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的养生

2019-10-12 │ 脚的养生 养生的泡脚

治疗脚后跟疼的偏方

“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生活中经常流传这些关于养生的名句或者顺口溜,养生已经不再是养身,同时也是养心。正确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进行的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治疗脚后跟疼的偏方”,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治疗脚后跟疼的偏方

1、治疗脚后跟疼的偏方

1.1、米仁根赤豆汁

原料准备:生米仁根、土牛膝、赤小豆、木瓜、牡丹皮。

制作方式:将所有的原材料洗干净后放入砂锅中加水煮水服用。

1.2、川芎当归猪脚汤

原料准备:猪脚、川芎、当归

制作方式:处理好猪脚,并将其和其他材料放入砂锅中一起炖煮,直到猪脚煮熟煮烂为止,汤肉都喝。

2、脚后跟疼的原因有哪些

2.1、穿鞋不当引起足跟痛

鞋子是脚后跟疼痛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脚部的骨骼、肌肉需要承载整个人的全部体重,这就要求鞋子必须是舒适的以及尺度合适的,有助于脚掌的受力均匀,不会导致受力集中于某一部分或某一区域。但是有的鞋由于厂商偷工减料或者其他原因,鞋子的构造不能使脚掌受力均匀,或者女生爱美长期穿高跟鞋或者穿尺码过小的鞋子,都可能会引起脚后跟疼痛。

2.2、产后足跟痛

产妇在坐月子期间,气血较为虚弱,容易因寒气的侵袭导致身体出现毛病,尤其是足跟部,一旦受凉就容易出现足跟部疼痛。

3、治疗脚后跟疼的偏方

3.1、每日用温水洗脚,保持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炎症。

3.2、防寒保暖。冬季要特别注意足部保暖,避免寒冷剌激。

3.3、体重不要超重,以减轻足部的压力,以防脚后跟痛。

3.4、长途行走或长时间站立时要有科学的步态及姿势,避免足部持续负重,防止足部过度疲劳。

3.5、高钙饮食,如虾米皮、海带、紫菜、酥鱼、海藻、芝麻酱等,含钙丰富的动物骨头汤,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喝牛奶、豆浆。100克豆腐渣中含钙100毫克,几乎与牛奶的含钙量相等,是价廉、易得的补钙佳品。

脚后跟疼吃什么食物好

1、可能是缺钙,建议补钙,多吃含钙多或能促进钙吸收的食物。例如:奶类含钙较丰富,吸收也充分;动物肝脏,蛋黄,鱼,肉及豆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没收。海带,小虾皮等海产品含钙量高;紫菜,菜花含钙也较丰富,蚕豆连皮吃提高钙的吸收;骨头加醋熬汤,可增加钙质,精醋排骨也含有丰富的钙质;将鱼炸酥后连骨吃,可提高钙的含量。

2、多吃高钾质食物,如香蕉、西兰花、西芹,雌性红萝卜等。钾质可减少尿酸沉淀,有助将尿酸排出体外。多摄取充足的碱性食物,如海带、白菜、芹菜、黄瓜、苹果、番茄等疏果。红萝卜对痛风有特效,是由抗风使者发现的,其本身就是吃红萝卜治好了痛风,现在已经完全恢复了正常的饮食。

脚后跟疼不能吃什么食物

1、勤饮水不沾酒。充足的水分有利于尿酸的排出,建议每日饮水3000毫升以上,酒精会使肾脏排泄尿酸的能力降低,所以患者朋友们需要禁酒。

2、限制总热能。痛风病人应该控制体重,每日总热量应比正常人减少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五十,不可过多吃零食,也不可每餐吃得过多、过饱。

3、痛风是摄入过多富含嘌呤食物导致尿酸产生增多或者尿酸排泄不良导致的疾病,平时注意少吃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多喝水,多排尿以利于尿酸排泄。

4、滴酒不沾:因为酒精在体内会代谢为乳酸,进而影响肾脏的排泄功能,同时酒精本身会促进ATp分解产生尿酸,尤其是啤酒最容易导致痛风发作,应绝对禁止。

yS630.Com相关推荐

脚后跟疼灸什么穴位


足跟痛是由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足跟底部局限性疼痛,是一种常见病痛,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足跟痛的直接诱因是中老年人长期负重行走导致足部各组织挤压受损。

一、脚后跟疼灸什么穴位

中医学认为足跟痛多因肝肾虚弱外受役邪所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治宜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穴取太溪、昆仑、悬钟、仆参、风池。令患者将患侧袜子脱去取自然俯卧位,常规消毒后用1.5寸毫针针尖指向下颌方向直刺健侧风池穴1.2寸(如为双侧足跟痛疼就取双侧风池穴),施小幅度捻转平补平泻手法1分钟,留针30分钟并每隔10分钟重复手法一次。

取1.2寸毫针直刺太溪、悬钟、昆仑1寸,1寸毫针直刺仆参0.5寸,各施小幅度捻转平补平泻手法各1分钟,将中间有小孔的硬纸片由针尾部套于毫针上平放于针刺局部皮肤上(以防止在艾灸时艾灰、火星掉落烫伤患者),接着在毫针尾部插上约1厘米长的纯艾段用线香由艾段底部点燃,待其自燃成灰后将灰去除为一柱,再如法换另一艾段施灸。

二、足部按摩缓解疼痛

1、拇指按揉承山穴50次,以感觉酸胀为宜。承山穴是祛除人体湿气的最佳穴位。按摩此穴不仅可以通过振奋膀胱经的阳气,将体内湿气排出,还可以促进腿部血液循环,快速缓解肿胀、麻木、疼痛等足跟痛症状。

2、拇指按揉涌泉穴3~5分钟,以足心发热为宜。按摩此穴可改善局部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通透性,促进血液、淋巴液在体内的循环,调整人体的代谢过程,具有持续而强有力的镇痛利尿作用,有效治疗足跟痛。

3、拇指指腹按揉昆仑穴1~3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昆仑穴位于脚跟处,古文献有记载:“踝跟骨痛灸昆仑。”即此穴是治疗脚踝、脚跟部位疼痛的的特效穴位。

三、耳部按摩缓解疼痛

1、拇指、食指捏耳部跟反射区l~2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此法有行气通络、活血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跟骨骨刺,足跟肿胀、疼痛等症。

2、食指按压耳部踝反射区l~2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经常按摩此反射区可活血通络,对足跟部的肿胀、发炎有治疗作用。

3、食指揉压耳部肾反射区1.2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经常按摩此反射区可调补肾脏,对肾亏所致的足跟痛有治疗作用。

按摩原理:足跟痛属中医“骨痹”的范畴,发病原因多与中老年肾亏劳损、外伤和感受寒湿有关。肾亏导致身体孱弱,外伤致使气血不行、经络不舒,加之寒湿入侵,由此致病。因此,在采用按摩疗法治疗足跟痛时,应以固本培元、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软坚消肿、活血镇痛为主,通过按摩相关穴位和反射区,补益肾气,畅通足部气血,疏经通络,消肿止痛,达到缓解足跟痛的目的。

四、足跟疼痛的原因

1、气滞血瘀型

各种原因导致局部血行缓慢、瘀血阻滞,脉络被阻,则气血运行不畅而痛,且痛有定处,疼痛拒按,行走受限。

2、肝肾亏虚型

肝肾及其分支别络绕跟部行走,肝主筋、主藏血,而肾主骨、主藏精、精生髓。年老之体,肝肾不足,精血亏虚,经脉失充,则筋失所养,骨失所主,骨萎筋弛,故站立或行走时跟部酸痛、隐痛、乏力,疼痛喜按,触之痛减。

3、寒凝血瘀型

气血运行缓慢,复感寒邪,寒主凝滞、主收引,致使经络被阻、气血凝滞不通而痛,疼痛拒按,喜热怕凉。

可以打封闭针,效果快,相对费用便宜。先在疼痛点注射一针,看疼痛情况可以半个月以后加强一针。但封闭针不能保证彻底解决。

年轻女性慎用,是激素类药,会导致2-3个周期月经不调,半年内最好不要怀孕。

“封闭针是将药物注射到疼痛的部位,达到消炎、止痛的目的,并有缓解局部肌肉紧张的作用。时间长的可管数年以上,短的数周,视病情轻重,时间长短不定。这是一种对症治疗措施,对消除局部的疼痛症状有较好的效果。

五、西医疗法

1、足跟骨刺切除术,对于顽固性跟骨痛,X片证实有骨刺者,在跟骨内侧作一切口,进入跟骨,将跟骨内侧骨刺全部锉除。

2、跟骨钻孔术:对跟骨内压高者适用,目的是使增高的跟骨内压降低,治疗顽固性无骨刺的跟痛症,仍在跟骨内侧切口,达跟骨后,将跟骨内侧钻孔7~10个,效果达90%。

3、跟骨神经切断术:对于无原因顽固性足跟痛可采用此法,不过是一种破坏性手术,将跟骨胫后神经支和腓肠神经支切断。

4、跟骨滑囊切除术:是将跟骨结节滑囊及跟骨下滑囊切除。

5、平足症的跟骨截骨术:目的是通过跟骨截骨使跟骨角增大,外翻的跟骨摆正,使跟骨有一个良好的生物支架。

治脚后跟骨刺的偏方


治脚后跟骨刺的偏方

1、治脚后跟骨刺的偏方

臭椿树叶熏洗

取臭椿树鲜叶250克或干叶100克,加水约1000毫升,煎沸取汁,加醋酸150克,乘热熏洗患处,每天1—2次,20天为1疗程。

没食子皂角散

取没食子40克,皂角20克,二药研成细末,加米醋调成糊状,贴敷患处,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轻症用药1次见效,重症用药10次。

中药足跟痛安慷膏

中药选自白芷、川穹、伸筋草、红花、川乌等数十种中草药)熬制成膏状,放在纱布或胶带上直接贴敷在疼痛点处,膏药渗透力强,直达患处,促进功能恢复。同时能抑制钙化,增生的发展,并能松解血管,韧带的粘连,消除无菌性炎症,有治愈的效果。

川穹散

取川穹45克,研成细末,分装在用薄布缝成的布袋里,每布袋装药末15克。以药袋放在鞋里,直接与患处接触,每次用药1袋,每天换药1次,3个药袋交替使用,换下的药袋晒干后仍可再用。

仙人掌外敷

取仙人掌适量,将两面的毛刺用刀刮去,然后剖成二半,用剖开的一面敷于足跟部疼痛处,外用胶布固定,敷12小时后再换另半片。冬天可将剖开的一面放在热锅内烘3—4分钟,待烘热后敷于患处,一般于晚上贴敷。在治疗期间穿布鞋为宜,适当活动,使气血经脉畅通。

2、什么是脚后跟骨刺

足跟骨刺即足跟骨质增生,其症状是足跟压痛,走路时脚跟不敢用力,有石硌,针刺的感觉,活动开后,症状减轻,跟骨部位长骨刺,多见于中老年人。一样会有红肿症状,且脚跟、脚板会有疼痛感或是麻痹感,甚至会产生无法踏地行走的情况,一早起床站立时这种疼痛尤其明显。不过步行一段时间后,这种疼痛反而会减轻。骨刺是—种正常的生理退化现象,是人体的—种保护性生理反应,每个人都难以避免,区别仅仅是有的人出现得早些,有的出现得较晚些,—般在40岁以后,足跟骨质增生逐渐明显,增生的程度也轻重不一,凡是活动多、负重大的关节都较早地出现骨质增生,足跟及下肢关节承重大,往往是骨质增生最多发的部位。

3、足跟骨刺能运动吗

足跟骨刺患者需要运动,但这种运动必须“适量”,不能过于剧烈,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长期剧烈运动可使骨骼及周围软组织受力不均、负荷过重,反而加重骨刺病情。在骨刺急性期,疼痛加重,这是人体向你发出信号,不能耐受这么大的运动量或运动强度,所以要尽量减少足部受累关节的活动量,可适当卧床休息,通过休息来减少受累关节的机械性刺激。病情在恢复期间,要避免受潮、受寒冷等环境因素刺激,因这些不良的环境因素对关节、肌肉、神经等组织可诱发炎症的产生。

脚后跟骨刺常用治疗方法

1、西医治疗:目前西医对本症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常采用对症处理,如疼痛时可服一些解热镇痛的物品;

2、中医治疗:由于本症属于多发病、常见病,而西医又无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所以近年来国内大量运用中医治疗本症,方法各异,取得了很大进展。

3、按摩与牵引:按摩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起到消炎止痛作用;牵引可减轻脚后跟骨刺对局部神经、组织的压迫而起到暂时缓解疼痛的效果。

4、针灸:针灸可通经活血并有止痛作用,可消除局部的水肿和炎症,但对脚后跟骨刺来说,针灸只能起辅助作用。

5、紫外线疗法:其治疗作用主要为杀菌、消炎、止痛、促进伤口愈合、脱敏、促进维生素D3的形成,以及调解机体免疫功能等。

6、微创治疗:手术治疗不是脚后跟骨刺的首选疗法,当选用保守治疗无效且病情较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时,微创术治疗,见效快、费用低,但容易复发。

如何预防脚后跟骨刺

老年人防治足跟骨质增生应节制饮食,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肥胖。临床发现肥胖的足跟骨刺患者,比相似病情而体重标准者的治疗时间要长,恢复要慢。原因很简单,就是肥胖患者自身的体重加重了足跟的负担。

尽量少吸烟或者戒烟;避免酗酒。吸烟和酗酒都会减少骨矿物质的含量,所以戒烟和少喝酒对于防治足跟骨质增生是有利无弊的。

食含钙丰富的食品:骨质增生骨刺的发生与体内缺钙有一定关系,补钙有利于症状缓解,是防治足跟骨质增生的方法。

防治足跟骨质增生要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操劳;足跟骨刺的产生其实是人体对超过它承受能力的力并使之均匀分布,降低受力强度的一种反应方式,足跟受力超出可适应强度越大,骨质增生骨刺就会发展的越快越严重,尤其是农村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当避免干过多的农活,累活。

避免长时间步行、久站。治疗期间应避免长时间步行(建议步行不要超过30分钟)或者久站,累了就停下来休息,以减足跟负担。

脚后跟疼按什么穴位


脚后跟疼按什么穴位

1、脚后跟疼按什么穴位

脚后跟疼可以按足跟穴和昆仑穴。足跟穴,位于手掌大陵穴和劳宫穴连线内三分之一处。昆仑穴,位于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连线的中点处。这两个穴位,取健侧的足跟穴,每天用圆珠笔笔尖或者牙签一端来点压刺激,也可以用指甲按压刺激,每天15分钟。一边刺激,一边以患侧脚后跟跺脚,以可以承受的力道即可。然后艾灸患侧昆仑穴,每天15分钟。这样一共调理半小时,可以很好地改善病情。

2、脚后跟疼的原因

2.1、跟骨的骨刺:长期的压力刺激或者炎症,会导致跟骨下方偏内筋膜附近处骨质增生,形成骨赘。在侧位 X射线照片上显示为骨刺。后者常被认为是足跟痛的原因,但临床研究证明它与足跟痛的因果关系很难肯定,跖筋膜炎不一定都伴有骨刺,有跟骨骨刺的人也不一定都有足跟痛。但是一般有很大的骨刺,基本上脚后跟都会有些疼痛,所以说只能有一部分相关。并不一定是全部。

2.2、跖筋膜炎:长期的站立或者长期的负重,会引起导致跖筋膜的压力增高,导致跖筋膜的不断的断裂,不断的再生,从而炎性因子不断浸润,达到一定的程度,会引起慢性疼痛。

2.3、跟骨滑囊炎:跟骨的长期摩擦,会导致局部滑囊增生,从而引起滑囊炎,最常发生于跟骨与皮肤之间的滑囊,滑囊壁可变肥厚,囊内充满滑液,局部肿胀,并有压痛,稍微一用力就有明显的疼痛加重。

2.4、纤维脂肪垫炎:长期的负重,长期的运动,长期的跟骨压力,会导致跟骨下方的纤维脂肪垫增生,从而引起炎症,从而进一步引起疼痛。

3、脚后跟疼怎么办

3.1、休息,减少负重运动

长途行走或长时间站立时,要有科学的步态及姿势,要注意间断休息,避免足部持续负重,防止足部过度疲劳。

3.2、控制体重

如果身体比较胖的话,那你就要注意控制一下自身的体重了,要尽量避免负重,减少重量对脚后跟的冲击。

3.3、换合脚的鞋

一双合脚的运动鞋可以有效的减轻自身体重对脚后跟产生的压力,可以买双专用足跟垫,垫高脚后跟,让周围肌肉和韧带放松,疼痛也能缓解。

3.4、养成良好的足部卫生习惯

每日用热水泡脚,保持其清洁和良好的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炎症,有助于足部的健康。

3.5、巧用冷敷和热敷

剧烈运动或运动损伤后及时冷敷,恢复期(受伤后48小时)适当的热敷,又能有效地缓解疲劳,降低疼痛的程度。

建议冷、热敷每次15~20分钟,一天2~3次。最好隔层毛巾,避免冻伤或烫伤皮肤。

脚后跟疼吃什么

1、注意补钙。多次一些有利于促进体内钙质吸收或富含钙质的食物,比如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比如动物肝脏、豆类、瘦肉等;另外,海带、紫菜、骨头汤、排骨等也富含钙质,宜适当吃一些。

2、多吃蔬菜和水果。这是治疗多数疾病时都需要注意的一个点。新鲜蔬果中富含各种维生素,对促进疾病的快速痊愈有较大的功效。

3、多吃含高钾质的食物。钾质具有促进尿酸排出的功效,多吃有利于缓解脚后跟痛。常见富含钾质的食物有西兰花、红萝卜等。

4、多吃碱性食物。碱性食物能防止脚后跟痛而导致的痛风情况。平时容易买到的海带、芹菜、番茄、白菜、黄瓜、苹果等都是碱性食物。

脚后跟疼食谱

1、米仁根赤豆汁

原料准备:生米仁根、土牛膝、赤小豆、木瓜、牡丹皮制作方式:将所有的原材料洗干净后放入砂锅中加水煮水服用。

2、川芎当归猪脚汤

原料准备:猪脚、川芎、当归

制作方式:处理好猪脚,并将其和其他材料放入砂锅中一起炖煮,直到猪脚煮熟煮烂为止,汤肉都喝。

3、葡萄根饮

原料准备:新鲜葡萄根

制作方式:将葡萄根洗干净,剁成小段,放入锅中在煮水喝。

4、黑豆红枣炖鸡肉

原料准备:鸡肉、川乌、黑豆、红枣

制作方式:鸡肉洗净,将所有的材料放入砂锅中加水煮,先开大火煮开,然后开小火炖3个小时左右,出锅前将是加入适量的调味料调味即可。

脚后跟干裂


有很多朋友在冬天的时候,都会出现脚后跟干裂的情况,如果是出现了脚后跟干裂的话,不但晚上睡觉的时候会感觉非常的不舒服,而且平时如果是护理不好,很容易会让干裂症状加重,甚至会裂开口导致流血的情况发生,为了让自己的双脚可以更加舒服,一定要注意预防脚后跟干裂的情况发生。

如果是想要预防脚后跟干裂的话,首先就需要在晚上的时候经常泡脚,泡脚时候需要及时的擦干,最好是可以涂抹一些护手霜在上面,这样可以很好的预防脚后跟干裂的情况。如果说您已经有脚后跟干裂可以采用下述方法治疗。

1、将用过的8厘米大小的干净塑料袋,对角剪开,取带底部的一半(呈三角形的一个兜儿)。晚上洗完脚或第二天早晨,将塑料兜儿套在脚后跟处,穿上袜子即可。

2、用40℃左右的温水洗脚,10分钟左右擦干;用温水调好浆糊状芥末,用手抹在患处2一3次即愈。

3、将新鲜的桔子皮汁,涂擦在手脚裂口处,可使裂口处的硬皮渐渐变软,裂口愈合。另外,还可将晾干的桔子皮泡水洗手洗脚,也可收到同样的效果。

甘草二两,甘油半瓶,酒精半瓶(点滴用空药瓶),将甘草装空瓶中,然后将酒精倒入甘草瓶中,酒精将甘草埋上用盖封好,一星期之后,用纱布过滤液体,再将等量的甘油倒在同一个瓶中混合后即可使用。脚皲裂每天晚用温热水洗脚泡20分钟,擦干后用药棉花蘸双甘液擦在皲裂处,早晨起床后再擦一遍,3至4天即可痊愈。

上述这些都是解决脚后跟干裂的办法,另外还有一种方法您可以尝试一下,就是在泡脚之后涂抹开塞露,一般涂抹大致一周左右的时间,一样可以解决脚后跟干裂的问题。其实想要解决脚后跟干裂并不困难,只需要您平时多注意脚部的护理即可。

脚后跟疼是不是痛风


二、脚后跟疼可能是得了什么病三、治后脚跟疼的最好的偏方

脚后跟疼是不是痛风

1、脚后跟疼是不是痛风

脚后跟疼痛大多出现在体型肥胖、长时间运动等人群身上,因为长时间的站立或者行走会给脚后跟造成极大的压力,很容易就会导致滑囊囊壁充血、肥厚、囊腔积液。当脂肪垫发生充血或者损伤现象后,脚后跟自然就会有疼痛症状。

由此可见,脚后跟疼不一定是痛风。

2、脚后跟疼应该如何预防

2.1、选择穿轻软合适的鞋子,使用海绵跟垫,减轻足跟压力,防止跟骨损伤。

2.2、老年人应当防止过度负重及用力,包括控制体重,避免重体力活动。

2.3、坚持足部锻炼,以增强肌肉韧带的力量和弹力,如赤脚在沙地上行走。

2.4、坚持每晚用温水泡脚30分钟左右,或者给足部做简单的按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5、患者也可按疗程用, 隆成脚后跟疼鞋垫 ,直至康复。

3、脚后跟疼是肾虚表现吗

脚后跟疼是肾虚的其中一个表现,但是不代表脚后跟疼就一定是肾虚。

如果你在忙活一天之后,到晚上就出现较为剧烈的脚后跟疼痛,就要注意可能是肾虚的信号了。但很多时候脚后跟疼也看不出什么端倪来,最为保险的是到医院去做相应的检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确诊。

脚后跟疼可能是得了什么病

1、跟腱周围炎

跟腱周围炎是跟腱及腱围部位发炎,指一种无菌性慢性创伤,一般是由急性损伤或者是慢性劳损引起的,会在活动后引起脚后跟疼的症状。

2、跟骨骨刺

骨刺是由于足底筋膜在跟骨的附着处过度牵拉骨膜所致,运动造成过度牵拉时会引起脚后跟疼痛。

3、跟骨骨膜炎

跟骨骨膜炎是跖趾关节的背屈、趾短屈肌的收缩、体重的下压,牵涉拉力增大,集中于跟骨跖面结节上。如果跖腱膜受到长期、持续、过大的牵拉,即可在跟骨结节的附着处发生慢性损伤,产生骨膜炎或纤维组织炎症,从而引起脚后跟疼的症状。

4、跟骨下脂肪垫损伤

跟骨下脂肪垫损伤后不能很好的保护骨质不被磨损,使得局部软组织容易受到损伤而出现疼痛。

5、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后由于跟骨不能承受原本的身体重量以及骨折面出现的粗糙都会导致脚后跟出现剧烈的疼痛。

6、跟骨皮下滑囊炎

跟骨皮下滑囊是含有润滑液,保证跟骨能正常运动的部位,出现跟骨皮下滑囊炎会导致跟骨局部摩擦增大,出现脚后跟疼的情况。

治后脚跟疼的最好的偏方

1、构杞羊肾粥

鲜枸杞叶1000克,粳米500克,羊肾2~3个,调料适量,先将羊肾洗净,鲜枸杞叶刮掉脉络后,全都切成碎块,填入适量的水,用小火煨烂成粥,最后加葱、姜等调味,分顿食用。适用于足跟痛。

2、高梁煮鸡蛋

高粱根15个,鸡蛋5个,高梁根用水煎煮后,过滤掉残渣,用其汤汁煮鸡蛋,加糖少许即可,日常食用。适用于足跟痛。

3、土制醋熏法

醋1500毫升,加木瓜、透骨草、红花、牛膝各45克,再捡取一些石子大约250克,一起装在布袋中,用大火煮沸后取出,待其冷却至不烫脚后,垫于足底及足跟疼痛处,每天早晚各1次。

4、中药浸泡法

取苏木、白附子、麻黄、当归、川芎各60克,用水煎煮成汤剂后浸洗脚部,同时,用手按摩搓揉足跟,以促进药液渗透进肌肤,每次15分钟,每日2次。

5、乌梅醋敷法

取适量的乌梅,挖掉梅核后,加入少许的醋捣烂,再加入少许的食盐,搅拌均匀后,涂敷在足跟的患处,上面用纱布盖好外面,用胶布固定,每日敷1次,坚持连续使用一段时间,对足跟痛有很好的效果。

脚后跟疼是什么原因


脚后跟疼是什么原因

1、肝亏肾虚会导致脚后跟疼

肝肾及其分支别络绕跟部行走,肝主筋、主藏血,而肾主骨、主藏精、精生髓。年老之体,肝肾不足,精血亏虚,经脉失充,则筋失所养,骨失所主,骨萎筋弛,故站立或行走时跟部酸痛、隐痛、乏力,疼痛喜按,触之痛减。

2、足底脂肪垫萎缩会导致脚后跟疼

老年人的足跟痛较为复杂,除了以上两种可能的原因外,还有老年人本身的足底脂肪垫萎缩,其缓冲震荡、防止摩擦的作用减弱,使局部更容易受到损伤而出现疼痛。

3、慢性劳损会导致脚后跟疼

常年从事久立或体力工作,足部肌肉长期处于疲惫劳累状态,气血不足,瘀血阻滞,从而使骨骼获得营养受到阻碍,导致跟骨部受损,因而产生疼痛 ,比如足底筋膜炎足跟骨刺。

4、外伤衍生会导致脚后跟疼

由于日常生活中的不小心摔倒或挫伤,脚跟用力过度,损伤筋脉,致使气血不畅而引起跟部疼痛 ,比如跟腱炎。

5、气滞血瘀型会导致脚后跟疼

各种原因导致局部血行缓慢、瘀血阻滞,脉络被阻,则气血运行不畅而痛,且痛有定处,疼痛拒按,行走受限。

6、风湿入侵会导致脚后跟疼

久居湿地,常涉水湿,使寒邪入侵机理,气血运行不畅,致卫阳不固,经气不利,日积月累,诱发脚跟疼痛。比如产后足跟痛。

如何预防和减轻脚后跟疼

第一:选择穿轻软合适的鞋子,使用海绵跟垫,减轻足跟压力,防止跟骨损伤。

第二:老年人应当防止过度负重及用力,包括控制体重,避免重体力活动。

第三:坚持足部锻炼,以增强肌肉韧带的力量和弹力,如赤脚在沙地上行走。

第四:坚持每晚用温水泡脚30分钟左右,或者给足部做简单的按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人们在平时生活上,要是总伴有了脚后跟疼痛的现象,必须要予以诊治,因为造成脚后跟疼痛的现象并不是一种疾病,在不确定之前,必须要积极予以正规的治疗措施,才能保证身体上的疾病尽快的治疗好转的。

通过上文我们对脚后跟疼是咋回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日常生活中有这种现象的人也不少,所以一旦有发现这类问题的朋友们,应该及时去了医院查明原因,并早日对后脚跟疼这个问题进行治疗,我们也可以在每天用温水泡脚,有助于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等功效。

脚后跟疼的类型

跖筋膜炎。足跟痛最常见的原因是长期、慢性、轻微外伤积累引起的病变,表现为筋膜纤维的断裂及其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筋膜附近处可有骨质增生,形成骨嵴。在侧位X射线照片上显示为骨刺。后者常被认为是足跟痛的原因,但临床研究证明它与足跟痛的因果关系很难肯定,跖筋膜炎不一定都伴有骨刺,有跟骨骨刺的人也不一定都有足跟痛。跖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可以自然治愈。垫高足跟,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前足跖屈,缓解跖筋膜的张力,都可使症状减轻。

跟垫痛。常发生在老年人,跟垫是跟骨下方由纤维组织为间隔,以脂肪组织及弹力纤维形成的弹性衬垫;青年时期,跟垫弹力强,可以吸收振荡。老年时,跟垫弹力下降,跟骨在无衬垫的情况下承担体重,严重时可形成瘢痕及钙质沉积,引起足跟痛。跟垫痛与跖筋膜炎不同,在整个足跟下方都有压痛。治疗方法为使用海绵跟垫或局部药物注射。

脚后跟疼用什么药管用?


脚后跟疼痛是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症状,这种疼痛会让患者非常难受,如果症状比较严重的话,患者平时的走路甚至普通的活动都会出现障碍,所以影响非常大,尤其是那些经常站立的人更容易出现脚后跟部位疼痛,这时候患者一定要注意多休息,另外可以使用一些药物帮助治疗。

脚后跟疼用什么药管用?

不排除是骨刺,如果是肾虚建议多吃黑芝麻、黑米、核桃、韭菜、虾、羊腰等补肾食物。但针对一些明确的病症,为了有更好的补肾治疗效果,可以口服古汉养生精片进行药补,其具有温肾助阳、益气健脾的作用,是补肾健脾的良方,在补肾精,益肾气的同时,兼有滋补养生的功效。

出现脚后跟疼痛,这一般是跟骨炎或者跟骨骨质增生引起的。有可能是与长时间久站,长距离行走,以及受凉刺激等有关系。平时可以服用活血化瘀药物,比如三七胶囊或者独一味胶囊等,另外还可以进行热水浸泡,烤灯照射,好好休息,也可以做热敷按摩处理,疼痛严重可以服用对症止疼药物,比如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

有没有受过外伤,或者有没有被扭伤?要是受了外伤或者扭伤了就会疼痛。也有可能不排除有骨质增生的可能性,进一步检查腰椎骨质增生,要吃抗骨增生片。

对于脚后跟疼痛的情况,可以是有骨质增生疾病,跟腱炎,跟骨骨膜炎,脂肪垫损伤,滑囊炎,劳损等情况都是可以造成的

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亲,注意休息,不要劳累,可以服用布洛芬胶囊进行治疗。最好去医院检查下

不知道脚后跟疼痛已经出现多长时间,有无外伤或者重力情况?

指导意见:

另外应该考虑骨质增生或其他异常而导致,建议具体分析对待,找到病因,才能及时对症治疗,用药。

脚后跟疼痛,想问下吃什么药好。

指导意见:

像这种情况,还没有做检查,也没说明到底是扭伤了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啊,就乱吃药,这不行的。建议去医院让医生亲自看下,拍个片子看看,然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脚后跟冻了治疗方法


现在冬天一不小心注意保暖,就会出现冻疮,特别是手脚和脸部那一块,是患冻疮的关键部位。在冬天,冻疮是很普遍的一种皮肤病,虽然不会有什么危害,但是想要治疗好也是需要一点时间的。如果脚后跟冻疮了,该怎么去治疗呢?

冻疮是冬天极为常见的皮肤病。是由于冬季气候寒冷,外露的皮肤受到冷冻的刺激,时间一长,皮下小动脉发生痉挛收缩。产生血液瘀滞,使局部组织缺氧,导致组织细胞受到损害。损害初为局限性蚕豆或指盖大小紫红色肿块或硬结,边缘鲜红,中央青紫,对称性好发于四肢远端,以手背及手指伸侧、足缘及足趾伸侧、下肢、面颊、耳廓等处多见。自觉局部有胀痛感,瘙痒,遇热后更甚,溃烂后疼痛。遭受寒冷侵袭,受冻皮肤出现苍白、红肿、紫斑、灼痒、麻木、皮肤水疱、溃烂。

自疗注意事项:(1)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加速气血运行,以利疮面修复。也可预防冻疮新发。(2)寒冷季节注意防寒保暖。(3)衣服鞋袜宜宽松干燥。(4)年年复发者,可在夏季开始逐步养成冷水洗脸、洗足、擦身、洗澡习惯,以提高耐寒能力。(5)冬季怕冷者可多吃些热性祛寒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胡椒、生姜、肉桂。(6)每年发病者,可冬病夏治。在伏天进行几次外擦药物自疗有条件的加做红外线理疗则效果更佳。入冬前宜提早内外治疗。

饮食自疗方(1)羊肉500克、花椒3克、生姜15克、当归30克、煮食。(2)生姜、当归、红花、川芎各10克,同浸于500毫升白酒中,一周后即可服用,每次饮酒10毫升,每日2-3次。(3)山楂15克、当归15克、红枣10克、煮食。3、外治自疗法:(1)伤湿止痛膏、紫归治裂膏外贴患处。(2)皮硝煎水外洗患处。(3)红霜茄子秸连根拔起洗净。煎汤泡洗患处约半小时左右,每日2次。(4)姜汁或辣椒水外擦患处。(5)胡椒10克、浸入100毫升95%的酒精中,1周后外擦患处。(6)仙人掌,去刺捣烂外敷患处,3天后更换。以上疗法适合未溃者。

冻疮是一个常见的皮肤病,但是想要治疗好,需要平时注意。还有就是一旦患有冻疮就要注意不要碰冷水,注意保暖。还有一个就是给冻疮的位置进行按摩,这样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恢复。得冻疮一定不能用手抓痒,不然会破坏皮肤组织,导致感染。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