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知识春捂秋冻

2022-04-29 │ 养生知识春捂秋冻 养生知识春冻秋捂

春捂秋冻是养生之道,但“冻”了这4个地方,是在找病

“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开,健康常在。愁一愁,白了头,天天发愁,添病减寿。”生活越来越好,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我们不仅要知道养生,更要懂得养生。您对养生常识是如何看待的呢?为此,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春捂秋冻是养生之道,但“冻”了这4个地方,是在找病》,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年四季,寒来暑往。秋意渐浓,说起秋季养生,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春捂秋冻”的老话。

到底什么是“秋冻”?就是少穿点衣服那么简单吗?除了这句老话,秋季养生还有啥注意事项?如果你是追求健康的养生爱好者,小九今天这篇文章,您可得仔细看了!

秋冻应因人而异,3类人不适合!

“秋冻”是古老的养生经验,这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说法相匹配,认为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必然受到气温环境的影响,想要保持身体健康也必然要适应气温环境的变化。

“春捂”是提醒大家不要过早脱掉面议,一面受凉,诱发感冒、肺炎等疾病,而“秋冻”则是强调,刚进入秋季不要过早穿上厚衣服,慢慢添衣。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呼吸科张晓梅医生介绍,这可以让身体有个慢慢适应气温下降的过程,增强身体的防寒能力和抵抗力,以度过漫长寒冷的冬季。

虽然“秋冻”的老话有一定科学道理,但也要因人而异。张晓梅提醒,老人、儿童、体质较弱的人群,最好还是不要“秋冻”,而要根据气温变化以及自身体感添衣,以免诱发相关疾病。

身体比较健康的年轻人可以适当稍晚点再穿厚衣物,但“秋冻”也不可过度。当气温最高也只有20摄氏度以下时,一定要及时增加衣物,注意保暖防寒。

秋冻要适度,4个部位不能冻!

“秋冻”有必要,但冻得不对,尤其是冻到了身上这4个关键部位,可是要遭罪的!

脖子:

都知道长时间用电脑、玩手机可能诱发颈椎病,但很多人却忽视了,脖子受凉也会加重颈椎部位的不适感。夏季长期呆在空调间里是这个道理,秋风吹到脖子也会如此。

如果不愿意穿得太臃肿,不如随身带一条围巾,感觉凉的时候可以保护脖子,预防颈椎病,偶尔也能做个披肩,保护上半身。

肚子:

中医认为,背为阳,腹围阴,腹部更容易着凉。尤其是对于女性,腹部的保暖一年四季都是至关重要的大事儿,秋冻时如果不注意腹部保暖,腹泻、痛经、腹痛等病症都可能找过来,喝多少热水也无济于事。所以,妹子们,爱美归爱美,高腰的秋裤还是要准备一条!

膝关节:

膝关节炎的病因复杂,虽然受寒受凉未必会直接导致关节炎,但可以确定的是,如果已经患有这些疾病,再受凉很容易加重肿胀、刺痛等症状。所以,气温开始变低的时候,膝盖带洞的裤子都可以暂时收进衣柜啦!

脚丫子:

“脚冷冷全身”,脚这个部位的皮下脂肪比较薄,保暖性差,而且脚的神经末梢最为丰富,对寒凉的感知最为明显。即使你为了美想露脚踝,也好歹穿个厚点的鞋再露吧!

除了秋冻,秋季养生还要注意情绪病!

学会合适的秋冻,可以让身体无健康之忧,但仅仅如此还不够,秋季也要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

夏季雨水丰沛,草木旺盛,一派生机勃勃,人也更容易感到积极向上。当第一片黄叶落地,意识到秋季来临,人难免进入消沉的状态。唐代诗人杜甫就有“万里悲秋常作客”的吟诵,现代医学则证明,秋季是抑郁症高发的季节。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亚健康科赵欣医生表示,“悲秋”看似是环境变化导致的,但背后却是人体生理节律的紊乱和内分泌失调。

“悲秋”情绪更容易发生在那些室内工作,运动比较少的人身上,所以到了秋季不妨和亲朋好友一起出门远足或爬爬山,欣赏秋季美景,也开阔胸怀。

饮食方面则可以多吃健脾养心的食物,如莲藕、莲子、小麦、红枣、桂圆、核桃,对缓解抑郁情绪也有一定的助益。

精选阅读

老人和婴儿“秋冻”要当心,这4个部位冻不得!


《黄帝内经》中对秋天的养生观做了详尽的说明:“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泻,奉藏者少。”

用现代语言就是说“秋天的三个月,是万物果实饱满、已经成熟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天气清肃,其风劲急,草木凋零,大地明净。人应当早睡早起,跟群鸡同时作息。这乃是顺应秋气、养护人体收敛机能的法则。

违背了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肺气,到了冬天还会有生完谷不化的飧泻。究其原因,是由于身体的收敛机能在秋天未能得到应有的养护、以致供给冬天的闭藏之力少而不足的缘故。”

除了以上那些宏观的养生观之外

再给大家介绍一下三个具体的方法

1.懂得“秋冻”的意义

对待“秋冻”的意义要灵活看待,早上出门骑车要适当添加衣物,早晚步行就可以维持“秋冻”的原则。

另外老人和婴儿“秋冻”要当心,深秋季节变化多端的天气导致血压升高,严重时还会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甚至还会危及生命。所以凡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在深秋季节不但不应该“冻”,而且还要适当保暖。

儿童“秋冻”最适宜,一是可以锻炼孩子的御寒能力,二是可以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使自身抗病能力不断增强,预防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各种疾病的发生。但在“秋冻”时四个部位冻不得,分别是腹部、脚部、颈部、肩部。

2.防秋“燥”

秋天不少人都会感到鼻腔似烟道般干燥,一不小心还出血;喉咙也痒痒;嘴唇一碰就干裂,这就是中医常说的“秋燥”。

防治“秋燥”,养阴益气是关键。养阴就可以防治肺躁,益气就可以温养肺气,所以秋天应多吃山药、百合、银耳、猪蹄、莲子、藕、梨、枸杞等食物。

3.秋季饮食养生

秋季多食粥,如梨粥具有良好的润燥作用;胡萝卜粥对皮肤粗糙、口唇干裂、两眼干涩、头皮屑增多等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芝麻粥适于肝肾不足、头昏目花、头发早白,肺躁咳嗽及习惯性便秘者食用等等。

另外秋季应养好“心”,秋天象征着收获,对一些成功人士来讲是好事,有了属于他(她)的归宿,有了精神和物质丰收不免喜悦。可对那些处处碰壁的人士来讲可能就是一件坏事了,这或许就是“男子悲秋”的缘故吧!

养心小贴士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殊不知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

秋天冻一冻能养生!但这3个部位切记别乱“冻”,不要自找麻烦


这几天,你那里冷吗?

虽说离成功入冬还早着,但怕冷的小编已经早早备好了秋裤。可是有些身体“倍儿棒”的朋友就说了:“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秋天得冻一冻才好!”

果真是这样吗?

“秋冻”,是指秋天不要过早添衣。适当地冻一冻,可以提高耐寒能力,增强身体的防御机制,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做好准备。所以,“秋冻”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然而,不少人遵循“秋冻”的做法,却反而冻出了病。那么,怎样才是正确的“冻”法呢?

“秋冻”忌盲目,添衣要灵活

“秋冻”可不是一味地挨冻,当天气转冷时,多穿衣服是很有必要的,否则不但不能增强抵抗力,反而会被冻出病来。

秋冬之交,冷空气来袭,要根据温度变化灵活增减衣物。

现在早晚温差大,大家在早晨、夜间气温较低时,记得要及时添衣。

此外,南北方气候差异大,“秋冻”的讲究也大有不同。南方秋天往往不是很冷,不必过早、过多地添衣;而北方秋季昼夜温差大,受到冷空气影响时,常常一夜之间气温大“跳水”,穿衣太少的话很容易感冒。

需要提醒的是,这几类人不适合“秋冻”:

老人、小孩,以及体弱体虚的人;患有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肺病和肠胃病等疾病的人。

3个部位千万不能“冻”

“秋冻”并不是全身都要冻。即便穿得少,以下这些关键部位也要注意保暖。

1. 肩部

很多人不太注重肩部的保暖,其实这个部位是比较脆弱和敏感的。如果不注意保暖,肩部就会很容易受凉,长此以往,很可能会患上肩周炎等疾病。

比如,有的人睡觉时不穿上衣、肩膀盖不严,或者爱穿吊带衫、背心之类露肩的衣服,都会导致肩膀受凉。

建议:

初秋时节,肩部要注意保暖,外出时可以围一个披肩。

可用热水袋热敷肩部,再辅以按摩,这样做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

2. 腹部

人体很多脏器都在腹部,腹部一旦受寒,就容易引起腹痛腹泻。因此,患有肠胃疾病要特别注意腹部的保暖。

此外,腹部保暖对于女性也很重要,因为女性下腹受凉会导致痛经和月经不调。

建议:

睡觉时,可多用一条毛巾盖在腹部。

患有肠胃病的人或者经常痛经的女性,平时应做足腹部保暖。外出时不妨多穿一件背心或者马甲,保护好腰腹部。

3. 足部

俗话说,“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

脚是身体最怕冷的部位之一,因为它离心脏最远,双脚末梢血液循环差,同时皮下脂肪量少,因而保温能力也比较弱。

如果足部的保暖不充分,双脚的毛细血管就会收缩,导致血液循环不通畅,人体抵抗力也随之下降。

建议:

经常感觉脚部冰凉的人,晚上睡觉时可以多穿一双袜子。

坚持用热水泡脚,可以促进全身气血运行,缓解痛经等病症。平时适当多做运动,也能够促进血液循环。

“秋冻养生”适合你吗?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下,对身体健康有好处。“春捂秋冻”健康的养生经验,适合你吗?

“秋天的一半是夏天,气温刚转凉,要少穿衣服,不要过早穿上厚衣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张晓梅说,8月初立秋,仍是三伏天,暑热盛行,秋阳炽烈灼人堪称秋老虎,这时岂能穿厚衣服?9月下旬,天气凉爽,早晚温差加大,进入10月深秋的寒露和霜降,气温下降。所以在秋季要穿适合气温的衣服,适当秋冻,衣服渐渐加厚,让人体慢慢适应气温下降,增强身体防寒能力。

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胡世平认为,不管是“春捂”还是“秋冻”,目的都是顾护阳气,让身体适应季节变化,保持一种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然而,现代人容易体质偏寒,表现是脾胃虚阳气弱的症状,大多都不适合“秋冻”。

“秋冻”只适合身体素质好的人。老人、小孩及体质虚弱的人千万别尝试“秋冻”。因为这类人阳气本来就不足,多穿些衣服反倒有益于固护阳气。胡世平指出,以下五类人不能“秋冻”:

1.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哮喘、支气管炎病人呼吸道的防御功能比较差,受到寒冷刺激后,易加重咳嗽和喘息等症状。

2.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寒冷容易导致人体的血管紧张,严重时还会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症状,甚至还会使血管脆裂发生中风,引起偏瘫,危及生命。

3.有胃病的。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冷空气侵犯胃肠,导致并发症。如果防护不当,就会使旧病复发。溃疡病人受寒冷的刺激后,还会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4.有老寒腿的。属于中医“痹症”范畴,即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骨关节病。受寒时老寒腿会使疼痛加重,应该注意腿部保暖。

5.体寒女性。虚寒体质的女性,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小腹寒冷的女性朋友,秋季一定要注意自己脚踝、腹部、腰部等部位的保暖,避免加重体寒,甚至疾病的侵扰。

6.有糖尿病的。寒冷时肌体内很多激素水平会升高,使血糖升高病情加重。寒冷刺激不但会加重糖尿病,还可能加重微循环障碍,甚至可能诱发急性并发症。

胡世平认为,“秋冻”可以保证肌体从夏热顺利地过渡到秋凉,但是“秋冻”也不是随便冻,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群、不同身体部位、不同的地域都有所不同。

1.时机:夏末秋初最适宜

初秋是秋冻的好时机。晚秋再“秋冻”,不仅对健康无益,还会引发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秋冻的原则是,使身体略感凉意,但不感觉寒冷。体质好的儿童也可以秋冻,根据孩子的年龄、体质和气温变化灵活掌握“秋冻”,使其逐渐适应。

2.温度:温度太低别冻了

日照温度在15℃—20℃时,人们减少穿衣适当“冻”一下,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但接近初冬时,气温降到15℃以下,要穿上秋冬衣服了。

3.部位:头颈腹腿冻不得

“秋冻”并不是全身各个器官都要冻,如颈部、腹部和肩膀等部位应根据气温变化注意保暖,尤其是脚部。头不能冻。头部受冻,被寒气入侵体内阳气走散,从而引发其他基础性病症。脚不能冻。脚冷,则冷全身。肌体抵抗力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腹部不能冻。腹部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女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脖子不能冻。脖子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4.地域:南北有别要区别

南方秋凉来得较晚,昼夜温差变化不大,甚至入冬后也不太冷,因此不必过早、过快地添衣,应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而北方秋凉来得较早,昼夜温差变化大,早晚气温较低时应及时增添衣物,以防着凉。

“春捂秋冻”应因人而异。张晓梅强调,如果老人和儿童,或者体质较弱有慢性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疾病者,体质本来就弱,最好还是根据气温和身体感觉及时增加衣物。对体格健康的人群,过度“秋冻”也不可取。及时收看天气预报,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物是最好的做法。

胡世平建议,“秋冻”还应加强体育锻炼,经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和新陈代谢能力,人体新陈代谢越旺盛,耐寒能力就越强。锻炼也要注意一个“冻”字,切勿搞得大汗淋漓,让寒气入侵人体,当周身微热,出汗即可停止。(记者 王君平)

可以春捂但不能秋冻?那些年你听过的养生俗语,也不是全都正确!


天气越来越冷,进入深秋,很多年轻人还一直穿得很单薄,还总用“春捂秋冻”来搪塞;小朋友睡觉磨牙,老人们说“夜里磨牙,肚里虫爬”,认为这和寄生虫有关...... 那么我们常常听过的这些说法,究竟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小编特地邀请几位知名大咖,为大家解惑!

有温度限制

春捂秋冻

百病难碰

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樊新荣:春捂秋冻,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要“适度”。

所谓春捂秋冻,是指春秋换季时候,穿衣服应该一层层地递减或递增,谨防春秋温差大,突然地增减衣物会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春秋穿衣服要尽量做到上薄下厚,就是底下,足部、腿部要保暖。肚脐不能露,脚、关节这些都是不能露的!

在昼夜温差超过8-10摄氏度的时候,也要适当增减衣物。

标准温度

如果春天到了15℃以上,维持两周的时间,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脱掉冬天衣服,换上春季的衣服。

秋天呢,如果气温降到15℃以下,两周以上,我们就可以穿上秋冬的衣服了。

另外,对于老年人、小孩、体质虚弱者只能春捂、不宜秋冻;对于患冠心病的人来说,遇冷后血管收缩,供血减少,就可能会突发心梗等疾病,这是大忌。另外,像糖尿病患者、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也都是不能冻的。

毒不过鸡内脏

十年鸡头赛砒霜

民间素有“十年鸡头赛砒霜”的说法,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鸡在啄食过程中,会不断将有害金属存于脑组织,鸡龄越大,储存量越多,毒性越强。

对此,湖北省中医院肾病内科主任医师金劲松表示,这种说法没有什么依据。

事实上,鸡吃的食物中可能会含有一些重金属,鸡啄食后食物通过食道进入体内,肝脏才是解毒器官,肾脏属于排毒器官,相对于鸡头,重金属在这两个器官里的残留量更多。

而且现在大规模养鸡场里的鸡饲养周期很短,即使是农村散养的土鸡养到5年以上的也很少,所以实在不必担心有“十年鸡头”的存在。

但是,虽然鸡头并不“毒”,但胆固醇含量较高,也不能多吃。

二者无关

夜里磨牙

肚里虫爬

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睡熟后磨牙的人,“咯吱咯吱”的声音让人心惊胆战。而老人们常说:“夜里磨牙,肚里虫爬”,认为这和寄生虫有关。

湖北省中医院肾病内科主任医师金劲松说:引起磨牙的因素有很多。第一是心理因素,磨牙是紧张、焦虑等情绪的一种释放方式;第二是中枢神经因素;第三是外界刺激因素,比如大量酗酒、吸烟、饮用咖啡等;第四是疾病因素,例如帕金森、抑郁症等。

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科学结论证明磨牙和肠道寄生虫有关,所以如果有磨牙情况的发生就去乱食打虫、驱虫药物是非常不靠谱的。

没那么严重

喝茶不洗杯

阎王把命催

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的一教授表示,茶垢是由于茶叶中的部分叶绿素、茶多酚、蛋白质等发生络合反应而形成的。铅和汞含量甚微,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致癌就更不可能。

但长年不清洗茶垢容易滋生霉菌,建议用食用盐或牙膏涂抹后用牙刷用力地刷洗茶杯,最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

「养生」最好的养生之道,是顺其自然


啤酒泡枸杞,蹦迪带护膝......曾经风靡一时的“养生大法”,最近似乎已经销声匿迹了。

说起养生,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全民行为,网上各种的网红“养生大法”也是层出不穷。但究其根本,我们不难发现,真正能实现养生功效的其实少之又少。

养生,须顺其自然

“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即保养生命的意思。人生活在自然之中,顺应季节气候是养生学的重要内容。

庄子认为,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生能懂得顺其自然,应四时物候而动,才开始真正的接近天地。

正如《内经》中主张的“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道家修养长寿的要诀是“甘其食,美其眠,安其居,乐其俗”,讲究顺应自然,至虚至静调身心。

养生,四时有道

在一年四季中,春夏属阳,秋冬属阴。自然节气也随着气候的变迁而发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

人体处在这样一个变化的宇宙空间内,更应随四时的变化,在精神活动、起居作息、饮食五味上顺时而为。

中医认为自然界中春生夏长,秋储冬藏。因此春夏之时,要顺其自然保养阳气;秋冬之时,亦应保养阴气,故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

因四季昼夜时间各有不同,因此我们的作息也应随之变化,做到“起居有常”。春夏要“夜卧早起”,秋季要“早卧早起”,冬季要“早卧晚起”。

在饮食五味上,摄取更要有规律,过饥、过饱或饮食偏嗜均能伤害脏腑,影响身体健康,蔬菜瓜果的食用亦有一定的季节性。

玫瑰花茶养生

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

——《寿世保元》龚廷贤【明】

春夏之交,正是万物复苏,阳气生发之时,却也正是“春困”之际。

此时宜多饮茶,提神解乏。玫瑰花茶芳香辛散之气,可以提神,令人神清气爽,“春困”自消。

春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肝火旺盛,做事容易急躁,容易发火。因此,春季养生重在养肝。饮用玫瑰花茶可以实现清肝、柔肝、疏肝、护肝的功效。

玫瑰花茶的清香芬芳,同时可以驱散冬日积聚在体内的寒邪,促进体内阳气生发,使体内之气行走流畅。

老话说“春捂秋冻”,秋天养生到底要怎么做?营养师告诉你


秋天的到来,听很多的老人家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春捂秋冻”,从字面的意思来看,春天就要多穿衣服,秋天就要少穿衣服,现在正值是秋天的时候,难道在冷的时候我们也要冻着吗?

春捂秋冻真的是有道理的吗?

秋天跟酷热的夏天以及寒冷的冬天,都是不一样的, 虽然秋天在早晨跟晚上的时候寒冷,但在中午太阳光比较充足的时候,人们还是可以穿夏天的衣服,即使是在有一点冷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它有一个自己调节温度的系统,也可以适应这种环境。

虽说如此,可在秋天养生非常重要,在这样温度适中的季节当中,更容易让一些病菌或者是病原体入侵,对于免疫力比较弱的人群,就真的不是一件好事了。因此,对于秋冻这个说法,不适合于任何人,更不适合于中老年人,在感觉冷热的时候,正确的做法是及时添加减少衣服。

秋天养生到底要怎么做呢?

秋冻是不建议大家去做的,建议大家养生的第一步,是要有正确的运动方式,不要盲目去做。再对身体健康有益的一件事,做得不对同样会对健康不利,做运动也是一样的。在温差比较大的早晨,这时候跟夏天不一样,秋天的早晨会更偏凉些。

如果此时穿的比较少,或者是在运动过后不有及时擦干汗水,迎面吹来的凉风就容易对机体造成伤害。刺激血管、对于血压高的人群,更易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出于多方面考虑,更建议大家在快中午的时候,或者是在下午的时候运动,更适合人们在户外活动。

建议大家养生的第二步,在饮食上要严格注意。不建议乱贴秋膘,更建议大家去食用对身体健康有益的物质,符合天气特点的食物,如秋天高发感冒,就不妨在平时的时候喝些生姜泡水、枸杞泡水、黄芪泡水等等。

再比如秋天高发心血管疾病,就不妨吃些核桃、深海鱼、鸡蛋,喝牛奶、豆浆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做到的。

建议大家养生的第三步,有个好的睡眠质量。秋天中老年人在睡觉的时候,要注意保暖措施,天冷的时候及时添加被褥,避免着凉出现多种不适感。

对于容易失眠的人群,一方面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别让不良的情绪影响到你的日常生活,甚至是你晚上的睡眠。另一方面也可以从食疗上入手,如食用桂圆、牛奶、鸡蛋、枸杞等等,每天适量的食用对睡眠是很有帮助的。

各位朋友,你秋天会冻着吗?都习惯做哪些养生的事情呢?不妨在下方评论中留言,分享你的养生经验。

欢迎您阅读养生路上的2023养生常识频道《春捂秋冻是养生之道,但“冻”了这4个地方,是在找病》一文,希望我们精心撰写的养生内容能获得您的喜欢,同时我们也准备了丰富的“养生知识春捂秋冻”专题供您欣赏!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