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养生

2019-10-15 │ 中药养生 中药养生方

中药生虫了还能熬药吗

身体是智能的载体,是事业的本钱。对自己晚年负责,就不应该对晚年的健康透支。古往今来,人们都普通注意养生!养生不应只是延年益寿的投机,而应从年轻开始。就中医养生话题,您是如何看待的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中药生虫了还能熬药吗》,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很多人在生病的时候比较喜欢看中医,感觉中医虽然没有西医治疗的速度快,但是中医能去除疾病的病根,并且毒副作用还比较小。现在在药房里面就有很多的中药材卖,只要拿着医生的处方就可以买到,并且现在药房还可以带煎药,让患者在服用中医的时候更加的简单方便,那么当中药生虫子了还能煎吗?

中药生虫了还能熬药吗

如果是外用的,可以节约些,如果是吃的还是不要的好。

煎中药的方法

煎药器皿的选择。

煎中药时第一件需要注意的事情就是对于煎药器皿的选择。在琳琅满目的众多熬煮器皿中对于煎药来说最为适合的就是砂锅或陶瓷器皿,因为这类的器皿成分相对稳定不易与煎煮的中药发生化学反应,同时这类锅更加密实,熬出来的汤药更浓。最忌用铜锅、铁锅之类的。这类器皿很容易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所以一定要禁用哦!

煎药前浸泡。

煎药时不是将中药全部倒入锅中就开始熬药了。一般情况下中药在熬制之前都要先浸泡10-30分钟左右再开始煎煮,这样可以让中药在煎煮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药效。

煎药水量温度。

通常一般的药材加入量控制在淹没药材药面一寸左右为宜,因为水量直接影响了汤药的质量,所以必须重视。另外一些吸水量好些的药材通常水量会多一些,而介壳类、矿石类等吸水量小的药材水量就可以稍微少一些。

煎药时间。

煎药的时间根据不同中药的特性,其煎药时间也有所区别。一般的药材每次煮沸后再煎煮20-30分钟左右即可。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材,最好武火急煎,煮沸后10-15分钟即可,滋补类中药最好文火久煎,煮沸后30-40分钟左右为佳。

煎药锅盖问题。

煎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盖上锅盖。第一,盖上锅盖可以让中药在煎煮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药效,第二,对于一些容易挥发的中药盖上锅盖可以防止中药药效挥发。第三,盖上锅盖可以让汤药更加浓。注意一些有毒的药材在煎煮过程中可以先打开锅盖,等毒性挥发地差不多后与其他药材同熬制时再盖上锅盖。另外如果怕盖上锅盖药会煎糊的话,可以用筷子架起锅盖,这样既不容易糊锅,也能充分发挥药效。

Ys630.com相关知识

中药生虫子了还能吃吗


现在的人们相较于西医的快速见效,更多的人选择了从根本上来治疗的中医,这样下来一般就会开出很多的中药,而中药材又不像西药一样,是密封包装的可以放上很长的一段时间,所以一旦忘记或是保存的不恰当,在潮湿中是很容易生虫子的,而对于这些起了虫子的中药,是吃还是丢呢?丢的话太可惜,吃的话又不知道还能不能吃,下面就来说说中药生虫子了还能吃吗?

如果生虫子的药材少可以用冰箱冷冻1-2天来进行杀虫、也可以在50度的太阳下晒、多就可以用磷化铝来熏蒸,千万别用农药和驱虫的物品

一般中草药长虫是因为存放的地方不得当,潮湿或者发霉造成的,或者是有的中药味甜,比如川芎,口感比较好,虫子也喜欢。一般情况下,只要没有变质,把虫子清理后再晒一下,还是可以吃的。但是,如果发现中药已发霉变质,那就绝对不可以再吃了,那样不仅没有药效,有可能还带有毒性。

对于生虫子能不能吃,在中医有句俗话,叫蛀药不蛀性,意思是说,药物经过虫蛀,但药性还在,一般不影响药效,也不会产生不良反应,但如果霉了就不能吃了。

中药的保存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一般来说,药材最好放冰箱内保存,特别是贵重药材,比如冬虫草、燕窝,既可防虫又防潮。

2、防虫蛀霉变,利用“对抗同贮法”合理搭配药材,如用花椒、八角、玉桂等具有辛辣香味的药材和某些药材放在一起可起到防蛀防霉作用,如花椒与蛤蚧、海马同贮;丹皮与淮山、白术同贮等。

3、防潮,一些药材先晒干去除水分,再放入密封的瓶盖进行保存,以防止变色走味,但北芪、陈皮、当归、淮山(山药)不宜在阳光下暴晒,北芪、淮山暴晒会使药材改变颜色,可用“焙干”的方法进行干燥;陈皮、当归暴晒会使药材气味散失,宜存放于冰箱。

中药熬药前需洗吗


中药熬药前需洗吗

1、中药熬药前需洗吗之中药熬药前不需洗

汤剂是最古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中药剂型。用中药治病,无论是用单味入药,还是用多味药配成方剂应用,都需要进行一定的煎制,加水、酒或其它药液熬制成汤剂后,才能服用。一些人在煎煮中药之前,总是先用清水将中药饮片洗一遍,认为这样做能保证卫生,其实这是不对的。

中药材在制成饮片前经过了一系列炮制,包括去杂质、晒干等一系列程序,卫生条件已经达标了,不必再用水洗。不少药材中含有水溶性的糖和甙类成分,水洗会让这些有效成分部分溶于水而流失,导致药效降低,影响治病效果。一些中药方剂中有不少药材是粉末状的,有些药材在配药时要研碎,如果先用水洗一遍,必然会造成这些药物的损失,影响疗效。此外,有的药材在炮制过程中加入了蜜、醋、酒、胆汁等辅料,而这些辅料都易溶于水,若用水洗,会导致部分辅料流失。

2、中药熬药前需洗吗之中药熬药前用水泡一下

中药在煎煮前不要冲洗,而是用水泡一下,让水分能浸透药物,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先溶解一部分在水里。中药材大多数是以植物为原料,有不少植物药内含有蛋白质和淀粉,如果这些植物药不经水泡,一加水就立即煎煮,那么蛋白质遇热就会发生凝固,淀粉会糊化,这样就会妨碍有效成分的煎出。因此,中药煎煮前,一般应先加冷水浸泡30分钟至1小时,加水的量以浸过药材并超过1厘米左右为宜。

3、中药熬药前需洗吗之煎药用水的选择

水是煎煮中药汤剂的最常用溶媒,一般宜选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用水量应视药物的重量、体积、吸水能力、煎煮时间、火候及所需的 药量等因素来决定,一般以水漫过药物半寸左右为宜。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数次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弃掉。

中药熬药注意事项

1、中药熬药注意事项之关于器皿的选择

一般用沙锅,能用紫砂煲最好,搪瓷器皿次之,但千万不要用铁锅或铝锅等金属器皿。

2、中药熬药注意事项之挥发药要盖盖子煮

挥发药盖着盖儿煮熬药时要不要盖上盖子,可不是生活习惯的问题,不同的药物,敞开盖和盖上盖效果确实有差别。一些挥发性药材,如果敞开熬,有效成分会随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药效将大打折扣。这类挥发性药材很容易辨认,一般是辛散解表或芳香化湿类药物,如薄荷、苏叶、藿香等,且煎煮时间不宜过久。

3、中药熬药注意事项之煎药水量的撑握

煎药时一般以水漫过药物半寸左右为宜。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数次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弃掉。

4、中药熬药注意事项之煮药时间

在寻求准确的煎中药时间时,我们需特别注意的是,由于药物的质地不同,煎药的方法、程序、时间也各有不同,比如说有些药要先煎后下,有些药要另煎,有些药要包煎等。

中药熬药的小技巧

1、中药熬药的小技巧之用水

传统的“3碗水煮成1碗”,其实不是个科学的标准。因为不同处方的药味多少、药量大小各有不同,不同药材吸水量也有不同。应以水浸过药材面2-3cm为佳,或者用手轻轻摁住药材,水面刚好漫过手背。而不是机械地用3碗水煮药。通常一些花草类的药物吸水量较大,在浸泡半小时后水位下降,可以另加凉水至标准水位,再开始煎煮。

2、中药熬药的小技巧之火候

一般的中药应先用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控制火候的意义在于,若火候过强,水分蒸发过快,影响有效成分的析出,亦易焦糊,但一些治疗外感的中药,可以在煮沸之后不改文火,继续用武火煎煮15分钟左右即可。

3、中药熬药的小技巧之时间

中药煎煮时间,应根据不同药物和疾病性质、有效成分溶出的难易和用药情况而定。沸腾后再用文火煲药的时间,一般中药,头煎应在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解表类中药,头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类中药,头煎应在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

中药馊了还能喝吗


中药是一种副作用小的药品,中药也有保质期,喝中药的时候要注意中药的保质期,另外,中药熬出来以后如果馊了的话不要再继续服用,避免对人体造成不良的影响,危害人体的健康,有的人因为不了解,所以认为中药如果馊了可以继续服用,中药馊了还能喝吗?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吧。

一.中药馊了还能喝吗?

中药馊了的话会引起药物变质,从而引起毒素增加,有可能会中毒的,最好不要喝。

二.喝中药的时候要调饮食

喝中药期间,在饮食方面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呢?

1、忌生冷:太过寒凉的东西不要吃,如冰淇淋、凉面、凉皮等,这些食品容易阻滞气机,影响药效的发挥。

2、忌辛辣:酒、辣椒、芥末等过于辛辣刺激的东西容易引起上火,对于热性病犹如“火上浇油”,容易加重病情,最好少吃或不吃。

3、忌腥膻:虾、蚌、牛肉、羊肉、狗肉等腥膻之物,要么容易引起过敏,要么容易引动宿疾,所以,在喝中药期间尽量避免吃这些东西。

4、忌油腻:太过于油腻的食品容易生湿生痰,阻滞气机,妨碍中药药效的发挥,对于疾病的恢复不利,应避免过食油腻。

三.喝中药慎房事

频繁的同房会耗散肾精,从而加重病情或使疾病缠绵难愈,故在喝中药治疗疾病期间要适当减少同房次数,养精蓄锐,以利于身体快速康复。

四.喝中药保持良好心情。

保持舒畅的情志对于身体的快速康复也至关重要。各种不良情绪都会影响身体的健康状况,古人有云: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保持舒畅的情志,气机畅达和顺,则百病皆易于调理。

五.喝中药适寒温

这里的适寒温,一是指熬出的中药要在温度适宜的时候喝,另一个是指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外邪再次入侵机体。

六.喝中药勿过劳

勿过劳,顾名思义,就是不要过于劳累,具体来说,勿大劳、勿久站、勿久坐、勿久视、勿熬夜。对于前列腺炎、精索静脉曲张、睾丸附睾炎等患者,久立或久坐会加重病情。经常熬夜会暗耗肾精,导致免疫力下降,精神疲惫。

中药熬药工具


二、熬药的方法三、熬药的注意事项

中药熬药工具

1、中药熬药工具

按照传统来说砂锅以及瓦罐确实是非常好的中药煎煮器皿,这是因为砂锅的锅底导热十分均匀,煮起来“热力”比较和缓。而且整个锅保温性比较强,水分蒸发量比较小,有利于不耐热成分的保存,药剂成分保留比较全面,以保障不少不耐高温的药材质不会流失。但是砂锅的缺点是容易破碎,而且煮多之后砂锅明显变黑,空隙比较多,裂纹也会随着煎煮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出现。

对于煎煮器材多年来最“主流”的瓦罐,其实也不是完美的,它的缺点在于瓦是用泥土做的,容易吸收各种药物成分进入瓦罐材质里面,再煮其他药材就不时有串味的情况发生。

2、金属器皿熬药

搪瓷罐和不锈钢锅其实也都可以煎煮药材,但一般忌用铁锅等金属器皿。这是因为现在很多植物药材是含酸性或碱性的,中性的很少,而这些植物性药物按成分分又含有鞣质、有机酸等,会和铁锅里的铁离子产生化学反应,可能产生副作用。比如说诃子、苏木,都会和铁锅反应产生不溶于水的鞣酸铁,光是看都能看出端倪,这时药液可能转变为黄绿色或墨绿色,有一股涩味和腥味,不少患者喝下感觉到浓烈的呕吐感。其他一些中药还含有黄酮类,这些在遇到铁离子时都可以产生化学反应,导致药材成分改变,影响中药的煎煮和吸收,使得疗效降低。所以铁锅不宜煎药。

3、砂锅熬药的注意事项

砂锅骤然受热或受冷会形成裂纹。因此,刚煎过药的沙锅不要立即用凉水清洗,可在干木片或架子上放凉后再把药垢清洗干净 沙锅上的油污不能用洗洁精浸泡,以防污水渗入细孔中,可用喝剩的茶叶渣擦拭,也可用淘米水浸泡烘热,再用刷子刷洗。

熬药的方法

1、先熬:有时,医生开完处方,会告诉你其中一味或数味应当先熬。这是因为,一个处方中,不同的药其有效成分析出所需的时间长短不一。有些药在短时间内即可获得有效成分,有些药则未必。矿石类及有壳的果实类药物应先熬,有毒类药物如附于、川乌,草乌等则更应先下久熬,以减轻毒性。

2、后下:多指含有芳香气味,久熬易失效的一类药物。另外,有一些药,为了留取其峻效,亦常后下,如大黄等。

3、包熬:多是带有绒毛或质地轻 体积小的颗粒种子以及易粘、易被熬糊的药物。绒毛在药汁中不易被去除,服下后刺激咽喉。易引起剧咳。质地轻的种子浮于水面,药汁沸腾时易溢出锅外,所以最好包熬。

4、另熬或冲服:多是一些比较贵重的药物,如人参、羚羊角片等。若将之与众多药物混熬并作为药渣弃去,则太浪费,故应先熬好再兑入药汁服用。还有一些药,根本用不着水熬,只须加热溶化或磨汁兑进药液冲服,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

熬药的注意事项

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

2、煎煮次数: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实践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

4、煎煮时间: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40-50分钟。

黄芪生虫子了还能吃吗


黄芪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药物,具有增强免疫功能、降压、调节血糖、保肝等作用。不过,中药材都有一个特点,如果保存不当的话,就很容易出现生虫子的现象。家里买的黄芪比较多,一旦生虫,仍也不是,不扔又担心会影响到药物的功效。那么,黄芪生虫子了还能吃吗?下面咱们就来详细看看吧。

黄芪为什么会生虫

药材长虫子很正常,反过来还证明这药材没蒸硫磺没打杀虫剂,是地道药材。这和药材发霉变质不是同一概念。你可以理解为它也在帮你吃药,只不过它不太讲究卫生吃喝拉撒都在里面而已。这种情况会对药材有一定影响,破坏了部分药材。但也不能扔了呀,那多浪费呀?只要把虫子清理干净,暴晒几天就可以了,如果你还不放心,可以把药材放烤箱里或者微波炉转几分钟,进一步把虫卵或者微生物杀灭,然后用密封袋装好放冰箱保鲜层保存就可以了。

黄芪小知识

黄芪,又名绵芪。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

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

由于长期大量采挖,近几年来野生黄芪的数量急剧减少,有趋于绝灭的危险。为此确定该植物为渐危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黄芪泡水用生的还是熟的

黄芪泡水既可以用生的,也可以用熟的。

黄芪常有生黄芪和炙黄芪两种用法,炙黄芪是生黄芪经过炮制之后的熟品,其功效和生黄芪相似,因此泡水食用既可以用生黄芪也可以用熟黄芪,但是生、熟黄芪在具体作用上有一定的区别,最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