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的中药

2019-10-15 │ 养生的中药 夏季熬什么养生汤

自己熬的中药怎么保存

“拿体力精力与黄金钻石比较,黄金和钻石是无用的废物。”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养生越来越看重,药物不能替代养生,只有观念和行动结合的养生才是有效的。日常生活中关于中医养生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请您阅读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自己熬的中药怎么保存》,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熬制中药的时候会散发出一股浓郁的药香,不少人闻见这股药香会感觉到恶心,但是有一部分人是非常喜欢这股药香的。小时候弄堂中的药香也成为了大家童年中一个特殊的记忆,自己在家中熬制出中药之后,一定要注意保存,才不会让中药变质。所以需要用中药慢慢调理身体的人,就应该学习到中药的正确保存方法。

熬好的中药怎么保存才是正确的?

1、 真空密封包装保存

在保存方法中,真空密封包装是最为常见的,通常包装上还会标明相应的保质期和保存方法。在这方面国家暂时还没有统一的规范要求,因此不同医院熬出来的中药的保质期是有所不同的。真空密封包装的药物最好的保存方法是冷藏,但是冷藏时间不能大于7天,如果超过7天,则要先检测药物是否变质。需要注意的是,药物在冷藏之后需要用开水将其再次煮沸才能服下。

2、 放入器皿中保存

中药如果是放置在器皿中冷藏保存,在3天之内需服用,否则很容易就会变质。这不仅仅会影响药效,还可能会产生副作用伤害身体。采取这种方式保存的药物,最好能够当天熬制当天喝。

中药保存时间的长短不但与保存方式有关,还与药液的含量有关系。如果药液中含有蜈蚣、蝎子等动物或含糖量较高,保质期就会相应的缩短。药液保存的时间如果较长,需要在服用前检查有无变质。对于真空密封保存的药物,要检查有无鼓起;器皿保存的药物需要看看药液有无变味或有无出现气泡等异常情况。

yS630.Com相关推荐

熬好中药的保存方法


熬好中药的保存方法

中药都是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的,所以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服下,否则不仅不能够治疗身体的疾病,甚至还有可能出现副作用。那么熬好中药的保存方法是怎样的?一起来看看。目前市面上的中药保存方法有两种,具体如下:

1、真空密封包装方法

这种一般都会在包装中注明保质期和保存的方法,但是目前国家并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统一规范,所以会出现不同医院或者是药店煎煮出来的相同药物保质期不一样。

如果是密封真空包装的,那么最好在冷藏室中保存,保存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周,如果超过了一周的时间,那么最好检测一下是否变质,在食用之前最好用开水重新煮沸之后再服用。

如果发现中药的密封真空包装袋鼓起来了,或者是中药变味了,那么就说明已经变质了,千万别喝。

2、自带器皿保存方法

如果是使用患者自己提供的器皿来盛放中药,那么最好不要喝隔夜的中药,就算是放在了冷藏室,那么也不要超过三天,否则很容易出现中药药液变质,影响疗效甚至出现副作用。

大部分的医生在一次开药的时候都会开出4天到7天左右的药方,如果患有的是慢性疾病,那么甚至有可能开出两周以上的中药方,一般患者都是会选择在医院或者药店代煎,这个时候一定要了解煎好的中药怎么保存这个问题。

熬中药的正确方法

1、用具

煎煮中药的用具最好是砂锅,忌用铁、铜、铝等容器。因为这些容器的金属化学性质较为活泼,易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变化,影响中药成分的含量,使中药的效应减低或消失。

2、水量

原则上第一煎加水要超过药面3~5厘米,第二煎超过2~3厘米即可。但也要看药物是否吸水,如药物容易吸水,可以多加一些水;而药物不易吸水,可以少加水。

3、浸泡

浸泡时间以30分钟为宜,但具体浸泡时间也要依据药材而定。如植物的根、茎、果、矿物药、动物内脏等,浸泡时间可以长一些。而花、叶等,浸泡时间短一些。

4、时间

一般火候是“先武后文”,即煎开前用较强火力,煎开后用较弱火力。要做到武而不烈,文而不缓。按照常规,第一煎煮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第二煎煮时间以15~20分钟。

5、先后

由于药材的特殊性,有的要先煎如金石类、甲壳类药物;有的要后下,如叶、花,钩藤等;有的要包煎,以避免刺激咽喉,或以利于药物成分的渗出,有的胶类药物要炖化后加入药液中服用。而贵重药物要另煎兑入服用,以免药物的浪费。

喝中药期间的禁忌

1、忌萝卜

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黄芪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会削弱人参等的补益作用,降低药效而达不到治疗目的。

2、忌生冷

生冷类食物还易刺激胃肠道,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在治疗“寒症”服中药如温经通络、祛寒逐湿药,或健脾暖胃药,不可不忌生冷食物。

3、忌浓茶

一般服用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

4、忌辛辣

热性辛辣食物性多温热,耗气动火。如服用清热败毒、养阴增液、凉血滋阴等中药或痈疡疮毒等热性病治疗期间,须忌食辛辣。

5、忌油腻

油腻食物性多粘腻,助湿生痰,滑肠滞气,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腻食物与药物混合更能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

熬好的中药能冷冻保存吗?


平时生活当中熬好的中药在没有马上喝完的情况,下要注意保存好,装好放到冰箱保鲜层就可以,没有必要冷冻保存,而且也要注意熬好的中药还是要趁热喝完,不能够放置太久时间。

1、假如是自己煎药,时间又不仓促、紧张的话,最好当日煎、当日服。如果因各种原因需要将药液隔夜放置,应装在加盖容器中,放置冰箱中冷藏保存,饮服前用家用微波炉转上0.5~1分钟。

2、而医院,药房利用现代技术为患者一次性煎好的袋装中药汤液,其药液经过高温处理,病原微生物已被杀死,不会导致药液变馊。加上煎好的药是根据服用次数单剂量密闭包装,不与外环境接触,相对安全。

3、需要注意的是:①煎好的袋装药液应放冰箱中保存,按照医嘱按时服用;②服用前应该检查包装是否完整,如药袋出现胀鼓或有破洞,应更换一包;③服用前可连袋放入大杯中,倒入热水,待药液温热后服用,或剪口倒出药液,用家用微波炉加热0.5~1分钟服用。

中药怎么熬 中医教你如何熬中药


中药养生法一直是大家所喜欢的中医疗法,对于治病来说,中药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地位,能够从根本上帮助人们解除疾病困扰.很多人熬中药都用中药煎药机,其实中药怎么熬,大家真的都知道吗?熬制中药也是要讲究科学的方法的。

中医教你如何熬中药

1. 煮药需用白开水

现代社会的人们熬制中药,都是打开自来水直接使用,而自来水大多都是经过氯消毒的,里面或多或少会有残留,同时里面还会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容易和中药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影响药效。

2. 先煎后煎分药性

贝壳类、矿物类、骨甲类等应先煎。贝壳类有牡蛎粉、蛤粉等;矿物类有石膏粉、龙骨等;骨甲类有鳖甲、龟板等。此类药应先煎十分钟后再放入其它药物。有些药方要求煎药时必须后煎的中药,“后煎”就是将药煎十分钟后再放入药罐,因为有些中药久煎无效,像钩藤等。有些芳香带味药,久煎减低药效,如金银花、连翘、薄荷等。还有些药久煎可以减轻药的毒性,如马钱子等。煎前好先把药材用温水泡四十分钟,好让中药泡透以便将药的有效成分更多地煎出。

3. 开盖关盖要注意

一些挥发性药材,如果敞开熬,有效成分会随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药效将大打折扣。一般是辛散解表或芳香化湿类药物,如薄荷、苏叶、藿香等,且煎煮时间不宜过久。又如一些补益类药物如人参、鹿茸、西洋参等,需要在容器内用小火慢煎久熬,才能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煎煮出来,也应该盖上盖子,以防止药物成分在慢煎久熬中随水蒸气失去了。

一些重量轻、体积大的药材,如金钱草、番泻叶等,如果熬药容器不够大,盖上盖子易使药液溢出。另外,有些不易溶解的药材,煎熬时需经常搅拌,这样的药物好不要盖着盖子煮。

在搅拌的时候也是很有讲究的,好顺着一个方向搅拌,这样能够使药材充分溶解在里面,这样熬出来的中药效果更好,大约每10分钟翻动一次。

4.用火用锅有讲究

有的药要久煎微火,有的药要猛火时间短。久煎微火是指滋补药,猛火时间短是指通便药、伤风感冒药。煎药好用砂锅,砂锅受热均匀,药煮开时它的滚动就像浪头,有撞击力,再用筷子不断地搅拌,像洗衣机将衣服的脏物洗掉一样,这样才能把药里的有效成分全部煎煮出来。用高压锅煎药就没有这些撞击力和搅拌作用,药的成分会受影响。

中药怎么保存


中药是现在治疗疾病比较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因为我们都知道使用中药治疗和解决身体的一些疾病的话,可以减少各种副作用问题的发生,所以一般在生活当中,存在一些疾病的时候大家都可以利用这样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是也不能够忽视中药的正确保存方法,下面我们就具体了解一下,关于不同中药的保存方法。

参类药材:参类药材包括野山参、红参、糖参、生晒参、西洋参等,因含有较多的糖类、黏液质和挥发油等,所以容易出现受潮、泛油、发霉、变色、虫蛀等变质现象。对确已干透的参,可用塑料袋密封以隔绝空气,置阴凉处保存即可。也可用塑料袋包好扎紧袋口,置于电冰箱冷冻室里,就能保存较长时间。

虫草:如果量很少,而且储藏时间很短的话,只需将其与花椒放在密闭的玻璃瓶中,置于冰箱中冷藏。也可喷洒少量95%药用酒精或50°左右的白酒密封贮存。虫草保存不宜过久,否则药效会降低。

鹿茸:鹿茸要放在一个通风的地方,然后用布包一些花椒放在旁边。也可喷洒少量95%药用酒精或50°左右的白酒密封贮存。如果保存得当,三五年内鹿茸的药效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枸杞子:本品含糖较多,极易吸潮泛油、发霉和虫蛀;而且其成分的色质也极不稳定,容易变色,是中药材中较难保养的品种。可将枸杞子用乙醇喷雾拌匀,然后用无毒性的塑料袋装好,排除空气,封口存放,随用随取。此种方法既可防止虫蛀,又可以使其色泽鲜艳如鲜品。或将枸杞子置于冰箱中0-4℃保存。

藏红花:是著名的活血中药,它的贮存要注意经常保持油润,因此宜将它放入密封的小瓷缸内,置于阴凉处保存。

麦冬:含有粘性糖质,易吸潮泛油,若需长时间保存,应放置在密闭容器中,冷藏避光保存。

菊花、金银花等花类药材:含有挥发油类成分,且易变色、生虫,长时间保存,要贮存在密闭的容器中,放置在阴凉干燥处,避光保存。

要是中药保存不当,就容易变质生蛀虫,这个时候服用的话不利于身体健康,也无法更好地发挥它的养生保健效果,所以希望掌握了以上所介绍的这些方法之后,那么大家在生活当中购买的这些中药,都能够做到正确的保存。

中药该怎么熬


二、中药要洗吗三、如何计算熬药的时间

中药该怎么熬

1、中药熬药前要先用水浸泡

一般在熬药之前药材要先用冷水泡50-60分钟,但不同种类的药材需要浸泡的时间是有所不同的。一般花、叶、草等较为松软,质地比较稀疏的药物浸泡50分钟即可。而根、茎、皮等质地坚硬的药材则需要浸泡一个小时左右。掌握不同药材的浸泡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药材只有在浸泡充分后,有效成分才能较快的溶解在水中。

2、中药熬药要注意水的用量和火候

熬制中药时,水的用量也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放入过多的水,会使得熬药的时间变长,这会使得不耐热的药物药效有所减弱。一般来说,熬制中药所需要的水量比药面高1-2指是最为适合的。通常来说,药物需要熬2-3次,最后把药汁倒在一起饮用即可。

还要注意火候,熬药一般急火熬沸,慢火熬至液汁的方法。一般性药需要熬半小时,补药需要熬制的时间长些,而像解表发汗类的药物需要熬5-10分钟左右。

3、中药熬药要注意药物的熬制顺序

贝壳类、矿物类、骨甲类等应先煎。贝壳类有牡蛎粉、蛤粉等,矿物类有石膏粉、龙骨等,骨甲类有鳖甲、龟板等。此类药应先煎10分钟后再放入其他药物。

有些药方要求一味药或几味药后煎,也就是在其他药煎10分钟后再放入药罐。因为有些药材久煎无效,如钩藤等;有些药材带有芳香味,久煎降低药效,如金银花、连翘、薄荷等。

此外,有些药久煎却可以减轻药的毒性,如马钱子等。煎药前最好先把药材用温水泡40分钟,让中药泡透,以便将药中有效成分更多地煎出。

4、中药熬药要选好锅

熬中药最好的锅就是砂锅或搪瓷锅,现在还有一些人使用铝锅,严重来讲,这是不符合标准的。而铁锅是最不适宜熬中药的。按照中医的理论,熬中药最好是选用砂锅或者陶罐。这两种材质的锅性质比较稳定,不容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而且传热效果均匀缓慢,能够保证中药汤剂的质量。因此,这两种材质的锅也从古沿用至今。除了这两种锅,搪瓷器皿、不锈钢锅也可以用于熬制中药,但是效果不如砂锅和陶罐。

中药要洗吗

中药一般是不需要洗的,中药材在制作时通常会经过一系列的炮制,其中就有清洗去杂质、晒干等一系列的程序,这样的药材煎出来的中药,卫生条件是达标的。有些中药是不能洗的,洗过之后药效会流失。像含有水溶性的糖以及甙类成分的药,如果水洗之后,这些药的成分有一部分就会溶于水中,从而就会导致药效降低,影响到治疗的效果。

还有一些药物就是粉末状的,而在配药的时候还是需要研末的,比如像龙骨、桃仁、滑石粉等,如果将这些药物洗一遍的话,不仅会造成药物的损伤,从而还会影响到药效。还有些药物需要炮制的,像醋制元胡、蜜炙麻黄、酒制大黄、胆南星等,炮制后的药物加入了蜜、醋等辅料,如果清洗的话,就会导致这些辅料的流失。

如果你想洗药的话,可以快速的冲洗。而在煎药前,还得要先将药浸泡半小时到1小时的时间,这样可以让水分全部浸入到药材当中,而且药材的有效成分也会先溶解到水里一部分,这样煎出的效果会更好。

如何计算熬药的时间

从水开后算起,分为三种情况:

1、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病的清热发散性药物。头煎从沸后用中火偏大煎煮15~2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0~15分钟左右。

2、用于治疗一般常见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脏腑功能失调、高血压病、心血管类疾病的调理性药物。头煎从沸后中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5~20分钟左右。

3、用于治疗虚损性疾病的补益药,如:气虚、血虚、肾虚等各类虚损病症的药物。头煎从沸后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钟左右,第二煎药沸后再煎20~30分钟。

外用中药怎么熬


有一些疾病的病人需要使用中药进行治疗,而且还是外用治疗。应该注意很多问题的,例如中药已经拿回来之后,自己需要进行熬制。可是熬制中药的注意事项是比较多的,所以应该特别的注意一下。外用中药我们可以了解很多不同的问题发生,所以外用中药怎么熬呢?

首先,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制作膏药所需的中药种类也不同。我们可以到药房咨询中医,由他开出药单配好中药,再进行购买。回到家准备一个带盖的容器,将全部药品倒入,搅拌均匀。再注入冷水,浸泡一天,水要超过药品15厘米。

其次,锅中加水和中药,大火煮开,然后调小火煮,关火后,过滤出药渣和药汁。药渣需要继续加水熬煮,如此三次,三次熬出的药汁合在一起,静置一天后,用纱布过滤三次,尽量得到较为纯净的药汁。

再次,将过滤后的药液继续在锅里煮,边煮边用筷子搅拌,以防烧焦,直至药液变得浓稠。

然后,可根据个人爱好加入鹿角胶、阿胶、冰糖、芝麻等, 用小火边熬边搅拌至膏体状。

最后,将膏体装入陶瓷做的容器内,不能选用金属类的容器,因为金属会和膏体发生化学反应。装好后可以放在冰箱内储存,以免膏体受热变质,应放置于干燥阴凉处。

膏体制作完成后,其使用方法也需注意。当肌肉、韧带拉伤肿痛时,不应马上使用膏药,这时是起不到消肿的作用的。患处有伤口时,也不宜使用膏药贴,可能会导致伤口化脓。有些膏药的作用是活血化淤,此类是孕妇禁用的。如果使用膏药贴后,患处有不良反应,则视为过敏,应马上撕去膏药贴,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了解正确的使用方法可以为我们免去许多的麻烦,病情也能得到更有效的治疗。

中药怎么熬 原来要用这种锅熬中药


现在很多人生病都会选择中药进行调理,那么关于怎么熬制中药大家知道吗。中药调理的效果比较好,不过吃中药不能吃什么我们应该了解一下。很多人都会好奇中药和西药可以一起吃吗?下面就会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中药怎么熬

用什么器具熬好

我们在熬中药的时候应该使用瓷器或是砂锅,其次为不锈钢锅、搪瓷锅或是耐高温的玻璃器皿,采用这些锅类主要是因为它们都是比较稳定的化学物质,能避免传导过快,很少会在熬制中药的时候出现化学反应。

熬煮前准备工作

在熬制中药的时候,我们应该将药物浸泡一会,让有效的成分比较容易溢出。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应该浸泡十五分钟左右。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时间就要长一点了,要泡半个小时左右。用水量要超过药物的1-3厘米。

熬煮时间

熬药的时候大多都是根据药性来决定的,很多药物都是在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能熬制太久,一般在沸腾之后熬制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之后文火熬制40到60分钟左右。熬煮时要搅拌药料2-3次。

熬煮火候

一般应遵循“先武火后文火”的原则,也就是说沸前用武火,使水很快沸腾,沸后用文火,过程中应该盖上盖子,以防止药物成分在久熬中随水蒸气丢失。

服药时间

一般而言,在饭前或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之间服用药物佳;若为补阳或补气药,应选择早上睡醒时服用,补阴或补血药则在睡前服药疗效较佳。要注意的是,若是容易引起恶心、呕吐的祛痰药,或对肠胃较刺激的中药材,则选择饭后服用,才能避免不适症状发生。

服中药勿放糖

有人喝药喜欢放糖,以缓解苦味,这是不可取的。因为糖也是一味药,而且不同的糖作用还不一样,比如:白糖性平,滋阴收敛;红糖性温,能活血;冰糖甘寒生津。药液加入糖后,等于在原来的方子里又加进去了一味药,方子就变了。

吃中药不能吃什么

1、生冷类食物

此类食物性多寒凉,主要作用为清热解渴,故适合热证疾病。但却易影响胃肠功能,因此虚寒体质者及胃肠病患者,当禁忌。

2、辛辣类食物

此类食物多辛热,有通阳健胃之功效,若过多食用则易生痰动火,散气耗血,故该类饮食仅适合于寒证疾病者,而不适于阴虚阳亢之体及血证、温病、痔瘘、痈疖患者等。此类食物包括葱、蒜、韭菜、生姜、酒、辣椒等。

3、发物类食物

儿童中药怎么熬


成年人与儿童喝中药有许多不同之处,比较明显的就是儿童中药的熬法上,那么儿童中药怎么熬是正确的呢?儿童喝中药要根据孩子的体重、年龄等进行量的配制。儿童中药在熬制时可选择砂锅或瓦罐为好,这些材料对于保持中药的药效有很好的作用,注意一定不能用铁锅或铜锅。

(1)用具:一般用砂锅、瓦罐为宜,陶瓷、玻璃器皿也可,忌用铁锅、铜锅。以免药液变色或发生化学反应而影响药效。容器大小要适宜,过大,水量相对较少,药味的煎出受到影响;过小,水沸后药液易溢出,两种情况均会影响药效。煎药时应加盖,防止有效成分挥发和煎液量减少。

(2)准备:煎药前宜将药物用冷水浸泡30分钟左右,以使其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火候:煎药有“武火”、“文火”之分,因病情治疗目的不同,分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等。如果清热解毒兼有养阴益气类补药,宜开始武火,后面文火,时间30分钟即可。如何使用取决于药物的性质和地处方中各药,按其性质加水量,须视药物的吸水量、煎熬时间和需煎取的药液量而定,一般头煎,配水量为煎取药量的2~3倍,或水面超过药面3~5cm。煎加水量以浸没药面即可,冬春季节,可提前2~4小时加水泡药,以浸出质重难煎出药味的药物的部分有效成分,并可防止质轻的药在临煎加水时漂浮水面。一些质轻漂浮水面的药物,在煎熬至水沸后,最好翻动一下,便于充分提出药性。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数次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弃掉。(3)煎煮的时间可根据药物作用不同而异,解表药一般煎煮10分钟,清热药煎15~20分钟,滋补药煎30分钟左右。属芳香类药应后入,在主药煎好时,再煎4~5分钟。煮沸后不宜频频开盖,以免气味散失,又不使药液溢出或将水熬干。中药需煎煮两次,煎好的药汁不宜过多。可根据孩子的年龄控制药量;一般学龄期儿童为150~200ml,幼儿为100~150ml,乳儿为50~lOOml。

(4)中药煎法不按要求是会影响疗效的,如不需久煎的,时间煎长了就无效;需久煎的,时间煎短了,没有药效。所以中药的煎法要高度重视。

怎么熬中药呢?


中药调理治疗身体存在的一些病痛是比较有效的方法,而且我们都知道老一辈的中药祛对调理更加安全如何去有效,煎熬这些中药也要注意一些步骤,而下面就是详细的步骤介绍。

1、砂锅熬中药是最理想的。先把药放在砂锅里面,根据药的多少加水,加的水必须漫过中药(千万不要加少了,否则熬中药容易靠干)。大约泡20分钟左右。泡的过程中最好不时用搅拌棒搅一下,这样泡的均匀一些。天热时可以加凉水泡,天冷时用凉水要延长浸泡时间,或者可用温水,这样效果更好邮箱。

2、中药泡好后,放在煤气炉子,或者蜂窝炉子上面开始熬制。在中药熬开之前用大火,熬开之后转为小火慢慢熬,小火熬制大约20分钟。看着表,到时间后,如果药汤还是很多,可以再继续熬一会。切记千万不能把中药熬干了,那只能倒掉。熬中药必须有人在旁边守着才行。熬完后,可用一根筷子放在砂锅沿上挡住药渣,再用药淋子过滤,这样效果更好,

3、第二遍熬制时,可以加温水,加的水应是第一次的一半。也是熬20分钟左右,熬完看看药汤多不多,如果不多就可以直接倒出来。若药汤较多,可以再多熬一会儿。

4、有时间的话可以熬第三遍,加的水是第二遍的水的一半。但是一般情况下,熬两遍就可以了,第三遍的药力很低了,但可以熬完用药汤泡脚。

5、在倒中药时,一定要小心烫手。盛中药的器具最好是陶瓷的或不锈钢的,这样中药不易与器具发生化学反应。

6、中药在熬得过程中如果熬干了,一定不要再加水,必须倒掉,因为熬干的中药毒性相当大。这一点很重要,熬中药时一定记好时间,应该有人专门在旁边看着。

7、中药很苦,喝完后可以吃块冰糖。但熬制中药过程中不要加糖,那样很影响药效。最好憋着一口气喝完,这样感觉就不那么苦了。

泡脚的中药怎么熬


泡脚的中药怎么熬?

1、熬药方法:

1.1、在煎药之前,先把一帖中药倒入锅中加水适量,浸泡半小时。加水量水面应高于中药压实后药面上约1cm。

1.2、头遍煎时,应先用大火煮,待在中药煮开后再熬20分钟左右,之后把熬好的药汁倒入容器中。再往煎药壶中加入适量清水,量同第一次,第二遍煎的时间可以稍微短一些。

1.3、把第二次熬好的药汁倒入容器中,与第一次的药汁混合在一起。即为中药一天的服用量。

2、 中药泡脚的配方

2.1、生姜:祛寒

生姜在中医上属于辛温解表药,有祛寒解表的作用,而且毒副作用较小。生姜能够刺激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怕冷、容易手脚冰凉的人可以用生姜泡脚。

2.2、桂皮:消肿

桂皮,又称肉桂、官桂或香桂,它与花椒都是家庭中常用的香料,二者都有温肾阳的作用。

2.3、艾草:温肺

据《本草纲目》记载,艾草是性温、味苦、无毒的一味药。它具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也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用艾草泡脚还能够改善肺功能,对于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容易咳白痰的人很有好处。

2.4、红花:防冻疮

红花是一种妇科常用中药,它能够活血通经,祛淤止痛。冬季容易发生冻疮和皮肤皴裂的人在秋季应该提早用红花泡泡脚,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3、中药泡脚的好处

3.1、促进血液循环

热水足浴可以改善足部血液循环,水的温热作用,可扩张足部血管,增高皮肤温度,从而促进足部和全身血液循环;同时热水足浴也使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增加,从而改善了心脏功能,降低了心脏负荷。

3.2、促进新陈代谢

热水足浴促进了足部和全身的血液循环,由于血液循环量的增加,从而调节各内分泌腺体分泌各种激素,如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激素等等,这些激素均能促进新陈代谢。

3.3、消除疲劳

当人体肉体疲劳时,首先出现足部血液循环不良,代谢终产物,钙盐、乳酸微晶体等物质沉积。当人体某个器官功能不正常或患病时,由于病理反射的影响,使足部的血液循环更为不良,更容易产生沉积物,热水足浴是消除肉体疲劳的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3.4、改善睡眠

足部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用热水泡脚对神经和毛细血管有温和良好的刺激作用。这种温热刺激反射到大脑皮层,对大脑皮层起到抑制作用,是兴奋的交感神经顺利地向副交感神经转换。副交感神经兴奋后,此时人处于安静休息状态,从而改善睡眠,消除失眠症。

3.5、养生美容,养脑护脑

通过热水足浴,可以调节经络和气血。同时,足部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从而使头部血流加快,及时足量补充大脑所需氧气和营养物质。

哪些人不宜中药泡脚

1、热性体质

泡脚本身是一种热性刺激,加入的中药也大多是温热类药材,对热性体质的人弊大于利。小儿为“纯阳之体”,体质本身偏热,所以不主张长时间热水泡脚。

2、高血压

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泡脚对高血压是有好处的,因为血管扩张会使血压下降。建议高血压患者在药浴中加些吴茱萸或一点盐,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3、中风

中药泡脚可以改善中风患者的机体循环,促进功能恢复,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类患者由于年龄偏大,加上神经系统病变导致感觉迟钝,家属或护理人员一定要试好水温后再让病人浸泡。

4、糖尿病

为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可以选择用中药泡脚。

5、心脏病、低血压

都不宜用太热的水或热性中药泡脚,这会导致血管扩张,全身血液会由重要脏器流向体表,造成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增加发病的危险。

6、孕妇

可以用温开水泡脚,但是加中药泡脚就有影响肝、脾、肾经的风险,可能造成胎气不稳固,容易引起流产。

中药泡脚误区

1、中药泡脚效果差

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大家都知道,中医中药疗法在疗程方面都是比较长的,所以中药泡脚需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

2、中药可以翻煲几次

中药药效一般煲两次就已经全部释放,如果再煲第三次,那么这些中药水几乎没有什么药效了;而中药泡脚片更是一次性使用的产品。

3、泡脚时间越长越好

中药泡脚一般泡40分钟即可,40分钟可以让足部毛细血管吸收够有效中药成分了,而且泡脚时间太长容易冒大汗,汗液流失过多对心脏是有损害的。

4、泡脚水越烫越好

过高的温度,会烫伤皮肤,而且血液循环一下子太快的话,导致血液上冲,反而引起不适,甚至出现虚脱。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