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养生

2019-10-12 │ 艾灸养生 生姜养生三大功效

艾灸流行有理 因养生功效大

天下只有养生之道,没有长生之药。生活越来越好,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只有进行科学的养生,我们才能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面对中医养生纷繁的话题,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艾灸流行有理 因养生功效大》,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艾灸是我们老祖先传承下来的保健良方,它能温经散寒、消淤散结,除了日常保健,还能协助高血压、盆腔炎等病的治疗。

艾灸时是躺是坐要看穴位位置

艾绒制成的艾炷、艾条(艾条在药店可以买到),点燃后,熏灸身体相应的穴位,能治病防病。

"艾灸取穴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灸治效果,灸前必须选好体位,坐点坐灸,卧点卧灸,使体位与点

相统一。"

艾灸具有温经散寒,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和营卫,振兴机体功能的作用,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更由于艾灸保健功效显著,而受到世人的推崇。

灸法在我国出现的时代在周秦以前,战国时代孟子《离娄》曰: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艾之灸病陈久者益善可见在春秋战国时代即重视针灸。《三国志华佗传》载:病若当艾(艾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按:医用艾灸,灸一次谓之一壮,一壮捻成艾绒如雀屎大,谓之艾炷,艾叶越陈越好。)至晋代葛洪的《肘后方》、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都很重视艾灸的保健防病作用,如《千金要方灸例》中载:凡入吴地区游宦,身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忽令灸疮瘥,则瘴疫、温疟、毒气不能着人也。故吴蜀多行灸法。说明当时人们已普遍采用灸法来预防传染病。宋代以后灸的保健防病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窦林的《扁鹊心书》就是以灸法防治疾病的专著。

艾灸法除对哮喘、肺结核、痢疾、疟疾、肠炎等有显著疗效外,还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防治。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施灸能提高白细胞的功能,加速抗体形成,增加机体防御力,对呼吸、循环、消化、生殖等系统有调节作用,起到一定的保健防病作用。我国已故著名中医研究员刘炳凡老先生在《颐年金名预防提要》中强调:有疾宜先治,无疴应早防。关元足三里,常灸保安康。保健取穴一是关元穴,二是足三里穴,三是整体调节备用穴。如下病上取之百会,上病下取之涌泉穴,中病旁取之天枢穴即是。

1、关 元 穴位在腹部正中线脐下三寸(即本人三横指)。古人说灸七壮,具有补肾培元、强壮益寿的作用,常灸有明显的保健作用,能增强神经、泌尿、生殖系统功能,提高免疫功能,可防止早衰。

2、足三里 穴位在膝下三寸。以手掌心按膝上,中指尽处向外侧横开一指即是此穴。古人说,灸三壮。可主治消化、神经、泌尿、血液等系统多种疾病,经常灸有明显的保健作用。可增强胃肠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能力,保持机体生理机能平衡。每日或隔日一次,清晨或睡前皆宜,用艾条温和灸或雀啄灸,每次10~15分钟。终年灸此穴,可达到长寿的人屡见不鲜。

家庭保健常用的灸术有艾条温和灸、艾条雀啄灸、艾条熨热灸等。施灸的程序,《千金要方》说:凡灸当先阳后阴,言从头向左而渐下,次后由头向右而渐下。即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背后腹(胸前)。灸法一般比较安全可靠,需要说明的是施艾(灸)法应在有经验的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下列情况不宜取灸法:

1 过度劳累、饥饿或精神紧张患者不宜艾灸治疗。体质虚弱者不宜艾灸过强。

2 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或皮肤感染、溃疡、瘢痕等部位不宜灸;眼区、项区、胸背部等慎灸。

3 孕妇及小儿囟门未闭合者,不宜艾灸。

4 精神病患者及其他不适于灸疗的重症患者也需慎用艾灸。

若坐着点穴,躺下施灸,受骨骼、肌肉牵动变化,必影响取穴准确。灸肢体的穴位:以正坐为主灸胸腹部的穴位:取仰卧位灸背腰部的穴位:取俯卧位要点:体位须摆放平直,肌肉放松,让准备施灸的穴位暴露而出,既防烫伤,亦增加疗效。

自我保健可选择温和灸.艾灸有艾炷灸、艾条灸等多种方法,最常用、操作简便的是艾条灸还有专用的药艾条,如哮喘病药艾条、冠心病药艾条等,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

买来艾条,在家怎么用呢?这里,给读者介绍最常用的方法温和灸。

温和灸方法:

将艾条一端点燃,让燃端靠近皮肤穴位,使穴位很快得到温热。将艾条慢慢上提,距皮肤3~4厘米,保持不动。灸时,温热感会使皮肤发红却不灼痛,局部、远端部位还有酸、麻等舒服感觉。

要点:每次选3~5个穴位,每个穴位灸5~10分钟,过多易疲劳,过少达不到温热效果。

●开始,艾条燃端距穴位不能太远,不然温热感出现太慢。

●艾条上提时,速度要快,避免热感中断;患者感觉太热,可上、下、左、右或回旋移动艾条,以连续地温热刺激穴位。

Ys630.com相关知识

艾灸美容养生功效


将艾叶晒干,搓取艾绒,制成艾柱,置于选定的穴位燃烧,用治百病,这种神奇的艾灸疗法,流传至今已三千多年了。现将临床常用养生与美容,并有良好效果的艾灸疗法选介于下:

治面部皱纹多:临睡前,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面部的穴位,约距穴2~3厘米左右选进行熏灸,每次选2~3个穴位,各灸5分钟左右,至皮肤产生红晕为度。鱼尾纹多,选太阳、丝竹空;额纹选阳白、印堂;笑纹选地仓、下关、颊车。或将盐末填平脐孔,切取0.3厘米的鲜姜1片,中心用针穿刺数孔后置于脐上,姜片上置中艾炷(如黄豆大)点燃施灸。至艾炷全部烧完再换一艾炷,每次3~5壮,至局部皮肤产生潮红为度,每晚1次。

治疣:首先常规消毒疣部,再用凡士林少许涂于疣上,取艾绒制成与疣相同大小的圆锥形艾炷3个,将1个艾炷放在疣上,点燃使艾炷烧尽(一般不痛,如艾炷大于疣则烧灼正常皮肤引起疼痛),去艾灰后,疣上再略涂凡士林(起粘附作用),将艾炷放上点燃,这样连灸3个艾炷,疣被烧焦。一般治疗1~2次,疣体脱落,治疗后消毒纱布覆盖,以防感染。

治面瘫:用隔姜灸法,即取新鲜生姜切0.2厘米厚的姜片,上用针刺数孔,将艾炷置于姜片上点燃,在患侧的阳白、颊车、地仓、颧髂及四肢双侧的合谷,足三里穴,每穴施灸3~5壮,施时局部灼烫时,将姜片提起片刻再放下,反复几次,直至艾炷全部烧完。每晚卧前施灸1次。

治牙齿松动:每晚临睡时,端坐凳上,将艾条点燃后,在下肢的绝骨、涌泉穴上悬灸,每穴2~3分钟,至局部出现红晕,再请家人帮助,施灸肾俞、大杼穴,每穴2~3分钟,至局部出现红晕。农历每月前2日下午5时~9时施灸。补肾益精,强骨固齿。

治雀斑:以艾条点燃后,熏熨合谷、曲池及面雀斑处,使局部有温热感,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施灸时,尤其面部要小心艾灰掉落,灼伤皮肤,每晚或隔日晚上施灸1次。通经活血,防治雀斑。

治黄褐斑:卧前取1支艾条,点燃后在面部黄褐斑局部施灸,艾条距皮肤2~3厘米,至局部皮肤产生红晕,自觉有温热感,施灸10分钟左右,施灸时小心艾灰掉落烫伤皮肤。

治眼睑下垂:用艾条点燃后,在上眼睑至前额部来回悬灸,至局部红晕,自觉温热舒适,施灸20分钟左右。施灸时小心艾灰掉落烫伤皮肤。每晚1次,10次为1疗程。

治面部虚胖:每晚临睡前,将艾条点燃,端坐床前,分别灸足三里、天枢、中脘穴,每穴悬灸5分钟左右,局部出现红晕,自觉温热舒适感。益气健脾,养血容颜。

治痤疮:将艾条点燃后,在面部颧骨、下关、巨骨、迎香等穴上施灸,距穴约1~2厘米,每穴灸2分钟,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艾灸足三里6大治病养生功效


年过三十,应常艾灸足三里穴,能促长寿。那么,足三里穴位于身体哪个部位呢?足三里在小腿外侧之前上部,胫腓两骨间。

艾灸足三里取穴方法

1.正坐在椅子上,屈膝,足掌放平,自然平铺地面,用本人之手虎口围住膝盖,食指放于膝下胫骨前缘,四指并拢,当中指尖着处是穴位。在外膝眼之下方三寸,胫骨外缘,胫骨前肌与伸趾长肌之间。

2.伸足取之,在膝下胫骨粗隆最高点下一寸,外开一寸处。它和阳陵泉的关系是斜上下各差一寸。即足三里比阳陵泉低一寸,再外开一寸处。阳陵泉在胫骨粗隆与腓骨小头之间,向下呈三角形,下角即是穴位,此穴压之酸困,可用之证实足三里的位置。

艾灸足三里的6大治病功效

1.常灸足三里可以养生保健: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强壮神经,预防衰老,对结核病、伤风感冒、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风心病、肺心病、脑溢血及其它病症都有防治作用。三里之灸能祛病延年,所以古来把三里灸叫做长寿灸。

2.有补益肾气的作用:对耳鸣、眩晕、腰痛、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阳痿、早泄、哮喘等有效。

3.灸足三里有健步作用:能加强下肢体力,防治四肢肿满、倦怠、股膝酸痛,软弱无力诸症。对胫腓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脚气、末稍神经炎等均有防治作用。

4.防治肠胃病:足三里是胃经的穴位,主消化系统。有“肚腹收于三里”之说。对于腹部疾病,如胃肠虚弱、功能低下、食欲不振、赢瘦、腹膜炎、肠雷鸣、腹泄、便秘、消化吸收不良、肝脏疾患、胃痉挛、急慢性胃炎、口腔及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肠炎、胰腺炎、腹水膨胀、肠梗阻、痢疾、胃下垂等灸足三里穴相当有效。但胃酸过多空腹时烧心者,不宜灸足三里,灸其邻近处阳陵泉有良效。

5.一些疑难杂症:头痛、失眠、贫血、神经衰弱、乳痛、气臌、半身不遂等均可灸足三里。

6.其它各种慢性病:如眼疾、视力减退,鼻病、耳病、过敏性疾病都可艾灸足三里穴。

艾灸养生功效是什么


我们祖国中医博大精深,其中有很多中药材和保健治疗手法的运用,艾灸就是其中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治疗疾病,而且还能够疏通经络,用来防病治病也是非常好的。尤其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做艾灸可以让人体经络运行,气血通畅,对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延年益寿有很好的功效。

艾灸,是以点燃的艾绒或艾条等在体表的某些经穴或患病部位进行烧灼、熏烤,借其药物和艾燃烧以后所产生的温热的刺激作用,达到、防病治病、健康长寿的目的一种方法。艾灸及防病治病的原理包括了调节人体阴阳、调和人体气血、温通人体经络、扶正祛邪等。

艾灸可以调节人体阴阳,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起到作用,对于阴阳失衡的病患者,艾灸可以使其失衡之阴阳重新恢复平衡;从中医的气血理论来看,气是人的生命之源,血为人的基本物资,气血充足,气机条达,人的生命机能才能正常。艾灸可以补气、养血,还可以疏理气机,并且能升提中气,使气血调和,以达到的目的。

艾灸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医方法,在我们国家民间十分流行,同时艾灸还有一定的美容养颜功效,因为做艾灸可以温通经络、温补元气,对于调和女性气血、润泽面色有非常好的疗效,并且在保健过程当中还可以配合刮痧、精油按摩等方法,达到排除体内邪气,改善脏腑功能的目的。

中医艾灸养生 艾灸要谨记十大禁忌


艾灸疗法是中医常用的祛病防病、保健养生的疗法。由于艾灸以火熏灸,稍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因此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艾灸养生的10大禁忌。

禁忌一: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脸部、颈部、手臂等,都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禁忌二: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等也不要灸。

禁忌三: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禁忌四: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

禁忌五: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同时要注意穴位的准确性,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禁忌六: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入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禁忌七: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所以在冬季要保暖,以免治了旧病又添新病。

禁忌八: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时要注意掌握好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禁忌九: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可以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禁忌十: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时,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时,或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艾灸养生的八大穴位


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保健方法,艾灸疗法也是以穴位为基础的,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以达到保健养生,防病治病的功效,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艾灸养生常用的穴位。

1.灸神阙穴

神阙(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

神阙穴多采用隔盐灸,或隔姜灸 ,午时灸为宜,多用于身体虚弱者,可强健脾胃功能,预防疾病。

灸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 虚劳人及病后,艾灸神阙穴,对泄泻、绕脐腹痛、脱肛、中风脱证、角弓反张、产后尿潴留、慢性腹泻、皮肤瘙痒、荨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2.灸气海穴

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灸气海有延年益寿、养生保健的作用。 春灸气海,秋灸关元三百壮,口生津液。灸气海能预防治疗糖尿病、阑尾炎,可以灸20~3O壮。

艾灸气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遗尿、遗精、阳 痿、滑精,闭经、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中风脱证、脘腹胀痛、气喘、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等。

3.灸关元穴

关元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该穴为小肠之“募穴”,足三阴经、任脉之会,一身元气之所在。别名“丹田”。 中医学认为,关元其部位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艾灸关元,能治积冷,男子疝气,梦遗淋浊,女子瘕聚,经产带下,诸虚百损。 艾灸关元还可改变动脉血氧运输量,有增加利用氧的作用,能增加机体代偿能力,防止缺氧加重和延缓休克的发展。艾灸关元可防治遗尿、尿频,隆闭、少腹胀痛,脱肛、疝气、遗精,白浊、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恶露不尽、不孕,中风脱证、虚劳赢瘦等。

4.灸大椎穴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5.灸中脘穴

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 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提高,空肠黏膜皱襞增深、肠动力增强。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

6.灸身柱穴

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功效。

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现代研究认为,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灸身柱对小儿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此外,对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统的哮喘、气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养生一言草》载: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

7.灸三阴交穴

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三阴交是足三阴经(脾经、肾经、肝经)的交会穴,对肝、脾、肾三脏的疾病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湿,疏肝益肾,调经血,主生殖的功能。

现代医学认为灸三阴交可以防治夜尿增多,小便不利,膀胱炎,急、慢性肾炎,睾丸炎,遗精,遗尿,月经不调,经闭崩漏,产后血晕。艾灸三阴交对神经系统的失眠、神经衰弱、心悸,心脑血管方面的冠心病、高血压,消化系统的脾胃虚弱、肠鸣腹胀、泄泻、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等都有防治作用。

8.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足三里是胃经的主要穴位.具有调理脾胃.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调和气血.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补虚强身的作用。 现代研究认为艾灸足三里穴.能调节高血压病初期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降血压的作用.能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出黏滞度.并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的作用,可以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改善铜、锌代谢.减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

艾灸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的胃肠功能低下、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口腔及胃溃疡、胃下垂、腹泻、便秘,对心脑血管系统的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意外,对呼吸系统的感冒、肺结核,对泌尿生殖系统的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早泄等也均有防治作用。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调节神经,有较强的延缓衰老的作用,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艾灸养生


艾灸产生于我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针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
我们通常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并不是这样。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而且两者治疗的范围也不一样,所谓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指的就是其中的区别。

我们说艾灸的一种神奇的疗法,因为它的确有很多不同凡响之处。首先,艾灸的疗效就十分神奇。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犹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大风汗出,灸意喜穴,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庄子》记载圣人孔子无病而自灸,也是指用艾灸养生保健。日本人须藤作等做过的灸法抗癌研究,还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肤组织中潜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
而且,关于艾灸的起源更是神奇。据研究表明,灸的发明应是原始人用火时,某一部位的病痛受到火的烘烤而感到舒适,便主动用火烧灼治疗更多的病痛。艾草古时候又叫冰台,古人在占卦之前,制冰取火,以艾为引,就在这种引天火的仪式氛围中,巫者把龟甲兆纹与人体的血脉取得模拟想象,思索中医的火论与气论,进而产生了艾灸这种神奇的治疗手段。


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针疗不断得到发展,而艾灸却受到了人们的冷落。艾灸在施治过程中,烧灼患者经穴,会在身体上留下施灸的疤痕。灸学大师周楣声先生指出,正是病痛与灸疮带给患者的双重痛苦,使得艾灸一蹶不振,并呼吁对艾灸深入研究,推进艾灸的现代化发展。
市场上有一些经过改进的现代化灸疗仪器出现,但大多数是以光电的方法为主,向纯物理疗法靠拢,与用艾作热源的灸法产生的药物和热源的复合作用完全不同,也和灸法的中医学原理格格不入,能起到的保健和医疗效果也十分有限。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艾灸疗效独特性的认识,艾灸疗法重新得到了医学界重视,现代化研究的步伐也在加快。现代化的艾灸治疗仪应该是传统艾灸材料与光电仪器的结合,在现代新型热源的作用下(如红外线、磁疗)充分发挥艾的药物效用,并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不会烧灼皮肤产生疤痕的特点。
灸法又名灸疗。它使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养生美容之功效,《黄帝内经》的《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灸法很早就被人们所重视,由于其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养生保健,因此流传很广。

主要作用归结为一下:


1、 温通经脉、驱散寒邪:因本法采用上等陈艾,融入数位中药、藏药合制而成,火柔而温,渗透力极强,能温经散寒,以火攻邪。


传统中医认为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血不足、运行不畅就容易衰老生病。那么气血有遇温则行,遇寒则凝的两大特点。当今社会大多爱美女性,在着装上喜爱露脐装,在春秋季节容易使风寒之邪入侵丹田,在夏季喜欢吹空调,又喜欢吃冰冻的食物,使大多数女性形成了寒凉体质,出现了畏寒肢冷、手脚冰凉、痛经、脾胃虚弱等亚健康状况。邓红温灸疗法正是利用艾火对经络穴位的温热刺激,使气血运行,以火攻邪。具有祛风寒、化瘀滞、消炎止痛,促进细胞再生,从而达到保健、养生、美容之功效。
2、 行气活血,消瘀散结:对于邓红温灸疗法所用的药艾,具有芳香走窜的特性,燃烧时所散发出的温热与特殊气味,能够快速的开通人体的经络,加速人体的气血循环。
3、 温补益气,回阳固脱:邓红温灸疗法补益强身,能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强内通外。邓红温灸疗法具有特殊的纯阳之性,能使人阳气足,精血充沛,固体强身,增强人体消化、循环、排泄、生殖泌尿系统机能的作用。针对肥胖以及肥胖而致的肌肉麻木,四肢不遂,二便不匀,腰腿酸痛,动则气短,体倦乏力如《内经》所讲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4、 预防疾病,保健强身:常灸足三里、关元、大椎等穴,能激发人体正气,提高抗病能力,起到保健强身作用。
艾灸疗法能健身、防病、治病,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广泛使用艾灸法,如《庄子》中有越人熏之以艾,《孟子》中也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历代医学著作中更比比皆是。艾灸能激发、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现介绍几种常用的自我保健艾灸方法,它见效快,操作方便,相对无药物伤害之忧,读者不妨一试。

艾灸的功效 艾灸的五大神奇功效


艾灸是一项中医比较传统的方法。艾灸的功效比较强大。女人艾灸的好处也比较多,不仅仅可以美容养颜,而且可以增强抵抗力预防保健。那么艾灸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让我们来了解下吧!

中医艾灸历史悠久,流传至今,更是被完善了,具备很好的养生以及治疗疾病的效果。接下来咱们就来介绍一下中医艾灸法的几大功效与好处……

一、温经散热: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寒湿痹痛、痛经、闭经、胃脘痛、寒疝腹痛、腹泻、痢疾。

二、扶阳固脱:

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脱证和中气不足、阴气下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阴挺、崩漏、带下、久泄、等。

三、消肿散结:

常用于治疗气血凝滞之疾,乳痈初起。

四、防病保健:

增强抗病的能力,使人精力充沛,有助于长寿。

五、引热外行:

对一些热病如带状疱疹、丹毒等可以达到”引郁热之气外发”的效果。

女人艾灸的好处

首先,女人做艾灸可以大大的改善月经不调这个病症,月经提前主要就是因为脾气不足所导致的,脾是血管的管理者,脾不好的话,那么被管理的也是会造反生事的,艾灸主要就是通过回阳固脱、温补气阳来调理脾肾两虚所引起的脾气不足,达到身体的平衡,还能改善内分泌失调,让子宫和卵巢的神经活跃度得到大大的改善。

其次,女人做艾灸可以改善宫寒,失眠多梦、月经过少有血块不排卵等等,包括白带增多、乳房胀痛、痛经都是可以通过艾灸来改善的。

艾灸是通过远红外线加艾绒来温热子宫的,还能散寒,改善血液的循环,能大大的提升子宫的温度和活性。

艾灸还能治疗妇科炎症,女性的生殖器官很容易受到感染从而滋生细菌,这样能大大的引发妇科炎症,当抵抗力下降的时候有些病原体就会趁虚而入,所以说艾灸能大大的治疗这一点。

艾灸还能增强我们身体的免疫力,让子宫的环境慢慢变好,从而免受细菌的危害,加快子宫的分泌物代谢,不残留也会为我们的身体补充元气,帮助我们的自身修复以及代谢,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多艾灸。

对于爱美的女人来说,艾灸还能延缓衰老,自由基的大量产生,我们身体的功能还是在慢慢下降的,卵巢内分泌激素不平衡子宫也就会代谢的比较缓慢,女性艾灸,可以艾灸气海穴、关元穴、归来穴、神阙穴来调节,从而让气血充沛,温经,效果是非常不错的。

艾灸的注意事项

艾灸主要就是以火熏蒸,如果操作不当容易引起皮肤烫伤,另一方面,艾灸的过程当中还要耗伤一部分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者是有些人是不能随随便便艾灸的,这就是艾灸的禁忌。

中医讲述艾灸的神奇养生功效


【导读】中医讲述艾灸的神奇养生功效:随着对中医疗法的兴起,大家对 针灸这个词都已经很熟悉了,可是其实针与灸是两种不同的治疗手段,即扎银针和艾草灸的合称,过去的针灸医生是将这两种方法交替使用的,当成不可或缺的医疗手段,使之相得益彰。只扎针而不艾灸会使得效果大大降低。那么就让中医讲述艾灸的神奇养生功效吧。

古人云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具虚,火自当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经络坚紧,火所治之,陷下则灸之;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

又云 艾火可以灸百病,杀鬼邪、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这是说用针和药治不好的病,只有用艾灸才治得好。而且艾灸不管是阴虚、阳虚的病都可以治,艾灸对百病都有效。艾灸是前人给我们留下宝贝,然而今人居然弃而不用!实在是太可惜了。

现在有不少有心人在进行传统中医方面的发掘,他们用许多不争的中医治病奇迹,希望颠覆现在西医一统天下的局面。现在传统中医接受的人越来越多了,中医文化又开始重见光辉。

可能有人会说,你说得也不对,我们的中医院还是不少的,中医师也是很受欢迎的。传统中医的精髓是什么,是辩证施治!

中医讲述艾灸的神奇养生功效

去年有位患者因肾阳虚,后背及臀部、腿部甚觉寒气袭人,再热的天都要垫坐棉坐垫,我曾用走罐法用于她的后背及大腿部,效果很不错。只是此人病史很长,又不能坚持一定的疗程,所以难以去根。而她平时又疏于保养,是她旧病复至的诱因所在。此人心境浮燥,不能静下心来从本而治,总想用峻猛之药缓解症状,重标不重本,致使病症迁延不愈。于是我建议她去中药铺买些艾条,常点燃艾条熏烤脐下的关元穴。这个穴位很好找,我要她用自己的手掌的四指合拢,横放在肚脐下边缘,在四横指下处艾灸,此处即是关元穴。取穴的方法她一下就学会了,只是不明白为什么要用自己的手?我告诉她,每人的身体高矮不一,手的大小也会有区别,用自己的身体某部分作尺度,来量自己的身体某部分是最佳的一种方法,四横指为三寸,这个寸不是我们常说的丈量东西的寸,这个寸中医里叫身寸,是以各自的身体为尺度的。

她在这个穴位上一用艾灸,症状就有即时缓解的效用,她觉得这个方法很好,很容易掌握,一学就会,而且成本很低,一元一根的艾条可以使用几次。每次灸完后腹部暖暖的,如沐阳光,最大的好处是再也不用求助于人,自己的问题自己就能解决了。

关元穴是男子藏精之处,女子藏血之所,是元气生发之地,是全身的强壮之穴。道家的养生法术中的丹田即是此处,很多慢性病可求之于该穴。

都市人要自己去找艾叶是不现实的,现在药铺卖的艾条用起来很方便。使用时只需将其点燃就行。然后手持艾条,离穴位2~3公分处,以温热而不灼伤皮肤为宜。对于一切寒湿痹痛,或久病而气血虚弱的患者,艾灸具有温经活络,促使机体产生温热效应,发挥温通气血、回阳补虚、祛寒逐湿的作用。艾灸不仅能够治病,而且,能够预防疾病,具有增强机体抵御外邪的功能。

我们居家百姓知而不用,实在是辜负了我们先祖心血,无异于败家子。学会艾灸,你会多一种护身的法宝。

中国古代 最流行的9大养生方法


中国古代养生观念史上长寿、多子多孙,在中国人看来,是一种福气,不少人都渴望长命百岁,并且健康生活。今天向您推荐古代最流行的9大养生法,您可以借鉴一下。

经络养生

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网络系统,它控制着血和气的运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黄帝内经》说,经络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之作用。古代养生学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

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疾患,足三里穴则对预防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的疾病最有效。

饮食养生

古人认为,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故饮食既要注意博食即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又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腑功能失调而致病。

固精养生

古人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物质中的精华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得精血的供养,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如性欲无节,精血亏损过多,就会造成身体虚弱、病变百出、减损寿命。而保养阴精则可延缓衰老。

顺时养生

古人认为,天有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地上万物有生、长、收、藏之规律,人体亦不例外。因此,古人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顺时养生法。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必须与四时相适应,不可反其道而行之。

因时制宜地调节自己的生活行为,有助于健体防病,否则,逆春气易伤肝,逆夏气易伤心,逆秋气易伤肺,逆冬气易伤肾。

白露养生,艾灸三大穴位,养气又补肾!


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的结束和仲秋的开始。人们会明显感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昼夜温差可达10多度。阳气在夏至达到顶点,阴气也在白露兴起。

“秋初夏末,不可脱衣裸体,贪取风凉。”如果衣单体露,轻则易患感冒,重则易染肺疾。因为秋季主气为燥,燥易伤肺。如果因为着凉而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外邪,就会出现肺及吸呼道疾病,如发烧、咳嗽、支气管炎、肺炎等。

因此,白露养生注意以下几点:

白露勿露身,早晚要添衣

古话说“白露勿露身。”白露过后,温差大,天气转凉,所以不要露身,早晚要添衣,从这个节气开始,阳气开始向内收敛,而肾主收藏,所以这个时候肾就开始收纳阳气,准备过冬了。

适当秋冻,不生杂病

春捂秋冻是一条经典的养生保健要诀。当然,秋冻并非人人皆宜,要根据个人体质,适当秋冻。如糖尿病患者局部供血较差,如果血管一下子受到冷空气刺激,很容易发生血管痉挛,使血流量进一步减少,易引起组织坏死和糖尿病足。再者,老人、小孩、慢性病患者等免疫力低的人群,要注意不要“ 秋冻”过度而导致生病。

预防秋燥,滋阴益气

白露为典型的秋季气候,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预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适当地多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

站桩静心,乐观开朗

在情绪上,人们容易因为秋悲所感伤,所以要收敛神气而不外露、宁静神志而顺应秋气,减缓肃杀秋景对情绪的影响。应该多按照马世琦老师教授的桩功来站桩静心,保持内心宁静,可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精神的影响。

白露艾灸,养气补肾

白露开始,天气越来越凉,一些人出现手脚冰凉、肢体怕冷、尿频、乏力等症状,中医认为是肾气不足的表现。白露时节燥气渐盛,与风相合形成风燥之邪,必首先侵袭肺及肺所主之地(皮毛、鼻窍等)。在此节气前后坚持艾灸调理,能有效的预防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等病,从而达到,宣肺理气、化痰定喘、疏散外邪之效。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