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教你怎样避免

2019-10-15 │ 夏季养生教你怎样避免 教你冬季如何养生

女人痛经,中医教你泡泡这全好了!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有人类文明以来,长生不老是很多人的目标,养生关系着每一个的生活质量。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做的呢?下面的内容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女人痛经,中医教你泡泡这全好了!,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每个女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就是在经期前其出现疼痛的症状,这让很多人备受困扰,当然有些人则比较严重,就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而对于平常的痛经,不妨试试在家里用中药泡泡脚,或许会让你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也需要对症泡脚。

气滞血瘀型:

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经血色暗,带有血块。治宜调和气血,化瘀止痛。中医认为,“女子以肝为本”,因此泡脚所选药物多以入足厥阴肝经的药物为主,并加入适量的醋做引经药(酸入肝)。可用青皮、乌药、益母草各30克,川芎、红花各10克,加入约两升水、50毫升醋,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煎煮30分钟,等药液冷却至50℃时连渣倒入盆中泡脚。盆中药液量应该浸踝关节,如果不足量,可加适量温水。

阳虚寒盛型:

表现为下腹冷痛,热敷痛减,手脚发冷。治宜温经散寒止痛。“肾主一身阳”,因此泡脚所选药物应多以入足少阴肾经的药物为主,并加入适量的盐做引经药(咸入肾)。可用肉桂、丁香、乌药、当归、川芎各15克,干姜、小茴、吴茱萸各6克,食盐少许,煎水泡脚。

每次泡脚要坚持30分钟以上,泡脚之前可先用热气熏蒸一会儿脚部,等水温适合时开始泡脚。泡洗过程中可加热水,最好是能泡至全身微微出汗。同时用手擦揉脚趾,尤其是大脚趾,并不时活动双脚,让足底接受药渣轻微的物理刺激,煎煮过的中药可反复利用几次。

相关阅读

八种常见疾病这些地方按一按全好了!


中医穴位治疗千百年来都有着奇特的效果,我们生活中掌握一些简单的穴位治疗方法,对身体有很好的帮助,下面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几种!

1、治休克掐压人中穴

刺激人中穴有升高血压、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当中风、中暑、中毒、过敏时突然出现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休克等情况时,用拇指尖掐压患者人中穴可起到急救作用。

人中穴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是一个重要的急救穴位。主治癫狂痫,中风昏迷,小儿惊风,面肿,腰背强痛等症。

我们常说“掐人中”,这句话在人晕倒的时候用的最多。当然掐人中只是一种简便的应急急救措施,还应及时与医院联系,进一步抢救,以免延误病情。

2、止鼻血捏脚后跟

鼻子出血时,马上用拇指和食指捏脚后跟(踝关节及足跟骨之间的凹陷处),左鼻出血捏右脚跟,右鼻出血捏左脚跟,约3分钟可止鼻血。

3、止咳嗽指压少商穴

少商穴在大拇指外侧,距指甲角—分处。咳嗽不止时,可用拇指和食指紧压少商穴,至有酸痛感为度,可止咳嗽。

除了按摩,少商穴有一个刺激方法,就是刺血疗法。少商是井穴,在这里放血可以减轻咽喉的疼痛。这是因为肺怕热,喜清凉。少商放血就相当于将肺经过热的气血引出去,还肺一个清凉的天地。刺血的时候,先用酒精将针和皮肤都消毒,然后捏起一点点少商处的皮肤,用针快速在皮肤上刺两下,同时挤三到五滴血,然后迅速用棉棒轻轻按住,以便于止血。

少商穴最擅长治疗的一个病症是咳嗽。秋天时,很多人会时不时地咳嗽几声,严重的甚至咳出血来,咳得头痛。这时候大拇指上的少商穴是止咳嗽的特效穴。

4、治便秘点压天枢穴

便秘患者大便时以左手中指点压左侧天枢穴(位于肚脐左侧2寸),感觉有明显酸胀感即按住不动,坚持1分钟左右,有便感,然后屏气,以增加腹内压,稍后即可排便。

天枢穴以治疗肠胃疾病为主。主治疾病为:便秘、腹胀、腹泻、脐周围痛、腹水、肠麻痹、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症。

天枢是大肠之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是腹部要穴。大量实验和临床验证,针剌或艾灸天枢穴对于改善肠腑功能,消除或减轻肠道功能失常而导致的各种证候,具有显著的功效。

5、降血压按压劳宫穴

高血压患者生气、暴怒、激动或劳累时,血压可急剧上升,此时按压劳宫穴(屈指握拳,中指与无名指尖之间所对的掌心中),可使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劳宫穴五行属火,具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

握拳,中指尖所指处即是劳宫穴。高血压患者因生气、暴怒或激动使血压急剧上升时,可按压劳宫穴,用大拇指从另一只手的劳宫穴开始按压,逐个按到每个指尖,左右手交替按压。按压时要保持心平气和、呼吸均匀。按压后突然升高的血压可得到缓解。

6、止头痛按压太阳穴

头痛发作时,患者自己可用双手食指分别按压头部双侧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一寸凹陷处),按压至胀痛,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约1分钟,头痛可减轻。

太阳穴是人头部的重要穴位,当人们长时间连续用脑后,太阳穴往往会出现重压或胀痛的感觉,这就是大脑疲劳的信号。这时按摩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能够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并且能继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太阳穴在中医经络学上被称为“经外奇穴”,也是最早被各家武术拳谱列为要害部位的“死穴”之一。现代医学证明,打击太阳穴,可使人致死或造成脑震荡使人意识丧失。太阳穴的主治病症为: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7、止胃痛按揉足三里穴

胃痛时,可用双拇指按揉双腿足三里穴(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待有酸痛麻胀感后3—5分钟,胃痛可明显减轻。

足三里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8、止呕吐指压内关穴

呕吐时,可用中指压内关(在掌面腕横纹上二寸,两筋之间)止呕。压时有酸胀感说明按准穴位,2分钟后恶心呕吐可缓解。

内关穴有疏导水湿、宁心安神、理气镇痛之功效。主治心痛、心悸、胸闷气急、呃逆、胃痛、失眠、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腹泻、精神异常等。

中医养生 当归芍药散专治女人痛经


导读:女人最伟大的,她不仅为人类的生生不息做出贡献,还要养育自己的儿女,更辛苦的是要面对一月一次的大姨妈!男人根本无法体会那种感觉,如果身体好不痛经倒也罢了,月经倒也没什么可诉苦的。可是80%的女人却都有痛经的烦恼!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女人的病有什么药可治!


女性健康保养

中医养生 当归芍药散专治女人痛经

大师手记

虚证痛经大多属于功能性者为常见,中药之治愈率较高;实证痛经多有器质性改变,如子宫过于前屈或后倾、子宫颈管狭窄等,中药治疗之显著有效率相对较低。治痛经基本方为《金匮》当归芍药散加减。

摘自《名师与高徒(一)》

国医释读

月经期间发生剧烈的小肚子痛,月经过后自然消失的现象,叫做痛经。多数痛经出现在月经时,部分人发生在月经前几天,月经来潮后腹痛加重,月经后一切正常。

痛经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种。原发性痛经是指从有月经开始就发生的腹痛,继发性痛经则是指行经数年或十几年才出现的经期腹痛,两种痛经的原因不同。原发性痛经的原因为子宫口狭小、子宫发育不良或经血中带有大片的子宫内膜。继发性痛经的原因,多数是疾病造成的,其病机有气滞血淤、寒湿凝滞、气血虚弱、肝肾亏损等。

何老认为,对于原发性痛经(实证),中药治疗效果不是很明显,但是,对于继发性痛经(虚证),中药治愈率就会很高。在临床治疗上,他一般采用《金匮要略》中所载的当归芍药散为基本方,视其寒、热、虚、实辨证加减。

【组成】当归9克,芍药18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泽泻12克,川芎9克。

【用法】上六味,杵为散。每服6克,温酒送下,一日三次。

【加减】虚者加黄芪、川断,实者加木香、川楝子、川芎,寒者加木香、小茴、苏梗,热者加丹皮,白芍易赤芍,血淤者加蒲黄、五灵脂。

另外,对于血淤明显而喜热的痛经患者,何老多用少腹逐淤汤。对于比较轻的痛经,或因学习工作服煎剂不方便的患者,何老建议冲服益母膏止痛。

健康回音壁

缓解痛经的食疗方:

1.玄胡益母草煮鸡蛋

【材料】玄胡20克,益母草50克,鸡蛋2枚。

【做法】将以上3味加水同煮,待鸡蛋熟后去壳,再放回锅中煮20分钟左右即可,饮汤、吃鸡蛋。

【功效】具有通经、止痛经、补血、悦色、润肤美容之功效。

2.乌豆蛋酒汤

【材料】乌豆(黑豆)60克,鸡蛋2枚,黄酒或米酒100毫升。

【做法】将乌豆、黄酒与鸡蛋加水同煮即可。

【功效】具有调中下气、止痛功能,并有和血润肤之功效,适用于妇女气血虚弱型痛经。

小贴士

少腹逐淤汤

【组成】小茴香(炒)7粒,干姜(炒)0.6克,延胡索3克,没药(研)6克,当归9克,川芎6克,官桂3克,赤芍6克,蒲黄9克,五灵脂(炒)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祛淤,温经止痛。

5个不花钱小诀窍抵制痛经

你可能没想到全球有80%的女人和你一样每月被痛经困扰,而且其中超过50%和你一样属于找不出原因,也无法彻底根治的原发性痛经。你更没想到的是,原来你们完全不必那么痛,可以动员全身解救痛经。

吃药都难消除的扁桃体炎,这食疗方子一用全好了!


扁桃体炎的食疗方法?现在很多人都注重养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够使用食疗治疗疾病,就肯定不使用药物治疗,毕竟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要是长期服用,对身体的伤害比较的大,所以更多的人选择食疗,下面就让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扁桃体炎的食疗方法有哪些?

一、发烧、喉咙痛时可吃梨子

梨子有退烧、润喉、止痛的作用,可减轻症状。梨子汁也有止咳化痰的效果。将一个梨子切片榨汁冰冻,更易入口。发烧且畏寒极端怕冷或容易下痢者,最好还是饮用热的梨子汁。

二、煎汁喝、当药用都有效的生姜

自古姜即有食用、药用两方面的功效,老姜的根茎部份有药效,除有发汗、解热、保温的作用外,还可消除发炎及化痰。姜汤加上陈皮,效果更好。将生姜及陈皮各5克、砂糖少许加400克的水,煎成1/3的份量,即可饮用。趁热饮用后再休息,效果加倍。

三、察觉喉咙有异常感时可吃金橘

金橘皮营养丰富,含维生素C及钙,有消除喉咙发炎的作用。果实则含维生素A、B1.B2.C及钙等。若生吃觉得酸,可加冰糖或蜂蜜煮汁,就比较甜。在煮汁中加水饮用,也有效果。金橘叶也有药效,煎汁饮用,效果不错。

四、治疗喉咙痛的甘草

甘草根的煎汁有治疗发炎及疼痛的效果。对于扁桃腺发炎或突然的喉咙剧痛也有效。6克的甘草加400克的水煎成半量,除去渣滓,分成3等份。每次含少量在口中,先漱口,再慢慢吞下去。

五、可当作漱口药使用的石榴

石榴的煎汁可治喉咙痛。将一个石榴切成适当大小,和400克的水一起煮。沸腾后,再煮30分钟左右,其煎汁可漱口用。石榴最有药效的是它的皮,因此也可只煎阴干后的石榴皮,效果更好。石榴叶也可做药用,效果一样,将手掌大的叶子加400克的水,用小火煮,煮至半量,除去渣滓,即可当漱口药有用。

六、可以清喉化脓的橘梗

橘梗的根有药效,可消炎、化痰、排脓(挤出脓)。夏天时,挖掘其根,以水洗净,风干后,可当药用。不过,橘梗药效很强,容易一喝就想吐,最好和甘草一起煎汁服用。3克的橘梗根加2克的甘草和300克的水,煎至半量,除去渣滓。饮用时,先漱口,再喝。

中医教你经期保健 八款药膳有效缓解痛经


痛经,或称为经期疼痛,是妇科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许多妇女在经期有轻度不适,痛经影响了正常的活动,如何有效缓解痛经?食疗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痛经,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八款中医药膳,可有效缓解痛经。

(1)山楂桂枝红糖汤

山楂肉15克,桂枝5克,红糖30克。

将山楂肉、桂枝装入瓦煲内,加清水2碗,用文火煎至l碗时,加入红糖,调匀,煮沸即可。

具有温经通脉,化淤止痛功效。适用于女子寒性痛经症及面色无华。

(2)韭汁红糖饮

鲜韭菜300克,红糖100克。

将鲜韭菜洗净,沥干水分,切碎后捣烂取汁备用。红糖放入铝锅内,加清水少许煮沸,至糖溶后兑入韭菜汁内,即可饮用。

具有温经、补气之功效。适用于气血两虚型之痛经,并可使皮肤红润光洁。

(3)黑木耳红枣饮

黑木耳30克,红枣20枚。

将黑木耳、红枣洗净。红枣去核,二味加水煮沸,去渣服用。

具有补中益气,养血止血,美肤益颜功效。适用于月经过多,贫血.及身体虚弱者。

(4)姜枣红糖水

干姜、大枣、红糖各30,克。

将前两味洗净,干姜切碎末,大枣去核,加红糖煎,喝汤,吃大枣。

具有温经散寒功效。适用于寒性痛经以及黄褐斑。

(5)姜汁薏苡仁粥

干姜10克,艾叶10克,薏苡仁30克。

将前两味水煎取汁,将薏苡仁煮粥八成熟,入姜、艾汁同煮至熟。

具有温经、化瘀、散寒、除湿及润肤功效。适用于寒湿凝滞型痛经。

(6)乌梅红糖饮

乌梅15克,红糖30克。

将乌梅、红糖一起入煲,加水l碗半,煎剩至大半碗,去渣温服。

具有补血止血,美肤悦颜功效。适用于少女月经过多或功能性子宫出血。

(7)藕莲饮

鲜藕节、鲜白萝卜、鲜旱莲草各500克。

以上用料洗净、捣烂、取汁,加适量冰糖饮之。具有清热凉血,止血固经之功效。

(8)月季花茶

夏季或秋季采摘的月季花花朵,以紫红色半开放花蕾、不散瓣、气味清香者为宜,泡之代茶。

具有行气、活血、润肤之功效。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等症。

中医巧治痛经


痛经困扰着很多女性朋友,痛经痛起来可以让我们打滚,痛不欲生,痛经是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指行经前后或者是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等症状,并且还伴随着腰酸不适,严重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那么痛经应该如何治疗呢?

山楂桂枝红糖汤

取山楂肉15克,桂枝5克,红糖30克。

将山楂肉、桂枝装入瓦煲内,加清水2碗,用文火煎至l碗时,加入红糖,调匀,煮沸即可。

这款糖具有温经通脉,化淤止痛功效。适用于女子寒性痛经症及面色无华。

当归羊肉汤

取羊肉400克,黄芪25克,党参25克,当归25克,姜6片,盐少许

(1)羊肉洗净,切成块;将黄芪、党参和当归用纱布扎紧,姜切成片。

(2)烧热1汤匙油,爆香姜片,放入羊肉快爆炒至血水干,盛入砂锅内。

(3)往砂锅内注入适量清水,放入黄芪、党参、当归和姜片,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炖煮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这款汤此汤有温中补血、调经祛风的作用,可治妇女月经不调、血虚经少、血枯经闭、痛经、经期头痛,产后腹痛、血虚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

玄胡益母草煮鸡蛋

取玄胡20克,益母草50克,鸡蛋2个。

将以上3味加水同煮,待鸡蛋熟后去壳,再放回锅中煮20分钟左右即可饮汤,吃鸡蛋。

这种煮鸡蛋具有通经、止痛经、补血、悦色、润肤美容功效。

结语: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让女性朋友们觉得生无可恋,其实痛经并不是无法治愈的,只需要我们用对方法,就可以有效的缓解痛经,手机和电脑前的小伙伴们都学会了吗?赶紧学习起来吧!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