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冬季养生

2019-10-13 │ 糖尿病冬季养生 糖尿病季节养生

糖尿病有隐匿疾病,严重者会造成糖尿病神经损害!

大笑养心,抑郁“伤”心。注重养生,先要养心。早保健,晚死亡;晚保健,早死亡。养生也日渐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没有好的身体,万事事皆休。如何避开有关养生常识的认识误区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呈现“糖尿病有隐匿疾病,严重者会造成糖尿病神经损害!”,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有糖尿病患者要注意了,糖尿病治疗不及时,它还会有隐匿的神经病变,造成神经损害,需要进一步的医治,避免加重病情,今天就来看看糖尿病病变的症状!

0 1肢体麻木、疼痛、蚁走感、乏力

长期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控制不佳,可损伤周围的感觉、运动神经及中枢神经,表现为突发或渐进性加重的四肢特别是肢端袜套样麻木、蚁走感、行走不稳等。

多表现双下肢麻木、针刺样、蚂蚁爬样、疼痛、踩棉花状等,疼痛症状夜间比白天重,似电击样痛,还有针刺、火烤、撕裂样疼痛,轻微的触碰就会诱发。

糖尿病有隐匿疾病,严重者会造成糖尿病神经损害!

累及单根神经损伤,此型以不对称为特点,可罹犯单一或多条神经,常累及四肢的正中神经、坐骨神经等大神经,多为急性发病,表现一侧肢体疼痛,感觉异常。

还有一种特殊的糖尿病急性痛性神经病变,表现为发病突然、产生剧烈性疼痛,下肢远端呈刺痛、钻凿痛,夜间最为严重。在胰岛素治疗的初期可出现该症状,称之为胰岛素性神经炎.

有的还可出现肌无力和肌萎缩、痉挛,表现为乏力、搐搦等。

0 2下肢及足部水泡、皲裂、溃疡

下肢特别是足部并发感觉神经病变后,因对温度、疼痛不敏感,在皮肤擦伤、刺伤或烫伤后不易察觉,诱发或促发溃疡的发生。

运动神经病变导致小肌肉的废用性萎缩,导致脚趾呈爪状和跖骨头的突出,增加皮肤擦伤的机会。

神经病变引起的足部肌肉萎缩和压力失衡,常使患者足跟及足掌、足趾等部位承压大,胼胝的形成又增加了压力负荷,易致溃疡形成。

自主神经病变使下肢皮肤出汗减少,皮肤干燥易破裂和产生裂隙。

故下肢的神经病变最早可表现为皮肤皲裂及浅表性溃疡、自发性大疱等。合并有微循环障碍,血供差,神经营养差,合并感染后最终诱发糖尿病足。

0 3皮肤瘙痒

糖尿病患者皮肤干燥、神经损伤是糖尿病皮肤瘙痒的重要病因。

自主神经控制汗腺的分泌,自主神经损伤后导致汗腺分泌减少,再加上长期高血糖状态,使皮肤黏膜处于慢性脱水、缺氧和营养不良状态,皮脂腺、汗腺分泌异常,体表干燥、皮肤弹性差、表皮纤薄,降低皮肤抵抗力,肌皮神经等感觉神经受损,感觉异常。

最终引起皮肤顽固性瘙痒,这种瘙痒大多肉眼看不到风团、丘疹等改变,但瘙痒明显,累及范围广,难忍受。

0 4腹泻、便秘

腹泻、便秘这些肠道症状,大多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有关,当然还包括胃肠微循环病变、内分泌腺体及代谢紊乱相关。

糖尿病自主神经(迷走、交感神经)病变可引起肠蠕动及分泌功能异常,导致便秘、腹泻等。尤见于下半夜,俗称五更泻;亦可表现为腹泻、便秘交替出现。

0 5腹部胀满、嗳气、食欲不振

糖尿病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可能是自主神经损伤导致的糖尿病性胃轻瘫。

糖尿病胃轻瘫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胀满、嗳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上腹部烧灼热、隐痛,这些症状主要是由于胃蠕动减弱,胃的排空动力差所致。

有的患者因合并有腹泻症状,表现为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及营养不良等。

0 6多汗、无汗

长期血糖紊乱,高糖毒性激活氧化应激过程诱发自主神经损害,自主神经控制汗腺分泌,汗腺分泌异常导致多汗症、少汗症、局限性多汗症、摄食性出汗等。

少汗症者主要累及足部及下肢出汗减少,很多患者出现如上所述的足部皲裂、瘙痒等改变;

多汗症者则因为交感神经兴奋,汗腺分泌增加,上半身特别是头胸、背部大汗淋漓。

除却正常夏天季节性出汗,糖尿神经病变的患者可出现吃饭出汗,上厕所、睡一觉醒来也一身汗,进食出汗可能是由于味蕾受到刺激后引发的交感神经失控。

所以无论多汗、少汗,都提示有可能神经系统出了问题。

0 7头昏、心慌、气短

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统称为自主神经,自主神经调控我们心脏的正常跳动。

糖尿病有隐匿疾病,严重者会造成糖尿病神经损害!

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出现功能紊乱,就会表现为静止时心率较快,有的夜间心率减慢不明显,运动时心率却没有明显增加,造成运动时供血不足,出现心慌、气短、头晕、低血压等表现。

有些甚至因长期血糖紊乱,心脏冠状动脉缺血,导致无痛性冠心病、心肌梗死,表现为胸闷、胸痛、休克、猝死等。

0 8听力下降、嗅觉减退、视物重影

50岁以上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听力下降、嗅觉减退、视物重影等症状,需要高度警惕是否出现了糖尿病脑神经损害。

以动眼神经最多见,突然出现双侧眼肌麻痹、眼窝痛,导致眼球运动障碍,视物重影,面瘫等,损伤嗅神经导致嗅觉减退,损伤听神经导致听力下降、神经性耳聋等。

0 9排尿困难、勃起功能障碍

自主神经损伤同样可累及泌尿生殖系统,可引起排尿障碍,尿潴留或尿失禁,并且容易发生泌尿道感染。男性患者可并发阴茎勃起功能障碍(阳痿),女性患者可并发月经紊乱

小编推荐

糖尿病饮食禁忌 糖尿病健康饮食


现代社会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糖尿病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是确实困扰着很多人,那么您知道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饮食禁忌有哪些吗,糖尿病健康饮食是什么呢,糖尿病注意事项又有哪些呢,接下来就由小编为大家一一解答吧。

糖尿病饮食禁忌

1、糖尿病患者不可以饮酒

糖尿病人是绝对不能饮酒的,糖尿病人饮酒的话会加重病情,会导致血糖的集聚下降,引发低血糖耽误治疗时间影响治疗的效果的,所以建议糖尿病人还是不要喝酒了。

2、面对丰盛菜肴吃什么

糖尿病人应选少油少盐且清淡的食品。不可认为重油、半荤半素的菜,只吃菜就没关系。要注意炒菜时油要少用,菜肴烹调应多采用清蒸、水煮、凉拌、涮、烧、烤、炖、卤等方式。烹调宜用植物性油脂,尽量减少赴宴。在赴宴时也要按照平时在家吃饭时的量和食物间的搭配来选择饭菜。

3、一定要定时定量

注意进食规律,一日至少进食三餐,而且要定时、定量,两餐之间要间隔4-5小时。注射胰岛素的病人或易出现低血糖的病人还应在三次正餐之间添2-3次加餐,即从三次正餐中匀出一部分食品留做加餐用,这是防止低血糖行之有效的措施。

4、无糖糕点,不能随便吃

所谓无糖糕点,是没有蔗糖,但糕点是粮食是多糖,同样会产生热量,故不能随便多吃。

5、多餐少量

我们建议糖尿病人应当少量多餐,但有的病人误认为加餐是在限定饭量之外再加餐,从而加大了饭量,致使血糖升高,有的甚至把零食如花生、瓜子等零食当作加餐,这些零食里含有大量的油脂,更不可取!

6、含糖量较高的水果要禁忌

水果主要含果糖,其甜味明显,但生糖指数并不高,且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无机盐和膳食纤维。糖尿病病人吃水果应根据水果中含糖量、淀粉的含量以及各种不同水果的血糖指数而定。一般一天食用3-4两,要选择生糖指数不高的水果。那有哪些水果糖尿病人是可以食用的呢,比如:樱桃、柚子、草莓、木瓜等等。

糖尿病健康饮食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正确地吃饭,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一点,控制得好坏直接影响病情发展。

1、必须制订合理的饮食方案。每个患者情况不同,可以请营养师帮您综合膳食结构、患者的症状、,进行制订合理的饮食方案。但这并不是一成不变,最多一个月就需要复诊一次,再根据病情做出相应的凋整。另外,日常应根据就餐情况、体力活动、血糖监测情况、胃肠道功能等,及时调整膳食。

2、合理搭配能量比例,合理控制总能量是糖尿病营养治疗的主要原则,以能维持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蛋白质一定要占到每日总能量的1/3以上,每日脂肪摄入量不能超过30%。

栗子是我们平时常吃的一种零食,很多人都喜欢看电视的时候吃,这样很享受。栗子的吃法有很多,有些食物是不能和它一起吃的。那么,栗子不能和什么一起吃呢?栗子的功效有哪些?栗子和什么搭配好?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栗子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羊肉

栗子不能和羊肉一起吃。这两种食物都是大热性的食物,若是一起吃是容易导致上火的,而且它们都不容易消化,一起吃还可能引起呕吐。

豆腐

豆腐里含有氯化镁、硫酸钙这两种物质,而栗子中则含有草酸,两种食物遇到一起可生成草酸镁和草酸钙。这两种白色的沉淀物不仅影响人体吸收钙质,而且还易导致结石症。同理,豆腐也不能与竹笋、茭白、菠菜等同吃。

杏仁

板栗是不能和杏仁一起吃的,一起吃的话会引发胃痛的哦。因为杏仁中含油脂量较高容易引发腹泄,所以不能与板栗同吃,杏仁属于热性食物,有小毒,吃多了话会伤及筋骨,引起老病复发,然而板栗含有的维生素C较多。

所以,若是栗子和杏仁一起吃,容易出现胃痛的情况,若原来就患有胃部,这可能会导致胃病复发。

牛肉

栗子中的维生素易与牛肉中的微量元素发生反应,削弱栗子的营养价值,而且不易消化。牛肉性温,它具有补脾胃壮腰脚、补中益气的功效;而板栗属于咸而温,具有补肾气、益气厚肠胃的作用。

栗子的功效

益气补脾,健胃厚肠

栗子是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的干果品种,能供给人体较多的热能,并能帮助脂肪代谢。保证机体基本营养物质供应,有“铁杆庄稼”、“木本粮食”之称,具有益气健脾,厚补胃肠的作用。

防治心血管疾病

栗子当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可以帮助防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对健康有利。

强筋健骨,延缓衰老

栗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够维持牙齿、骨骼、血管肌肉的正常功用,可以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腰腿酸软,筋骨疼痛、乏力等,延缓人体衰老,是老年人理想的保健果品。

饮食误区

很多人认为吃主食容易升高血糖,所以少吃或不吃主食。这种认识不完全正确,首先,主食是复杂的碳水化合物体,食用后血糖不会迅速上升。其次,主食可以提供人体活动的能量,也是最经济的人体营养来源,少吃或不吃,可能导致脂肪和蛋白质超标,而总能量却不够,从而令体内脂肪、蛋白质过量分解、身体消瘦、营养不良。建议每天足量饮水,可常饮用些逍降茶,可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还可增加身体需要的水份。此外,还要做到:每餐只吃七八分饱、不吸烟、不酗酒、不熬夜、多休息、多运动、定期检查控好血糖、争取五六个月就有一个阶段性的效果。

饮食原则

糖尿病饮食的第一个主要的原则就是控制饮食。降低血糖其实就是少吃或不吃那些容易导致血糖上升的食物。比方说,加糖的食物,像糖果、汽水、可乐、蜜饯,及蜂蜜、加糖饮料,以及各种中西式的甜点都应该少吃;若是嗜食甜食的人,则建议以糖精或阿斯巴甜等代糖来调味。

还有控制油脂的摄取量非常重要。除了少吃油炸、油煎、油酥及高油脂类的食品,譬如肥肉、猪皮、松子、核桃、花生等;同时要节制肉类食物、减少动物性脂肪的摄取量,并且改用植物油来烹调食物。此外一些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 脏、蛋黄、海鲜类等,也要少吃。至烹调上,应尽量采用清淡少油的方式,如炖、烤、卤、红烧、清蒸、水煮、凉拌等。

注意饮食治疗

1、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人需要坚持的治疗方法。轻型病例以食疗为主即可收到好的效果。重型病人,也必须在饮食疗法的基础上,合理应用体疗和药物疗法。只有饮食控制得好,口服降糖药或胰岛胰才能发挥好疗效。否则,一味依赖所谓新药良药而忽略食疗,临床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2、糖尿病饮食中要科学地安排好主食与副食,不可只注意主食而轻视副食。虽然主食是血糖的主要来源,应予以控制,但是副食中的蛋白质、脂肪进入体内照样有一部分也可变成血糖,成为血糖的来源。蛋白质和脂肪在代谢中分别有58%和10%变成葡萄糖。这类副食过多,也可使体重增加,对病情不利,因此,除合理控制主食外,副食也应合理搭配,否则照样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注意事项

定时定量和化整为零定时定量是指正餐。正常人推荐一日三餐,规律进食,每顿饭进食量基本保持平稳。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与降糖药更好的匹配,不至于出现血糖忽高忽低的状况。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允许病人吃水果,以补充维生素。但吃法与正常人不同,一般不要饭后立即进食。可以选择饭后2小时食用水果。吃的时候将水果分餐,如:

1、一个苹果分2-4次吃完,而不要一口气吃完。分餐次数越多,对血糖影响越小。

2、吃绿不吃红食物太多,很多病人不能确定哪个我是该吃的,哪个是不该吃的。一般绿色的,多是含有叶绿素的植物,如:青菜。而红色的含糖相对较高,不宜食用。如吃同样重量的黄瓜和西红柿,西红柿可以明显升糖。所以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绿色’的一般比较保险。

结语:相信大家通过上文应该对糖尿病患者日常饮食中的禁忌有所了解了吧,糖尿病患者平时应该多吃少油少盐且清淡的食品,另外还要注意对无糖糕点、水果和丰盛的佳肴有一定的控制,尽量少吃了,希望通过上文能让您更充分的了解糖尿病饮食禁忌哟。

妊娠糖尿病孕妇糖尿病的症状


妊娠糖尿病是指妇女在怀孕期间患上的糖尿病。临床数据显示大约有2-3%的女性在怀孕期间会发生糖尿病,患者在妊娠之后糖尿病自动消失。妊娠糖尿病更容易发生在肥胖和高龄产妇。有将近30%的妊娠糖尿病妇女以后可能发展为2型糖尿病。那妊娠糖尿病有症状吗?症状是怎样的呢?

妊娠糖尿病有哪些主要症状通常包含以下三种情况:

1、妊娠前确诊为糖尿病。

2、妊娠前是无症状糖尿病,妊娠后发展为有症状的糖尿病。

3、妊娠前无糖尿病,妊娠后患有糖尿病,而产后可恢复者。

大部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分娩后糖耐量可恢复正常。但分娩后一部分患者有持续高血糖、糖尿及糖耐量减低者,有可能发展为糖尿病病人。妊娠合并了糖尿病,最明显的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吃多、喝多、尿多,但体重减轻,还伴有呕吐。

注意不要混同为一般的妊娠反应,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呕吐可以成为剧吐,即严重的恶心、呕吐加重,甚至会引起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另外一个常见的症状是疲乏无力,这是因为吃进的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而且分解代谢又增快,体力得不到补充的缘故。

虽然吃了很多营养丰富的食物,但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食物中葡萄糖未被充分利用即被排泄掉了,而由脂肪供应热能,蛋白质转化为葡萄糖的速度也大大加快,于是体内糖类、蛋白质及脂肪均大量消耗,致使患者体质差、体重轻。

糖尿病遗传吗须知糖尿病常识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种在人群中有着高发病率的病症,通常来讲,在人们患上糖尿病后,其在平时就需要从饮食等各方面多加注意,以避免糖尿病病情出现恶化,为此,下面要为大家介绍的,便是关于糖尿病是否有遗传性的问题。

有研究表明,糖尿病病人的家属中,糖尿病的发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父母亲都是糖尿病患者,其子女约有5%会患糖尿病,若父母亲中只有一方有糖尿病,则子女得病的机会更少。也就是说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情况下,患糖尿病的几率要相对来说高一些,从而说明糖尿病具有遗传性。

但是糖尿病本身并不会遗传,遗传的是糖尿病的易患病体质。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糖尿病患者子女只是遗传了某些基因,而这些基因对糖尿病具有易感性。也就是说,在某种环境中就有可能发病,而避免这种环境,就可能不发病。

所以建议大家饮食上注意低糖、低脂、低热量,主食控制在八成饱即可,多食用蔬菜,定期复查空腹和餐后的血糖。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1号糖尿病是否遗传

1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一种终身性的疾病,目前还无法根治,患者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生活。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也就是说1型糖尿病具有遗传性,如果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如果孩子的爸爸患有1型糖尿病,而且一直依赖胰岛素或者是他在青少年时期就确诊为糖尿病,那么遗传几率就是十七分之一。但如果是孩子的妈妈患有1型糖尿病,而且生孩子的时候还不满25岁,遗传几率只是二十五分之一。如果妈妈是满25岁以后才生的孩子,遗传几率就会降低到一百分之一。然而,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1型糖尿病,遗传几率将提高到四分之一。

除了与先天的遗传易感基因有关外,1型糖尿病的发病还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以及出生后婴儿期的喂养方式等。

糖尿病隔代遗传吗

糖尿病不是遗传病所以不存在隔代遗传问题。

但是,糖尿病有家族基因倾向,家族中可以有糖尿病发病聚集,所以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患糖尿病的概率相对无糖尿病家族史的为高。

1型糖尿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有研究报告双亲有糖尿病史,其子女1型糖尿病发病率为4%~11%;兄弟姐妹间1型糖尿病的家族聚集的发病率为6%~11%;同卵双生子1型糖尿病发生的一致性不到50%。

而2型糖尿病则是一种遗传倾向性疾病,常表现为家族聚集性。美国卫生和营养普查发现:约35%的2型糖尿病患者,报告其双亲中有1个或2个患有糖尿病;先前无糖尿病,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符合糖尿病和糖耐量减退诊断标准的患者,分别有28%和27%报告其双亲1个或2个患有糖尿病;若用寿命表计算2型糖尿病累积患病率,假如全部活至80岁,其一级亲属将38%发生糖尿病,而非糖尿病一级亲属仅11%;若双亲均患糖尿病,则子代糖尿病患病率可达50%,可见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是发生糖尿病的最主要的高危人群。

以上便是为大家介绍的糖尿病是否具有遗传性的问题,在看了上文所做的讲述后,糖尿病病人在弄清了该病是否具有遗传性的问题后,一定要注意及时的对该病予以治疗,并做好日常的护理工作。

糖尿病应该如何预防 怎么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的预防,应构筑三道“防线”,在医学上称之为三级预防。如果“防线”布设、构筑得及时、合理和牢固,大部分糖尿病是有可能预防或控制的。

这三道“防线”是:

一级预防

树立正确的进食观并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糖尿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其发生虽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后天的生活和环境因素。现已知道,热量过度摄入、肥胖、缺少运动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低糖、低盐、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是预防糖尿病的最佳饮食配伍。

对体重进行定期监测,将体重长期维持在正常水平是至关重要的。体重增加时,应及时限制饮食,增加运动量,使其尽早回落至正常。要使运动成为生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终生的习惯。运动不但可消耗多余的热量和维持肌肉量,而且能提高充实感和欣快感。当然运动要讲究科学和艺术,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照顾兴趣、结伴进行,以易于获得效果和便于坚持。要戒烟和少饮酒,并杜绝一切不良生活习惯。双亲中患有糖尿病而本人又肥胖多食、血糖偏高、缺乏运动的高危人群,尤其要注意预防。

二级预防

定期检测血糖,以尽早发现无症状性糖尿病。应该将血糖测定列为中老年人常规的体检项目,即使是健康者,仍要定期测定。凡有糖尿病的蛛丝马迹,如皮肤感觉异常、性功能减退、视力不佳、多尿、白内障等,更要及时去测定血糖,以尽早诊断,争取早期治疗的宝贵时间。

要综合调动饮食、运动、药物等手段,将血糖长期平稳地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空腹血糖宜在每升6.11毫摩尔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宜在每升9.44毫摩尔以下,反映慢性血糖水平的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应在7.0%以下。还要定期测定血脂、血压、心电图,这些都是血糖控制的间接指标。

三级预防

目的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减少伤残和死亡率。糖尿病人很容易并发其他慢性病,且易因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因此,要对糖尿病慢性合并症加强监测,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糖尿病,常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能长期过接近正常人的生活。


糖尿病目前还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尚无根治办法。因此应积极行动起来,规范自己的生活。生活方式科学,这是最重要、也是最牢固的一条防线。如果你已经是一个糖尿病人,也不必悲观。只要长期有效控制,是可以防止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或发展的。当然,如果进入了慢性并发症期,那就需要百倍警惕,延缓慢性并发症的恶化。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有效捕捉早期糖尿病


任何病症都应秉承早发现早治疗的态度,糖尿病更是如此,现在在医院糖尿病如果只是早期的话医生一般不会直接选择用药,而是给出一些合理的生活上的建议帮助病人去调理和控制病症的发展,以达到康复的目的,当然前提就是早期发现很重要,那么如何更有效地捕捉到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呢?

先需要知道糖尿病有什么症状,你才能从蛛丝马迹中发现它。

有的人自我感觉是健康的。比如说体重下降,他觉得有钱难买老来瘦,能吃能喝身体好,可能就完全耽误了。实际糖尿病的症状大概是两大块。一块叫做三多一少。

三多:尿得多,吃得多,喝得多。都比正常人或比原来的情况要多。同时又有体重和体力下降。一少:体重和体力下降。不见得是消瘦,多数糖尿病人不见得消瘦。就是体重比最重的时候下降一点。只要你发现你现在吃饭比原来多,喝水比原来多。但你体重体力并不好。吃得多应该是身体好的,你的体力又不好,体重有点下降,容易累,查一查!很多人这时候实际血糖已经到糖尿病的标准了。

那么第二个就是有的人餐前低血糖,他没有什么口渴多饮多尿。但他就是饭前觉得饿得不行。这顿饭管不到下顿饭。不吃点东西就觉得饿得心慌。有人这样说,他下班骑车的时候,路上必须得买点东西吃,否则就到不了家了。这很可能是胰岛素分泌迟缓了。胰岛素分泌迟缓和血糖高不同步了。血糖低的时候胰岛素反而高了而造成这个,这也是一个症状。

现在知道怎样捕捉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了吧,了解了这些的您一定会把握好自己的身体健康。

如何调理糖尿病 糖尿病应该怎么改善


夏天是一年中血糖最低的季节,是治疗糖尿病的最好时机,护理得好不但可以减少服降糖药的量,还可以降低患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那么,夏天如何护理糖尿病呢?

1.提高免疫力

糖尿病患者大多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起病菌感染,所以提高免疫力也是预防皮肤损害的重点。可以从饮食、运动等各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2.合理饮食

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具体病情,在中医辨证前提下,应用中药举行合理调补。若患者感到疲乏无力,易于出汗,属气虚,可食用黄芪、人参等予以补气;若自觉口渴显着,舌红苔少者,为阴虚之象,可用生地、麦冬、玉竹、玄参等养阴滋液;若乏力、口渴并见,为气阴两虚,则当补气、养阴并行。

3.不要喝大量碳酸饮料

糖尿病人本身有多尿的特点,加之夏天气温高,体内水分容易丧失,会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多饮水是十分必要的。糖尿病患者宜饮白开水、淡茶水、矿泉水等无糖饮料,而不宜饮含糖饮料如可乐、雪碧等。据了解,往年总有一些糖尿病患者,因贪喝大量碳酸饮料导致突然昏迷被送医院急诊。如果糖尿病人出汗较多,未得到及时的水补充,或喝了大量的含糖饮料,非常容易导致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

4.冷饮、水果适当吃

对糖尿病人而言,完全禁食水果是不适宜的,因为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血糖控制较好的病人可适量食用。冷饮也不是完全禁止的,不过即使血糖控制较好的病人,也应在餐后两至三小时食用,同时要注意控制量,并扣除正餐中相应主食的量。

5.天热也要适量运动

运动可促进血液中葡萄糖的吸收,减少胰岛素消耗,有利于增强脂肪代谢和增强心肺功能。因此,夏天糖尿病人要坚持适量的运动,起居要有规律,使机体始终保持在较好状态。运动时间:以早晚饭后半小时到1.5小时为宜,太阳出来之前和太阳落山之后。避免太阳高照时活动,以免中暑。

6.降温防暑

夏日炎炎,汗出较多,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的侵袭,睡眠时不宜风扇对着头部直吹,更不宜夜晚在户外露宿。有空调的房间,也不宜室内外温差过相当一。纳凉时不要在房檐下、过道里,还应远离门窗缝隙。可在树阴下、水榭中、凉台上纳凉,但不要时间过长,以防贼风侵袭而受凉感冒。

7.洗温水澡

酷热盛夏,每天洗一次温水澡,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项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这不但能洗掉汗水,使皮肤清爽,消暑降温,并且可以锻炼身体。由于温水冲洗时水压及机械按摩功效,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下降,蔓延体表血管,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下降肌肉张力,消灭疲劳,改善睡眠,增强防御能力。没有条件洗温水澡时,可用温水毛巾擦身,也能起到相对功效。

8.注意卫生

夏季,炎热而潮湿,是病菌生长繁殖的旺季,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在这个时候发生皮肤感染,最常见的就是疖肿、脓肿和癣,是由细菌、真菌等病原菌感染引起的,所以夏季注意卫生非常重要,应保持皮肤清洁,保证居住环境的卫生,避免沾染各种病菌。

9.防止外伤

夏季是衣着最少的时候,四肢暴露在外,一不小心就会引起各种外伤。一般人对小小的外伤可能并不在意,但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外伤,就很难愈合,甚至感染反复发作。所以,预防是关键,尽量避免各种磕磕碰碰,出行更应小心提防。糖尿病患者局部外伤后应及时消毒、注意保护好伤口,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以防小病酿成大祸。

10.保护足部

加强足部保护,防止受伤后破溃、坏疽。夏天赤足的机会较多,且足部出汗也多,容易引起足部外伤、霉菌、细菌感染,而导致足溃疡、感染,甚至截肢的发生。

11.调理心神

中医以为夏属火,与心相对,夏季心火易于旺盛,病人动辄上火发怒。因此,在赤日炎炎的夏季,糖尿病患者要留意心神的调理。要求做到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宽阔,精力饱满。心神静则内脏功能协调,机体代谢正常,从而保持血糖的相应稳固。

12.出游要勤测血糖

夏季是旅游旺季,一般糖尿病患者完全可以享受这旅游乐趣,适当的活动对身体有利。但外出时要坚持用药和监测血糖。避免做剧烈的活动。

欢迎您阅读养生路上的2023养生常识频道《糖尿病有隐匿疾病,严重者会造成糖尿病神经损害!》一文,希望我们精心撰写的养生内容能获得您的喜欢,同时我们也准备了丰富的“糖尿病冬季养生”专题供您欣赏!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