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色养生多久能恢复正常

2019-10-13 │ 戒色养生多久能恢复正常 有关42岁女性如何养生

42升氧气袋能吸多久

“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养生孰为先,养心须乐观。”养生,很多人只是听说但并未真正力行,养生不应只是延年益寿的投机,而应从年轻开始。我们该怎么进行科学的中医养生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42升氧气袋能吸多久”,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氧气袋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医疗设备,对于需要吸氧的患者来说,经常会使用到氧气袋,氧气袋能够吸多久,要看具体氧气袋有多大,而且也比较好计算,那是因为一般的氧气袋的流量为每分钟两升左右,如果是42升的氧气袋,大约能够用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氧气袋是用来急救的,所以说一般不会连续的使用。

42升氧气袋能吸多久

医学上有一种医疗器械被称为氧气袋,氧气也能装起来,想必不熟悉的人会感到很奇怪,但是,它对医学的奉献的作用是很大的。那么,42升氧气袋能用几小时? 注意事项有什么?

医师提醒,一般氧气袋的流量为2升每分钟左右,那么,42升的氧气袋连续使用就是大概半个小时而已。氧气袋一般是用来急救的,所以也不会连续使用。那么,使用氧气袋的时间长短必须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节。一般的人群,使用氧气袋的时间为早晚各半个小时;学生和白领可以在学习和工作的时候使用氧气袋,时间可以根据学习和工作的时间自由调节;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需要长时间低流量吸氧,时间最好在10个小时以上;心脑血管病人日常吸氧时间为每天早晚各1-2个小时。使用氧气袋后,根据症状的缓解情况,再决定使用氧气袋的时间。

使用氧气袋的注意事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充氧时不要超过规定的使用压力10.6Kpa(约0.1公斤/厘米2)

2.初次使用时应先充入空气,将出气口朝下,边拍边排气,将剩余的隔离剂全部排出。 3.吸氧量大小用夹子调节。压力过低时,应在袋外加压。

4.氧气袋充氧备用时,请关紧轧头,不要受挤压,不可近火。

5.氧气袋停用时,应避光,避热,避免与尖锐的物和化学物品接触,以及过分挤压。袋内应充存小量空气,以防长期存放时胶布发生粘连。

6、氧气袋应贮存在无腐蚀性气体、通风良好且相对湿度小于80%的室内。

7 、 维护保养 : 应保持洁净。如有水渍、污渍,应用拧干的抹布将氧气袋擦干净。

yS630.Com相关推荐

氧气吸多了有副作用吗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没有氧气是万万不能的,氧气是生命的能源。氧气我们可以无时无刻的感受到它,存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一般情况下,正常的呼吸氧气是健康且安全的,可以带给我们很多的好处。有些人可能会想既然氧气有这么多的好处,那我多吸点是不是更利于人体健康呢?

呼氧有什么好处

1 、

吸氧可以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人脑耗氧占全身 20 %,且对缺氧特别敏感。供氧不足,则引起体力不足、体力不支、头昏、失眠、记忆力下降及食欲不振等疲劳综合症,影响人的智力和工作效率,吸氧后可以明显改善上述症状。吸氧对改善亚健康状态非常有效。

2 、

经常吸氧可以提高身体抵抗力、祛病防病。吸氧可增加人体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物质代谢,增强各器官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3

、吸氧有助于美容养颜。吸氧可增强人体细胞的有氧代谢,加强皮肤营养,使松驰的皮肤增加弹性,减少皱纹;皮肤细胞的代谢功能增强,可减少黑色素沉着,使淤斑减退,美化肌肤

4 、

经常吸氧能抗衰老。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硬化及肺功能减退,体内动脉血氧分压逐渐下降,吸烟者更为明显,吸氧可明显提高氧分压,预防不少老年病的发生

2经常吸氧真的好吗

有人说,既然空气污染了,那么我就经常吸氧。是的,20世纪初期,医用氧气开始广泛应用于缺氧病症的治疗。所谓医用氧气,是掺了二氧化碳的氧气;而工业用氧是纯氧。纯氧是不能给人吸的,因为二氧化碳能够刺激呼吸功能。但是经常吸医用氧气也会产生毒性反应,因为氧气中含有微量的臭氧。所以医用氧气的毒性危害

肺、眼、中枢神经系统,俗称氧中毒。医用氧气是医院必备的东西,这是医生抢救病人的法宝,然而只能用于抢救,而不能滥用。即便是抢救,也要间断吸氧,因为 经常使用氧气就会出现氧中毒。氧中毒是可怕的,病人同样会出现头疼、烦躁、挣扎;因此不可经常吸氧。

由于医用氧气含有臭氧,因此早产儿经常吸氧就会失明。这是妇产医院新生儿监护室,经常发生的医源性疾病。重症监护的一条主要措施就是给孩子吸氧。然而孩子容易发生视网膜病变,其发病机理是:早产儿视网膜血管不够成熟,长期给氧气造成了视网膜血管发生扩张、弯曲,高浓度的氧气可使视网膜血管造成异常增

生,严重者可导致视网膜周边剥离乃至视网膜完全剥离。据说,我国每年有2000多万新生儿出生,其中早产儿占到6%,出现氧中毒的视网膜病变的竟占早产儿 的20%以上。因此早产儿是否必须给氧,值得讨论。

由于医用氧气含有臭氧,因此老人经常吸氧就会发生肺水肿。许多儿女孝顺老人,于是买了氧气机、氧气发生器、氧气筒让老人经常吸氧,但是许多老人出现了咳血的症状。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应为长期吸入氧气能够发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引发肺泡内渗液,出现肺水肿。氧中毒当时不容易被觉察,往往在2~3天之 后,才会发生临床症状,此时再进行抢救往往容易贻误时间。因此即便是真的必须用氧,也要注意每次吸氧时间30~40分钟,每天2~3次即可。

3过度吸氧的危害

早在19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保尔·伯特首先发现,如果让动物呼吸纯氧会引起中毒,人类也同样。

人如果在大于0.05Mpa(半个 大气压)的纯氧环境中,对所有的细胞都有毒害作用,吸入时间过长,就可能发生“氧中毒”。肺部毛细管屏障被破坏,导致肺水肿、肺淤血和出血,严重影响呼吸功能,进而使各脏器缺氧而发生损害。在0.1Mpa(1个大气压)的纯氧环境中,人只能存活24小时,就会发生肺炎,最终导致呼吸衰竭、窒息而死。人在0.2Mpa(2个大气压)高压纯氧环境中,最多可停留小时~2小时,超过了会引起脑中毒,生命节奏紊乱,精神错乱,记忆丧失。如加入0.3Mpa(3个大气压)甚至更高的氧,人会在数分钟内发生脑细胞变性坏死,抽搐昏迷,导致死亡。

此外,过量吸氧还会促进生命衰老。进入人体的氧与细胞中的氧化酶发生反应,可生成过氧化氢,进而变成脂褐素。这种脂褐素是加速细胞衰老的有害物质,它堆积在心肌,使心肌细胞老化,心功能减退;堆积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老化和硬化;堆积在肝脏,削弱肝功能;堆积在大脑,引起智力下降,记忆力衰退,人变得痴呆;堆积在皮肤上,形成老年斑。

4氧气疗法的适应症

1.

通气不足:任何原因造成通气不足所致的缺氧(常伴CO2瀦留),均适宜氧疗,但给氧并不能代替病因治疗。对呼吸中枢抑制者,除给氧外,应加用呼吸兴奋剂,必要时采用辅助通气,以提高通气量;对阻塞性通气不足者,首先必须消除呼吸道的梗阻,如解除支气管痉挛、促进排痰、清除异物等,否则氧疗效果不佳。必要时可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2.

通气/血流(V/Q)比值失调:正常人V/Q比为0.8,V/Q失调可能是血流灌注正常而肺脏通气不足(V/Q0.8),或通气正常而血液灌流不足或中断(如肺梗塞,V/Q0.8),二者均可引起Hb氧合不足(功能分流),出现低氧血症。增加吸入气的氧浓度使肺泡气氧浓度增高,可改善通气不足引起的V/Q失调和增加氧的扩散,高浓度给氧效果更佳,但伴有明显CO2瀦留及呼吸调节异常者,高浓度给氧可造成呼吸抑制,不仅缺氧不能改善,且可使CO2瀦留加重。

3.

扩散障碍:氧从肺泡扩散入血,必须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包括肺泡上皮、基底膜、间质及肺泡毛细血管内皮。肺泡膜增厚、肺组织水肿或毛细血管壁增厚以及气体扩散面积减少均可使扩散功能下降,出现缺氧。凡有肺泡毛细血管膜增厚产生低氧血症的肺部疾病,通称『肺泡毛细血管阻滞症候群』,常见於肺间质纤维化、肺水肿,此类患者,吸入纯氧可取得良好效果。由於CO2扩散能力强,扩散障碍多以缺氧为主,CO2常无明显瀦留。

4.

右向左分流:此类缺氧是由部分於静脉血未经肺氧合作用,直接进入左心或动脉系统,见於先天性心脏病、动静脉瘘(解剖分流)或肺不张(功能分流)。吸入纯氧或进行高压氧疗,使血液溶解氧量增加,可改善此类缺氧。

5.

心力衰竭、心肌梗塞、脑缺血、末梢循环衰竭:此类患者对缺氧耐受性差,paO2降至6.7 kpa(50 mmHg)时,即可危及生命;paO2达到8.0 kpa(60 mmHg)时仍可诱发心律失常及心搏出量下降。因此,对此类患者,只要paO2降至9.3 kpa(70 mmHg),即应给予氧疗。

二、缺氧程度的判断及给氧指标

1.

轻度低氧血症:无发绀,SaO2在80%以上,paO2在6.7 kpa(50 mmHg)以上,paCO2低於6.7kpa(50mmHg),一般不需氧疗。心、脑疾病患者,末梢循环衰竭者,或预计低氧血症可能恶化时,氧疗可能有意义,可酌情给予。此类患者无CO2麻痹,无需依赖低氧驱动呼吸,氧疗不会造成呼吸抑制。

2.

中度低氧血症:发绀明显,SaO260%~80%,paO24.0~6.7kpa(30~50mmHg),氧疗可减轻低氧血症及改善症状,若paCO27.3 kpa(55

mmHg),给氧不当可能引起呼吸抑制,给氧浓度应控制在24%~28%。

3.

严重低氧血症:严重发绀,SaO260%,paO24.0 kpa(30 mmHg),应立即进行氧疗,此类患者常因通气过低而伴有严重CO2瀦留和中枢CO2麻痹,开始时应采取低浓度给氧,氧浓度控制在24%,以後逐渐提高浓度。如无CO2瀦留,可高浓度给氧。

5.

进行氧疗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

总述

氧疗与其他药物治疗一样,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如应用不当亦可出现毒副作用,对此应该引起重视。氧疗对机体的危害主要有如下几

方面:

CO2潴留

伴有paCO2增高的呼吸衰竭患者在氧疗后,常出现paCO2进一步升高。对于通气不足为主的呼吸衰竭患者,当FiO2增加到25-30%时,部分患者的paCO2可升高20-40mmHg。发生CO2潴留主要与氧疗后缺氧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减低、每分钟通气量减少及通气/血流比例进一步失调等因素有关。此时应尽量减少FiO2(即采用低流量吸氧,限制氧流量为1-2L/min),同时加强病情观察和血气监测,当paCO2迅速升高时应及时采用机械通气治疗。

吸收性肺不张

对呼吸道不完全阻塞的患者,在吸入较高浓度氧后,局部肺泡内的氧被吸收后,易出现肺泡萎陷发生肺不张。预防措施主要包括:FiO2尽量小于60%、如行机械通气应加用pEEp、鼓励患者排痰以保持局部气道通畅。

氧中毒

氧中毒是氧疗最主要的毒副作用,尽管发生率很低,但发生后危害严重,应引起重视。氧中毒导致急性肺损伤,出现类似ARDS样改变,临床主要表现为气管支气管炎、ARDS、无气肺不张和影响儿童的肺发育等,还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红细胞生成系统、内分泌系统及视网膜。尚无发对氧中毒进行早期诊断,也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氧中毒系医源性疾患,最好的治疗是预防,限制高浓度吸氧是临床上有效预防氧中毒的方法。引起氧中毒的唯一原因是长时间高浓度吸氧,但究竟给氧浓度的安全界限是多少,至今认识尚未完全一致。普遍认为常压下吸氧浓度在60%以下是安全的,不会引起氧中毒。临床观察表明常压下吸入纯氧6小时就可能出现呼吸道粘膜的损伤,吸纯氧超过24小时即可发生氧中毒的典型改变。临床中进行无创氧疗时,FiO2很难超过60-80%,同时有研究表明危重病患者的肺可能比正常肺能更好耐受氧的损伤作用,因此在常规氧疗时(如经鼻或面罩氧疗时)不必担心会发生氧中毒。但在机械通气时,由于此时FiO2能得到有效保证,因此应尽量将FiO2控制在60-80%以下,以防止60-80%氧中毒发生。

吸脂手术后多久能恢复


这是一个以瘦为美的时代,尤其是对于女性而言,几乎每一个女性都期冀自己能够有纤细苗条的身材。但是减肥的过程往往是比较痛苦的,比如说运动减肥容易导致身体劳累,节食减肥不仅会影响肠胃且反弹现象比较严重。而吸脂减肥,就是一种减肥效果比较好的方式了。那么,吸脂手术后多久能恢复呢?

一、吸脂手术后多久恢复?

吸脂术后一般必要留院观察1天,术后必要休息2-3天。建议在手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各复查1次。一般吸脂手术恢复期是1到3个月,不过这个功夫并不是绝对的,吸脂后的恢复现象视每个求美者的体质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现象下,越是年轻,结构的修复能力越强,恢复的功夫就越短。吸脂范围大恢复功夫长。

二、吸脂手术后个人保护方面有哪些必要注意的?

吸脂后要尤其注意穿束身衣。所谓三分治、七分养,把脂肪君请走只是战役刚刚打响!想要恢复快,曲线美一定要注意下面这几条:

1、

术后1天,穿戴紧身束身衣,依据部分现象随时调整弹力服装的压力。必要穿1个月上下

2、

术后3天,为了让淋巴结构液才能成功回流,应尽量高抬腿部,减轻肿胀。

3、

术后3-5天,部分吸脂的针眼还没有完全愈合,不能洗澡。

4、

术后7天,为了加速血液循环,适当运动才能采纳温水敷腿、泡澡。

三、吸脂手术后饮食注意事项

此外,绝对不能忽视了吃!吸脂术后假如在饮食上不加注意,那么脂肪很可能会换个位置继续囤积,身材难题又会来烦恼你。

合理安排三餐,早餐尽量选用高纤维、低脂的食品,麦片、低脂鲜乳都是不错的选用,至于肉类则留待中餐,晚餐才能吃得清淡点的,蔬菜要占大部分。注意不要吸烟喝酒,少吃海鲜和辛辣食品。

升白针多久见效?


升白针是一种治疗身体肿瘤疾病的一种方式,是通过注射的方式来达到治疗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在化疗后可以进行注射,根据不同人的体质升白针的见效时间也是不一样的,通常情况下在注射升白针后12-24小时后起效,期间可以多注意身体休息,避免劳累。

升白针多久后见效

这个一般是在第二天就会有上升,但是有的人反应没有那么好,可能会长的不是很多,那就要多打一针,一般的升白胺的话,12小时内疚能起作用,化疗期间要要严密检测白细胞情况

为什么要用「升白针」

升白针在化疗后白细胞减少中的意义,是缩短白细胞减少持续的时间,减少因「夜长梦多」而继发感染的风险,对于在此期间已经出现感染的患者,应用升白针则是为了尽快提升白细胞到安全水平,以利于感染的控制。

哪些患者需要「升白」治疗?

从化疗方案的角度来说,使用高强度方案的患者,化疗后出现的白细胞减少,预计骨髓抑制持续的时间长(7 天或 10 天以上)、程度重(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低于 0.5×109/L),在此期间因「夜长梦多」,患者感染风险增加,则需要及时给予升白针,缩短粒细胞缺乏持续的时间,减轻骨髓抑制的程度,降低感染风险。

从患者的角度来说,一些年老体弱的患者,合并慢性心、肺、肝、肾疾病及糖尿病的患者,机体代偿能力差,一旦感染很可能就「要了命」,在这种情况下,化疗后白细胞减少要及早给予升白针,使患者尽快度过化疗后白细胞减少这段时间,减少发生感染的风险。

但如果是中青年患者,没有脏器合并症,白细胞减少程度不重,预计持续的时间也不会太长,即便感染的话,你也有足够的信心控制感染,这类患者化疗后如果出现白细胞减少,给予密切观察也是可行的。

实际上,上面所谈的处理已经是比较积极的了。在大多数的指南中,对于化疗后的白细胞减少乃至粒细胞缺乏,如果患者不发热的话,并不常规推荐升白针。即便患者在粒细胞缺乏期间出现发热(指体温大于 38.5℃ 并持续 1 小时以上,且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 0.5×109/L),首要的治疗是及时给予抗生素,升白针 也不是必须的。

在粒细胞缺乏乃至 FN 的治疗中,要根据患者当时的病情及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来判断是否需要给予 升白针,只有合并了脓毒症、肺炎、真菌感染、粒细胞缺乏的程度重(0.1×109/L)、预计 FN 持续的时间比较长(7 天以上)、患者出现低血压、脏器功能不全时,才推荐升白针。此外,65 岁以上的老年人,也推荐在 FN 中使用 升白针,以尽可能缩短粒细胞缺乏的持续时间、避免并发症。

奶吸空后多久会有奶水


对妇乳期的女性来说,当乳房内的乳汁被宝宝吃空以后,奶水会逐渐的再次出现,一般情况下1到2个两个小时就能够达到分泌充足的效果,所以说对于宝宝来说,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现缺奶的情况的,当然有些母亲因为某些原因,可能会导致奶水不足的情况,这时候可以适当的给宝宝吃一些婴儿配方奶粉。

母乳喂养注意事项

1、乳房保养:

孕妈妈如果决定母乳喂养,那么就要从孕前开始保养乳房,洗澡的时候注意按摩,佩戴宽松的胸衣,避免压迫乳腺造成堵塞,如果有乳头内陷等问题,可以请教医生,尽量早点矫正。

另外,妈妈的乳头应经常保持清洁,防止乳头、乳房疾病的发生。如果今后喂养的时候,姿势和方法得当,其实问题不大。每次哺育宝宝之后,如果宝宝没有将乳房吮吸空,应当用吸奶器将多余的奶水吸出,这不是浪费,排空了乳房才能促进乳汁更多地分泌,还能减轻新妈妈的涨奶痛苦,对乳房的健康也有保健作用。

2、尽早开奶:

一般来说,产后30分钟之后,虽然这时候新妈妈还未开奶,乳房中可能没有足够的奶水,但也要尽量给宝宝吮吸乳房,尽早培养起宝宝吮吸乳房的习惯。否则的话,宝宝日后可能会排斥妈妈的乳房。

3、不要丢弃初乳

产后五天内,妈妈分泌的乳汁称作初乳。有些妈妈认为初乳是“脏”的,或认为初乳没有营养价值,挤掉丢弃了,这很可惜。其实初乳是营养的精华所在,富含最高的人体免疫因子和生长因子,能够增强宝宝的免疫力,促进宝宝的发育。因此产后五天内应当随饿随喂,尽量多给宝宝补充。

4、注意母乳不足:

妈妈母乳量不足时,经常会有哺乳前乳房不胀,哺乳时宝宝吞咽声少,哺乳后宝宝睡眠短而不安,常哭闹,体重不增或增加缓慢,这个时候,妈妈需找出原因加以纠正。

5、宝宝边吃奶边睡觉影响大:

不要让宝宝含着乳头睡觉,这样不仅不卫生,而且容易引起窒息、呕吐,同时还会影响婴儿牙床的发育导致畸形。

6、保持心情愉快:

妈妈要以轻松的心情喂奶。如果妈妈在精神上有负担或者心情很紧张,都会影响乳汁的分泌。

生脉饮能升血压吗


生脉饮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药物,主要的功效是可以对一些气血两亏,以及心跳过速,呼吸短,经常出汗的人达到治疗的效果,同时还能治疗心肌梗死和心绞痛,对身体具有很好的疗效,生脉饮能升血压,这是很多人开始关注的问题,因为大家也不希望会影响到自己的血压健康。

低血压吃哪种生脉饮好呢?

如果从中医角度来讲,生脉饮对低血压的患者有一些好处,但是在临床应用来看,生脉饮并不能提高血压。低血压的患者,平时吃饭可以适当多摄入一些食盐,多喝水,保证体液充足,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另外,如果血压偏低没有临床症状,可以不用药物干预。

生脉饮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脉微自汗。可用于治疗心肌梗死,心绞痛,休克,低血压,心律失常,肺心病,流行性出血热,克山病等。服用生脉饮可以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微循环,抗休克,调节血压,抗心律失常,抗炎。

生脉饮有很好的疗效,里面含有的人参含有人参皂甘,能强心气、补肺气;五味子具收敛的功用,能预防元气耗散;麦门冬含糖体,能滋阴清热,因此生脉饮在夏天既能预防中暑,也能保气养生。人参对血压低有很好的疗效。

一般症状不明显,但较重时会出现疲倦、头晕、健忘,还可能出现心前区憋闷。体位性低血压又叫直立性低血压,常在平卧、下蹲突然站起或长时间站立时出现,此时会出现眩晕等短暂性脑缺血症状.,一般可用党参30克,黄芪30克,红枣10个.煎水当茶饮来调理试试的,一般有较好的疗效.

最后,笔者建议患者们最好是到正规的专科医院去检查下,因为不同的人病情不一样,对症下药才是最重要的。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