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养生

2019-10-12 │ 六月养生 六月养生信息

六月六吃焦屑,你知道由来吗

运动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药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运动。相信关于养生的道理,很多人并不陌生,勿以恶小而为之,不注意养生,这种“恶”会报复我们的身体。如何分辩关于四季养生话题的对错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六月六吃焦屑,你知道由来吗”,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导读:六月六吃焦屑,你听说过吗?焦屑又叫炒面,是将麦炒熟后磨成粉而来的。那么六月六吃焦屑有什么来历呢?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六月六吃焦屑的由来。

六月六吃焦屑

六月六,吃筷焦屑长块肉。这是如皋农村的一句谚语。农历五月,三麦都已登场。农民将大麦晒干炒熟,磨成焦屑。在北方有把炒面叫做焦屑的,在山东地区也有把炒米磨成的粉叫做焦屑的。

焦屑一般有三种,一种是小麦焦屑,一种是元麦焦屑,还有一种是大麦焦屑。三种焦屑的制作方法都差不多,将小麦、元麦、大麦炒熟后磨成粉,便是焦屑了。

在水乡农家,有瘦夏的说法,意思是酷暑时节,不思饮食,人会瘦上一圈的。于是到了农历六月初六这天,出嫁的女儿都要回娘家,吃娘家的焦屑,弥补损耗,长得健壮一些。

焦屑起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据说,农历的六月,天气比较炎热,而此时的农村正值农忙时,下地干活的人需要吃些趸实的食物才有力气下地干活,于是便有人将刚收获上来的新麦炒熟,磨成粉制作成焦屑调节胃口。

城里人吃焦屑是尝新的,小半碗焦屑,一调羹红糖,用开水调成糊,既香又甜。农民吃焦屑是当饱的,盛一大碗薄粥,勺半瓢焦屑,一边吃,一边拌,要干干的才香。说吃焦屑,拌唾咽。炒焦屑要掌握好火候,火大了要焦,嫩火不香。

吃焦屑的方式很特别。先舀一勺焦屑倒进碗里,然后向碗里加少些开水,如果你喜欢的话,还可以放一点糖,滴几滴麻油,用筷子稍作搅拌,待把焦屑搅成粗粒状后,用筷子把它们拨到碗沿挤压数下,挤压成一块块小饼后再往嘴里送。

六月六吃焦屑,有一段美好的民间故事:

相传明朝万历年间,东台西溪有一对恩爱的夫妻,丈夫叫王成,妻子刘氏,夫妻二人男耕女织,生活很美满。有一年的六月间,连日的暴雨导致洪水上涨,堤坝岌岌可危,官府就征集王成前去修筑,妻子刘氏怕丈夫劳动的时候忍饥挨饿,就把刚刚磨好的大麦放在锅里细火慢炒,渐渐的味香逸出。

这时门口来了一位瘸腿老汉,拿着一个破碗,请求施舍点东西给他吃,刘氏看到这位衣着破烂的老人,很是同情,就把刚刚炒好的大麦面,给老人用水泡好送去,老人三下五除二的就吃完,还想吃一碗,刘氏又给他泡了一碗,老人千恩万谢,说了一句:好事做了好事在。就飘然不见踪影。

刘氏也没有放在心里,第二天就打好行装给丈夫送行,丈夫走了没有几天,就回来了,说是暴雨停止了洪水也退了,所以官差也算完成啦。这天夜里,刘氏做了一个梦,梦见那位瘸腿老汉,对她说,自己是东海龙王,因为她的炒面太香了,香味把他吸引过来,看到刘氏良心很好,所以就把洪水退了,免除了她丈夫的苦役。

梦醒后,刘氏就把这些说给同乡的人听,大家纷纷称奇,因为东海龙王是六月初六现身的,这以后每年的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来炒焦屑,祈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大麦为五谷之长。主治消渴除热,益气调中。补虚劳,壮血脉,益颜色,实五脏,化谷食,止泄,不动风气。久食,令人肥白,滑肌肤。为面胜于小麦,无躁热。又说:久食,头发不白。和针砂、石子等,染发黑色。

从前城里人家每到夏天也买一些大麦粯子煮饭、大麦糁儿煮粥,消渴祛暑,补血化食,胜于服药。白菜青盐粯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这是郑板桥常写的对联,也是他夏令祛暑养生的饮食。

扩展阅读

六月六为什么要吃炒面


导读:六月六为什么要吃炒面?在江苏,六月六有吃炒面的习俗,而这炒面不是用面条做的,是用新麦面炒熟调食的,那么六月六为什么要吃炒面呢?小编为你揭秘答案。

六月六为什么要吃炒面?

节日往往离不开吃,六月六也有吃的节目,江苏淮安、海州一带有六月六吃炒面的习俗。即把新麦面炒熟,用水和红糖调食,俗称吃炒面。

邹平、淄川等地吃炒面,据说把炒面炒老一些,吃了一夏天不拉肚子,潍坊高密等地说吃炒面治痢疾,其实是在这个日子天气炎热,吃炒面既凉快又省事,直到现在人们沿用此习俗,意在去暑降温。

这里的炒面并非炒面条,而是现在市面上已很少见的一种传统食物。制作时将面粉中掺入白糖用油一起炒熟,吃的时候,倒一些在碗中,用开水和匀即可。虽然看起来卖相不佳,俨然一团棕色的面糊糊,但是吃起来却是香甜可口。

六月六为什么要吃炒面?关于民间六月六吃炒面的习俗有好多种说法。但总的有三种,一是说吃炒面可以治疗腹泻腹痛,祛除湿热、不枯夏等;一是说六月六是天贶节,相传于北宋,吃炒面是为了祁雨,以求风调雨顺;一是说六月六吃炒面为了让四海龙王忘记在这天比赛下雨的事情。

还有人说是古时战事频繁,炒面加工简单方便。吃时烧点水,一冲就可。即便没有水,抓一把也能充饥。炒面就是古人的方便面;也有人说,连云港地处沂水淮水入海囗,气候潮湿。六月份又是雨季,食物不宜保存。将面粉做成炒面,就方便存放了。

在河南汝南、上蔡一带,六月六要吃炒面,据说是为了纪念岳飞。因为当年岳武穆收复蔡州(今汝南)时,当地老百姓曾拿炒面慰问抗金将士。

农历六月初六,按照淮安的传统习俗应当吃炒面。古时候,淮安东门外就是大海,是黄河的入海口,如今尚有遗迹,即从市区穿城而过的废黄河。那时黄河年年泛滥成灾,人们以为是海龙王作怪,就修龙王庙,敬龙王神。结果,庙修了又冲了,冲了再修,白白花费了许多钱物,还是没能感动海龙王。后来,人们终于学会了对付洪水的办法修筑堤坝。

修坝是个辛苦的工程,男人们发现由于长期在河边干活,湿气大,带去充饥的馍馍饼子,放不了几天就馊了。后来,有个叫善姑的姑娘想出个办法,把面粉炒干,让筑堤的人们带去用开水冲着吃,果然就算放了很长时间也不变质。从此,人们都学着善姑的作法,每逢六月六家家户户制作炒面,傍晚时分,炒面的香味飘满全城。

农历六月是雨水季节,也是防汛高峰时期,后来人们把六月六定为节日,一方面提醒人们要团结奋斗,夺取防洪的胜利,一方面为了对善姑表示感谢和怀念。所以,在旧时的淮安过这个节日时,每家每户虽有丰盛的饭菜,也必定要吃点炒面。

六月六民间习俗多多

农历六月初六当天,民间还有许多习俗。首先是晒书节。民间有个典故,康熙年间学者朱彝尊满腹经纶,他在六月初六这天袒肚露胸晒太阳,谓之晒书,被微服出巡的康熙看见,后被封为翰林院检讨,负责撰修明史。此后,读书人都要在这一天晒诗书,晒字画,系成晒书节。

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传说唐僧到西天取经回来,不慎将所有经书丢落到海中,捞起来晒干了,方才保存下来。因此寺院藏经也在这一天翻检曝晒。

此外,民间还有六月六,请姑姑的说法。每逢农历六月初六,农村的风俗都要请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

六月六为什么要回娘家


导读:六月六为什么要回娘家?农历六月六又称回娘家节、姑姑节,是妇女回娘家的节日。那么六月六为什么要回娘家,你了解由来吗?民间有很多传说,我们来看看。

六月六为什么要回娘家?

按民间风俗,六月六这天,妇女要回娘家消夏,所以也有把六月六这天称为回娘家节。六月六是妇女回娘家的日子。那么六月六为什么要回娘家呢?

传说一:与晋国卿狐偃有关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卿狐偃骄傲自大,气死亲家赵衰。有一年晋国遭受灾害,孤偃出京城放粮,女婿想乘孤偃过生日之时,为父亲报仇,杀死孤偃。女儿知道后,星夜赶回娘家报信,让父亲有个准备。

孤偃放粮回城,深知自己办了坏事,悔恨不已。他不仅不怪女婿,还改正了自己的毛病。事后,每年农历六月六日,孤偃都把女婿、女儿接回家里,合家团聚。后来传到民间,逐渐成了妇女回娘家的节日,还称为姑姑节。

传说二:与翠花有关

相说:唐朝时候,关中泾阳县银王村,村里住着一个穷人王老五,家有一儿一女,儿子婚后,王老五老俩口就死了,家里留下一个女儿名翠花,和哥哥一起生活。翠花姑娘长到十七八岁时候,提亲的人也不少。可翠花和离家五里路陈刘村一个羊娃从小相好,只是没有订下婚期。王老五在世时,因穷困潦倒,曾借下当地财主王银匠一笔帐债,共计20两银子,王银匠下了狠心,不给银子,就得许人,一心想娶翠花当他的小老婆,抵销一笔旧债。

翠花的哥哥是个爱钱如命的赌徒,认钱不认人,他逼翠花要嫁给王银匠,断了羊娃家这门亲。当时风俗是:娶妙姑,六月六,事长久,三六九。所以把续娶翠花的事定在六月六日。翠花姑娘暗地收拾衣物,又等了羊娃半夜,后半夜时辰,就背上衣物,手里拿着一个拐线拐子,把纺成的线一头拴在前门拴上,用拐子边走边绽,朝东南方向逃跑。

一两天功夫,翠花就跑到长安以南一个山上,等她到了山顶,遇到一位老道长,老道长在她头顶上摩压点化了一下说:苦命的娃娃,你先在上台洞口歇息一会。翠花刚一坐下,跟线追踪寻找她的王银匠家丁,翠花哥哥,羊娃家人都纷纷赶到山上。刚巧,他们碰上老道人,询问翠花姑娘去向,老道人顺手一指:那就是你们要找的翠花姑娘!这时,恰好日出,这一伙人赶到山顶,只见一只手,不见人身,翠花姑娘已经坐化了,只有一只手未化,伸向空中,手里还有一条白线。

此后,每年六月六日,翠花的哥哥和羊娃都要到山上来朝祭一回。说是接翠花的灵回娘家。去时,骑的毛驴,带的祭品,毛驴撒欢,回来时,毛驴空背,虽不见翠花人影,但毛驴周身冒汗,显得负重累累。人们都说:翠花姑娘回娘家来了!久而久之,泾河两岸,渭河两岸,都学着效这种做法,每逢农历六月六日,总要把自己女儿接回娘家团聚,免得像苦命的翠花姑娘那样,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来历:农闲时,是探亲的时期

女儿回娘家是经常性的,但是什么时候能回,要看夫家能否离开,如农忙时节、节日期间,女儿要在丈夫家生活。而农历六月农闲期间,才为女儿回娘家提供了方便条件,民谚说六月六,请姑姑,因此,妇女回娘家是天贶节的重要内容。

六月六为什么要回娘家?溯其原因,晋南盛产小麦,六月六日前后,小麦已经收打完毕,正处在一个农闲阶段,是探亲的绝佳时期。民间就有六月六,走罢麦的俗语。

六月六姑娘回娘家,要用新产的小麦面粉,蒸一个大月形的角子馍,意喻自家又获得了丰收。丈母娘招待姑爷,要做七、八样饭菜。主食有凉粉、凉面、蒸馍、烙饼等等。

在安邑、解州一带,招待姑爷以吃胡饼为荣,传说是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由于西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被东床择婿时,裸体睡觉,口里大嚼的就是胡饼,故相沿成俗。这种胡饼用南瓜丝丝和精面粉做成,松软可口,非常好吃。万荣一带要吃煎饼、配以椒叶、呈五色,取意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暗喻女儿的精明强干。

如果是新出嫁的姑娘,这一天,娘家还要给亲家送馍,馍内夹以碎肉,蒸熟后必须呈开口形状,称为张口馒头,象征着早为婆家生儿育女。这种特殊的民俗,其源盖出于远古时期的原始崇拜,属于女性生殖器崇拜的遗俗。

据说,我国酒令之六六大顺,其原意就是源自上面所说请姑姑之俗:由于六月六日处于气候多变时节,每当这天,有女儿嫁出的人家就会祈盼这天天气晴好,让女儿顺顺利利回家来,时间久了,人们的这种思亲之情就反映在酒令中了。

闰六月算几月


闰六月算几月

1、闰六月算几月

农历为保持和公历(阳历)的回归年同步,古人采用设置闰月的方法解决。闰六月是一个农历年份出现的第二个六月,虽说是第二个六月,闰六月依然算是六月。

2、什么是闰六月

古代历法有24个节气,分节气和中气。农历每月二气。月初叫节气,月中后叫中气,“比如,立春为正月节气,雨水为正月中气。” 公历两个节气的长度平均是30.5日,农历每月只有29.5日,相差1天。因此,每月的中气会比上个月晚1-2天。这样下去,总会有一个月只有节气,没有中气。没有中气的这个月被历法规定为“闰月”,称作“闰某月”。如果闰月在六月后面,就是闰六月。

3、闰年与闰月的不同

“闰年”,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365天,其实是个约数,准确的数字应是365.2422日。那么一年365天,就比实际的一年少0.2422日,这样四年之后就比实际的一年少了近一天。为了弥补这个差值,历法中规定,4年设一闰,即能被4整除的年份为闰年。如1996年即闰年,2000年也是闰年,而1700年则不是闰年。阳历闰年的二月有29天,2月29日为闰日,阳历闰年有366天。也就是说阳历闰年的二月并不叫闰二月。说“闰月”,则为阴阳历(汉历、藏历等)所特有。

什么是农历闰月

1、闰月的来历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汉武帝发现之前的此前的颛顼历,以建亥为岁首(即农历十月)已不适用,随任命司马迁以太史令身分和中大夫孙卿、壶遂及历官邓平、落下闳、天文学家唐都等二十余人,改革历法。经这批专家通力合作,反复计算、选择,终于在这年五月颁布新历《太初历》。

2、农历闰月的推算

农历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月年,但现在习惯上也称为闰年(因此易于和公历闰年混淆)。一般年份为12个月,354或355天,闰年则为13个月,383或384天。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从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农历闰年的规律是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闰月具体加到哪个月,依照农历历法规则推断,主要依照与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相符合来确定,通常将只有一个节气的月份(一般是小月)设置为闰月以进行弥补。农历的闰月天数与正常月份天数一样,为29或30天。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

罕见的闰年闰月

1、闰正月:1651 2262 2357 2520 2539 2634

2、闰九月:1737 1756 1832 2014 2109 2204 2223 2576 2720 2739 2815 2834 2853 2929 3111 3187 3206 3225 3301 3320

3、闰十月:1775 1870 1984 2166 2318 2386 2481 2500 2595 2872 2891 2967 2986 3081 3244 3263

4、闰冬月:2033 2128 2147 2242 2614 2728 2910 3062 3339

5、闰腊月:3358

6、公历闰二月巧逢农历闰二月:1928 2004 2376 2748 3120

六月六为什么要晒书


导读:六月六为什么要晒书?六月六又称晒书节,古时人们在这天晒书来防虫!那么六月六为什么要晒书,您知道由来吗?民间传说有几种说法,下面小编为你介绍。

六月六为什么要晒书?

六月六也称为晒书节。六月初六晒书,大概起自明代。清代书画家潘弈隽曾有一首六月六晒书诗:三伏乘朝爽,闲庭散旧编。如游千载上,与结半生缘。读喜年非耋,题惊岁又迁。呼儿勤检点,家世只青毡。写的就是六月初六他带领儿女晒书,边晒边翻看,感叹时光空流的情景。

六月六为什么要晒书?民间有几种说法。

相传朱彝尊在六月六日这天露着大肚皮晒太阳,正好被微服私访的康熙看见,康熙问他为何露着肚皮晒太阳,他说一肚皮的书派不上用场,快发霉了,所以要晒晒。康熙回宫后就招朱彝尊进宫,经过交谈,发现他果然满腹经纶,于是把撰修《明史》的重任交给了他。此后读书人都在这一天晒诗书字画,以示学问高深,系成晒书节。

晒书节还与佛教有关,相传唐僧从西天取经归来,途中经书掉进河里,他把经书捞出来晾晒,而这天正是六月初六。此后寺庙里就把六月六作为晒经书的日子,并称此日为晾经节。

晒书节来源于晒龙袍的说法在民间也很有市场。古谚云:六月六,家家晒龙袍。这故事依然和帝王有关。据说乾隆皇帝有一次在扬州巡行,不料天降一场雷阵雨。虽然很快就雨过天晴,云开日现,但皇帝的外衣已被淋湿。身为九五之尊,不便穿平民衣服,下属官僚就出主意说不妨将龙袍晒一晒吧。这天凑巧是六月初六,于是民间就将该日定为晒龙袍的日子。还有一种说法是,因这天龙王老爷要晒龙鳞,故而不施雨水,所以人间百姓正好逮机会晒东西。

有学者考证,最早的六月六日,名叫天贶(读况)节,贶,是赐赠的意思。此节起源于宋代。宋真宗赵恒是一个非常迷信神仙的皇帝,有一年的六月六日,他声称上天赐予他一部天书,并要天下的百姓相信他的胡言,乃钦定这天为天贶节。他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了一座恢宏的殿堂,名之为天贶殿。但此节毕竟行之不远,逐渐泯灭了,代之而起的是晒伏,讲究实用的老百姓,利用这一天的好太阳,晒衣服被褥,晒书籍字画。

其实,定六月六为晒书节,最终还是民间智慧和生活经验的一种凝结、体现。六月六,正值初夏,阳光充足但还不至于太过暴烈。此日晒书,既能起干燥收湿的作用,又可驱赶藏匿于书页间的书蠹。

但时至今日,阳光晒书其实并不可取。首先,现代出版技术已大大杜绝了书籍霉变、长虫的可能(古人制书,用的是糨糊。晚清、民国时印刷的书籍采用酸性纸,都易生虫)。

其次,保存书籍,也要根据不同的地域采取不同措施。南方多雨,书易发霉。所以遇晴好天气,掸掸灰,见见光,也无不可。北方气候干燥,不常翻的书以及加了函套的书,油墨相对挥发快,纸质会受损,所以最好平时就放在通风、防尘之所。要是天气下雨,可能还得特意开一下窗,让书籍适当接触水汽,以免纸页因太干而日渐松脆。

当然了,那些大型图书馆内配有专门的去湿机、中央空调,将藏书间内的各项指标控制在标准内:温度20℃左右,湿度在45%55%之间,灯光为白炽灯,窗帘要透光,杜绝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侵入。我们私人藏书者达不到这些标准,但也可以参照、学习,而并不一定非要去学古人,将书全部摊开在日头底下曝晒。

扬州六月六的八大习俗


导读:扬州六月六的习俗多样,晒红绿、接姑姑、系五色缕、吃饺子这些六月六习俗,你听过吗?下面小编为您介绍扬州六月六的习俗,这8大习俗很有趣哦!

扬州六月六的习俗

农历六月六,民间又称天贶节,扬州人对这一天情有独钟,给这一天赋予许多有趣的内容。下面小编为您介绍扬州六月六的习俗。

1、晒红绿

扬州旧有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的谚语。梅雨过后,扬州人家无不抓紧机会,利用强烈的日照,曝晒全家老小的棉衣、被褥和换季衣服,俗称为晒伏,又称为晒福。不仅是古代的皇宫在这天要晒銮驾,是凡士庶人家也要曝晒衣冠带履之类,同时还将容易被虫蛀咬的书籍、字画等都摊开来曝晒,以杀灭蠹虫,以防止霉烂。

民间又有家家晒龙袍的说法。说乾隆皇帝在扬州巡游的路上恰遭大雨,淋湿了外衣,又不好借百姓的衣服替换,只好等待雨过天晴,将湿衣晒干再穿,这一天正好是六月六,因而有晒龙袍之说。过去还有说法,就是晒的衣裳要在太阳落山前收回来,把热气散尽后收回折叠整齐了放好,还要塞进樟脑丸防霉防蛀,否则还会干霉。

2、翻经

梅雨季节里,经书也易发霉生蠹,寺院里就在每年的六月六日把经书翻开,摊在烈日下曝晒,僧众便把这天叫做翻经节。

旧时,有些信佛的妇女在这天主动地到寺庙里参与翻经念佛,她们翻经是另有所图的:据说女子一生到寺庙里参加十次翻经,来世就可以转为男身。顾禄《清嘉录》卷六即云:诸丛林各以藏经曝烈日中,僧人集村妪为翻经会。谓翻经十次,他生可转男身。

3、接姑娘回娘家歇夏

旧日,扬州地区有六月六接姑娘回娘家歇夏的风俗习惯。如属新婚,要在娘家歇一个月之久。到农历七月初七这天回婆家时,娘家还要为姑娘做两套衣服、一双袜子。现在多已改为买现成的,更为适意。不过,又为姑娘置一把扇子和一条毛巾,以便姑娘安然度过整个夏天。

六月六,带乖乖肉(扬州话中古音,肉音同六)。上人疼子女,把子女称为乖乖肉。这时候农村大忙结束,在人家做媳妇的都回到娘家来了,妈妈心疼姑娘,于是包饺子款待姑娘。在邗江洲上5个乡镇,也保留着这样一个风俗:六月六这天,出门的姑娘带上丈夫孩子回娘家吃饺子。

4、帮狗洗澡

跟六月六有关的习俗还有:有的人家在这一天给猫狗洗澡,俗语叫六月六,猫儿狗儿同洗浴。据说,猫狗在六月六这天洗了澡,就不生虼蚤了。

扬州民间素有六月六,狗瓷浴的说法。一般地说,狗是终年不下水的。但六月六这天让狗下水洗个澡,将身上的寄生虫冲洗干净,则可以享受一下过节的乐趣。对一些喜爱以狗为宠物的人来说,就更加能体味到乐趣了。

5、系五色缕

端午节这天,许多人家都为小孩子在手腕上系上五色缕,俗称百索子。但随着天气的转热,加之小孩子好动、易出汗,百索子自然就会惹脏了。不过扬州人有一句谚语,叫作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这句谚语便十分简便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到了六月六这天,按习俗要撂到屋顶上。这其中还有一个传说,扔上屋顶的百索子会被喜鹊衔去,等到农历七月初七的时候,搭成鹊桥,牛郎织女能够鹊桥相会。

6、凤仙花染指甲

六月六这一天,年轻女子用凤仙花加上明矾染指甲。具体做法是:七分花加三分叶子,加明矾和水烟丝,捣碎,用布包上,麻丝扎紧,一夜过来,指甲就红彤彤的。如果嫌颜色不够红,则包起来再染。

为什么这时候染指甲呢?过去在农村,一趟栽秧季节过后,妇女们的指甲苦得要秃掉一层。因为凤仙花有较强的养护指甲的功能,还能治疗灰指甲,所以,年轻妇女便趁闲染指甲;另外,过去的农村孩子夏天都是光着脚的,为了让光脚更漂亮,大人也会给女孩子手指甲和脚指甲用凤仙花染上。

7、吃饺子

旧时,扬州还有六月六吃饺子的习俗。六月初六,农村新麦子已经收好,夏收夏种基本结束。老扬州就利用这个闲暇,把新麦磨成面,包饺子吃,也算尝个新。

据说在这天吃了饺子,可以避免疰夏,不被蚊子叮咬。这天的饺子讲究多包点,不仅是六月六吃,还要晾起来吃上几天。但也有说法是,五月为毒月,为庆祝顺利度过毒月,要包饺子吃。

另外,扬州还有一个有趣的习俗:六月六,种红绿。扬州民间流传的这一谚语,旨在提醒农人每到农历六月六,开始种下红豆和绿豆。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