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补脾胃养生

2019-10-13 │ 中医补脾胃养生 真正的养生是什么

补脾胃的中成药是什么

运动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药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运动。社会不断发展,养生已经成为了社会性的话题,养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践行的并不多。正确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进行的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补脾胃的中成药是什么”,希望对您的养生有所帮助。

经过酷夏高温的烘烤后,天气也慢慢凉爽下来,虽然天气凉爽下来了,由于社会很多人的意识不够,人们的身体受到高温影响留下很多后遗症,不少人出现了脾胃不适的症状,除了要做好饮食调理以外,其实治疗脾胃虚的方法有很多,中医药方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下面就给大家推荐治疗脾胃虚寒的十大中成药方。

不少人出现了脾胃不适的症状,除了要做好饮食调理以外,不妨吃一些调理脾胃的中成药,下面中就为大家介绍调理脾胃的常用中成药。

积食选用保和丸

脾胃患病一般表现为胃痛、总有饱胀感、食欲减退,甚至出现呃逆、烧心等症状,老百姓多称之为“脾胃不和”。

常见的脾胃不适多为食滞胃脘证,发病前患者常有暴饮暴食或饮食不洁史,表现为饮食停滞、打嗝出酸腐之气等消化不良的症状,治疗可用消食导滞的法则,用(加味)保和丸、枳实导滞丸、木香槟榔丸、槟榔四消丸等中成药较为合适。其中保和丸侧重于消食化热;加味保和丸侧重于平素脾虚湿阻合并食滞;枳实导滞丸则侧重食滞兼有湿热中阻。

腹胀选用香砂和胃丸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节。季节交替之际,脾胃病更易多发。对大多数脾胃不和的患者来说,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引起的食欲不振、腹部胀痛、大便不调等可用香砂和胃丸来调治。该方以香砂六君子汤为基础,加理气、消食、祛湿中药组合而成,功效健脾开胃,行气化滞,适用范围较广。但是,同时伴有口臭、恶心、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等明显实热证患者及有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等阴虚患者不适用该药。

如果患者胃部不适、经揉按或保暖后减轻、乏力、手足不温,可选用温胃舒,顾名思义,其有温胃暖中作用,适于胃脘寒凉,饮食生冷、受寒更痛。虚寒胃痛冲剂、胃气止痛丸、附子理中丸也属此类药品。但如查看舌象发现有舌红、苔黄或腻等湿热症状及急性胃痛就不适用。

胃痛选用牛黄清胃丸

胃痛伴胃酸增多和口渴爱喝冷饮、大便干、小便黄等热象的胃热症状,治疗可泻火清胃,可使用牛黄清胃丸、黄连上清片、一清胶囊、新清宁片等。但此类药不可多用或长期应用,大量使用易伤脾胃阳气,使人体虚。如服用后未见明显好转,应去医院专科诊治。

病史较长、上腹部隐痛灼痛、口燥咽干、饮水不解渴、手足心热、消瘦乏力,舌红少苔等胃阴不足型脾胃病,适用养胃舒治疗,此类药还有阴虚胃痛颗粒等。

如见胃胀作痛、恶心、口中黏腻、口苦、口干、口臭、大便不爽等症,都属于湿热所致,可选用肠胃康。若同时还出现腹泻,可服用葛根芩连微丸。

萎缩性胃炎选用摩罗丹

萎缩性胃炎患者适用摩罗丹,它药物组成较多,只要对证,其他胃病同样可以服用。主要起和胃降逆,健脾消胀,通络止痛作用,凡有阴虚、湿阻、气滞、血淤均可使用,但有气虚无力、面色无华、手足不温等表现的阳虚患者不宜服用。

家中可常备些中成药,但要对症用药,如自己无法分辨,应去正规医院诊治。

如果你有脾胃不适的症状也不用怕,中国人脾胃多不和,只要对症下药,很快就会调节好自己的身体,不过在饮食上也要特别注意,凡是有伤脾胃的食品都不能吃,要不然吃了治疗脾胃虚寒的中成药也是无济于事,此外可以在家中可常备些中成药。

相关阅读

补脾胃的中成药物有哪些


随着年龄的增大人的身体各种机能也是在不断地下降,就是因为这样很多的老年人会出现一些脾胃不健康的情况。这个时候一些老年人在治疗疾病的时候会选择中医,就是因为中医对于身体的副作用少,同时还起到一个调理身体健康的作用。所以下面去看下补脾胃的中成药物有哪些?

中医认为,湿邪是最为常见,也是最难治疗。导致体内湿气的形成可分外因和内因,外因是空气中的湿度大而致,内因则是脾胃不健,运化祛湿能力差而导致湿气内滞。饮食不当,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也会导致湿症。湿症还常常与其它因素结合而出现、寒湿、暑湿、风湿等症状。

湿症在天气潮湿时更容易发病,常见的症状有:头痛晕重、身体倦怠腰腿酸痛、关节屈伸不利;或见两眼、腿脚浮肿;胸中郁闷、脘腹胀满、口淡、饮食无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便溏泻、舌苔厚腻等症状。这些都属于所谓的“湿气重”。

脾脏能运化水湿。脾喜燥而恶湿,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运水化湿功能正常,湿邪则不易致病。反之,湿气太重致人生病后,病人往往出现头昏头重、四肢酸懒、身重而痛、为预防、减轻湿邪伤人,必须重视护脾。只有脾胃阳气振奋,才能有效抵抗湿邪的侵袭,所以温补脾胃是除湿的最好途径。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健脾丸

健脾丸为著名的消食导滞药,因具有健脾消食之功而得名。它是根据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类方》卷五中的“健脾丸”方加减而成的,为保和丸的姊妹方,小儿消化不良最为常用,此外,还用于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等。

【成分】党参、白术(炒)、陈皮、枳实(炒)、山楂(炒)、麦芽(炒)。

【方解】方中用党参、白术补益脾胃以资运化;山楂、麦芽消食化滞;陈皮、枳实理气和胃。诸药合用,补脾益胃,理气运滞,对于脾虚食积证极为适用。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木香顺气丸

【成分】:木香、枳壳(制)、陈皮、香附(醋制)、槟榔、苍术(炒)、砂仁、厚朴(制)、甘草、青皮(炒)。

【功能主治】行气化湿,健脾和胃。主治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附子理中丸

【成分】: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参苓白术丸

此方是治疗脾虚泄泻的代表方剂。用于因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就时显增多,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成分】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大枣。

【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归脾丸

【成分】 党参、白术(炒)、炙黄芪、炙甘草、茯苓、远志(制)、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以上就是关于补脾胃的中成药物有哪些,希望大家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是适合的药物。因为每个人即使是同一种疾病也是会有不同的症状的,所以还是认真些比较好。如果出现严重的问题大家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脾胃湿寒吃什么中成药


体内寒湿增加了之后,每一次吃饭多了之后就会有想要呕吐的感觉,并且日常吐痰的次数会增加的,吃完饭就会有腹胀的情况出现。在调理脾胃寒湿的过程中,中成药有很多可以起到温胃效果,去除体内湿气的效果的。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养护也是需要注意的,从饮食方面还有作息方面都需要做出调整。

生活饮食不注意:

由于喜欢吃生冷的食物,并且生活压力比较大,所以脾胃虚寒成为了现代人常见的一种症状。脾胃虚寒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没有胃口、消化不良、出现便秘、乏力等等情况。

脾胃虚寒怎么调理呢,最好是通过饮食来令身体痊愈。日常可以吃一些山药、黄芪、薏仁粉等等。同时也要加强体育锻炼,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

脾胃虚寒怎么调理

第一:改变生活习惯

(1)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抽烟少喝酒,一些辛辣食物、油炸食物、碳酸饮料等等要少碰。

(2)放松心情,不要出现大喜大悲的情况,并且不要过度劳累。

(3)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暖工作,少吃一些生冷食物。

(4)不要胡乱吃镇痛药,是药三分毒,多吃镇痛药会导致体质下降,出现脾胃虚寒的症状。

(5)坚持每天吃饭“八分饱”的保健生活方式。

(6)如果出现肠胃不适、消化不良等等的症状,一定不能够掉以轻心,而是应该立即接受治疗。

(7)每天都要吃早饭,可以适当的喝牛奶或者豆浆。

(8)减少生气的数量,否则生气对于脾胃的伤害非常的大。

第二:饮食上调理脾胃虚寒的现象

食谱一:米粥

材料:大米、清水

做法:将大米淘洗干净,然后放入锅中加入侍郎的清水;大火烧开之后小火熬煮,大约四十分钟之后就可以起锅直接食用,不能够等放凉之后食用

食谱二:黄芪建中汤

材料:黄芪、建中

做法:将黄芪和建中洗干净,然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煎煮;大约四十分钟之后,去除渣滓直接服用药液。

功效:黄芪具有补气的作用而建中则能够温养脾胃散除寒气,两种草药结合之后,可以有效地治疗脾胃虚寒。

食谱三:胡椒猪肚汤

材料:胡椒、猪肚、红枣、生粉

做法:将猪肚用生粉和食盐一起擦洗,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将准备好的胡椒放入猪肚之中,然后用线缝合;将猪肚和红枣一起放入锅中,随后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烧开之后,小火慢炖三个小时;起锅之前加入适量的食盐调味,之后就可以直接食用猪肚和红枣了。

功效:脾胃虚寒怎么调理,这道食谱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可以有效的保健脾胃,祛除寒气,并且能够令全身止痛。特别是治疗哪些胃痛、怕冷等等的脾胃虚寒患者。

食谱四:菱角羹

材料:菱角粉、白糖

做法:在菱角粉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然后搅拌成为糊糊状;然后弄成小粒然如开水中,煮熟之后加入适量的白糖之后就可以起锅直接食用了。

功效:这道食谱可以作为正餐也可以作为一道小点心,具有健脾养胃的作用,特别适用于哪些脾胃虚寒出现食欲不振、面黄肌瘦的患者。

食谱五:丁香姜糖

材料:丁香酚、生姜末、白糖

做法:将白糖放入锅中,并且加入适量的请示,然后小火慢慢的将白糖融化;随后将生姜粉、丁香酚一起搅拌均匀,然后加入适量的白糖水,知道不黏手为止;将熬好的糊糊状放入干净的盆子中,等到冷却之后切成块状,放凉之后就可以当做点心食用。

功效:这道食谱任何时候都是可以食用,局部补气、健脾的作用。其中含有的生姜粉,能够有效的去除身体的寒气。

调理脾胃的中成药有什么


经过酷夏高温的烘烤后,天气也慢慢凉爽下来,虽然天气凉爽下来了,由于社会很多人的意识不够,人们的身体受到高温影响留下很多后遗症,不少人出现了脾胃不适的症状,除了要做好饮食调理以外, 其实治疗脾胃虚的方法有很多,中医药方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下面就给大家推荐治疗脾胃虚寒的十大中成药方。

不少人出现了脾胃不适的症状,除了要做好饮食调理以外,不妨吃一些调理脾胃的中成药,下面中就为大家介绍调理脾胃的常用中成药。

积食选用保和丸

脾胃患病一般表现为胃痛、总有饱胀感、食欲减退,甚至出现呃逆、烧心等症状,老百姓多称之为“脾胃不和”。

常见的脾胃不适多为食滞胃脘证,发病前患者常有暴饮暴食或饮食不洁史,表现为饮食停滞、打嗝出酸腐之气等消化不良的症状,治疗可用消食导滞的法则,用(加味)保和丸、枳实导滞丸、木香槟榔丸、槟榔四消丸等中成药较为合适。其中保和丸侧重于消食化热;加味保和丸侧重于平素脾虚湿阻合并食滞;枳实导滞丸则侧重食滞兼有湿热中阻。

腹胀选用香砂和胃丸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节。季节交替之际,脾胃病更易多发。对大多数脾胃不和的患者来说,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引起的食欲不振、腹部胀痛、大便不调等可用香砂和胃丸来调治。该方以香砂六君子汤为基础,加理气、消食、祛湿中药组合而成,功效健脾开胃,行气化滞,适用范围较广。但是,同时伴有口臭、恶心、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等明显实热证患者及有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等阴虚患者不适用该药。

如果患者胃部不适、经揉按或保暖后减轻、乏力、手足不温,可选用温胃舒,顾名思义,其有温胃暖中作用,适于胃脘寒凉,饮食生冷、受寒更痛。虚寒胃痛冲剂、胃气止痛丸、附子理中丸也属此类药品。但如查看舌象发现有舌红、苔黄或腻等湿热症状及急性胃痛就不适用。

胃痛选用牛黄清胃丸

胃痛伴胃酸增多和口渴爱喝冷饮、大便干、小便黄等热象的胃热症状,治疗可泻火清胃,可使用牛黄清胃丸、黄连上清片、一清胶囊、新清宁片等。但此类药不可多用或长期应用,大量使用易伤脾胃阳气,使人体虚。如服用后未见明显好转,应去医院专科诊治。

病史较长、上腹部隐痛灼痛、口燥咽干、饮水不解渴、手足心热、消瘦乏力,舌红少苔等胃阴不足型脾胃病,适用养胃舒治疗,此类药还有阴虚胃痛颗粒等。

如见胃胀作痛、恶心、口中黏腻、口苦、口干、口臭、大便不爽等症,都属于湿热所致,可选用肠胃康。若同时还出现腹泻,可服用葛根芩连微丸。

萎缩性胃炎选用摩罗丹

萎缩性胃炎患者适用摩罗丹,它药物组成较多,只要对证,其他胃病同样可以服用。主要起和胃降逆,健脾消胀,通络止痛作用,凡有阴虚、湿阻、气滞、血淤均可使用,但有气虚无力、面色无华、手足不温等表现的阳虚患者不宜服用。

家中可常备些中成药,但要对症用药,如自己无法分辨,应去正规医院诊治。

如果你有脾胃不适的症状也不用怕,中国人脾胃多不和,只要对症下药,很快就会调节好自己的身体,不过在饮食上也要特别注意,凡是有伤脾胃的食品都不能吃,要不然吃了治疗脾胃虚寒的中成药也是无济于事,此外可以在家中可常备些中成药。

调脾胃补肝肾的中成药


现在的人对健康的意识是很强的,所以平常就会对人体的五脏进行调养,但是盲目的调养无法起到一定的效果,反而还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在养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调理脾胃和补肝肾,中成药材的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而且使用方法也很简单,那么调脾胃补肝肾的中成药有哪些?

第一,调脾胃补肝肾的中成药有哪些?

枸杞子。想要达到调脾胃和补肝肾的功效,在日常生活中不妨适量服用枸杞子。枸杞子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常用于治疗肝肾阴亏、腰膝酸软以及头晕目眩等症状。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不妨将枸杞子泡水作茶饮用,或是熬粥煲汤食用,以达到调脾胃和补肝肾的功效。

第二,灵芝。

灵芝是一位非常珍贵的中药材,服用之后可以达到调脾胃和补肝肾的功效。不仅如此,适量服用灵芝还能有效调节血压和控制血糖,对保肝护肝具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山楂。

山楂中含有非常丰富的维生素c,食用之后可以达到健胃消食以及调理内环境的效果,经常食用则能达到调脾胃和补肝肾的功效。

调脾胃补肝肾的中成药有哪些?薏米。薏米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材,大家在生活中可以将薏米加水煮粥食用,以达到消除水肿和健脾去湿的功效,经常食用则能有效调脾胃和补肝肾。想要达到调脾胃补肝肾的功效,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适量服用枸杞子、灵芝、山楂以及薏米这四味中药。不过在服用以上几种中药的时候,大家务必要在中医的指导下合理服用,这样才能获得更理想的调理效果。除此之外,大家在生活中也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更适合的中药来进行调理。

治疗脾胃阴虚的中成药


当代年轻人在遭受着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在长期压力的摧残下,身体状况逐渐不如以前。有很多人因为压力失眠,甚至影响饮食,再加上平常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很容易导致脾胃虚弱,这也是现在年轻人普遍患有的疾病。本文介绍了治疗脾胃阴虚的中成药,有这方面需求的就一起来看看吧。

1腹胀——选用香砂和胃丸

对大多数脾胃不和的患者来说,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引起的食欲不振、腹部胀痛、大便不调等可用香砂和胃丸来调治。该方以香砂六君子汤为基础,加理气、消食、祛湿中药组合而成,功效健脾开胃,行气化滞,适用范围较广。但是,同时伴有口臭、恶心、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等明显实热证患者及有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等阴虚患者不适用该药。

2胃寒——选用温胃舒

如果患者胃部不适、经揉按或保暖后减轻、乏力、手足不温,可选用温胃舒,顾名思义,其有温胃暖中作用,适于胃脘寒凉,饮食生冷、受寒更痛。虚寒胃痛冲剂、胃气止痛丸、附子理中丸也属此类药品。但如查看舌象发现有舌红、苔黄或腻等湿热症状及急性胃痛就不适用。

3胃痛——选用牛黄清胃丸

胃痛伴胃酸增多和口渴爱喝冷饮、大便干、小便黄等热象的胃热症状,治疗可泻火清胃,可使用牛黄清胃丸。但此药不可多用或长期应用,大量使用易伤脾胃阳气,使人体虚。如服用后未见明显好转,应去医院专科诊治。

4胃热腹痛——选用养胃舒

胃热型脾胃病病史较长,一般特征的上腹部隐痛灼痛、口燥咽干、饮水不解渴、手足心热、消瘦乏力,舌红少苔等,选用养胃舒治疗,可扶正固本,滋阴养胃,调理中焦,行气消导。

5萎缩性胃炎——选用摩罗丹

萎缩性胃炎患者适用摩罗丹,它药物组成较多,只要对证,其他胃病同样可以服用。主要起和胃降逆,健脾消胀,通络止痛作用,凡有阴虚、湿阻、气滞、血淤均可使用,但有气虚无力、面色无华、手足不温等表现的阳虚患者不宜服用。

6积食——选用保和丸

积食型脾胃病一般表现为胃痛、总有饱胀感、食欲减退,甚至出现呃逆、烧心等症状,老百姓多称之为“脾胃不和”。这种一般多发于节日之后的脾胃不适多为食滞胃脘证,发病前患者常有暴饮暴食或饮食不洁史,表现为饮食停滞、打嗝出酸腐之气等消化不良的症状,治疗可用消食导滞的法则,选用保和丸较为合适。保和丸为消食剂,具有消食,导滞,和胃之功效。主治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

7脾胃虚弱——选用人参健脾丸

脾胃虚弱一般会有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等症状。人参健脾丸为补益剂,具有健脾益气,和胃止泻功效。

8脾虚气滞——选用香砂六君丸

脾虚气滞的症状是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香砂六君丸的功效是益气健脾,和胃。适应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腹泻、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

9脾胃虚寒——选用参桂理中丸

脾胃虚寒,阳气不足通常会引起的腹痛泄泻、手足厥冷,胃寒呕吐,寒湿疝气,妇女血寒,行经腹痛。参桂理中丸是温补脾肾之阳、散寒止痛的名方,凡脾肾阳虚见腹痛泄泻、四肢厥冷、畏寒倦卧者,为首选之品。

10腹泻——选用参苓白术散

腹泻一般是由于脾胃虚弱引起的,其常见症状是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参苓白术散的功效是补脾胃,渗湿止泻,益肺气。

脾胃湿寒吃什么中成药呢


说起脾胃湿寒很多人都并不陌生了,因为现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患脾胃湿寒症。脾胃湿寒,顾名思义是指脾部和胃部有湿气和寒气,很多人喜欢用药物来治疗,以达到治愈的效果。但很多人喜欢吃西药,大家都知道西药也是很伤胃的,所以治愈脾胃湿寒需要用中成药。那么,脾胃湿寒吃什么中成药呢?

《伤寒论》中的理中丸

理中丸,最开始出现在《伤寒论》中,顾名思义,“理中丸,理中焦也”。此方的组成为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三两。

之所以理中焦是因为实寒邪入中焦,就像是一个带着武器的冰冷物件横在了您的胃中,这样的结果就是胃中的阳气受损,同时吃进去的东西顿时被冻住,不能被消化,胃也动不了了,导致的结果肯定不是吐就是泻。

此时的治疗应该是先将伤害的阳气补回来,所以使用温助中焦阳气的干姜。

另外,气与津液伴行,吐泻伤津液的同时也会伤到气,使用人参、甘草补益津液与中焦之气。

此时只是补了被伤害的东西,并没有去除这个外来的物件,所以要用生白术,将这个寒冷的家伙运利出体内。

《金匮要略》中的人参汤

《金匮要略》中人参汤治疗的是上焦、中焦并病,中焦阳气不足就像一个冰块积在胃中,胃的交通堵塞了,故阳气不能通行,阳气不能下降则会上冲,上冲的阳气郁积在胸部经络中,会使人胸部有冲撞或疼痛之感。

那么,此时我们应该想办法将郁积在胃中的冰块温化,这样阳气得以通行,就不会再上冲了。人参汤就是在温通这个郁积在胃中的冰块。讲来讲去,理中汤在仲景时期的作用都是在温运脾胃冰冷的东西。只不过这个冰冷的东西有可能是外来的,也有可能是内生的而已。

现代将理中丸(汤)治成了中成药,依据其说明书,其主要药物为: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

功用为: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主治为: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胸满腹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阳虚失血,小儿慢惊等。用于治疗虚寒性胃脘痛、虚寒性泄泻(急慢性胃肠炎)、吐血、便血、肌衄(过敏性紫癜)、鼻衄、血崩、贫血,小儿慢惊风、黄疸、慢性肝炎、胆道蛔虫病、术后胆汁过多、肾下垂、慢性肾炎、慢性盆腔炎等。

如何使用理中丸?

了解了理中丸(汤)的来源与组成之后发现,此说明书所说的主治,似乎已经超出了仲景时期运用此方的本意。但理中丸所治疗的疾病无论外来的还是内生的,病机应该为中焦阳气不足。

外来寒邪导致的阳气不足表现为腹满、呕吐、泄泻,治疗的目的是驱除外来的寒邪;此时的舌苔是水滑苔,一定不可以是黄苔;脉应该为弦脉。

内伤导致的中焦虚寒

内伤病应该为中焦阳气不足、阳气郁滞于局部,导致畏寒、四肢冷、食欲不振、大便难等;但是,由于阳气郁滞在中焦也可能出现喜食冷饮,而中焦阳气又不足,所以吃了冷饮之后又会导致大便稀溏。至于说明书中所说的吐血、便血等出血性疾病,由于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出现症状之后还是建议患者去医院就诊,而不是擅自服用理中丸等中成药治疗。

说到此,大家是否清晰:理中丸所治疗疾病不能离开中焦阳气不足这个病机,脱离此病机就不可以使用此药。

阴阳双补得最佳中成药_滋阴补阳的中成药


很多人的身体既有阴虚又阳虚,这种是阴阳两虚,阴阳两虚的患者在平时可以用中药慢慢调理,中药材里包括中成药,常见的食疗方法,还有一些海产品类的,其中也包括中药调成的药引子和药的配方,这些既可以吃又能喝,都是非常简单的补肾药材,对身体大有功效,所以大家在平时可以尝试。

肾阴阳两虚:

则有五心烦热、盗汗或自汗、四肢发凉、遗精失眠、多梦、舌红无苔、脉细数或舌淡苔白、脉沉迟。

肾阴阳两虚能治好吗?

由肾阴虚导致性功能障碍的男性,平常可以多吃一些补肾阴的药物,另外食补也是很好的办法,例如,用桑葚子、枸杞煮粥,也有不错的效果。

肾阳虚首先会出现腰痛,因为腰为肾之府,这种痛一般会有冷的感觉。病人痛的同时,觉得腰里面发凉,这是肾阳虚的一个典型表现。另外,它扩展到全身,会出现全身也怕冷。因为肾阳是一身阳气的根本,如果根虚弱了,整个身体的阳气的温煦作用就会下降。

肾阳虚的人适合吃的食物有海产品、韭菜籽。

肾阴虚的情况下火就容易旺,阴虚火旺,如果这时再使用那些温热的壮阳药物,等于是火上浇油,病人热性就更大了。反过来说,假如病人肾阳虚、怕冷,你再用一些滋阴药,等于是雪上加霜,病人同样也受不了。

地黄饮子(地黄饮)

【方源】《圣济总录》

【组成】熟干地黄(12g)山茱萸、巴戟天、肉苁蓉、附子、官桂、石斛、五味子、麦门冬、白茯苓、菖蒲、远志各等分(各15g)

【用法】加姜、枣、薄荷水煎服。

【功用】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主治】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

【配伍意义】“喑痱”是由于下元虚衰,阴阳两亏,虚阳上浮,痰浊随之上泛,堵塞窍道所致。治宜补养下元为主,摄纳浮阳,佐以开窍化痰。方用熟地黄、山茱萸滋补肾阴,肉苁蓉、巴戟天温壮肾阳,共为君药。臣以附子、肉桂以助温养下元,摄纳浮阳,引火归原;石斛、麦冬、五味子滋养肺肾,金水相生,壮水以济火。佐以石菖蒲、远志、茯苓,开窍化痰,交通心肾。姜、枣和中调药,功兼佐使。

临床上一般偏气虚的多用四君子汤加减,偏血虚的多用四物汤加减,阴虚阳虚多半是左归丸右归丸。其中肾气虚引起又以肾气丸为主方。。。一般都是根据虚损的主要原因脏腑选择该类主方配合次要虚损的治疗方剂加减用药。特别注意是否有外邪,要保证补虚不留邪。

中成药黄芪是什么


黄芪是一味常见的中药材,但是,除了专业人士外,大多数人其实都不清楚黄芪的具体作用和使用方法,更有甚者,连黄芪为何物都不清楚。那么,今天就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来介绍下我国着名的中药材黄芪,一起来长长知识吧!

黄芪颗粒的有效成分是黄芪,主要药理作用是“益气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什么是“益气”呢?凡是中医认为是“气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平时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常感乏力,往往是“气虚”的一种表现。贫血,则常属“气血不足”。而脱肛、子宫下坠这些病状也常被认为是“中气下陷”。有上述症状的人,冬令吃些黄芪有益处。那么,黄芪颗粒是中成药吗?由哪些成分组成? 一种是狭义的中成药,它主要指由中药材按一定治病原则配方制成、随时可以取用的现成药品,如中成药中的各种丸剂、散剂、冲剂、酒剂、酊剂、膏剂等等,这便是生活中人们常说的中成药;另一种是广义的中成药,它除包括狭义中成药的概念外,还包括一切经过炮制加工而成的草药药材。

毫无疑问,这两种"成药"在内容上是有许多不同的。 黄芪颗粒,内科中成药,主要成分是黄芪全成分提取物,棕黄色颗粒,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其主要成分是黄芪,黄芪含有蔗糖、葡萄糖醛酸、黄芪多糖A、B、C、D,黏液质,多种氨基酸、苦味素、黄芪皂苷、甜菜碱、胆碱、叶酸(65微克/100克干根)、黄烷化合物及含有硒、硅、锌、钴、铜、钼等多种微量元素。

我国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本草纲目》中为大家介绍了不少的中药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将其仔细阅读。黄芪虽为中药,也为补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家可以随心所欲的食用它。建议有需要的朋友在询问专业医师的意见后在选择是否服用。

补肺健脾中成药


身体出现亚健康症状时,大多会有精神不集中,气血不足的状态。尤其是肺、脾等器官发生问题会让身体的免疫力下降,而吃西药会对身体有较大的副作用,所以可以选择补肺健脾中成药更好一些。中成药大多以药丸为主,其中人参健脾丸、益肺健脾颗粒是两种比较受大家青睐的中成药。

脾肺气虚吃什么药

人参健脾丸

本品为棕褐色至棕黑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气香,味甜、微苦。适用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口服,一次2丸,一日2次。

方中人参、茯苓、白术、黄芪益气健脾;山药、陈皮、砂仁健脾和胃;木香理气健脾,调理中焦气机;酸枣仁、远志安神定志;当归活血养血。诸药共奏健脾益气,和胃止泻之功。

益肺健脾颗粒

本品为淡棕黄色的颗粒;味甜、微苦。功效为健脾补肺,止咳化痰。用于脾肺气虚所致的慢性支气管炎的缓解期治疗。开水冲服,一次8g,一日3次;小儿酌减。

组成:黄芪、甘草、太子参、陈皮、葡萄糖酸钙、氧化镁、枸橼酸、维生素B1、磷酸氢钙。

附子理中丸

本品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微甜而辛辣。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组成: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辅料为蜂蜜。

逍遥丸

本品为黄棕色至棕色的水丸,或为黑棕色的水丸;味甜。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口服。一次6~9克,一日1~2次。

组成:柴胡、当归、白芍、炒白术、茯苓、炙甘草、薄荷、生姜。

以上就是四款治疗脾肺气虚的中成药了,不过在服用中成药前,建议大家最好先咨询下医师,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避免出现意外伤害。

可补阳虚的中成药


不少人在平常因为工作过于劳累的原因,发现自己肾虚了,整天感觉没有力气。这时候不少人就想到了吃补阳虚的中成药,不过大家对哪些药物有这样的功效不是太清楚,这样就很难达到最佳的效果了,下文文章将为大家推荐几种补阳虚的中成药,希望需要补阳虚的人都能够有所帮助。

1.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丸具有温补肾阳的功效。该药是治疗肾阳虚的千年名方,后世的“地黄丸”系列方剂都是在此方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金匮肾气丸适合有腰痛、脚软、小腹拘急、下半身常有冷感、小便不利、尿频、脚气、痰饮、消渴等症状的肾阳不足证患者服用。该药的用法是:水蜜丸每次服6克,小蜜丸每次服9克,大蜜丸每次服1丸,每日服2~3次。该病患者在服药后若出现了口干、大便干结的症状,应调整用药量或停止服药。

2.右归丸:右归丸具有温补肾阳、填精补血的功效,适合有精神不振、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阳痿、遗精、不育、饮食减少、大便不实、小便自遗等症状的肾阳不足证患者服用。右归丸温补肾阳的作用比金匮肾气丸更强,较适合年老或长期患病者服用。该药的用法和金匮肾气丸相同。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应慎用右归丸。

3.济生肾气丸:济生肾气丸具有温肾化气、利水消肿的功效,适合有腰膝酸重、小便不利、痰饮喘咳等症状的肾阳虚水肿证患者服用,其用法同金匮肾气丸。

4.四神丸:四神丸具有温肾暖脾、涩肠止泻的功效,适合有五更泄泻、便溏、腹痛、腰酸、肢冷等症状的肾阳虚衰、脾肾虚寒证患者服用。四神丸是治疗五更泄泻的名方,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因肾阳虚衰(命门火衰)而经常在凌晨出现的腹泻。该药的用法是:每次服用9克,每日服1~2次。

5.青娥丸:青娥丸具有补肾强腰的功效,适合有腰部疼痛、起坐不利、膝软无力等症状的肾亏而偏阳虚的患者服用。青娥丸的用法是:水蜜丸每次服6~9克,大蜜丸每次服1丸,每日服2~3次。

6.五子衍宗丸:五子衍宗丸具有补肾、益精、收涩的功效,适合有腰痛、尿后余沥、遗精、早泄、阳痿、不育等症状的肾中精气阴阳不足患者服用,其用法同金匮肾气丸。

7.龟鹿补肾丸:保健品鹿补肾丸具有壮筋骨、益气血、补肾壮阳的功效,适合有身体虚弱、精神不振、腰腿酸软、头晕目眩、性欲减退、夜尿频多、健忘失眠等症状的肾阳虚患者服用。保健品鹿补肾丸的用法是:小蜜丸每次服4.5~9克,大蜜丸每次服6~12克,每日服2次。

需要注意的是,中成药的剂型多为丸药,其作用较为缓和,肾虚患者往往需长时间服用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黄帝内经》中说:“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因此,一些虚不受补(指脾胃功能较差的患者在服用补药后不仅无法将其消化吸收,反而出现了腹泻等胃肠不良反应)的患者可先调理其脾胃功能再服用补肾类药剂,或在服用补肾类药剂的同时加服一些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消导功效的中药,以保证治疗的效果。此外,人们应尽量在执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各种壮阳药、补肾药及补肾保健品,做到有针对性地用药,这样才能收到补肾保健的良好效果。

大家在平常生活中感到自己肾虚的时候就可以考虑吃上面的一些药物,坚持吃是能够达到补肾的效果的,以后就不会再感觉没有力气了。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补肾药不能随便乱吃,吃太多也不好,大家在吃之前最好咨询一下医生。

补益脾胃的中成药有哪些


很多老年人在治疗疾病的时候都会选择中医治疗的方法,一来是因为中医治疗效果比较好,二来是因为中药对于我们的身体是没有任何危害的,不过在选择中药的时候要先对这些药物有一个简单的认识,这样在使用的时候才能正确的进行,很多人脾胃不很好,那么补益脾胃的中成药有哪些呢?

中医认为,湿邪是最为常见,也是最难治疗。导致体内湿气的形成可分外因和内因,外因是空气中的湿度大而致,内因则是脾胃不健,运化祛湿能力差而导致湿气内滞。饮食不当,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也会导致湿症。湿症还常常与其它因素结合而出现、寒湿、暑湿、风湿等症状。

湿症在天气潮湿时更容易发病,常见的症状有:头痛晕重、身体倦怠腰腿酸痛、关节屈伸不利;或见两眼、腿脚浮肿;胸中郁闷、脘腹胀满、口淡、饮食无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便溏泻、舌苔厚腻等症状。这些都属于所谓的“湿气重”。

脾脏能运化水湿。脾喜燥而恶湿,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运水化湿功能正常,湿邪则不易致病。反之,湿气太重致人生病后,病人往往出现头昏头重、四肢酸懒、身重而痛、为预防、减轻湿邪伤人,必须重视护脾。只有脾胃阳气振奋,才能有效抵抗湿邪的侵袭,所以温补脾胃是除湿的最好途径。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健脾丸

健脾丸为著名的消食导滞药,因具有健脾消食之功而得名。它是根据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类方》卷五中的“健脾丸”方加减而成的,为保和丸的姊妹方,小儿消化不良最为常用,此外,还用于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等。

【成分】党参、白术(炒)、陈皮、枳实(炒)、山楂(炒)、麦芽(炒)。

【方解】方中用党参、白术补益脾胃以资运化;山楂、麦芽消食化滞;陈皮、枳实理气和胃。诸药合用,补脾益胃,理气运滞,对于脾虚食积证极为适用。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木香顺气丸

【成分】:木香、枳壳(制)、陈皮、香附(醋制)、槟榔、苍术(炒)、砂仁、厚朴(制)、甘草、青皮(炒)。

【功能主治】行气化湿,健脾和胃。主治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附子理中丸

【成分】: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参苓白术丸

此方是治疗脾虚泄泻的代表方剂。用于因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就时显增多,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成分】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大枣。

【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归脾丸

【成分】 党参、白术(炒)、炙黄芪、炙甘草、茯苓、远志(制)、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以上就是一些补益脾胃的中成药,大家在服用这些药物的时候要时刻注意自身的一些变化,当身体出现一些舒服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就医和立即停止药物的使用,关于补益脾胃的中成药它的使用时间是不能过长的,这点大家需要了解一下。

脾胃虚寒的中成药内服外治法


我们知道中医的好处在于,药物的副作用少,疗效好,那么在生活中脾胃虚寒的人应该吃什么药比较好呢?脾胃虚寒有什么症状呢?

有这样一类体质的人:

体形瘦长,消化不良,怕冷恶寒,手脚冰凉。夏天里,别人吹空调好生快意,自己一进去就感觉冷;冬天里更不得了,他们比别人要多穿好多衣服,稍有风吹,还会冻得瑟瑟发抖,肚子咕噜一声响,马上提着裤子往卫生间里冲。

大便清稀,无臭味,每次总有排不尽的感觉,一次过后很快又要去第二次,严重者后面往往连续不断。肚子喜温喜按,抱个暖水袋在肚前最是舒服。

吃饭很少,偶尔吃多了还不消化,肚子痛,怕冷,这些症状在冬天里尤为严重。

看舌探脉,舌头往往没有血色,有时候还水滑水滑的;轻轻按下去感觉不到脉搏,需用力按下去才能稍微感觉到,但也比较缓慢。

上述症状都是脾胃虚寒的表现,虚寒就是指阳气不足。人体的各个部分都需要阳气的温煦作用推动机体正常运行,就像煮饭需要足够的火力一样,脾胃要消化食物也需要充足的阳气,阳气不足以腐熟消化食物,就不能为人体提供足够的能量,肌肉四肢都得不到濡养。

脾胃虚寒用附子理中丸

当您出现以上脾胃虚寒的症状的时候,您一定别忘了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由制附子、干姜、人参、白术、炙甘草五味药组成,它就是在《伤寒论》所载理中丸基础上加了制附子,两个都是名方。

在理中丸的药物中,干姜是治疗胃寒的专药,服药不久,就会觉得胃里面热辣辣的,让人感到很舒服;人参补气健脾;干姜与人参配起来,一温一补,温对寒,补对虚,正好对付脾胃的虚寒症状。

另外,脾脏是喜燥而恶湿的,它的阳气不足,湿浊之气就可能趁机占领脾脏,就像背阳的墙面容易长出潮湿的苔藓类。所以还需要祛除湿浊之气,这里用的就是白术。白术除了燥湿,还有运化脾气的作用,就是让脾脏重新活跃起来。三个药,一温一补一燥,即温中阳,补脾虚,燥湿浊,加上炙甘草的调和作用,一同起到调理中焦、强健脾胃的作用,所以叫做理中丸。

后世的中医在这个方的基础上加上制附子一味,就成了附子理中丸。

附子是大温大热的药,温中(焦)散寒的力量很强,同时还可以温肾阳。像上述那般怕冷的人,可能是先天不足,所以用附子很好。

脾胃虚寒的外治法和食补方

脾胃虚寒的朋友,平时用几颗附子理中丸或桂附理中丸碾碎加生姜汁适量调匀,填敷肚脐处,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也可起到很好的温中的作用。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