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养生

2019-10-06 │ 老年人养生 老年人养生保健

老年人最好每天吃两顿饭

千保健,万保健,心理平衡是关键。千养生,万养生,心理平衡是“真经”。随着生活的提升,养生已经成为社会性的关注焦点,每个人要想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不能忽视养生。关于不同人群的养生,我们该如何去看待呢?养路上网站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老年人最好每天吃两顿饭》,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老年人的脾胃变得更弱了,此时,饮食要软一点、少一点、温一点,特别是晚上不能吃得过多,否则容易引发心脏病。最好的方法是每天吃两顿饭,有助于食物的运化。

很多女同志跟我抱怨说我们真倒霉,我们七年就转一圈,老得快。这时我跟她们说,大自然是公平的,这些一个一个7和8过去以后,我们看一看,男同志和女同志到56岁又碰头了,一个是七八五十六,一个是八七五十六,56岁以后,人们就开始逐渐进入老年状态。女同志过了56岁,一个比一个精神,扭秧歌的全是老太太,而老先生五六十岁后,全回家了,不只咱们中国这样,国外也一样。这就是说,女同志的整个的生命,是一个从阴到阳的过程,而男同志是一个由阳转阴的过程。男同志在年轻时以阳气为主,在到56岁以后,他的阳气越来越弱,阴气越来越重,所以他就愿意在家待着,不愿意出去遛弯儿了,这就是生命的过程。

我们了解这个生命的过程,就可以知道,中医学研究的,不仅仅是一个治病的问题,而是研究了你整个生命的过程。进入老年状态以后,我们的饮食就要特别地注意了,为什么?我们可以在临床看到很多这样的现象,一到星期六星期天,是老人最忙的时候,孩子们都回来了,又是儿子又是儿媳妇,又是孙子的,做了一大桌,做完了以后大伙儿吃,小孩没关系,年轻人也没关系,孩子孝顺,说爸妈您做了好多饭,您得多吃点,结果,多吃完了以后,半夜12点就叫120了。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道理很简单,因为老年人的脾胃功能更弱了,自己的脾胃功能弱了,再加上晚上无法借助自然界的阳气,他吃进很多东西,运化不了。中医讲脾胃属土,心属火,五行中,土生火,心和脾胃之间关系就如母亲和儿子的关系,如果儿子负担一重,就要从母亲那借力量,这叫做“子盗母气”,心就嘣嘣地跳起来了,心脏病就犯了,这种现象我们看到得非常多。

所以说,老年人一定保持老年人的习惯,就像前面我们说的,老年人最好吃两顿饭,早上九点多钟,下午三点多钟,这样,老年人的心脏病发病率就很低,反之你要跟着年轻人吃,早上对付着吃点剩的,中午吃点剩的,晚上吃顿好的,心脏代谢性疾病发病机率就高。

老年人吃东西,要软一点、少一点、温一点,在吃的过程中细嚼慢咽,因为老年人本身的消化能力弱了,食物在口腔里经过充分的咀嚼以后,唾液就是最好的消化酶,这时候老年人已经不能狼吞虎咽了。

yS630.Com相关推荐

老年人钙锌最好分开补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容易出现骨折、骨质疏松等病症,因此需要合理补充钙、锌等食物。但是,由于钙和锌的吸收原理很相似,补充时两者容易竞争,使二者的吸收受到制约。同时,钙在体内的含量远远大于锌,也比锌活泼,补充钙会影响锌的吸收,因此,这两种微量元素最好分开补。


补充顺序“先锌后钙”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张素革说,补充这两种微量元素的顺序最好是“先锌后钙”,比如说,白天多食用瘦肉、牡蛎等食物补锌,晚上多吃豆制品、喝牛奶补钙,会更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而且牛奶还有助于睡眠,晚上喝杯牛奶是最合适的补钙方式。


瘦肉、鱼类、蛋黄、花生等含锌高


日常生活中最好的补锌办法是通过食物补锌,牡蛎、瘦肉、猪肝、鱼类、蛋黄、虾皮、紫菜、芝麻、花生含锌较高,可以常吃这类食物。


张素革说,蛋黄、干贝和木耳是食物中补锌的高手,可用这几种食材做成银丝羹,味美又有营养。制作时可把蛋黄豆腐(又名日本豆腐)及洗净去蒂的黑木耳切丝,用冷水浸泡备用;将干贝蒸软,放凉后搓碎;汤烧开后下入备好的蛋黄豆腐、黑木耳、干贝、葱、姜丝等,然后勾芡,撒入香菜末,一碗清淡鲜香的汤很是诱人。


烧骨头汤放点醋,帮助钙质溶出


张素革说,食物中钙的来源很多,如果选择得当,每日从中摄取足量的钙是不成问题的。除了牛奶和豆制品外,动物骨头汤含钙也很高,可做成多种款式的骨头汤。


张素革推荐一种玉米排骨汤。先将排骨用烧开的水汆一下,洗净,玉米切成两到三段,与排骨一同放入锅中。汤烧沸后,放入红枣、葱、姜,在锅中滴入少许料酒,再滴几滴醋,可以帮助钙质溶出,达到更好的补钙效果。待排骨煮熟后,加少许盐调味。


玉米含丰富的膳食纤维,不仅可以吸收排骨中的油脂,还可以帮助消化吸收排骨的营养,同时,玉米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配合排骨的动物蛋白,比例合适,可以同时满足人体对这两类蛋白质的需求,因此,玉米排骨汤是一道营养丰富的滋补菜。


冬天老年人怎么喝酸奶最好


现在很多人越来越钟爱酸奶了,因为酸奶有着独特的口味,而且还有很多的保健作用呢,老年人也喜欢喝,那么老年人喝酸奶好吗?

专家说:一杯冰凉的酸奶下肚,肠胃会很不舒服,特别是老年人肠胃弱,容易引起胃痉挛、腹泻等不良反应。 但一般说酸奶不宜加热,是担心蒸煮加热,会大量杀死酸奶中最有价值的乳酸菌,酸奶的物理性状也会发生改变,产生分离沉淀,口味和口感都会改变,其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也会降低。

那么酸奶不宜加热,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老年人冬天怎么喝酸奶好一些呢?

如果把酸奶连袋子或瓶子放入45℃左右的温水中缓慢加温,就能避免以上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温水不需要继续加热,并在酸奶的加温过程中不断晃动袋子或瓶子,当手感到袋子或瓶子温一些,就可以饮用了。这样酸奶中的乳酸菌不仅不会被杀死,还能增加乳酸菌的活性,增加其保健作用。

老年人最好别吃剩菜剩饭


相对于一些年轻人大手大脚地浪费粮食,多数老年人会表现出另一种极端,就是剩菜剩饭热了好几遍,放了好几天也舍不得扔。据调查在医院门诊,由于吃剩菜剩饭而导致胃肠道疾病发作的老年人很多,轻则头晕、心慌,重则呕吐、腹泻,有的还会因此而引发别的疾病。

食品最好当天吃完,剩菜剩饭放久了或储存不当都会产生有毒物质。因为许多病菌在低温下照样繁殖,例如耶尔氏菌、李斯特菌等在4℃-6℃的冷藏柜里照样“生儿育女”。

如果一定要保存剩菜,那也应注意保存方法。剩下的汤菜、炖菜和炒菜等,必须先烧开,装在有盖的容器中,变凉后再放入冰箱中冷藏;吃时还要烧开热透。剩下的拌菜,酱、卤肉类应立即放人冰箱冷藏或冷冻,下次吃时一定要回锅加热,或者改制,如改为汤菜、炖菜。

最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的水产品,再次食用时更要注意。而人们通常认为不会导致疾病的蔬菜,过夜后经一夜盐渍,亚硝酸盐含量会增加,加热后毒性增强,因此蔬菜反而是最不能隔夜的。另外,淀粉类食品也最好一次吃掉,年糕等食物最多保存4小时,在没有变味的情况下食用也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除了剩菜,处理好剩饭是很重要的。保存剩饭,应将剩饭松散开,放在通风、阴凉和干净的地方,避免污染。等剩饭温度降至室温时,放入冰箱冷藏。剩饭的保存时间,以不隔餐为宜,早剩午吃,午剩晚吃,相隔时间尽量缩短在5至6小时以内。不要吃热水或菜汤泡的剩饭,不能把剩饭倒在新饭中,以免加热不彻底。在做饭时,也可把剩饭与生米一起下锅。

应当强调指出的是,剩米饭容易引起食物中毒时,大多看上去没有异样,因此,即便剩饭在感官上正常,也必须彻底加热后食用。

治疗便秘老年人每天该吃什么


在我们营养咨询室,常常能接到老年人或者儿女为老年人咨询的电话:“吃什么能使大便不干燥?”他们述说,便秘给老人带来太多的痛苦,常常感到腹痛、腹胀、头痛、头昏、疲乏无力、食欲减退。很多人因为排便时肛门疼痛,出现肛裂出血等现象,甚至恐惧排便。

那么,便秘是怎么发生的呢?

常见的便秘原因有:膳食结构不合理,食物过于精细,缺少膳食纤维,从而减少了对结肠运动的刺激,这是便秘常见的重要原因。其次,生活不规律,没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以及饮水量不足,还有的老人长期滥用强泻药,而形成了对泻药的依赖性,长期用抗菌素而导致肠道正常菌群失调等。当然,有一些器质性便秘,要详细查原因,如肠道肿痛、肠梗阻、肠粘连、严重营养不良导致肌力减退、肠松弛等。针对器质性便秘,建议老年人要治疗原发病,饮食治疗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在这里,我们为功能性便秘的老人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要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食物不可过于精细,主食要多样化,粗细粮搭配,不要忽视豆制品的摄入,冬天不忘红小豆,夏天不忘绿小豆,每天吃一顿麦片粥,经常吃全麦面包;蔬菜和水果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每天保证1斤蔬菜,其中芹菜、元葱、韭菜、木耳、海带、蘑菇等应经常出现在餐桌上,白天保证2两至4两的水果,香蕉、苹果最相宜。牙口不好的老年人,要吃带馅的食物,如包子、蒸饺、水饺等,或把蔬菜切成菜末做熟,水果制成果泥(用豆浆机或食物料理机搅碎成泥)。每天1-2盒酸奶。

另外,要增加饮水量。到我们咨询室来的郑大伯是典型的缺水型便秘患者。看他皮肤干燥、枯黄,他不喜欢喝粥,也不爱喝水,更不喝菜汤,因为已坚持多年,养成了习惯,并不觉得口渴,只是便秘常困扰他,使他痛苦不堪。我们建议他,每日应饮水2000毫升左右,水可作为润滑剂,膳食纤维在肠道中充分吸收水分才能膨胀,刺激肠蠕动,软化粪便。

还要注意,不要养成依赖泻药的习惯。泻药使食物通过肠道过快,减低了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致使多种营养素遭到损失。长期用泻药,还可使肠肌松弛变形,菌群失调,更会加重便秘。

最后,提醒便秘的老年朋友,要经常吃点蜂蜜、黑芝麻等,它们有很好的防治便秘作用。黑芝麻要研成粉状,放到大米粥里,再加入蜂蜜,可以通便、润肠、除燥。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老年人最好每天吃两顿饭》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老年人养生”专题。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