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养生的汤有哪些

2019-10-15 │ 老人养生的汤有哪些 养生汤有哪些做法

身痛逐瘀汤的应用有哪些

“中医养生之道,不在求仙丹灵药,而首在养心调神,养心养性可称是养生之道的“道中之道”!”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养生方面的话题,很多人身体不好,和他们不注重养生有关系。面对中医养生纷繁的话题,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身痛逐瘀汤的应用有哪些》,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身痛逐瘀汤是由很多中成药物组成的,比如川穹和桃仁以及当归和没药以及地龙等等,可以对很多症状起到缓解和治疗的作用,身痛逐瘀汤的功能有活血祛瘀和祛风除湿以及痛痹止痛等等,同时还可以治疗肩痛和腰腿疼痛等等很多症状,而且身痛逐瘀汤在临床上应用是非常广泛的,那么身痛逐瘀汤的应用有哪些?

第一,身痛逐瘀汤的应用有哪些?过敏性紫癫:用本方为主,兼有血热加生地、丹皮、、犀角、水牛角;关节痛甚加木瓜、桑枝;腹痛加白芍、枳壳;便血加槐花、;腰痛加延胡、;尿血加小蓟、茅根;体虚加、

第二,风湿性关节炎:用本方加基本方,属寒痹者加、细辛、威灵仙;热痹去羌活,加忍冬藤、生石膏、黄柏、薏苡仁;筋痹加白芍;行痹加白花蛇或乌梢蛇;尪痹加昆明山海棠片。药物一律用冷水浸泡半小时(附片除外);煎煮20分钟取头汁,再煎取2-3汁后去渣浓缩药汁为200ml,日1剂,分2次服。另外,可用煎取汁后的药渣热敷患部。又用本方为基本方,痛在肩臂用姜黄易牛膝,当归改归尾;痛在腰背部去桃仁、红花,重用牛膝;痛处肿胀加鸡血藤、泽兰;新病体质壮实者酌加三棱、莪术。久病体弱重用当归,加鸡血藤。

第三,类风湿性关节炎:用本方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对其中13例气滞血瘀型,服本方治疗;兼风湿11例,治以本方加桂枝、、威灵仙;兼寒湿8例,以本方加桂枝、干姜、;兼湿热6例,以本方减羌活,加苍术、黄柏,防风;兼肾阴虚3例,以本方减羌活、秦艽,加生地、枸杞子、女贞子;兼肾阳虚5例,以本方减羌活、泰艽,加肉桂、山萸肉。水煎,日1剂,分2次服。又设对照组,分别使用常规量、、索密痛、消炎痛、布络芬、抗生素等西药;

身痛逐瘀汤的应用有哪些?坐骨神经痛:用本方为基本方,兼气血虚弱者去五灵脂、香附,加黄芪、熟地;脉数,微热,去羌活,加黄柏;脉浮,风胜者,加防风;脉紧寒重,去秦亢,加桂枝;脉缓湿重加苍术;伴腰背剧痛加粉(冲);便秘加何首乌;久病肝肾两亏去羌活、五灵脂,加狗脊、巴戟天。水煎,日(或隔日)1剂,早晚空腹温服。

yS630.Com相关推荐

身痛逐瘀丸有什么作用?


随着经济的进步,科学技术也随之进步了,医疗技术亦是如此。在如今的医学上,各类的药物、激素等纷纷问世,它们有的解决了现有的无法解决的疾病问题,有的在之前的药品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改善,有的……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身痛逐瘀丸吧,同时也了解一下它的处方及其功能主治等资料吧。

处方:秦艽 3克;川芎 6克;桃仁 9克;红花 9克;甘草 6克;羌活 3克;没药 6克;当归 9克;灵脂 6克(炒);香附 3克;牛膝 9克;地龙

6克(去土)。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祛风除湿,通痹止痛;主治瘀血挟风湿,经络痹阻,肩痛、臂痛、腰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者。

常用于痹症疼痛剧烈、痛有定处、痛如针刺、肌肤青紫、脉象迟涩、舌质青紫或有瘀点等有瘀血者。

若关节红肿热痛、身体重着、舌苔厚腻等湿热偏重者,可于上方中加苍术、黄柏以清热燥湿;若病久气虚,症见面色白光白、眩晕耳鸣、心悸气短、动则汗出、语声低微、倦怠乏力等,可于方中加黄芪以扶正气;若大便干燥者,可于方中加熟军,既能通腑,又加强活血化瘀之作用;若瘀血之症严重突出,如肌肤青紫或有瘀斑,痛如针刺者,可于方中加入三棱、莪术、虫等以加强活血破血之功;或有口干者,可加天花粉、生地以生津止渴;若全身肌肉或关节疼痛剧烈难忍,夜不能寐者,可加之元胡、乳香、生蒲黄、荜茇等,以加强行气活血止痛的效果;若风湿痹痛较为明显,如疼痛游走不定,肌体沉重、麻木者,可加独活、伸筋草、木瓜、桑枝等,以加强袪风胜湿,通络止痛之作用。

用法:水煎服。

加减:若微热,加苍术、黄柏,若虚弱,量加黄耆30~60克。

方论:《医林改错注释》:方中秦艽、羌活祛风除湿,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活血祛瘀,没药、灵脂、香附行气血,止疼痛,牛膝、地龙疏通经络以利关节,甘草调和诸药。

方歌:身痛逐瘀膝地龙,香附羌秦草归芎,黄芪苍柏量加减,要紧五灵没桃红。

了解了这么多,大家肯定想问这是身痛逐瘀丸吗?的确,它不是,但是它却与身痛逐瘀丸没什么差别,只不是它是液体而已,这里所讲的便是身痛逐瘀汤了。看过这些之后,大家肯定更相信,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术,也是一项伟大的学术研究,它的历史悠久,它的发展更是不可预料的。

身痛逐瘀汤的中药方剂


身上容易出现淤血的朋友要注意了,小编下面介绍的中药方剂可以帮助你们恢复。就是身痛逐瘀汤方剂,它有活血化瘀的祛风除湿的效果,另外还可以止痛,大家身体出现这样的症状可以试试。下面就介绍身痛逐瘀汤的处方!

【方剂名称】

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卷下)。

【组成配方】

秦艽3克,川芎6克,桃仁9克,红花9克,甘草6克,羌活3克,没药6克,当归9克, 灵脂6克(炒),香附3克,牛膝9克地龙6克(去土)。

【功能主治】

活血祛瘀,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瘀血挟风湿,经络痹阻,肩痛、臂痛、腰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者。

【使用方法】

水煎服。

【方剂歌诀】

身痛逐瘀膝地龙,香附羌秦草归芎,黄芪苍柏量加减,要紧五灵没桃红。

【方剂加减】

若微热,加苍术、黄柏;若虚弱,量加黄芪一二两。

【方剂摘录】

《医林改错》卷下。

【各家论述】

方中秦艽、羌活祛风除湿,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活血祛瘀,没药、灵脂、香附行气血,止疼痛,牛膝、地龙疏通经络以利关节,甘草调和诸药。

舒筋活血汤

【组成配方】

羌活、防风、荆芥、独活、当归、续断、青皮、牛膝、五加皮、杜仲、红花、枳壳。

【功能主治】

治筋络、筋膜、筋腱损伤,作为伤筋中期及脱臼复位后调理之剂。

【用法用量】

河水煎服。

【方剂摘录】

《伤科补要》卷三。

结语:身体磕磕碰碰总是会遇到的情况,多吃这味药能够帮助我们活血化瘀,也是在加快身体的恢复。另外,小编上述也介绍了,这个方子最重要的作用是止痛,肩痛、臂痛、腰腿痛都可以有治疗效果,大家在生活中出现这些症状都可以拿些方子吃一吃!

血腹逐瘀汤的临床应用是什么?


或许很多年轻人不知道血腹逐瘀汤,通过这道汤的名称就可知道,其最主要的作用是活血化瘀,在生活中,经常会有人出现血瘀证,血瘀症会导致很多症状,比如会导致头晕头痛,或者出现胸闷胸痛,或者皮肤上出现瘀斑以及瘀点等等,这时候都可以吃血腹逐瘀汤进行治疗,下面介绍血腹逐瘀汤在临床上的诸多应用。

血腹逐瘀汤临床应用:

血府逐瘀汤所治以胸中血府血瘀为主,或体内由瘀血所致的某些病证。正如书中所说:“立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府血瘀之证”。并开列病证为“头痛、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后下,心里热(名曰灯笼病),瞀闷急躁,夜睡梦多,呃逆,饮水即呛,不眠,小儿夜啼,心跳心忙,夜不安,俗言肝气病,干呕,晚发一阵热”。凡十九种,后世医家据此把治疗范围扩大,不仅专治“血府血瘀”,还治疗因血瘀所致的多种杂病。但不能脱离所治病证必须属血瘀之实证最为重要,不能一见上述某证,就投以血府逐瘀汤。必须仔细辨识确属瘀血所致者。如疼痛日久不愈,反复发生,固定不移,痛如针刺,口唇,面部黯黑,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脉涩、细等时方可用之。

在临证时遵循上述原则,在诊治顽固性头痛、胸胁痛、腰腿痛、心悸、不寐、月经病、肝病(肝硬化)、蛇串疮(后遗神经痛)、闪挫软伤疼痛等病证属于血瘀者,常用血府逐瘀汤,或稍加化裁,收效甚捷,试举两例于后。中医论坛,中医中药,中医学习,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医案,医书。

原方组成: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川芎5g、生地黄9g、赤芍6g、枳壳6g、桔梗5g、牛膝9g、柴胡3g、甘草6g。本方系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功能活血逐瘀、理气止痛。方中桃仁破血行瘀,红花活血破瘀,川芎行气活血,赤芍散瘀活血止痛,四药相得益彰,共奏活血逐瘀止痛之效;柴胡疏肝解郁,枳壳善行胸中气滞,气行则血行;桔梗开宣肺气与枳壳相伍开胸散结,能载药直达“血府”以逐瘀;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以利瘀血消除;当归养血活血,生地黄养阴润燥(兼清瘀热),甘草和中以防祛瘀药之破泄,理气药之辛散而耗伤阴血伤正。

逐瘀止血汤


逐瘀止血汤是中医方剂,他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活血止痛,行血去瘀,对于女性出现挫伤,拉伤引起的流血,另外,对于出现血崩,都有很好的治疗的作用,它属于纯中药制剂,对于女性经血过多也有很好的治疗的效果,是比较好的一位中药制剂。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方面内容。

组成

生地(酒炒)一两,大黄三钱,赤芍三钱,丹皮一钱,当归尾五钱,枳壳(炒)五钱,龟版(醋炙)三钱,桃仁(泡、炒、研)十粒。

主治

妇人升高坠落,或闪挫受伤,以致恶血下流,有如血崩之状者。

方义

本方为瘀血阻滞之证而设。方中生地,归尾、赤芍养血活血;桃仁、大黄、丹皮活血逐瘀;枳壳行气,使气行则血行;龟版为血肉有情之品,滋阴潜阳止血。共奏活血逐瘀,凉血止血之功效。

运用

诊断要点:瘀血阻于胞中,经间期阳气内动,血海失宁,血络被伤,胸闷不舒,心烦易怒,小便色黄,大便干燥,舌色黯或有瘀点,脉细弦或弦数等。临床上常用于经间期出血,血量或少或多,色紫黑而有块,少腹胀痛或刺痛。

加减化裁

若血聚胃中,宜加厚朴(姜汁炒)一钱半;经前期或经前漏血,气滞重者加醋柴胡、青皮、陈皮、郁金等;乳胀痛者酌加玄参、夏枯草、昆布等;小腹冷痛者加艾叶(炭);乌药、吴萸、炮姜;腰骶酸痛者加桑寄生、杜仲、独活、玄胡;痰湿者合苍附导痰丸加减;气虚血弱者合当归补血汤,或黄芪四君子汤加减;经期量多如崩,有热者加墨旱莲、地榆炭、马鞭草、鹿含草、子芩炭、土大黄、地骨皮、仙鹤草;有寒者酌加艾叶炭、炮姜、赤石脂、灶心土之类;行经后期、淋漓不净者合六味地黄汤或八珍汤加减。经净后,根据月经周期各阶段气血阴阳的盛衰情况,进行辨证施治,以利调整月经周期。

膈下逐瘀汤用法


生活中常见的药物较多,每种药物在使用方法上不一样,而且使用数量也是不同,因此对药物选择之前,需要对它的各方面进行了解,这样在使用的时候,也都是可以知道该如何进行,膈下逐瘀汤是很常见的,这类药物在对自身疾病治疗上效果非常不错,那膈下逐瘀汤用法如何呢?

膈下逐瘀汤用法:

【来源】《医林改错》卷上。

【组成】灵脂6克(炒) 当归9克 川芎6克 桃仁9克(研泥) 丹皮6克 赤芍6克 乌药6克 玄胡索3克 甘草9克 香附4.5克 红花9克 枳壳4.5克

【用法】水煎服。病轻者少服,病重者多服,病去药止。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各家论述 《医林改错注释》:方中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与逐瘀药同用,可使瘀血祛而不伤阴血;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桃仁、红花、灵脂破血逐瘀,以消积块;配香附、乌药、枳壳、元胡行气止痛;尤其川芎不仅养血活血,更能行血中之气,增强逐瘀之力;甘草调和诸药。全方以逐瘀活血和行气药物居多,使气帅血行,更好发挥其活血逐瘀,破症消结之力。

【方歌】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玄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在对膈下逐瘀汤用法认识后,使用膈下逐瘀汤的时候,都是要根据自身使用方式进行,而且要注意的是,在对膈下逐瘀汤使用过程中,如果身体感觉到不适,要停止使用,避免给自身身体带来影响,这点都是要注意的。

肝胆消滞逐瘀汤


组成:柴胡8g,炒白芍12g,枳壳12g,枳实12g,鸡内金12g,香附12g,郁金12g,丹参12g,茵陈12g,虎杖10g,甘草3g。

功能:疏肝解郁,消滞逐瘀。

主治: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及因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引起的胸胁疼痛等病变。

用法:每日1剂,分2次煎,早晚各服1次。

方解:方中柴胡条达肝气而解郁结,疏利肝胆而解郁热。白芍养血柔肝,和营敛阴,缓急止痛,与柴胡并用则刚柔相济,动静结合。枳壳性缓力小,行气于胸,可消胀满而快胁膈;枳实性急力强,行气降浊,消痞散积;枳壳、枳实并用,一上一下,一缓一急,行气消痞,其效益彰。香附乃气病总司,行气开郁,消滞散瘀。鸡内金为消食运脾主品,且能除胀导积,散瘀化石;二药伍用对气郁血滞,臌痞结石疗效甚好。郁金利胆退黄,逐瘀止痛,偏治胸腹胁肋之瘀滞。丹参活血行瘀,清热除烦,善通全身之血脉,现代研究发现其能抗肝纤维化,促进肝细胞再生。茵陈微寒,保肝利胆,清热除湿,退黄解毒,为治疗肝胆病要药。虎杖入肝胆经,逐瘀活血,利胆解毒。甘草护肝解毒,缓急止痛,安和五脏,协调诸药。

临床应用:慢性肝炎加败酱草、垂盆草、五味子、灵芝、枸杞;肝硬化加灵芝、败酱草、枸杞、炒白术、生黄芪、水红花籽、玉米须;胆囊炎加蒲公英、败酱草、黄苓、绿萼梅、青皮;胆石症加金钱草、槟榔、木香、生大黄、王不留行、威灵仙。

血府逐瘀汤的功效


导读:血府逐瘀汤的功效。血府逐瘀汤,中医方剂名。那么血府逐瘀汤的功效有哪些?血府逐瘀汤的功效,下面具体来看看吧。

血府逐瘀汤为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诸活血化瘀方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古方。是由桃红四物汤、四逆散加牛膝、桔梗而成。主治胸中血府血瘀证。其主治证恰符合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之胸中血瘀证的病理变化。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能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舒张血管,增加缺血器官的血流量,明显减轻心肌缺血的程度,缩小心肌缺血范围和梗死面积,缓解心绞痛。

【方剂名】

血府逐瘀汤

【出处】

《医林改错》

【组成】

桃仁12g,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各9g,川芎、桔梗各4.5g,赤芍、枳壳、甘草各6g,柴胡3g。

【用法】

水煎服。

【方歌】

血府桃红四物汤,柴枳梗牛甘草襄,活血化瘀兼行气,血瘀胸中第一方。

【方解】

本方证为瘀血内阻胸中,气机郁滞,瘀久化热所致。即王清任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胸中为气之宗,血之聚,肝经循行之分野。胸中瘀血阻滞,气机不畅,清阳不升,故胸痛、头痛,痛如针刺而有定处;瘀血日久,肝失条达,故急躁易怒;肝气犯胃,胃失和降则上逆,或呃逆日久不止;血瘀日久化热,则内热烦闷,人暮潮热;热扰心神,则心悸失眠;瘀血阻滞,新血不生,肌肤失养,故唇暗或两目黯黑;舌质暗红,有瘀斑或瘀点,脉涩或弦紧,均为血瘀之征。治宜活血化瘀为主,兼以行气、凉血、清热。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化瘀以止痛,共为君药。赤芍、川芎助君药活血化瘀;牛膝长于祛瘀通脉,引瘀血下行,共为臣药。当归养血活血,祛瘀生新;生地黄凉血清热除瘀热,与当归养血润燥,使祛瘀不伤正;枳壳疏畅胸中气滞;桔梗宣肺利气,与枳壳配伍,一升一降,开胸行气,使气行血行;柴胡疏肝理气,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本方为活血祛瘀药、行气药、养血药合用,活血而又行气,祛瘀而又生新,可作为通治一切血瘀气滞的基础方。

【功效与作用】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

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或心悸失眠,烦躁易怒,或人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

【配伍特点】

一为活血与行气相伍,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二是祛瘀与养血同施,则活血而无耗血之虑,行气又无伤阴之弊;三为升降兼顾,既能升达清阳,又可降泄下行,使气血和调。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胸中血瘀证的代表方,以胸痛,痛有定处,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为辨证要点。

2、现代应用本方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肋软骨炎、脑震荡后遗症等属血瘀气滞者。

【加减化裁】

若瘀痛入络,可加全蝎、穿山甲、地龙、三棱、莪术等以破血通络止痛;气机郁滞较重,加川楝子、香附、青皮等以疏肝理气止痛;血瘀经闭、痛经者,可用本方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泽兰等以活血调经止痛;胁下有痞块,属血瘀者,可酌加丹参、郁金、水蛭等以活血破瘀,消症化滞。

【使用注意】

由于方中活血祛瘀药较多,故孕妇忌用。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医林改错》卷上:头痛,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热(名日灯笼病),瞀闷,急躁,夜睡梦多,呃逆,饮水即呛,不眠,小儿夜啼,心跳心忙,夜不安,俗言肝气病,干呕,晚发一阵热。

2、方论选录唐宗海《血证论》卷8:王清任着《医林改错》,论多粗舛,惟治瘀血最长。所立三方,乃治瘀血活套方也。一书中惟此汤歌诀血化下行不作痨句颇有见识。凡痨所由成,多是瘀血为害,吾于血症诸门,言之纂祥,并采此语为印证。

以上就是血府逐瘀汤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中医方剂,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