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健康养生小贴士

2019-10-06 │ 老年人健康养生小贴士 老年人健康饮食养生误区

夏日老年人摇扇,健康随身

“一笑烦恼跑,二笑怒气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乐逍遥。天天开口笑,寿比彭祖高。”随着生活的提升,养生已经成为社会性的关注焦点,养生关系着你、我、他的生活质量。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实现不同人群的养生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养路上网站小编特地编辑了“夏日老年人摇扇,健康随身”,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家用电器工业的飞跃发展,电风扇乃至空调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作为我国人民数千年夏日纳凉的芭蕉扇却受到冷落,逐渐不见踪影。然而,在炎热的夏日,老年人摇扇不仅是消暑纳凉的手段,而且还具有健身防病的作用。

(1)自我调节风力,避免疾病。

随着岁月的不断流逝,年龄的与日俱增,老年人各组织器官逐渐发生了退行性变化,大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下降,对环境温度敏感性降低。电风扇风量大、风速猛而集中,空调则冷气袭人。老年人使用时若稍不注意,就会着凉感冒,甚至引发面神经麻痹。老年人手摇芭蕉扇子,可以根据气候变化情况和自身健康状况控制风速快慢和风量大小,可以避免弊端,预防疾病。另外,芭蕉扇携带方便,在户外纳凉,老人相聚,一边谈天说地,评古论今,一边摇扇纳凉,驱蚊消暑,也是老年人度夏的一大乐趣。

(2)促进上肢关节锻炼,预防肩周炎。

摇扇是一种需要手指、腕和肩部关节、肌肉协调配合的上肢运动。盛夏时节,老年人经常摇扇纳凉,正是锻炼上肢、关节、肌肉的好机会,摇扇不仅可以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而且能够增加上肢肌肉力量和关节协调配合的灵活性。有关专家研究认为,肩关节长期缺乏运动是引起老年人肩周炎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夏天摇扇则是肩关节活动的最佳方式之一,可以促使肩关节的关节、肌肉得到锻炼和加强,从而有效地预防肩周炎。

(3)有意识地左手摇扇,预防脑溢血。

摇扇是一种单侧肢体的运动,不仅能够锻炼肢体的关节肌肉,而且还可以锻炼大脑血管的收缩、舒张功能。由于大脑皮层存在着机能定位,对身体的控制是交叉性的:左脑半球支配右侧肢体,右脑半球支配左侧肢体。然而人们平时总是习惯使用右手,左手运动较少,致使左脑半球锻炼有余,右脑半球锻炼不足。

资料统计表明:老年人脑溢血60%以上是右脑半球的微血管破裂。这是因为他们长期习惯使用右手,致使支配左侧肢体活动的右脑半球血管得不到锻炼而比较脆弱的缘故。

Ys630.com相关知识

老年人如何健康过冬


导读:老年人如何健康过冬?冬季气候寒冷干燥,是许多老年疾病的高发时期,有的老人身体虚弱,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毛病缠身,实在令人苦恼。那么,老年人如何健康过冬呢?看看下面介绍方法。

一、老年人如何健康过冬?

1、起床要慢

清晨人体血管应变力最差,是急性心梗发生的高峰时段,老人睡醒时不要急于下床,先在床上躺一会儿。起床后最好喝杯温开水,有利于稀释血液。

2、饮食有节

冬季天气冷,老人可多吃一些肉类和高热能食品,以适当补充热量,但也要适可而止,若过食肥腻,则痰湿顿生,对心脑血管疾病有害无益。老年人冬季可选择食用苦瓜、白果等苦味食物,而少食过咸之物,对于养生保健,防患未然都是有一定作用。但如老人体质较好,就没必要大量进补营养品,只要注意日常生活调节即可。

3、食补不宜热

很多人喜欢在冬天大补,比如吃羊肉锅或者喝补汤等,其实这种过于燥热的食物不宜多吃,尤其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此外,天麻、熟地黄、红花等中药材也要谨慎食用。

4、起居有常

入冬后,昼短夜长,老人要适应变化,适时增添衣服,调节作息时间。在冬季,老人应睡眠充足且要定时,要早睡晚起。一般认为,老人冬天睡眠时间7至9小时为宜。起居有常还包括定时解大便。欲得长生,肠中常清。冬天由于上厕所不方便,加上活动少,老人往往不能保持天天大便。但长时间不解大便,肠道会吸收粪便中的有害物质,会促使一些老年性疾病的发展。

5、注意脚保暖

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层较薄,保暖性较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使抗病能力下降,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因此,数九严寒脚部的保暖尤应加强。老年人冬季应及早穿厚袜子配棉鞋,以暖足固肾。有冻伤史者更应早穿。此外,晚间临睡前以热水烫脚,搓脚心涌泉穴,以保持末梢血液循环良好,利于保健。对有冻伤史者,可用葱须加花椒的热水洗烫脚。

6、家里放盆水

冬季,人们为了御寒而将门、窗紧闭起来,再加上取暖设施的使用,致使室内的空气干燥、污浊,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老人本身抵抗力较弱,对冬季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极为敏感,长期处于寒冷干燥的环境中,很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哮喘。因此,在控制室内温度同时,应注意保持室内整洁、空气流通和湿度调节。最简单的方法是在暖气旁边放一盆清水,使室内空气保持一定的湿度,因为空气干燥会影响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

1、感冒

老年人要重视防感冒,经常洗手,包括鼻子和嘴巴;居室勤通风换气,尽量少去人流聚集的地方;适量户外活动、冷水洗脸、热水洗脚,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出现流感征兆或病症应及时就医。

2、心血管疾病

心脏病发作冬天常见,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老年人应重视防寒保暖,还要定期进行心血管系统的检查,遵医嘱选用降压、降脂等药物,谨防心肌缺血、缺氧。

3、中风

老年人血管弹性本来就差,气温急剧变化会带来血压的异常波动,易引发中风。要重视对原发病的治疗,尤其是不稳定的高血压、活动性冠心病,还有糖尿病等。密切关注中风先兆,如突然眩晕、剧烈头痛、视物不清、肢体麻木等。

4、跌倒

气温低、加上老人反应慢,容易滑倒。老人跌倒易伤及骨骼和内脏,治疗恢复需要很长时间,造成身心痛苦。出门时须有人陪同,要穿防滑鞋;用拐杖的老人,确认拐杖的安全性。

5、冻伤

鼻子、耳朵、脸颊、下巴、手指和脚趾都是容易冻伤的部位,平时注意保暖。患有心脏病及其他循环系统疾病的人尤其要注意。

6、一氧化碳中毒

在家取暖时不能紧关门窗,要定时通风;睡觉前一定要把煤炉子熄灭;定期检查煤气用品的开关,防止煤气泄漏。若发现有一氧化碳中毒者,应先使其脱离中毒现场,然后立即送医院进行救治。

老年人健康 老年人健康生活要做到四慢


老人的身体健康是儿女最大的幸福,老人晚年需要格外注意。那么老人健康的生活需要注意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慢起身

老人由卧位改为立位或由蹲位、坐位改为立位时,动作宜慢不宜快,避免发生眩晕至晕倒或引发其他问题。

慢进餐

老人残缺不全,加上唾液、胃液、胰液及胆汁等消化液的分泌量减少,容易发生消化不良。因此,老人进餐应细嚼慢咽以助消化。

慢走路

人到老年以后,骨关节呈现退化改变,韧带僵硬,常出现腰腿疼痛,加上视力衰退,大脑中枢神经对外界的反应迟钝,遇有紧急情况出现,难以保持身体平衡与稳定。因此,老人走路要慢步缓行。

慢排便

不少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当蹲下用力排便时,腹内压力增高,人体下部血管受到挤压,使流向脑部的血液猛增,就会导致血压骤然升高,可能会诱发脑溢血或冠心病。因此,老人排便宜慢,取坐位为佳。

老年人吃肉延缓衰老?老年人怎么吃肉才健康


有一些老年人会认为上了年龄后再吃肉对身体健康是会有危害的,真的是这样吗?老年人只要适当的吃一些肉类,并且有正确的搭配吃法就是会对身体健康有所帮助的。今天,就来具体为大家介绍一下老年人怎么吃肉吧。

老年人吃肉能延缓衰老

每天补充4克肉碱,老人的精神状态能够得到明显改善。这是因为肉碱的结构与乙酰胆碱的结构相似,补充肉碱能恢复脑组织里起神经传递作用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动物实验也表明,大鼠脑组织里与年龄有关的脂类氧化过程,会随着补充时间的增加而减弱,而补充肉碱可使老年体内的抗氧化物浓度增加。

既然,老年人吃肉可以延缓衰老,应该和什么搭配最好呢?

老年人如何吃肉最好

蘑菇和鸡肉。含有丰富的鸟苷酸盐,鸡肉含有丰富的肌苷酸盐,烹制时会释放出游离的谷氨酸钠,产生协同作用,从而使鲜味大增。

板栗和猪肉。有补脑、增强记忆力的功效。

鱼肉和豆腐。豆腐中的蛋氨酸含量较少,而鱼肉中的蛋氨酸含量丰富;鱼肉中苯丙氨酸含量较少,而在豆腐中含量高。因此,这两者混合食用,可取长补短,提高营养价值。

最后,盘点一下老年人吃肉应该注意的是什么吧。

老年人吃肉的注意事项

建议65岁以下老年人每天畜禽肉和鱼虾肉分别吃40-75克,65岁以上老年人每天畜禽肉和鱼虾肉分别吃40-50克。除去大拇指的四指宽、中指长,手指高度的一块瘦肉大概是50克,食指长、两根手指宽的小排大约2块是50克,普通大小的海青虾5个大概是75克。

多炖少炒。在蒸、炒、炖等烹饪方式中,最适合中老年人的是炖。炖肉鲜嫩柔软,老年人的咀嚼功能大多衰退,炖肉较为适宜。采用炖食的方法,饱和脂肪酸可减少30%~50%,不饱和脂肪酸则有所增加,胆固醇含量下降,营养更好。食用咸鱼、香肠、火腿等肉制品,忌煎炸,正确的食用方法是将其煮透蒸透,使有害物质亚硝胺随水蒸气挥发。

分散食用。可能有的老年人很喜欢吃肉,觉得每天就吃那么一点肉不解馋,索性周一到周五不吃,集中到周六日吃,其实这样吃肉中的营养不能很好地吸收,而一天吃多了利用不了也容易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所以建议每天吃肉,最好每餐都能见到肉,这样肉中的蛋白还可以和当顿吃的植物性食物中的蛋白更好的互补。

多样化。肉食多样化,可增添人的食欲。老年人的饮食,应以鱼、奶、蛋为主,再辅以其他肉类食物。由于猪、牛、羊、鸡的内脏胆固醇含量高,老年人要少吃。

由此看来,老年人吃肉讲究是有很多的哦。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夏日老年人摇扇,健康随身》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老年人健康养生小贴士”专题。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