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过后的饮食养生

2019-10-13 │ 处暑过后的饮食养生 处暑过后的养生常识

处暑过后,身体害怕的事千万别再干了

天下只有养生之道,没有长生之药。古往今来,人们都普通注意养生!健康离不开养生,积极的心理离不开养生。如何避免关于中医养生的误区呢?为此,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处暑过后,身体害怕的事千万别再干了》,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天处暑,8月23日,农历7月21。

大暑、小暑、立秋都过了,突然又来了个处暑。很多人都一脸懵比:处暑?什么鬼?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而立秋后的这段比夏天热得更变态的天气,就是传说中的秋老虎了。这小婊砸,可把我们害苦了,真是个寝食难安汗如雨下~~

希望只能寄托在“处暑”身上了,希望它真能带走秋老虎~~

处暑分为三候:

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

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

粮食庄稼即将成熟。

诗云:

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

日行南径斜晖里,割稻陌阡车马驰。

处暑后,身体最怕这七件事

12345

yS630.Com相关推荐

宝宝千万别吃的食物


研究证明,常吃以下4类食物,大脑会出现反应迟钝、笨拙,甚至记忆力降低等现象:

过咸食物

人体对食盐的生理需要极低,成人每天7克以下、儿童每天4克以下就足够了。常吃过咸食物会损伤动脉血管,影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使脑细胞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下,从而导致记忆力下降、大脑过早老化。

含铅食物

铅能取代其他矿物质铁、钙、锌在神经系统中的活动地位,因此是脑细胞的一大杀手。含铅食物主要是爆米花、松花蛋等。需要注意的是,无铅松花蛋的铅含量并不等于零,只是低于相应的国家标准,同样不宜大量食用。

含铝食物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人体每天铝的摄入量不应超过60毫克,油条中的明矾是含铝的无机物,如果一天吃50100克油条,便会超过这个量。

含过氧脂质的食物:

油温在200℃以上的煎炸类食品及长时间曝晒于阳光下的食物,如熏鱼、烧鸭、烧鹅等含有较多过氧脂质,它们会在体内积聚,使某些代谢酶系统遭受损伤,促使大脑早衰或痴呆。

睡前千万别碰的食物


夜里能否睡得好,晚上吃了什么非常重要。《黄帝内经》里曾有胃不合则卧不安的说法;临床营养学家也指出,导致睡眠障碍的原因之一,就是晚餐中吃了一些不宜的食物。那么,究竟晚上吃什么有利于睡眠,而哪些食物会让你夜不能寐呢?

一、咖啡因

很多人都知道,含咖啡因食物会刺激神经系统,还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是导致失眠的常见原因。

二、辛辣食物

其实,除此以外,晚餐吃辛辣食物也是影响睡眠的重要原因。辣椒、大蒜、洋葱等会造成胃中有灼烧感和消化不良,进而影响睡眠。

三、油腻食物

油腻的食物吃了后会加重肠、胃、肝、胆和胰的工作负担,刺激神经中枢,让它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也会导致失眠。

四、有饱腹作用的食物

还有些食物在消化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气体,从而产生腹胀感,妨碍正常睡眠,如豆类、大白菜、洋葱、玉米、香蕉等。

五、酒类

睡前饮酒曾经被很多人认为可以促进睡眠,但最近的研究证明,它虽然可以让人很快入睡,但是却让睡眠状况一直停留在浅睡期,很难进入深睡期。所以,饮酒的人即使睡的时间很长,醒来后仍会有疲乏的感觉。

千万别等身体有问题了再来喝这碗汤


夏季燥热又多雨,暑热潮湿,使人脾胃不健,食欲差。因此需要饮食来调整,达到增加营养,消暑解疲劳的目的。冬瓜老鸭汤是夏天清补的佳品,而且做法还超简单。下面就来看看吧!

冬瓜

冬瓜中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膳食纤维最为丰富,特别是钾含量较高,每100克冬瓜含钾可以达到136毫克。钾是平衡体内细胞渗透压、保护心脏、消肿利尿的重要营养素。

夏天常吃冬瓜不但补充水分,还可以调整细胞渗透压。冬瓜无论炒、炖、蒸、烩都是美味,在炎热的夏季,冬瓜做汤最好不过了。

鸭肉

我国古代医学对鸭作为滋补品有所论述,《名医别录》中称鸭肉为“妙药”和滋补上品。民间亦有“大暑老鸭胜补药”的说法。

鸭肉适用于体内有热、上火的人食用;发低热、体质虚弱、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和水肿的人,食之更佳。

同时适宜营养不良,产后病后体虚、盗汗、遗精、妇女月经少、咽干口渴者食用;还适宜癌症患者及放疗化疗后,糖尿病, 肝硬化腹水, 肺结核 ,慢性肾炎浮肿者食用。

冬瓜和寒性的鸭子搭配,不但在营养上互补,还可以健脾胃、消水肿、祛暑降温。

冬瓜老鸭汤的做法

原料:一只处理干净的鸭子、一小碗薏米、一大块带皮的绿冬瓜、两个蜜枣、数片鲜姜。

做法:

1、把薏米淘洗干净,先用清水浸泡两个小时

2、鸭子斩成核桃大的小块,加一汤匙花雕酒用沸水焯透、撇净脏沫后捞出沥干

3、冬瓜去籽后带皮切成一寸见方的大块

4、锅中放少许油,煸炒姜片出香味后放鸭块翻炒三两分钟,倒入开水烧开

5、炖一个小时后放入冬瓜

6、再接着炖半小时放入调味品即可。

冬瓜老鸭汤味道鲜美,清香,既清补,也比较降火。鸭肉的脂肪含量不高,易于消化。

身子弱,却又容易上火的人可以适时长期吃,对身体有好处。有健脾化湿,滋阴养颜的功效。

专家过期药品千万别买!


按照惯例,药品在有效期限前3~4个月是可以退回厂家的,有的药店受利益驱动,卖即将到期的药品,虽不违法但应明确提示消费者。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药剂科高淑艳主任提醒说,按照惯例,药品在有效期限前3~4个月是可以退回厂家的,有的药店受利益驱动,卖即将到期的药品,虽不违法但应明确提示消费者。

生活中,很多人购买药品时并不习惯看包装上的有效期,买了快到期的药品,自己也不在意。解放军306医院急诊科前不久,就曾接诊过这样一位张姓患者:老人随全家外出,突然感觉胸前区压痛,因怀疑心绞痛发作,赶紧掏出1片硝酸甘油放入口中舌下含服,可未出现应有的舌尖灼麻感,等了2~3分钟,他又含了1片,仍未见反应。细心的家人拿起药瓶一看,已过期近两个月,于是赶忙送医院救治。

因此,无论是平时买药还是吃药,都要仔细观察药品是否快到期,以免发生不测。北京天坛医院药剂科赵志刚主任还特别强调,虽然药品在有效期内可以安全服用,但是濒临有效期限的药品,其有效成分会大大降低,减弱药效,就像食品一样,时间越长营养价值越低。而某些药品超过保质期后,不仅药效没有保证,还会有毒副作用。比如,口服青霉素类药物阿莫西林,存放时间过久会分解出杂质,其聚合物将导致局部过敏反应。

如果消费者买药时不注意日期,买回这种药吃了没几天就过期了,扔了太可惜,尤其是对那些特别会过日子的老年人来说,就更舍不得了。


记住!这些物品千万别共用!


虽说从小到大,我们一直都被灌输要乐于帮助他人的思想。但是为了自身和他人的健康,有的事是万万不可互帮的。比如共用生活用品,你一定要谨慎了。哪些物品不能共用呢?赶紧记下吧。

1.香皂

香皂底部通常较湿,会成为杂菌滋生的温床,研究发现,香皂上的细菌可在不同使用者间交叉传染。美国疾控中心建议,尽量减少使用公共香皂,改用洗手液。

这些物品千万别共用

2.帽子和梳子

根据美国疾控中心意见,帽子和梳子直接接触头部,共用恐怕会传播真菌。此外,头部因接触枕头、床单以及沙发等,会沾染螨虫,一旦共用帽梳容易交叉感染。

3.指甲刀

修理指甲时,如果不慎弄破皮肤,共用指甲刀就可能感染通过血液传染的病菌,如丙肝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建议使用修甲工具后最好用酒精消毒。

这些物品千万别共用

4.瓶装饮料

同喝一瓶饮料,容易通过唾液接触感染咽炎、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甚至脑膜炎。因此还是各喝各的饮料,或者倒到杯子里分享。

5.耳机

耳机长期使用很容易沾染细菌,共用就会让细菌耳耳相传,尤其是学校机房等公共场所配置的头套式耳机,更要注意定期消毒。

这些物品千万别共用

6.化妆品

唇膏、睫毛膏之类化妆品大多都含有防腐剂,本身具有杀菌作用,共享较为安全。但使用者若患红眼病、流感等传染病,就不能共用了。

7.剃须刀

剃须刀极易划破皮肤,沾染血液,共用很容易传播乙肝病毒等。凡容易见血的物品都不宜共用,使用后要注意消毒。

这些物品千万别共用

8.牙刷

共用牙刷会令刷毛沾染的病菌经由口腔感染,尤其当使用者牙龈或口腔有伤时,刷毛易沾染血液,加大了传染的危险性。

9.耳环

闺蜜间经常互换耳环等饰品戴,如果在耳洞干燥的情况下戴一般没事,但摘下时可能划破耳洞,从而沾染血液,再借给他人的话,就易通过血液传播各种病毒。因此,耳环取下后要进行清洗消毒。

这些物品千万别共用

10.止汗剂

走珠式止汗剂本身没有杀菌作用,共用可能会把汗水里的细菌、真菌传染给他人,如要共享,请换用喷雾式止汗剂。

容易见血物品 不宜共用

媒体报道,澳大利亚一位27岁女性与闺蜜共用化妆刷后,感染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而导致下半身瘫痪。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副主任许天星介绍,病菌可以通过很多种方式传播,比如血液、口腔、接触传染等,所以有些随身物品尽量别共用。

这些物品千万别共用

许天星说,比如毛巾,挂在湿热的卫生间里容易导致细菌繁殖。而像粉扑、化妆刷等,到了夏天滋生的细菌更多。

一些容易划伤皮肤的物品更不要共用,不然可能感染通过血液传染的病菌,如丙肝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许天星介绍,修眉刀、剃须刀、指甲刀,使用不慎容易出现微小出血。如果共用牙刷,使用者牙龈或口腔有伤,会加大传染的危险性。凡容易见血的物品都不宜共用,使用后要消毒。

这些物品千万别共用

网上也有传言称全家共用牙膏其实也会传染疾病。许天星说,牙膏接触时间短,接触少,致病菌传染几率很低。另据了解,家庭成员长期生活在一起,菌群有了趋同性,对健康没有明显影响。而且,这些细菌基本上是环境微生物,对机体没有明显的致病作用。相关资料表明,牙膏都添加了一些抑菌的成分,所以对共用牙膏也会传染疾病一说不需要过于担心。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