处,进入龈沟底,以清洁龈沟区,但注意不要用力过大,以免损伤牙周组织。

6、锻炼模式一成不变

如果多年不改变锻炼模式,很容易造成经常锻炼的那部分肌肉劳损,而没有运动到的肌肉一直被忽视。

长此以往,很可能使身体不成比例的发展。而且,从心理上看,时常变换锻炼方式不仅使锻炼更加有效,而且更有新鲜感,也更容易坚持。

7、长期用冷水刷牙

资料表明:人的牙齿最适应35~36.5摄氏度的温度,如果经常用冷水刺激牙齿将导致牙龈出血、牙髓痉挛或其他牙病的发生。牙齿的寿命平均比人的寿命短10年以上,根源便出在“凉水刷牙”的习惯上。

吃补肾中药的禁忌


吃补肾中药的禁忌

我们都知道吃中药有许多禁忌,吃补肾中药同样有禁忌。现在许多人都选择吃中药补肾,使自己的身体健康,不过吃补肾中药不记住这些禁忌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日常生活中,如果身体中出现了尿频、舌苔淡白、身体倦怠以及盗汗还有脸色苍白等等的情况,那么很有可能就是身体出现了肾虚的情况。一般我们将肾虚的情况分为两种,分别是肾阳虚还有肾阴虚,日常服用补肾中药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不同的身体情况,然后对症下药。通过中药补肾的方法很安全,并且不会出现什么的副作用,所以近几年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不过,服用中药也是有禁忌的,日常如果不注意那么不仅不会起到补肾的效果,反而会对身体的健康情况造成影响。具体的吃补肾中药的禁忌如下。

1、服用期间禁止抽烟喝酒

中医告诉我们,想要获得最好的效果,那么在服用中药补肾期间最好不要抽烟或者是喝酒,这是因为烈酒中含有大量的甲醇,而香烟中则是含有尼古丁,这些物质对于身体的各种器官都会造成一定的损伤。如果我们在肾虚的情况下都不改变这种不良生活习惯,那么喝中药是不会出现任何效果的,就相当于没喝,或者是效果大打折扣,并且容易伤害身体健康。

2、禁止饮用一些刺激性比较强的饮料

日常生活中刺激性比较强的饮料有很多,例如咖啡、可乐都是属于其中。由于可乐还有咖啡中含有一定的咖啡因,这中物质在进入身体后会损害身体器官,还会降低药效,对于身体非常的不利。

3、滥用药物

日常生活中服用补肾中药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千万不能够自己胡乱服用。并且在服用中药之前要做好辩证工作,这样才能够具有针对性,身体也能够快速的恢复健康。如果胡乱能够药物,不能调养好身体,反而会损害身体健康。

4、注意休息

在服用补肾中药之后一定要注意休息,千万不能够出现熬夜或者是兴奋过度、暴怒等等情况,这些情绪以及生活方式对于身体健康都是无益的。拥有充足睡眠是身体恢复元气,肾脏恢复肾气的重要保障之一。所以说,无论日常工作如何的繁忙,但是一定要保证自己的睡眠和休息时间。如果想要令身体能够更加快速地恢复,那么平时也可以配合一些具有温补肾脏功效的食谱,这样效果更加爱。

5、避免服用具有刺激性的食物

吃补肾中药的禁忌还应该从日常饮食方面注意,少吃一些具有刺激性的食物,例如辣椒、大蒜、生姜等等,这些食物对于肠胃的伤害比较大,特别是一些肠胃功能比较弱的患者要少吃,不利于肠胃吸收,从而影响身体对于中药药效的吸收。不过,生活中也可以服用一些具有护肾功效的食物,例如韭菜、人参还有鸽子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补肾食谱

补肾食谱

羊肉汤

材料:羊肉、胡椒粉、枸杞、食盐、生姜、葱

做法:将羊肉洗干净之后切成碎末备用;将羊肉放入锅中加入清水进行熬煮;等到羊肉煮熟之后加入葱姜还有胡椒粉以及食盐;等到羊肉软烂之后加入枸杞,稍微煮一会就可以了。

功效:这道食谱具有很好的补肾以及养血的作用,如果身体出现了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或者是阳痿、体虚以及身体消瘦的情况,服用这道羊肉汤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体热体质的患者服用一定要适量,避免对身体造成损害。

喝补肾中药的最佳时间

中医讲,肾通于冬气,因此,补肾最好的季节因选在冬季。据中医专家所言,我们吃补肾中药的时候还有一个时间的技巧,也就是每天的酉时,酉时时辰也就是北京时间下午的5点到晚上7点左右,这个时候是吃补肾中药的效果最好的时间,因为这是肾精最旺的时候。

吃调经中药的禁忌


吃调经中药的禁忌

1、对于那些因为血热导致经期提前的人,一定要注意不要食用辛辣,葱,蒜,姜等刺激性动火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抵消掉中药的作用,甚至还会造成更多的消极影响,反而不如不吃中药。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就完全不能发挥中药的功效了,岂不是得不偿失。

2,对于那些虚寒导致经期异常的人,通常会出现身体发寒的情况的,所以要忌吃生冷瓜果,酸寒苦辣食物。所以在食用调经的药物的时候,不要去吃这些食物,再少也不要碰,一定要在吃药的期间做到,才能真正起到调理的作用。

3、海鲜,对于任何中药来说,都是一种禁忌,所以调经中药也是不能食用海鲜的,大家要学着自控,学着忌口哦。

4、妇科病所有的病人都得忌生冷特别的冰的的东西,一般调经病人在服中药的时候,菜里忌萝卜和芹菜,辛辣的东西不要吃。有囊肿或者肌瘤的病,海鲜和豆制品的东西不要吃。蛋白质和含激素类的食物不要吃,输卵管方面疾病的病人,海鲜也不要吃,湖蟹不要吃。孕妇忌吃湖蟹,甲鱼,羊肉等热性食品,荔枝,桂圆也不要吃。特别有囊肿的病人不要参加剧烈的运动,以防囊肿的扭转。在喝药的时候,浓茶不要喝。

调经的中药

气血虚弱型。主证:月经周期多延后,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黄,小腹空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治法:益气养血调经。方药:滋血汤加减。当归15克,熟地30克,白芍12克,川芎10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2克,茯苓20克,鸡血藤30克,黄精20克,首乌20克。方解:本方用当归、熟地、白芍、川芎、鸡血藤、首乌、黄精补血养血,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益气健脾助生化之源,共奏补益气血调经之功。

血寒型。主证: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黯,夹血块,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畏寒肢冷。舌质淡黯,苔白,脉沉迟。治法:温经散寒调经。方药:温经汤加减。桂枝10克,艾叶10克,熟附子9克,当归15克,川芎12克,炙甘草6克,党参20克,白术15克,牛膝12克。方解:本方用桂枝、艾叶、熟附子温经散寒调经,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调经,党参、白术、炙甘草益气调经,牛膝活血化瘀通经。

痰湿型。主证: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淡红,质粘腻如痰,形体肥胖,胸闷呕恶,带下量多,色白,质粘腻。舌质淡胖有齿印,苔白腻,脉滑。治法:化痰燥湿调经。方药:苍附导痰丸加减。法夏15克,陈皮6克,茯苓20克,苍术10克,白术10克,胆南星12克,香附12克,枳壳12克,当归12克,川芎9克。方解:本方用法夏、陈皮、茯苓化痰燥湿,和胃健脾,苍术、白术燥湿。腔脾,胆南星燥湿化痰,香附、枳壳理气行滞,当归、川芎活血调经。

湿热型。主证:月经周期多提前,或先后无定,经期延长,经色暗红,量或多或少,质粘腻,可有臭秽,平时带下量多,色黄白,小腹疼痛,胸闷呕恶,口腻纳呆,小便黄短,大便烂,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治法:清热利湿调经。方药:四妙散加减。黄柏10克,苍术10克,薏苡仁30克,绵茵陈15克,赤芍15克,丹皮12克,香附12克,车前子15克,败酱草20克,银花藤20克。方解:方中用黄柏、绵茵陈、败酱草、银花藤清热解毒利湿,薏苡仁、车前子利水渗湿,苍术燥湿健脾,赤芍、丹皮清热凉血,香附理气调经。

吃中药期间能喝茶吗


吃中药期间能喝茶吗

1、吃中药期间能喝茶吗

就中医认为,我们在吃中药的时候还是多喝水比较好,就不要喝茶了,茶叶长的化学物质会降低中药的药性,使得治疗效果打折扣,有的还会有副作用哦。另外,通常情况下喝中药是不用茶水送服的,因为喝茶会“解药”。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很容易与生物碱发生不溶性沉淀。而很多中药的有效成分都是生物碱,如麻黄中含有麻黄碱和伪麻黄碱,黄连、黄柏中含有小檗碱,百部中含有百部碱。其他像元胡、大蓟、小蓟、川牛膝、曼陀罗等有效成分也主要是生物碱。有的药物和茶水同服,它会沉淀并影响药物的功效。同时,茶中的鞣酸具有收敛作用,可防止人体营养蛋白质的吸收,因此,服用党参、黄芪、山药等补益药,喝茶,特别是喝凉茶,也会降低药效。

2、喝中药的注意事项

2.1、别吃凉寒性水果:梨、山渣、菱角、柑子、百合、香蕉、甘蔗、柿子等。

2.2、服用中药时不宜吃萝卜(服理气化痰药除外), 因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等滋补类中药时, 吃萝卜会降低补药的效果使其失去补益的作用而达不到治疗目的。

2.3、患有消化道疾病,如肝炎、慢性胃肠炎患者服用健脾、温胃和胃药时, 禁服大蒜,大蒜中含有蒜素能刺激胃肠粘膜,使粘膜充血, 所服的中药就不能有效的发挥其治疗作用。

2.4、服中药时不能吃辣椒,特别是热性病症,服清热凉血或滋阴降炎药时更不宜吃辣椒, 辣椒能使药效降低,使治疗无效或疗效减弱。

2.5、服中药煎剂及丸药时,宜忌生、冷、油腻。

2.6、此外,患有疔疮、皮肤病者忌食咸水鱼、虾、蟹及羊肉、牛肉等食物; 水肿病忌食食盐;肝炎病人忌食辛、辣、油腻; 服荆芥时忌服鱼、虾、蟹;服天冬时忌服鲤鱼; 服白术时忌服大蒜等。

3、吃中药的最佳时间

3.1、睡前

什么时候吃中药好?一般来说在睡前服用安神药和治遗尿症药物是最佳的时间,中医认为:睡前服药能使药效及时发挥作用。

3.2、饭前

中医认为饭前服药易使药力得到发挥,从部位上看,它比较适宜于治疗人体下部的疾病。多用于实证疾病,特别是积滞、瘀血、水湿等病证。

3.3、顿服

顿服一般适宜于病情比较急的患者,也就是煎好后立即服下,称为顿服,取急病急治之意。目前,一般的高热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小儿急症等亦采用顿服法。

3.4、昼夜服

中药什么时候吃最好?一些急、慢性病可昼夜服药,才能让药效持续发挥治疗作用。 3.5、饭后适用于人体上部的疾病。偏于滋补一类的药物,也宜饭后服。

中药怎么喝不苦

1、适当多喝温开水

服用中药汤剂后,如果能立即喝些温开水,可以减少药液在口腔内的残留,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药液的苦味。

2、加快服药速度

实践证明,中药汤剂在口腔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感到的苦味就会越大。因此,一口气喝下汤药是减少药液苦味的好办法。

3、“黄金时间”服药

研究发现,一天24小时内人体吸收药物的“黄金时期”分别在上午的8~10时和下午的2~3时,这个阶段正是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候,药物的苦味不容易对机体产生明显的刺激反应。

4、放凉后再喝中药汤剂的温度控制在15~36℃,既可防止烫嘴,又可减轻苦味。

5、正确添加“佐料”

红糖中含有铁和钙等成分,容易与中药的一些成分发生相互作用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在许多退热中药中加糖,可能减弱其清热效果。

喝中药加糖的副作用

1、首先,多食糖会助热,如果病人具有腹胀中满、湿热停滞、舌苔厚腻等症状时,一般严禁加糖,以避免不良反应。

2、其次,白糖性凉、红糖性温,如果把白糖加入温热药剂中,或把红糖加入寒凉药剂中,都会减弱药性,阻碍药效的充分吸收,影响疗效。

3、再次,中药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糖类特别是红糖,含有较多的铁、钙等元素,中药中的蛋白质和鞣质等成分可与之结合,发生化学反应,使药液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凝固变性,继而产生浑浊、沉淀,不仅影响药效,而且危害健康。

4、最后,有些药通过利用苦味来刺激消化腺分泌,从而更好地发挥疗效。如黄连就是通过味觉分析器的兴奋,进而提高食欲中枢的兴奋,反射性地引起胃液分泌增加,从而发挥健胃的作用。如果加糖,就会失去这种作用,也就达不到治疗的效果了。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