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养生

2022-05-15 │ 9月养生 9月饮食养生

9~10月养生防病,记住这15句谚语,送给所有朋友

“中医养生之道,不在求仙丹灵药,而首在养心调神,养心养性可称是养生之道的“道中之道”!”古往今来,人们都普通注意养生!不注意养生,将为我们的生活埋下悲剧的种子。怎样才能实现科学的养生常识呢?急您所急,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9~10月养生防病,记住这15句谚语,送给所有朋友”,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秋季是寒暑交替的季节,气温反复无常,体弱人群一时难以适应,疾病丛生。如果这段时间旧疾复发,或者增添新病,接下来的冬天就不好过了。

怎么做才能避免这些问题呢?其实,民间的 15 句俗语、谚语中就包含了入秋所有的养生、防病要诀。今天,就大家详细解读~

1

lt;秋天宜收不宜散gt;

这句谚语正好应了中医的“秋收冬藏”。“收”的关键是收敛肺气。润肺养肺,要少辛多酸。

建议:

多吃一些甘寒汁多味酸的果蔬,如梨、柚子、柑橘等水果及萝卜、冬瓜、山药、莲藕等蔬菜,常吃冰糖炖梨、百合炖梨、银耳莲子汤、冰糖燕窝、冬瓜炖鸭等食物,能有效缓解咽干、咳嗽、皮肤粗糙、大便干结等“秋燥”症状。

2

lt;春夏养阳,秋冬养阴gt;

春夏两季,人体阳气以外发为主;秋冬时节,要注意阳气的收与藏。

秋季运动要以静为主,可打打太极、跳跳舞、散散步等。延长睡眠时间。早睡早起很有必要。

太子参(一般煲汤用,用量为 3 克/人)是非常好的养阴食物。

3

lt;吃了十月茄,饿死郎中爷gt;

茄子营养丰富,但“饿死郎中爷”太夸张。中医认为,茄子有清热、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等功效,可防治大便干结、痔疮出血等。

茄子能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并减少老年斑;能防血压升高、调节胆固醇,建议一年四季都吃。

4

lt;秋瓜坏肚gt;

秋天西瓜、甜瓜等阴寒性质的瓜类水果要少吃(老人、小孩及胃肠功能不好的尤其要注意),只要不过量,不会损害健康。

5

lt;秋不食gt;

姜是长寿食物,一年四季都要不离姜,但夏季更要多吃。秋季将姜、葱、辣椒作为调味品,问题不大。

6

lt;秋贴肉膘gt;

立秋后,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其中首选吃肉。张湖德认为,此时不宜以羊肉、牛肉、狗肉等肉类进补,但兔肉、鹅肉、鱼类(除鱿鱼外,因为鱿鱼胆固醇含量高)都比较推荐。

除了肉类,建议多喝薏米粥、白扁豆粥、山药粥等。

7

lt;秋天补得好,一冬病不找gt;

身体较胖、血脂高的人适当食用脂肪含量相对较少的鸭肉、鲫鱼、鲤鱼等;身体虚弱、四肢无力的老人可每周食用一次乌鸡或土鸡炖汤,以补充体力;畏寒怕冷的老人可以适当食用羊肉。

新鲜水果和蔬菜要结合身体需要:如若存在视力问题,如老花眼、眼睛干涩等,多吃橙黄色的水果蔬菜,如胡萝卜、南瓜、芒果等;若牙龈常出血,多食用猕猴桃、脆冬枣、大白菜等;健康人群首选当地时令水果蔬菜,同时保证深色蔬菜占所有蔬菜的一半。

8

lt;四季脾旺不受邪gt;

夏季人们常进冷食,脾胃功能下降,因此,进补前要先调理脾胃,不妨多吃点绿豆、扁豆、薏米等。

推荐“强肺健脾”药膳方:百合、山药、莲米、薏仁各 30 克,麦冬、大枣各 10 克,冰糖少许,可煎服少量频饮,也可作熬粥用,老幼皆宜。

9

lt;秋日登高望远gt;

提倡秋季旅游,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登山望远。

老年人适合爬行一些山势平缓、海拔不高的小山,量力而行。有高血压、心脏病或骨关节炎、骨质严重疏松等基础病的老人,如果想登高,建议坐索道上山。

10

lt;春捂秋冻,不生杂病gt;

秋冻应遵循“昼薄夜厚”的原则。气温明显下降后,最好在起床时就添加衣物;气温回升时,减衣服更须在早上起床时进行。

患胃肠病、关节病、老慢支、肺气肿、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外周动脉供血障碍及没有稳定控制的高血压患者等,最好不“秋冻”。这一人群晨起后,不宜单衣做室外运动;晚上,窗户不宜全开,尤其住高层者;最好穿棉袜入睡。

只有气温在 15~25℃ 时才适合秋冻,建议有类风湿、关节炎及年老体虚的北方老人现在开始给鞋子垫上棉垫,穿上棉秋裤,南方老人也可以垫上棉鞋垫。

10

lt;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gt;

用生姜、艾叶、威灵仙、木瓜、杜仲、延胡索、牛膝、桑寄生、陈皮、川芎各 5 克,煮水泡脚,可温阳理气、祛风祛湿、活血化瘀。

11

lt;秋风起兮百病生gt;

秋天百病易生正是源于秋风起矣。因此,尤其是深秋接近立冬时,起风时及时躲避,出门前做好保暖,晚秋出门最好戴条围巾。

13

lt;燥邪伤人,耗人津液gt;

燥邪伤津,会出现皮肤干燥、口干鼻燥、两目干涩等症状。

秋燥有分别,中秋节前属温燥,中秋节后为凉燥。建议温燥时饮用桑杏汤,凉燥服用杏苏散。

【桑杏汤】桑叶、象贝、香豉、栀皮、梨皮各 3 克,杏仁 4.5 克,沙参 6 克,或只用桑叶 7 片和杏仁(干杏仁)6~8 粒,水煎服。

【杏苏散】苏叶、橘皮、桔梗、枳壳各 6 克,杏仁、半夏、茯苓、前胡各 9 克,甘草 3 克,生姜 3 片,大枣 3 枚,水煎服。

编者注:到中药房买,路边的没有经过炮制,有毒。

14

lt;春困秋乏夏打盹gt;

入秋后,炎夏造成的消耗一时未能完全补偿,不少人感到浑身疲软无力,疲惫倦怠,睡意连绵,这被称为“秋乏”。

调整生活起居;对于体质虚弱、年老多病者,一时“秋乏”不能解除,可适当服用补中益气丸、六君子丸、香砂养胃丸等中药,进行辅助治疗。

如果晚上能保证 7~8 小时的睡眠,白天还常打瞌睡,可能是某些疾病“作祟”,最好去医院排查脑血管病、心脏病、甲减等疾病。

几句谚语、俗语,平时就是随便说说,没想到还蕴含着这么多的防病养生的知识! 大家都记住了吗?

小编推荐

「健康」9~10月养生防病,记住这15句话就够了!送给所有朋友~


秋季是寒暑交替的季节,气温反复无常,体弱人群一时难以适应,疾病丛生。如果这段时间旧疾复发,或者增添新病,接下来的冬天就不好过了。

怎么做才能避免这些问题呢?其实,民间的15句俗语、谚语中就包含了入秋所有的养生、防病要诀。今天,就请各位专家给咱们大家详细解读~

秋天宜收不宜散

湖北省中医药大学教授姚世明说:这句谚语正好应了中医的“秋收冬藏”,“收”的关键是收敛肺气,润肺养肺,要少辛多酸。

建议

多吃一些甘寒汁多味酸的果蔬,如梨、柚子、柑橘等水果及萝卜、冬瓜、山药、莲藕等蔬菜,常吃冰糖炖梨、百合炖梨、银耳莲子汤、冰糖燕窝、冬瓜炖鸭等食物,能有效缓解咽干、咳嗽、皮肤粗糙、大便干结等“秋燥”症状。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医堂医师胡爱萍说:春夏两季,人体阳气以外发为主;秋冬时节,要注意阳气的收与藏。

建议

秋季运动要以静为主,可打打太极、跳跳舞、散散步等。

早睡早起很有必要,要延长睡眠时间,建议在都市生活的人应该由以前的晚11点之前睡觉提前到晚10点以前。

太子参(一般煲汤用,用量为3克/人)是非常好的养阴食物。

吃了十月茄,饿死郎中爷

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室教授张湖德说:茄子营养丰富,但“饿死郎中爷”太夸张。

中医认为,茄子有清热、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等功效,可防治大便干结、痔疮出血等。

经常吃点茄子能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并减少老年斑生成,还能防血压升高、调节胆固醇。

秋瓜坏肚

中国科学院教授杨力说:到了秋季,人的脾胃多处于虚弱状态,如果吃过多的瓜果会加重对脾胃的损害。

建议

入秋后食用瓜类应适度,尤其是脾胃虚弱的人,建议大家秋季可多吃应季水果,如梨、鲜枣和葡萄等。

秋不食姜

广州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陈群雄说:但是在临床中由于人的体质不同,是否能吃姜因人而异。

建议

阴虚、湿热体质的人应减少大量进食生姜等辛温发散之品;内热症的病人(如肝炎黄疸、肺热燥咳、口臭、痔疮出血)亦不宜大量食用生姜。

脾虚胃寒的人早上含片生姜,会觉得胸前暖暖的,很舒服,振奋脾胃之阳气以御寒保暖。

一般而言,睡前不建议吃大量的生姜,因为可能会刺激到肠胃,影响入睡从而不利于养人体之阴。

秋贴肉膘

军事医学科学院食品与营养系博士芮莉莉表示:“以肉贴膘”对于现代人来说不一定全适用。

建议

对于那些身体瘦弱、贫血、低血压、怕冷的人,推荐趁秋凉来临适当吃点牛羊肉。

至于已经有高血脂、脂肪肝的人和体重超标的人群,尽量以蔬菜、水果、粗粮等代替。

秋天补得好,一冬病不找

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高颖说:身体较胖、血脂高的人适当食用脂肪含量相对较少的鸭肉、鲫鱼、鲤鱼等;

身体虚弱、四肢无力的老人可每周食用一次乌鸡或土鸡炖汤,以补充体力;畏寒怕冷的老人可以适当食用羊肉。

新鲜水果和蔬菜要结合身体需要:如若存在视力问题,如老花眼、眼睛干涩等,多吃橙黄色的水果蔬菜,如胡萝卜、南瓜、芒果等;

若牙龈常出血,多食用猕猴桃、脆冬枣、大白菜等;

健康人群首选当地时令水果蔬菜,同时保证深色蔬菜占所有蔬菜的一半。

四季脾旺不受邪

张湖德说:夏季人们常进冷食,脾胃功能下降,因此,进补前要先调理脾胃,茯苓、芡实、山药、豆角、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

《神农本草经》更把茯苓列为上品,称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因此药膳粥是此时调节脾胃最好的饮食。立秋后早晨喝茯苓碗粥,既可泻秋凉,又能防秋燥。

秋日登高望远

提倡秋季旅游,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登山望远。

张湖德说:老年人适合爬行一些山势平缓、海拔不高的小山,量力而行。有高血压、心脏病或骨关节炎、骨质严重疏松等基础病的老人,如果想登高,建议坐索道上山。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吉林省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蛟河中医院中医师赵治国说:只有气温在 15~25℃ 时才适合秋冻,建议有类风湿、关节炎及年老体虚的北方老人需要及时关注温度变化并添衣保暖。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李定文教授说:用生姜、艾叶、威灵仙、木瓜、杜仲、延胡索、牛膝、桑寄生、陈皮、川芎各 5 克,煮水泡脚,可温阳理气、祛风祛湿、活血化瘀。

秋风起兮百病生

张湖德说:秋天百病易生正是源于秋风起矣。因此,尤其是深秋接近立冬时,起风时及时躲避,出门前做好保暖,晚秋出门最好戴条围巾。

燥邪伤人,耗人津液

燥邪伤津,会出现皮肤干燥、口干鼻燥、两目干涩等症状。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中医师成杰辉:多喝水是除“秋燥”解“秋乏”之良方。但只喝白开水让人索然无味,最佳方法是“朝盐水,晚蜜汤”。

早上喝点淡盐水(为防食盐过量,饮食中药扣除这部分盐),可以引火归元、降火利咽,晚上喝点蜜糖水,可以润燥养阴、滋养肺脏。这不仅补充水分,也是秋季养生、预防便秘、抗衰延年的饮食良方。

春困秋乏夏打盹

入秋后,炎夏造成的消耗一时未能完全补偿,不少人感到浑身疲软无力,疲惫倦怠,睡意连绵,这被称为“秋乏”。

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内四科主任何秋建议:调整生活起居;对于体质虚弱、年老多病者,一时“秋乏”不能解除,可适当服用补中益气丸、六君子丸、香砂养胃丸等中药,进行辅助治疗。

如果晚上能保证 7~8 小时的睡眠,白天还常打瞌睡,可能是某些疾病“作祟”,最好去医院排查脑血管病、心脏病、甲减等疾病。

秋风秋雨愁煞人

老年人、常年在室内工作的人以及平素对寒冷比较敏感的人,比一般人更易感染“秋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理科医师倪开济建议:情绪不宜像夏天那样张扬,而应宁心安神,静心养气。多进行户外活动,或登高远足,或水中泛舟,或琴棋书画,或养花垂钓,或闻曲起舞。

15 句谚语、俗语,平时就是随便说说,没想到经过专家们一解释,还蕴含着这么多的防病养生的知识!

畅谈君提醒大家,这15句话一定要牢记,也发给亲友,提醒他们哦~

10月养生防病,记住这15句话就够了!


秋季是寒暑交替的季节,气温反复无常,体弱人群一时难以适应,疾病丛生。如果这段时间旧疾复发,或者增添新病,接下来的冬天就不好过了。

怎么做才能避免这些问题呢?其实,民间的 15 句俗语、谚语中就包含了入秋所有的养生、防病要诀。今天,就请各位专家给咱们大家详细解读~

秋天宜收不宜散

湖北省中医药大学教授姚世明说:这句谚语正好应了中医的“秋收冬藏”,“收”的关键是收敛肺气,润肺养肺,要少辛多酸。

建议

多吃一些甘寒汁多味酸的果蔬,如梨、柚子、柑橘等水果及萝卜、冬瓜、山药、莲藕等蔬菜,常吃冰糖炖梨、百合炖梨、银耳莲子汤、冰糖燕窝、冬瓜炖鸭等食物,能有效缓解咽干、咳嗽、皮肤粗糙、大便干结等“秋燥”症状。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医堂医师胡爱萍说:春夏两季,人体阳气以外发为主;秋冬时节,要注意阳气的收与藏。

建议

秋季运动要以静为主,可打打太极、跳跳舞、散散步等。

早睡早起很有必要,要延长睡眠时间,建议在都市生活的人应该由以前的晚11点之前睡觉提前到晚10点以前。

太子参(一般煲汤用,用量为 3 克/人)是非常好的养阴食物。

吃了十月茄,饿死郎中爷

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室教授张湖德说:茄子营养丰富,但“饿死郎中爷”太夸张。

中医认为,茄子有清热、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等功效,可防治大便干结、痔疮出血等。

经常吃点茄子能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并减少老年斑生成,还能防血压升高、调节胆固醇。

秋瓜坏肚

中国科学院教授杨力说:到了秋季,人的脾胃多处于虚弱状态,如果吃过多的瓜果会加重对脾胃的损害。

建议

入秋后食用瓜类应适度,尤其是脾胃虚弱的人,建议大家秋季可多吃应季水果,如梨、鲜枣和葡萄等。

秋不食姜

广州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陈群雄说:但是在临床中由于人的体质不同,是否能吃姜因人而异。

建议

阴虚、湿热体质的人应减少大量进食生姜等辛温发散之品;内热症的病人(如肝炎黄疸、肺热燥咳、口臭、痔疮出血)亦不宜大量食用生姜。

脾虚胃寒的人早上含片生姜,会觉得胸前暖暖的,很舒服,振奋脾胃之阳气以御寒保暖。

一般而言,睡前不建议吃大量的生姜,因为可能会刺激到肠胃,影响入睡从而不利于养人体之阴。

秋贴肉膘

军事医学科学院食品与营养系博士芮莉莉表示:“以肉贴膘”对于现代人来说不一定全适用。

建议

对于那些身体瘦弱、贫血、低血压、怕冷的人,推荐趁秋凉来临适当吃点牛羊肉。

至于已经有高血脂、脂肪肝的人和体重超标的人群,尽量以蔬菜、水果、粗粮等代替。

秋天补得好,一冬病不找

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高颖说:身体较胖、血脂高的人适当食用脂肪含量相对较少的鸭肉、鲫鱼、鲤鱼等;

身体虚弱、四肢无力的老人可每周食用一次乌鸡或土鸡炖汤,以补充体力;畏寒怕冷的老人可以适当食用羊肉。

新鲜水果和蔬菜要结合身体需要:如若存在视力问题,如老花眼、眼睛干涩等,多吃橙黄色的水果蔬菜,如胡萝卜、南瓜、芒果等;

若牙龈常出血,多食用猕猴桃、脆冬枣、大白菜等;

健康人群首选当地时令水果蔬菜,同时保证深色蔬菜占所有蔬菜的一半。

四季脾旺不受邪

张湖德说:夏季人们常进冷食,脾胃功能下降,因此,进补前要先调理脾胃,茯苓、芡实、山药、豆角、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

《神农本草经》更把茯苓列为上品,称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因此药膳粥是此时调节脾胃最好的饮食。立秋后早晨喝茯苓碗粥,既可泻秋凉,又能防秋燥。

秋日登高望远

提倡秋季旅游,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登山望远。

张湖德说:老年人适合爬行一些山势平缓、海拔不高的小山,量力而行。有高血压、心脏病或骨关节炎、骨质严重疏松等基础病的老人,如果想登高,建议坐索道上山。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吉林省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蛟河中医院中医师赵治国说:只有气温在 15~25℃ 时才适合秋冻,建议有类风湿、关节炎及年老体虚的北方老人需要及时关注温度变化并添衣保暖。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李定文教授说:用生姜、艾叶、威灵仙、木瓜、杜仲、延胡索、牛膝、桑寄生、陈皮、川芎各 5 克,煮水泡脚,可温阳理气、祛风祛湿、活血化瘀。

秋风起兮百病生

张湖德说:秋天百病易生正是源于秋风起矣。因此,尤其是深秋接近立冬时,起风时及时躲避,出门前做好保暖,晚秋出门最好戴条围巾。

燥邪伤人,耗人津液

燥邪伤津,会出现皮肤干燥、口干鼻燥、两目干涩等症状。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中医师成杰辉:多喝水是除“秋燥”解“秋乏”之良方。但只喝白开水让人索然无味,最佳方法是“朝盐水,晚蜜汤”。

早上喝点淡盐水(为防食盐过量,饮食中药扣除这部分盐),可以引火归元、降火利咽,晚上喝点蜜糖水,可以润燥养阴、滋养肺脏。这不仅补充水分,也是秋季养生、预防便秘、抗衰延年的饮食良方。

春困秋乏夏打盹

入秋后,炎夏造成的消耗一时未能完全补偿,不少人感到浑身疲软无力,疲惫倦怠,睡意连绵,这被称为“秋乏”。

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内四科主任何秋建议:调整生活起居;对于体质虚弱、年老多病者,一时“秋乏”不能解除,可适当服用补中益气丸、六君子丸、香砂养胃丸等中药,进行辅助治疗。

如果晚上能保证 7~8 小时的睡眠,白天还常打瞌睡,可能是某些疾病“作祟”,最好去医院排查脑血管病、心脏病、甲减等疾病。

秋风秋雨愁煞人

老年人、常年在室内工作的人以及平素对寒冷比较敏感的人,比一般人更易感染“秋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理科医师倪开济建议:情绪不宜像夏天那样张扬,而应宁心安神,静心养气。多进行户外活动,或登高远足,或水中泛舟,或琴棋书画,或养花垂钓,或闻曲起舞。

15 句谚语、俗语,平时就是随便说说,没想到经过专家们一解释,还蕴含着这么多的防病养生的知识!

成功之路记住10句受益终身的话


面对通往成功的道理,充满荆棘和不平坦,而总要有一种力量来支撑着往成功道路上的人们,因为有些人光埋头苦干也很难达到的。有关成功的10句话很有道理,它们就像指路明灯,会让你受用一生。

第一句话、结交“两个朋友”:

运动场和图书馆。强健的体魄是成就事业的根基,从现在起,有恒、有序、有度地锻炼,每年定期体检一次。周末去图书馆,给自己“充充电”。还要会选书,比起言情小说,读读理财杂志好处更多。

第二句话、培养“两种功夫”:

一个是本分,一个是本事。做人靠本分,诚信为本;做事靠本事,才能成长。国人信奉“人无信不立”的准则。

第三句话、乐于吃“两样东西”:

吃亏和吃苦。常言道,吃亏是福,聪明人能从吃亏中学到智慧。吃苦也是这个道理,身处逆境时不妨告诉自己,有苦有甜才是人生。

第四句话、具备“两种力量”:

一种是思想的力量,一种是工具的力量。比起动物,人更善于用工具达成目的。著名作家周国平在《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中写道:做一个有思想的人,用自己的思想走完生命的全程,定会精彩纷呈。

第五句话、追求“两个一致”:

一个是兴趣与事业一致,一个是爱情与婚姻一致。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即不仅要认识(“知”),更要实践(“行”)。现代心理学也认为,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相协调的人,心理才健康。

第六句话、插上“两个翅膀”:

理想和毅力。小时候,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有理想——当警察、医生、科学家……但随着社会变革,许多人的理想慢慢丢了。还要有毅力,从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向前。

第七句话、构建“两个支柱”:

科学和人文。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一个大写的“人”,必须由科学与人文两个支柱来支撑。我们要不轻信,会求证,做个有“科学精神”的人。同时,具备人文精神,以人为本,尊重他人。

第八句话、配备两个“保健医生”:

一个叫锻炼,一个叫乐观。不必非去健身房,跑跑步、打打球也能达到运动的目的。培养乐观心态,先换个积极思维。比如一早被闹钟吵醒,至少说明你没失业;别人的话刺耳,说明有人注意你。

第九句话、记住“两个秘诀”:

一个是健康的秘诀在早上,一个是成功的秘诀在晚上。早上去锻炼,晚上读书、思考、记日记。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产生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人。

第十句话、追求“两个极致”:

一个是把自身潜力发挥到极致,一个是把寿命延长到极致。

老人养生记住这些内容 防病又长寿


老年养生的内容比较多,特别是精神养生,多了老年人记不住,养生专家对此提出一二三四五,即五个内容,一看就能记住,且易做到。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个中心

即以健康为中心。特别是退休以后,应该把健康放在第一位,其他都是次要的。如果退休后还兼职工作,另谋职业,也应当把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有了这个中心,才能防患于未然,不至于疾病缠身,才去匆忙看病。

两个基本点

一个是对花钱要潇洒一点,一个是对琐事糊涂一点。凡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事,该办就办,该买就买;小不言之事不要太认真,装一点糊涂。许多老人把清代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四字,挂在上房,也是一种心态的表露,告诫自己不要太认真了!

三个忘记

第一是忘记年龄,要保持年轻人的心态,俗话说60岁的年龄,30岁的心态,说的就是这层意思;第二是忘记疾病,对于疾病要重视,但不要成为心理负担;第三是忘记荣誉,荣誉已成过去,它也是一种包袱,考虑荣誉多了,就会负重前行,那对健康是不利的。

四老

老年人要有老伴、老本、老友、老窝。夫妻之间要多关心,孤独的老人会显得更衰老;钱不要都给儿孙,要自己留一点;有老朋友,可以谈天说地,精神上有所安慰;要有自己的住所,要使室内空气流通,阳光普照,以利于自己的养生。

五要

第一身份要忘掉,退休以后与百姓一样,不要还是和过去一样,说话装腔,走路摆架;第二穿着要俏,老年人也要打扮,穿出精神来;第三要经常开口笑笑,摆脱烦恼;第四要跳一跳,就是多运动,多走步;第五要聊一聊,多与亲朋好友聊天,优哉游哉,对防治老年痴呆有益。

老人长寿吃什么

1、油菜

老年人普遍有三高的毛病,血脂,胆固醇指数居高不下是有些老年人的症状。油菜为低脂肪蔬菜,且含有膳食纤维,能与胆酸盐和食物中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结合,并从粪便中排出,从而减少脂类的吸收,故可用来降血脂。同时,油菜中所含的植物激素,能够增加酶的形成,对进入人体内的致癌物质有吸附排斥作用,故有防癌功能。此外,还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肝脏的排毒机制,对皮肤疮疖、乳痈有治疗作用。油菜中的一些物质可以帮助老年人增强抵抗力,是生活中对人体有很大帮助的一种蔬菜。

2、白菜

俗话说的好,百菜不如白菜,这句话说明了白菜在蔬菜中的地位之高。白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中医认为白菜微寒味甘,具有养胃生津、除烦解渴、利尿通便、清热解毒等功能,是补充营养、净化血液、疏通肠胃、预防疾病、促进新陈代谢的佳蔬,适合大众食用。民间素有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之说。不仅如此,白菜中所含的果胶,可以帮助人体排除多余的胆固醇。更主要的白菜中还含有微量的钼,可抑制人体内亚硝酸胺的生成、吸收,起到一定的防癌作用。因此,老年人多吃白菜,可以健康长寿。

3、玉米

玉米最开始的时候是穷人家的主食,以前只有富有的人才吃得起米饭,穷人只能以玉米为生。玉米虽然是一种粗粮,但营养价值很高。现代研究证实,玉米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的含量高达60%以上,它和玉米胚芽中的维生素E协同作用,可降低血液胆固醇浓度并防止其沉积于血管壁。因此,玉米对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等都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维生素E还可促进人体细胞分裂,延缓衰老。玉米中还含有一种长寿因子----谷胱甘肽,它在硒的参与下,生成谷光甘肽氧化酶,具有恢复青春,延缓衰老的功能。

4、小米

小米也称粟米,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五大粮食之一。小米的营养十分丰富,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有益身体的补品。小米熬粥营养价值丰富,有代参汤之美称。由于小米不需精制,它保存了许多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小米中的维生素B1可达大米的几倍;小米中的无机盐含量也高于大米。据化验分析,小米所含营养成分高达18种之多,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8种,氨基酸能促进人体褪黑素的分泌,因而食用小米粥可起到催眠、保健、美容的作用。小米营养如此之高,虚弱的老年人可以用小米来调养人体,小米熬成的粥油胜过一碗人参汤。

5、牛奶

牛奶杯成为白色的血液,血液对我们的身体来说骑着很大的作用,可见牛奶也对我的身体有很大的益处。老年人年纪越大,功能越差,身体吸收能力也逐步下降,需要靠一些优质的食物来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牛奶营养丰富又比较全面。奶中赖氨酸含量较高,胆固醇含量低,碳水化合物全部为乳糖,在肠道中可以转化为乳酸,有抑制腐败菌生长的作用。奶中含有丰富的活性钙,是人类最好的钙源之一,1升新鲜牛奶所含活性钙约1250毫克,居众多食物之首。牛奶含钙很丰富,吸收率也很高,还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D、核黄素等,这些对老人来说是必要的、有益的。

6、萝卜

萝卜自古在我国民间就由小人参的美称,萝卜营养丰富,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一年四季保安康的说法。萝卜的营养价值自古以来就被广泛肯定,所含的多种营养成分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萝卜含有能诱导人体自身产生干扰素的多种微量元素,对防癌,抗癌有重要意义。老年人常吃萝卜不仅有清热生津,还有益气补血,强筋骨的功效。还有一个俗语表现了萝卜的益处:吃着萝卜喝着茶,气得大夫满街爬.可见萝卜强身健体的功效很大,老年人食用萝卜,可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对身体有很大的益处。

7、红薯

吃红薯是长寿老人的一大喜好。医学家研究,红薯有五大功效:和血补中,营养丰富;宽肠通气,促进排便;益气生津,增强免疫;含抗癌物质,能防癌抗癌;抵抗衰老,防止动脉硬化。红薯含有大量黏蛋白,故能防治肝脏和肾脏结缔组织萎缩,使人体免疫力增强。还具有消除活性氧的作用,避免了活性氧诱发癌症。又因红薯中含钙、镁较多,所以能防治骨质疏松症。

8、豆腐

老人们普遍爱吃豆腐。他们说: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豆腐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异黄酮。豆腐具有益气、补虚、降低血铅浓度,保护肝脏,促使机体代谢等功效,常吃豆腐有利于健康和智力发育。老人常吃豆腐对于血管硬化、骨质疏松等症有良好的食疗作用。

女性想要维持完美的身材就需要记住这3句话!


同性之间的眼光评价总是更加的苛刻,女性之间更是如此,尤其是在身材的比较方面更甚。不仅如此,女性对于身材的完美要求不会随着外界的赞美而停止,这个过程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前进的,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个方面会顺应自然界的发展而出现各种问题,女性想要维持完美的身材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即使在外界看来,身材再好的女性永远在讲减肥,但她们口中的减肥不是简单的减体重,而是让自己的线条变得更完美。

第一,对于体重偏胖的人们来说,最重要是先把体内的脂肪含量减下来。

让别人先从外表上看到人的体重出现下降的趋势。像这种情况下的减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节食加运动,因为过度肥胖的主要来源就是暴饮暴食加上懒惰导致的。所以,人们首先要控制食物的摄取,保证每天只吃五分饱,随着情况的推进,慢慢地变成过午不食,当然还需要搭配适当的运动。

第二,对于体重很正常的人们来说,最重要的有效方式就是运动。

因为这些人在平常的饮食习惯上已经有了自己的习惯,不会出现过度肥胖的情况,就不要轻易的破坏它,以此来维持身体营养平衡,为运动提供基础。同时,这类人的运动量要加大,只有这样才能够慢慢将身体中松弛的肉变得紧致,如果想要快速练就完美的马甲线,就需要加大运动量。

第三,不同情况的人们运动的方式也不一样。

比较肥胖的人们可以要通过跑步、游泳的有氧方式进行,这样可以快速减少体重,还可以搭配一些瑜伽动作来舒展自己,不要把身上的肥肉变成肌肉。体重正常的人们主要就是通过瑜伽动作来调整自己的形态,这需要有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才能够在运动的过程中不受伤,尤其是空中瑜伽锻炼身体更为明显,也更需要老师的指导。

其实,通过健康的饮食和运动是最有效的减肥方式,也是一组黄金搭档,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减肥成功的人们不会轻易的反弹,也会对自己的生活习惯进行调整,以一种更加健康的方式生活。

金秋10月吃啥最养生?



编者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吃的要求也由最初的“吃饱”演变为“吃好”,面对琳琅满目的食品,怎么吃才能在满足味蕾的情况下,又能吃出健康呢?人民健康网为“吃货们”量身定制了一档《吃货指南》栏目,让您成为一位健康“吃货”。

十月板栗笑哈哈!生吃补肾熟吃健脾

板栗里边干货多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高睡睡:吃板栗很顶饱,也被称为铁杆庄稼。栗子是树本坚果,但和核桃、花生这样富含油脂的坚果不同,栗子中的淀粉含量很高,可以充饥解饱并看作杂粮的一种。而且,相同重量的熟栗子仁和熟米饭相比,栗子水分少“干货”多,比米饭饱腹感强、血糖反应更低、耐饿时间更长。栗子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尤其是维生素B2的含量至少是大米的4倍,熟板栗中的维生素C和钾元素都很高。

还有,栗子凉了应加热后再吃,否则凉栗子中的淀粉会有部分回生,回生的淀粉很容易穿小肠而过,成为大肠细菌的食物,造成产气腹胀。给人一种栗子难以消化、容易胀肚的印象。

板栗入菜更香甜

国家高级中式烹调师牛国平:栗子除了水煮和糖炒的食用方法外,在烹饪中也是一把好手,入菜、做主食、熬粥、做馅样样行。

板栗中淀粉含量很高,完全可以做主食。把栗子蒸熟压粉,掺和到面粉(玉米面)里,或与七成白面粉和三成玉米面掺和到一起,做成馒头或窝头等主食食用,既能吸收栗子的营养,同时又可避免吃多了栗子肠胃不舒服的现象。或者熬粥时加点剥皮后的栗子,易于消化。

板栗做菜肴最常见的就是板栗烧鸡。把肉类原料按常法先烧(炖)至八成熟,再加入栗子一起烧(炖)熟成菜,可以让肉的香味和栗子的香味充分融和在一起,使其营养更为互补。

做馅也不错,把栗子肉蒸熟压泥,加适量糖和油拌匀成栗子馅,做成糕饼,最适用于饮食少、身体瘦弱的人食用,以增加食欲,调理肠胃。

板栗生吃补肾熟吃健脾

石家庄市中医院制剂室主任中药师吴文博:中医认为栗子味甜性温,入脾、胃、肾,主要功效为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板栗的吃法大体分为生吃、熟吃两种。一般认为生吃补肾,熟吃健脾。

生吃板栗可以防治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腰腿不利、小便增多以及外伤后引起的骨折、瘀血肿痛和筋骨疼痛等症。生食板栗还有止血的功效,若将生板栗去壳捣泥,涂于患处还可以治跌打损伤、淤血肿痛等。

板栗可炒或蒸煮熟吃。对于“脾虚”特别是小儿面色无华,体倦乏力,形体偏瘦,厌食或拒食的小儿脾虚证,可将板栗仁蒸煮熟磨粉制成糕饼食用,或用板栗和粳米熬制的板栗粥调理胃肠。这种吃法也适合治疗老年人由于机能退化所致的胃纳不佳,气虚乏力。【详细】

秋季气候干燥 润肺祛燥巧食梨

秋季气候干燥,常常使人感到鼻、咽干而不适,而梨鲜嫩多汁、酸甜适口,有很好的改善秋燥的作用。

梨,又被称为快果,亦有“百果之宗”“天然矿泉水”之称。现代研究表明,每百克梨(指果肉)除含85%的水分外,还含有人体不可缺少的多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多种维生素和有机酸等。梨果肉中所含的苷类及鞣酸等,有润肺、止咳、化痰、养血等功效,能缓解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慢性气管炎引起的咽干喉疼、音哑痰稠、便秘尿赤等不适症状。此外,梨还有促进胃酸分泌、助消化和增进食欲等作用。

中医认为,梨性味甘、微酸、凉,归肺、胃经,有润肺化痰、清热生津之功。吃生梨能明显解除咽喉干、痒、痛,声音哑以及便秘、尿赤等症状;将梨榨成梨汁,或加入胖大海、冬瓜子、冰糖煮饮,具有滋润喉头、补充津液的功效。

梨煮着吃效果最好。整个梨切开后,果皮和果肉应一起煮。梨核味酸,梨肉味甘,酸甘化阴,利于养阴润燥。梨皮在煮熟后味苦性寒,可起到清肺热、通大便的作用。深秋凉燥当令,燥邪与寒邪往往相兼为患,侵袭人体,症状表现为干咳、流清涕等。有此类症状的患者在煮梨的同时可加入2~3片生姜,5~6段葱根,同煮5~6分钟,吃梨喝汤,1天1~2次。葱根与生姜性温味辛,有辛温解表的作用,可祛寒邪,与梨同煮,协同起到祛除凉燥的作用。对于干咳日久,或程度较重者,可加入乌梅、甘草各10克。乌梅味酸,甘草味甘,与梨同煮,养阴润肺止咳作用增强。此汤味道甘甜爽口,很适宜儿童食用。对于咳嗽少痰者,可在煮梨时加入一些陈皮,或放入部分糠心白萝卜,能够起到润燥化痰、理气止咳的作用。【详细】

入秋后,每天一把坚果!护心调血脂、润燥防抑郁

入秋后,建议大家每天吃一把坚果(10~20克),能为健康带来多种好处。

第一,有助保护心脏。入秋后,天气转冷,昼夜温差较大,人体血管受刺激收缩,血管阻力增大,导致心血管负担加重。此时,吃一些有助护心的食物能够保护血管。《英国医学杂志》刊登一项对8.6万名女性进行的调查发现,每天吃20克坚果的人比每周吃5克以下的人,患心脏病的几率要低35%。因为榛子、核桃、杏仁等坚果类食物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为丰富,能调节血脂,美国心脏学会已经将其列为“护心食物”。

第二,有助缓解秋季抑郁。立秋后,日照时间明显变短,人的情绪难免消沉低落。要想打败“秋季抑郁”,不妨给自己补充些“快乐营养素”——镁。这种矿物质可以调节大脑中5羟色胺的含量,后者是一种重要的“快乐神经递质”,可调节情绪。坚果富含镁,每天吃一把可预防秋季抑郁。此外,加拿大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体内的锌比正常人偏低。通过饮食补锌,能够降低抑郁风险。数据显示,花生、核桃、开心果、杏仁、榛子等坚果含锌量较高。

第三,有助对抗秋燥。很多人一进入秋天就开始皮肤干燥、紧绷、脱皮。尤其在北方地区,秋天气候干燥,湿度比夏季降低,而且风比较大,皮肤水分容易丢失。研究发现,维生素E对皮肤具有保湿作用,这种维生素在花生、核桃等坚果中含量较高。并且,坚果富含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也是健康皮肤必不可少的营养。【详细】

柿子被称为“果中圣品” 秋季吃柿子应该注意啥?

柿子营养价值很高。柿子中含有丰富的蔗糖、葡萄糖、果糖、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C、瓜氨酸、碘、钙、磷、铁。所含维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除了锌和铜的含量,其他成分均比苹果高,因而柿子享有“果中圣品”的美称。

民间还有一句俗语:“秋天吃柿子,不会流鼻涕”。意思就是说在这个时节吃一些皮薄肉厚味甜的大柿子,冬天鼻子就不会流鼻涕了。这是为什么呢?中医五行理论认为,秋天对应五脏中的肺脏,肺开窍于鼻,肺受邪生病,人就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柿子味甘甜,性寒凉,可以清肺热,润肺燥,对于燥邪伤肺有一定的预防和保护作用,所以说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内在的阴液不足,嘴唇裂口吃点柿子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此外,柿子还是食疗佳品,柿子叶也能入药,现代研究证实,柿子叶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C、芦丁等物质,能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血压,软化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每日用柿子叶20克煎水喝,或者开水泡当茶饮,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但是,柿子虽好也有一些食用禁忌需要大家注意:

1. 柿子并不适合所有人

柿子性寒凉,脾胃虚寒、泄泻便溏、体弱多病、病后初愈、产后气虚、外感风寒等人群要少吃或不吃。此外,柿子含糖量较高,会影响糖尿病及慢性胃病的治疗;柿子中的单宁可妨碍食物里铁的吸收,对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治疗不利,因而这些病人最好也不要食用柿子。

2. 不要空腹吃柿子

柿子含有较多的鞣酸及果胶,在空腹情况下它们会在胃酸的作用下形成大小不等的不溶性沉淀,如果这些沉淀物不能通过幽门到达小肠,就会滞留在胃中形成胃柿石。如果胃柿石无法自然被排出,那么就会造成消化道梗阻,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呕吐甚至呕血等症状。

3. 最好不吃柿子皮

柿子中的鞣酸绝大多数集中在皮中,在柿子脱涩时,不可能将其中的鞣酸全部脱尽,如果连皮一起吃更容易形成胃柿石。

4. 柿子不能吃太多

首先,柿子中含有的大量鞣酸可与食物中的钙、锌、镁、铁等矿物质形成不能被人体吸收的化合物,柿子吃多了就容易导致矿物质缺乏;其次 ,柿子还会使人产生饱腹感,既影响食欲又减少正餐的摄入量,容易造成营养不足而有害健康。一般认为,在不空腹的情况下,每次吃柿子以不超过200克为宜。【详细】

秋吃莲藕养胃防慢病 好处多多

藕微甜而脆,能生吃也可熟吃,是人们日常菜品之一。藕也是药用价值相当高的植物,它的根、叶、花皆可滋补入药。

莲藕在营养学上我们一般把它归于蔬菜类,其营养价值很高。但,它与普通蔬菜相比,不仅具有了蔬菜中常见的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还拥有能为我们提供能量的淀粉,且城含量较高约占16.4%左右,这使得莲藕拥有了其他蔬菜不具备的脆糯及回甘的口感,极大丰富了莲藕的烹饪方法。莲藕所含各种营养素中,维生素C的含量能高达44mg/100g,比柠檬或橙子都高,在凉拌时其维C含量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

“藕断丝连”是关于莲藕最常被用到的一个成语,可这“丝”究竟是什么呢?相信没几人能说得明白。莲藕的丝是莲藕中的导管,是用来为莲藕运输水分和养料的,它的成分主要是多糖和黏液蛋白,大多数的黏液蛋白都属于粘多糖类物质,也称为糖蛋白,这些黏液蛋白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在我们充分咀嚼后,它们能附着在胃黏膜上,保护我们的消化道。在外就餐,当菜品口味较重如麻辣、高油高盐、油炸坚硬等菜品较多时,可在餐前喝一些莲藕汤或吃一些凉拌藕片,再进食其他食物就会让你的胃肠道舒服很多。

莲藕是一款适合一年四季吃的食材,但在秋冬季进食最佳。这个季节里,人们皆会多吃肉类及重口味的食物,而这些食物消化起来相对比较困难,如果在体内蓄积过久,自然会损坏胃肠道功能,同时,高油高脂的饮食加上冷缩的血管,也会让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高发,而莲藕中的纤维、多糖及其他营养素能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蓄积在体内的油脂胆固醇排出体外,保障身体健康。

欢迎您阅读养生路上的2023养生常识频道《9~10月养生防病,记住这15句谚语,送给所有朋友》一文,希望我们精心撰写的养生内容能获得您的喜欢,同时我们也准备了丰富的“9月养生”专题供您欣赏!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