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灸养生

2019-10-12 │ 泥灸养生 冬季养生三九灸

玫瑰香灸巧除丝状疣

运动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药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运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围绕养生有非常多的名句流传,生活质量高的人,一般都是懂得养生的人。正确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进行的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玫瑰香灸巧除丝状疣”,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丽今年法学硕士毕业,即将携手爱人步入婚姻殿堂,可谓爱情事业双丰收。正当她为筹备婚礼忙得不亦乐乎时,发现自己的左颊和颈部逐渐出现了少量的细长赘生物,被当地医院皮肤科确诊为丝状疣,经药物治疗没有变化。小丽非常着急,晚上洗澡时试图用澡巾用力搓掉丝状疣。几天后,情况非但没有好转,丝状疣反而增多、增大了。

临床检查发现,病人舌质淡,舌色青,舌尖红,舌边有齿痕;脉象沉细,四肢发凉,左颊及颈部、前胸共有20余个细长、柔软带蒂的小赘生物,小者如丝,大者如细绳。辨证为气滞血瘀、气血两虚型。诊断:丝状疣(瘊子)。治则:温通散瘀,扶正祛邪。采用玫瑰香灸治疗一次,3天后,小丽体表的丝状疣全部脱落。

丝状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所致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多见于女性,是常发生于皮肤浅表部位的细长、柔软带蒂的小赘生物,外形如丝,顶端可有角化,似小钉倒立在皮面上。中医称线瘊、瘊子。皮损表现为褐色、淡褐色或皮色,数目从单个到数百个不等,有传染性且影响美观。好发于眼睑、颈项、颏部和头皮等部位。丝状疣可因搓背、洗浴等接触发生传播,自身也可由一个部位生长而转化为多处种植性发病。西药治疗丝状疣抗病毒效果差,应用冷冻或激光痛苦较大,还有可能留下瘢痕。

灸法具有温通散瘀、扶正祛邪的作用。直接灸能够充分作用病患之处,激发经气、提升正气、祛瘀祛邪、愈病疗疾。我们总结了48字基本操作方法:病家端坐,宁心静气,暴露患部,医者治神,点燃线香,玫瑰飘香,直接灸法,疣尖为腧,激发经气,微有痛痒,正气存内,邪毒始愈。



玫瑰香灸是应用玫瑰香料制作的线香。玫瑰花含丰富的维生素A、B、C、E、K以及单宁酸,能改善内分泌失调,对消除疲劳和伤口愈合有帮助,还能调气血,促进血液循环,达到美容、调经、防皱纹的作用。玫瑰香灸以玫瑰线香为灸材,应用直接灸法,既可发挥直接灸温通散瘀、扶正祛邪的作用,又能借助玫瑰花的活血祛瘀、温润肌肤的药用功效,以线香的轻、巧、快为施术要求,治疗丝状疣,灸到疣除。

yS630.Com相关推荐

盛夏巧除三臭


葛根粉泡脚、佩兰沏茶、抹痱子粉,可除去脚部、口腔和腋下异味夏天出汗多,不少人身体会散发出尴尬的体味,特别是腋下、脚部和口腔异味。

想要除去这些让人敬而远之的味道,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张苍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夏季高温,人体容易出汗,脚部和腋下由于皮脂腺汗腺分泌过多,再加上不容易通风,汗液散发不出来,容易产生细菌,发出臭味。

而发生口臭则与消化道、牙龈发炎、鼻炎等有关,上火、便秘、出汗多也可能导致口臭。 预防脚臭的关键是保持脚部干爽、不出汗。可去中药店买葛根30克、白矾(或枯矾)10克,将其烘干研成粉末后,加适当的温水,混合后泡脚,每天12次,每次20分钟左右。

葛根性凉,具清热降火排毒的功效,白矾具有解毒抗菌的作用,两者结合泡脚,可起到保持脚部干爽的作用。其次,可在水中加入1015毫升米醋,调匀后用来泡脚,每晚一次,每次15分钟左右,浸泡几次后,也可见效。

预防口臭的发生,可以配用中药佩兰10克,用其代茶沏着喝,一天12次。如果在外面不方便,也可以嚼一嚼口香糖,但这只能暂时掩盖口腔异味,并不能从根本上去除。

预防和治疗口臭,首先坚持每天早晚刷牙,饭后使用具有杀菌消炎功效的漱口水;尽可能少抽烟喝酒,增加饮水量;饮食要清淡,避免吃生冷、辛辣刺激性,如蒜、葱、韭菜、臭豆腐等,以及不易消化的、油腻的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及豆类,如绿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曲剑华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腋臭的发生多因腋窝皮下大汗腺分泌的有机物,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对于一些生理性引起的腋臭,防止的办法是保持腋窝下皮肤干爽。可以在腋窝下扑点痱子粉,痱子粉有吸汗作用,其芳香味还有助于去除臭味。但如是病理性的,则要到医院诊治。

腋臭切忌在不明症状的情况下,乱抹药或剃除腋毛。张苍提醒说,最好到医院诊治后,配以适合的汤药,从根本上解决。

什么是香灸,香灸怎么操作?用途有哪些?


从入伏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抽空来做香灸,为什么香灸特别受青睐?为什么说香灸特别适合现代人呢?

香灸简介

香灸是属于古法灸疗艾灸的升华产品,正品药香灸集五行四气,香药养生,更温和、更全面,也更适合现代人的身体体质调理。因其有特有的中药香味且用于灸疗,故名香灸。

香灸成分

正品香灸成分主要为中藏药加名贵香料(檀香或沉香),可以含艾亦可不含,主要看香灸研发使用的针对性,中医中药学博大精深,所以药香灸的研发要求更高:

1、正品香灸中藏药配比要求严格,君臣配比适当;

2、用于理疗性的药香灸需有药引才更具针对性;

香灸与艾灸的区别:

1、成分,香灸可含艾亦可不含艾,纯中藏药或根据需求加少量艾,烟小不呛不燥,温和通透,红外强,火力足,密度高,不易掉灰;

2、效果,香灸是平补平泄,艾主补,很难做到双向调节;

3、正品香灸均有药引,例如我司荷香堂九宫火莲香灸的通天灸,含四款藏药引,让效果更显性,艾无药引;

4、香灸可以在施灸的同时辩证客户的身体状态,烟色、烟状、灸头、烟灰等,艾灸只能跟进客户感受的灸感做一般猜测;

5、正因为香灸可辩证,所以可以定量施灸,艾要凭感觉凭经验去操作。

香灸用法

香灸用法与艾灸手工悬灸或螺旋灸手法一样,一般建议悬灸,因九宫火莲香灸的研发,其中间设计有通天孔,是天然的湿邪排泄口,同时悬灸取穴准,也更能疗程配灸,定量施灸,辩证操作,更合理也更简单有效的使用香灸。

香灸用途

香灸治百病,这是真的吗?

香灸属于灸疗其一,可以理疗的病症迄今为止试验有效的约400种,但是大家要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虽然可以理疗百病,但是每种理疗的效果不一。

首先,咋们要选择好的香灸,这个是基础。(次品香灸成分不足,工艺缺陷,火力不够,渗透力不强)

其二,施灸的专业性有把握,正常的保健大家取穴操作均很简单,但是针对性的病症进行香疗,则需要对症下疗程,并且在不同疗程观察或者配合检查数据进行调整。

其三,香灸理疗百病,相关的治愈率也是不一的,例如痛经、肾虚腰疼、脾胃不和等治愈率就达98%以上,颈椎病、腰椎病等可达70%-90%,普通香灸灸疗子宫肌瘤、宫颈糜烂就只有20%-30%的治愈率(荷香堂火莲香灸可以达到50%-60%)。

香灸治百病是真的,可以理疗疾病,可以减肥塑身(搭配饮食锻炼),可以美容(注意饮食+睡眠),可以丰胸(搭配按摩),但不是万能的,大家一定要把握好度,特别是市面上一些商家打着百分百治愈XX病或者百分百减肥或者百分百美容或者百分百丰胸的,切勿轻信。

中医小偏方 巧除宝宝口臭


抱在怀里散发淡淡奶香的宝宝,哪天突然小嘴飘出异常的口臭,你可能会特别紧张:难道宝宝哪里不舒服了吗?

的确,身体健康、口腔清洁的宝宝很少有口臭。口臭不代表某种疾病,而是疾病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因此要消除口臭困扰,首先要找到原因所在。

口臭有生理性口臭和病理性口臭之分

宝宝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口臭。生理性口臭的主要原因是口腔卫生不好,如吃奶后不及时潄口,遗留在口腔内的乳汁发酵,产生臭味。

口腔干燥是另外一个原因。宝宝每天分泌将近1升唾液,唾液中含有多种抗体和各种酶,能将细菌冲洗和杀掉。如果唾液分泌量减少,口腔干燥,自洁功能降低,也会发生口臭。

异常情况

排除以上正常情况的口臭,宝宝就该去看医生了。病理性口臭的原因更多,如龋齿、牙龈炎、牙结石、牙周炎、牙髓炎等口腔疾病;扁桃体炎、咽炎、萎缩性鼻炎、化脓性副鼻窦炎等耳鼻喉科疾病;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呼吸系统疾病;消化性溃疡、幽门梗阻等消化道疾病。

牢记对症下药的总原则

要治疗宝宝的口臭,首先要找到原因,对症下药,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生理性口臭的消除方法

1.保持口腔清洁

会刷牙的宝宝应该每天早晚各刷牙一次,而且晚上刷牙更重要,这是一天中食物残渣储存最多的时候,而且睡觉时间长,唾液分泌少,发酵产酸更厉害。

此外,还要让宝宝养成三餐后及时漱口、吃过零食后(特别是糖果)及时漱口的好习惯。

中医偏方巧除黄褐斑


这个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在女性的脸部、鼻部多见。那么,这种黄褐斑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呢?治疗黄褐斑的偏方又有什么呢?黄褐斑的病因是什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个黄褐斑的中医偏方,赶紧来看看吧!

黄褐斑又称蝴蝶斑多分布于鼻旁、颧部、面颊,形似蝴蝶,以女性多见,常伴发月经不调、肝病、结核病及其他慢性病,很多爱美女性受此困扰。中医在调治黄褐斑的过程中,有着自己的独特方式,会从人体免疫系统整体进行探究。

从病因、病机的角度来看,黄褐斑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以气血不能上荣于面为主要病机。

四个病机可以导致黄褐斑

第一,情志不畅,肝郁气滞,郁而化热,熏蒸于面,灼伤阴血,致使颜面气血失和,燥结瘀滞而生斑;

第二,肝肾不足,阴不制阳,虚火上炎,燥结成斑;

第三,饮食不节,忧思过度,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湿浊内生,不能荣华皮肤而生斑;

第四,冲任失调,慢性疾病,导致气血失和,运行不畅,气滞血瘀,面失所养而生斑。

黄褐斑的中医偏方

防治黄褐斑,中医上有妙招。黄青向大家推荐中医面膜疗法祛除黄褐斑,面膜疗法是外用药物疗法的有益补充。

特制祛斑面膜粉,珍珠粉20克,白茯苓30克,冬瓜仁20克,益母草20克,白芷10克,白附子10克,僵蚕15克,当归15克,研细粉,备用。

用时先清洁面部,取祛斑面膜粉适量,用温水调成糊状,敷于面部,30分钟后去除并清洗,再涂搽祛斑药膏。

除了以上妙招外,黄青建议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平时多食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如西红柿、山楂、柑橘、鲜枣、草莓、柠檬、绿色卷心菜、花菜等。

同时忌烟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葱、胡椒等,各方面都注意,黄褐斑轻松下。

病因

病因尚不清楚,多见于女性,血中雌激素水平高是主要原因。其发病与妊娠、长期口服避孕药、月经紊乱有关。

也见于一些女性生殖系统疾患、结核、癌症、慢性乙醇中毒、肝病等患者。日光可促使发病。男性患者约占10%,有研究认为男性发病与遗传有关。

临床表现

损害为黄褐或深褐色斑片,常对称分布于颧颊部,也可累及眶周、前额、上唇和鼻部,边缘一般较明显。

无主观症状和全身不适。色斑深浅与季节,日晒,内分泌因素有关。精神紧张,熬夜,劳累可加重皮损。

诊断

根据黄褐色皮疹,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及好发部位即可确诊,需与雀斑,瑞尔黑变病,太田痣,颧部褐青色痣鉴别。

治疗

尚无满意的疗法。如查出病因者尽量除去病因。由避孕药引起的黄褐斑,应停止服用,但短期内不一定消退。

结语:通过以上的几种能够有效治疗黄褐斑的偏方以及这个黄褐斑的病因和临床表现,相信绝大多数的读者朋友们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以及了解。如果你还在为黄褐斑而烦恼的时候,就请及时使用一些方法进行治疗哦!以上的偏方仅供参考。

眼睛丝状分泌物


眼睛有丝状分泌物这种症状有可能是因为角膜炎或者泪道堵塞等原因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因为急性过敏性结膜炎引起的,建议大家应该要注意眼睛的护理以及治疗,如果是因为炎症引起的眼睛有丝状分泌物,我们应该要及时的接受治疗,因为眼睛出现炎症是很容易会导致患者出现失明的。

要警惕5种眼部分泌物

1、水样分泌物

为稀薄稍带黏性的水样液体,这种分泌物增多往往提示病毒性角结膜炎、早期泪道阻塞、眼表异物、轻微外伤等。如果近视眼或散光得不到矫正或眼镜不合适,也会出现长时间阅读后水样分泌物增多,同时伴有眼部疲劳。

2、黏性分泌物

常出现在干眼症和急性过敏性结膜炎患者中,表现为黏稠白色丝状物质,与常用的胶水性状十分相似,还会伴有异物感、眼痒等症状。过敏性结膜炎患者清晨醒来时还可从眼睛里拉出丝状分泌物。

3、黏脓性分泌物

较为黏稠的,略带淡黄色的物质。这类分泌物增多,应考虑慢性过敏性结膜炎、沙眼的可能。

4、脓性分泌物

其是最应引起重视的问题。脓性分泌物的出现常提示有细菌感染,须及时到医院就诊。新生儿出生3~4天,如果双眼发现大量脓性分泌物,高度提示淋球菌性结膜炎,俗称脓漏眼。

5、血性分泌物

如果发现眼分泌物呈淡粉色或明显的血红色,可能是眼外伤所致。此外,还应考虑急性病毒性感染,这时患者同时会伴有眼睛红、耳前淋巴结肿大等。

中医火灸疗法巧治百病


【导读】中医火灸疗法巧治百病让你知道很多,不少人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不然。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中医火灸疗法巧治百病教你治百病。

中医火灸疗法巧治百病

一、灯草炙

灯草火灸,是用灯芯茶油,点燃后快速在特定穴位的皮肤进行烧灼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简便、廉价、快捷的特点。

施灸方法:首先选好穴位,并作记号。局部消毒后,取灯芯草3-4cm长一根,将一端浸于茶油中(若蘸油太多可用吸水纸吸去浮油以免油滴上烫伤皮肤)。术者用右手拇食指、捏住末浸油的一端,将蘸油的一端点燃,待火略变大时,即迅速烧灼穴位,一触及皮便立即离开,此时常有啪的声响,火即灭。灸处多有粒状伤痕,应注意清洁,防止感染。一般两天内即可自行愈合,如下愈者,局部可涂万花油或烫伤药膏即可。

适应症及取穴

1.婴儿腹泻:长强穴。

2.小儿吐泻腹痛:神阙(以盐填满,在盐上灸之),于背脊对肚脐两旁各5分处,大敦、脐周、长强、内关。

中医火灸疗法巧治百病

3.小儿惊风:百会、印堂、人中、承浆、脐周、神阙(隔姜灸)、曲池、合谷、少商、中冲。

4. 小儿夜哭:百会、印堂、哑门、喉下、脐周、合谷、太阳、风池、心俞、风府、神门、中冲。

5. 小儿生倒竹,于根、尾及分叉处灸之。

6. 扁桃腺炎:角孙、力高。

7. 流行性腮腺炎:角录穴。

8.鼻衄:少商穴。

9.发热:少商、中冲、十宣、大椎、合谷、曲池。

10.惊阙:人中、合谷、太冲、足三里、印堂、大椎、风池。伴有昏迷加十宣。

11. 咳嗽:百劳、风门、肺俞、膏盲、肾俞、中脘、列缺。

12. 心悸:内关、膻中、神门、间使、足三里。

13. 昏厥:人中、少商、中冲、内关。

14.全身水肿:内关、脾俞、肾俞、期门、建里、水分、天枢、气海、章门、阳陵泉、腹溜、内关、照海、公孙。

15.头面虚肿:上星、人中、合谷。

16.腹水:支沟、膈俞、肾俞、中脘、期门、水分、天枢、气海、章门、腹溜、三里、内关、公孙。

17.四肢浮肿:曲池、内关、合谷、水分、期门、章门、足三里、腹溜、内迁、陷谷。

18. 咳嗽:百劳、风门、肺俞、膏盲、肾俞、中脘、列缺。

19. 哮喘:定喘、肺俞、膏盲、天突、中府、俞府、膻中、三里、丰隆。

20. 呼吸困难:天突、膻中、内关、列缺。

21.头痛:百会、风池、太阳、合谷。

22.偏头痛:攒竹、头维、率谷、风池、百会、列缺、公孙及手背、与食指次节关的中点。

中医火灸疗法巧治百病

23.前额头痛:上星、头维、印堂、攒竹、合谷。

24.枕后头痛:攒竹、头维、风池、后顶、后溪、天柱及手背、与无名指次节关节的中点。

25.巅顶头痛:攒竹、头维、百会、四神聪、上星、至阴、太冲及手背、与中指本节关节的中点。

26.眩晕:攒竹、上星、百会、风池、内关。

27.咳血、吐血:百劳、大杼、风门、上星、膏盲、肝俞、列缺、至阴。

28.呕吐:鸠尾、手足心或天突、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内关、支沟、膈俞、脾俞、胃俞、足三里、绝骨。

29.吐酸:风市、大杼、上脘。

30.呃逆:内关、中脘、天突、人中、少商。

31.胃脘痛:大陵、内关、足三里、大都、公孙及拇趾节背侧关节处。

32.胃十二指肠溃疡:中脘、建里、期门、内关、足三里、阳陵泉。

33.胃下垂:百会、中脘、合谷、足三里、梁丘、气海及胃上穴。

34.慢性胃炎:中脘、下脘、期门、气海、天枢、合谷、足三里。

35.遗精,白浊:膏盲、心俞、肾俞、气海、天枢。

36.中风不省人事:风门、合谷、内关、申脉。

37.半身不遂:肩井、肩髃、手三里、曲池、阳溪、脘骨、合谷、环跳、风市、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绝骨、申脉。

38.痢疾:腹痛、天枢、气海、外陵、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公孙、内庭。里急后重加阳陵泉。

39.泄泻腹痛:中脘、天枢、气海、石门、关元、足三里、大肠俞、三阴交、公孙。

40.便秘:神门、大肠俞、足三里、里内庭。

41.急性肾炎:三焦俞、肾俞、阴陵泉。

42.慢性肾炎:三焦俞、肾俞、命门、腹结、水道。

43.肾盂肾炎:三焦俞、肾俞、命门、膀胱俞、中极、三阴交、会阴。

44.隆闭:关元、中极、水道、合谷、关冲、阴陵泉、三阴交、膀胱俞。

中医火灸疗法巧治百病

45.脱肛:百会、天枢、内关、命门、承山、长强。

46.风气:太阳、眼小角、地仓、合谷、内关、曲池、鱼三里、长强、肩胛上、肩胛下,人中,承浆。

47.月经不调:照海、天枢、气海、中极、带脉、肾俞、足三里、行间、三阴交。腹痛加天枢。

48.闭经:关元、带脉、太冲、三阴交、隐白、水泉、合谷。

49.崩漏:百劳、鸠尾、曲池、合谷、子宫、血海。或隐白、三阴交、足三里、曲骨、急脉、梁丘、阳陵泉、中极、关元、气海或大敦穴。

50.白带:曲骨、天枢、三阴交、大中极。

51.胎盘或死胎不下:中极、内关、三阴交、至阴、照海、合谷。

52.产后风:乳根、上人丹田、曲池、三里、关元、关元旁、照海。

53.乳痛肿痛:肩井,鱼际、少泽、临泣、合谷、太溪。

54.外阴瘙痒:下关元、中极、曲骨、会阴、血海。

55. 乳汁不足:膻中、乳根、三阴交。

56. 皮肤瘙痒:至阳、屋翳。上身加手三里,下身加血海,皮疹瘙痒加局部。

57. 头痛:角孙。

58. 急性结膜炎:耳垂或太阳穴。

59. 麦粒肿:背部皮疹。

二、药条灸

将动、植物药焙干,研粉,先取一半药粉加水煎成浓汁,过滤去渣,再加入另一半药粉调成膏状,待温度适宜时,用手工搓成艾条大小的药条,晒干备用。

施灸方法:本疗法采用温和灸法,将药条的一端置火上烤热后,直接灸于患病局部的皮肤或特定的穴位上,至病人感到有灼热感时提起,灼热感过后再灸,如此反复多次,直至局部发热、潮红为度,每天施灸1-2次。用于寒湿引起的疾病,如非炎症性肿块,顽癣及皮肤瘙痒,妇女月经不调,带下病等,一般5-7天可以痊愈。

三、骨 灸

是以药用动物的骨头烤热后,快速灸于患病局部或特定穴位的皮肤上。本疗法多用于治疗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等。

中医火灸疗法巧治百病

四、药棍灸(又叫神火疗法、火功疗法)

瑶话叫人苗.

药棍:是用某种植物药如吹风藤,铭吻藤,毛杜仲藤,牛耳枫枝叶等的根或茎枝,砍25厘米长左右,晒干后浸泡入特制的药液中49天,取出阴干备用。

施灸方法:把药棍的一端置于炉火,或酒精灯,或蜡烛火上燃烤,吹息明火,留下暗火,用3-5层纸包上暗火,隔纸灸于患病局部或特定的皮肤穴位上。至病变局部有灼热感时离开,灼热感过后再灸,如此反复多次,直至局部皮肤潮红,患者有舒适感为止。

适应症:本疗法常用于治头痛,风湿痛,骨质增生,乳腺小叶增生,肩周炎,落枕,四肢麻痹、瘫痪,腹痛,健鞘囊肿,脂肪瘤,感冒发痧,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哮喘,妇女月经不调,带下病等。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