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季节喝什么茶养生

2019-10-15 │ 什么季节喝什么茶养生 什么季节喝红酒养生

什么季节喝中药调理好

“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养生这种件越来越关注,作好了养生我们的生活质量才更好。对于中医养生您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什么季节喝中药调理好”,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我们都知道对于一些慢性疾病来说,吃中药调理效果是特别好的,因为重要,虽然治疗疾病比较慢,但是效果却很好,而且副作用比较小,很多一些内在的疾病都需要靠中药调理,但是中药熬制却比较慢,而且温度比较高,夏天的时候特别容易坏,那么什么季节喝中药调理好呢?

中医有说法叫"春夏养阴,秋冬养阳",所以一年四季适宜调理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四季养生的关键在于顺应阴阳气化。要根椐你的体质来,人的五脏和四季气化是完全相通的,具体是:春

(风) 气通于肝。夏 (火) 气通于心。

长夏 (湿) 气通于脾。 秋

(燥) 气通于肺。 冬 (寒)

气通于肾。春天是阳长阴消的开始,所以应该养阳。春天主生发,万物生发,肝气内应,养生之道在于以养肝为主,夏天是阳长阴消的极期,夏天主长,万物茂盛,心气内应,养生应以养心为主。秋天是阴长阳消的时候,所以要养阴为主。秋天主收,万物收敛,肺气内应,养生应以养肺为主。冬天,大地收藏,万物皆伏,肾气内应而主藏,养生应以养肾为主,逆之则伤肾,春天会生痿病。

服用中药的时间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有以下6个方面:

1.饭前服: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病位在下,应在饭前服药,以使药性容易下达,如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治疗肠道疾病,也宜在饭前服药,因为在胃空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地通过胃入肠,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

2.饭后服: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病位在上,应在饭后服药。如治疗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在饭后服用,可使药性上行。对胃肠有刺激作用的药,在饭后服用可减少对胃肠黏膜的损害。毒性较大的药,也宜在饭后服用,避免因吸收太快而发生副作用。

3.餐间服:即在两餐之间服药,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治疗脾胃病的药宜餐间服。

4.空腹服:具有滋补作用的汤药,宜早晨空腹服用,以利于充分吸收。用于驱虫或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腹服,这样可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具有泻下作用的汤药也亦如此,以增强药效。

5.睡前服: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以及有积滞、胸膈病等,服药后宜仰卧;有头、口、耳病等,服药后宜去枕而卧;有左右两肋病症时,服药后应按药性的升降作用选择睡姿,如药性升发,应择健侧卧,如药性沉降,应择患侧卧。

6.隔夜服:主要是指驱虫药,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1次,以便将虫杀死排出体外。

yS630.Com相关推荐

经常喝中药调理好吗


经常喝中药调理好吗

1、经常喝中药调理好吗

经常喝中药调理不好,长期吃中药有副作用,不但对胃有影响,更主要的是对肝肾的损坏,因为大部分的药物代谢都是通过这两个主要的脏器进行代谢。

胃的吸收功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而肝肾的代谢功能直接影响疗效甚至危及生命在服用重要期间注意自己的身体情况,及时进行全方位的条理在饮食上一般忌辛辣刺激性的,海鲜类的,过分油腻的也不要吃,生冷的也要忌,忌绿豆汤。

2、朱砂切忌长期服用

朱砂有安神镇静、清心解毒之功效,是历代中医治疗心悸心慌、失眠癫狂的药品之一。同时,许多着名的中成药中也含有朱砂,如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等。但此类药物若长期或超量服用,会对消化系统、心血管、泌尿系统等造成一定危害。

3、雄黄切忌长期服用

雄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分解后会生成三氧化二砷,即砒霜。砒霜进入人体后,会破坏某些细胞的呼吸酶,使组织细胞不能获得氧气而死亡。常用复方制剂有牛黄解毒片、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等,如长期大量服用,会造成雄黄中含砷成分的积蓄,从而引起肝、肾、造血系统等多脏器损害。

4、乌头切忌长期服用

乌头类药物属温经通阳之品,常用来治疗痹证。乌头类药物中毒一般在服药后10分钟至3小时内出现症状。

什么时候喝中药效果最好

空腹服:

空腹服的中药多用于实证疾病,特别是积滞、瘀血、水湿等病证。从部位上说,它适宜于治疗人体心腹以下的疾病(如胃、肝、肾等)。而具体的服药时间包括:天未明时服(如鸡鸣散);平旦(清晨天刚明)时服(如十枣汤);饭前服(如三大承气汤)等。一般,饭前空腹服药,在胃空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通过胃入肠,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

饭后服:

适用于人体胸膈以上的疾病,饭后服药能使药性上行。传统认为:上部的疾病,如耳、目、口、鼻等五官疾病都宜采取先食后服药。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此外,健胃药及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如甘露消毒丹等),宜饭后服用,这样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黏膜的损害。

顿服:

所谓“顿服”是“指一次较快地将药物服完”.通常指病情较急者,煎好后立即服下,取急病急治之意。像治急症吐衄的泻心汤、治肠痈的大黄牡丹皮汤等属于此类。

喝中药需要注意什么

辛辣类:

此类食物多辛热,有通阳健胃之功效,若过多食用则易生痰动火,散气耗血,故该类饮食仅适合于寒证疾病者,而不适于阴虚阳亢之体及血证、温病、痔瘘、痈疖患者等。此类食物包括葱、蒜、韭菜、生姜、酒、辣椒等。如辣椒属热性,若有发热、便秘、尿短赤、口干渴、唇燥、咽喉肿痛、鼻衄、舌质红等热象者食用,必然会加重“上火”症状,从而抵消清热凉血及滋阴药物的功效,故热证病人就诊中医不可同食辣椒。

鱼腥类:

此类食物多为咸寒而腥之品,且含有异性蛋白,易引起过敏反应,多食易伤脾胃并诱发疾病,故脾胃有病者不宜多吃,尤其是过敏体质者更不可食之。此类食物有黄鱼、鲤鱼、带鱼、蚌肉、虾、螃蟹等,而鲤鱼、沙丁鱼、鲇鱼、黄鱼、螃蟹、黄泥螺最易引起过敏。鱼腥类食物亦属发物。

中药什么季节喝效果好


中药什么季节喝效果好

1、中药什么季节喝效果好

春季服药效果最好,春季是生发的的季节,阳气初升,人体的气血也处于旺盛期,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最佳季节。不过一般除了夏天,其他季节都很好。夏天太热了,而中药需要热饮,会比较不舒服。

2、中药哪个时间点喝效果最好

2.1、饭前服

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病位在下,应在饭前服药,以使药性容易下达,如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治疗肠道疾病,也宜在饭前服药。因为,在胃空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通过胃入肠,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

2.2、空腹服

又称平旦服,指在早晨未进食前服药。具有滋补作用的汤药,宜早晨空腹服用,以利于充分吸收。用于驱虫或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腹服,这样可以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具有泻下作用的汤药也是如此,以增强药效。

3、中药的误区

3.1、越贵越补

有些人认为中药[2]越贵越补,常不惜花高价买鹿茸、人参之类的中药,其实进补功效未必就好。“缺什么,补什么”是进补的基本原则,中药不应以售价的贵贱来分功效的高低,关键是根据自身体质来选择相应补品,尤其是老年人,更应以实用为滋补原则。

3.2、越多越补

“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说法很不科学。冬季大量进补,会骤然加重脾胃及肝脏的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器官难以承受,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3.3、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进补‘,不是虚证的人不宜进补。即使是虚证,也有气虚、血虚、阳虚、阴虚之分,人体器官又有心虚、肺虚、肝虚、脾虚、肾虚等不同,人们在进补前,最好先向专业医生咨询,结合各种补药的性能特点,对症施用,如热性体质者,就不适合服用人参、鹿茸、海马等温热性的药物。

怎样给小儿服中药

1~3岁的小儿:每天的中药量约150毫升,每次30~40毫升,分4~5次服用。这个时期的小儿味觉非常敏感,对苦味特别反感,往往食入即吐。在不影响药物疗效的情况下,可在药物内加入白糖、冰糖等调味品,以减轻其苦味。其喂服方法,一般采用被动给药法,即将病儿抱成半卧位,头部抬高,颈部垫上毛巾,固定手足,取塑料软管吸满中药,将管口放在病儿口腔黏膜与臼齿间慢慢挤滴;因体位的作用,药液会慢慢进入口内而咽下。

3岁以上的小儿:每天的中药量为300~400毫升,每次80~100毫升,分3~4次服完。这时小儿的思维已较成熟,大多数都具有自己服药的能力。因此,对这类小儿主要在于循循诱导、耐心解释,不要轻易打骂患儿,以免使患儿产生对抗情绪。要积极鼓励患儿吃药,并在服药后奖赏一些平时喜爱吃的食品,使小儿养成良好的服药习惯。若经耐心劝说无效,也可采用被动给药法。

吃中药的禁忌事项

服用中药时不宜吃生萝卜(服理气化痰药除外),因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黄芪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会削弱人参等的补益作用,降低药效而达不到治疗目的。

生冷食物性多寒凉,难以消化。生冷类食物还易刺激胃肠道,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故在治疗”寒症“服中药如温经通络、祛寒逐湿药,或健脾暖胃药,不可不忌生冷食物。

一般服用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尤其在服用 ”阿胶“、”银耳“时,忌与茶水同服,同时服用会使茶叶中的鞣酸、生物碱等产生沉淀,影响人体吸收。如平时有喝茶习惯,可以少喝一些绿茶,而且最好在服药 2~3小时后再喝。 热性辛辣食物性多温热,耗气动火。

中药什么季节喝最好呢


对于中药,人们常会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对于长时间通过中医药养生或是中草药医治的人来讲,特别是一些老年人,经常会以中医药来对身体进行调理,中医药可以讲与西药是有很大区别的,西医并不需要考虑季节的因素,不过喝中药较为讲究,那么,中药什么季节喝最好呢?

一、中药什么季节喝最好

春季服药效果最好,春季是生发的的季节,阳气初升,人体的气血也处于旺盛期,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最佳季节。不过一般除了夏天,其他季节都很好。夏天太热了,而中药需要热饮,会比较不舒服。

二、中药哪个时间点喝效果最好

1.饭前服

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病位在下,应在饭前服药,以使药性容易下达,如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治疗肠道疾病,也宜在饭前服药。因为,在胃空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通过胃入肠,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

2.空腹服

又称平旦服,指在早晨未进食前服药。具有滋补作用的汤药,宜早晨空腹服用,以利于充分吸收。用于驱虫或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腹服,这样可以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具有泻下作用的汤药也是如此,以增强药效。

3.饭后服

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病位在上,应在饭后服药。如治疗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应该在饭后服药,可使药性上行。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在饭后服用可减少对胃肠黏膜的损害。

三、喝中药不能放糖

加糖服中药会降低药效。首先,多食糖会助热,如果病人有腹胀中满、舌苔厚腻等湿热内停的症候时,一般严禁加糖,以避免不良反应, 有痰者也不宜服用。

其次,白糖性凉、红糖性温,如果把白糖加入温热药剂中,或把红糖加入寒凉药剂中,都会减弱药性,阻碍药效的充分吸收,影响疗效。

再次,中药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糖类特别是红糖,含有较多的铁、钙等元素,中药中的蛋白质和鞣质等成分可与之结合,发生化学反应,使药液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凝固变性,继而产生浑浊、沉淀,不仅影响药效,而且危害健康。

四、禁忌

1.养胃中药“怕”糯米

糯米、肉类、豆类等食物不易消化,正在服用健脾养胃类中药的人最好少吃,以免增加肠胃负担,影响病人康复。

胃肠功能已经减退的老年人,如果多吃这类食物,往往会导致肠胃不堪重负。

2.温补中药忌白萝卜

人参是补气的,而萝卜是行气、降气、破气的,如果萝卜和人参同时吃,可能会削弱人参的补气功效。

其他的温补类药物,如西洋参、党参、黄芪、何首乌、熟地等,都与人参具有类似的功效,不适合与萝卜同服。

无论生的还是熟的,萝卜都有行气的作用,要注意避免与补药合用。

此外,具有清热解毒的绿豆,也会“抵消”人参等药物的补益作用。

五、不苦小技巧

1.掌握含、咽部位

研究表明,人的苦味感受器主要集中在舌头的前半部,以舌尖最为突出。因此,药液入口后,最好迅速含贮于舌根部,自然咽下,也可用汤匙直接将药液送至舌根顺势咽下。

2.掌握服药时间

在一天24小时内,机体有两个吸收药物的“黄金时期”,一个在上午8时至10时,一个在下午2时至3时。

苦味中药可在饭后上述时间内服用。

3.掌握服药速度

药液在口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感觉味道越苦,因此,苦味中药的服用力求干净利落,转瞬即逝。

4.掌握药液温度

中药的服用讲究“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但苦味中药的服用可不拘泥此道。有关专家研究证实,舌头对37℃以上的温度更为敏感,因此,苦味中药汤液的温度应控制在15℃至37℃。

综上所述,相信通过专家关于中药什么季节喝最好这个问题的解答,现在大家应该了解到春季是喝中药最好的季节,希望以上的介绍可以为大家提供到帮助,在此专家提醒大家,假如长时间服用中草药,最好能够在吃完饭了以后服用。

小产可以洗澡吗?吃什么中药调理好


在小产后,有很多事项都是需要女性朋友重视的,其中,小产后是否可以洗澡的问题,就需要大家多加关注。那么,小产可以洗澡吗?

小产可以洗澡吗?

小产后是可以洗澡的,但是如果是刚做完人流手术就不要洗澡,因为这时身体比较虚弱,流产后阴道容易受到感染,子宫内膜感染的几率也会比较大。所以最好是在人流手术的七天之后在洗澡,而且水温一定要适中,如果水太凉,就很可能会感受风寒,留下后遗症。女性在人流手术后一定要注意身体的保养,多补充一些蛋白质,并且要在月经恢复后及时进行复查。

流产后吃什么中药调理好?

1、益宫饮:党参、女贞子、旱莲草、茜草、益母草各15克,白术、蒲黄炭各12克,甘草3克。冷水浸泡30分钟,煎熬取汁150 ̄200毫升,两次分服,日1剂。适用于流产后阴道出血不止者。

2、红糖益母草汤:红糖60克,益母草30克。以益母草煎汤取汁,冲入红糖,分2次服用。适用于瘀性下血过多者。

3、参芪膏:人参60克,炙黄芪500克,饴溏500克。前两味反复煎煮2次,过滤取汁200毫升,入饴糖,文火浓缩成膏,贮存备用。日3次,每次20克,开水冲服。适用于气虚,下血色淡清稀者。

贫血吃中药能调理好吗?


贫血可以用中药调理,建议去医院做详细检查,根据自身来对症用中药治疗了,贫血除了用中药改善,还要注意日常饮食调理,多吃补血的食物,红枣,红豆,红米,猪瘦肉等,营养均衡,每天不要熬夜,熬夜靠心血可能出现贫血的现象,贫血吃中药能调理好吗?我们来了解下。

一.贫血原因

贫血,简单的说就是体内血液缺少铁和蛋白质导致血液运输氧的能力减弱,正因为如此贫血的人往往都会感到头晕、头疼、炫目、乏力、脸色苍白、记忆力衰退等。贫血虽然不算重病但也会影响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女性朋友月经期间身体虚弱,体内的铁等其他元素会随着月经流出体外,再加上月经期间免疫力下降和不注意保养身体,女性朋友很容易患上包括贫血等其他疾病。

二.贫血长时间调理

贫血是种需要长期调养的疾病,不会像感冒这样的疾病吃些药过个两三天就好了,需要检查长期的补铁和补血。通常女人贫血一般服用的是铁剂铁,之缘片,中西结合补铁补血,同时结合日常饮食,正常情况下两个月左右贫血就可以改善了。在贫血期间,还需要治好引起贫血的病因,如月经量多、消化道疾病等。

三.女性贫血饮食如何调理

女人贫血多吃含铁、蛋白质的食物,比如:猪肝、猪血、黑木耳、花生、红枣等,贫血多吃红肉(外表颜色为红色的肉),这样的肉含有丰富的铁与蛋白质,能提高血红蛋白数量纠正贫血。另外补充一些高蛋白的食物,比如:牛奶、鱼、豆类这些也都非常适合贫血的女性朋友。补铁时多吃蔬菜和水果,特别是含维生素C高的橙汁、草莓、泥猴桃对促进人体铁质吸收很有帮助。

四.注意事项

很多女性朋友贫血的原因往往都是对身体不够负责,盲目减肥、依赖咖啡、以素食和水果为主食这些习惯都会导致贫血,特别是青春期正值身体发育的青少年更是要注意营养的补充。所以要想改善贫血,必须要改掉这些不好的饮食习惯。

喝中药的最佳季节是什么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这说得就是“中药”。中药养生有很多的进补功效,不同药性的中药也讲究不同的最佳服用时间,只有择时服药,才能取得最佳疗效。但中药什么时候喝最好?喝中药的禁忌是什么?接下来,下面这篇文章将为你解答。想要知道喝中药的最佳季节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的朋友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一般来讲,上午9时和下午3时左右,是机体吸收药物的“黄金时间”,所以此时服用中药最佳。

 但是不同药性的中药,讲究不同的服药时机。一般而言,治疗虚症和肠胃病,应在饭前30~60分钟服用;而治疗心肺病和其他一般疾病,则通常在饭后30分钟服用为佳,以避免药物对肠胃产生刺激,减少副作用的产生;助消化或对肠胃有刺激的中药,也应饭后服用;而补益药和泻下通便的药物则宜饭前空腹服用。其中,通便药物如大黄、火麻仁等,宜在清晨或白天服用,避免在睡前或夜间服用;驱虫药也应在早上空腹服用,而安神药则应在睡前服用。

 另外,“趁热喝”是大部分人喝汤药的习惯。其实,喝汤药不一定要“趁热”。中医理论认为,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放至30℃~37℃时再喝,而丸、散一类中成药也应该用温开水送服;属于解表、发散风寒的中药,才应该“热服”,并且可在服药后吃点稀饭、热水,以助药力;而止吐、解毒、清热的药,则应该“冷服”,以免引起刺激。

 喝中药的最佳季节是什么?通过以上文章相信大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服药时,一定要走出“趁热喝”的误区,以免使脾胃受到刺激。另外,避免药物久煎使有效成分挥发,服药出汗后要注意避风,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不然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

喝中药的最佳季节


二、喝中药的禁忌1. 中药不能和什么同喝2. 吃完饭多久喝中药最好三、中药太苦怎么办

喝中药的最佳季节

1、什么季节喝中药最好

春季服药效果最好,春季是生发的的季节,阳气初升,人体的气血也处于旺盛期,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最佳季节。不过一般除了夏天,其他季节都很好。

2、哪个时间点喝中药最好

喝中药的最佳时间并不是随便什么时候都是可以的,如果想要获得最好的中药效果,令身体尽快的恢复健康,那么一定要选择喝中药的最佳时间。

一般来讲,上午9时和下午3时左右,是机体吸收药物的“黄金时间”,所以此时服用中药最佳。

但是不同药性的中药,讲究不同的服药时机。一般而言,治疗虚症和肠胃病,应在饭前30~60分钟服用;而治疗心肺病和其他一般疾病,则通常在饭后30分钟服用为佳,以避免药物对肠胃产生刺激,减少副作用的产生;助消化或对肠胃有刺激的中药,也应饭后服用;而补益药和泻下通便的药物则宜饭前空腹服用。其中,通便药物如大黄、火麻仁等,宜在清晨或白天服用,避免在睡前或夜间服用;驱虫药也应在早上空腹服用,而安神药则应在睡前服用。

3、怎样发挥中药的最大药效

传统的趁热喝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在我国很多人都有着趁热喝中药的习惯,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中药都需要趁热喝。中医方面认为一般的重要都应该温服,也就是说药物在煎好直接过滤干净,在常温之中放到大约三十摄氏度到三十七摄氏度的时候再喝;

如果是一些丸子或者是散之类的中成药,那么就应该用温开水来送服;如果是一些具有发散风寒效果的中药,这种才需要趁热服用,并且在吃药之后适当的喝一些热水或者是热粥,这样能够有效的帮助药效散发;但是如果是一些具有止吐或者是解毒功效的重要,那么喝中药的最佳方法应该是冷服,这样才能够达到最大的药效,避免引起刺激。

喝中药的禁忌

1、中药不能和什么同喝

浓茶

一般服用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

萝卜

服用中药时不宜吃生萝卜(服理气化痰药除外),因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吃萝卜会削弱补益作用,降低药效而达不到治疗目的。

辛辣食物

热性辛辣食物性多温热,耗气动火。如服用清热败毒、养阴增液、凉血滋阴等中药或痈疡疮毒等热性病治疗期间,须忌食辛辣。

生冷食物

生冷类食物易刺激胃肠道,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

腥膻食物

一般中药均有芳香气味,含有大量的挥发油,赖以发挥治疗作用,这类芳香物质与腥膻气味不相容。如鱼、虾、海鲜腥气,牛羊膻味。对那些过敏性皮炎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必须忌食腥膻之物。

油腻食物

油腻食物性多粘腻,助湿生痰,滑肠滞气,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腻食物与药物混合更能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

喝中药不能放糖

加糖服中药会降低药效。首先,多食糖会助热,如果病人有腹胀中满、舌苔厚腻等湿热内停的症候时,一般严禁加糖,以避免不良反应, 有痰者也不宜服用。

其次,白糖性凉、红糖性温,如果把白糖加入温热药剂中,或把红糖加入寒凉药剂中,都会减弱药性,阻碍药效的充分吸收,影响疗效。

2、吃完饭多久喝中药最好

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病位在上,应在饭后服药。如治疗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应该在饭后服药,可使药性上行。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在饭后服用可减少对胃肠黏膜的损害。

中药太苦怎么办

1、把握服药时间

饭后半小时以上服药不仅可以防止恶心、反胃,还能减轻药物味苦的感觉,所以味苦的中药可在上述时间段的饭后半小时以上服用。

2、掌握服药温度

正常人口腔内的温度为36.2℃-37.4℃,味觉神经纤维大多分布于舌面,当汤药温度与舌周围温度相近时喝汤药味道最苦。因此,苦味中药汤剂的温度应控制在15-37℃,这样既防止烫嘴,又减轻苦味。

3、加快服药速度

中药在口腔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感觉到的苦味就越大。因此,喝中药最好就是一口气喝下。

4、适当多喝温开水

服用中药汤剂后,如果能立即喝些温开水,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药液的苦味。

5、 正确添加“佐料”

无明确禁忌时,煎药时可适当加些大枣,或在煎好后调些蜂蜜,也可起到减轻药物的苦味。

6、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服药方法

中医认为,解表类中药多属辛散之品,功能为疏散肌表,宜温服;理气类中药,温服则易舒,凉服则易增滞,不利药效的发挥;活血、补血、凉血和止血类中药,温服则沸腾、凉服则淤滞;寒性类中药,更应温服以助发散攻下之力;苦能清热、泻火,燥湿、通泄,有些疾病需要利用中药的苦味进行调治,此时不应添加调味品降其苦味,应顺药性,忍苦服之,以助药力。

七味中药汤饮调理好睡眠


长期的失眠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持续的睡眠不足易造成抑郁和焦虑,所以防止老是睡不着对我们生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推荐几种简单的睡眠调理方法。

酸枣仁汤

酸枣仁三钱捣碎,水煎,每晚睡前一小时服用。酸枣仁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较恒定的镇静作用。对于血虚所引起的心烦不眠或心悸不安有良效。

静心汤

龙眼肉、川丹参各三钱,以两碗水煎成半碗,睡前30分钟服用。可达镇静的效果,尤其对心血虚衰的失眠者,功效较佳。

安神汤

将生百合五钱蒸熟,加入一个蛋黄,以200毫升水搅匀,加入少许冰糖,煮沸后再以50毫升的水搅匀,于睡前一小时饮用。百合有清心、安神、镇静的作用,经常饮用,可收立竿见影之效。

三味安眠汤

酸枣仁三钱,麦冬、远志各一钱,以水500毫升煎成50毫升,于睡前服用。以上三种药材均有宁心安神镇静的作用,混合有催眠的效果。

桂圆莲子汤

取桂圆、莲子各二两煮成汤,具有养心、宁神、健脾、补肾的功效,最适合于中老年人、长期失眠者服用。

养心粥

取党参35公克,去子红枣10枚、麦冬、茯神各10公克,以2000毫升的水煎成500毫升,去渣后,与洗净的米和水共煮,米熟后加入红糖服用。

可达养气血安神的功效,对于心悸(心跳加快)、健忘、失眠、多梦者有明显改善作用。

百合绿豆乳

取百合、绿豆各25公克,冰糖少量,煮熟烂后,服用时加些牛奶,对于夏天睡不着的人,有清心除烦镇静之效,牛奶含色氨酸能于脑部转成血清素促进睡眠。

并且,医生发现牛奶中含有一种使人产生疲劳感觉的生化物质色氨酸,它能使人安睡。

试验证明,在有效时间内,一般安眠药的作用是逐渐减弱,而牛奶的催眠作用则是逐渐加强,特别是下半夜会睡得更香。

调理中药什么时候喝


调理中药什么时候喝

1、调理中药什么时候喝

中药一般服法是一付汤药每天分两次温服,早、晚各服1次,或一天3次,分早、中、晚各服1次,但根据病情,有的一天只服一次,有的一天需服几次,有的又可以煎汤来代替茶饮。

温服:一般药物均宜温服,药煎好后放一会儿,待其不冷不热时服。如平和补益药物。

热服:凡伤风感冒的药,宜趁热服下,以达到发汗目的;祛寒通血脉的药也如此,以利于祛寒活血。

冷服:在药液冷却后服。一般是指解毒药、止吐药、清热药,均应冷服。

顿服:是指药性峻烈的小剂量汤药,要一次服完。目的在于使药物在不伤正气的情况下,集中药力,发挥其最大效应,如通便、化瘀血药等。

频服:凡咽喉病者、呕吐病者,宜采用频服的方法,缓缓服下,能使汤药充分接触患部,较快见效。 此外,使用峻烈药与毒性药时,宜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见效了就要立即停药,千万不要过量,以免发生中毒和损伤人体正气。

2、中药能不能空腹吃

对于具有滋补作用的汤药,适合在早晨的时候空腹食用,这样能够更好的吸收。除此之外,还有于驱虫或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是空腹服用的,这样能够使得药物迅速进入肠道,且药效发挥到最大。泻下作用的汤药也是这样的。

3、中药可在睡前服

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以及有积滞、胸膈病等,服药后宜仰卧;有头、口、耳病等,服药后宜去枕而卧;有左右两肋病症时,服药后应按药性的升降作用选择睡姿,如药性升发,应择健侧卧,如药性沉降,应择患侧卧。

调理脾胃的中药是饭前喝还是饭后喝好

调理脾胃的药可以在饭后1小时服用,灶土是温补脾阳的。 如果是灶心土的话,就是温补脾胃的。我们的病人平时建议饭前半小时吃药,因为这样吸收效果比饭后吃好。 调理脾胃的汤药如果是治疗消化不良,助消化的中药应饭后喝,如果是健脾补气的中药应该是饭前空腹喝,空腹喝有利于补气健脾药效容易吸收等。

煎药前发现平时常用海螵蛸没有半夏10克比平时少5克,电话联系大夫同意添加20克海螵蛸,晚8点半服汤药,10点睡觉喝1杯半水吃两片舒乐安定,可是躺下没有睡意浑身燥热盖不住被胸口别的慌喘不过来气,加两片舒乐安定喷沙丁胺醇气雾剂,才安静下来11点睡到半夜1点咳醒,咳出大量粘痰右胸腔里胀痛痒。

喝调理中药的禁忌有哪些

服中药时,宜少吃豆类、肉类、油腻生冷及一些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增加患者的消化负担。平时小孩、老人由于脾胃弱、消化功能差,在服中药期间更应少吃这些食物。

在服用治感冒的中药时,不宜吃生冷及酸性食物,因为它们有收敛作用,会影响药物解表发汗。

在服用清热退烧的中药时,要禁用酒类、肉类、鱼类和辛辣食物。因为酒类及辛辣食物性热,而鱼、肉类则有腻滞生热生痰的作用,一旦食后会使病情加重。

服用温补类中药时,需要忌吃绿豆、萝卜;不饮茶,因为绿豆、萝卜、茶皆为凉性,能降低药物温补的作用。

我们一定要对于以上喝调理中药的禁忌有哪些引起特别的关注,才能够更有效地发挥中药对于我们自身的好处,帮助我们更快的摆脱疾病给我们自身带来的负面影响,生冷油腻的食物在服用中药的过程中都不要吃。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