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伏中伏末伏老人如何养生

2019-10-12 │ 出伏中伏末伏老人如何养生 夏季热养生

中伏热还是末伏热

“人逢古稀喜相聚,满座白发尽笑语。身处盛世盼岁长,往事茫茫如烟雨。勤于纸上寻欢乐,珍惜今天保身体。多在人间看春光,又是桃红满地绿。”古今的人们对养生有很多相关的劝谕和诗句,养生不再是停留在纸面,也更是我们生活中必须去实践的。科学的四季养生是怎么进行的呢请您阅读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中伏热还是末伏热》,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中伏热还是末伏热

1、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中伏”,意思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属“三伏”,“三伏”中又以“中伏”最热。

2、中伏为什么最热?入伏之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中伏,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值,天气就最热。

3、加之夏季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三伏天闷热的重要原因。在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4、末伏天后天气渐渐凉爽,早晚比较凉快,中午还是比较热,每个地区会有所不同。因为末伏已是立秋后,即使是俗称的“秋老虎”,白天热,早晚还是凉爽的。当然也会有例外,但那毕竟是少数年份遇到的反常现象。

中伏养生的方法

“中伏”时高温闷热,且雷阵雨最多,暑湿之气易乘虚而入,使人心气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会引发苦夏、中暑等病。

这个时段的养生关键是除湿。日常要充分补水,别等渴了才想到喝水。呆在室内,空调别开得过低,室内外温差大易引发中暑。民间“二伏天吃面”,吃热汤面可让身上发汗,去除体内的潮气和暑气。

绿豆汤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虚寒及体质虚弱者外,其他人均可放心食用。此外,像荷叶、西瓜、莲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虚患者的夏日食疗佳品。

另外,苦味食物不仅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所以,大暑时节,适当“吃点苦”是很有益处的,多吃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健脾开胃、增进食欲,让湿热之邪对你敬而远之。苦味食物还可使人产生醒脑、轻松的感觉,有利于人们在炎热的夏天恢复精力和体力,减轻或消除全身乏力的现象。

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山药、海参、莲藕、木耳、百合粥等。还应适当吃点肉,如鸡肉、鸭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其中,鸭肉富含蛋白质,可及时补充夏日高温带来的过度消耗,且鸭属水禽,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利湿的作用,特别适合苦夏、上火、体内有热者食用。在食用鸭肉时最好炖食,也可加入莲藕、冬瓜等蔬菜煲汤,这样既可荤素搭配起到营养互补的效果,又能健脾、益气、养阴。

末伏养生的方法

末伏清补,以健脾利湿为主。健脾益气,可以适量多吃祛湿热、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以促进脾胃功能恢复;芡实、山药、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扁豆、豇豆、红小豆等豆类,也有健脾益气的功效。要特别注意的是,吃扁豆时一定要煮熟煮透,直到颜色不再翠绿为止,否则会引起食物中毒。

中医讲“湿气通于脾”,所以健脾也是末伏养生的重要环节。末伏时节养护脾胃,可按摩丰隆、足三里、脾俞三个穴位,每天各按100次,能够化湿、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

此外,适量户外运动可振奋阳气,促脾气运化,改善胃口。需要注意的是,进入户外运动以微汗为宜,切不可大汗淋漓。如此,才符合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处于夏秋更替时间段,还要注意提前预防咽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复发。同时,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梨、芝麻、藕、乌鸡、猪肺、豆浆、蜂蜜、龟肉、芝麻、核桃、蜂蜜、甘蔗等,以起到滋阴润肺和养血的效果。

相关推荐

初伏中伏末伏哪个最热


导读:初伏中伏末伏哪个最热?三伏天有初伏、中伏和末伏,7月23日已进入中伏,那么你知道初伏中伏末伏哪个最热吗?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中伏,那么是中伏最热吗?

初伏中伏末伏哪个最热?

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是三伏,那么三伏哪一伏最热呢?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中伏,意思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属三伏,三伏中又以中伏最热。

夏至后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是第三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因为有闰月的关系,夏至到立秋之间有的年份出现4个庚日,有的年份出现5个庚日,所以,中伏的天数不确定,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中伏天数是20天。

俗话说热在中伏,据了解,今年二伏从7月23日开始,总共20天。在三伏的30天里,一般来说,中伏的20天是最热的时候。中伏最突出的特点是热,而且是湿热,桑拿天气让人难以喘息,仿佛置身于一个大蒸笼。

中伏为什么最热?入伏之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中伏,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值,天气就最热。

加之2020夏季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三伏天闷热的重要原因。在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在三伏天饮食方面,古时就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面食是当时人们的美食,可以促进食欲,而且这个季节正是新小麦收完的时候,二伏天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逐腠理之外邪。

伏天除了喝热汤面,还可以吃过水面,面条出锅后用凉开水过几遍。麻酱要用水稀释,酱油要用热花椒油炸一下,醋里滴上几滴香油,把这些佐料浇到面上,再配上黄瓜丝、菠菜等,浇上蒜泥,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火。

炎夏暑热,要少食高脂厚味、辛辣上火之物,饮食清淡可起到清热、祛暑、敛汗、补液等作用,还有益于促进食欲。新鲜蔬菜瓜果,如西红柿、黄瓜、苦瓜、丝瓜之类清淡宜人,既能保证营养又可预防中暑。

三伏养生侧重不同

初伏防中暑

入伏的头两日气温极高,因此初伏的保健重点在于防中暑。此时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不要在烈日下曝晒或在高温环境中久留,外出应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勿做剧烈运动,保证午睡。最好全天少量、多次补充水分,且可选择淡盐水、绿茶、绿豆汤及其他清凉饮料。

若出现头晕、心悸、恶心、呕吐等中暑先兆,要迅速移至阴凉处,解开衣服,冷敷头部,饮用清凉饮料,并服用人丹或十滴水。如果是体弱多病的人或老年人、小儿中暑,则应立即送院抢救。

中伏防湿邪

伏天湿热交加,湿邪最易伤脾,常使人感到头昏身重,胸中烦闷,四肢无力,食欲不振。进入中伏,要格外注意饮食,既要清淡,又要富有营养易于消化,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腻食物。

食物是祛暑湿的好帮手,可用扁豆、薏米等健脾利湿之品熬粥,或者用鲜藿香、佩兰各10克,飞滑石、焦大麦各2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饮,均于祛湿有效。

末伏防上火

末伏是立秋后,秋老虎正凶时。虽然暑热天已经结束,但秋老虎的余威不可小视,应注意预防上火,并注意清心安神。虽然早晚较凉,但白天仍旧热浪袭人,要特别注意补水,以免出现口干、鼻干、咽干、皮肤干燥等不适。

由于热扰心神,在注意防暑降温的同时,还应有意识避开不良情绪的干扰。

初伏中伏末伏哪个最热?答案是中伏最热,在中伏来临时,你可要记得防湿邪、预防中暑哦!

夏天感冒是风热还是风寒


导读:夏天感冒是风热还是风寒?2020夏季感冒若是不分清症状而胡乱吃药,容易加重病情。那么夏天感冒是风热还是风寒呢?70%的人夏天感冒都是热感,下面小编为您介绍。

夏天感冒是风热还是风寒?

中医认为,人会得病,主要是因为自然界的邪气侵犯。自然界有六种邪气,即风、寒、暑、湿、燥、火。风邪侵害人体,一般多侵害人的头面部位,如感冒引起的头痛、流鼻涕、打喷嚏、咳嗽、咽痛等,中医通常认为是受风引起的。而风为百病之长,寒邪和热邪往往要借助风邪才能侵犯人体,故感冒又有风寒和风热之分。

医生表示,70%的人夏天感冒都是热感,即使是体质虚寒的人,在感冒初起时也容易出现风热感冒的症状。其主要表现为口干口苦、咽燥咽痛、大便秘结、头痛身痛、鼻塞流黄涕、咳嗽咯黄痰、舌红苔黄等,常伴有高热和轻微的恶寒,体质虚寒(脾肾阴虚)者还可能出现喉咙发炎、腹泻便血等症状。

其实中医讲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是从症状表现来辨别的,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就是指辨别症状,归纳为风寒或是风热,再进行治疗。夏天感冒,纯粹是风寒感冒者很少见。以下是辨别要点,可以对照。

风寒感冒,主要表现为,恶寒怕冷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流清鼻涕,咽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总之是一派寒象。

风热感冒,主要表现是,身热较重,或有体温升高,微恶风,有出汗,咽干咽痛,或咽喉扁桃体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咳嗽,痰粘或黄,口渴欲饮,总之是身体有热的表现。

治疗风热感冒应以辛凉解表为主。服中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板兰根冲剂等。如发热较重、咽喉肿痛明显,可以配服双黄连口服液(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这些药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患风热感冒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

出现风热感冒症状后,注意休息、保证睡眠是很必要的。如果仍然熬夜、劳累,感冒只会越来越重,尤其是老人、小孩要多喝水,尽量少开空调,如果开空调,气温也应该控制在26℃以上。

2020夏季感冒还包括暑湿感冒和暑热感冒

根据中医辨证对感冒的理解,2020夏季感冒还包括暑湿感冒和暑热感冒,二者均因感受暑气而生,但又有是否夹湿的区别,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因此治疗方法各有不同。

1、暑湿感冒

暑湿感冒是老百姓俗称的热伤风。暑湿感冒的症状特点主要表现为发热头重、鼻流浊涕。发热多为38摄氏度左右的低烧,午后发热明显增高,但出汗后热度不减。内在表现则为脾胃不和、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所致的呕吐、腹泻等。这类人通常口干但不愿多喝水,舌苔黄腻。此外,暑湿感冒通常病程较长,大多需数日治疗才能痊愈。

根据暑湿感冒的病因和症状特点,采取发汗的方法来治疗显然是不行的,正确的治法是清暑解表、清除湿热。治疗上可以食药结合。建议暑湿感冒的患者平时多吃一些祛暑利湿的食物,如薏米粥、冬瓜绿豆汤、鲤鱼赤小豆汤、荷叶饭等,饮食宜清淡,多休息。用药方面可以选择经典中药方剂新加香薷饮,其他中成药包括祛暑丸、暑湿感冒冲剂、藿香正气丸、清暑益气丸、小儿暑感宁糖浆等。

2、暑热感冒

暑热感冒是因为酷热暑邪侵袭人体,耗伤津气,故而发病。表现出的症状为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等,是四季感冒中症状较重的一种类型。治疗应以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为主,而辛温解表的感冒药,例如很多人常用的感冒清热颗粒等,是不能在这个时候使用的。

药物治疗暑热感冒应以清热生津为主,常见的中成药包括暑热感冒冲剂、清凉冲剂和银黄注射液等。也可以选择食疗,用西瓜、番茄等清热生津的水果榨汁饮用,注意多饮水,以清暑热。

Ok提醒,因为2020夏季感冒多数不是由风寒所致,所以,喝姜汤、盖厚被子捂汗等对付2020冬季感冒的常用手段,却是2020夏季感冒的大忌。

2020秋季感冒是风寒还是风热


1、2020秋季一般是什么感冒

秋冬之际最常见的感冒就是风寒感冒。这是因为在寒冷的2020冬季,由于人体的自身抵抗力下降以及外界天气多变,人们更容易出现风寒感冒,特别是那些身体抵抗力不强,或者是长期处于疲惫状况的人群更加容易受到风寒感冒的袭击。区分风寒还是风热感冒,看感冒开始时是先鼻塞流涕,还是先咽喉疼痛。先鼻塞流涕的就是风寒感冒,先咽喉疼痛的就是风热感冒。

2、风寒感冒的症状

打喷嚏,流清涕,白色或稍带点黄色;鼻塞声重。若鼻塞不流涕,喝点热开水,则开始流清涕,也属于风寒感冒。

后脑强痛,就是后脑袋疼,连带脖子转动不灵活。

人体受风寒侵袭,肌肤就会收缩,首先是关闭汗孔,然后可能会感到全身疼痛。

怕寒怕风,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感到舒服些。

恶寒,不发热或发热不甚,无汗;周身酸痛;咳嗽痰白质稀,舌无苔或舌苔薄白。

风寒侵袭人体肌肤表面,人体正气与外邪相搏击,就会有发热的表现。

脉像浮紧;浮脉的意思是阳气在表,轻取即得。

不同的人感受风寒会有不同的症状表现,平时喜欢吃肥腻之物的人,体胖之人,有气管、支气管炎的人,本来体内痰饮就多,一旦外邪侵袭,体内的痰饮遇到外面的寒冷,就会产生大量的寒痰,影响到肺的功能,就会出现咳嗽喘息。因为性质是属寒的,所以,痰液也往往是清而稀或白稠的。

3、风热感冒的症状

喉咙痛,通常在感冒症状之前就痛,痰通常黄色或带黑色。

流浓涕,通常黄色。

舌苔带点黄色,也有可能是白色的,舌体通常比较红。

便秘。

身热、口渴、心烦。

脉像通常为数脉或洪脉,就是脉搏比正常为快。

风寒感冒吃什么

1、风寒感冒吃白萝卜煮汤

风寒感冒容易影响食欲,食欲不振对感冒的抵抗力就差了,而白萝卜含有很多酶类,有助于消化。白萝卜煮汤也有此功效。

2、风寒感冒吃葱白

葱白能杀灭病菌,有效提高机体抵抗力,对于预防治疗感冒效果突出。甚至鼻塞时我们也可以用葱白治愈。方法是把葱白切段,拿葱白段塞鼻孔,约莫十分钟鼻塞自然缓解了,每天至少三次,坚持三天,鼻塞即可痊愈。

3、风寒感冒吃红糖姜水

可以自己取生姜切丝,用热水烧开,加入适量红糖。也可以在超市或者网店购买红糖姜,直接取适量融入热水中即可饮用。

风热感冒吃什么

1、风热感冒之银花薄荷饮

银花30克,薄荷10克,鲜芦根60克。先将银花、芦根加水500毫升,煮15分钟,后下薄荷煮沸3分钟,滤出加适量白糖,温服,日服3~4次。本饮剂解热作用较强,适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咽干口渴突出者。

2、风热感冒之桑叶枇杷粥

桑叶18克,枇杷叶10克,甘蔗100克,生茅根30克,薄荷6克,梗米60克。将上述药物洗净切碎,加水适量,煎煮取汁,入粳米煮至米花粥稠,趁热服。每日1剂,连服3日。桑叶、茅根、薄荷清热生津,枇杷叶肃肺止咳,甘蔗、梗米生津益胃,适用于肺胃蕴热、外受风热的感冒病人。

3、风热感冒之桑叶薄荷饮

桑叶5克,菊花5克,薄荷3克,苦竹叶30克。将上药用清水洗净,放入茶壶内,用开水泡十分钟即可,随时饮用。本品对风热感冒既有辛凉解表作用,又可做为预防茶剂饮用。

随着秋天到来,冷空气袭来的同时,病毒也开始肆虐起来。因早晚温差大,很多人都不注意增减衣服,导致感冒频发。我们都知道中医在治疗感冒上有特别的方法,但是要先了解感冒的类型,对症下药才有奇效。秋天虽然因为寒冷导致容易发生风寒感冒,但不要以为就不会发生风热感冒了。有些风寒感冒可能也会转化成风热感冒,所以,在治疗的时候要相应地调整药物。感冒虽然是常见病,但如果没有护理好,也容易发展成肺炎等严重疾病。如果病情不见好转,甚至有恶化的的情况,请立即就医检查。

夏季养生宜以热除热


面对骄阳似火的暑天,很多人都喜欢躲在空调房间里,偶尔出去一趟,回来也喜欢冲个冷水澡,让身体迅速凉爽下来。事实上,这种做法不可取。专家认为,在高温季节运动或劳动后头部易出汗,这时血管扩张,如果用冷水冲洗,有可能引起颅内血管功能异常,发作时会有头晕、眼发黑、呕吐的现象,严重可能会引发颅内大出血。夏天气温接近人体的温度,人体散热方式以汗蒸发为主,用热来除热才是比较好的养生方法。

喝热茶: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营养科主任杜慧真说,溶在热茶中的咖啡碱、可可碱、茶碱和芳香物质,可兴奋大脑神经,有利于对体温中枢进行调控,并能强心利尿,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肾脏血流量,加快代谢,使体内多余热量随尿液排出体外。喝热茶可促进血液流向体表,汗孔洞开,汗腺舒张,促进汗液排出,散发热量。三伏天易发生中暑,茶中的茶多酚、维生素C、酯多糖等成分,具有保护心血管健康,降低胆固醇和血脂的作用,并能保护造血功能,升高白细胞,增强抗病能力,因而饮茶对强身防中暑极有裨益。

热水泡脚:对于年老体弱者及小孩更应如此。每日晚睡前用热水洗脚,洗脚水温度高于体温,水量以齐踝关节为佳。如果坚持每天用温水洗脚,还可以起到调整气血、消除疲劳、增进食欲、舒筋活血的功效,对失眠、神经衰弱、关节酸痛、消化不良、腰痛、胃痛等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作用。民谚中“热水泡脚,胜吃补药”亦是这个道理。人浸泡在温水里,毛孔会很快张开,体内的热量就能释放出来,通过反复的浸泡,可以完全消除身体的闷热,治标治本。专家还建议加强耐热锻炼,耐热锻炼能提高体温调节功能,使热适应能力增强,不但可增强体质,还可有效防止中暑和其他热症发生。

出汗:以热制热,出出汗是凉爽的好方法。人的身体分布着300万左右的汗腺。汗液的排出,有调节体温的作用,同时也排出部分代谢废物。如今,空调的普及让汗腺几乎闲置起来,即使到了该出汗的季节—— 夏季也不经常出汗,这对于健康是有害而无利的。按照我国古代名医张子和的学术见解:内毒外排,祛邪安正,疾病自愈。汗腺不畅就丧失了一条重要排毒管道,也就失去一道免疫防病的重要防线。从顺应四季节律和生命规律出发,该出汗时就出汗。

夏季以热治热防中暑


中暑是夏季湿热气候中比较容易出现的疾病,现代医学认为,中暑是因为人体自我调节体温的系统出现紊乱导致的,除了高温的影响,疲劳、睡眠不足、湿度大等因素也容易引起中暑。

很多现代人认为,夏季多呆在空调房间中,避开高温环境,就不会中暑,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越是经常使用空调的人,越容易中暑,有的仅仅在烈日下站十几分钟,就出现恶心、头晕等症状。


中医认为,预防中暑的关键,在于减少湿热在体内的积累,多吃一些热性的食物,饮用一些温热性质的饮料,能够以热治热来减少中暑的发生。

使用空调多的人容易中暑

夏季人们出汗比较多,这是人体为了调节体温而做出的一种本能的生理活动,汗水会将体内的热量散发出来,起到降低体温的作用,另外,出汗能够促进体内垃圾毒素的排泄,有排毒的功效。

不少现代人讨厌夏季出汗,喜欢呆在温度较低的空调房间来减少出汗,这其实是违背了养生规律的,在低温环境下,人体的毛孔闭合,热量积累在身体中不能散发,身体对外界高温的反应变得迟钝,突然出现在高温环境中,很难迅速的通过出汗来调节体温,所以使用空调多的人容易中暑。

以热治热防中暑的原理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夏季是养阳气的好时机,而阳气的特点是热性的、发散的,很多养生典籍中都指出夏季应当多接受太阳的照射,对促进阳气升发很有益处。

从预防中暑方面来讲,在饮食中吃一些热性的东西,有助于提高阳气的活力,用现代的观点来讲就是提高了身体对环境温度的反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比如在夏季喝些姜汤,能够起到发汗散热的作用,喝些红豆汤,能够起到除湿作用,人们用于治疗中暑的一些中成药,如十滴水、蒮香正气滴丸等,除了含有一些芳香开窍的药物,还含有不少除湿散热解表的药物,可以帮助人体迅速的散发内热,解除中暑的症状。

以热治热要注意补充体液

出汗可以帮助人体散热,但出汗过多,体内液体过少,会出现电解质紊乱,容易出现中暑的症状,所以在使用一些发汗的方法来散热时,要注意补充体液,比如在喝姜汤时,可以加入一些盐和糖,以补充身体随出汗流失的盐分和糖分。

另外,越是气候炎热,越要注意喝热的饮料,尽量避免吃凉的食物或饮料,以免导致脾胃受寒而出现肠胃疾病。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