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的症状

2022-02-13 │ 幽门螺旋杆菌的症状 5个养生小方法

消灭幽门螺旋杆菌,记住这3个小方法,幽菌“灭光光”,健康好胃

千保健,万保健,心理平衡是关键。千养生,万养生,心理平衡是“真经”。相信关于养生的道理,很多人并不陌生,很多人身体不好,和他们不注重养生有关系。养生常识这方面的知识您掌握多少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消灭幽门螺旋杆菌,记住这3个小方法,幽菌“灭光光”,健康好胃”,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胃是我们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当胃不好,经常出现胃病现象,不仅影响到生活和工作,长久下去也会损害健康。为什么胃病反复发作,其中最大的原因是胃里有大量的幽门螺旋杆菌"啃噬"胃粘膜,知识胃部的自我修复更能减弱,常常出现胃痛、腹胀等症状出现。

当人体严重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身体主要会出现以下几个症状:

1. 口臭

幽门螺杆菌是引起口臭的最直接病菌之一,由于幽门螺杆菌可以在牙菌斑中生存,在口腔内发生感染后,会直接产生有臭味的碳化物,引起口臭。

2. 胃肠疾病症状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多会出现餐后嗳气、恶心、腹胀、腹部不适的胃肠疾病症状,而且这些症状随时都会出现,但是有些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有到医院做相对的检查才能发现。

3. 饱胀不适感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会造成消化不良和食欲不佳的症状出现,很多患者吃完饭后会出现上腹部的饱胀感,就要怀疑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了。

幽门螺旋杆菌易感染、难防难治,日常生活中要如何预防感染呢?

第一,注意口腔卫生、防止病从口入。门螺杆菌是经口腔进入人体的,因为这种细菌常存在于病人和带菌者的牙垢与唾液中。因此,注意口腔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第二,使用公筷,幽门螺旋杆菌可以通过筷子夹取食物实现传播,会使唾液里的细菌有机会通过筷子传播到食物上并再相互传染。

第三,不喝生水,不吃生食或半生不熟的食物。不吃太烫的东西,如火锅、烧烤,不喝或少喝酒、咖啡和辛辣的食物。

要想治好胃病,首先最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消灭幽门螺旋杆菌,保护肠胃健康。

温和效杀灭幽菌,同时还可以保护胃健康,避免造成其他伤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食疗,做法取火麻油、蜂蜜各1勺,加200ml温水冲泡搅匀,饮用即可。每天坚持喝上一杯,不求量多,但求坚持。

火麻油的提取物亚麻酸,可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活性,长期饮用可达到杀菌的目的,是很好的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食物。另外蜂蜜也可以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滋生,可以起到三重杀菌养胃作用,两者搅拌饮用能够最大消灭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

小编推荐

胃病患者别这样吃苹果,小心让幽门螺旋杆菌爆发患上胃癌


苹果的营养不低,每天一个苹果,医生都会远离你,这个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如果有胃病的人这样吃苹果,相信时间不长,你就会诱发癌症的,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原因吧!

幽门螺旋杆菌是公认的感染率比较高的致病菌,在人群中的感染率高达50%,有胃病的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其患胃癌的危险也增加了3.2到11.7倍,世界卫生组织也将幽门螺旋杆菌定义为第一类致癌因子。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症状往往与其它健康问题很相似,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被我们说忽视,认为是其他的消化不良问题。因此对幽门螺旋杆菌一定要格外重视,尤其是饮食上不注意很可能感染上幽门螺旋杆菌。

水果削掉坏地儿继续吃?可能感染上幽门螺旋杆菌

苹果啊、梨啊之类的水果,经常会发现有一小块儿坏掉的地方。就中国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来说,大多数人会削掉那块坏地儿,继续吃。

胃病患者别这样吃苹果,小心让幽门螺旋杆菌爆发患上胃癌

其实水果一旦开始霉变,随着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大量肉眼看不到的细菌和毒素,会蔓延到这个水果。所以即使肉眼看着是好的,也不见得安全。你们懂的,这些细菌和毒素进到胃里不会干什么好事。

坚果和大米,闻到霉味儿就别吃了

霉变的食物中可能存在产毒真菌,这些真菌会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和二级胺,可以在胃里又可合成亚硝胺类化合物而致癌。

另外霉变的坚果和大米中还可能产生黄曲霉毒素,它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物质,进入人体以后能对人的肝脏组织进行破坏。

七种药物组合,使用10天消灭幽门螺杆菌,胃好生活更好


我公司有一个年轻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可把我吓坏了,它是一个刚毕业2年的大学生,平时我跟他走得很近,还一起出外吃过好多次饭,我生怕他这个幽门螺杆菌传染给我。

毕竟常常听说幽门螺杆菌很难杀死,而且还会引起胃病疾病,像胃炎、胃溃疡、胃癌等都是跟他有关系的,所以这几天我一直很担心,生怕我也感染上了这个幽门螺杆菌。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一般有口臭、呕吐、腹胀、反酸、胃痛等症状,目前我还没有出现这个问题。但是很多人又说感染幽门螺杆菌不一定会有症状......

目前在临床上最实用的2种测试:碳13呼气试验、碳14呼气试验

碳13呼气试验:适应于所有人群

碳14呼气试验:有辐射性,不适应儿童孕妇

临床对幽门螺杆菌的药物

一般常用的是四联,即两种抗生素+1种质子泵抑制剂+1种铋剂

常用的组合共用七种:

1、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

2、四环素+甲硝唑+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

3、阿莫西林+甲硝唑+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

4、四环素+呋喃唑酮+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

5、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

6、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

7、阿莫西林+四环素+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

口服时间是十天,停药一月后复查呼气试验。

杀菌还是要注意养胃的,不然菌杀完胃出现问题,胃病继续作恶,幽门螺杆菌还会继续回来的,所以后期要使用食疗来养胃杀菌保护胃。

火麻油+蜂蜜+温水,养胃杀菌

吃法:准备一小杯温水,然后将一勺蜂蜜和一勺火麻油倒入其中,使用勺子搅一下喝下即可,建议每日喝一次,后面可慢慢中断食用。

火麻油是一种植物油,中性油质,不会让胃产生刺激分泌胃酸,还会起到中和胃酸的作用,因为它含有乙醇元素。同时它含有一种亚麻酸,可以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繁殖,是一种不错的食物杀菌剂。

蜂蜜是一种天然的保健食品, 同时也是消炎的食物,对于胃粘膜有不错的保护作用,每天食用一点可以起到修复胃黏膜作用。所以2种食物结合一起食物是非常不错的。

胃胀气怎么办 12个小方法解决胃胀气


胃胀气怎么办 12个小方法解决胃胀气

现在的大多数人因为上班、上课,吃完饭之后就立刻坐下,从而产生胃胀气、消化不良等情况。胃胀气该怎么办呢?今天就为大家介绍治疗胃胀气的方法,需要的亲们一起来学习下吧。

1、细嚼慢咽

吃饭时应细嚼慢咽,不要张开嘴巴咀嚼或边吃边说话,边吃饭边喝汤,它们均容易造成消化问题带来胀气。

2、嚼米汤

米汤及大麦粥对胀气、排气及胃灼热等毛病有效。用5份的水加一份的米(谷子或大麦),煮沸10分钟。盖上锅盖再慢炖50分钟。过滤,冷却后,一天喝数次。

3、远离错误搭配食物

食物搭配不良会带来消化问题,例如蛋白质与淀粉就不是好搭档,蔬菜与水果也是不佳的组合,牛奶不宜与三餐同时用,糖不要与蛋白质或淀粉合用。

4、吃饱后不要马上坐着

吃饱后可以散步或站一会儿,不要马上趴着休息或是坐着,尤其是趴着容易压迫到胃部,造成消化不良、胃胀气甚至胃痛的情形。

5、喝醋

用一汤匙纯的苹果醋加一杯水,在正餐时啜饮,有助消化。也可以早晨起床时先喝一杯柠檬水,它也有治疗及清血的作用。

6、怎样熏豆子

如果你喜欢吃豆子,又不希望胀气,这里教你一个解决办法。豆类在水中似乎会流失大部分产生气体的物质。研究显示,浸泡豆子12小时,或用湿纸巾覆盖24小时,可以大幅度地降低产生气体的化合物含量。用压力锅煮后,再浸泡30分钟,更可以减少90%的此类化合物。

7、服木炭片

活性炭能有效地排除过多的气体,在你感到不适时,立即服用5粒。但你若正服用其他药物,则需注意,木炭粒除了吸收气体,也会吸收药物成分。同时,切勿每天使用,因为木炭的吸收力强,能吸收有用的营养索。

8、涂抹薄荷油

胀气难消时,可以使用薄荷油涂抹胃部周围,可有效缓解胀气问题。

9、古方茶疗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有记载:“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唐代刘贞亮也曾经总结说,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养志。古方茶疗渣脾茶对胃胀气的人非常的适合。

10、药物的选择

胃部胀气可用胰脏酵素;肠子胀气可用微量矿物质;制酸剂对排气及胀气均无效。当气体产生过多,可用新鲜柠檬榨成汁加1.14升的温水,当作灌肠剂,以平衡体内的pH值。如果体内排气仍持续数日,可用双叉乳杆菌灌肠剂,它可在数小时内解除问题。

11、服用嗜酸菌

消化不良型胀气可用嗜酸菌来改善,因为缺乏这些良性菌是最常见的消化不良因素。打开10粒胶囊服用,或使用一汤匙的粉末配方。对乳晶过敏者,可改用不含牛乳的制剂。嗜酸菌也是颇安全的灌肠剂,开始你可能感到轻微的不适,不过大约1小时后即可乎息。

12、使用胰脏醇康

如果你曾经作过腹腔手术(例如,切除一段肠子),使用胰脏酵素将有助于消化食物。低血糖症患者也需要胰脏酵索。用餐毕,若感到饱胀、肚内有咕噜声、胀气或排气等,也可服用胰脏酵素。

胃胀气怎么办教你12个小方法


现在的大多数人因为上班、上课,吃完饭之后就立刻坐下,从而产生胃胀气、消化不良等情况。今天就为大家介绍治疗胃胀气的方法,需要的亲们一起来学习下吧。

胃胀气怎么办

1、细嚼慢咽

吃饭时应细嚼慢咽,不要张开嘴巴咀嚼或边吃边说话,边吃饭边喝汤,它们均容易造成消化问题带来胀气。

2、嚼米汤

米汤及大麦粥对胀气、排气及胃灼热等毛病有效。用5份的水加一份的米(谷子或大麦),煮沸10分钟。盖上锅盖再慢炖50分钟。过滤,冷却后,一天喝数次。

3、喝醋

用一汤匙纯的苹果醋加一杯水,在正餐时啜饮,有助消化。也可以早晨起床时先喝一杯柠檬水,它也有治疗及清血的作用。

4、怎样熏豆子

如果你喜欢吃豆子,又不希望胀气,这里教你一个解决办法。豆类在水中似乎会流失大部分产生气体的物质。研究显示,浸泡豆子12小时,或用湿纸巾覆盖24小时,可以大幅度地降低产生气体的化合物含量。用压力锅煮后,再浸泡30分钟,更可以减少90%的此类化合物。

5、远离错误搭配食物

食物搭配不良会带来消化问题,例如蛋白质与淀粉就不是好搭档,蔬菜与水果也是不佳的组合,牛奶不宜与三餐同时用,糖不要与蛋白质或淀粉合用。

6、吃饱后不要马上坐着

吃饱后可以散步或站一会儿,不要马上趴着休息或是坐着,尤其是趴着容易压迫到胃部,造成消化不良、胃胀气甚至胃痛的情形。

7、药物的选择

胃部胀气可用胰脏酵素,肠子胀气可用微量矿物质,制酸剂对排气及胀气均无效。当气体产生过多,可用新鲜柠檬榨成汁加1.14升的温水,当作灌肠剂,以平衡体内的pH值。如果体内排气仍持续数日,可用双叉乳杆菌灌肠剂,它可在数小时内解除问题。

8、服用嗜酸菌

消化不良型胀气可用嗜酸菌来改善,因为缺乏这些良性菌是最常见的消化不良因素。打开10粒胶囊服用,或使用一汤匙的粉末配方。对乳晶过敏者,可改用不含牛乳的制剂。嗜酸菌也是颇安全的灌肠剂,开始你可能感到轻微的不适,不过大约1小时后即可乎息。

9、使用胰脏醇康

如果你曾经作过腹腔手术(例如,切除一段肠子),使用胰脏酵素将有助于消化食物。低血糖症患者也需要胰脏酵索。用餐毕,若感到饱胀、肚内有咕噜声、胀气或排气等,也可服用胰脏酵素。

10、古方茶疗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有记载:“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唐代刘贞亮也曾经总结说,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养志。古方茶疗对胃胀气的人非常的适合。

11、涂抹薄荷油

胀气难消时,可以使用薄荷油涂抹胃部周围,可有效缓解胀气问题。

12、服木炭片

活性炭能有效地排除过多的气体,在你感到不适时,立即服用5粒。但你若正服用其他药物,则需注意,木炭粒除了吸收气体,也会吸收药物成分。同时,切勿每天使用,因为木炭的吸收力强,能吸收有用的营养索。

容易产生胀气的食物都有哪些

1、当心易“生气”食品

豆类和十字花科蔬菜,如西兰花、甘蓝中含有一种复合糖叫蜜三糖,这种糖比其他种类的糖更难被人体吸收,当它在肠内被艰难吸收的同时,就会产生副产品——气体。但是,不要因为这些食物易产气就放弃食用,你可以同时食用高纤维食物来改善胀气的状况。

2、吃盐太多也胀气

一次性吃盐过量会让身体存水,从而产生胀气。因此要尽量避免高盐食品,如包装食品、油炸食品,尤其是罐装浓汤或方便面,一份含有的盐分就接近人体一天的需求量。取而代之,要多食用新鲜蔬菜和全麦食品。

3、检查食品中的糖醇

糖醇是一种甜味剂,多存在于口香糖或其他无糖食品中。糖醇能够部分被消化,同时也会产生气体。想避免胀气,在购买食品的时候,仔细检查一下其中是否含有糖醇一类的成分,如山梨糖醇、麦芽糖醇或木糖醇等。口香糖中含有山梨醇,因此也要少嚼口香糖。

4、乳糖不耐易胀气

如果喝牛奶一小时内感到胀气或腹泻,甚至更严重,这是典型的乳糖不耐的症状。有乳糖不耐症的人,其肠内的乳糖酶不足,无法充分消化乳品中的乳糖。如果你因为乳糖不耐而胀气,最好的选择不是放弃牛奶,而是饮用那些不含乳糖的牛奶,或者吃一些帮助分解乳糖的药片。

5、遁量摄取高纤维食品

虽然高纤维食品有利于健康,但有些高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可能会增加排气。如果你想在饮食中增加纤维用量以维持健康,应从少量开始,使肠子逐渐适应,这样可以减少胀气。

6、远离酸性果汁饮品

酸性的果汁饮品会扰乱消化道,刺激敏感神经发热等,喝得多了就会让人感觉好像胃酸倒流一样,但是实际上就是一种干扰。在腹部多余的酸会引起其他的问题,如果是空腹状态下饮用的话消化道里就已经充满了酸性的物质,增加多余的酸性物质会引起腹痛的问题。

胃胀气吃什么

1、胃动力药:如吗丁林10mg ,每日2-3次,饭前半小时服;该药可加快胃肠排空,促使胃肠蠕动,增强胃功能,对帮助胃肠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疗效。

2、肠道菌群调节剂:乳酸菌素片、乳酶生等可调节肠道菌群,适用于消化不良、异常发酵引起的腹胀。

3、助消化药:可用多酶片,中药制剂如,健胃消食片口服、保和丸、大山楂丸等尚有通便、助消化功能。

4、调节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药:如解郁抗虑胶囊,适用于久治不愈的胃病患者。

其他方法

1、服用嗜酸菌

消化不良型胀气可用嗜酸菌来改善,因为缺乏这些良性菌是最常见的消化不良因素。打开10粒胶囊服用,或使用一汤匙的粉末配方。对乳晶过敏者,可改用不含牛乳的制剂。嗜酸菌也是颇安全的灌肠剂,开始你可能感到不适,不过大约1小时后即可。

2、适量摄取高纤维食品

虽然高纤维食品有利于健康,但有些高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可能会增加排气。如果你想在饮食中增加纤维用量以维持健康,应从少量开始,使肠子逐渐适应,这样可以减少胀气。

3、饮食注意

保持生活规律,饮食定时定量,易消化,进食细嚼慢咽、不易过饱,忌生冷与刺激性食物等。另外,保持良好的情绪,放松精神,适量运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胀很重要。

总结:胃在我们身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千万不要因为小小的坏习惯而使我们的胃出现问题,因此拥有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不是太了解的亲们,可以看看文章哦。

3个简单小方法,养肾补肾拒绝“懒”!


肾为人体先天之本,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护肾养肾,是维护生命活力的基础。下面推荐3个养肾补肾的小方法,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1.揉脐腹

脐为一身元气之本,与脏腑经脉、四肢百骸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每天早晚躺卧在床上,用食指按揉肚脐5分钟,还可按摩一下位于脐下3寸处的关元穴,具有强精壮肾阳的作用。

2.摩肾腰

腰为肾之府,刺激腰部的命门穴、肾俞穴有助于增加肾气。命门穴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与肚脐同一水平处;肾俞穴位于命门穴两侧旁开1.5寸处。先用指压法点按命门穴,再将两手掌对搓至手心发热后,分别放置于肾俞穴处,并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热感为止。

3.搓脚心

足底的涌泉穴位于足掌的前1/3、屈趾凹陷处,是浊气下降之处,经常按摩可益精补肾、强身健体、防止早衰,并能舒肝明目、促进睡眠、增进食欲,对肾虚引起的眩晕、失眠、耳鸣等有一定的作用

三伏天是失眠高峰期,睡个好觉记住这2个小方法!


初伏 2017年7月12日~7月21日 10天;

中伏 2017年7月22日~8月10日 20天;

末伏 2017年8月11日~8月20日 10天;

今年的三伏天足足有40天,现在才刚过一半。

每年的三伏天都是失眠的高峰期,闷热的天气,容易使人心情烦躁,这就导致不少人晚上睡不好,甚至失眠,白天无精打采。

失眠会引起疲劳、情绪不稳、反应迟缓、头痛、四肢无力、眼睛肿痛等症状接踵而至,使得整个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失眠分为“不得卧”和“不得眠”

“不得卧”

“不得卧”主要是指饮食过量、胃有积食,或有慢性胃肠健康问题,导致躺下时觉得胃中不舒服,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不得眠”

“不得眠”主要是指阴血不足、心神不宁,无法入睡,或是入睡后容易醒来,醒来后难以再次入睡。

总的来说,失眠涉及多个脏腑,如心、肝、脾、肾等,但主要原因还是在心。

三伏天之所以是失眠高峰期,主要是因为闷热的天气容易使人心情烦躁、心烦意乱,心神无法凝聚、平静而难以入眠。

睡个好觉记住这2个小方法

1. 不得卧 —— 调理脾胃是关键

对于不得卧的失眠,调理脾胃是关键。《黄帝内经》中有句话“胃不和则卧不安”,也就是说如果饮食不当,脾胃功能失调会影响到睡眠。

中医认为脾胃统主水谷运化,脾胃功能失调,宿食停滞或胃肠积热,会造成心神不宁而失眠。不当的饮食习惯是现代人的通病,过饱、过饥或是饮食不规律,都会造成脾胃虚弱,久而久之也就影响了睡眠。

“不得卧”的食疗方推荐

配方:山药、党参、茯苓、白扁豆、陈皮、砂仁、白术各10克。

做法:将上述食材一起煮水饮用。

作用:山药具有滋养脾胃、助消化、缓解消化不良的作用;党参常用于缓解脾虚食少便溏、四肢无力;茯苓具有缓解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的作用;白扁豆更是有健脾化湿、强壮脾胃的作用;再配以陈皮、砂仁、白术,可以起到调理脾胃的功效。


2. 不得眠 —— 养血安神是关键

“不得眠”多由于阴血不足而致,所以补血很重要。中医认为血的功能有两方面:

其一,即调养脏腑、形体、经络和骨骼,血盛则形健、面红润、皮肤光滑、毛发润泽、关节灵活;

其二,血液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血盛则神清气爽、思维敏捷。反之,血不足则精神恍惚、心悸不安、多梦失眠。


养血名方四物汤推荐

配方: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各9克。

做法:将上述食材用冷水浸泡后,加水小火煮30分钟,过滤后再加入少许水,小火煮20分钟即可。

作用:当归、白芍补血养肝,川芎活血行滞,熟地养血滋阴。常喝四物汤不仅可补血,预防贫血,同时还可喝出好气色、好睡眠。

最后,中医提醒,除了以上方法,大家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日适量运动,清淡饮食,少饮咖啡、茶等含丰富咖啡因的饮品;睡前避免饱腹,减轻胃肠负担;养成早睡习惯,晚上23点前上床睡觉,睡前远离电子产品等。

欢迎您阅读养生路上的2022养生常识频道《消灭幽门螺旋杆菌,记住这3个小方法,幽菌“灭光光”,健康好胃》一文,希望我们精心撰写的养生内容能获得您的喜欢,同时我们也准备了丰富的“幽门螺旋杆菌的症状”专题供您欣赏!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